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
故宫退食录(上下) 豆瓣
8.6 (7 个评分) 作者: 朱家溍 紫禁城出版社 2009 - 10
本书书按性质归类分为十二组,大致是:一、在故宫工作与碑版书画等的鉴定,二、珐琅、牙角、雕漆、书籍等器物的研究,三、先世遗泽,四、书序,五、清宫礼俗,六、有关宫廷生活的作品(包括影片)正误,七、宫庭和贵胃演戏情况,八、四时府邸园林,九、记先贤,十、有关故宫博物院诸事,十一、京剧及一些名演员,十二、方言及饮食。内容多,是名副其实的知识宝库。记琐闻于备掌故之外,还多有风趣,是这本书的一大特点。书中涉及的门类很多:书法、名画、碑帖、法琅、瓷器、掐丝法琅、漆器、木器、图书、古砚、古建筑、明清室内装修陈设、园治、明清历史、戏曲史、饮食等等,篇篇开卷有益,非常耐读。
厕所女神 豆瓣
作者: [日本]植村花菜 译者: 宋卉 译林出版社 2015 - 6
《厕所女神》讲述的是植村花菜和外婆在一起的感人故事。童年的植村讨厌打扫厕所,外婆就告诉她厕所里有一个女神,好好打扫厕所就会像“厕所女神”一样美丽。 然而进入青春期后植村花菜开始叛逆,成年后又在外忙碌,回家也越来越少了。外婆去世,成了她一生的遗憾……
亲情,是植村花菜创作和进步的动力,为了外婆,为了家人,植村花菜一直在努力!《厕所女神》是她写给外婆的歌,发行后红遍亚洲,有人评论说“每听必哭”。这本书是植村花菜献给外婆的回忆之书,芦田爱菜主演同名电影。无论漂泊到哪里,不忘初心,因为她相信,歌曲会把每一个人的心联接在一起!
君主制的历史 豆瓣
7.7 (6 个评分) 作者: [英]布林达·拉尔夫·刘易斯 译者: 荣予 / 方力维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这部通俗的历史叙述篇幅不长,但它却涵盖了君主政体的缘起与兴衰、王权与民众及教廷的关联;皇室权威的缘由、王权之间的勾结与明争暗斗、君主权力的膨胀和式微以及近代君主立宪制的出现等内容。作者以优美的文字、翔实丰富的资料证明,君主制是早期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漫长而古老的统治形式,其初期的表现形式基本是一致的,它是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共存关系中的一种十分重要的体制;它根植于宗教仪式、君主的神性本质及君权神授的理念。而由于种种外在的和内部的原因,特别是不同国家的文化、宗教背景的异同,若干重要政治人物及宗教人物的作用,该制度的理论在不同的国度也表现出明显的不同。这一政治制度在历史的长河中曾经发挥过极为重要的作用,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到来,它已经开始并将继续淡出历史舞台。
斯文 豆瓣
作者: 易中天 2013 - 3
编辑推荐
◆ “文人原本是怪胎”——“公知”为何坍塌?“斯文”如何扫地?易中天系列文章,厘清中国文人的品格和品类,清算古往今来中国文人的“红”与“黑”……杯具啊杯具,无意招谁惹谁,只是想说就说。
◆ “改革是没有任期的”——反对票不该是奇迹,正义是不是一座很远的桥,最该以人为本的,最不拿人当人……谈教育、论时事、辩儒学,针针见血。
◆ “那时我们唱红歌”——畅谈红色年代离奇荒诞的红歌往事,以及黄歌、蓝歌、白歌、黑歌、灰歌、绿歌……睡觉还早,一起聊聊。
本书为易中天教授谈文化嘴脸的诸文结集。
“文化人的分野”系列文章,从孔子时代追溯文人的源头,探求文化人的品格和品类的分野,在对士人、学人、诗人、文人等类型的区分中,考量风骨、气节、担当、性情、学养和理想,穿透皮相,排列出文化人的精神光谱,烛照中国文人在历史和当下社会中扮演的帮忙、帮闲、帮腔、帮凶及其他角色。在人格光谱的比对中,分明映现出中国古今文人的红与黑。
另有长篇访谈《那时我们唱红歌》,畅谈红色年代的“红歌”往事,透视“红歌”岁月的荒诞和离奇。此外,又有系列专文,就儒家的遗产,与秋风论道;从药家鑫的悲剧,反观中国教育的缺失及教育官僚的职责与担当,伸张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精神;以“方韩之争”,辨析公民的权利与言论的自由。
在《我的父亲易庭源》一文中,易中天深情追忆父亲那样一位老派共产党员的点滴往事。
茶余酒后金瓶梅 豆瓣
6.4 (5 个评分) 作者: 郑培凯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13 - 1
本书由四篇围绕《金瓶梅》写就精彩篇章组成,分别关涉此书四个话题:饮茶、饮酒、酒色才气、序跋主旨,由小及大,皆关于明代风尚,无外乎名物史考。作者对中国文化的深入了解,化作通畅清晰的文章,为读者揭开“索隐派”拟造的《金》学“谜团”,使小至民风好尚变迁、小说与史实之别,大至南北习俗差异、时代风气流变的问题,都豁然开朗。作者的文字简炼有味,氤氲茶酒清香。
2016年1月27日 已读
很细致的考证,但略显无聊。
人文 文化
耳语者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The Whisperers: Private Life in Stalin's Russia
8.8 (78 个评分) 作者: [英] 奥兰多·费吉斯 译者: 毛俊杰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9
斯大林时代(1924—1953)既是一个全面控制时代的开端,也是它的高潮时刻。经过改造的苏维埃人,既恐惧政治权力,又对它无比崇拜。他们几乎每个人都成了“耳语者”——或藏身于角落窃窃私语、互诉衷肠,或暗中迎合,成为向当局告密的举报人。许多关于苏联的历史著作都聚焦于恐怖的外 在现象——古拉格、逮捕、判刑、囚禁甚至杀害,却几乎没有人关注普通的苏联人过着一种怎样的私人生活,他们的真实想法和感受是什么。
《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所关注的正是最为广泛的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内在心灵,是第一部深入探索斯大林时期个人和家庭生活的口述历史著作。尽管在书中几乎每一页都能感受到斯大林的存在,但是《耳语者》并不讲述斯大林本人,讲的是,斯大林主义如何渗入普通人的思想和情感,如何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人际关系。本书也并不试图解说恐怖的起源,或描述古拉格的兴衰;只想解释警察国家如何在苏维埃社会扎根,让数百万普通百姓卷入恐怖制度,或是沉默旁观者,或为积极合作者。正如俄罗斯历史学家米哈伊尔·格夫特所说,斯大林制度的真正力量和持久遗产,既不在于国家结构,也不在于领袖崇拜,而在于“潜入我们内心的斯大林主义”。
而对于这一切,我们绝不陌生。
少林很忙 豆瓣
American Shaolin
7.8 (30 个评分) 作者: [美] 马修•波利 译者: 陈元飞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 - 6
那天夜里,直到那场较量开始前,少林寺还是很平静的。
一家法国杂志来少林寺拍些僧人的照片,我便安排我的朋友兼武艺指导德清和尚、成浩和尚还有严师父给他们摆了几个姿势。拍照非常成功,于是对方邀请我们所有人共进晚餐。
我们刚刚开始吃饭,另一桌的女服务员就走了过来,在德清和严师父耳边低语了些什么。
“他真的说想切磋一下?”德清问道,手中紧紧握着酒杯,看样子随时都可能把酒杯捏碎似的,“就是要挑战我们喽。”
“哪个人?”严师父问。
“他姓吴,”服务员说,“说是从天津来的武术大师,那些是他的弟子。”
“那就让我和他过过招,”德清继续说道,“我一定要打死他!”
严师父按住德清的手,“让我想想。”
严师父为人谨慎,深谋远虑;德清则天真率直,大大咧咧。严师父二十五岁了,比十九岁的德清和他师兄都要年长,于是德清不说话了。严师父的脸是功夫片里标准的恶棍脸,极其丑陋,让人过目难忘。我挺喜欢他的。
至少那晚之前一直如此。
我扭头发现严师父正看着我,脸上微微露出笑意。
“包默思,”严师父叫着我的中文名,“你先和他打。”
德清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
“你不能让他先打,要是输了怎么办?这可事关少林的声誉和脸面啊。”
严师父端起一杯白酒,一饮而尽。
“包默思,我已经决定了,”严师父眼里闪烁着期许,脸上又有些幸灾乐祸的笑意,“一刻钟之后,你和吴大师在训练大厅较量。”
“一刻钟之后?”我傻眼了。
“咱们去吧。”严师父说。
马可·波罗真的到过中国吗? 豆瓣
Did Marco Polo Go to China?
作者: [英]吴芳思(Frances Wood) 译者: 张学治 2015 - 6
《马可·波罗真的到过中国吗?(四色全彩印刷)》挑战了一个人云亦云的概念:马可·波罗是第一位来到中国的意大利人,在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作者通过对《马可·波罗行纪》展开细致入微的文本分析,从行程路线、记录内容、叙述语气、使用语汇等方面,对《行纪》的真伪加以讨论,并结合中西方蒙元时期史料,以及威尼斯中古时期档案记录等等宝贵资料,对马可·波罗及其家人的真实生活加以推演考证,非常精彩地论证了马可波罗其人、其事迹的可靠性问题。
2016年2月9日 已读
马可波罗即使来过中国,其实也相当于现在广州的一黑人兄弟吧!
人文 历史 文化
政治秩序的起源 豆瓣 Goodreads
The Origins of Political Order
7.8 (11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弗朗西斯·福山 译者: 毛俊杰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 10
成功的现代自由民主制,将强大的国家、法治和负责制政府三种机制结合在稳定的平衡中。那么,这三种机构最初来自何方?是什么力量驱使它们诞生?又在何等条件下得到发展?建立的顺序如何?彼此间有何关系?
当代最重要的政治思想家之一弗朗西斯•福山,为我们提供了一幅今日政治机构是如何从历史中发展出来的全面画卷。《政治秩序的起源》(第一卷),把对政治秩序的探讨向前延伸到人类的灵长目祖先,然后依次讲述人类部落社会的出现,第一个现代国家在中国的生长,法治在印度和中东的开始,一直到法国大革命前夕问责制政府在欧洲的发展。《政治秩序的起源》是一次严密的尝试,力图通过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形成对人类历史的概览,建立一个理解政治制度演化的宏大框架。
本书第二卷将延伸到当代,敬请期待。
再会,老北京 豆瓣
The Last Days of Old Beijing: Life in the Vanishing Backstreets of a City Transformed
8.4 (39 个评分) 作者: [美] 迈克尔·麦尔 译者: 何雨珈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 - 4
北京,充满活力的中国之都,变化是唯一不变的主题。
对中国人而言,北京是一切的中心:政府、传媒、教育、艺术和交通,甚至包括了语言和时间。自北京建城以来,她就是吸引外来人口、商人、学者和探险者的魅力之地,其中也包括了13世纪的马可·波罗:“全城地面规划有如棋盘,其美善之极, 未可宣言。”
这副“棋盘”的遗址仍留在北京城内,六十多平方公里的面积和曼哈顿区差不多大,那些叫做胡同的狭窄巷子也依然存在。胡同之于北京,就如河道之于威尼斯。几个世纪以来,胡同一直是这个城市的文化特点,即使现在的巷子还不到以前的八分之一。
北京并不是西方人眼中的城市。1962年,一名外国记者将这里定义为“史上最大的乡村”。尽管这里有世界上第二繁忙的机场,近一百家星巴克和一条覆盖到城市核心之外的新的地铁系统,但在某些北京人的眼中,它仍是一个乡村。
过去十年,就像是任何一个崛起中的国家的首都那样,北京这个大乡村走向了国际。穿过天安门广场,百公里外的长城标志着这个城市宽广的界限。或许它的改变可以用这个小插曲来说明:
几年前我看到一个充满乐观意味的横幅,挂在一栋老楼的拆迁现场,上写:再现古都。
一天晚上,不知道谁悄悄地将第二个字的左半部分去掉,所以口号变成了:再见古都。
与荒原同行 豆瓣
Encounters with the Archdruid
7.7 (7 个评分) 作者: 约翰·麦克菲 译者: 岳韦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 - 3
美国,1960年代。
“如果要去荒原,你会与谁同行?”
“戴维•布劳尔。”
戴维•布劳尔,美国《荒原法案》主要推手,塞拉俱乐部执行董事,地球之友创始人。他是同行眼中“荒原保护的代言人”。
在布劳尔担任执行董事期间,塞拉俱乐部的会员从七千增长到七万七千人。在他的领导下,俱乐部影响着美国有关土地、海洋和大气利用方面的立法。对于美国垦务局而言,布劳尔简直就是一个恶魔,他以一己之力,将大峡谷中两大水坝的建设至少推迟了两代人的时间,并有可能永远都造不起来。
这本书记录的是布劳尔的三次荒原之旅。与布劳尔同行的分别是:
查尔斯•弗雷泽,“美国最顶级的两位地产开发商之一”,自认为是真正的环保主义者。他觉得很多所谓的环境保护分子,其实是环境保存分子。
查尔斯•帕克,美国地质学家,矿业工程师。他认为,“如果在白宫底下发现铜矿,那么白宫就该移走”。
弗洛伊德•多米尼,美国垦务局局长,职业生涯的目标是有一天能建造两百米高的大坝。他觉得“大自然毫无恻隐之心”,而布劳尔“只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保存主义者”。
三场旅行,一个时代的声音。危机与变革、环境与发展、争执与妥协,所有这一切,都将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
我们,是否还能与荒原同行?
美在青苔 豆瓣
7.4 (7 个评分) 作者: 李长声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 - 8
本书谈日本文化之“美”,但并非坊间已谈成俗套的“日本美”,而是多维的、甚至具有意外性的“日本之美”。开篇从“观音菩萨的脚”谈到“脚气”、“学步”,对周作人以来屡被谈及的“脚”翻出新意。接着一路谈“红指甲”、“肚脐眼儿”、“头发”、“胡须”、“脸”、“眼”、“粪尿”、“屁”等等,堪称身体文化论的小专辑了,这里的“身体”却比流行的所谓“用身体写作”的“身体”丰富得多。《形或型》、《美在青苔》诸篇点出日本美的真髓,《地震》、《台风》、《八景》、《东京的胡同》、《四贴半》诸篇则描画日本美的各个侧面。接下来对具体的文化符号进行解读,如大黑柱、风铃、茶碗、鲤帜、招猫、天狗、鼓上巴等等,将历史、田野、社会杂糅在一起,不无文化人类学式解谜揭秘的意趣。此外还有关于日本美术的《北斋漫画》、《梦二美人》等等、关于传统文化的“艺妓”、“相扑”等等,关于审美的《从高雅到低俗》、《雅从何来》等等,可说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足球根本不是圆的 豆瓣
作者: 黄健翔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4 - 3
——毫无疑问,效力于皇马的贝尔是当今欧洲足坛最红的球星之一,但他为何值一亿欧元的身价,甚至超过梅西、C罗这样的超级大牌呢?,他的天价身价又是怎么来的呢?
——“万人迷”贝克汉姆和老爵爷的恩恩怨怨,这些年来说法很多。那么,两人究竟是如何建立情同父子的关系,又怎么闹掰的呢?他是因为什么离开曼联的呢?
——小罗给世人留下的印象,除了高超的球技,还有他的龅牙。而就是这口极具商业价值的标志性龅牙,为什么小罗却毅然决然接受了整形手术而整掉它?
——从1984年起,“忧郁王子”巴乔一直没有离开伤痛,一直是用一条半腿踢球,这让他感受到了生活的无常。 “我和疼痛一起生存,如果疼痛是一个女人的话,那她是个忠诚的、永不满足的情人。”
以上这些精彩绝伦且不为人知的足球故事,都来自你将打开的这本书——《足球根本不是圆的》,他是中国著名足球解说员黄健翔精选其个人自媒体节目《黄﹒段子》中的部分足球内容精加工而成。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足球和足球不一样》正解不同体制下的足球,并发出“足球根本不是圆的”之喟叹;第二部分《他们的AB面》讲述各时代足球传奇巨星的各种轶闻;第三部分《事情原来如此这般》揭秘足球史上许多不为人知的秘闻,并对一些被以讹传讹的错误史实做出了修改;第四部分《大家一起涨点姿势》为高段位球迷准备,讲述了很多一般人根本无法知道的足球趣闻和知识。
所有这些内容均来源于黄健翔个人20年解说生涯2000多场精彩比赛的解说认识,是他近30年的足球知识积累和储备。他在本书中用平实、简明而富有激情的语言将足球圈的各种故事娓娓道来,让您如同在听他的解说,意兴盎然而又身临其境。
2016年3月6日 已读
这钱还是蛮好骗的。
人文 足球
改变中国 豆瓣
To Change China: Western Advisers in China, 1620-1960
7.3 (9 个评分) 作者: 史景迁 译者: 温洽溢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3
这本书写的是在中国的西方顾问。在1620年代到1950年代这三百多年来,这些人贡献优异技能,供中国人驱策。初则引入天体运行理论,终则让中国人见识到空战战术与原子科学的神乎其技。
史景迁从上百位在华工作的洋顾问中挑了十六位代表人物。这十六人各有所长——有天文学家、军人、医生、行政管理专才、翻译家、工程师,还有一位职业革命家。他们的生涯虽横跨三个世纪,但是所积淀的生命历程却有着惊人的延续。他们经历了类似的亢奋和危险,怀抱类似的情怀,承受类似的挫折,在行为中映射出他们的时代,也突显了中国固有的基本价值观。
史景迁书中描写的这十六位西方顾问,他们不只是贪图金钱上的报酬,而与中国有很深的情感纠葛,并带有自己的价值观,但他们没能认清中国人是以契约的观点来看待彼此之间的关系,并以雇主的身份保持终止双方协议的权利。这些西方顾问都把一生的精华贡献给了中国,但他们个性中的负面特质,也惹得中国人在不同阶段抗拒西方人。今天的中国似乎已经足够强大,如果中西双方都对自己有了新的了解,至少还有机会不让由来已久的误认再度发生。
哈,日本 豆瓣
作者: 李长声 中国书店 2010 - 9
你问日本的历史,他能告诉你;你问日本的风习,他能回答你;你问日本的文学,他能说出个子午卯酉来;连点鸡毛蒜皮的问题,也能给你个完满答案。
李长声写饮酒,写捕鲸,写街景,写书店,写浮世绘,写辞世歌,也是精彩、精致又精辟。叙事,娓娓动听;状物,不厌其烦;写人,道地白描功夫。不明白了:他那支笔是怎么练的?
——章诒和《他那支笔是怎么练的?》
在我看来,长声兄是当下国内状写日本的第一人,就像林达写美国,恺蒂写英国,卢岚写法国一样,尽管他们的视角和风格各个不同。
——陈子善《与李长声“相遇”》
我当然更爱读李长声的随笔,通古博今,真性情织出的好见识,他微醺时写就的最好,你更该微醺时读。
——陈 浩《相见恨晚李长声》
厌女 豆瓣 Goodreads
女ぎらい
9.1 (772 个评分) 作者: (日) 上野千鹤子 译者: 王兰 上海三联书店 2015 - 1
《厌女》不是一部纯理论性著作,而是运用女性主义理论针对日本当代的各种社会现象的实践性分析。《厌女》处理了广泛的日本题材,其中既有文学性的,比如谈到小说家吉行淳之介、永井荷风、林真理子等,更多的则是社会性的。上野千鹤子谈到的许多现象,尤其是家庭的、婚姻的,在中国也有很类似的情况。知性的读者会从这些论述中获得强烈共鸣并得到理论上的指引。
秀场后台 豆瓣
作者: 孟静 2010 - 1
做娱记要有八卦精神,但仅爱八卦未免肤浅,如观察能深达精神,文字能耐人寻味,那么明显就会高一个层次。孟静的新书《秀场后台》就是这种操作的一个典范。在她的精选集里,一众大牌明星被她访问,不时有精彩的追问令人莞尔。在孟静笔下,娱乐圈是接近透明的,大部分艺人在生活中的演技是稍有阅历的人就能看破的。孟静不和明星大腕搞关系,她笔下常带有点小反讽小刻薄,这态度挺可爱。
主要篇目:李安:十年河东/文化商人赵本山/赵薇:一个女人的传奇/海岩的生活九曲十八弯/高圆圆:幸福感与美貌无关/邓超:这圈挺好/张涵予:痛饮生活的满杯
2016年3月13日 已读
总之,这本书还是有很多水军的影子存在,至少直说好不说怀吧!
三联 人文 八卦 文化
疯狂经济学 豆瓣
The $12 Million Stuffed Shark
作者: [英]唐·汤普森 译者: 谭平 南海出版公司 2013 - 9
纽约高古轩,一条发青的鲨鱼标本,叫价一亿元人民币,竟被美国对冲基金经理人史蒂夫•科恩买下。一条死鲨鱼为什么值上亿的天价?其背后的价格驱动机制是什么?隐藏了怎样的经济学原理?
为什么埃迪•桑德斯的鲨鱼卖价只有赫斯特鲨鱼的六分之一,却依然无人问津?一件丢在角落的皮夹克如何包装成为一件艺术品?为什么一杯哈根达斯的冰淇淋就是比其他冰淇淋贵,一款LV的真皮女包就是值那么多钱,一部汤姆•克鲁斯主演的烂片能成就票房传奇?
当惊悚、性感、争议性话题逐渐占据了世人的注意力,拥有精准的品牌定位,创新的市场营销,同样的商品,就可以卖出比别人高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高价!"
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 豆瓣 Goodreads
五德玄奇编年史
5.6 (22 个评分) 作者: 马伯庸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 - 2
这是一部最精短、更生动的中国通史。“文字鬼才”马伯庸上起战国秦汉,下至晚清民国,以寥寥数笔,勾勒出中国历史的线索;打破以政治大事为纬、以帝王更替为经的写史手法,用最新颖的主题“王朝的德性”重新串联历史;穿插以马式冷幽默的犀利评点,将枯燥单调的历史真实变得新鲜有趣。
翻开《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战国、秦、汉、三国、隋、唐、宋、元等历史时期将轮番上阵,颠覆争霸、强盛的历史形象,展现它们不为人知的一面;新朝、前赵、前燕、冉魏、刘宋、后周等并不起眼的政权也一个不落、各具特色地接连登场,在魏晋南北朝、五胡十六国、五代十国等混乱时代演出一场场鲜活、生动的荒诞剧目。
读完本书,你将在最短的时间内,轻松架构起中国历史的轮廓;在轻松、欢乐的行文中,领悟历史背后的荒唐与无奈。
袁氏当国 豆瓣 Goodreads
8.2 (52 个评分) 作者: 唐德刚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 11
《袁氏当国》讲述了袁世凯如何在晚清政府和国民革命军政府之间养敌自重以觊觎总统宝座,宋教仁刺杀案的历史谜团到底暗示了什么真实背景,孙中山的个性对他改造国民党以谋求革命有何影响,袁氏当国时期的内政外交如何复杂多变,筹安会“六君子”与袁氏政府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不该遗忘的古德诺教授的政治理念是什么?作者唐德刚先生凭借其一贯的学者气节,不依风附草,不人云亦云,坚持论从史出,坚持言必有据
上自孙文缔造共和肇始,下逮蔡锷护国运动兴起,寥寥数年,此乃袁世凯当国之年,国可谓不兴,民可谓不幸。《袁氏当国》记载了从武昌起义到袁世凯病死的几年中,中国从一个帝制时代,到“民治时代”的纷乱无比的景象。在我们所受的历史教育中,这段时间除了孙中山先生的所作所为外,其他的是最混乱、最黑暗的,而对窃国大盗袁世凯,我们更是咬牙切齿,但《袁氏当国》就力图改变这个形象,为读者重新烹调了一份具有独特口味的历史文化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