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9.4 (177 个评分)
作者:
周雪光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
- 3
关于中国国家的治理逻辑,本书主要沿着两条脉络进行探讨:一是中央权威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这体现在各级政府体制的制度设施和行为方式;一是国家与民众之间的关系,这体现在国家与社会群体的相互影响上。本书从学术上推进了当前国内的国家治理研究,并为社会科学研究者提供了一种可以参照 的研究路径和视角。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第三卷 思考與選擇 [图书] 豆瓣
9.6 (10 个评分)
作者:
沈志華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2008
在共和國的歷史上,1956-1957年被稱為「多事之秋」。作者充分利用十幾個省市的檔案、俄國解密檔案、當時的報刊雜誌、當事人的口述記錄和回憶錄,以及現有的研究成果,對中共中央知識分子會議的目標和結果、蘇共二十大在中國的反應,「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長期共存,互相監督」方針的提出和推行,中共八大的作用和局限,中國在波匈事件中的角色和影響,整風反右運動的起因、轉變和結局等一系列重大歷史過程,作出翔實的描述和分析。
脫軌的革命:毛澤東時代的中國 [图书] 博客來
作者:
Andrew G. Walder
译者:
閆宇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2019
- 9
「失敗者」毛澤東
1949 年,毛澤東在內戰失敗的邊緣贏得勝利;七年後,他卻在勝利的邊緣一再遭遇慘敗。無論毛澤東想做什麼,他的初衷與事態的走向總是背道而馳,他的每一種對策,都導向更大的災難……原因何在?
本書以社會結構關係為主線,敘述1949–1976 年間毛澤東革命政權的興衰。這個時代既取得驚人的成就,也發生了史無前例的災難和動盪。原因錯綜複雜,然而高高在上、主導一切的正是毛澤東本人。
毛澤東的種種設想和指令,借助高度一致的共產黨組織體系與從蘇聯複製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層層下發,在地方各級實施;同時也在這兩大體制架構下經歷了一個放大、變形、歪曲,直至與毛的初衷相去甚遠的過程,常常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好評推薦
「未來很長時間內將難以出現堪與本書媲美的作品。」──麥克法夸爾(Roderick MacFarquhar)
1949 年,毛澤東在內戰失敗的邊緣贏得勝利;七年後,他卻在勝利的邊緣一再遭遇慘敗。無論毛澤東想做什麼,他的初衷與事態的走向總是背道而馳,他的每一種對策,都導向更大的災難……原因何在?
本書以社會結構關係為主線,敘述1949–1976 年間毛澤東革命政權的興衰。這個時代既取得驚人的成就,也發生了史無前例的災難和動盪。原因錯綜複雜,然而高高在上、主導一切的正是毛澤東本人。
毛澤東的種種設想和指令,借助高度一致的共產黨組織體系與從蘇聯複製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層層下發,在地方各級實施;同時也在這兩大體制架構下經歷了一個放大、變形、歪曲,直至與毛的初衷相去甚遠的過程,常常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好評推薦
「未來很長時間內將難以出現堪與本書媲美的作品。」──麥克法夸爾(Roderick MacFarquhar)
毛澤東的中國及其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Mao's China and After: A His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9.7 (24 个评分)
作者:
Maurice Meisner
译者:
杜蒲
香港中文大學
2005
- 3
本書根據著名歷史學家莫里斯.邁斯納(Maurice Meisner)的巨著Mao’s China and After: A History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第三版(1999)翻譯而成,為首部繁體中文譯本。
有人認為1949年以後的中國是「毛澤東的中國」,這種說法雖不脫濃厚的個人崇拜色彩,卻反映了一種歷史的真實。因為毛澤東領導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的理論同中國革命的實際相結合,經過艱難曲折的漫長道路,取得革命勝利,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當代中國的進退得失,榮辱悲喜,都與毛澤東息息相關。研究他的意識形態和執政方針,認識當時中國的社會和政治實況,自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邁氏該部著作正為毛澤東時期的中國歷史一錘定音。
1999年再版時,邁氏新增「第六部:鄧小平與中國資本主義的起源1976–1998」,深刻地分析中國的民主、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三者之間的關係,並透徹地展示出中國在這些問題上言論和行動之間的反差。
毛澤東掌政中國的時期,在當代史上是翻天覆地、引人入勝的一章,邁氏對此鞭闢入?堙A引人省思。近年中國在經濟及政治上頭角崢嶸,成為最有影響力的國家之一,邁氏就此亦有發人深省的論析。
作者簡介
莫里斯.邁斯納(Maurice Meisner),美國威斯康星.麥迪遜大學歷史學教授,及倫敦經濟學院客座教授,重要著作包括《李大釗與中國馬克思主義的起源》、《馬克思主義、毛主義與烏托邦》及多部有關當代中國歷史的專論,廣獲翻譯成中文、韓文、日文、法文、德文、葡文和西班牙文。
譯者簡介
杜蒲,中共中央黨校博士,專研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及科研辦公室主任,曾任教於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著有《極左思潮的歷史考察》、《國力論》及《中華人民共和國50年大圖典》等書。
有人認為1949年以後的中國是「毛澤東的中國」,這種說法雖不脫濃厚的個人崇拜色彩,卻反映了一種歷史的真實。因為毛澤東領導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的理論同中國革命的實際相結合,經過艱難曲折的漫長道路,取得革命勝利,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當代中國的進退得失,榮辱悲喜,都與毛澤東息息相關。研究他的意識形態和執政方針,認識當時中國的社會和政治實況,自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邁氏該部著作正為毛澤東時期的中國歷史一錘定音。
1999年再版時,邁氏新增「第六部:鄧小平與中國資本主義的起源1976–1998」,深刻地分析中國的民主、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三者之間的關係,並透徹地展示出中國在這些問題上言論和行動之間的反差。
毛澤東掌政中國的時期,在當代史上是翻天覆地、引人入勝的一章,邁氏對此鞭闢入?堙A引人省思。近年中國在經濟及政治上頭角崢嶸,成為最有影響力的國家之一,邁氏就此亦有發人深省的論析。
作者簡介
莫里斯.邁斯納(Maurice Meisner),美國威斯康星.麥迪遜大學歷史學教授,及倫敦經濟學院客座教授,重要著作包括《李大釗與中國馬克思主義的起源》、《馬克思主義、毛主義與烏托邦》及多部有關當代中國歷史的專論,廣獲翻譯成中文、韓文、日文、法文、德文、葡文和西班牙文。
譯者簡介
杜蒲,中共中央黨校博士,專研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及科研辦公室主任,曾任教於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著有《極左思潮的歷史考察》、《國力論》及《中華人民共和國50年大圖典》等書。
失序的造反:文革初期集體行動的內在機制 [图书] Goodreads 谷歌图书
作者:
魏昂德 (Andrew G. Walder)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2024
- 1
其它标题:
失序的造反
1969年,文革開始後僅三年,全國已深陷派系林立、權鬥不斷的失序之中,其範圍之廣、影響之深遠超黨政高層的預計。全國革命委員會的成立加上軍事介入,為何無助重塑秩序,反而推動了運動內部的派別對立,令局勢逐漸失控?為解釋這場「謎一般的動亂」,本書從全國動員談起,透過系統梳理2,246個省、市、縣的地方志檔案,考察3.4萬起事件,逐步揭示文革的造反步伐、黨政體系的崩潰、派系身分的形成和其後所引發的鬥爭,以至地區衝突的升級和對策,剖析文革集體行動的起因、發展過程和後果。本書提出在當時瞬息萬變的政治和社會環境下,集體行動由機關幹部發起、「自內而外」擊潰政治秩序,個體的選擇和政策的驟變促使各方派系形成及演變。作者研究一方面修正了過去造反是以學生和工人階級主導、「自下而上」破壞秩序的傳統論述,另一方面「展現了歷史的偶然性、人類的不確定性和對『政治利益』不斷改變的定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第五卷 歷史的變局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钱庠理
香港中文大學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
2008
- 4
從1962年起至文化大革命發動前夕,是一個色彩紛呈、複雜變幻的時段,有人稱其為「變局」。這種「變局」,是在大躍進運動遭受重大挫折、外部世界對中國施加愈來愈大壓力的局勢下,中國人在理論、觀念、政策作出一系列求變求存的調整和應對而發生的。它根本改變了60年代中國歷史的走向:那些最為重大、最為精彩的政治變動和思想流轉,都發生在這個時段;同時,它又開啟了更為激烈變動的十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第四卷) 從大躍進到大饑荒, 1958-1961. 烏托邦運動 [图书] 谷歌图书
作者:
林蘊暉
香港中文大學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
2008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第八卷 難以繼續的「繼續革命」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8.8 (5 个评分)
作者:
史雲
/
李丹慧
香港中文大學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
2008
1972年至1976年文革結束,發生了一系列至今仍眾說紛紜的重大政治事件,例如毛澤東曾考慮哪些人當接班人?周恩來為甚麼要做痛苦的反省?中阿、中越為甚麼翻臉?譚甫仁中將為甚麼被刺殺?公安部長李震是自殺還是他殺?毛是否因「紅都女皇」事件要把江青攆出政治局?周恩來對美國人說了些甚麼而被批判?八大軍區司令對調是防備誰?批鄧是毛的決策還是「四人幫」的挑撥?「一生中做了兩件大事」是毛的遺囑嗎?誰首倡粉碎「四人幫」鬥爭?「四人幫」有沒有政變計劃?作者利用檔案資料,一一嚴肅考辯,揭示箇中真相。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第十卷 歷史的轉軌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蕭冬連
香港中文大學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
2008
- 5
文革結束後,中共怎樣清理毛澤東的政治遺產,重新闡釋自己的意識形態,為撥亂反正和改革開放找到正當性?人們的思想如何不斷獲得解放?數以千萬計的冤假錯案如何得以平反?如何促成華國鋒下台,確立鄧、胡、趙新體制?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是怎樣起步的?改革為甚麼在農村率先取得突破?黨內黨外何以會出現民主化思潮?中共提出政治改革又何以迅速地退縮?對於歷史大轉軌中頻繁出現的各種意識形態爭論和衝突,作者都盡可能依據第一手資料作出詳盡敘述。
毛澤東的大饑荒:中國浩劫史1958-1962(當代中國史學家馮客三部曲) [图书] 谷歌图书
8.0 (7 个评分)
作者:
馮客(Frank Dikotter)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2021
- 7
★★★馮客經典作品全新中文譯本★★★★英國塞繆爾.約翰遜獎(Samuel Johnson Prize)得獎作品★改寫中國近代史的權威鉅著,了解20世紀中國史必讀之書
一場奪去至少4500萬人性命的大饑荒,是天災還是人禍?一部傑出的歷史調查,揭示了世界歷史上最惡劣的罪行之一
「這本書比你讀過的任何一本書都要可怕,那些毫無人性的人,特別是被意識形態主宰的人,令每一頁都不忍卒睹……震懾人心……馮客為歷史做出了貢獻,也為中國人——等他們有朝一日能夠讀到這本書時——做出了貢獻。」——《彭博商業週刊》(Bloomberg)
中國近代史上最瘋狂、黑暗、悲慘的一頁二十世紀最大人禍真相的解密與重構
1958至1962年,中國變成了人間地獄。毛澤東將全國推向大躍進的狂潮,企圖以這種方式在十五年內趕上並超過英國。這場試驗最終導致了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大災難,奪去了數千萬人的生命。
馮客用精彩的文筆和豐富的細節,為我們呈現了一段被人們廣為猜測卻從未得知全貌的歷史。他查閱大量中國共產黨的檔案——不只中央檔案,還有各省省級檔案館,與不同地區的市級和縣級檔案館所藏資料,其中包括公安局的機密報告、黨內高層會議的詳細紀錄、未經修改的重要領導人的原始講話、農村工作的情況調查、集體殺戮案件的調查、祕密的民意調查與普通老百姓的檢舉信等等。這些檔案長久以來一直對外界保密,只有少數最受黨信任的歷史學者才能查閱,但在檔案法頒布之後,數千份中央及地方的檔案一度對外開放,徹底改變了人們研究毛澤東時代的方法。也是透過這些檔案,馮客得以拼湊出那段中國官方亟欲遺忘、不欲人知的過往。
本書的英文版出版後,立刻引起國際間的重視與討論,更贏得英國最具代表性的非小說類書獎——塞繆爾.約翰遜獎(Samuel Johnson Prize,後改稱巴美列.捷福獎 Baillie Gifford Prize)。評審團給予此書高度讚譽,有位評審稱「本書不僅在當下顯得重要,隨著中國在世界變得越來越有影響力、更為人所重視,它在某種程度上也會變得更為重要。」另一位評審則稱,馮客之作完全改變了他對於二十世紀的認識。過去西方世界談論二十世紀獨裁政權帶來的災難,多半聚焦希特勒與史達林,《毛澤東的大饑荒》一書則讓許多西方讀者警覺,當代中國也曾發生過這麼一段悲劇般的歷史。
當年的毛澤東想透過大躍進把中國提升為超級大國,並藉此向世人證明共產主義的力量,但終究痴人說夢,事與願違。然而在馮客之前,從未有人如此明確地證明這一點。大躍進運動最終發展成「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群體性殺戮之一」——至少四、五千萬人因過度勞累、飢餓或遭毒打而死;不僅如此,它還造成人類歷史上對建築物最大規模的崩毀、對自然環境帶來災難性的破壞。馮客透過龐雜檔案研究及內部人士採訪,以生動的敘述,把決策層的內幕與百姓的日常生活聯繫在一起,為死者和弱者發聲,這種寫法在同類題材的研究中絕無僅有,深刻挖掘出最貼近史實的闃黑面貌,令人怵目驚心、更令人掩卷嘆息。
《毛澤東的大饑荒》是想要認識二十世紀中國歷史的必讀之作。本次推出的新譯本,全面改正了原譯本的錯誤與疏漏,也讓馮客的經典作品以更為貼近原作的模樣,忠實呈現於中文世界的讀者面前。幾十年過去了,但往事並未如煙,當年那段時代的黑暗、政治的瘋狂,以及許許多多消逝在歷史中的無辜生命,都將因馮客的書寫而被世人所記憶。
強力推薦余敏玲〈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員〉李志德〈鏡文學副總編輯、資深媒體工作者〉汪浩〈作家、牛津大學國際關係博士〉陳耀煌〈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員〉黃克武〈中研院近史所特聘研究員〉顏擇雅〈出版人、作家〉
國際讚譽一部傑出的歷史調查,揭示了世界歷史上最惡劣的罪行之一。本書揭示了(大饑荒)的恐怖程度,對於任何想了解二十世紀歷史的人,都是不可多得的必讀的佳作。——《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
勇氣和才華兼備。這本書的成就無與倫比,它向世人證明毛澤東導致了那場大饑荒……正因為有本書這樣如此傑出的研究,數百萬逝者的後人才得以了解發生在他們先輩身上的悲劇。馮客重構了中國大躍進運動導致的悲劇,證明毛澤東是歷史上最大的惡魔之一……馮客的筆調冷靜節制,他讓書中的人物為自己發聲。馮客這項出色的研究,告訴我們大饑荒如何將1950年代的大躍進和1960年代席捲中國的文化大革命聯繫在一起。透過他的研究,中國人民終於知道了那些歷史罪人的名字,儘管對大多數人來說,如今追究他們的責任已經為時過晚了。——《星期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
本書是對歷史上規模最大、最致命的一次饑荒所做的最具權威性、最全面的研究。——張戎,《鴻》、《毛澤東》、《慈禧》暢銷傳記作家
引人入勝……透過對檔案的細緻分析,馮客的研究證明毛澤東政權造成了世界歷史上最大規模「人為的饑荒」。——《每日快報》(Daily Express)
一項勇敢的研究……揭示了災難的全部含義。——《經濟學人》(Economist)
《毛澤東的大饑荒》用前所未有的細節揭示了一個可怕的故事。——《獨立報》(Independent)
講述了一個令人痛心的故事。——《星期日標準報》(Evening Standard)
一流的研究。人們會記住,身為統治者的毛澤東發動和主導了人類歷史上破壞性最大的一次人為災難。毛在中國歷史上的形象從此明確無疑了。在很大程度上,正是馮客的這本書幫助人們認清了毛的真面目。——《紐約書評》(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這本書讓毛聲譽掃地,淪為希特勒和史達林一類的惡魔……對於毛的種種恐怖罪行,本書做了最好、最新的呈現。無論是從事中國研究的學者,還是想了解真實中國的一般讀者,都會從馮客的研究中獲益。遲早有一天,中國人也會稱讚他。——《文學評論》(Literary Review)
一個國家透過全民動員,企圖迅速實現工業和農業的現代化,以創造一個共產主義的烏托邦,最終卻因官員的腐敗和無能而失敗,並導致四千五百萬人喪生。本書用生動的細節和求真的勇氣講述了這個故事。——《泰晤士報》(The Times)
馮客流暢的敘事使這本書讀來令人著迷。——《都市日報》(Metro)
本書是一本傑作。馮客教授做了細緻的研究,通過鑽研中文檔案,他揭示了許多驚人的細節,同時提出了深刻的洞見。這本書讓人們對大饑荒有了許多新的認識,但最重要的是提醒我們,二十世紀的歷史需要加以重新審視。——賈斯柏.貝克(Jasper Backer),《旁觀者》(Spectator)
馮客用冷峻的筆墨,對毛的個性和心理進行了深刻描繪,證明毛確實是一個性情殘酷卻又懦弱卑怯、冷酷無情而又報復心極強的人……描寫得非常坦率。——《紐約客》(New Yorker)
本書基於最新的研究,用高超的敘事技巧,講述了一場造成四千五百萬人死亡的人為的大饑荒。作者對毛的宮廷政治描述得引人入勝,刻畫了從獨裁者及其黨羽到普通村夫的眾多人物。——西蒙.蒙蒂菲奧里(Simon Sebag Montefiore),《史達林:紅沙皇宮》(Stalin: the Court of the Red Tsar)作者
本書基於新近開放的檔案資料,對中國的大躍進運動秉筆直書……讀來令人耳目一新,毛骨悚然。中國歷史上如此黑暗的一頁,亟待人們更進一步的研究。——《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本書呈現了大量關於苦難的敘述,其中既有統計資料,也有殘酷的事例,還有對災難負有責任的領導人的自我辯解。——《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
這本書比你讀過的任何一本書都要可怕,那些毫無人性的人,特別是被意識形態主宰的人,令每一頁都不忍卒睹……震懾人心……馮客為歷史做出了貢獻,也為中國人——等他們有朝一日能夠讀到這本書時——做出了貢獻。——《彭博商業週刊》(Bloomberg)
一本傑作,定義了學術的新標竿。——《台北時報》(Taipei Times)
令人震驚。——邁克爾.博利格(Michael Burleigh),《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
聞所未聞,令人痛心。——《倫敦旗幟晚報》(London Evening Standard)
一本傑作,其內容不僅是關於中國的現代史,更告訴我們在一個專制的國家裡,領導人的一個簡單想法,在大肆宣傳之下,可以給國家招致怎樣的災禍——在這本書中,災禍的程度已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像。——《觀察家報》(The Observer)
一場奪去至少4500萬人性命的大饑荒,是天災還是人禍?一部傑出的歷史調查,揭示了世界歷史上最惡劣的罪行之一
「這本書比你讀過的任何一本書都要可怕,那些毫無人性的人,特別是被意識形態主宰的人,令每一頁都不忍卒睹……震懾人心……馮客為歷史做出了貢獻,也為中國人——等他們有朝一日能夠讀到這本書時——做出了貢獻。」——《彭博商業週刊》(Bloomberg)
中國近代史上最瘋狂、黑暗、悲慘的一頁二十世紀最大人禍真相的解密與重構
1958至1962年,中國變成了人間地獄。毛澤東將全國推向大躍進的狂潮,企圖以這種方式在十五年內趕上並超過英國。這場試驗最終導致了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大災難,奪去了數千萬人的生命。
馮客用精彩的文筆和豐富的細節,為我們呈現了一段被人們廣為猜測卻從未得知全貌的歷史。他查閱大量中國共產黨的檔案——不只中央檔案,還有各省省級檔案館,與不同地區的市級和縣級檔案館所藏資料,其中包括公安局的機密報告、黨內高層會議的詳細紀錄、未經修改的重要領導人的原始講話、農村工作的情況調查、集體殺戮案件的調查、祕密的民意調查與普通老百姓的檢舉信等等。這些檔案長久以來一直對外界保密,只有少數最受黨信任的歷史學者才能查閱,但在檔案法頒布之後,數千份中央及地方的檔案一度對外開放,徹底改變了人們研究毛澤東時代的方法。也是透過這些檔案,馮客得以拼湊出那段中國官方亟欲遺忘、不欲人知的過往。
本書的英文版出版後,立刻引起國際間的重視與討論,更贏得英國最具代表性的非小說類書獎——塞繆爾.約翰遜獎(Samuel Johnson Prize,後改稱巴美列.捷福獎 Baillie Gifford Prize)。評審團給予此書高度讚譽,有位評審稱「本書不僅在當下顯得重要,隨著中國在世界變得越來越有影響力、更為人所重視,它在某種程度上也會變得更為重要。」另一位評審則稱,馮客之作完全改變了他對於二十世紀的認識。過去西方世界談論二十世紀獨裁政權帶來的災難,多半聚焦希特勒與史達林,《毛澤東的大饑荒》一書則讓許多西方讀者警覺,當代中國也曾發生過這麼一段悲劇般的歷史。
當年的毛澤東想透過大躍進把中國提升為超級大國,並藉此向世人證明共產主義的力量,但終究痴人說夢,事與願違。然而在馮客之前,從未有人如此明確地證明這一點。大躍進運動最終發展成「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群體性殺戮之一」——至少四、五千萬人因過度勞累、飢餓或遭毒打而死;不僅如此,它還造成人類歷史上對建築物最大規模的崩毀、對自然環境帶來災難性的破壞。馮客透過龐雜檔案研究及內部人士採訪,以生動的敘述,把決策層的內幕與百姓的日常生活聯繫在一起,為死者和弱者發聲,這種寫法在同類題材的研究中絕無僅有,深刻挖掘出最貼近史實的闃黑面貌,令人怵目驚心、更令人掩卷嘆息。
《毛澤東的大饑荒》是想要認識二十世紀中國歷史的必讀之作。本次推出的新譯本,全面改正了原譯本的錯誤與疏漏,也讓馮客的經典作品以更為貼近原作的模樣,忠實呈現於中文世界的讀者面前。幾十年過去了,但往事並未如煙,當年那段時代的黑暗、政治的瘋狂,以及許許多多消逝在歷史中的無辜生命,都將因馮客的書寫而被世人所記憶。
強力推薦余敏玲〈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員〉李志德〈鏡文學副總編輯、資深媒體工作者〉汪浩〈作家、牛津大學國際關係博士〉陳耀煌〈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員〉黃克武〈中研院近史所特聘研究員〉顏擇雅〈出版人、作家〉
國際讚譽一部傑出的歷史調查,揭示了世界歷史上最惡劣的罪行之一。本書揭示了(大饑荒)的恐怖程度,對於任何想了解二十世紀歷史的人,都是不可多得的必讀的佳作。——《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
勇氣和才華兼備。這本書的成就無與倫比,它向世人證明毛澤東導致了那場大饑荒……正因為有本書這樣如此傑出的研究,數百萬逝者的後人才得以了解發生在他們先輩身上的悲劇。馮客重構了中國大躍進運動導致的悲劇,證明毛澤東是歷史上最大的惡魔之一……馮客的筆調冷靜節制,他讓書中的人物為自己發聲。馮客這項出色的研究,告訴我們大饑荒如何將1950年代的大躍進和1960年代席捲中國的文化大革命聯繫在一起。透過他的研究,中國人民終於知道了那些歷史罪人的名字,儘管對大多數人來說,如今追究他們的責任已經為時過晚了。——《星期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
本書是對歷史上規模最大、最致命的一次饑荒所做的最具權威性、最全面的研究。——張戎,《鴻》、《毛澤東》、《慈禧》暢銷傳記作家
引人入勝……透過對檔案的細緻分析,馮客的研究證明毛澤東政權造成了世界歷史上最大規模「人為的饑荒」。——《每日快報》(Daily Express)
一項勇敢的研究……揭示了災難的全部含義。——《經濟學人》(Economist)
《毛澤東的大饑荒》用前所未有的細節揭示了一個可怕的故事。——《獨立報》(Independent)
講述了一個令人痛心的故事。——《星期日標準報》(Evening Standard)
一流的研究。人們會記住,身為統治者的毛澤東發動和主導了人類歷史上破壞性最大的一次人為災難。毛在中國歷史上的形象從此明確無疑了。在很大程度上,正是馮客的這本書幫助人們認清了毛的真面目。——《紐約書評》(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這本書讓毛聲譽掃地,淪為希特勒和史達林一類的惡魔……對於毛的種種恐怖罪行,本書做了最好、最新的呈現。無論是從事中國研究的學者,還是想了解真實中國的一般讀者,都會從馮客的研究中獲益。遲早有一天,中國人也會稱讚他。——《文學評論》(Literary Review)
一個國家透過全民動員,企圖迅速實現工業和農業的現代化,以創造一個共產主義的烏托邦,最終卻因官員的腐敗和無能而失敗,並導致四千五百萬人喪生。本書用生動的細節和求真的勇氣講述了這個故事。——《泰晤士報》(The Times)
馮客流暢的敘事使這本書讀來令人著迷。——《都市日報》(Metro)
本書是一本傑作。馮客教授做了細緻的研究,通過鑽研中文檔案,他揭示了許多驚人的細節,同時提出了深刻的洞見。這本書讓人們對大饑荒有了許多新的認識,但最重要的是提醒我們,二十世紀的歷史需要加以重新審視。——賈斯柏.貝克(Jasper Backer),《旁觀者》(Spectator)
馮客用冷峻的筆墨,對毛的個性和心理進行了深刻描繪,證明毛確實是一個性情殘酷卻又懦弱卑怯、冷酷無情而又報復心極強的人……描寫得非常坦率。——《紐約客》(New Yorker)
本書基於最新的研究,用高超的敘事技巧,講述了一場造成四千五百萬人死亡的人為的大饑荒。作者對毛的宮廷政治描述得引人入勝,刻畫了從獨裁者及其黨羽到普通村夫的眾多人物。——西蒙.蒙蒂菲奧里(Simon Sebag Montefiore),《史達林:紅沙皇宮》(Stalin: the Court of the Red Tsar)作者
本書基於新近開放的檔案資料,對中國的大躍進運動秉筆直書……讀來令人耳目一新,毛骨悚然。中國歷史上如此黑暗的一頁,亟待人們更進一步的研究。——《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本書呈現了大量關於苦難的敘述,其中既有統計資料,也有殘酷的事例,還有對災難負有責任的領導人的自我辯解。——《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
這本書比你讀過的任何一本書都要可怕,那些毫無人性的人,特別是被意識形態主宰的人,令每一頁都不忍卒睹……震懾人心……馮客為歷史做出了貢獻,也為中國人——等他們有朝一日能夠讀到這本書時——做出了貢獻。——《彭博商業週刊》(Bloomberg)
一本傑作,定義了學術的新標竿。——《台北時報》(Taipei Times)
令人震驚。——邁克爾.博利格(Michael Burleigh),《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
聞所未聞,令人痛心。——《倫敦旗幟晚報》(London Evening Standard)
一本傑作,其內容不僅是關於中國的現代史,更告訴我們在一個專制的國家裡,領導人的一個簡單想法,在大肆宣傳之下,可以給國家招致怎樣的災禍——在這本書中,災禍的程度已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像。——《觀察家報》(The Observer)
毛澤東之後的中國:一個強國崛起的真相 [图书] 博客來 谷歌图书
China After Mao: The Rise of a Superpower
作者:
馮客(Frank Dikötter)
译者:
蕭葉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2024
- 2
★塞繆爾.約翰遜獎得主、當代中國史學巨擘、人民三部曲作者力作★揭破從毛澤東去世到習近平上台,中國經濟發展神話的謊言
中國觀察家詹姆斯.帕默(James Palme):「誰都不了解中國,包括中國政府。」中國前總理李克強:「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數字是人造的,不可靠。」
中國經濟奇蹟下的真實情況,是國富民窮、嚴重貧富不均;經濟改革主要目的,是為了維持政治壟斷、擊敗民主國家!
中國看似走出文革的混亂,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創造了經濟奇蹟;有專家主張經濟改革必將帶動政治改革,中共會堅定不移地走向民主。此一經濟奇蹟的真實性如何?中國經濟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麼?在政府追求表面數字成長、祭出荒謬政策的同時,一般人民如何被壓迫、犧牲、反抗或掙扎求生存?中國又如何一步步朝向更加專制獨裁的方向發展?諸般假象由最勇於揭露真相、筆力最健的中國史學家馮客一一戳破!
中國就一艘油輪,看似高大氣派,卻忙著在補破洞……「中共領導人並沒有明確的長遠規劃,也不清楚該如何引領這個國家一步步走向繁榮。中國就像一艘油輪,遠遠看上去顯得高大氣派,船長和副手們驕傲地站在艦橋上,可甲板下的水手正在拚命地抽水和堵破洞,以避免船隻沉沒。根本沒有什麼『宏偉計畫』,也沒有『祕密戰略』,有的只是無數偶發事件,以及無法預料的後果、出人意外的反轉和幕後無休止的權力鬥爭。」
「我相信,只有認清這一切,我們才能更加理解那段歷史。」基於數十年親身走訪中國的經驗,加上對數百份共產黨機密檔案的解讀,並參考毛澤東私人祕書李銳的祕密日記,馮客對中國如何走出文革災難,並由此崛起的過程做了引人入勝的描述。從鄉村到工業大都市,再到黨內高層的祕密會議,帶領讀者深入了解這個國家史無前例的四十年經濟轉型——正是得益於這場轉型,中國從全球排名第一百二十六位躍升至第二大經濟體。
馮客大膽揭露,中國社會發展並非在黨的指揮下堅定地一路向前,而是充滿矛盾、錯覺和政治陰謀。書中提到中國僥倖躲過的災難、影子銀行、反腐大清洗、國家財富的急劇增長和民眾日常生活的貧困,同時審視中國應對金融危機的舉措、因懷疑西方政治干預從而對其日益滋生的敵意,以及如何透過構建龐大的安全機制和全球最先進的監控系統,發展成徹頭徹尾的獨裁政權。馮客直指,共產黨的目標從來不是加入民主世界,而是要與之對抗,並最終擊敗它。
媒體讚譽敘述詳盡……對有關中國崛起的傳統觀點提出了重要修正。——《金融時報》
對於二戰以來中國崛起這一複雜現象,本書是最為深刻和最細緻的研究之一……引人入勝。——《外交信使雙月刊》
馮客是一位技巧嫻熟的作家,其作品無論是專業人士還是一般讀者都能輕鬆閱讀。——《華盛頓觀察家報》
對於中國如何在四十年內迅速崛起、從封閉的農業經濟轉變為全球超級大國的諸多解釋提出了挑戰……馮客這本研究深入的著作,為中國崛起這一研究領域做出重要貢獻。強烈推薦。——《Choice》
對1970年代初到2022年的中國歷史,呈現了令人信服且內容豐富的敘述和分析……充滿各種歷史祕辛和深刻的洞見,無論是研究者還是一般讀者都適合閱讀。——《書架通報》
對於中國經濟的驚人擴張,特別是政府所倚重的相關銀行業、產業、貿易和貨幣政策,馮客不僅做出了精彩的敘述,而且提出嚴厲的批評。——《科克斯評論》
揭穿了中國經濟奇蹟的神話……研究廣泛,論證有力,是中國觀察家的必讀之作。——《出版商週刊》
無論是探討政黨政治和經濟政策孰輕孰重,還是闡釋權力、生產力和抗議三者之間的微妙關係,馮客都能以極為清晰的語言,揭示其中錯綜複雜的聯繫。——《南華早報》
中國觀察家詹姆斯.帕默(James Palme):「誰都不了解中國,包括中國政府。」中國前總理李克強:「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數字是人造的,不可靠。」
中國經濟奇蹟下的真實情況,是國富民窮、嚴重貧富不均;經濟改革主要目的,是為了維持政治壟斷、擊敗民主國家!
中國看似走出文革的混亂,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創造了經濟奇蹟;有專家主張經濟改革必將帶動政治改革,中共會堅定不移地走向民主。此一經濟奇蹟的真實性如何?中國經濟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麼?在政府追求表面數字成長、祭出荒謬政策的同時,一般人民如何被壓迫、犧牲、反抗或掙扎求生存?中國又如何一步步朝向更加專制獨裁的方向發展?諸般假象由最勇於揭露真相、筆力最健的中國史學家馮客一一戳破!
中國就一艘油輪,看似高大氣派,卻忙著在補破洞……「中共領導人並沒有明確的長遠規劃,也不清楚該如何引領這個國家一步步走向繁榮。中國就像一艘油輪,遠遠看上去顯得高大氣派,船長和副手們驕傲地站在艦橋上,可甲板下的水手正在拚命地抽水和堵破洞,以避免船隻沉沒。根本沒有什麼『宏偉計畫』,也沒有『祕密戰略』,有的只是無數偶發事件,以及無法預料的後果、出人意外的反轉和幕後無休止的權力鬥爭。」
「我相信,只有認清這一切,我們才能更加理解那段歷史。」基於數十年親身走訪中國的經驗,加上對數百份共產黨機密檔案的解讀,並參考毛澤東私人祕書李銳的祕密日記,馮客對中國如何走出文革災難,並由此崛起的過程做了引人入勝的描述。從鄉村到工業大都市,再到黨內高層的祕密會議,帶領讀者深入了解這個國家史無前例的四十年經濟轉型——正是得益於這場轉型,中國從全球排名第一百二十六位躍升至第二大經濟體。
馮客大膽揭露,中國社會發展並非在黨的指揮下堅定地一路向前,而是充滿矛盾、錯覺和政治陰謀。書中提到中國僥倖躲過的災難、影子銀行、反腐大清洗、國家財富的急劇增長和民眾日常生活的貧困,同時審視中國應對金融危機的舉措、因懷疑西方政治干預從而對其日益滋生的敵意,以及如何透過構建龐大的安全機制和全球最先進的監控系統,發展成徹頭徹尾的獨裁政權。馮客直指,共產黨的目標從來不是加入民主世界,而是要與之對抗,並最終擊敗它。
媒體讚譽敘述詳盡……對有關中國崛起的傳統觀點提出了重要修正。——《金融時報》
對於二戰以來中國崛起這一複雜現象,本書是最為深刻和最細緻的研究之一……引人入勝。——《外交信使雙月刊》
馮客是一位技巧嫻熟的作家,其作品無論是專業人士還是一般讀者都能輕鬆閱讀。——《華盛頓觀察家報》
對於中國如何在四十年內迅速崛起、從封閉的農業經濟轉變為全球超級大國的諸多解釋提出了挑戰……馮客這本研究深入的著作,為中國崛起這一研究領域做出重要貢獻。強烈推薦。——《Choice》
對1970年代初到2022年的中國歷史,呈現了令人信服且內容豐富的敘述和分析……充滿各種歷史祕辛和深刻的洞見,無論是研究者還是一般讀者都適合閱讀。——《書架通報》
對於中國經濟的驚人擴張,特別是政府所倚重的相關銀行業、產業、貿易和貨幣政策,馮客不僅做出了精彩的敘述,而且提出嚴厲的批評。——《科克斯評論》
揭穿了中國經濟奇蹟的神話……研究廣泛,論證有力,是中國觀察家的必讀之作。——《出版商週刊》
無論是探討政黨政治和經濟政策孰輕孰重,還是闡釋權力、生產力和抗議三者之間的微妙關係,馮客都能以極為清晰的語言,揭示其中錯綜複雜的聯繫。——《南華早報》
解放的悲劇:中國革命史1945-1957 [图书] 谷歌图书
8.7 (12 个评分)
作者:
馮客(Frank Dikotter)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2018
- 3
歷史傳記暢銷作家張戎:這是一本必讀的書。少數民族、宗教團體、農民、藝術家、企業家、質疑各項政策的黨員……他們才是受到這場巨大災難影響的普通人,但他們的故事幾乎被歷史淹沒
《周日泰晤士報》年度歷史好書、入圍歐威爾獎
《觀察家報》、《華爾街日報》、《科克斯評論》、《出版人週刊》、《紐約書評》、《時代雜誌》、《衛報》、《金融時報》……推薦!
以人民視角書寫中國革命史的最新觀點!揭開毛澤東宣傳假面,還原中共建國真相!
人民發聲的歷史,是正史難以承載的生命重量。來自中國檔案館的大量證據,揭開黃金時代的恐怖真相!
中國共產黨將1949年的勝利稱作「解放」,看到這個詞,人們通常會聯想到興高采烈的群眾湧上街頭慶祝重獲自由的情景。然而在中國,「解放」和「革命」的故事卻與和平、自由及正義無關,而是充滿了精心策劃的恐怖和有組織的暴力。解放後,廣大中國人民面對的是「一座精心設計的奧許維茲思想集中營」。共產黨政權建立不到十年,已經無人敢反對毛主席。
首當其衝的是地主,共產黨在農村發動的土地改革,其實是黨和窮人之間的血腥交易、一場精心策劃的殺戮,導致兩百萬地主遭到清算。接著是鎮壓反革命的恐怖運動,目地是消滅所有黨的敵人,毛澤東甚至設定了殺人指標。為達成殺人指標,幹部們往往只是隨機挑選殺害對象,最後有將近兩百萬人遇害。然後是少數民族、宗教團體、農民、藝術家、企業家、工商業主、教師、學者,以及對各項政策提出質疑的黨員……
《解放的悲劇:中國革命史1945-1957(當代中國史學家馮客三部曲)》的主角就是受到這場巨大災難影響的普通人。他們的故事大多被歷史所淹沒,因為官方的宣傳報導中只充斥著大量領導人的談話,而這些談話只是描述了一個他們想要建成的社會,最多只能算是設計藍圖,並不能反映社會現實,而且通常只提到工人和農民中的模範人物,找不到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當代中國史學家、《文化大革命:人民的歷史1962-1976》作者馮客擷取近年才得以公開的檔案資料。他所蒐集的數百份來自中國各檔案館、從未解密的檔案文件中,包括祕密警察的報告、未經篡改的高級領導人的演講、在思想改造運動中寫的悔過書、對農村反抗事件的調查報告、鎮反運動的詳細統計資料、工人工作條件的調查、普通人的上訪信件等內容。輔以各種回憶錄、信件和日記,以及親身經歷者的記述,勾勒出那些革命的主要參與者和受害者的真實故事。
那些早期的親歷者所留下的證詞,通常被同情共產黨政權的學者所忽視,但他們的描述如今恰可與檔案資料互相參證,對研究歷史的真相幫助很大。透過這群有血有肉的普通人的故事,讀者獲致前所未有的機會,得以穿透中共宣傳的表相,接櫫毛澤東政權下最慘烈的時代悲劇。
※ 國際知名學者專家、媒體一致推薦
對毛澤東殘暴王朝極具吸引力、精彩的描繪,奠基於最新的研究,而書寫則帶有巨大的敘事感染力──非常吸引人。
──蒙提費歐里,著名歷史學家
對世上巨大罪行之一進行歷史調查的傑作。
──《新政治家》
一本精彩絕倫的書,任何對近代中國史感興趣的人都應該讀它,任何關心專制的國家領導人如何藉由傳播一個簡單的想法而導致一場國家災難的人,也都應該讀它,不過這在某種程度上需要想像力。
──《觀察家報》
馮客《解放的悲劇》迫使毛澤東的信徒面對現實,並且有所成長。馮客先生以《毛澤東的大饑荒》以及《解放的悲劇》作為三部曲之首二部……一九六六至一九六九年,我在北京擔任外交官,並親眼目睹文化大革命,因此我非常期待馮客先生在第三部的分析。
──喬治‧瓦登,《華爾街日報》
如同在前一部作品中所做的,馮客涉入醜陋的現實之中……(並且)統整其嚴肅之研究,以呈現毛澤東如何持續地灌輸人民不當思想,只為了殘酷地役使人民。在毛澤東信條的「華麗表面」之下,作者巧妙地揭露暴力與苦難。
──《科克斯評論》
馮客出版於二○一○年的《毛澤東的大饑荒》贏得二○一一年英國廣播公司(BBC)「塞繆爾‧約翰遜獎」(Samuel Johnson Prize for Non-Fiction),而其前傳一樣精彩並且緊扣人心……是對這段殘酷歷史的重要研究。
──《出版人週刊》
關於中國共產革命的精彩報導。這場革命讓數億人民遭受暴力、面對脅迫,也無法等到承諾兌現的一日。中國政府嚴禁討論這段歷史,但對任何想了解當前北京政權的人來說,這本書能提供非常重要的背景知識。
──安‧艾普邦姆,《古拉格的歷史》作者
一黨獨大的國家控制過去一如他們控制群眾,他們通常會禁絕一切與歷史有關的討論。本世紀知識分子最大的挑戰便是從歷史層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做出評價──即使它仍然存在。馮客利用本書讓目前頗受質疑的中國政權起源成為清晰易讀的文本。
──提姆‧史奈德,《染血之國:希特勒與史達林掌控下的歐洲》作者
馮客的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它不只是恐怖的數據……他非常清楚地說明這個革命後的國家的運作方式、革命後產生多龐大的暴力、人民為何彼此殺戮,以及暴行的目的。
──《紐約書評》
《解放的悲劇》細緻地寫出當代中國歷史中最關鍵的十二年……是一份對於一個國家如何扭曲樂觀主義,並且緩慢地陷入錯亂的沉著研究……這本書必讀。
──《時代雜誌》
創新之作……馮客揭露中國一九五八至一九六二年間的大饑荒,而且在這本毫不隱瞞的前傳中,他以嚴肅的研究精神,不輕易放過對中國一九四五至一九五七年間的革命的批評……對這本書的最低評價就是主流的學術研究都必須參考本書,尤其是與本書研究年代相同的《劍橋中國史》第十四卷必須重寫。
──《周日泰晤士報》
對該社會之形成的出色且有力報導……馮客以具有人道關懷且清晰的文筆描述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代價,讀過的人皆無法認同獨裁政權。本書雖然令人驚懼,但是揭露此革命核心中的黑暗性,對所有想要理解世界上最重要革命之一的人來說,本書為必讀作品。
──《衛報》
本書是檔案研究的重要作品……馮客高明地在全書中穿插人民的聲音,讓本書擁有強烈的人性向度。
──《金融時報》
作為研究中國的歷史學家,馮客拿起大槌來顛覆的,也許是當代中國歷史最後的過時信仰……以清晰的新思維分析舊檔案,所浮現出來的就是毛澤東政策的災難性。
──《旁觀者雜誌》
讀完馮客這本令人震驚的書之後,你必能認識共產主義領導權之殘忍。這個政權將土地收為國有,加上其現代化政策,迫使中國農村居民面對巨大的傷痛與損失。在這場夢魘中,連痲瘋病院也不再安全。
──《周日泰晤士報》,年度歷史好書
《周日泰晤士報》年度歷史好書、入圍歐威爾獎
《觀察家報》、《華爾街日報》、《科克斯評論》、《出版人週刊》、《紐約書評》、《時代雜誌》、《衛報》、《金融時報》……推薦!
以人民視角書寫中國革命史的最新觀點!揭開毛澤東宣傳假面,還原中共建國真相!
人民發聲的歷史,是正史難以承載的生命重量。來自中國檔案館的大量證據,揭開黃金時代的恐怖真相!
中國共產黨將1949年的勝利稱作「解放」,看到這個詞,人們通常會聯想到興高采烈的群眾湧上街頭慶祝重獲自由的情景。然而在中國,「解放」和「革命」的故事卻與和平、自由及正義無關,而是充滿了精心策劃的恐怖和有組織的暴力。解放後,廣大中國人民面對的是「一座精心設計的奧許維茲思想集中營」。共產黨政權建立不到十年,已經無人敢反對毛主席。
首當其衝的是地主,共產黨在農村發動的土地改革,其實是黨和窮人之間的血腥交易、一場精心策劃的殺戮,導致兩百萬地主遭到清算。接著是鎮壓反革命的恐怖運動,目地是消滅所有黨的敵人,毛澤東甚至設定了殺人指標。為達成殺人指標,幹部們往往只是隨機挑選殺害對象,最後有將近兩百萬人遇害。然後是少數民族、宗教團體、農民、藝術家、企業家、工商業主、教師、學者,以及對各項政策提出質疑的黨員……
《解放的悲劇:中國革命史1945-1957(當代中國史學家馮客三部曲)》的主角就是受到這場巨大災難影響的普通人。他們的故事大多被歷史所淹沒,因為官方的宣傳報導中只充斥著大量領導人的談話,而這些談話只是描述了一個他們想要建成的社會,最多只能算是設計藍圖,並不能反映社會現實,而且通常只提到工人和農民中的模範人物,找不到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當代中國史學家、《文化大革命:人民的歷史1962-1976》作者馮客擷取近年才得以公開的檔案資料。他所蒐集的數百份來自中國各檔案館、從未解密的檔案文件中,包括祕密警察的報告、未經篡改的高級領導人的演講、在思想改造運動中寫的悔過書、對農村反抗事件的調查報告、鎮反運動的詳細統計資料、工人工作條件的調查、普通人的上訪信件等內容。輔以各種回憶錄、信件和日記,以及親身經歷者的記述,勾勒出那些革命的主要參與者和受害者的真實故事。
那些早期的親歷者所留下的證詞,通常被同情共產黨政權的學者所忽視,但他們的描述如今恰可與檔案資料互相參證,對研究歷史的真相幫助很大。透過這群有血有肉的普通人的故事,讀者獲致前所未有的機會,得以穿透中共宣傳的表相,接櫫毛澤東政權下最慘烈的時代悲劇。
※ 國際知名學者專家、媒體一致推薦
對毛澤東殘暴王朝極具吸引力、精彩的描繪,奠基於最新的研究,而書寫則帶有巨大的敘事感染力──非常吸引人。
──蒙提費歐里,著名歷史學家
對世上巨大罪行之一進行歷史調查的傑作。
──《新政治家》
一本精彩絕倫的書,任何對近代中國史感興趣的人都應該讀它,任何關心專制的國家領導人如何藉由傳播一個簡單的想法而導致一場國家災難的人,也都應該讀它,不過這在某種程度上需要想像力。
──《觀察家報》
馮客《解放的悲劇》迫使毛澤東的信徒面對現實,並且有所成長。馮客先生以《毛澤東的大饑荒》以及《解放的悲劇》作為三部曲之首二部……一九六六至一九六九年,我在北京擔任外交官,並親眼目睹文化大革命,因此我非常期待馮客先生在第三部的分析。
──喬治‧瓦登,《華爾街日報》
如同在前一部作品中所做的,馮客涉入醜陋的現實之中……(並且)統整其嚴肅之研究,以呈現毛澤東如何持續地灌輸人民不當思想,只為了殘酷地役使人民。在毛澤東信條的「華麗表面」之下,作者巧妙地揭露暴力與苦難。
──《科克斯評論》
馮客出版於二○一○年的《毛澤東的大饑荒》贏得二○一一年英國廣播公司(BBC)「塞繆爾‧約翰遜獎」(Samuel Johnson Prize for Non-Fiction),而其前傳一樣精彩並且緊扣人心……是對這段殘酷歷史的重要研究。
──《出版人週刊》
關於中國共產革命的精彩報導。這場革命讓數億人民遭受暴力、面對脅迫,也無法等到承諾兌現的一日。中國政府嚴禁討論這段歷史,但對任何想了解當前北京政權的人來說,這本書能提供非常重要的背景知識。
──安‧艾普邦姆,《古拉格的歷史》作者
一黨獨大的國家控制過去一如他們控制群眾,他們通常會禁絕一切與歷史有關的討論。本世紀知識分子最大的挑戰便是從歷史層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做出評價──即使它仍然存在。馮客利用本書讓目前頗受質疑的中國政權起源成為清晰易讀的文本。
──提姆‧史奈德,《染血之國:希特勒與史達林掌控下的歐洲》作者
馮客的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它不只是恐怖的數據……他非常清楚地說明這個革命後的國家的運作方式、革命後產生多龐大的暴力、人民為何彼此殺戮,以及暴行的目的。
──《紐約書評》
《解放的悲劇》細緻地寫出當代中國歷史中最關鍵的十二年……是一份對於一個國家如何扭曲樂觀主義,並且緩慢地陷入錯亂的沉著研究……這本書必讀。
──《時代雜誌》
創新之作……馮客揭露中國一九五八至一九六二年間的大饑荒,而且在這本毫不隱瞞的前傳中,他以嚴肅的研究精神,不輕易放過對中國一九四五至一九五七年間的革命的批評……對這本書的最低評價就是主流的學術研究都必須參考本書,尤其是與本書研究年代相同的《劍橋中國史》第十四卷必須重寫。
──《周日泰晤士報》
對該社會之形成的出色且有力報導……馮客以具有人道關懷且清晰的文筆描述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代價,讀過的人皆無法認同獨裁政權。本書雖然令人驚懼,但是揭露此革命核心中的黑暗性,對所有想要理解世界上最重要革命之一的人來說,本書為必讀作品。
──《衛報》
本書是檔案研究的重要作品……馮客高明地在全書中穿插人民的聲音,讓本書擁有強烈的人性向度。
──《金融時報》
作為研究中國的歷史學家,馮客拿起大槌來顛覆的,也許是當代中國歷史最後的過時信仰……以清晰的新思維分析舊檔案,所浮現出來的就是毛澤東政策的災難性。
──《旁觀者雜誌》
讀完馮客這本令人震驚的書之後,你必能認識共產主義領導權之殘忍。這個政權將土地收為國有,加上其現代化政策,迫使中國農村居民面對巨大的傷痛與損失。在這場夢魘中,連痲瘋病院也不再安全。
──《周日泰晤士報》,年度歷史好書
文化大革命:人民的歷史1962-1976 [图书] Goodreads 谷歌图书
8.6 (7 个评分)
作者:
馮客(Frank Dikotter)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2016
- 12
這段歷史的焦點是人民!文革爆發50週年,從人民視角重探文化大革命的真實歷史
當代中國史學家馮客經典力作──《文化大革命:人民的歷史1962-1976》
2016年《金融時報》最佳歷史類選書
檢視中國社會底層如何經歷了一場文革魔幻之旅
更重要的是,埋葬了毛澤東主義。
文化大革命不是一場群眾運動,是一個人在用槍桿子運動群眾──王榮芬
在共黨幹部、政府官僚、解放軍和紅衛兵的鬥獸場之外,還有一段真正屬於普通中國人民的文革史。普遍中國人民在十年文革浩劫中究竟遭遇到怎樣的衝擊?他們如何面對毛澤東一人由上而下發起的報復清算運動?如何自保、甚至從中尋求新的生存空間?
當革命猛力搖撼建國以來形成的種種基層集體組織和權力結構時,計畫經濟體系也意外地隨之崩潰,這是毛澤東始料未及的結果。
馮客的《文化大革命:人民的歷史1962-1976》,就是要描述這場中國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為何發生?如何演變?留下了什麼樣的創傷和遺產?本書是從中國基層人民角度,揭露1962至1976年間,他們所經驗過的文化大革命真相。這種從人民歷史角度出發的書寫,有異於過去的一般研究。本書資料來自數百份檔案庫中的文件,其中大多數在這本書是首度被使用,包含紅衛兵受害者的詳細狀況、政治肅清的數據、針對農村情況所做的調查、工廠和作坊的問卷報告、警方的黑市報告,甚至還有村民寫的投訴信,關於文革的回憶錄,自費出版的「自印書」(由基層黨員、甚至普通民眾執筆撰寫,提供了官方記載中看不到的視角)、訪談紀錄等。本書嘗試將「大歷史的敘述」與曾經身處這場人倫悲劇之中那些男男女女的「故事」連結在一起。從處在政權頂端的領導人物,直到偏僻地區的窮困村民,大家都面臨過極度艱難的考驗,而他們當時做出的不同選擇,顛覆了世人的印象──世人通常認為毛澤東時期最後十年裡的幾億中國人都具有相當高的同質性。事實上,他們所做的種種抉擇加總起來,最終將國家推向了一個與毛澤東設想中截然不同的方向:他們沒有打擊殘存的資產階級文化,而是推翻了計畫經濟,使黨的意識形態空洞化。
馮客在《文化大革命》書裡提出,史達林過世之後,毛澤東相信自己應該已經成為全世界社會主義的最高領導人,這是他所追求的歷史定位。為了證明這一點,毛澤東在1958年發動大躍進,結果引來一場慘痛的失敗,許多同志和老戰友都認為毛澤東必須負起最大責任。
毛澤東為此憤恨難平,經過幾年思考之後,他再度出手,於1966年發起了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這是一場源於毛澤東個人積怨憤怒的政治運動,他號召年輕人挺身為他戰鬥,肅清沒有人知道何時開始潛伏在黨內的「走資派」、「修正主義分子」、「階級敵人」,而且讓紅衛兵的矛頭指向他想要報復的政敵。
但是他的政敵們並非束手無策,他們早已學得了分化、轉移的手段,讓紅衛兵們分裂成許多派系,為了爭執「誰才是人民公敵」而內鬥不休。毛澤東當然不能就此罷手,於是呼籲全體中國人都必須投身文革,將運動的規模擴大到前所未見的程度,鋪天蓋地而來,混亂程度幾近內戰。
1968年,以林彪為首的軍隊出面接管了這片大混亂,國家的權力卻同時由黨組織轉移到軍方手中。隨著林彪聲勢日益上升,毛澤東的猜忌心也日益增長,最終導致了林彪叛逃身亡事件。
文化大革命使黨組織和軍隊都受到了創傷,飽經苦難因而堅韌的基層人民卻逐漸發展出自己的應對方式,從集體組織的桎梏中掙脫出來,一點一滴地將計畫經濟埋入土中,為日後鄧小平的改革開放開啟了一扇大門。
※國際媒體一致推薦
卓越的研究,敏銳地剖析了那個喧鬧而難以捉摸的時代,馮客承續了他出色的前作,為我們述說了一段恐怖而難以置信的苦難故事。
──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如果這本書在中國流行,將會動搖中共政權的基礎……它絕對有助於我們理解當代中國。
──《紐約時報書評》(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對於那些吞下了糖衣毒藥,聲稱當前繁榮的中國值得信任的人而言,馮客教授提供了解毒劑。
──《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
馮客對於文化大革命作出了優秀的研究,是一本可以流暢閱讀的新書,讓我們完全看清毛澤東最後一次實驗,是一場估計錯誤、耗費無數人類成本的悲劇。
──《衛報》(The Guardian)
那個時代的狂熱撕毀了友誼和親情,更不用說它也毀了中共本身。馮客的新作強而有力地傳達了這個論點。
──《泰晤士报》(The Times)
馮客教授掌握了細節,言簡意賅地織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當代中國掛毯……這本光彩奪目的新書讓我們毫無懷疑,毛澤東幾乎毀滅了中國,而中國最新的獨裁者習近平繼承了毛所遺留下來的偏執狂熱。
──《星期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
當代中國史學家馮客經典力作──《文化大革命:人民的歷史1962-1976》
2016年《金融時報》最佳歷史類選書
檢視中國社會底層如何經歷了一場文革魔幻之旅
更重要的是,埋葬了毛澤東主義。
文化大革命不是一場群眾運動,是一個人在用槍桿子運動群眾──王榮芬
在共黨幹部、政府官僚、解放軍和紅衛兵的鬥獸場之外,還有一段真正屬於普通中國人民的文革史。普遍中國人民在十年文革浩劫中究竟遭遇到怎樣的衝擊?他們如何面對毛澤東一人由上而下發起的報復清算運動?如何自保、甚至從中尋求新的生存空間?
當革命猛力搖撼建國以來形成的種種基層集體組織和權力結構時,計畫經濟體系也意外地隨之崩潰,這是毛澤東始料未及的結果。
馮客的《文化大革命:人民的歷史1962-1976》,就是要描述這場中國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為何發生?如何演變?留下了什麼樣的創傷和遺產?本書是從中國基層人民角度,揭露1962至1976年間,他們所經驗過的文化大革命真相。這種從人民歷史角度出發的書寫,有異於過去的一般研究。本書資料來自數百份檔案庫中的文件,其中大多數在這本書是首度被使用,包含紅衛兵受害者的詳細狀況、政治肅清的數據、針對農村情況所做的調查、工廠和作坊的問卷報告、警方的黑市報告,甚至還有村民寫的投訴信,關於文革的回憶錄,自費出版的「自印書」(由基層黨員、甚至普通民眾執筆撰寫,提供了官方記載中看不到的視角)、訪談紀錄等。本書嘗試將「大歷史的敘述」與曾經身處這場人倫悲劇之中那些男男女女的「故事」連結在一起。從處在政權頂端的領導人物,直到偏僻地區的窮困村民,大家都面臨過極度艱難的考驗,而他們當時做出的不同選擇,顛覆了世人的印象──世人通常認為毛澤東時期最後十年裡的幾億中國人都具有相當高的同質性。事實上,他們所做的種種抉擇加總起來,最終將國家推向了一個與毛澤東設想中截然不同的方向:他們沒有打擊殘存的資產階級文化,而是推翻了計畫經濟,使黨的意識形態空洞化。
馮客在《文化大革命》書裡提出,史達林過世之後,毛澤東相信自己應該已經成為全世界社會主義的最高領導人,這是他所追求的歷史定位。為了證明這一點,毛澤東在1958年發動大躍進,結果引來一場慘痛的失敗,許多同志和老戰友都認為毛澤東必須負起最大責任。
毛澤東為此憤恨難平,經過幾年思考之後,他再度出手,於1966年發起了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這是一場源於毛澤東個人積怨憤怒的政治運動,他號召年輕人挺身為他戰鬥,肅清沒有人知道何時開始潛伏在黨內的「走資派」、「修正主義分子」、「階級敵人」,而且讓紅衛兵的矛頭指向他想要報復的政敵。
但是他的政敵們並非束手無策,他們早已學得了分化、轉移的手段,讓紅衛兵們分裂成許多派系,為了爭執「誰才是人民公敵」而內鬥不休。毛澤東當然不能就此罷手,於是呼籲全體中國人都必須投身文革,將運動的規模擴大到前所未見的程度,鋪天蓋地而來,混亂程度幾近內戰。
1968年,以林彪為首的軍隊出面接管了這片大混亂,國家的權力卻同時由黨組織轉移到軍方手中。隨著林彪聲勢日益上升,毛澤東的猜忌心也日益增長,最終導致了林彪叛逃身亡事件。
文化大革命使黨組織和軍隊都受到了創傷,飽經苦難因而堅韌的基層人民卻逐漸發展出自己的應對方式,從集體組織的桎梏中掙脫出來,一點一滴地將計畫經濟埋入土中,為日後鄧小平的改革開放開啟了一扇大門。
※國際媒體一致推薦
卓越的研究,敏銳地剖析了那個喧鬧而難以捉摸的時代,馮客承續了他出色的前作,為我們述說了一段恐怖而難以置信的苦難故事。
──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如果這本書在中國流行,將會動搖中共政權的基礎……它絕對有助於我們理解當代中國。
──《紐約時報書評》(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對於那些吞下了糖衣毒藥,聲稱當前繁榮的中國值得信任的人而言,馮客教授提供了解毒劑。
──《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
馮客對於文化大革命作出了優秀的研究,是一本可以流暢閱讀的新書,讓我們完全看清毛澤東最後一次實驗,是一場估計錯誤、耗費無數人類成本的悲劇。
──《衛報》(The Guardian)
那個時代的狂熱撕毀了友誼和親情,更不用說它也毀了中共本身。馮客的新作強而有力地傳達了這個論點。
──《泰晤士报》(The Times)
馮客教授掌握了細節,言簡意賅地織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當代中國掛毯……這本光彩奪目的新書讓我們毫無懷疑,毛澤東幾乎毀滅了中國,而中國最新的獨裁者習近平繼承了毛所遺留下來的偏執狂熱。
──《星期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
崇拜毛:文化大革命中的言辭崇拜與儀式崇拜 [图书] Goodreads
7.9 (7 个评分)
作者:
Daniel Leese
/
丹尼爾‧里斯
香港中文大學
2017
- 8
儘管很多著作都談論過毛澤東在權力如日中天時黨內外對他的崇拜,卻還沒有一本專著系統地探討這種「崇拜毛」的現象及其本質。本書即是該領域研究的開山之作。
作者收集了大量機密檔案文獻、大小物證、政治傳單等,在扎實史實基礎之上,指出對毛的崇拜不同於以往的皇帝崇拜,而是現代特有的統治工具,並層層分析了其背後邏輯和理性操作。研究集中於探討對毛的言辭崇拜與儀式崇拜,不僅引人入勝地重現了狂熱荒誕的歷史現場和細節,更敏銳地發掘出在瘋狂異化的表象背後,這種崇拜所具有的工具性、現代性與政治性。
本書為理解文革乃至中國的未來,提供了獨到且富有洞見的角度,因為書中所討論的崇拜現象及邏輯,在今日中國仍然沒有走遠。
名人推薦
這本關於毛澤東崇拜的研究著作,深刻犀利地分析了當代中國領袖崇拜的政治和概念起源。除官方媒體資料和中央指令之外,作者還使用了地方檔案以及從舊貨市場收集到的原始文獻,並以此為基礎將地方政府還原為更具體的基層幹部、解放軍軍官、互相競爭的中共領導人等,他們在製造毛崇拜的過程中都發揮了關鍵作用。文革中紅寶書的出版,讓億萬中國人得以直接學習毛語錄,破除了由黨壟斷的解釋權,並造成了持續的後果。本書對毛澤東崇拜的言辭與儀式的研究極具價值、引人入勝,並且告訴我們,對中國這段重要歷史時期的研究仍然大有可為。—周錫瑞(Joseph W. Esherick,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榮譽教授)
里斯的大著基於難得的史料,為我們闡述了對毛澤東的個人崇拜在中國的盛衰,其中大量檔案材料是從未引用過的。對「崇拜毛」這一複雜的社會現象,里斯作了精闢的分析,並提出了具有說服力的見解 。至於這是一個特殊時代的特殊現象還是一個可稱之為周而復始的形態,諒讀者們自有評說。—沈邁克(Michael Schoenhals,瑞典隆德大學教授)
本書是全世界第一部探討崇拜毛澤東的問題和現象的專著。書中較細緻地追述了這種崇拜的由來和演變,並深入概括了其在「文化大革命」時期的體現和氾濫,十分具體地展現了對毛澤東的崇拜在語言、媒介、儀式和用品等等層面上的諸多特點,進而頗為有力地從現當代世界中許多領袖崇拜文化的視角分析和把握了這種崇拜的影響、意義和取向。本書充分顯示了作者對於中國現代歷史研究的學術功力和學理水平。—唐少傑(清華大學教授)
作者收集了大量機密檔案文獻、大小物證、政治傳單等,在扎實史實基礎之上,指出對毛的崇拜不同於以往的皇帝崇拜,而是現代特有的統治工具,並層層分析了其背後邏輯和理性操作。研究集中於探討對毛的言辭崇拜與儀式崇拜,不僅引人入勝地重現了狂熱荒誕的歷史現場和細節,更敏銳地發掘出在瘋狂異化的表象背後,這種崇拜所具有的工具性、現代性與政治性。
本書為理解文革乃至中國的未來,提供了獨到且富有洞見的角度,因為書中所討論的崇拜現象及邏輯,在今日中國仍然沒有走遠。
名人推薦
這本關於毛澤東崇拜的研究著作,深刻犀利地分析了當代中國領袖崇拜的政治和概念起源。除官方媒體資料和中央指令之外,作者還使用了地方檔案以及從舊貨市場收集到的原始文獻,並以此為基礎將地方政府還原為更具體的基層幹部、解放軍軍官、互相競爭的中共領導人等,他們在製造毛崇拜的過程中都發揮了關鍵作用。文革中紅寶書的出版,讓億萬中國人得以直接學習毛語錄,破除了由黨壟斷的解釋權,並造成了持續的後果。本書對毛澤東崇拜的言辭與儀式的研究極具價值、引人入勝,並且告訴我們,對中國這段重要歷史時期的研究仍然大有可為。—周錫瑞(Joseph W. Esherick,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榮譽教授)
里斯的大著基於難得的史料,為我們闡述了對毛澤東的個人崇拜在中國的盛衰,其中大量檔案材料是從未引用過的。對「崇拜毛」這一複雜的社會現象,里斯作了精闢的分析,並提出了具有說服力的見解 。至於這是一個特殊時代的特殊現象還是一個可稱之為周而復始的形態,諒讀者們自有評說。—沈邁克(Michael Schoenhals,瑞典隆德大學教授)
本書是全世界第一部探討崇拜毛澤東的問題和現象的專著。書中較細緻地追述了這種崇拜的由來和演變,並深入概括了其在「文化大革命」時期的體現和氾濫,十分具體地展現了對毛澤東的崇拜在語言、媒介、儀式和用品等等層面上的諸多特點,進而頗為有力地從現當代世界中許多領袖崇拜文化的視角分析和把握了這種崇拜的影響、意義和取向。本書充分顯示了作者對於中國現代歷史研究的學術功力和學理水平。—唐少傑(清華大學教授)
高家村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7.3 (6 个评分)
作者:
高默波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2013
- 7
其它标题:
高家村: 共和國農村生活素描
本書作者以自己的故鄉高家村作為研究對象,近距離深描了這個江西的普通農村從1949年到1990年代中期各方面的情況和變遷。作者刻意回避宏大敘事而回歸個體經驗,力求站在高家村人的立場上,書寫底層農民在這數十年間的真正經歷和感受。作者本就來自農村,因此他的平民立場格外地自發自然,筆下的農民和農村也尤具說服力。
在書中,作者展現了一幅迥異於國內外主流論述所塑造的農村圖景。因此全書雖是白描式的日常敘述,卻始終處在一種無形的論辯中。本書在還未進入中文世界之前,就已引起中國知識界的激烈論爭,足見其背後蘊含的巨大衝擊力。
在書中,作者展現了一幅迥異於國內外主流論述所塑造的農村圖景。因此全書雖是白描式的日常敘述,卻始終處在一種無形的論辯中。本書在還未進入中文世界之前,就已引起中國知識界的激烈論爭,足見其背後蘊含的巨大衝擊力。
中國農民反行為研究 [图书] Goodreads 谷歌图书
作者:
高王凌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2013
- 8
發端於三十年前的「農村改革」是怎樣實現的?它是出於黨的英明領導,或「改革設計師」的偉大傑作,還是農民針對當權的自發性「反行為」的一個結果?這是本書旨在回答的一系列問題,即農民採用什麼方式才能避開嚴酷的環境,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他們的目的?除了制度性變革的追求,農民還靠著怎樣的智慧,拿走了糧食產量的百分之二十,維持了自己的生存。這一切表明,所謂「人民公社」、「集體經濟」,在貌似威嚴的表象下,早已「面目全非」,它的基礎已另有所在,在這種情況之下,它還能、還有必要維持下去嗎?——「反行為」研究,將為讀者呈現一個令人震撼的農村社會,一個令人驚歎的農民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