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文史知识体系

यति

यति @yati

78 本书  

论文与学习相关。

中国沙门外学的研究 [图书] 豆瓣
作者: 曹仕邦 東初出版社 1994 - 11
“中华佛学研究所论丛”第二种。
本书论及漢末至五代中国僧尼研习的外学,包括经学、小学、史学、诸子、赋诗、文章、书法、绘画、音乐、医药、兵法和占候十二门。
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9.2 (33 个评分) 作者: 荣新江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 4
对于渴望进入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的学子来说,本书几乎是手把手地指明了入门的途径。举凡古籍、石刻、简帛、文书、图像以及今人论著、刊物都有它们的翻检之道,而对版本与校勘的把握、考古新发现的追踪,则有利于学识的积累和更新。更进一步的学术论文写作也有它的一定之规,容不得半点虚假和取巧。学术素养就是在这样持之以恒的训练中养成的。
遺跡崇拜與聖者崇拜 [图书] 豆瓣
作者: 傅飞岚 / 林富士 编 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0 - 1
本書共收錄十二篇論文,作者包括台灣、中國、馬來西亞、法國、荷蘭和美國等地的學者。這些論文的共同焦點在於利用中國的聖者傳記(hagiography)和地域史材料,探討中國大陸、台灣和東南亞華人社會崇拜“遺跡”和“聖者”的宗教現象。
यति: 到处借不到此处,后来是跟吕敏老师要的。
古希腊人是否相信他们的神话(第2版) [图书] 豆瓣
作者: [法] 保罗·韦纳 译者: 张竝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 - 6
“轻与重”文丛,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保罗•韦纳为你深入分析神话与历史实相之间的关系
古典时代的历史学家和现代历史学家在历史观上究竟有多大的差距?古代史学家在叙述历史事件时为什么极少引用文献资料且不做脚注?古代史学家和现代史学家的读者群有何不同?史学家与读者的关系是何时、为何产生变化的?神话与历史又有着怎样的联系?法国著名历史学家保罗•韦纳以轻松却不失严谨的阐述和分析,为我们一解心中困惑。
作为西方文明的源头之一,古希腊神话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那么,古希腊人是否相信他们的神话?神话究竟是对历史实相的变形,还是彻头彻尾的撒谎?如何从传说中抽取出真实的内核?法国著名历史学家保罗•韦纳通过研读古典作家和近现代学者,包括从亚里士多德、波桑尼阿斯到西塞罗、尤西比乌斯再到尼采和福柯的各种文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阐释和分析,指出希腊人当然相信他们的神话,揭示出创作神话其实是对真理的追寻这一要义。
यति: Lycas推荐的,翻译不好,需要参考原文。
朱熹自然哲学思想论稿 [图书] 豆瓣
作者: 徐刚 2002
本书介绍了朱熹自然哲学思想的历史渊源,北宋诸子与朱熹自然哲学,朱熹自然哲学与西方自然哲学的比较研究,朱熹自然哲学思想对元明清自然哲学思想的影响等内容。
岩穴之士 [图书] 豆瓣
作者: [澳] 文青云 译者: 徐克谦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9 - 9
隐逸,在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历史中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不少伟大的思想家、诗人、艺术家,同时也就是他们那个时代的隐士。隐逸及其相关的道德原则、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涉及到古代社会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为哲学、历史、文学、艺术提供了许多素材和话题。探究隐士和隐逸文化的奥秘,对于深入全面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和历史是十分必要的。 本书是第一部对东汉末年以前的中国早期隐逸文化和隐逸思想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著作,并且是出自一位西方汉学家之手。作者以大量第一手史料为依据,追本溯源,探究隐逸文化及其思想依据的来龙去脉,分析了孔子、庄子、司马迁、班固、杨雄等许多重要人物在隐逸传统形成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论述了战国群雄争霸、汉帝国建立、王莽篡政、官吏察举制度、东汉党锢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对隐逸传统发生的影响。 全书资料翔实,内容丰富,考论严谨,叙述生动,涉及有名有姓的隐士数百人。其中有真诚的道德理想主义者,有不食人间烟火的极端主义者,也有沽名钓誉的江湖骗子;既有与统治者不合作,带有政治抗议色彩的隐逸,也有融人体制,助人君行教化的典范性隐逸;既有实质性的遁迹山林、栖居岩穴者,也有“隐于市”、“隐于朝”的所谓“大隐”。他们所依据的思想观念不一,采取的行为方式各异。而不同君主和隐士之间的微妙互动、隐士在当地社区的角色和文化功能等,也是书中饶有兴趣的话题。本书对早期隐逸传统的研究,为考察中国古代士人文化和社会政治史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理解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传统提供一个重要的背景。
诗与它的山河 [图书] 豆瓣
作者: 萧驰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 - 1
最早认识自然山水之审美价值并持续进行书写,是中国文学令人瞩目的一项成就。关于自然风景的许多话语和观念都率先在诗中出现,而后方衍至绘画,成为中国古典文化的独特表达。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教授萧驰花费七年时间,以十次实地考察为基础,写作了这部新著。作者以新的观察角度和理论进路,结合案头研究与户外考察,对自谢灵运被贬永嘉的永初三年迄至白居易于洛阳谢世的会昌六年这424年间的诗歌文本进行了一次大胆探索,内容涵摄了此期间最重要的十五位书写自然山水的诗人:谢灵运、鲍照、谢朓、江淹、何逊、阴铿、孟浩然、王维、李白、杜甫、韦应物、元结、柳宗元、韩愈、白居易。每章角度不同,各有侧重。以对中古诗歌审美话语的考掘,本书亦为探讨早期山水画和园林中的景观观念形成提供了线索。作者更向世人发起呼吁——中华山河不仅为古人吟咏的对象,亦是承载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广阔语境,一旦被横加破坏便再难复现。
यति: 有实地考察,但废话颇多。感觉每篇都没点到要害。
成都城坊古迹考 [图书] 豆瓣
作者: 四川省文史研究馆 成都时代出版社 2006
成都历史悠久,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早在周代,已为古蜀政治中心。迨秦有蜀地,以旧都一带置成都县。公元前311年兴筑城墉,骎为重镇。后经李冰大兴水利,千里平原,尽为沃野,遂获“天府”之称。西汉文翁兴学育才,人文蔚起,成都又成为巴蜀文化之重心。复因工商繁荣,终跻于全国五都行列。近代以来,发展尤为迅速。对成都历史,虽有不少考证论述之作,但大多成书较早,近数十年来,尚无专著。大量史料,亟待整理;不少问题,应重新论证。本馆由已故馆长刘孟伉主持,编撰《成都城坊古迹考》一书,上起公元前311年,终于1949年,对成都两千多年来之发展与变化,试作较有系统之考证与论述,冀能对成都历史研究提供一个初步的参考资料。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五个部分:
一为《建置篇》,简述秦设成都县及后为县与蜀郡治所。蜀汉以降,先后为益州署及节度署所在。宋以后,成都县与成都府并存。每遇分裂时代,又为割据者之京师。本篇亦简述由成都县分出之华阳、犀浦、灵泉等县沿革。
二为《城垣篇》,叙述自张仪筑城迄1949年成都城之变化。对秦之大城、少城,晋平夷秦少城,隋扩筑城垣,唐筑罗城,五代筑羊马城及宋末清初两次毁城与元、明、清三度重筑城垣,均有考述。对城外小城,如锦官城、车官城、赤涂城等,亦均兼论及之。城内外市场及历代衙署、宫殿,亦各有专章。
三为《水道篇》,先略述开明辟河道,再依次叙述李冰开二江,唐代之解玉溪、金水河、清远江、西濠及明御河;最后略述近代附郭水道。对古今桥梁,亦于此章中略加考证。
四为《街坊篇》,本篇叙述街巷,不以行政区为纲,而系按大街分布状况,分为中、东、北、西、南、外北、外西、外东、外南等区。每区分为若干线,一线之内,又以大者为主街,邻主街者为支街或支巷。街皆记有方位、街名变革,祠宇、会馆、有名商号等亦成所述之列。街巷长度可知者,均一一注明。对于各种口碑材料,则记于各有关街道之下。篇末并附有1983年颁布之街巷名称表,供读者参证。
五为《杂考篇》,上半部考述成都的名胜古迹,选题据《蜀中广记·名胜记》所列而略有增省。考述时以武担山、惠陵、合水尾、电讯大楼、正府街五处为判定其它胜迹方位之坐标点,并注意各种名胜古迹在历史上用原名易地重建者。如碧鸡坊,唐、宋时各有一处;玉局观,唐、宋、明、清,各在一处,均其例也。下半部简述成都社会面貌,包括会馆、宗祠、文化娱乐、风俗习惯等等。清末新政与民国时之学校、报刊、宗教等,亦均有简要叙述。
本书资料来源主要有三:
一为典籍(正史、方志、类书、历代诗文以及近人专著)。
二为出土文物以及各种铜铁铸器上镌刻之各类文字。三为口碑材料。以上有关资料,本书均尽量搜集采录,对文献中讹误遗漏之处,亦略加辨正补充。口碑材料,为本书重要内容之一。这类材料,不见于史籍,极易散佚失传,而其中往往有十分珍贵的史料,故选辑口碑材料较多,此亦为本书特点之一。
本书附图图稿计分二类:1根据志书摹绘者如明天启《成都府志》中之《府治三衢九陌宫室图》、清光绪时省城街道图。2秦至元代旧图,早经亡佚,故只得根据考证所获,绘制简图。如秦城、汉城、隋城、唐罗城、五代羊马城、宋元罗城与子城、明清大城各图暨历代江流图。
制造汉武帝 [图书] 豆瓣
7.8 (13 个评分) 作者: 辛德勇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 - 10
本书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文中用较大篇幅对田余庆先生的名篇《论轮台诏》进行回应,否定汉武帝晚年政策转向的史学定论;二、从史源学研究和后现代史学解构的方法出发,论述司马光对汉武帝晚年政治形象的塑造,指出其所依据的史料《汉武故事》等存在严重问题,并指出《通鉴》不能作为研治秦汉史的一般史料使用。
弘明集·广弘明集 [图书] 豆瓣
作者: 僧佑 / 道宣 1991 - 8
影印底本为影宋碛砂藏本,分别为13卷和30卷,首印2300册,1994年4月2印3000册。
यति: 很有意思。大学的时候帮老师扫描过全本,大概我是对佛教兴趣的一枚种子
古汉语虚词 [图书] 豆瓣
作者: 杨伯峻 中华书局 1981 - 2
《古汉语虚词》选择了百多个虚词,虚词中的多音词附于主要虚词之下。虚词的用法,不仅限于常见的;比较难解的,或者容易误会的,也顺便讲清楚。一个虚词有几种意义和用法,尽可能作明确的交代。这《古汉语虚词》有些提法和用语和我过去的书有所不同,我将另写一《古汉语虚词》来论述它。因为《古汉语虚词》只讲虚词 ,不是全面讲语法,更不讲语法理论,不便涉及。
中國佛教研究入門 [图书] 豆瓣
作者: 岡部和雄 / 田中良昭 译者: 辛如意 法鼓文化 2013 - 6
中國佛教研究日新月異,豐富多元,而且早已是國際化的領域。日本學界在佛教研究的領域一向具有引導潮流的重要地位,此書結合日本學界中國佛教研究的眾多菁英,撰寫者在各自研究領域皆是一時之選,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中國佛教研究的相關知識,堪稱最為完備的入門導覽。
全書分成總論與各論兩部分,總論包括研究方法、經典文獻、地域特徵;各論主要是以歷史進程介紹各個朝代的佛教,在隋唐時代,又個別介紹不同的宗派特質與思想主張。綱舉目張,清晰可從。對有志於中國佛教研究的讀者而言,實為不能錯過的精彩之作。
यति: 读博士之前丧得不行的时候傅老师借我的
禅史钩沉 [图书] 豆瓣
作者: 龚隽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 - 8
当西方佛学研究进入所谓"拥抱异类"和倾听多音化的时代,【1 】汉语语境的佛学论述似乎仍然满足于在比较狭隘的历史和解释的叙事范围内进行研究。作为禅学的思想考察,尽管随着本世纪初新材料的发现,特别是敦煌文书的公布,学者们开始重新审查传统灯史的可靠性及其写作背景,以冀重建新的禅学思想史。在方式上,由于过分相信新的史料所带来的富有革命性的创见,以历史文献为主而辅以必要思想解释的方法结构遂成为中国现代禅学研究的基本范式。"训诂明而后义理明"这一汉学方式的价值信念,经过现代性的理性包装,使学者们认定,通过对原始文献、考古材料的校勘解读,可以填补历史的时空距离,去重构传统禅学的本来面相。这种雄心勃勃的英雄主义所激发的文献知识学范型,一方面使汉语禅学的历史文献研究,特别是有关唐代禅学的文本研究获得了相当程度的拓展,并与日本同行一起重新建立了早期禅宗发展的历史系谱。
敦博本禪籍録校 [图书] 豆瓣
作者: 邓文宽 / 荣新江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8
本書是対敦煌市博物館蔵077号禅籍的整理校録,包含五種文献:菩提達摩南宗定是非論、南陽和上頓教解脱禅門直了“見”性壇語、南宗定邪正五更転、南宗頓教最上大乘壇経、注般若波羅蜜多心経。録文以敦博本為底本,以原文照録為原則,毎種文献均取所能找到的敦煌其他抄本作校本,在校記中詳細記録与底本之異同。毎篇録文前有簡要説明。影印本。
六祖坛经 [图书] 豆瓣
作者: 惠能 / 校注 邓文宽 译者: 邓文宽 注解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5 - 1
《六祖坛经》是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典籍之一,目前广为流传的版本是元代宗宝本。1900年郭煌莫高窟藏经洞打开之后,发现了唐和五代时期经过六祖弟子记录整理的手抄《坛经》卷子。经研究发现:敦煌本《坛经》比宗宝本和其他版本的《坛经》,更能反映出六祖惠能当时的思想、更贴近祖惠能的真传真谛。《六祖坛经——敦煌学读本》由邓文宽先生精心校注,既是“敦煌学”的研究著作,又是了解佛教文化的通俗读物。
创建日期: 2022年5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