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兴趣

Kolya Krassotkin

Kolya Krassotkin @KolyaKrassotkin_5734

85 本书   4 部电影   10 张专辑  

野兽与主权者(第一卷) [图书] 豆瓣
作者: [法国] 雅克·德里达 译者: 王钦 西北大学出版社 2021
本书完整呈现了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于2001—2002学年在法国巴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开设的十三次研讨班课程。在“野兽与主权者”的总主题下,德里达从人与动物之差异的维度、性别差异的维度、政治与非政治的维度等等,展开了对于从亚里士多德、马基雅维利、霍布斯、卢梭到海德格尔、拉康、德勒兹、阿甘本等一系列思想家的开创性阅读,同时也涉及对蒙田、瓦莱里、策兰、D.H.劳伦斯等文学家的阅读。在这些炫目的阅读中,考察了种种动物形象——包括狼、鸽子、狐狸、狮子、大象、蛇、海豚、猴子等等——如何一方面在本体论的意义上被用于证成人的固有性和对于动物的优越地位,另一方面又在寓言的意义上不断地被各种政治话语所征用。德里达反复指出,在关乎人和动物的边界的问题上,重要的不是表明人们拒绝赋予动物的种种性质实际上为动物所具有,而是表明人们单独留给人性的固有性,事实上也是可疑的、不稳固的。通过动摇人和动物之间的边界,德里达试图解构在人的政治事务中占据重要位置的“主权”概念所预设的至高性、统一性、不可分割性。而如何通过思索主权的分割和分配模式来探索另一种政治、探索人民主权的形象、探索文学和政治的关系,便成为这次研讨班的一个执拗低音。
眼泪 [图书] 豆瓣
Les Larmes
作者: [法国] 帕斯卡·基尼亚尔 译者: 王明睿
【编辑推荐】
★ 本书是龚古尔文学奖得主、《游荡的影子》《罗马阳台》作者、法国文坛备受推崇的当代大作家帕斯卡•基尼亚尔力作,荣获2017年安德烈•纪德文学奖。在这部形式新颖独特的小说中,基尼亚尔不仅讲述了法语语言的发端,更是回溯了一个文明的起源。作者在其中穿插了各类叙事、传奇和逸事,让读者和他一道进行了一次令人眩晕的逆流之行,追溯到法语的诞生地,甚至追溯到没有语言的世界,让人沉浸在一场壮美的梦境里。
★《世界文学》前主编余中先、翻译家黄荭、作家薛忆沩联袂推荐。
=======================
【内容介绍】
842年,查理大帝的三个孙子秃头查理、日耳曼人路易、洛泰尔签署了第一份法语文本《斯特拉斯堡誓言》。作者从这段历史挖掘素材,描写了查理大帝的两个孙子、私生的王子——孪生兄弟尼哈与哈尼截然相反的命运。哥哥尼哈是秃头查理的史官,是签署誓言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他的人生高光,是成为第一个用法语书写的人,是担任法语的接生婆。弟弟哈尼则只身一人策马而去,如同这个世界的幽灵一般寻找着一张女性面孔。这张面孔的主人是世间万物的母亲,哈尼想找到她,进而找到自己的源头。哥哥尼哈见证了法语文明的诞生,弟弟哈尼则想找到孕育这种文明的母亲。书名“眼泪”,既代表了法语诞生时令人激动不已的场景,也蕴含着哈尼意欲寻找文明之源而不得的悲伤。
=======================
【媒体及名人推荐】
是谁书写了第一部用法语写的作品?你读了这本书就会知道。基尼亚尔写了这一本书,不是要让你去流泪的吗?
从拉丁语到法语,人们在页面中见证了多少风景!
——余中先(文学翻译者、评论者、教授者,《世界文学》前主编)
一曲讴歌法语和欧洲诞生的武功歌。
基尼亚尔用他独特的断章写作,给我们设计了一个历史迷雾中的拼图游戏。
——黄荭(学者、翻译家)
“文”与“学”的融合,“情”与“理”的交汇,“诗”与“思”的缠绕……这是我衡量大作品的尺度,也是我辨认大作家的标准。将近二十年前的一个雪夜,我第一次走进蒙特利尔最有品位的那家法语书店。在靠近入口处的展台上,并列的三本出自同一位作者的书引起了我的注意(不是因为出版社的名声如雷贯耳,而是因为作者的名字对我完全陌生)。我信手翻开其中的一本,立刻就被字里行间那优雅的融合、从容的交汇和绚丽的缠绕牢牢地抓住……这神奇的相遇至今都令我激动。基尼亚尔是善用诗情、哲理和史迹不断烹制大作品的大作家。阅读这些大作品,读者享受的是崇高的文学;阅读这位大作家,读者见证的是文学的崇高。
——薛忆沩(作家、学者)
诺曼底人和撒拉逊人入侵,中世纪法兰西诞生。但法语是如何诞生的?
842年,查理大帝的三个孙子秃头查理、日耳曼人路易、洛泰尔签署了一份协议,也就是第一份法语文本《斯特拉斯堡誓言》。它奇迹般的“偶然出现”给作者提供了思考的素材,这思考不仅涉及欧洲的历史,也关涉他始终都思考的对象——语言的本质与先前之物的关系:“法语从拉丁语而来,如同孩子从母亲的性器官而来。”
——《法国评论》
香港簡史(香港史名著譯叢) [图书] Goodreads 谷歌图书 Goodreads
A Concise History of Hong Kong (Critical Issues in History)
9.1 (14 个评分) 作者: John Mark Carroll 译者: 林立偉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2013 - 6 其它标题: A Concise History of Hong Kong
When the British occupied the tiny island of Hong Kong during the First Opium War, the Chinese empire was well into its decline, while Great Britain was already in the second decade of its legendary "Imperial Century." From this collision of empires arose a city that continues to intrigue observers. Melding Chinese and Western influences, Hong Kong has long defied easy categorization. John M. Carroll's engrossing and accessible narrative explores the remarkable history of Hong Kong from the early 1800s through the post-1997 handover, when this former colony became a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book explores Hong Kong as a place with a unique identity, yet also a crossroads where Chinese history, British colonial history, and world history intersect. Carroll concludes by exploring the legacies of colonial rule, the consequences of Hong Kong's reintegration with China, and significant developments and challenges since 1997.
美国金融体系 [图书] 豆瓣
Finance in America
作者: 凯文R.布莱恩(Kevin R. Brine) / 玛丽·普维(Mary Poovey) 译者: 李酣 2020 - 5
本书介绍了从19世纪至今美国金融体系的起源、理论基础、核心模型、法规制度,以及其关键特征,如公司会计准则、美联储系统、风险管理实践,并进一步探讨了凯恩斯主义、新古典主义、新自由主义、货币经济学等对美国金融体系的影响,以及创新型金融产品在美国金融体系的转型中发挥了哪些关键性作用等。这些因素驱动了美国金融体系的兴起、发展、转型和创新。本书提供了过去一个多世纪美国经济学家开发的经济和金融模型的知识谱系,有助于人们对金融在美国和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进行更深入的讨论。
第六病房 [图书] 豆瓣
Палата No 6
作者: [俄罗斯] 安东·契诃夫 脸谱 2011 - 2
《第六病房》故事发生在某一省城的一所小医院,其中“第六病房”是监禁精神病患者的特别病房,由一位粗暴、动不动打人的退伍老兵看守,受监禁的病患共五名。其中一个关键性的病人伊凡.德米特利奇.格罗莫夫是个被虐狂,出身良好,之前担任法庭传达员,此人脾气暴躁,言论尖利,他发病的起因系某个秋天早晨目睹两名戴镣铐的犯人被四名士兵押送,忽然神经质的想到自由的丧失,自己也极可能被捕被关监狱,陷入如此思维泥淖的格罗莫夫,最终因为一桩找不到凶手的双尸命案,担心自己被认为凶手而正式发疯,被送入第六病房。
另一方面,则是医院的负责医生安德烈.叶菲梅奇,这是个好脾气、待人温和、有处世不争哲学的医生,他偶尔心血来潮巡视了这个被人遗弃的第六病房,被激愤的格罗莫夫所吸引,一方面同情他的处境,一方面也以为格罗莫夫是个可谈话的有意思对象,遂经常性的到第六病房来找他聊天,这个不寻常的举动马上在医院在、整个省城引发议论和猜疑,并很快传出叶菲梅奇医生也疯了的流言。
最终,叶菲梅奇医生被诱骗进入第六病房,当作精神病患禁锢起来,他愤怒抗议,却遭到老兵一阵毒打,不知幸与不幸,叶菲梅奇医生很快的就此死去。
《第六病房》是契诃夫少数较沉重、较纯粹悲剧的中篇小说,代表他小说创作的重大阶段性意义,刊出后普遍得到俄国进步知识分子的喝采,托尔斯泰与列宁皆十分激赏这篇作品。本书另收录两篇短篇小说《捉弄》与《大学生》。
谁统治美国?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Who Rules America?
作者: [美] G. 威廉•多姆霍夫(G. William Domhoff) 译者: 杨晓婧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7 - 9
• 《谁统治美国?:公司富豪的胜利》的作者是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G.威廉•多姆霍夫。本书1967年首次出版,至今已经重版至第七版,多个历史版本都曾是当时的著名畅销书。
• 本书在美国具有相当的经典性和权威性,经常被指定为社会学教科书,是读者全面了解美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和美国21世纪头10年社会剧烈变化的一个窗口。
• 本书接续了韦伯、马克思、米尔斯等人的研究传统,从而发展出一套既从组织维度出发,又强调阶级支配和阶级冲突的“权力结构研究”范式,在精英研究中自成一派。尽管多年来围绕本书引发了广泛的争议,但几乎所有从事“精英研究”的社会科学家都认可本书为该领域的经典之作。
• 本书旨在反对美国上层阶级的权力和财富的集中。多姆霍夫指出,一个权力精英阶层通过对智库、基金会、委员会和学术部门的支持来掌控美国的权力。此外,他认为,权力精英们通过公开的权威而不是隐蔽的影响来控制各种机构。
• 访问本书网站www.whorulesamerica.net,获得进一步了解。
那么,究竟是谁在统治美国?
统治整个联邦和统治地方的是同一群人吗?
他们是否像阴谋家一样在幕后进行秘密操纵?
民主选举究竟有没有用?
社会学研究对于社会变革有何意义?
本书是考察美国社会权力运作的一个极具价值的工具,它将阶级、组织以及制度视角有机结合,同时汇聚了诸多独特而新鲜的实证信息。而经过全面的修订,这一经典之作更记录了美国在二十一世纪前十二年中所经历的巨大变化的全貌。
第七版特点
• 详细分析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之间,公司共同体中的保守派如何为里根政府的上台以及此后的收入不平等创造条件。
• 考察了竞选资金法律的演变过程及其对竞选的影响。
• 提供了与免税慈善基金会、智库以及政策研讨团体有关的新信息,公司富豪正是通过这些机构力图塑造公共政策。
祈禱入門 [图书] 谷歌图书 豆瓣
作者: Thomas Henry Green 上智文化事業 2008
本書是《向天主開放》的修訂版。
祈禱是什麼?祈禱和日常生活有什麼關係?格林神父以他多年從事祈禱和靈修輔導的經驗,融入教會的靈修導師,如聖依納爵、聖女大德蘭和聖十字若望的祈禱、默觀和省察,以生動活潑又易懂的方式,循序漸進,將祈禱做系統的解說。對渴望天主及探索祈禱生活的人,《祈禱入門》不啻是一本很好的指南。
論禱告的書不勝枚舉,但很少會以如此實用的方式深入探討禱告的意義和技巧。《祈禱入門》是一本能將讀者從思考禱告引領至實踐禱告的好書。(周學信教授)
「閱讀有關祈禱的書,絕不能代替祈禱的行動」。願這本《祈禱入門》幫助讀者開始祈禱的行動,也讓祈禱的經驗來驗證書中所描述的一切。(吳伯仁神父)
当代亚非拉美神学 [图书] 豆瓣
作者: 卓新平 2006
本书从宏观上叙述了当代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美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考察基督宗教在亚非拉美的基本特点和演进方向。内容包括对基督教思想在20世纪以来的中国(含港台地区)之发展,涉及到基督教在中国思想文化氛围中的“本土化”、“处境化”、“相关神学”、“中庸神学”、“融贯神学”的构思,“中国神学建设”和“汉语神学”的最新发展;详细论述评析了基督教思想在印度、日本、韩国、菲律宾等亚洲地区的发展和在当代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最后还对亚非拉美女权主义神学进行综合阐述,展示在“第三世界神学”发展中妇女的“参与”和“闯入”。本书开辟了对“第三世界”神学思想的研究,第一次对亚洲、非洲和拉西美洲的当代基督思想发展进行较为系统、全面和深入的研究,为国内这一领域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土地正義 [图书] 谷歌图书
作者: 徐世榮 讀書共和國╱遠足文化 2016 - 9
你不知道的土地黑歷史,
第一本全方位解剖臺灣的土地政策。 ?
  ★從1949年施行的「三七五減租」到今天,為何還有3萬多筆未解除的租約?

  ★1953年的「耕者有其田」,總共徵收了14萬多甲土地,為何其中還包含了將近10萬甲「共有出租耕地」?

  ★為何當年蔣介石要急著推動土地改革?當年接收臺灣的資源委員會究竟是怎樣一個單位?它與現在的中油、台糖和經濟部又有何關係?

  ★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我們琅琅上口的「政府德政」,到底影響、改變了臺灣什麼?

  ★台糖公司的土地有如「魔戒」,政商名流趨之若鶩,其廣大的土地如何演變而來?

  ★何謂土地改革、區段徵收、一般徵收、市地重劃、都市計畫?在這些名詞背後,地方派系與財團究竟在操作著什麼樣的「土地遊戲」?

  ★依照《土地徵收條例》規定,幾乎臺灣的每一片土地都可以被「區段徵收」,臺灣現今處處充斥著浮濫徵收案件的起源是什麼?

  ★憲法第15條規定:人民之生存權、工作權及財產權應予保障。但為何臺灣政府不需經過人民同意,就能強制剝奪人民的財產權、生存權與人性尊嚴?
?
  出身雲林農村的徐世榮教授,秉持「法蘭克福學派」的社會關懷與社會實踐,在土地政策研究與田野調查的過程中,逐步發現臺灣盤根錯節的土地問題,雖然政權幾度轉換,人民的土地和家園被侵害、強奪的故事,仍不斷上演。
 
  他在本書檢視了臺灣近代以來的土地發展,處處充斥著看不見的「合法掠奪」。從日治時期糖業株式會社半強迫徵收土地,到戰後的土地改革、經年累月遍布全臺的浮濫徵收,從土地改革到土地徵收,其實都是政權掠奪與炒作土地的工具。
 
  戰後初期國民政府的土地改革??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公地放領等政策,不僅削弱地主階級的力量,更剝奪了數萬小面積土地的所有人賴以生存的工具,導致臺灣的經濟菁英大量流失;而國民黨政權則藉此培植樁腳、扶植地方派系、改組農會,並與財團、特權相結合,以政策法令保護特權和財團,進而控制地方政治。
 
  然而,大多數的掠奪都在看不見的地方進行,如近年爆發的土地徵收抗爭事件,包括苗栗大埔、灣寶、竹北璞玉、二重埔、桃園航空城、彰化二林中科四期等,在在印證了土地政治就是地方政治,而土地炒作往往是拉攏地方政治勢力最簡單的方式,被犧牲的往往是無辜的弱勢民眾。
 
  土地究竟是什麼?是人民的安身立命之所,心之所向、家之所在?還是政治家與財團眼中的龐大利益?被剝奪與被損害的土地所有人,何時才能得到補償與正義?土地正義如何能達成?我們生活在這片土地、這段歷史之中,不能不關心,因為「看不見」的掠奪就發生在我們身邊,也可能發生在我們身上。
 
  所以,當我們談論臺灣的土地政策,也就是談論土地的轉型正義!

本書特色

  本書歷經長時間製作,收錄數十張珍貴歷史照片,呈現徐世榮教授多年研究和參與運動的心得,唯一完整闡述臺灣土地政策的震撼力作。

名人推薦

  蕭新煌 中研院社會所特聘研究員
  許雪姬 中研院臺史所研究員
  李承嘉 臺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教授兼副校長
  陳立夫 政大地政學系教授
  顏愛靜 政大地政學系教授
  陳東升 臺大社會系教授
  范 雲 臺大社會系副教授
  黃紹恆 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教授
  張怡敏 中國科技大學財政稅務系助理教授
  蔡培慧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教授
  管中祥 中正大學傳播系副教授
  詹順貴 前苗栗大埔區段徵收案自救會律師、環保署副署長
  林子淩 惜根臺灣協會秘書長
  楊斯棓 醫師
  王美琇 自由時報專欄作家
  尤美女 立法委員

  土地、住宅與空間的議題一直都是臺灣社會的核心問題,徐世榮教授鑽研這個研究主題已經有十多年,《土地正義》一書正是他長久學術心得的累積,內容非常深入與豐富,值得所有的讀者好好閱讀,可以說是臺灣土地課題研究的代表作品。
  世榮兄在這本書充分揭櫫一種以公民權益為主體的土地正義觀,藉此評析耕者有其田、區段徵收、市地重劃等政策,是否完整符合公共利益和居民權益的比例原則。他的論點相當有批判性,促使我們過去一直認為是成功的政策背後所隱藏的問題,很有獨到的見解。
  一般學者主要會專注在理論論述,但世榮兄是言行合一,對於不合理的土地徵收作為可以說是無役不與,總是衝到第一線,長期投入社會運動,從體制外來維護公眾權益,展現了公共知識分子的典範,令我非常佩服,也是當前學術界少有的實踐型學者。
  本書是一部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成果,以嚴謹的分析來支撐社會運作,挑戰既有政策的限制,非常值得推薦給所有關心土地議題的朋友。──陳東升(臺大社會系教授)
?
  世榮老師真正做到不以學識服務權勢,而是用以濟弱扶傾,是薩伊德所定義公共知識份子的最佳詮釋者。──詹順貴(前苗栗大埔區段徵收案自救會律師、環保署副署長)
?
  一位從研究土地改革歷史,到義無反顧投身捍衛土地正義的行者,再次用心、用行動寫我們自己土地的歷史。──林子凌(惜根臺灣協會秘書長)
Cantate Domino - La Cappella Sistina e la musica dei Papi [音乐] 豆瓣
Sistine Chapel Choir / Massimo Palombella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15年9月25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Introducing, by kind permission of the Vatican, the first studio album ever to be recorded in the Sistine Chapel,
Cantate Domino opens the door to some of the worlds most beautiful choral music, as well as into one of the most treasured sacred locations on earth
Featuring the Chapels resident choir one of the longest-established choirs anywhere in the world.
Based at the heart of the Vatican, this unique musical institution has a rich history through the centuries, stretching back to the Middle Ages.
Featuring music written for Popes, and this his choir across the centuries
An album of musicological interest and importance, as well as one containing some of the most beautiful choral music ever written.
Including world premiere recordings and previously unpublished works and editions by Palestrina, Allegri & de Victoria.
Set for release at the beginning of October, in advance of the important Papal Jubilee of 2016.
Particularly special is the original, previously unheard version of Allegris haunting Miserere now sung, and recorded, as it would have been heard in the early 17th century.
Cantate Domino follows the November 2014 release of Habemus Papam on Deutsche Grammophon - a double album featuring live recordings of the music sung by the Sistine Chapel Choir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e 2013 Papal Conclave that led to the election of Pope Francis.
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 [图书] 豆瓣
9.2 (44 个评分) 作者: 仇鹿鸣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5 - 6
对魏晋之际的诸种研究,大体是站在陈寅恪先生相关论述的延长线上加以发展、修正,运用政治集团学说所具有的利弊在这一时段的研究中也有充分的体现。自从1980年代以来,涌现了不少从个别历史事件的考证入手,通过细节的考证复原魏晋之际政治变局的佳作,本书之作亦得益于此。《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采取将政治史与家族史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在政治史的脉络中探讨西晋权力结构从形成到崩溃的过程,另一方面考察魏晋大族之间的政治、婚姻、交往网络,探究这一网络在魏晋政治变局中发挥的作用。
未作回答的问题:伯恩斯坦哈佛六讲 (1973) [电影] 豆瓣
The Unanswered Question: Six Talks at Harvard
9.8 (8 个评分) 演员: Leonard Bernstein
其它标题: The Unanswered Question: Six Talks at Harvard
Lecture 1 - Musical Phonology
Lecture 2 - Musical Syntax
Lecture 3 - Musical Semantics
Lecture 4 - The Delights and Dangers of Ambiguity
Lecture 5 - The Twentieth Century Crisis
Lecture 6 - The Poetry of Earth
创建日期: 2022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