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
低智商社会 豆瓣
7.3 (12 个评分) 作者: (日) 大前研一 译者: 千太阳 中信出版社 2010 - 4
大前研一的最新著作。
时代的发展似乎并没有相应提高日本人的智商,反而使得他们的智商在逐渐衰退,你看:在日本,时下的年轻人只关心自己半径三米以内的事情;虽然人们在网上跟人无话不谈,但在现实生活中,却不懂与人面对面敞开心心扉;没有成功欲望、学习能力低下但丝毫不以为然;看到电视中的广告就会马上冲动购买;总有毫不脸红的读错字的官员出现;遇到困难,懒于思考就立即放弃;人云亦云,做什么事总愿意随大流……
在更加发达的今天,日本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集体智商衰退的现象?日本人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按照大前研一的说法,就是现在日本已经进入到了“低智商社会”。本书从日本的政治、经济、网络社会、教育等各个范畴去分析,点出了各种现实存在的低智商现象,给想在21世纪生存下去的日本人最后的当头棒喝,也给其他国家的人们一个强烈的警示,从而使我们反思面对的问题,并按大前所提供的诸多建议,梳理思路,开阔视野,思考未来,利用“三种神器”——英语、金融、IT——走出“低智商”的怪圈。
2016年7月26日 已读
很受启发,其实观察身边的日本企业,得出的结论和大前差不多,就是低智商不思考,只有傻傻的执行,而不去考虑为什么,还是早点离开的好吧。
人文 心理 文化 日本 日本文化
“边缘人”纪事 豆瓣 谷歌图书
8.4 (48 个评分) 作者: 杨奎松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6 - 3
成功改造的旧警察 | 身败名裂的团支书 | 提心吊胆的大夫 | 疗养院里的“反革命”
自甘“堕落”的青年教师 | 爱讲怪话的文化教员 | “搞关系”的业务员 | “特嫌”缠身的技师
本书关注的是让人印象深刻的“边缘人”群体,他们很普通,人数很多,经历大多坎坷而复杂。杨奎松教授以八个出身、地域、职业、经历各不相同的“问题人物”为个案,重构他们的人生经历,从最贴近的距离,观察和体验那个时代的政治生态对普通人的影响。
2016年7月30日 已读
最精彩的还是事实,而非戏剧。抛开长成见。这本书就是建国后运动的浮世绘。
中国 人文 历史 社会 纪实
一地鸡毛 豆瓣 Goodreads
7.8 (20 个评分) 作者: 刘震云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1 - 9
《一地鸡毛》是刘震云的中短篇小说集,收录的小说除了被改编为影视作品而被大众耳熟能详的《一地鸡毛》外,还有《塔铺》《头人》《新兵连》《单位》《口信》和《土塬鼓点后》等篇,并新增刘震云的官场小说《官场》。
文集中收录的对单位和官场的描写堪称中国最早的官场小说;《口信》是小说《手机》中集中写乡下的部分,又成为其后来鸿篇巨制的《一句顶一万句》的萌芽。
从这些旧作里,可以洞悉刘震云早期创作的关注点和着眼点,这些短篇也是刘震云的而立之作,却显出相当的成熟老到,直到今天,经历岁月的淘洗仍不过时,更显经典。
2016年8月5日 已读
每个人的朋友圈再光鲜,其实总结起来也还是一地鸡毛。刘震云真是一个好作家!
中国 人文 当代 文化 文学
女人这东西 豆瓣
作者: [日本] 渡边淳一 译者: 陆求实 九州出版社 2014 - 11
“两性情爱指引四部曲”之二,继以《男人这东西》剖析坦陈男性身心特点收获无数读者口碑之后,日本性爱文学大师渡边淳一再出剖析女性的佳作,与《男人这东西》映照成趣。这是一本能让女人更了解自己,让男人更懂女人的书。两性和谐,从知己知彼开始。你至少该知道,女人其实是这样的!
本书从经验与情感出发,以医学理论为基础,详细剖析了从青春期到更年期的八类女性(女权主义口号下的女人、信奉永恒爱的女人、同性爱的女人、出轨的女人、歇斯底里的女人、说谎的女人、性感缺失的女人、更年期的女人),她们在社会角色与情感生活中呈现出的与生俱来的优势与弱点,以及特殊的心理与思维方式。
2016年8月11日 已读
明显不如《男人这东西》,写的太表面,主要还是因为作者不是女人,只是把女人想当然的原因吧!
人文 心理 文化 生活 社会学
文艺复兴的故事02:我的朋友马基雅维利——佛罗伦萨的兴亡 豆瓣
わが友マキアヴェッリ―フィレンツェ存亡
7.2 (5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盐野七生 译者: 田建华 / 田建国 中信出版社 2016 - 3
【内容简介】
盐野七生在这部著作中介绍了马基雅维利的一生,展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社会生活画卷。本书与作者的其他一些著作如《罗马人的故事》《罗马灭亡后的地中海世界》等在叙述上既有一定的连续性和相关性,又独立成篇,在历史长河中撷取一叶,铺陈发华,读来引人入胜。
本书可以说是通过马基雅维利的视线来看文艺复兴。第一部着力于介绍马基雅维利的生活时代以及他个人的相关情况,交代时代背景;第二部重点介绍马基雅维利的职场生涯,包括主要经历、业绩、相关历史事件和遭遇;第三部着重介绍马基雅维利失意后的奋斗经历和著述生涯,介绍和评价了他的重要著作和成就。
-----------------------
【编辑推荐】
1、日本最受欢迎的历史作家之一,其前作《罗马人的故事》得到俞敏洪、王石、王巍等人倾力推荐,全套十五册累积印量已超百万册。
2、随书赠送精心设计的知识导图,一张图快速了解本书内容,纷繁历史,一图掌握。
3、读懂马基雅维利,就是读懂为君之道,一本当代中国管理者需要的书。如何作为一名君主、管理者?如何统治、管理一个国家、团体?这是所有时代都需要回答的问题。对马基雅维利来说,这是他倾其一生力求解答的问题。
4、这个时代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燃烧生命,尽情释放,每个人都在创造一个时代。站在时代十字路口的我们,正在经历新的一轮“文艺复兴”。
-----------------------
【名人推荐】
需要称赞一下盐野七生,一个女性在写历史的时候,写出了男人写不出的气魄和壮烈来。
──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 俞敏洪
历史在她笔下如同缓缓展开的色彩斑斓的巨幅油画,栩栩如生又冷静透彻。盐野七生的这些分析让我非常受启发。
──万科集团董事长 王石
我曾带着盐野手绘的地图在佛罗伦萨四处寻觅马基雅维利的故居。在维罗纳的一个酒店里,看到一幅将意大利历史描绘为一棵盘根错节的古树,展示了几十个诸侯公国,几百个影响欧罗巴文明的政治艺术哲学科学军事等名流的来龙去脉。一瞬间,我体验到了卑微和崇拜,也叹服盐野女士把握历史的勇气与能力。
──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 王巍
-----------------------
《金瓶梅》十二讲 豆瓣
作者: 宁宗一 2016 - 1
2016年9月30日 已读
算是对金瓶梅的解读,但是何必那么不自信?我喜欢就是喜欢,不需要东拉西扯那么多没用的,我相信兰陵笑笑生肯定没有看过作者提到的那么多理论专著了。
中国 人文 小说 文化
半生为人 豆瓣
8.6 (33 个评分) 作者: 徐晓 同心出版社 2005 - 1
这本散文集是以写人为主的。书中所写的人物――赵一凡、周�英以及“今天派诗歌”群体中的芒克等人,是中国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涌现出的一批“新人”。在那个年代,这一群体所代表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精神以及敢于怀疑的理性精神,使许多人着迷。作者试图以个人的经历为线索,记录下那个年代的人和事,借用帕斯捷纳克的话:生活――在我的个别事件中如何转为艺术现实,而这个现实又如何从命运与经历中诞生出来。
2017年1月23日 已读
写回忆写别人的可以给满分,只有写自己丈夫的那个心里的不平衡和委屈都跃然纸上。
人文 历史 回忆 散文 文化
内山完造:魔都上海 豆瓣
作者: [日]内山完造 2014 - 6
内山完造1913年首次来华,以后在中国长期居住。内山完造是鲁迅先生的挚友,中国人民老朋友。自起汉名邬其山。1913年作为“大学眼药”本店——参天堂派驻上海人员,在上海居住达三十五年。在中国期间,内山完造与鲁迅先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更对中国社会有着深刻的体会。鲁迅先生曾在给内山完造的赠诗中提到,内山完造是“廿年居上海,每日见中华”。由于广泛接触大江南北多阶层的中国人,内山完造得以对中国有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了解;开书店,使内山完造得以博览群书;“漫谈会”的交流探讨,又使内山完造逐渐形成自己的中国观。本书反映了内山完造的中国观,它不是系统阐述性的论文,却通过中日日常生活的比较,相当深刻地揭示了中国人的国民性,颇有大家风范。
2017年1月25日 已读
内山完造的很多观点现在来看,也还是不过时的。比如说日本人是直线的,中国人是曲线的。
上海 人文 历史 文化 日本
四十自述 豆瓣
7.8 (10 个评分) 作者: 胡适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6 - 5
胡适先生一生就写过这么一部自传。四十岁开始成圣。
【内容简介】
《四十自述》是胡适四十岁左右写的一部自传,他终其一生也只写过这一部自传。
在《四十自述》中,胡适详细记述了自己的身世,回顾了从幼年至青年的生活历程、求学经历,小到家长里短,大到民族命运,语言平实晓畅,娓娓述 说。不仅有以小说体追写的“我的父母的订婚”,感人肺腑的“九年的家乡教育”,还有“在上海”的艰辛求学、创办新学、留学前的堕落生活与重新振奋,更有对如何开始“讨论文学革命”的详尽叙述,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价值与史料价值俱佳的经典作品。
【编辑推荐】
胡适先生在《四十自述》的自序中说,“我们赤裸裸的叙述我们少年时代的琐碎生活,为的是希望社会上做过一番事业的人也会赤裸裸的记载他们的生活,给史家做材料,给文学开生路。”《四十自述》可谓是中国自传文学的“破天荒”之作。
本版《四十自述》以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亚东图书馆初版《四十自述》为底本,参校远东图书公司“自由中国”版修订,并收录胡适于1931年1、2月份在美国的 Forum 杂志上连载两期的英文自述“What I Believe”,呈现最真实全面的胡适自传。
【名人推荐】
要了解胡适,《四十自述》应是必读的第一本书。——唐德刚,历史学家、传记文学家
《四十自述》是进入胡适生命的第一把钥匙。——潘光哲,台北胡适纪念馆主任
20世纪是鲁迅的世纪,21世纪是胡适的世纪。——李慎之,哲学家、社会学家
错过胡适,中国错过了一百年。——熊培云,学者
2017年2月24日 已读
四十自述,好像没写到四十吧?另外开头写的像小说,中间写的像自传,后面写的是文学论文,这算早期白话文的混乱现象吗?另外,所谓自传,基本都是说自己好的,但我们更想看自己坏的不足的,可惜是没有。
人文 人物传记 传记 历史 文化
考古的另一面 豆瓣
作者: 郑嘉励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 6
本书是考古学著作中难得一见的趣味性非常浓厚的杂文集,综合了田野、读书、考古、历史、个人情感、生活体验等多种元素,共分五辑:观物、石语、冢书、行路、谈薮。题材多样,行文冷峻,情理兼具,自成一格。
2017年3月1日 已读
虽然有些文不对题,但确实是考古人写的文章,能做自己爱做的事情,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也算求仁得仁了吧。很多人生感悟和人生磨难,都是古人有过的,我们能做的不过是一再的重复。
人文 文化 社会 考古 随笔
爱欲日本 豆瓣
「色」と「愛」の比較文化史
作者: [日] 佐伯顺子 译者: 韩秋韵 新星出版社 2016 - 4
日语中本没有“爱”的概念。当“文明开化”的大门打开,基督教传入和现代化起步带来的困惑与阵痛也深刻写入男女关系中,人们不断定位着这份外来的“爱”。
佐伯顺子追寻着坪内逍遥、泉镜花、夏目漱石、樋口一叶等文学名家作品中情爱故事的轨迹,以生动的情境结合理性的笔触剖析近代日本性爱观之变化,带我们走近明治日本社会。
“色”是什么?
为何从神之圣域,堕落为人类肮脏欲望 的代言?
为何傲视凡夫俗子的游女,沦为世人唾弃的娼妓?
“爱”是什么?
是一夫一妻相敬如宾,还是消除彼此的完美融合?
终极之爱会引领我们走向至高无上的幸福,还是堕入万劫不复的残酷地狱?
尾崎红叶,坪内逍遥,森鸥外,泉镜花,夏目漱石,樋口一叶……
二十位近世文学名家笔下的痴男怨女
《金色夜叉》《性欲生活》《通夜物语》《心》《浊流》《煤烟》……
三十五本情爱故事中的爱恨纠缠
以理性之笔剖析文学表象下的幽微人心
以男欢女爱揭示日本现代化曲折历程
第20回 SUNTORY学艺赏 艺术·文学部门获奖作品
2017年3月13日 已读
现在的婚恋观,其实全部是采用的西方基督教背景下的内容,但原来东方的就没有用处吗?我深深的表示怀疑。
人文 历史 文化 文化研究 日本文化
红楼梦忆 豆瓣
作者: 邓云乡 中华书局 2015 - 4
本书是红学家邓云乡先生对参与1987年版《红楼梦》电视剧摄制过程的回忆文章的结集。主要分为三部分,一为回忆拍摄过程中的趣闻琐事,取题“红楼梦忆”;一为拍摄过程中所形成诗词短篇,取题“红楼吟草”;一为应报刊之约所写的关于《红楼梦》、《红楼梦》电视剧的零星文章,取题“红楼零简”。本书为我们描述了当时《红楼梦》电视剧辗转拍摄过程中的各种酸甜苦辣、趣闻轶事,字里行间,我们似乎看到一个饱读诗书、阅历丰富的老者向我们娓娓道来,趣味性、可读性极强。
读过邓云乡先生的“红学四书”(《红楼识小录》《红楼风俗谭》《红楼梦导读》《红楼梦忆》),才能真正读懂《红楼梦》这部古典中国的百科全书。
2017年3月18日 已读
当年拍摄《红楼梦》电视剧之所以能成经典,最主要的原因是倾国之力在支持,多少专家和文物的支持才成就了这部电视剧,可惜吧,这种计划经济时期的作品已经不可以再出现了。
人文 历史 文化
后物欲时代的来临 豆瓣
8.0 (11 个评分) 作者: 郑也夫 中信出版社 2016 - 8
《后物欲时代的来临》是中国本土学者首部系统解释“消费”的著作。书中直指在温饱满足的“后”物欲时代,当空虚和无聊袭来,我们的精神该何处安放?是用“买买买”的过度消费来充填物欲;还是寻求其他刺激,酗酒或是吸毒。郑也夫独辟蹊径从消费的角度入手,完整而富有逻辑地对消费机制和消费心理进行了分析,提出未来社会人们新的生活方式,物质炫耀已走到尽头,人类可以用游戏代替“无休止的过度消费”,让人在“游戏”中实现自我。
《后物欲时代的来临》视角独特,行文畅达,兼具解释、批判与建构三重功能。或许一部书不能挽狂澜于既倒,但多少有助于人们在精神上获得解放。
2017年3月19日 已读
其实本书可以写的再有趣一些。_x000d_所谓后物欲时代,就是不愁温饱却又无可事实无法满足自我到处找刺激的时代。
人文 消费 社会 经济
敦煌之旅 豆瓣
7.1 (9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陈舜臣 译者: 余晓潮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5
《敦煌之旅》内容简介:“敦煌”一词意味着瑰丽、博大、神秘,抑或是浪漫、悠远?旅日著名作家陈舜臣在20世纪70年代游历敦煌后,结合大量历史资料,辅以陈氏的想象与推理,为读者呈现一派原汁原味的敦煌风情。
当年众多日本青年读了此书,怀揣着对敦煌的向往,游历敦煌,引发了空前的“敦煌热”。四十年后再回味此书,可调是当下“敦煌热”的最佳读本之一。
2017年4月18日 已读
1975年的外宣工作之一,作者经常表现出朴素的无产阶级感情,遗憾的是作者对敦煌的知识储备不够,越写到最后越显得是走马观花和词穷之感。
中国 人文 历史 文化 文学
清代旅蒙商述略 豆瓣
8.9 (16 个评分) 作者: 秋原 新星出版社 2015 - 5
《清代旅蒙商述略》的主角“清代旅蒙商”其实是中国传统社会最著名的商帮集团——晋商。谈及中国传统社会的商贾之道和商人集团,晋商都是绕不开的重头戏。明清两朝,特别是清朝,既是中国传统社会体制下商业模式和商业体系达到最成熟的时代,也是晋商从事经营活动最广泛,获取商业成就最辉煌的时代。
作者秋原是一位编剧,因自己的血统和职业的敏感,又凭兴趣阅读历史,留意搜集相关资料,写就此书。他说,历史其实是鲜亮且细致的,历史中的人和事也是生动活泼的,他们之间存在着微妙的联系。把这些联系尽可能多地找出来,才能品味出其中的乐趣。所以他用三十余万字钩沉商贸往事,追溯家国痛史,从前期依附清廷的家族式皇商范氏,讲到后期采取外聘职业经理人经营模式的“大盛魁”,在史料爬梳中揭开了晋商异军突起的奥秘;复盘晚清晋商新贵乔致庸的“复盛公”与百年老字号“大盛魁”长达半个世纪的商战,重现了一代巨贾的辉煌与落寞;探讨商号之兴衰演变史与清朝国运节奏的关系……视野宏大,细节丰富,努力还原晋商的真实面目,将晋商群体置于当时的社会阶层流动,以及清帝国的扩张与收缩的大历史之中,试图揭示那段历史中的感时伤怀之思与刻骨锥心之痛。
2017年5月21日 已读
把一个东西掰开了揉碎了讲成这样,真是下了功力了,了不起,很难得,绝对值得一读。读完对宗教政策真的有新的理解,佩服。
中国历史 人文 历史 文化 秋原
国学常识 豆瓣
作者: 曹伯韩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1
《国学常识(精装典藏新善本)》是向国学入门者提供的最佳读本。全书内容全面,要点完备,涵盖了国学概况、考证学、考古学、经学、史学、哲学、文学、科学以及艺术等各个方面,并包含其学术源流的变化发展,及其学术派别和代表人物的介绍。
《国学常识(精装典藏新善本)》条理清晰,体例严谨,首先叙述国学轮廓,使读者对国学有大概了解;其次介绍考证学与考古学的成果,使读者略知治学的工具和方法;再次以在国学中的地位,分述经学、史学、哲学、文学,并按时代次序排列,使读者知其演变迹象;最后略述科学与艺术,以示其在国学中的重要地位。概言之,《国学常识(精装典藏新善本)》实为向国学殿堂迈进的曲径通幽之径,登堂入室之阶。
遇见台湾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马世芳 / 阮义忠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5 - 12 其它标题: 遇见台湾:我曾听过你的歌
由张钰良编著的《遇见台湾(我曾听过你的歌)》是一本系统介绍台湾音乐历史发展的图书,从日据时期的闽南语歌曲,一直到近十年来较为流行的独立音乐,均有所涉及。台湾音乐的发展历经波折,从民歌时代一路延续至流行音乐的辉煌时期,而后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这样的内容也将勾起乐迷共同的回忆。
2017年8月28日 已读
以前有拼盘磁带,有拼盘演唱会,这就是一拼盘的书嘛。
人文 台湾
你所不知道的日本 豆瓣
作者: 黄亚南 东方出版社 2017 - 4
如何客观、全面地反映日本社会的真实面貌?
畅销书是时代的镜子,也是现实社会需求的集体反映。
20世纪90年代初泡沫经济的崩溃给日本带来了历史巨变,日本400多年的传统群体社会开始瓦解。虽然有很多愤懑,但日本国民不得不改造自己的价值观,以适应个体社会的到来。但是,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是怨天尤人,还是自我拯救,日本的历年畅销书透露了很多信息。
第一册(1991年至1997年)。日本社会沉醉于泡沫经济的盛宴余欢,看不清神话已然破灭的事实,群体社会的基础随之崩溃。这时期的畅销书从宫泽理惠的写真集Santa Fe到《失乐园》,表明日本社会已经在无意识中为群体社会的破灭做出了准备。
第二册(1998年至2007年)。为了适应群体社会崩溃的巨变,日本民众开始改造自己的价值观,个体社会逐步形成。这时期的畅销书从《新人间革命》到《女性的品格》,能看到日本民众从心理的变化、改革到对品格、教养的追求。
第三册(2008年至2015年)。日本社会思想出现了整体的移轴,“右翼”成为主流。经历“3•11”日本大地震后,日本变了吗?安倍再次复出,日本会走向何方?这时期的畅销书从《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到《火花》,从个性的流行到责任的推诿,让畅销书告诉你,最真实的日本。
2018年1月11日 已读
非常创新的切入点,以畅销书来讲日本,跨度从1991-2015,基本上描述了整个日本经济社会的变迁和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潮流。畅销书,之所以畅销,肯定是切中了某个社会上的痛点和弱点,否则没有无缘无故的畅销而言。一套三册,五星推荐。
人文 历史 文化 日本 社会
两晋 豆瓣
6.8 (11 个评分) 作者: 刘勃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7 - 6
这是一个大分裂的时代,这是游牧者的广阔舞台,儒学渐衰,玄学兴盛,名士风流之雅韵,终抵不过胡人铁骑的强悍,细腻诙谐的笔触,鲜明形象的人物,非为说史,而是咏怀,再现烽火连天的乱世争霸。
2018年4月12日 已读
如作者所讲,本书不为记史,只为咏怀,因此前后文并不统一,而我更喜欢前面的讲述,有历史有人生有政治斗争,后面的文章涉及胡人的则有些太过于平淡了,稍减一星。
中国 中国历史 人文 历史 文化
本源 豆瓣
Origin
6.4 (34 个评分) 作者: [美] 丹·布朗 译者: 李和庆 / 李连涛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 - 5
★★重磅消息:2018年5月22日,丹·布朗将首度来到中国大陆,为新作《本源》举办新书分享会!
哈佛大学符号学专家罗伯特·兰登受邀前往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出席一场重大的发布会。他二十年前的学生——如今已是享有国际声誉的计算机专家、未来学家——埃德蒙·基尔希将要揭开 一个惊人的 发现,它关系到人类长久以来未能解开的两大难题: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往哪里去?
活动一 开始,兰登和数百位听众就被埃德蒙的精彩演说所深深吸引。但突如其来的混乱破坏了这场精心策划的晚会——埃德蒙被一颗从暗处飞来的子弹击中头部。
埃德蒙究竟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有人要杀他?
为了解开谜团,不让埃德蒙的伟大发现就此销声匿迹,兰登和博物馆馆长安布拉· 维达尔逃离毕尔巴鄂来到巴塞罗那,却遭到西班牙王室和教会的阻挠,而杀手的追杀以及当地警方的追捕更是让他们命悬一线……
在埃德蒙发明的人工智能程序“温斯顿”的帮助下,两人最终在一首诗里找到了解开埃德蒙发现的密码,以及我们一直不敢直面的真相。
2018年7月18日 已读
丹·布朗的小说越来越接近于哲学,从《地狱》开始包括本书,都是在推理探秘的外衣下,藏着一个哲学的心。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这样的终极问题,在马德里巴塞罗那的风景下,一次又一次的拷问读者的心灵。达尔文吧生命推向了虚无,但宗教和科学就是对立的吗?不思考这些,本书根本就没有读的价值了。
人文 宗教 文学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