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特拉克尔”
全部 | 书籍 (10) | 影视 (4) | 播客 | 音乐 (2) | 游戏 | 演出
沟通的艺术(插图修订第14版) [图书] 豆瓣
Looking Out Looking In,14e
8.7 (14 个评分) 作者: [美]罗纳德·B·阿德勒 / 拉塞尔·F·普罗科特 译者: 黄素菲 / 李恩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2015 - 1
你是否说话过于直白不讲情面?
你是否说话过于委婉达不到目标?
你又是否因为不善沟通备感挫折?
从三个层面教你养成既有效又适当的沟通方式
•看入人里之沟通者
•看出人外之沟通信息
•看人之间之关系演变
本书分为“看入人里”、“看出人外”和“看人之间”三个部分:“看入人里”主要探讨了与沟通者有关的因素,说明了人际关系的本质,强调自我在沟通中的角色,并分析了知觉与情绪在沟通中的重要性;“看出人外”聚焦于沟通者之外信息的传送与接收,分析了语言的运用和非语言线索的特征,强调了倾听的重要性;“看人之间”则主要讨论了关系的演变过程,侧重于亲密关系的区辨,提出了增进沟通氛围、处理人际冲突的各种沟通方法。本书既关注有关人际沟通的理论介绍,也加入了丰富实用的阅读材料。7大专栏、超过100篇文章,让你可以轻松学习和应用书中的沟通技巧。新增超过50部热门美剧、电影和真人秀的分析,让你可以轻松印证作者在每一章总结的沟通准则,增加阅读的趣味性。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已经习惯了枯燥粗简、令人昏昏欲睡的教科书,但《沟通的艺术》是一个例外。书里的绘画、诗歌以及故事,甚至卡通,都是美丽而有趣的,内容则经过精心组织,文本读起来让人忍俊不禁……如果您是一位沟通学者或心理学教授,正在为新课程挑选教材,请帮您的学生一个很大的忙:使用这本书吧!”
——亚马逊读者评论
孤独者的秋天 [图书] 豆瓣
9.4 (13 个评分) 作者: (奥)特拉克尔 译者: 林克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4 - 8
从一阵风的幻影里诞生
我们漂泊形影孤单,
失落于那种永恒的命运,
像牺牲不知为谁而奉献。
像乞丐我们一无所有,
像傻瓜守在紧闭的门前。
像盲人我们只听到沉默,
我们的言语消失在里面。
我们是不知去向的过客,
是被狂风吹散的云彩,
花儿颤抖于死亡的凛冽,
等候那最后的时刻到来。
——特拉克尔《夜的颂歌》
死一般的存在瞬间之感觉:每一个人都值得爱。你醒来感觉到世界的苦难;你所有未赎的罪尽在其中;你的诗是一次不完全的赎罪。
——特拉克尔
还有2个属于同一作品或可能重复的条目,点击显示。
梦中的塞巴斯蒂安 [图书] 豆瓣
Sebastian im traum
作者: [奥地利] 格奥尔格·特拉克尔 译者: 林克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0
《梦中的塞巴斯蒂安》内容简介:“不愧于人,不畏于天”(《诗经·小雅·何人斯》)——对我们而言,这中国君子(最早的汉语诗人)的原初精神感觉是远古的漫夜,深邃得有如——借用特拉克尔喜欢的语词——“纯粹的蓝色”。面对这已然如蓝色灵光的远古精神感觉,现代诗人若有所失,难免会寻问属于自己的——亦即现代的所在——死亡。如果死亡属于人,“不愧于人”则不够,应愧对死亡吗?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爆发,27岁的现代德语大诗人特拉克尔在战争前线因服毒过量而死。
孤独者的秋天 [图书] 豆瓣
作者: [奥地利] 格奥尔格·特拉克尔 译者: 林克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6 - 9
从一阵风的幻影里诞生
我们漂泊形影孤单,
失落于那种永恒的命运,
像牺牲不知为谁而奉献。
像乞丐我们一无所有,
像傻瓜守在紧闭的门前。
像盲人我们只听到沉默,
我们的言语消失在里面。
我们是不知去向的过客,
是被狂风吹散的云彩,
花儿颤抖于死亡的凛冽,
等候那最后的时刻到来。
——特拉克尔《夜的颂歌》
死一般的存在瞬间之感觉:每一个人都值得爱。你醒来感觉到世界的苦难;你所有未赎的罪尽在其中;你的诗是一次不完全的赎罪。
——特拉克尔
白鹭 [图书] 豆瓣
White Egrets: Poems
8.2 (10 个评分) 作者: [圣卢西亚] 德里克·沃尔科特 译者: 程一身 广西人民出版社 2018 - 10
【图书简介】
《白鹭》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沃尔科特的代表作,被艾略特诗歌奖评委们认为是一部“动人的、技术上无懈可击的作品”。《白鹭》是一部完美的短诗集,共54首短诗,包括组诗11首。在这些诗中,诗人以一种罕见的热望和强烈的生命力,回忆他生涯中独特的主题——加勒比海复杂的殖民遗存、他对西方文学传统的热爱、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产生的智慧、新的爱情中总是奇异的快乐,以及自然界有时令人恐惧的美丽。诗人置身于时间和空间的无穷中,置身于老之将至后爱的消失和死亡的临近,在过去与现在、神话与现实、永恒的古典之美与当下的衰败之间穿行,随物赋形,极力捕捉广阔世界的斑斓之美;同时,他令人着迷地重复主题和意象,创造了一种近乎冲浪的节奏,拓宽了韵律、诗歌形式和语言的可能性——沃尔科特写出了一种对时间消逝、人生虚无的胜利,“一个成熟而又不满足的无穷无尽的老年”。
【大师推荐】
他的作品具有巨大的启发性和广阔的历史视野,是其献身多种文化的结果。
——199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
在视力敏锐方面,这位诗人很像约瑟夫·班克斯,不同之处在于通过将目光固定在一株“被自己的露水锁住”的植物或固定在一个物体上,他完成了任何博物学家都未能完成的事情——他赋予它们生命。
——[俄] 约瑟夫·布罗茨基
通过清除戏剧性、主题和任何完结性的花饰,沃 尔科特把详端细察的全部重量都压在了诗行之上。这样的诗艺没有任何东西在其后隐藏——没有机巧的把戏,没有声东击西的假象。这是一场孤注一掷的冒险,而它成功了。
——[美] 斯文·伯克兹
沃尔科特的诗歌已超越了自我置疑、自我探索、自我诊治的阶段而变成了一种公共的资源。他不是鼓动家。他所能鼓动起来的是宽宏大量和勇气。我相信他会赞同霍普金斯的观点:感情,尤其是爱,是诗歌的伟大的动力和源泉。
——[爱尔兰] 谢默斯·希尼
漂亮的塞尔吉 (1958) [电影] 豆瓣 TMDB
Le beau Serge
7.6 (35 个评分) 导演: 克洛德·夏布洛尔 演员: 热拉尔·布兰 / 让-克洛德·布里亚利
其它标题: Le beau Serge / 美男子沙治(港)
为了养病,青年瓦杨(让-克劳德·布里亚利 Jean-Claude Brialy 饰)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小镇萨尔堂,在那里,瓦杨和幼年的玩伴塞尔日(热拉尔·布兰 Gérard Blain 饰)重逢了。让瓦杨没有想到的是,曾经内敛温驯的塞尔日,如今却成为了粗鲁冷酷的卡车司机,这巨大的变化让瓦杨百思不得其解,瓦杨希望能够帮助塞尔日重新找回温柔善良的一面。
通过跟踪塞尔日,瓦杨得知他和妻子伊文娜(米谢勒·梅里茨 Michèle Méritz 饰)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张,尽管伊文娜腹中怀着塞尔日的骨肉,但塞尔日依然对其不闻不问十分冷淡。与此同时,塞尔日还有一个名为马莉(伯纳蒂特·拉方特 Bernadette Lafont 饰)的情人。
里尔克传 [图书] 豆瓣
A RINGING GLASS: The Life of Rainer Maria Rilke
作者: [英] 唐纳德·普拉特 译者: 张兴文 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 2016
里尔克是20世纪最重要的抒情诗人之一,也是诗作被阅读得最多的诗人,其51岁的人生给我们留下了《新诗集》、《玛利亚生平》、《马尔特手记》、《杜伊诺哀歌》和《致奥尔弗斯的十四行诗》等伟大的诗作和小说。普拉特的传记很好地向我们展现了这位诗人的一生,以及其生平和作品之间的关系。本书作者广泛引用了关于里尔克的原始资料和传记,生动描绘了这位在日常生活的痛苦与挣扎中创作出伟大作品的诗人。作者以里尔克的诗句“你须是鸣响的杯子,在鸣响中破碎”作为书名,高度概括了里尔克的个性和人生观。
莱纳•马利亚•里尔克(1875—1926)是20世纪最伟大的抒情诗人之一。普拉特的著作对我们理解这位创作了《新诗集》《致俄耳甫斯的十四行诗》和《杜伊诺哀歌》,取得非凡诗歌成就的诗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普拉特广泛引用先前出版的诸多书信和回忆录,向我们展示了这位其日常奋斗只以艺术创造为中心的诗人的肖像。不管是普通读者还是专家,都会对这部材料完备、文笔流畅、叙述优美的传记有浓厚的兴趣。
——乌尔丽克·雷蒂希(Ulrike S. Rettig),哈佛大学德语系
里尔克死后声誉日隆,即便在英语世界,如今他和叶芝一起,跻身20世纪的伟大诗人之列……唐纳德•普拉特新的里尔克传是迄今为止最完整,也最详尽的研究里尔克生平的著作,突出了里尔克的特质……关于这位决心生活在自我最孤独的边境,并从那里将战利品带回给每个人的诗人,《里尔克传:鸣响的杯子》对其生平做出了最佳的描述。
——《旧金山纪事报》(San Francisco Chronicle)
唐纳德•普拉特看来确实很了解这位诗人和他的诗歌,以及他生活的时代……这本书非常有趣,很值得一读。
——《图书论坛》(Book Forum)
这本书充满了关于里尔克的诸多有趣的逸事……然而,更重要的是,普拉特成功地捕捉了里尔克生活中兴高采烈的时光和极度绝望的时刻,二者都极大地影响了他的艺术创造力,因此也影响了其作品。引用材料多数来自里尔克的书信,全都经过仔细的挑选和精心的翻译……对里尔克研究而言,该书是一项珍贵的补充。
——《南方人文评论》(Southern Humanities Reviews)
特拉克尔全集 [图书] 豆瓣
Georg Trakl Das Dichterische Werk
作者: [奥] 格奥尔格·特拉克尔 译者: 林克 重庆大学出版社/楚尘文化 2014 - 9
本书是特拉克尔的第一部中文全集,包括诗歌、散文诗、剧本(断片)和大量异文诗。早期诗歌(《诗集》)具有巴洛克风格,华丽而迷狂;《梦中的塞巴斯蒂安》显示出中期成熟的诗艺,气韵舒畅,收发自如,透出一种悲切而肃穆的美;晚期作品则冷峻凝缩,诗才渐趋枯竭。诗人的风格自成 一体,堪称生命的绝唱。
特拉克尔诗歌的多义之声来自一种汇聚,即来自一种旨在其自身的、始终不可言说的合奏。这种创作的言说之多义性不是轻率者的模糊,而是执中者的严谨,后者介入了谨慎的“公正的直观”,并顺从于这种直观。
我们常常很难把这种在其自身之中完全有把握的更多义言说——它适合于特拉克尔的诗作——与其他诗人的语言划分开来,后者的多义性出自无把握的诗的摸索之不确定,因为后者缺乏本真的诗及其位置。特拉克尔的本质上更多义的语言所独具的严谨在一种更高的意义上是如此单义的,以至于它甚至无限超过仅仅科学—单义的概念的一切技术上的精确。
——马丁·海德格尔,《格奥尔格•特拉克尔,对他的诗的一种阐释》,1952
特拉克尔的形象属于利诺斯似的 神话形象;我凭直觉在《埃利昂》的五种现象中把握了此形象。就算它或许不是出自他自身,它或许也未必更明确……
在此期间,我得到《梦中的塞巴斯蒂安》,读过许多:感动、惊奇、猜测、茫然;因为我旋即明白,这种音韵和声响的条件独一无二,不可复得,正如一个梦可能恰恰赖以出现的那些情况。我想象,面对这些外观和内省,即使是亲近的人也总是像贴着玻璃窥探,被隔在窗外:因为特拉克尔的经历似乎进行于镜像之中,并且充塞了他的整个空间,而这个空间无法进入,如同镜中的空间。(他可能是谁?)
——莱纳·马利亚·里尔克,致路德维希·封·菲克尔的信,1915
他是一个酒徒,又是一个瘾君子,但是他从未丧失他那高贵的、经受过精神磨砺的姿态;从来没有人见过他酒醉后摇摇晃晃或多嘴多舌,尽管他那种柔和的、仿佛环绕无尽的缄默旋转的谈话方式常常在饮至夜深时奇怪地变得僵硬、尖锐、恶声恶气。但这样往往使他比旁人更痛苦,他让他言辞的短剑放射寒光,从他们的头顶闪入沉默的周遭;因为在这样的时刻,他显得具有某种简直使他的心流血的真实……
——路德维希·封·菲克尔,给库特·平图斯的报道,1919
在《梦中的塞巴斯蒂安》里面,他已经以如此巨大的激情吟唱他那首单调的歌,以至于不再有什么区别,只有这本狂热的书中的散文篇章暗示出一条突破诗歌的无法超越的完美的道路。阴郁的预言般的散文幻景让人强烈地预感到一种如今已被毁灭的发展潜力。可是人们竟让这位寂静的诗人——他与其杀人不如自杀——作为志愿兵上了屠杀战场!现在他完全寂静了。生于萨尔茨堡,死于克拉考——其间则是古老的奥地利。维也纳、因斯布鲁克和柏林有些人认识他。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是谁;很少有人知道他的作品:奥地利没有谁写过比特拉克尔更美的诗。
——阿尔贝特·埃伦施泰因,《被谋杀的弟兄》,1919
还有1个属于同一作品或可能重复的条目,点击显示。
噬血芭蕾 (2024) [电影] Eggplant.place 豆瓣 IMDb TMDB
Abigail
6.0 (34 个评分) 导演: 马特·贝蒂内利-奥尔平 / 泰勒·吉勒特 演员: 阿丽莎·威尔 / 梅丽莎·巴雷拉
其它标题: Abigail / 阿比盖尔
据DL报道,Radio Silence团队将执导环球影业未定名怪物电影。
Radio Silence是马特·贝蒂内利-奥尔平、泰勒·吉列特、贾斯汀·马汀内斯(已单飞)和查德·维拉利亚四人于2011年成立的一个电影人组合,曾执导或部分参与制作的作品有《致命录像带》系列、《恶魔预产期》、《一路向南》、《爆血新婚夜》、《惊声尖叫5》、《惊声尖叫6》等,主打惊悚题材。
该项目将类似之前的新版《隐形人》和即将上映的《伦费尔德》,是对环球旗下经典怪物角色进行全新诠释的惊悚类作品。
环球对预算、分级和影片具体类型没有任何限制(no restrictions on budget, rating or genre),它们不是任何“电影宇宙”的一部分,每部电影都能够独立存在、发挥创意。整个方向强调作者驱动,环球欢迎任何有原创性、有才华、敢于尝试的创新型电影创作人为旗下的角色开发故事。
临时保姆2 (2015) [电影] 豆瓣 TMDB
Babysitting 2
6.9 (15 个评分) 导演: 尼可拉斯·本纳莫 / 菲利普·拉肖 演员: 菲利普·拉肖 / 爱丽丝·戴维
其它标题: Babysitting 2 / 베이비시팅 2
(我自己根据allocine上翻译过来的:)Sonia希望把Franck介绍给她爸爸 Jean-Pierre。她爸爸是巴西一个生态酒店的主管,所以这一群伙(dou)伴(bi)就一起顺道去巴西度(zuo)假(SI)了。一天早上,这群逗比男们要去亚马逊森林探(zuo)险(si),Jean-Pierre突发奇(shen)想(jing),让他们把他妈妈(也就是sonia的奶奶)带上,当她得临时保姆。。。毫无疑问,第二天,大家都消失了。。。而Sonia和他爸发现了逗比男们落下的那支狗炮运动相机。。。于是,他们就开始从相机里的视频开始找这群逗比男的线索。。。
毒玫瑰 (2019) [电影] 豆瓣 TMDB
The Poison Rose
3.3 (6 个评分) 导演: 弗朗西斯科·钦奎马尼 / 乔治·加洛 演员: 布兰登·费舍 / 法米克·詹森
其它标题: The Poison Rose / Eye for an Eye
摩根·弗里曼、福里斯特·惠特克有望加盟动作惊悚片[毒玫瑰](The Poison Rose,暂译),约翰·特拉沃尔塔主演,导演乔治·加洛。影片改编自同名小说,故事围绕复杂罪案的侦破展开,影片风格将类似[唐人街]、[洛城机密]、[漫长的告别]。约翰·特拉沃尔塔的女儿艾拉·布勒·特拉沃塔也将出演该片。
奥伊斯特拉赫/塞尔: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 第三奏鸣曲 [音乐] 豆瓣
David Oistrakh / Georg Szell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3年4月8日 出版发行: EMI Classics
奥伊斯特拉赫,1908-1974,苏联小提琴学派的领袖,他和海菲茨堪称20世纪上下半叶小提琴演奏技巧的最杰出代表。奥伊斯特拉赫的演奏风格有一种独到之处,那就是强烈的情感说服力,常常是一个乐句一到他手中马上就有了在别人那里所没有的感性魅力。他和海菲茨可以说走了两个极端。对海菲茨,人们常用的形容词是“冷峻”,以技巧的精湛和华美来替代情感的宣泄,而奥伊斯特拉赫却将技巧完全融化于音乐之中,在他温暖的琴声里,永远饱含着巨大的人性力量。
勃拉姆斯这部《小提琴协奏曲》被认为可以直接与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并驾齐驱,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部作品复杂的内在情感、精妙的作曲技法,那种只有人过中年而又举杯相当智性的人才可以把握的境界,都是令许多小提琴家视为最大挑战的。这部协奏曲完成于1878年,题献给勃拉姆斯的好友、小提琴家约阿希姆,它和勃拉姆斯其他的许多作品一样,蕴含着巨大的情感因素,小提琴灿烂的炫技部分发挥得十分充分,但完全是围绕情感表现的需要。乐队协奏部分仍旧是线条漫长、织体丰富细腻。许多旋律都是柔情与美的精华。第一乐章为不太快的快板,引子部分中乐队洋溢着节制的热情,接着低音弦乐和大管奏出主题,小提琴有长达40小节的华丽乐段。第二乐章慢板使人联想到勃拉姆斯音乐中一贯存在的乡村和大自然的影响力。这是勃拉姆斯最动人的慢乐章之一,前面乐章的激情和感伤已荡然无存,独奏小提琴大量精致的描绘及其对主题旋律的富有想像力的变奏构成了这一乐章。这个带有明显冥思色彩的乐章将充分考验演奏者的颖悟能力和人生经验,它犹如一缕颤动的夕阳之光,在心灵的原野上独舞。第三乐章是一首华丽的回旋曲,带有明显的匈牙利风味。它欢快、亲切、温暖动人,加上旋律中的异域风格,更使它具有一种喜人的辉煌效果。
奥伊斯特拉赫曾多次录制勃拉姆斯的这部作品,仅在EMI公司就有两次,与克伦佩勒版本相比,和赛尔合作的这个,奥伊斯特拉赫的表现更为自由,小提琴和指挥心意相通、琴瑟和鸣,塑造出悠远深邃的意境。
部分介绍摘自《音乐大师和唱片》(李清著)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