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读书

炼金术士社畜型改二 Rev.8964 :typing:

炼金术士社畜型改二 Rev.8964 :typing: @kishinami

122 本书  

读!

纳粹的孩子们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ENFANTS DE NAZIS
作者: [法] 塔妮娅·克拉斯尼昂斯基 译者: 徐丽松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 - 11
1940年,这群德国孩子只有4岁、5岁、10岁。他们在战争中备受优待,因为他们拥有身居高位的父亲。这些孩子分别是纳粹要员希姆莱、戈林、赫斯、法郎克、鲍曼、霍斯、施佩尔、门格勒的子女。
对这些孩子来说,德国的战败是一场风暴,是与家人的分离,是优越生活的终结,也是亲身感受希 特勒主义的恐怖。当时的他们天真无辜,对父亲的所作所为一无所知。后来,他们逐渐了解了那些可怕的事实。成年后,他们中有些人谴责父辈的罪行并深感愧疚,有些却无条件地怀念自己被全人类唾弃的战犯父亲。
本书回溯了这些孩子的经历,记录了他们年幼时的家庭生活与成年后的人生。1945年以前,他们是英雄的子女,之后陡然沦为刽子手的后代。他们与父亲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父辈的错误如何影响着后代的人生?……
这本一流的图书成功完成了这一特别艰难的主题。——法国《费加罗》杂志
歌德伦•希姆莱、艾妲•戈林……这些第三帝国高官的子女们的命运如何?塔妮娅•克拉斯尼昂斯基追溯了他们的命运。 ——法国《星期日报》
塔妮娅•克拉斯尼昂斯基并没有对这些第三帝国高官的子女们的行为做出个人评判。她记录了他们每个人的态度——明白该如何面对一段远超出自己命运的残酷历史。 ——法国《观点杂志》
地球上最伟大的表演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The Greatest Show on Earth: The Evidence for Evolution
7.7 (7 个评分) 作者: [英] 理查德·道金斯 译者: 李虎 / 徐双悦 中信出版社 2013 - 3
内容简介:
这是英国著名生物学家道金斯的又一本经典之作。
无论我们看哪里,毫不意外,我们几乎都能看到绿色。毫不意外,我们发现自己位于枝繁叶茂的一棵生命之树的一条细小树枝上;毫不意外,我们周围有许多其他物种,它们进食、生长、腐烂、游泳、行走、飞翔、挖穴、追猎、追逐、逃跑、 以快取胜、以智取胜。没有数量至少是我们10倍以上的绿色植物,我们就没法获得能量;没有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寄生虫和宿主之间不断升级的军备竞赛,没有达尔文的“自然界的战争”,没有他所说的“饥饿和死亡”,就不可能存在能够看见事物的神经系统,遑论欣赏和理解事物。
道金斯在本书中,运用大量跨学科的故事,数百幅精美图片以及考古学,物理学,化学,胚胎学,数学模型,向我们证实,进化不仅是一个理论,而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其有人惊人的力量、简洁和美好。进化和我们同在——在我们内部、在我们身边、在我们之间;它的工作成就嵌在万古的岩石中,在包围我们的无穷无尽的、最美丽、最奇异的生命形式中,这毫不意外——这是通过非随机自然选择的进化的直接结果——这是小镇里唯一的游乐、地球上最伟大的表演。
--------------------------------------------------------
看点:
◎传奇作者:道金斯无比强大的影响力,他的书只要出版无不畅销。他在国内有一批忠实粉丝,他的观念彻底颠覆我们的世界观,颠覆我们队自身,对社会的认识。
◎在无神论的教育下长大的我们也许听到这个数字会感到惊讶:原来美国仍有超过40%的人相信地球上的生物包括人类是上帝创造,而达尔文的进化论根本是无稽之谈!中西方对于自我的认识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别,道金斯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意想不到的观念?
◎作者有极强的编故事的传奇声誉,能将科普演绎的妙趣横生。英国卫报盛赞,这本书再次展现了道金斯作为讲解员的精湛的技巧”。道金斯延续了他编故事的传奇声誉,传达一些使他接受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各种鲜活的体验。
◎继续挑战传统观念,他总会让你感到意料之外的惊喜,书中所涵盖的科学大多重述了相当标准的东西。 这本书对日益增多的生物信息,生命起源,自然选择和时机突变如何解释不能简化的复杂系统等问题,提出了有创造力的思考。
◎大量跨学科的分析,内容涉及考古学,物理学,化学,胚胎学,数学模型,能引起读者极大的兴趣。几百幅精美图片,展现生命过程最神奇,没美妙的细节。
◎作者2009年的新书,国内首次出版。本书的出版,必然会和《自私的基因》这本三十年经典一起,形成联动效应,其观点,其生动的讲述必然能在国内引起热议,引发新一轮高潮。
--------------------------------------------------------
媒体推荐
许多书评将道金斯封为当今最具争议的演化论学家,毫不言过其实。但阅读道金斯著作一大乐趣在于,你可以不抱任何立场,纯粹享受他的精采论证与解释。
——纽约时报
道金斯笔下的演化论毫不艰涩,非理科背景的读者,仍会深受他故事情节般,充满趣味的文字吸引。书评与读者几乎一面倒,大力推荐这本文字扎实、充满彩色图片,堪称近代探讨人类最伟大理论—演化论─的巅峰著作。
——泰晤士报
本书看起来再简单不过,其后果又是空前绝后的严重:创造论者只要发现一块小小的反化石,那怕是指甲盖儿大小那么一块,就足够彻底打垮进化论。接下来的战争,肯定是血流遍野的诸神争霸。可是,可能吗?
——台湾媒体
卢丹的恶魔:法国神父“附魔”案 [图书] 豆瓣
The Devils of Loudun
7.9 (16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道司·赫胥黎 译者: 庄蝶庵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8 - 10
*《美丽新世界》《知觉之门》作者、英国文豪阿道司·赫胥黎晚年“知识井喷式”写就的大案纪实作品。他梳理了近300年来针对“卢丹神父附魔案”留下的相关文字资料,详实、精密、准确地记录下了这件足以被钉在人类历史耻辱柱上的真实事件。
*法国历史上的巨大污点:究竟是俊俏的风流神父,与17名修女之间因荒淫无度引来魔鬼附身,还是被权力精英阶级嫉妒,故而栽赃陷害?身临其境地看一个人如何一步步失去自己作为人的所有权利,并在酷刑后被火刑处死。赫胥黎用400余页的文字带领我们走入那个狂野荒蛮的时代,并分析了“卢丹冤案”对此后300余年来欧洲社会、文化、宗教、经济和政治等多方面产生的巨大影响。
*中文图书里罕见的、详细纪录了人类历史上容易被学界忽略的一段时代——中世纪的黑暗时期之后、大革命的曙光来临之前,那个荒蛮与文明、蒙昧与进步并行于世的怪异时代——的精妙著作,堪称法国版《叫魂》,写作时间却比孔飞力早了近40年。
*英国《卫报》评选的“二战”后世界范围内的图书佳作总榜,排行第9名。同名改编电影《卢丹的恶魔》由著名艺术电影大师肯·罗素执导,获得“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外国电影”等多项大奖。时至今日,由本书改编的同名歌剧仍在欧洲大陆上巡演,经久不衰。
---------
《卢丹的恶魔》记录了欧洲历史上一件巨大的冤假错案。事情发生在黑暗的中世纪结束之后、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前的公元十七世纪中叶。当时法国小城卢丹的教区长名叫于尔班·格兰第,此人博闻强识,仪表堂堂,只可惜他同时也是一枚情种,暗中欠下许多风流债。这些丑闻令他在卢丹与很多人结仇,敌人们决心要报复他。
不久,当地修道院的一群修女被“魔鬼附身”,并声称全是因为格兰第神父与魔鬼签下了契约,使群魔来到中间与她们荒淫无度,才令她们被污鬼附身。经过宗教法庭和世俗法庭的审判,格兰第被判有罪,不仅身体受到非人的酷刑,最终还被火刑烧死。
作者阿道司·赫胥黎梳理了近300年来针对这一真实事件留下的相关文字资料,进行了严肃缜密的推论,推翻了修女们被魔鬼附身的说法,同时点出了十七世纪的欧洲在政治、民生、宗教上存在的诸多问题。因赫胥黎在写作这本书时,语气上不偏不倚,保持中立,行文奇特,读起来相当有趣,尤其是用大篇幅对修女们的淫乱行为、驱魔人的驱魔仪式、普通民众的野蛮无情进行的记录。
---------
“《卢丹的恶魔》用真实的史料曝光了法国教会内部在处理‘卢丹附魔案’时的腐败和勾心斗角,对愚昧的群众也做了最独到的点评,是赫胥黎最好的作品。”——《卫报》
“像是一本奇怪的历史小说,但它的描述却基于坚定的事实和艰苦的研究……赫胥黎敏锐锋利的写作技巧、他重现那个消失时代气味和味道的能力无可匹敌。这无疑是他写作生涯的巅峰。故事听起来像小说,但它不是。”——《纽约时报》
“《卢丹的恶魔》让就连不喜欢历史(尤其是法国历史)的读者都兴奋万分!作者的博学和活力同样让人着迷。”——《泰晤士报》
“通过这次臭名昭著的附魔冤案,赫胥黎将宗教的神秘主义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了一起,呈现出了与众不同却令人信服的历史画面。”——《华盛顿邮报》
“赫胥黎的杰作,也许是有史以来关于灵性最有趣的书。”——《华盛顿邮报书籍世界》
地理与世界霸权 [图书] 豆瓣
Geography and World Power
7.1 (9 个评分) 作者: [英] 詹姆斯·费尔格里夫 译者: 胡坚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6
20世纪地缘政治学经典著作,在欧洲大陆产生巨大影响
………………
※编辑推荐※
☆20世纪地缘政治学经典著作,在欧洲大陆产生巨大影响,欧美高校地理学专业畅销教科书
☆地理条件与历史进程交织与互动的宏大视野,一部别有洞见的人类文明发展史
☆附麦金德经典论文《历史的地理枢纽 》新译,阐释“枢纽地区”的核心概念
………………
※内容简介※
历史、地理与政治之间有着错综复杂而又密不可分的关系,构成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条主要线索,也一直吸引着人们加以关注和思考。在20世纪初政治地理学研究兴起的背景下,作者通过引入“地理条件”“能量”“ 支配作用”等概念,以系统的解释框架梳理了世界历史的脉络。
全书从地理及其与历史之间关系的视角,阐释了各个文明、民族与国家不同的发展历程及其呈现出的多样化特征,强调诸如地势、热量、水分、植被、海陆分布等地理因素的 作用,并着重分析了其对人口与族群、迁徙与殖民、战争与政治、生产与经济、知识与技术等方面的影响,在地理条件与历史进程交织与互动的宏大视野之下,呈现出一部视角独 特而别有洞见的人类文明发展史。
十二幅地图中的世界史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Twelve Maps
8.9 (16 个评分) 作者: [英] 杰里·布罗顿(Jerry Brotton) 译者: 林盛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6 - 6
【BBC纪录片】地图:权力 掠夺和占有
地图专家、《十二幅地图中的世界史》作者杰里·布罗顿(Jerry Brotton)教授向我们揭示地图的奥秘——地图是如何制成的?制图方法如何发展?地图又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地图不仅仅是帮助我们从甲地到乙地的工具,更是伟大历史时刻的缩影,是政治权力的强大手段。地图可以给人们美好的愿景,却又可以是极具毁灭性的政治势力的工具,能引起偏见,使世界扭曲变形。
第一集:http://www.acfun.tv/v/ac2637875
第二集:http://www.acfun.tv/v/ac2637875_2
第三集:http://www.acfun.tv/v/ac2637875_3
---------------------------------------------------
※编辑推荐※
★ 本书版权已售出荷兰、法国、德国、意大利、韩国、日本等11个国家及地区,风靡全球。
★ 全书图文并茂,收录近100幅珍贵地图及50余幅精美历史图片,半数以上为彩色。
★ 通过十二幅地图切入描述十二个世界历史的关键节点,剖析世界历史与人类精神的进程。
★ 完全颠覆你观看地图的视角,带你进入一个陌生而新奇的世界。
※相关推荐※
一本有关制图艺术的历史书,迷人、全面、新颖。在地图中追踪人类思想的模式,这是一个绝妙的想法。
——汤姆·霍兰德,《卫报》
正如这本插图精美的书所指明的,从古代时期起,地图就承载了大量的象征意义。本书内容丰富,让人无法自拔。
——辛克莱·麦凯,《每日电讯报》
布罗顿捕捉地图的社会、政治、宗教背景的视角非常敏锐,揭示了地图为何、为谁而作,隐藏着何种目的。
——罗伯特·梅休,《今日历史》
通过地图讲述世界历史——为什么直到现在才有人想出这个妙招?布罗顿这本书不仅博学,而且扣人心弦。
——《法兰克福汇报》
※内容简介※
这不仅是一部通过十二幅地图讲述世界历史的著作,更可以从中看到地图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发展流变。
书中精选的十二幅世界地图来自不同历史阶段,出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中的制图师之手。作者向我们揭示,地图远非客观的真实记录,而是受到一时一地的观念和动机的左右。通过解读地图背后的观念和动机,我们可以窥视制图师所处时代的风尚与精神。每一幅都蕴含着某种重大主题,从科学、政治、宗教、帝国,到地理大发现、民族主义和全球化,皆为世界史发生重大变革的关节点。
在这段图像背后的世界史中,作者向我们呈现了人类长久以来的一个渴望,那就是将地球完美地呈现在二维平面上。但是,无论因为客观条件所限,还是主观意识的干扰,这始终是人类难以达成的梦想。在作者的解读中,作为人类理解世界的工具的地图,成了“人-图像-世界”三位一体的棱镜,折射出人类的历史进程和精神历程,描绘了一幅前所未有的世界史立体画卷。
海洋与文明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The Sea and Civilization: A Maritime History of the World
7.5 (8 个评分) 作者: [美] 林肯·佩恩 译者: 陈建军 / 罗燚英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7 - 4
一部海洋视角的世界史,一部关于航海者的史诗
本书荣获美国《选择》杂志2014年度“杰出学术著作奖”
………………
※媒体推荐※
尽管地球表面的70%都被水覆盖,但历史叙述却一直是陆地中心论的。作者试图改变这一现状,将重心从陆地转向水域,带领读者通过海洋来纵观历史。无论对于资深的水手还是航海的门外汉来说,作者提供的资料都是十分宝贵的。
——《出版人周刊》星级推荐
有感于海洋世界的重要性在大众认知层面日益衰减,作者为我们带来了这部宏大的全球海洋史。这样一部内容全面而丰富的著作,必将构成海洋史研究领域的坚实基础。
——美国图书馆协会《书单》杂志
该书引人入胜,文采斐然,作者富有说服力地论证了海洋如何构成了一条通向现代世界的路径。
——美国《外交》杂志
该书包括丰富的史实与细节,从我们与海洋、湖泊、河流、运河之间关系的角度,讲述了人类历史的故事。
——《亚洲书评》
该书展现了出色的问题意识、优雅的文笔和百科全书式的视野。作者有力地提醒了我们,人类“乘船走向海洋”的冲动塑造了一切世代的全部文明。
——《华尔街日报》
毫无疑问,该书是目前为止最全面的一部海洋史。作者满怀激情地向我们讲述了海洋的故事,在当今的历史著作中,这种激情是十分少见的。
——《泰晤士报》
这是一部壮丽而全面的世界史,将我们从大洋洲的原始居民带入了集装箱时代。
——英国《每日电讯报》
这是一部最可读、最新鲜、最刺激、最全面、最敏锐、最富洞见而且最新的——简而言之是最好的——世界海洋史。
——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历史学教授 菲利普·费尔南多-阿梅斯托
该书对全球史进行了全新的审视。借助关于船只、风帆、风向、海流、航海技术及海洋法的大量知识,作者向我们呈现了一部从吃水线视角观察的生动的世界史。
——斯坦福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 卡伦·魏根
这是一个视角崭新且严谨有据的故事,阅读该书仿佛亲历一段令人欣喜的旅程。
——《达拉斯晨报》
………………
※内容简介※
本书从海洋的视角出发,重新讲述世界历史,揭示人们如何通过海洋、河流与湖泊进行交流与互动,以及交换和传播商品、物产与文化。旨在揭示,各个人群、民族、国家与文明通过全球范围内的水路通道,在塑造自身文明的同时也在塑造着历史。作者展现了文明的兴衰与海洋之间的联系,引人入胜地叙述了人类航海事业的发展历程,谱写出一部关于航海者的史诗。
我们都是食人族 [图书] 豆瓣
Nous sommes tous des cannibales
8.1 (65 个评分) 作者: [法] 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 译者: 廖惠瑛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 - 8
现代最伟大的人类学家 列维-斯特劳斯 写给普通读者的小书
以异域经验观照本地现实,以人类学家之眼理解当代文化
•输血、注射脑垂体提取激素、器官移植,是不是食人行为?
•男性割礼被社会容许,可为何女性割礼侵害人权?
•身为异教、迷信代言人的圣诞老人,当今转而成为了圣诞节的 象征,化身被成人鼓励的儿童梦想。这种转变是如何实现的?
本书为结构主义大师列维-斯特劳斯于1989年至2000年间,在意大利《共和报》所发表的16篇专栏集结,以及发表于1952年的《被处决的圣诞老人》一文。
在这些文章里,列维-斯特劳斯立足当时社会热点,探讨了如圣诞为何“习俗”风靡全球、疯牛病蔓延广泛、女性割礼是否侵害人权、亲子关系应基于血缘还是亲缘等议题,用结构主义和人类学的眼光审视自己身处的时代和社会,反思科学与自然的关系,告诉我们“所谓复杂或先进的社会,与被误称为原始或古代的社会,两者之间的距离远较人们认知的小上许多。”
就像出版于1955年的《忧郁的热带》一样,列维-斯特劳斯文章的写作时间并不标示它过期的时间。相反,他在这些文章中对当代社会的文化反思放到现在依然成立,且无比犀利,几近预言。
不畅销小说写作指南 [图书] 豆瓣
6.9 (11 个评分) 作者: 大头马 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7 - 7
《不畅销小说写作指南》是大头马近年来的作品合集。故事精巧荒诞,讽刺和象征意味十足。全书以同名短篇小说《不畅销小说写作指南》为原点,虚构了一个写作班和一场奖金三千万的写作比赛。以此原点出发,衍生了书中的其余篇章。8篇文章都假装成是写作班学院这些拟造的“作者”创作的,但实际上都出自大头马笔下。
作品题材包罗万象,风格变化多样,作者隐藏在精心编织的故事和不同写作者的身份之下,展示了一个荒诞、离奇,让你怀疑的新世界。小说集同时展示了作者对于不同风格、类型、题材的小说的写作能力。
故事内容本身的讽刺,故事真实作者和虚拟写作者身份之间的反差,被编造出的写作班和当下流行的文学写作风潮,三者交织,极大地表现了现实荒诞。整部书就是一本虚拟写作大赛的作品集,一次野鸡写作班的体验券。
语言本能 [图书] 豆瓣
The Language Instinct:How the Mind Creates Language
8.5 (30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史蒂芬·平克 译者: 欧阳明亮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5 - 5
一扇了解语言器官、破解语法基因、进入人类心智的大门;
一个关于语言问题最权威的答案;
一些令人信服、生动有趣的例证;
一场常识对谬论的彻底胜利。
心智探奇 [图书] 豆瓣
How the Mind Works
作者: [加拿大] 史蒂芬·平克 译者: 郝耀伟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6 - 3
【内容简介】
权威解答“什么是智能”这一深刻问题,破解机器人难题。
详细剖析心智的四大能力,权威解读“心智如何工作”。
一扇窥视人类心智活动神奇与奥秘的窗户。
一场探索心智本质的奇幻之旅。
【编辑推荐】
当代最伟大思想家、TED演讲人、世界顶尖语言学家和认知心理学家史蒂芬•平克经典力作;
认知神经科学领域颠覆性著作,凝聚认知神经学、人工智能和进化心理学等多项研究成果;
观点独到精辟,立论严谨周密,论证新颖犀利,例证丰富新鲜,行文汪洋恣肆。
湛庐文化出品。
【各方评价】
20年前,当麻省理工学院平克教授来我当时所在的伦敦大学实验室访问时,我就被他爆炸式的发型和不凡的谈吐所吸引。其时,平克教授已因《语言本能》一书而成为世界知识界的传奇人物。虽然平克教授在这20年间也出版了其他几本脍炙人口的畅销书,但《心智探奇》尤其值得期待,因为正如作者所说,感知、推理、情感、社会关系,外加语言,就构成了人类心智的主要功能,而前者正是本书论述的主体。本书体现了平克教授著作的一贯风格,旁征博引,娓娓道来,让你在不知不觉中为他的论点所折服。虽然“心智即计算”的观点不一定被每个学者接受,但本书所谈及的内容却能成为思想的源泉。《心智探奇》应成为任何对心智、对人类自身感兴趣的人必读之书。
周晓林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北京大学脑科学与认知科学中心主任
“道可道非常道”!虽然“我们并不了解心智如何工作”,但《心智探奇》还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得以一览人类心智活动的神奇与奥秘。《心智探奇》精彩纷呈,开卷有益。
傅小兰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认知心理学研究员
平克是一颗明星,有他实乃科学界的运气。
理查德•道金斯
著名生物学家,畅销书《自私的基因》作者
《心智探奇》是一部了不起的杰作!生动有趣的文字,蕴含着非凡的智慧。这样的好书,值得一读再读,更值得我们深入去研究和讨论。看似轻松自在的笔触,实际传达的是极有深度的思想。
迈克尔•加扎尼加
认知神经科学之父、畅销书《谁说了算》《双脑记》作者
能写出如此伟大作品的恐怕只有史蒂芬•平克了!他的论述既游刃有余,又不失权威。他的幽默写作风格,几乎让人们忘记了他原本是一位成就卓著的认知科学家!他在《心智探奇》一书中得出的众多结论,恰似黑暗中的一盏明灯。
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
“心流”之父、畅销书《创造力》作者
读《心智探奇》这本书,我折服于史蒂芬•平克的博学与睿智。他就像一个武林高手,在心理学、生物学、语言学、神经科学、人类学和人工智能这些领域之间纵横捭阖、来去自如。其观点独到精辟,立论严谨周密,论证新颖犀利,例证丰富新鲜,行文汪洋恣肆。浅学陋识的我不得不放慢脚步,常常需要回过头再读一遍,细细地咀嚼,慢慢地消化。平克善用比喻,能以我们所了解和熟悉的内容,阐释我们所不了解的陌生理论,使之清晰明了。此外,很多看起来似是而非的理论,到了他的手里,三两下间就被拆解得原形毕露。
一位中国读者的心声
思想本质 [图书] 豆瓣
The Stuff of Thought
6.7 (6 个评分) 作者: 史蒂芬·平克 (Steven Pinker) 译者: 张旭红 / 梅德明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5 - 8
一扇进入人类心智的窗户;
一次针对语言与思想之间的关系最深刻的论述;
一些令人信服、生动有趣的例证;
一场思想之本质的探索之旅。
人类沟通的起源 [图书] 豆瓣
作者: [美]迈克尔•托马塞洛 译者: 蔡雅菁 商务印书馆 2012 - 9
本书是一本具有宏观视野的大作,把语言的演化与利他主义、互利共生等文化社会层面相联系,对生物学、语言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界而言,都是开创性的新见解。
本书先从动物的沟通开始,概述一般生物的声音沟通及灵长类的手势沟通,并强调合作的重要性。然后分别以个体演化和群体演化,来探讨语言的发展与成形。
作者认为:当某个社群发展了具备请求功能的句法后,随着人类产生了不同的沟通需求,为了因应告知、分享这两种新的沟通功能,就会渐渐再发展出更复杂的句法来。作者不仅研究人类的近亲黑猩猩,也观察儿童的语言学习,并论及家庭手语(home sign)如何像一般的口说语言,经历约定俗成的过程。作者根据实证发现,推论人类今日的语言沟通,始于手势沟通。
写作工具 [图书] 豆瓣
Writing Tools
作者: [美] 罗伊·彼得·克拉克 / Roy Peter Clark 译者: 钟潇 后浪丨大象出版社 2021 - 8
打造独属于你的写作工具箱,把写作变成你与生俱来的能力
◎ 编辑推荐
☆ 让写作不再是依赖天赋的神秘才能,而是能不断磨练、提高的大众技能;让写作不再是一次漫长的折磨,而是能凭借工具轻松完成的手工活。
作为新闻媒体界最有影响力的写作指导教师之一,并培养出了包括两位普利策奖获奖作家在内的众多杰出作者,作者观察到了大众对写作的误解,希望能凭借他的教学、写作经验,把写作变为大众化的技能,让人人都能写,人人都能写得好。
☆ 将写作技巧、策略整理成为50个写作工具,将本书打造为写作者可以随时翻检、借用的写作工具箱。
从构思到修改,从具体技法到理论策略,从新闻报道到文学作品,从写作基础到习惯养成,50个写作工具基本囊括了写作者要用到的所有技法。引用大量文学作品和新闻报道,对技法进行详细解读,每章后还附有实用练习题,让读者巩固所学,逐步打磨自己的写作能力。
◎ 内容简介
“写作是个轻松活,不过是端坐在打字机前,然后割破血管。”人们往往以为写作仰赖于一种神秘的天赋,只被少数人蒙幸拥有。而这少数人也只有在痛苦捶打过敏感的神经后,才得以写下广受赞誉的文章,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饱受折磨。
然而,作为培养出了两位普利策奖得奖作家、教授生涯长达三十多年的写作教师,作者认为写作作为一项技能,远没有人们夸大的那么难。就像手工艺人运用工具可以制作出种种精妙绝伦的手工制品一样,写作者们在熟练掌握了写作技巧后,也能轻松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作者希望为读者打造一个写作工具箱,在他们遇上阻碍时、想要提升写作水平时,能随时从中拿出一个写作工具,打造、锤炼自己的文章。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作者将他在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收集到的写作工具和盘托出。收罗自诸多影响广泛的写作技巧书籍,挖掘了200多位优秀作者的作品中的写作机巧,加上作者与编辑、作家、写作教师同行们间充分的经验交流,这本书将写作中需要使用的技巧、策略一网打尽,编制成50个写作工具,供读者随时取用。书中还引用了大量优秀的新闻报道、散文、非虚构文学,安排了相关问题和练习,能帮助读者革新写作观念、掌握创作技法、扫除写作障碍。无论你是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构思一篇新闻报道或评论文章,还是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创作文学作品,这都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 媒体推荐
拿出一本最喜欢的小说或短篇小说,在克拉克的指导下阅读,读者就会在熟悉的地方发现新的世界。而作家们将受到启发,并拿起他们的笔。
——《波士顿环球报》
无论你写什么——博客、情书、下一部伟大的美国小说——《写作工具》都提供了实用的建议,它读起来让人愉快。
——《圣彼得斯堡时报》
◎ 名人推荐
克拉克是一位出色的、让人高兴的老师,他揭开了文学创作的神秘面纱。这是一本值得放在键盘旁的书。
——《华盛顿邮报》记者安妮•赫尔
罗伊是写作教师中的欧比旺•克诺比。就像作者一样,《写作工具》是卓越的、坦率的、不可或缺的;在写作技艺这方面,它无疑是最佳书籍之一。
——普利策奖获奖记者、《动物园的故事》作者托马斯•弗伦奇
切尔诺贝利的午夜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博客來
Midnight in Chernobyl: The Untold Story of the World's Greatest Nuclear
8.9 (26 个评分) 作者: [英] 亚当·希金博特姆 译者: 鲁伊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 - 3 其它标题: 切爾諾貝利的午夜
【编辑推荐】
★著名读书网站Goodreads近30000人打出4.38高分,盛赞“《切尔诺贝利的午夜》是你能读到的最好的非虚构书籍之一”。
.
★普利策奖得主、《古拉格:一部历史》作者安妮·艾普尔鲍姆等欧美一流作家、学者倾情推荐;
HBO名剧《切尔诺贝利》主创Craig Mazin:开拍之前没能看过这部书,我感到十分遗憾。
.
栩栩如生地讲述了这场历史上最严重的灾难,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苏联最后的岁月中那些每天都在发生的令人迷惑不解的真实事件。
——安妮·艾普尔鲍姆(普利策奖得主)
.
本书对历史做出了宝贵的贡献,关于切尔诺贝利这样一个让世人瞩目的故事,它讲述得极为出色。
—— 沙希利·浦洛基
.
★切尔诺贝利,人类文明史上的永恒噩梦:权威记者十数年深度调查,数百小时采访录音,大量档案、书信、回忆录首次曝光,全景式展现了这场我们时代毁灭性核灾难的整个过程:
作者亚当·希金博特姆是《纽约客》的资深记者,驾驭故事与挖掘运用材料的能力皆为一流。全书精注详解 ,仅注释就一百余页,使用材料扎实严谨堪比学术著作,可读性之强又堪比惊悚小说。
.
★在一个狂妄自大和注定要失败的故事中,捕捉到科学与人性;这里没有无名英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脸孔:
书中有大量人物刻画,这是作者花费十几年时间走访灾难亲历者所得到的故事。这些人早已经被他们的国家和同胞所遗忘,其中,有苏联的各色高官,有“吹哨”人,有救援英雄,有医疗人员,有事故清理者,也有日后站在审判席上的人。
作者将焦点放在被卷入其中的人们以及他们面对突发灾难如何做出种种艰难抉择,它代表了苏联社会的一个横截面,暴露了人类个体的懦弱和勇敢,最终得到的,是一个比苏联传奇更复杂、更人性,也更恐怖的故事。
.
★比任何一部恐怖电影更令人痛心,比任何一本惊险小说更惊心动魄;
尽管提供了海量信息,但本书并不令人望而生畏,作者视野广阔,构思精巧,对细节的精确把握,使得故事推进的每一步都充满张力,如惊险小说般的叙事风格,使这本书可读性极强。
.
★包揽欧美多家一线媒体年度榜单:《柯克斯书评》年度最佳非虚构,《纽约时报》《时代周刊》年度图书,2020年安德鲁•卡内基奖;
.
【内容简介】
亚当·希金博特姆耗费多年心血,终于完成这部关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权威力作。书中充分有力的调查,揭示了这场二十世纪最大灾难之一的真相是如何在政治鼓吹、重重保密和谣言四散的共同作用下被掩盖起来的。
.
1986年4月26日凌晨,切尔诺贝利原子能电站的四号反应堆发生爆炸,由此引发了历史上最恶劣的一起核灾难。自那以后的三十年里,切尔诺贝利逐渐成为整个世界挥之不去的噩梦:阴魂不散的辐射中毒的恐怖威胁,一种危险技术脱缰失控的巨大风险,生态系统的脆弱,以及对其国民和整个世界造成的伤害。然而,这场事故的真相,却从一开始便被掩盖起来,长久以来一直众说纷纭。
.
十多年中,亚当·希金博特姆进行了数百小时的采访,以此为依托,辅之以往来书信、未发表的回忆录和新近解密的档案文件,他将那些灾难亲历者所目睹的一切,化成客观、冷静而又发人深省的叙述。由此得到的,是一本惊心动魄的非虚构杰作,一个比苏联传奇更复杂、更人性,也更恐怖的故事。
清单 [图书] 豆瓣
Lists of Note
7.0 (27 个评分) 作者: [英] 肖恩•厄舍 译者: 海明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内容简介
清单的出现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每个人大概都曾试图通过罗列各种条目来理清自己的思路,表达内心的情感。《清单趣史》中收录了124张风格各异的清单,每张清单后都附有相关的图片,其中大部分是清单原件的影印本。
这124张清单跨越古今,涵盖了许多历史事件,以及名人们经 历的奇闻趣事:古埃及人请假的理由,有些在今天看来也仍然适用;达尔文的父亲对儿子事业的质疑,全因担心自己的孩子再也无法过上稳定的生活;爱因斯坦要求妻子遵守的协议,让人看完不禁开始思考婚姻的意义;霍华德•洛夫克拉夫特心中总有些怪诞的念头,平常的文字读来却令人浑身发冷;梦露的新年决心,大概会让人想起自己每年都列下可最终没能完成的年度计划……这些清单很少出现在公众的面前,但是它们都独具魅力和趣味,值得大家细细品位。
▼编辑推荐
人类罗列清单已经有很长的历史。清单会帮助我们记住那些不想忘记的、重要的事:我们的决心与渴望,我们喜欢和讨厌的东西,我们欢笑或哭泣的理由,还有那些,我们不曾说出口的秘密。124张风格各异的清单,124段迷人又难忘的记忆,带你走进清单背后那些理性的思考、巧妙的幽默,以及难以忘怀的痛与爱。

亚马逊畅销书榜作者肖恩•厄舍继《Letter of Note》(信件博物馆)之后的又一力作。

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作品:124张风格各异的清单,带你回到制作者们落笔的瞬间,探寻文字背后的故事。

上百幅珍贵原稿影印件,全彩印刷,真实还原清单作者手迹。
人类“吸猫”小史 [图书] 豆瓣
The Lion in the Living Room: How House Cats Tamed Us and Took Over the World
6.2 (6 个评分) 作者: [英] 艾比盖尔·塔克 译者: 黄竹沁 中信出版集团/楚尘文化 2018 - 4
本书是一本破解人类为何吸猫成瘾,猫如何“统治”并“接管”世界的科普读物。作者艾比盖尔•塔克(Abigail Tucker)调查、研究了家猫利用人类称霸地球的进阶之路。从剑齿虎到Hello Kitty,跨越10000年的历史,她从史前猫类的兴起一路追查到如今的爱猫热潮,结合生物、历史、文化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富有趣味与哲理的语言全方位揭露关于猫与人之间种种令人惊异的秘密。
编辑推荐:
1. 2016年《纽约时报》动物科普类畅销榜No.2,风靡全球的自然科普读物。
《人类吸猫小史》畅销日本、西班牙、中国台湾、韩国、葡萄牙、捷克、意大利、法国、德国、荷兰等超过11个语区。
亿万猫奴的养猫必备书目,2018年3月首发,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揭秘“家猫如何驯化人类并统治世界”的著作。
2.从剑齿虎到Hello Kitty,跨越10000年,结合生物、历史、文化等前沿研究成果,前所未有地、全方位揭露猫不愿让你知道的真相:人类,其实是猫的选民。
【培养铲屎官】猿人靠盗取猫祖先吃剩的肉骨头逐渐进化成智人。
【假装被驯化】与牛羊猪狗不同,猫是自己选择被人类驯化。
【不战而屈人之兵】人类为了从猫爪下抢救濒危动物,在数百个岛屿上展开灭猫行动。然而最大的阻力,是人类自己。
【猫的洗脑】人类是猫调教的主要对象。磁共振成像显示,我们大脑的血液流动模式会因猫叫而发生改变。
【完美进化】猫已然优雅地盘踞在食物链顶端,摆脱各种疾病的困扰,它们根本没有进化选择的倾向。
【称霸网络】谷歌程序员分析YouTube视频发现,处理器能够非常熟练扫描小猫信息,准确率高达74.8%,几乎和人脸识别率平齐。
……种种作为资深猫奴也未必知道的真相,填补了广大读者以及爱猫人士对猫的生物自然、历史文化方面等知识领域的空白。
3. “美国zui佳自然与科学写作”作者艾比盖尔•塔克是享誉全球的自然写作作家,荣获欧美世界多项生物写作奖项,在全球拥有众多粉丝读者。
艾比盖尔•塔克不但是生物学教授,同时更是个猫奴,在自然写作严谨、科学的基础上,又保有风格活泼、有趣的语言风格。
作者以考古学家的姿态搜寻野外散落的家猫出入原始丛林、猫化石考古现场;以文化研究者的视角从史前猫类的兴起一路追查到如今的爱猫热潮;以猫奴的身份遇见了(也自己收养了)各类顶级纯种猫和最新杂交猫;以NGO成员的态度出席猫权保护会议;更以一个自然写作作家和生物学研究者的身份为我们带来一场关于人与猫关系的盛宴。
更重要的是书中探寻了人与猫关系的万余年历史,在了解猫史的同时,也更了解人类自身。读懂猫,也就读懂了人。
媒体/名人评价:
在世界上最奇妙的生物——家猫——的历史上所书写的轻快而暖心的一笔。一本猫奴必读之书!
——弗吉妮亚•莫瑞尔(Virginia Morell),畅销书Animal Wise: How We Know Animals Think and Feel作者
从木乃伊到猫木乃伊,从猫咪咖啡馆到养猫礼仪手册,再到水晶宫首次猫展,艾比盖尔•塔克(Abigail Tucker)的《人类吸猫小史》带领读者探索了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猫咪与热爱它们的人类之间的历史羁绊,令人受益匪浅。
——温蒂• 威廉姆斯(Wendy Williams),畅销书The Horse: The Epic History of Our Noble Companion作者
阅读本书仿佛踏上了一段精彩纷呈、趣味横生的旅程,沿途的猫咪从独居隐士,进化到史前肉食生物,最后成为无可争议的世界级网红。塔克(Tucker)的书从一个开阔的视角对我们朝夕相处的毛茸茸伴侣展开了深入的科学研究。
——大卫• 爱普斯特恩(David Epstein),畅销书The Sports Gene: Inside the Science of Extraordinary Athletic Performance作者
科幻小说家还在构想外星人统治地球,而这一切已经太晚了。家猫已然登堂入室,攫取了人心。《人类吸猫小史》为猫类世界的主导清算出了一份详细的平帐单。
——理查德•康尼夫(Richard Conniff),畅销书House of Lost Worlds: Dinosaurs, Dynasties, and the Story of Life on Earth作者
本书用新鲜的视角讲述了这些不走寻常驯化路的斯芬克斯般的生物,对于猫咪天赋的描写十分精彩到位又不失风趣。这是一本所有猫奴不容错过的好书。
——布莱恩•海尔(Brian Hare),畅销书The Genius of Dogs: How Dogs Are Smarter Than You Think作者
国民党下级军官的日记 [图书] 豆瓣
作者: 李涤生等 2012 - 6
本书主要选取了1946-1948年国共内战期间11位国民党下级军官的日记。这些年轻的国民党下级军官大多曾经是满怀救国理想、在抗日战场浴血杀敌的热血知识青年。抗战胜利后,他们满载荣誉的光环又被送至国共内战的战场厮杀。在冰天雪地、战火纷飞的战场,他们对自己前途感到迷惘与困惑,对家人的思念与牵挂越来越刻骨铭心,对“自己人打自己人”的内战越来越感到厌恶。然而,军人恪尽职守的天职又使他们难以摆脱内战的旋涡。这最终造成了他们人生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这些日记记录了他们复杂的内心情感世界,也真实完整地展现了另一面我们不曾认识的国共内战。虽然它们并没有飞扬的文采与华丽的辞藻,却为我们还原出一个特殊群体的人性的真实、复杂与丰满。
从书籍史到阅读史 [图书] 豆瓣
7.7 (6 个评分) 作者: 戴联斌 新星出版社 2017 - 3
阅读史是书籍史的一个分支,它能揭示书籍在历史上的实际作用。本书的初衷是讨论阅读史的研究方法,文献来源于英文专著或欧洲其他语种专著的英文译本,探寻的主要是大西洋两岸从中世纪到十九世纪的阅读史和书史,并试图从这些研究中寻求启发和建设性的思考。本书稿根据一个史学学科应有的要素和研究实践的逻辑设立章节,共分九章。第一章讲阅读史家面临的理论困境;第二章讲读者反应批评的理论贡献和缺憾;第三章讲阅读史家如何改造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以适应史学规范;第四章至第八章分别讨论阅读史的学科界限、研究的问题、基本操作规范、可用史料和研究方法;第九章评述阅读史研究的重要贡献。赘语除了总结前九章内容,主要评述近年欧美学者对中国书史和阅读史的研究,重申阅读史研究的基本原则和学科界限。
语言小书 [图书] 豆瓣
A Little Book of Language
作者: [英]戴维•克里斯特尔 译者: 郭曌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 11
▼内容简介
本书为语言学通识之作。
每两周就会有一种语言灭绝,而新词则每日都会涌现。在本书当中,作者讲语言的历史,用生动的叙述娓娓道来,为读者证明语言的故事为什么值得一讲再讲。从婴幼儿发出的第一声、第一个词,到发送短信所使用的语言,本书讨论面涵盖广泛,揭示了有关语言的种种复杂、奇特、有趣之处,比如佶屈聱牙的口音的溯源,对第一个书面文字的探索等等。更探讨濒临消失的语言,又以成功复兴,重新为人的语言作为案例,由历史中回顾,展望未来语言的发展,即技术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阅读、写作、沟通等。
▼媒体推荐

通俗、活泼,精确又不卖弄学问,克里斯特尔在书中告诉我们,语言是没有界限的。在这里,他尽情地表达着自己对世界各地语言的享受与喜爱。
——《泰晤士报》

轻松活泼……一本语言简史,涵盖语音学、发展、社会用途、网际网络、濒危语言跟一点点
文学。
——《星期日独立报》

全世界首屈一指的语言学家,带领我们了解对人类最为关键的沟通工具……克里斯特尔运用他广博的知识讲解了字母、语法、谈吐和新语种造成的影响。这对于有兴趣探讨语言的人,不啻是完美的典范。
──《出版人周刊》

戴维•克里斯特尔是一个迷人的导游……语言在互联网时代的变化并未令他感到暴躁,而令他更加兴奋。
——《波士顿环球报》
▼编辑推荐
1. 一部通俗易懂的语言学入门读物——40堂语言学精华课,知名语言学家戴维•克里斯特尔用简单而又风趣的文字讲述了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人类对语言无尽的追寻和探索。研究语言,不仅能帮助我们思考,还能抚慰我们的情感,让我们在感受语言乐趣的同时,更加了解世界、了解自己。
2. 一部妙趣横生的科普小书——我们能从婴儿的哭声中分辨出他们的母语吗?人名和地名都是从何而来的?习惯在即时通信软件上使用略缩语的人是否压根不擅长拼写?新闻和广告是如何选择用词来影响我们的思想和感情的?本书中,作者通过生动幽默的案例解答了这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产生的疑惑。
3. 一部帮助你实现良好沟通的行为指南——不同的性别、年龄和职业说话方式都有差异,我们学着以不同的方式说话和写字,而这往往取决于我们在哪、和谁说话,以及我们想给人留下什么印象。要怎样选择合适的语言与他人进行沟通呢?一起来看看克里斯特尔在书里是怎么说的吧!
临近又遥远的世界 [图书] 豆瓣
作者: (俄) 罗曼年科 主编 译者: 朱达秋 2011 - 8
《他者的眼光丛书•临近又遥远的世界:俄罗斯作家笔下的中国》包括了中国之谜、中国的教育和习俗、中国,一个不可思议的国家、在世界的屋檐下、暮色笼罩的皇城、符拉迪沃斯托克与辽东半岛的中国人、人与人是兄弟、碧云寺一游等。
创建日期: 2022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