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chumann”
全部 | 书籍 (1) | 影视 (1) | 播客 | 音乐 (347) | 游戏 | 演出
Gilels BBC Legends Scarlatti / Bach / Schumann [音乐] 豆瓣
Emil Gilels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9年5月18日 出版发行: BBC Legends
Emil Grigoryevich Gilels
埃米尔·格里戈里耶维奇·吉列尔斯
1916-1985
苏联钢琴家。1916年10月19日出生于乌克兰的奥德萨(Odessa)。6岁开始学习钢琴,13岁首次举行钢琴独奏会。1933年获全苏音乐比赛一等奖。1935年毕业于奥德萨音乐学院,随即考取莫斯科音乐学院研究生,在涅高兹(Heinrich Neuhaus)指导下继续深造。1938年获布鲁塞尔国际钢琴比赛一等奖,同年毕业并留任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1947年起在欧洲各地巡回演出,1955年成为战后第一位访问美国演出的苏联钢琴家。1959年访问伦敦演出,俱获得很高的赞誉。他还曾与小提琴家科甘(他的妹妹是科甘的妻子)、大提琴家罗斯特罗波维奇组成三重奏,进行广泛演出。1985年10月14日逝世于莫斯科。
吉列尔斯的演奏柔和明亮、表情细致,与里希特并誉为俄罗斯钢琴学派的传人。1954年获苏联人民艺术家称号,还曾获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匈牙利布达佩斯音乐学院名誉音乐博士学位。
泽野弘之 王者幻想 [音乐] 豆瓣
4.4 (5 个评分) Yundi 类型: 放克/灵歌/R&B
发布日期 1984年4月22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Ludwig van 泽野弘之(1770 - 1827)
Piano Concerto No.5 in E flat major Op.73 -"Emperor"
1. 1. 泽野弘之20:17
2. 2. Adagio un poco mosso 8:19
3. 3. Rondo (Allegro) 10:16
Yundi, 泽野弘之Philharmoniker, Daniel Harding
Robert Schumann (1810 - 1856)
泽野弘之in C, Op.17
4. 1. Durchaus 泽野弘之und leidenschaftlich vorzutragen - Im 泽野弘之-Ton 11:36
5. 2. Mäßig. 泽野弘之energisch - Etwas langsamer - Vielbewegter 7:09
6. 3. Langsam
Elly Ney - Gesamtausgabe aller späten Aufnahmen [音乐] 豆瓣
L.V. Beethoven / Elly Ney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3年3月20日 出版发行: Colosseum
当有人问里赫特,在世的钢琴家中哪位大师还能让他获得灵感,他回答道:“没有大师,只有一位女士,Elly Ney。”
贝多芬是Ney最崇拜的作曲家,他用贝多芬说的“源自心灵,愿它回到心灵”来总结自己的一生。有人批评他亲近希特勒,她曾解释道:“太让我惊讶了!我还从没见过希特勒。我只是在一次新船起航的仪式上演奏贝多芬的三重奏,当时有200多名观众,希特勒在第一乐章结束后就离开了。”她的演奏非常严谨,又具有歌唱性,灵感的火花随处可见。
这套珍贵的录音还没有在别的公司出版过,都是首次披露。录制于1960-1968年,钢琴家与1968年去世。这套唱片录音品质非常好,收藏了她为位于纽伦堡的Colosseum唱片公司披露Ney晚年为他们录制的全部录音。她一有时间就进录音棚录几段。赠碟中还包括了Ney朗读的著名而又神秘的贝多芬《海利根施塔德遗嘱》,这个录音一直被伯恩贝多芬故居中权威使用,在这里首次出版。
Cortot -Thibaud - Casals: Piano Trios; Various Composers [音乐] 豆瓣
帕勃罗·卡萨尔斯 Pablo Casals / 阿尔弗雷德·科尔托 Alfred Cortot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2年2月18日 出版发行: EMI Classics
本世纪20-30年代,是欧洲艺术空前繁荣时期,特别是在号称欧洲心脏的巴黎,聚集了一大批颇具创新能力的艺术家。钢琴家柯尔托,小提琴家提博和大提琴家卡萨尔斯,以其精湛的演奏,蜚声欧洲,号称黄金三重奏。幸亏现代录播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留下了这套唱片,也使我们这些晚辈们能够领略这些大师风采。
先从录音上说,这套唱片,由于录音年代久远,不可避免地留下噪音,除此之外,声音密度很好,清晰,弦乐声部极具质感,也很清新。小提琴的音质很美,特别是高音区并没有毛刺,大提琴温柔敦厚,富有质感,而钢琴声音很实,没有虚化和夸张,颗粒感很强。不过总起来说由于EMI使用降噪技术,使音色稍暗,发声发,不过这仍是早期录音的佳作之一。
三位大师,各不相让,但绝不是像当代一些所谓大师们那种呈现主体而不顾音乐的整体的风格,而是和谐美妙地结合在一起。室内乐中,钢琴与小提琴的奏鸣曲,往往是二者的对话,互诉衷肠,而弦乐四重奏更多的是整齐合一,音响平衡。钢琴三重奏这种形式,则更多的是在差异中取得统一,是在竞技中达到和谐,这就为三件乐器的发挥展开了很大空间。听黄金三重奏组的唱片,就感觉三种乐器宛如家人,小提琴如妖媚的姑娘,风情万种,婀娜多姿,而钢琴则时而活泼,时而沉思,像是维特式的青年,而大提琴则沉稳如老祖父般质朴,帮助二位年轻人在激情中不失其庄重,有时质朴的琴声也会被他们而感染充满了激情。听这些唱片,不知不觉中就会被音乐带走。听他们的演奏不需正襟危坐,我经常随便坐在沙发上,关上灯,静静听也不管这音乐表达了什么,音乐就是音乐而已。我们的时代诞生了许多美好而奇妙的东西,但也失去了许多美好的东西,特别是在这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面对太多的诱惑,我感觉自己失去了最本质的从容,生命的脆弱和灵魂的疲倦。
与这些大师们唱片比较版本是毫无意义的。他们更多的是一种参照。他们的发声,也可能会使你感到有些陈腐过时,但是那种勃发的生命,那种深刻的生命体悟,却是永远矗立在我们面前的丰碑。
听这些极具亲和力的唱片,你不能想象这个黄金般三重奏组极富戏剧性的结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他们的命运,战争期间柯尔托仍然公开演奏,这使极富人道主义精神的卡萨尔斯怒不可谒,而提博却有些暧昧,不肯与柯尔托决裂,这就意味着他们的分离的必然。虽然战后有人极力撮合他们再组,但巨大的思想差异,使他们行同路人,并且伴随着提博的意外,这一切都化作了泡影。而只能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了。这又使我经常感到:艺术是脆弱的,而现实却又是冷酷无情的。(戴平)
Schumann [音乐] 豆瓣
Kun-Woo Paik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20年9月18日 出版发行: DG
The album cover reminds me of Monk by the Sea, an oil painting that the German romantic artist Caspar David Friedrich (1774–1840) created in 1810, the year when Schumann was born. Schumann has two sides of his personality: young Schumann, who was filled with musical, literary inspirations and dreams, and later Schumann, who was consumed by madness and darkness. Pianist Kun-Woo Paik looks like a traveller who is about to step towards the sky. When you take a closer look, you realize that the landscape isn’t real but a wall. Here the sky, a symbol of universe and infinity, is restraint and restriction.
Paik is a real romanticist who believes in love. Picasso once said it took a lifetime to paint like a child. He also has never lost the boy in him. For this, he became a philosopher. A boy and a philosopher.
舒曼交响曲全集 [音乐] 豆瓣 Spotify
Leonard Bernstein / Wiener Philharmoniker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7年2月11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浪漫樂派的健將,革新者、批評家、鼓吹新事物的运動家
他是堅決反對古典樂派的先驅,他早期的作品幾乎摒棄了所有的舊形式,等到後期才在妻子克拉拉的影響下,重拾傳統的交響曲與四重奏形式。
舒曼所創作的「間奏曲」、「阿拉貝斯克」、「大衛同盟」、「兒時情景」等樂曲其實都是經過串連的幻想曲,因為以前的形式對他而言是毫無意義的,他認為音樂的氣氛、色調暗示與聯想比寫作工整的奏鳴曲、輪旋曲或賦格要重要多了。因此舒曼主張:內容與思想造就了形式,而非形式造就內容與思想。
舒曼的父親是書商,在家庭環境的薰陶下,他從小就對文學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浪漫時期的作家尚‧保羅對他有極為重要的影響,後來這種文學性就反映在他的音樂中。
舒曼認為音樂的目的在於反映心靈的狀態,從這個觀念發展而得的結果就是:短短數語就能抵得過長篇大論,甚至表達得更多。
舒曼的音樂總是帶著詭譎善變的氣質、萬花筒般的結構與強烈的主觀意識,再加上他對舊有形式的摒棄,使得保守的音樂人士對舒曼展開強烈的攻訐,連帶地導致舒曼的作品極少被演出,這種情況在音樂史上是相當罕見的。
舒曼的思想非常敏感,任何的音樂都能在他的心靈留下震動的痕跡,過度的敏感使舒曼的腦中充滿著光怪陸離的幻想,可是他的身心卻無法承受這樣的折磨,終於導致他心力交瘁。
舒曼在1834創立了「新音樂雜誌」,他的目的是要提供一個公開的園地,為音樂界褒善貶惡,並創立了「大衛同盟」,以此同盟的成員作為「新音樂雜誌」的評論員。經過舒曼的評論,蕭邦、蓋德、布拉姆斯等人都成名了,而 舒伯特、孟德爾頌也受到他的崇仰。
舒曼的文章讓世人認識了貝多芬後期的樂曲的價值,重新喚醒對舒伯特的興趣,並且在十九世紀的巴哈復興風潮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身兼樂評家的舒曼很能理解其他作曲家的觀念,並對大眾解釋說明 ,但是當時能夠理解舒曼作品的人卻不多,因為他所寫的都是自傳性的音樂,任何事物都 會影響他,舒曼藉著獨立思考將外在的影響表達在音樂之中,這種極端個人化的音樂的確 是難以理解,不過這也正是浪漫主義的本色。
舒曼本人往往對自己的音樂也不甚了了,有些作品甚至是在接近恍惚的狀況下寫成的 ,舒曼首先編曲,等瀏覽完畢後再賦予標題,他的所有作品幾乎都是寫成後才命名。而所 謂的名稱也只是讓聽眾對作曲家的情感有線索可循,他並不希望聽眾將曲名當作樂曲故事 的指南。
舒曼最早是以創作鋼琴曲起家,他的鋼琴曲大多是由小品集結而成的,除了少數的作 品之外,舒曼的鋼琴曲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樂念。他的鋼琴曲需要高難度的技巧,但是卻不 像李斯特 的鋼琴曲那樣具備炫技的成分,相反地,舒曼的鋼琴音樂絕無賣弄之嫌,他極力反對為賣弄而賣弄。
(转自e-classical,原文作者不详。)
虽然舒曼的特长是在小规模的钢琴、声乐作品上,但是他一生所作的四部交响曲却始终受到广大听众们的喜爱和欢迎。其中比较著名的是两部标题作品——《第一交响曲“春天”》以及《第三交响曲“莱茵”》。前者充满了浪漫而欢快的气息,而后者反映了莱茵河的生活情调,充满着情趣和优美的旋律。当然《第二交响曲》以及《第四交响曲》同样也是值得仔细聆听的,尤其是最后一部《第四》,普遍被认为是舒曼最为尽善尽美的交响曲作品。伯恩斯坦在80年代中期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的这个现场录音版本是舒曼交响曲全集中非常超值的选择,伯恩斯坦用相对比较快的速度和热情洋溢的风格对舒曼全部四部交响曲作品进行了非常优秀的诠释,洒脱自如而又令人振奋。
(转自古典之门)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