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鱼儿的转运之鳔 - 标记
吸血鬼猎人林肯 豆瓣
ABRAHAM LINCOLN VAMPIRE HUNTER
作者: [美] 塞斯·格雷厄姆-史密斯 译者: 李卉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 8
亚伯拉罕•林肯11岁时,他爸爸托马斯•林肯告诉他,其实吸血鬼才是造物者,还告诉他爷爷就是被吸血鬼杀死的。后来,林肯还得知母亲南希•汉克斯不是死于那时一种叫"乳毒症"的病,也是因为父亲还不起贷款而被吸血鬼咬死的。之后,林肯便在日记里发誓要尽自己所能把吸血鬼赶尽杀绝。一年后,林肯把杀死他母亲的吸血鬼引到自家农场,用火杀死了他。十六岁的时候,林肯听到俄亥俄那边有吸血鬼出没,打算去那里调查,这一次他差点被他们杀死,却被一个叫亨利•司加图的吸血鬼救了。亨利告诉林肯很多关于吸血鬼的事,还把他训练成身怀武功的人。几年后,林肯来到新奥尔良,看到一场奴隶拍卖。林肯觉得事有蹊跷,便跟踪一个买主,来到那人的种植园,他发现那个买主竟然是个吸血鬼,而他买的那些奴隶不是拿来做苦力,而是拿来供吸血。林肯觉得只要奴隶制存在一天,吸血鬼就难以消灭。林肯回到了家乡。白天,他经营政治事业,晚上,他暗暗跟踪吸血鬼的踪迹。他与玛丽•托德结了婚,还被选为美国众议院中的一员。在华盛顿,林肯遇到了埃德加•爱伦•坡,他告诉林肯吸血鬼们已经离开欧洲来到美洲。坡警告林肯,如不阻止吸血鬼,他们一定会把所有美国居民都变成他们的奴隶。1857年,亨利让林肯了纽约,他们得知南部吸血鬼已经在谋划一场内战,来控制北方和所有人……
天才的基因 豆瓣
the genius in all of us
作者: 戴维·申克 译者: 暴关宁 中信出版社 2012 - 7
● 别再拿基因当借口了,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天生的天才!
● 关于IQ、天赋与遗传基因,你所知道的一切都是错的!
★★★★★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一直存在着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我们后天的成就取决于我们先天的遗传基因。于是,我们常听到一些话,比如:“他一定很有天分”、“他一定有优良的基因”、“他有着与生俱来的能力”、“他是天生的画家”,这些都表明我们的文化把天赋当成事关遗传的稀缺资源。不然,还有什么能造就伟人与庸才,如篮球飞人乔丹、美国总统克林顿、音乐大师贝多芬,还有你?
现在,科学研究证明,我们的人生成就不是完全由基因决定的。遗传基因上存在着开关,由后天环境决定它的开关是打开还是闭合。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与我们的遗传基因之间一直在相互作用着,这个相互作用的过程或多或少又可以为我们所控制。
所以,别再拿基因当借口了,我们的能力不是硬邦邦地封存在基因中,而是具有较强可塑性的,即使成年后仍是如此。
★★★★★
你还在迷信智力测验吗?你还坚持认为贝多芬生来就是天才,而你注定平凡一生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你就是上了“基因决定论”的当了!
神童、音乐家、艺术家、运动明星是万众瞩目的“天才”,我们习惯性地认为他们身上的出众天赋是非常罕见的,并且上天只将这种神秘的礼物赐给了极少数的幸运儿。书中作者讲述了很多关于天才的故事,读后你会发现,达•芬奇、贝多芬、乔丹等有着杰出成绩的人无一不曾刻苦磨练自己的技巧,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经典的棉花糖实验告诉我们,懂得延迟满足自己欲望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成功;被告知“你一定很用功”的斯坦福大学学生,比被告知“你一定很聪明”的学生,学业成绩更优秀。所以,相比先天,后天的环境、教育方法、个人的努力对“成就天才”而言更关键!
忘掉基因是一成不变的“蓝图”吧,别再以为天赋是上天送给人们的“礼物”。本书综合认知科学、遗传学、生物学、儿童发展学等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人人体内都藏着一个天才”的新观点。找到成功的激情,以宽容的态度接受失败,不断努力,延迟享受,拒绝自满,将体内的巨大潜能释放出来,你就可以创造出非凡的人生。
★★★★★
名人推荐:
天赋不是一个等待取得的“东西”,而是一个等待开发的“过程”。此观念跟以前我们对于天赋的概念截然不同。
我们常听到一些话,比如“他一定很有天分”、“优良的基因”、“与生俱来的能力”、“天生的画家”,这些都表明我们的文化把天赋当成事关遗传的稀缺资源,是一件黑白分明、非有即无的“东西”。不然,还有什么能造就伟人与庸才,如篮球飞人乔丹、美国总统克林顿、音乐大师贝多芬,还有你?
但是,认为天赋来自遗传的的确确是个错误的概念。大多数成就不高者,并非受困于自身的DNA,而是未能开发出自身的天赋潜能。我们的能力不是硬邦邦地封存在基因中,而是具有较强可塑性的,即使成年后仍是如此。带着几分谦逊、希望、自律与坚定的决心,任何人都能资格追求卓越成就。
——戴维•申克
三国志男 豆瓣 Goodreads
7.4 (13 个评分) 作者: [日] 佐久良刚 译者: 王俊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2 - 7
首部三国题材的旅游指南
180天背包游,100多个三国景点,300余张独家照片
历史迷、动漫迷、GAME玩家绝对共鸣的爆笑“宅读物”
谁说“宅人”和“旅行者”是一对无法兼容的反义词?当宅男遇到《三国志》,他就会向世人证明:只要有爱,两者完全可以合二为一!
从大名鼎鼎的赤壁、虎牢关、马超墓,到陷于石油公司院内的夏侯渊墓……佐久良刚,一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日本宅男,《三国志》的铁杆粉丝,居然深入到幅员辽阔的中国,在完全不懂中文的情况下完成了他的长途自助旅行,甚至连导游手册上都没有记载的三国遗址也不放过,并写就了这部充满无厘头搞笑的另类游记!
读完本书,在狂笑之余,会让中国读者不禁汗颜:一位普通的日本青年竟然对《三国志》热爱到这种程度,同时也会引发我们对自身文化的深度思考!
治愈癌症救命疗法 豆瓣
作者: 王药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1 - 4
2009年6月,48岁的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罗京因罹患淋巴癌,在与癌症顽强抗争九个月、进行九次化疗后不幸逝世。2009年7月,一位同样罹患淋巴癌的78岁老人却在经历四个多月的治疗、进行五次化疗后奇迹般地康复,全身淋巴瘤消失殆尽。这种惊人的对照是否源自偶然?这其中是否隐藏了癌症治疗的核心机密?
严酷的事实、鲜明的对比引起反思,本书作者反观母亲癌症治疗及康复的全过程,并深入研究坎贝尔的癌症模型以及格森疗法和希氏疗法,提炼出纯素排毒救命疗法,颠覆主流饮食观念,堵塞常规癌疗死角;披露癌症治疗界潜规则,破译罗京过度治疗真相。他所记录的将不仅仅是医疗史上一则奇特的癌愈案例,更有可能成为我国百万癌患顺利大逃亡的向导。
ANOTHER MONSTER 豆瓣
もうひとつのMONSTER―The investigative report
作者: Werner Weber / 浦沢直樹 译者: 許昆暉 東立出版社 2011 - 8
橫跨德國、捷克斯洛伐克,以及奧地利的一連串恐怖殺人事件,躲在幕後的主使者除了傳播媒體所稱的「約翰」以外,藉由一位新聞工作者對相關人士進行的一系列採訪,似乎隱約透露出其他訊息。歷經納粹統治、二戰、冷戰時期共黨專制,以及柏林圍牆倒塌後的動盪與人心糾葛,在眾人看不見的黑暗角落,他們是否還製造出另一個怪物?
里外更新 豆瓣
(美)莱瑞•克莱布博士(Dr. Larry Crabb)
作者: 莱瑞·克莱布 译者: 萧道生 新世界出版社 2012 - 6
你不必假装一切都很好,当你所面对的现实和内心感受其实并没有那么好时;
你不必假装人际关系很和谐,当你的家庭或职场互动其实并没有那么让你满意时;
你不必假装曾经的伤痛已经成为过去,当挣扎和困惑其实并没有那么快消遁无影时。
生命改变的第一步,在于面对内心的勇气。我们必须面对粉饰的外表背后的东西。若不肯正视自己,我们便无法真正成长。固然,诚实地面对那些我们想要否认的真相,是极痛苦的事。但对于愿意真诚面对内心的渴求及挣扎,愿意由里到外焕然一新的人,本书定会让你爱不释手。
作者将带着敢于迎接挑战的你,经过一次艰辛奇异的内心探视之旅,为你的内心做一次焕然一新的大手术。固然生命的改变是渐进缓慢的过程,但无疑你已踏上了那条能结出丰盛生命之果的又新又活的路。
在电影院遇见弗洛伊德 豆瓣
作者: 李孟潮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2 - 7
《在电影院遇见弗洛伊德:在电影里找回最真实的自己》由国内资深心理医生李孟潮对经典电影的评析汇集而成。语言诙谐幽默、辛辣尖锐、思想深刻,直击人心。
作者从精神分析入手,评析近年来50多部热门的经典电影。通过层层剖析电影中人物心理,带读者看懂电影所表达的深意时,深入反思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世界,让人更好地认识自己、思考人性及生命价值。
《在电影院遇见弗洛伊德:在电影里找回最真实的自己》所涉及的电影主要有:《大话西游》《盗梦空间》《黑客帝国》《疯狂的石头》《霸王别姬》《泰坦尼克号》《阿凡达》《立春》《集结号》《东方不败》《孔子》《美国丽人》《色•戒》《肖申克的救赎》《风月俏佳人》《公民凯恩》等。
自由 豆瓣
Freedom
8.2 (50 个评分) 作者: [美] 乔纳森·弗兰岑 译者: 缪梅 南海出版公司 2012 - 5
★多年来,我们以为再也不会读到这样的作品
——那种濒临灭绝的真正好看又伟大的小说
★《纽约时报》《时代周刊》《泰晤士报》《卫报》公推为“世纪之书”
★十年来唯一登上《时代》封面的作家,被加冕为“伟大的美国小说家”
★真正伟大的当代文学,正如人们借由狄更斯来了解十九世纪的英国,后人也可以通过《自由》来了解二十一世纪初期的美国。
★《自由》出版前,奥巴马总统急不可待抢先阅读,赞叹“太惊人了”!
★美国传媒女王奥普拉:“一部惊人的大师级杰作!”
★顶级媒体“年度选书”
《纽约时报》“年度十大好书”第1名
《时代周刊》“年度小说”第1名
史蒂芬·金“年度十大选书”
“奥普拉读书俱乐部”选书
《大西洋月刊》“年度图书”
《经济学人》选书
英国《卫报》“年度十大好书”
英国《电讯报》年度小说
英国《泰晤士报》选书
《 自由 》讲述了一个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所经历的梦想与失败。弗兰岑以悲喜交织的手法,戏剧性地刻画了拥有太多自由带给人的诱惑与负担。无论是满怀情感纠结的家庭主妇、坚持当好人的丈夫,还是精神飘荡不定的摇滚歌手,以及叛逆、迷茫的青春期孩子,一个个鲜活而又现实的人物跃然纸上。
弗兰岑着眼于具体的生活细节,以充满思考和力量的文字,“记录”各个人物在一个肤浅的娱乐世界如何挣扎着去学习生存、找寻意义,体察人类滔天的欲望和无边的痛苦,描绘出一幅格局磅礴的时代画像。
自由带给我们的,原来是幸福之外的一切……
远野物语·日本昔话 豆瓣
作者: [日] 柳田国男 译者: 吴菲 上海三联书店 2012 - 11
《远野物语》是流传于日本岩手县远野乡的民间传说故事集。讲述者为远野人佐佐木喜善,由柳田国男亲笔记述。初版于明治四十三年(1910年)问世,堪称日本民俗学的开山之作。其文体简洁,内容醇厚,一直受到众多作家和文学爱好者的喜爱。
《日本昔话》共收录日本各地口传故事一百零八篇。 最早作为少儿读物出版于1930年。内容质朴而生动,保持了日本各地传说故事的原型。“昔话”即民众间口头流传的传说故事。柳田国男使用这一名称,是为了与那些被刻意加工整形的“民间故事”区别开来。
封底名家评介
《远野物语》给我的印象很深,除文章外,他又指示我民俗学里的丰富趣味。
他不只是文献上的排比推测,乃是从实际的民间生活下手,有一种清新的活力,自然能够鼓舞人的兴趣起来。
——周作人
柳田国男的《远野物语》于明治四十三年问世,是一部堪称日本民俗学发祥之纪念塔的名著。我常年来一直将之作为文学阅读。
——三岛由纪夫
简朴生活真谛 豆瓣
Freedom of Simplicity
作者: 傅士德 译者: 周天和 2012 - 8
北美三大最具影响力的灵修作家之一
傅士德经典之作
简朴是一种恩典,也是一种操练
似乎忧愁,却是常常快乐的;似乎贫穷,却是叫许多人富足的;似乎一无所有,却是样样都有的。
——《哥林多后书》6:10
·让你明白“简朴生活”除了节约、节制之外,还有哪些更深刻的意义;
·帮助你在忙碌的生活中,操练如何寻求神的引导、顺服神的旨意;
·帮助你去教导更多的人,如何摆脱浮躁和浅薄,活出与世人不同的生命;
·帮助团体明白简朴生活的重要性,共建平静和谐的生活。
现代人面临更多的诱惑——更多的钱、更多的享受、更优越的生活,这些都在吸引我们的注意力,令我们离圣经所呼吁的生活方式越来越远。当我们专注于攫取的时候,奉献就成了难事;当我们专注于钱财的时候,心灵与诚实的敬拜就不复存在;当我们专注于自我的时候,节制、怜悯和爱就尽成空谈。
正因如此,我们需要傅士德的谆谆教诲。他如同先知,站在时代的洪流之中向我们发出呼喊,指引我们重归历代圣徒走过的道路,找到我们生命的真正重心,活出与世人截然不同的样式。
本书因其思想与灵性并重、知识与操练并重而闻名,更因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厚重的生命见证,成为灵修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简朴也像祷告、崇拜或者任何属灵操练一样重要。
——傅士德(Richard J.Foster)
似乎贫穷,却是叫许多人富足的;似乎一无所有,却是样样都有的。
——使徒保罗
所有丰富,如不属我的神,于我仍是贫乏。
——圣奥古斯丁
《简朴生活真谛》一书理论及实践兼备,重现内在与外在简朴的平衡,亦提出个人及团体的简朴并重。此书提醒人归回神的创造及安息的秩序,亦勉励教会推动简朴生活,在世俗文化中活出基督门徒的特质。在信仰感受化的趋势底下,此书能够帮助我们重视信仰的生活实践,加深与神的关系,值得仔细阅读。
——郭鸿标博士(建道神学院助理教授)
傅士德认为,简朴与祷告、崇拜等任何属灵操练一样重要。为此他写了一部大作《简朴生活真谛》,非常值得一读。
——范学德,《活在美国》作者
这是一本好书,看得我很激动。现代人被各种欲望驱使,自认为自由,其实是被捆绑。这本书让人明白:简朴生活才能带来心灵的自由。我愿意过简朴的生活,因为做个简朴的人真的很好,做个认识真理的人也真的很幸福!
——读者评论
《简朴生活真谛》金句试读
·现代人的通病是热衷于拥有一切。市面上流传着一套无稽之谈,标榜“越多越好”,鼓吹“拥有的越多,生活越好”。实际上,我们时常不加质疑便接纳这些观念。结果,在现今的社会中,人人都想发财,想得要发疯了,与现实生活完全脱了节。人与人之间疏离、冷漠,于今尤烈。
·简朴观能解救我们脱离这种狂热,在我们毫无节制的奢侈生活中,来个当头棒喝,让我们忙乱的心灵得到平静安稳。简朴观能释放我们,得以摆脱威廉·潘恩(William Perm)所说的“拖累”,并且让人对物质有个正确的观念。物质是用来提高生活质量的,而不是用来压榨生命的。
·简朴使我们得以进入心灵的深沉静默之中,我们原是为此被造的。
·今天我们迫切需要简朴的典范。我们的任务很紧急也很适切。我们这个世纪需要真正的简朴、祷告的精神,以及顺服的生命。但愿我们成为那种真确生活的具体典范。
·简朴所要求的代价当然很大,然而简朴的反面——繁复——所要求的代价更大。它会夺去与神圣中心的快乐团契,夺去从上帝善良的统治的观点去看一切事物的信心,夺去长久的和平,也夺去以神的权能兴奋地在世上过活的能力。总而言之,它会夺去耶稣应许的丰盛生命。
(转引自:http://www.baojiayin.com/books/deeper-growth/6083.html)
自体的分析 豆瓣
作者: 海因茨·科胡特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2 - 9
作为一名精神分析学家、教师和学者,海因茨•科胡特是20世纪最重要的知识分子之一。胡特反对许多主流精神分析学家的观点,挑战正统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思想在美国医疗领域的控制。《自体的分析》是科胡特极具影响力的书,它建立一代分析师治疗人格障碍的行业标准。本书以其开创性地分析了自恋而著称,是学者和从业人员寻求理解人格的必备读物。
科胡特对于自恋症所做的贡献正如19世纪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对穷人所做的贡献:每个人都觉得这些现象确实存在,而且已经演变成为一些问题……而他们成功创造了一种形式,呼吁大家行动。 ——《国际心理分析》杂志
科胡特从一个精神分析治疗师的角度撰写此书,文笔清晰流畅。但他又不是一般的精神分析治疗师,他呼吁进行一些理论上的修订工作,例如重新定义精神分析的本质。
——《美国心理治疗》杂志
《自体的分析》,是精神分析的自体心理学派创始人科胡特(Kohut)在1971年第一次系统地对自体心理学做出最初描述的作品,同时他也为当时已经过度理性的精神分析拾回了共情的人性能力。这部作品也是自体心理学发展旅程的开始。——徐钧
在这样的精神分析运动中,科胡特最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魅力。我们可以在科胡特温暖的镜影中,点石成金,把冰凉的概念变为闪耀的金矿。——吴和鸣
信与忘 豆瓣
冯象
作者: 冯象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 - 7
好人为什么受苦?这道难题,是所有宗教传统与一切社会理论、政法实践都致力于回答的,但因为关乎世人的信仰,就永远在争辩之中。
本书可看作是一个译经人和法学家的探索。作者用优美的严峻的文字,邀请我们一起颂咏圣书,阅读历史、评说戏剧、涉猎法律同文学各个领域,并为我们再现了希伯来圣经《约伯记》的“朴素、圣洁、雄健而热烈”。
不适之地 豆瓣
Unaccustomed Earth
8.9 (11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裘帕·拉希莉 译者: 施清真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3
《不适之地》是孟加拉裔美国女作家茱帕·拉希里的短篇小说集。2008年4月出版后即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小说类第一名,并在当年的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评选中,直接从初选名单中被授予大奖,被评委们称为好到完全没有“真正的对手”。  《不适之地》围绕爱情、亲情和友情,共分五个短篇和一个三部曲式的中篇,主要讲述第二代印度移民在欧美社会的生活。他们面对的问题不止是两种文化间的选择与融合,还有他们与父辈第一代移民之间因观念不同引发的矛盾和心结。从孟买到西雅图,从加尔各答到罗马,他们感受着对爱情的感动,深处异乡的不适,婚姻的考验和同侪间的战争,带着孤独与不安、欢喜与悲伤在异国他乡生长并向下扎根。
卡夫卡传 豆瓣
作者: (德)彼得–安德列·阿尔特 译者: 张荣昌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2 - 4
★在所有传说的开端和头,与卡夫夫一起拥抱孤独
★你不必具有他的性格,却同样备感胁迫而忧惧不宁;你不必有相似的经历,却同样为异化的可怕而震撼;你不必是寂寞无期的单身汉,却完全可以感同身受;你不必是孤独无援的卡夫卡,却进行着共同的抗争。
★这世界和我的自身在难解难分的搏斗中,看来非撕碎我的躯体不可。
—— 卡夫卡
★目标虽有,却无路可循;我们谓之路者,不过是彷徨而已。
—— 卡夫卡
弗兰茨·卡夫卡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他的作品至今一直被认为是摸不透、含糊不清、既吸引人又令人毛骨悚然的事物的化身。这部传记把卡夫卡的生活和文学创作放在1880至1920年时期各重要文化思潮的相互联系之中加以考察。它展现的是游手好闲者和孤独者,旅行者和胆怯者,禁欲者和爱恋者,心醉神迷者和怀疑者,恐怖专家和讽刺大师……人们可以从其犹太神话和欧洲现代派之间的特殊地位中对卡夫卡的艺术特性获得新的认识。
本书将卡夫卡性格的多面性与独特性跟其作品的深奥性与神秘性放在20世纪欧洲波澜壮阔的现代主义思潮中加以考察,并结合现代心理学和民族学以及布拉格的地域文化传统,描绘出一个立体的、轮廓鲜明的、背景清晰的完整的卡夫卡。
好人难寻 豆瓣
A Good Man Is Hard to Find
8.4 (30 个评分) 作者: [美] 弗兰纳里·奥康纳 译者: 於梅 新星出版社 2010 - 3
弗兰纳里•奥康纳最重要的一部小说集,含《好人难寻》《救人就是救自己》《人造黑人》《善良的乡下人》等篇章。
智血 豆瓣
作者: [美] 弗兰纳里·奥康纳 译者: 周欣 译林出版社 2001
美国田纳西州埃斯特罗德地方的黑兹尔·莫茨二十二岁从部队退伍后来到一个南方城市,他立刻便同一个叫阿萨·霍克斯的街头传教士较上了劲。黑兹尔极力想在布道和心智上胜出霍克斯一筹,在这种努力中他创立了自己“没有基督的教派”。但最后他弄瞎了自己的眼睛,死在一条排水沟里。
镜子 豆瓣
Mirrors: Stories of Almost Everyone
6.8 (13 个评分) 作者: 爱德华多•加莱亚诺 译者: 张伟劼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 11
记者出身的加莱亚诺,善于从体制的边缘发现让人生疑的蛛丝马迹。从《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开始,他的每本书都是一连串言简意赅的“小故事”。他从散落民间的口头记忆中寻找受辱者的尊严,从被冷落在纸堆里的记录中搜求被劫持的良知。这一次,他开始动笔书写一部倒转的世界史,撬动令思想窒息的体制磐石,唤起被麻痹的基本知识,恢复被蒙蔽的正常思维。六百个故事,就是六百面镜子。谎言不攻自破,恶行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在这里面,有人看到的是骄傲,有人看到的是屈辱,有人发现了过去,有人遇见了未来。
我的老千生涯 豆瓣
作者: 腾飞 2008 - 2
一个曾经令各大地下赌场的大小赌徒、老千们闻风丧胆的职业老千,金盆洗手后对半生嗜赌的惨痛人生的自述:好奇——观看——小试——小赌——大赌到豪赌的过程,从初出茅庐的老千到老千高手,再到专门抓老千的高手,最后在悔恨、失落中退出“江湖”。大起大落的刺激人生,是一群群疯狂赌徒的众生相缩影:欺诈、争斗、圈套,输得就不仅仅是金钱,还有时光、亲情、人性,以及那些令人痛惜的美好。作者通过对亲历一个个赌场骗局的叙述,道出局中内幕劝诫读者:生手怕熟手,熟手怕高手,高手怕千手,千手怕失手,所谓十赌九骗,唯一不骗你的那次是为了钓你的鱼。
偶发空缺 豆瓣 Goodreads
The Casual Vacancy
7.6 (50 个评分) 作者: [英] J·K·罗琳 译者: 任战 / 向丁丁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 10
巴里•菲尔布拉泽在高尔夫俱乐部外的猝死掀起了帕格镇的轩然大波。以镇上第一家庭自居的莫里森家自然视空出来的议席为囊中物,可惜其他人并不这样想。整天在家里打老婆揍孩子的西蒙•普莱斯就认为他也有机会得到肥缺,还有衣冠楚楚、神经过敏的副校长“鸽笼子”•沃尔,俨然视自己为发扬死者精神的不二人选。这些男人身旁的女人也是个个出彩,都不是省油的灯,有的“卖着超大号胸罩”、对除老公之外的俊男春梦连连;也有的精神洁癖,计划干掉出轨的丈夫。
这群家境殷实、热闹非凡的帕格镇民共同的敌人是一片名为“丛地”的贫民区,那里的肮脏和堕落以妓女兼瘾君子特莉的一家为代表。在帕格镇人眼里,“丛地”就像黏在人身上的吸血蚂蝗,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穷人们潦倒的生活无非是咎由自取,贝尔堂戒毒所更是没有存在的必要。巴里生前竭尽全力想要帮助“丛地”,他的死亡斩断了贫富之间的联系,帕格镇开始不遗余力地想要将挖去那根眼中钉,关于议席的竞争同样也围绕着戒毒所和“丛地”本身的去留而闹得沸沸扬扬。罗琳的笔如探照灯般深入了每户人家的门后,将平静表象下的暗流涌动暴露出来。夫妻、亲子、同事、朋友、恋人,种种矛盾撕扯着小小的帕格镇,描绘出众生百态、微缩现实。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 豆瓣
Fifty Shades of Grey
4.5 (12 个评分) 作者: E L 詹姆絲 译者: 朱立雅 春光 2012 - 8
我不是會付出真心的男人。
我的口味非常特別,妳應該和我保持距離……
在被盯上之前,獵物不知自己是獵物
身為即將畢業的大學生,
純真的安娜的目標只有順利寫完論文和找到理想工作,
而在那之前,她得先完成校刊社的任務:採訪商業鉅子格雷。
本以為只是一項簡單工作,但沒想到迎接她的,
卻是心靈與身體皆難以抗拒的誘惑。
她慌亂,她不安,她的心騷動難抑,於是──她落荒而逃……
只有逃跑的獵物,才會引得獵人追逐
身為事業有成的億萬鉅子,年輕俊美的格雷習慣掌控一切,
可眼前這位來採訪他的小女生,卻讓他失控。
他無法自抑地追在她身後,驅趕圍在她身邊的追求者,
但看著她未經污染的純真,他想起他不欲人知的特殊性愛癖好,不禁出言警告:
「我不是會付出真心的男人。我的口味非常特別,妳應該和我保持距離。」
可是她卻說:「別離開我。」甚至願意考慮簽下為期三個月的情愛合約。
兩人的禁忌世界就此開啟,安娜一腳踏入格雷「支配與臣服」的情慾漩渦,
在兩人狂野不羈的關係中,她更發現他的支配欲源自晦暗的童年,
她想當他的救贖,卻不知她的愛是否足以抵擋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