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乖,摸摸头 豆瓣 Goodreads
5.7 (99 个评分) 作者: 大冰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4 - 9
真实的故事自有万钧之力
这本书讲述了12个真实的故事
或许会让你看到那些你永远无法去体会的生活
见识那些可能你永远都无法结交的人
【乖,摸摸头】:“杂草敏”是一只南方姑娘,辞去了稳定的幼儿园老师工作,跑到济南某电视台,从剪片子做起。后来又离开了山东,蒲公英一样漂去了北京又漂回了南方,甚至还漂到了澳大利亚……
【我有一碗酒,可以慰风尘】:这是一个关于越战老兵的故事。他将所有用命换来的补贴终身无偿捐献给希望工程、自费组建了第一支民间消防队,从不屑解释也不愿争辩的老兵,心里藏着一个关于铭记与奉献的故事。
【普通朋友】:每个硬着骨头敢拼敢搏的人都有个柔软的理由。所有人都看到“屌丝男士”大鹏光辉灿烂的现在,而在此之前,他也曾经独自经历过漫长的黑夜。
【唱歌人不许掉眼泪】:唱歌的人,到底靠什么而活呢?这个故事里,有金三角的连绵雨水,孟定的香蕉园,新千年的建筑工地……故事里有穷困窘迫、颠沛流离、渺茫的希望、忽晴忽雨的前路,还有一把红棉吉他和一个很想唱歌的孩子。
…… ……
《乖,摸摸头》是一本让你舍不得读完的短篇故事集。畅销书作者大冰,在《乖,摸摸头》一书中记录了他在拉萨、丽江与大理路上遇到12个人,以及关于他们的爱与温暖的故事。这些人的故事,有的是无畏的奋斗和孤身的寻找,有的是疯狂的爱情和极致的浪漫,有的是你我不曾尝试却跃跃欲试的生活,这些真实的故事,如点点星光,又如支支火把,给所有心怀梦想的年轻人以温暖、以力量、以方向。
2017年2月5日 已读
6' 2017/02/03~05 4h5 故事不错,但也只是故事而已,即使完全真实也是如此。做一个傲娇的文氓也好,热爱音乐与醉酒、追求风景与洒脱也罢,这样的特立独行、不管不顾、率性而为当然很棒,但这也只是一种“活法”。远远地知道有那么一部分人会像这样地活,就已经算够了,没有什么别的意义。
F-散文 中国
上课记 豆瓣
8.0 (39 个评分) 作者: 王小妮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1
这是一本难得一见的“教后感”结集,它记录了来自城市、更来自农村的“90后”一代大学生彷徨、躁动又不失纯真的日常生活和思考。其中不仅收录了2006至2010这五年间,王小妮在海南大学人文学院开设影视写作课程期间的教学笔记,还摘选了部分学生作业和邮件。作为一位诗人,王小妮有更为敏锐的心思,去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种种经验,也耐心观察着年轻学生们的精神和思考状态。她深深地理解学生们的焦虑:“面对现实,批评今天的大学生太急功近利是最无力和最不人性的。如果他们不焦急,不知道养活自己和改变父母的生活,反而有问题。”她反对学生们使用僵化的“好词好句”,让他们用自己的方言去朗读诗歌、表演小品,唤醒最亲切鲜活也最原初的感觉。她尤其关注那些出身底层和农村的学生,提醒他们自己的经历就是一个宝库,不必急于洗去自己身上的“土气”。王小妮的文字,让我们在这个喧嚣的时代,重新想起“理想主义”这个几乎被遗忘、又被误读无数的词汇。
2017年1月24日 已读
7' 2017/01/22~24 3h15 读的时候会不自觉得拿自己和书中的学生作比较,很容易就会冒出一种莫名的优越感,觉得自己必然更成熟更清晰。但这只是一个生长于城市小康家庭的孩子,依傍着起点的优势、借助着环境的优渥,而有的无知幼稚的沾沾自喜。会觉得有些羞愧。
F-随笔/社评 中国
万水千山走遍 豆瓣
8.6 (103 个评分) 作者: 三毛 哈尔滨出版社 2003 - 8
大地啊,我来到你岸上时原是一个陌生人,住在你房子里时原是一个旅客,而今我离开你的门时却是一个朋友了。 当飞机降落在墨西哥首都的机场时,我的体力已经透支得几乎无法举步。长长的旅程,别人睡觉,我一直在看书。眼看全机的人都慢慢地走了,还让自己绑在安全带上。窗外的机场灯光通明,是夜间了。
浣熊 豆瓣
7.7 (7 个评分) 作者: 葛亮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 7
少年时的锋利﹐尘埃落定。阅历人生﹐体味文字的温度与厚度。香港故事。
张爱玲一本《传奇》﹐是写给上海人看的香港故事。葛亮的《浣熊》﹐带了异乡的体温﹐是写给所有人的香港。
这城市的繁华﹐转过身去﹐仍然有许多的故事﹐是在华服包裹之下的一些曲折和黯淡。当然也有许多的和暖﹐隐约其间﹐等待你去触摸。任凭中环﹑尖沙咀如何“忽然” ﹐这里还是渐行渐远的悠长天光。山下德辅道上电车盘桓﹐仍然也听得见一些市声。
——葛亮
有评论称这是葛亮“最具香港本土特色”的作品。每一颗饱受煎熬的心灵,都是一头暴躁咆哮的猛虎。而聪明成熟的体制懂得怎样麻醉猛虎,研磨它的剑齿、修剪它的利爪、甚至摘除它的荷尔蒙腺体。时代的“进步”似乎就汇集于这种手术的冷静与不动声色。然而,再娴熟的手术也会发生意外,这部作品致力展现的即是一例。
——2012年亚洲周刊华文十大小说授奖辞
2016年12月31日 已读
9' 2016/12/30~31 3h40 曲折和黯淡中的和暖。是在读的过程中会觉得很厉害、感染到其中气息的小说集。
F-小说集 中国
世界上所有童话都是写给大人看的 豆瓣
6.7 (31 个评分) 作者: 陈谌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4 - 8
《世界上所有童话都是写给大人看的》是一个App人气作家陈谌首部短篇小说集,由23个故事组成,主打“成人童话”的概念。主打篇目《冰箱里的企鹅》讲述了一个单身独居的男人在冰箱里发现了一只企鹅,由一开始的惊讶排斥,到后面与企鹅相依相伴,渐渐感情深厚,然而就在他习惯企鹅的存在的时候,企鹅却突然消失了。这样一个看似荒诞的故事,实际上却体现了大都市中那些独自打拼的年轻人们内心的无奈与辛酸。
此外,《世界上所有童话都是写给大人看的》收录了陈谌在《一个》书系中发表的《南极姑娘》、《时光若刻》和《莉莉安公主的烦恼》等人气篇目,且三分之二的文章均为首发新作,篇篇引人入胜,精彩不容错过。
整本书的语言有趣幽默,行文风格多变,时而奇幻时而温情,充满90后写作者的青春活力,鲜活反映了时下年轻人对校园、都市、情感、生活的奇思妙想,怪诞而不怪异,惊奇而不惊悚,处处彰显了90后的特立独行。
她就这样没有道理地从我的冰箱里消失了,就像她当时出现在我的冰箱里一样。——《冰箱里的企鹅》
她有时候也盼望着哪天被什么恶魔给绑了去,有个王子来救她,这样自己的终生大事就算解决了。——《莉莉安公主的烦恼》
既然你已经在世界的最北方,那么无论未来你朝哪个方向走,都注定是南方。——《南极姑娘》
那是2006年9月14日,她穿着一袭碎花连衣裙走到我的身旁,问我是不是那个什么事情都知道的人。——《时光若刻》
他是一个记忆力不错的人,因此能够预知绝大部分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比如自己将在二十六岁结束婚姻,二十三岁离开工作,二十二岁回到大学进行高等遗忘课程,十九岁重回初恋,十八岁回到中学,再在十二岁回到小学遗忘初级知识。——《逆行的钟》
韩寒监制,「一个」App人气作者陈谌首部短篇小说集。
什么是成人童话?欢迎来到陈谌的不科学不靠谱不可能世界。
本书可能含有诱惑性内容,部分情节过分刺激,睡前饭后请谨慎阅读;有些内容可能引起不适,请选个舒服的姿势,若有不适,不负责哦;另外,本书可能让你心碎不已,可能让你乐不思蜀,可能让你心驰神往,可能让你若有所思,成年人请在未成年人的陪同下阅读。
童话已过期,且看且珍惜。
2016年12月28日 已读
6' 2016/12/27~28 1h40 我算是一个读故事只看故事本身的人,可能初高中的时候还不完全是这样…?但现在对这种类型的故事是确实没太大感觉。
F-小说集 中国
民主的细节 豆瓣 Goodreads
8.2 (393 个评分) 作者: 刘瑜 上海三联书店 2009 - 6
这本书是作者过去几年给一些期刊报纸写的专栏文章结集,其中主要是给《南方人物周刊》的文章。全书中以讲故事的形式,把“美国的民主”这样一个概念性的东西拆解成点点滴滴的事件、政策和人物去描述。
2016年12月27日 已读
8' 2016/12/19~20, 26 4h30 收获最大的其实是前言,其次是后记。中间主体部分多是对一些事件或是具体实处的解读,会觉得大概的道理其实都明白,但自己是肯定无法将其用语言有条理有体系地表述出来。一方面可以说,社会学的许多知识或是理论甚至道理都是如此,必然是符合常规认识逻辑的;另一方面也是说明,大概的了解和真正的体悟间有着巨大的差距。
T-社科 中国
梦里花落知多少 豆瓣
8.5 (168 个评分) 作者: 三毛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7 - 6
《梦里花落知多少》记录了荷西过世后三毛的生活,共23篇。内容均为台湾皇冠出版社81年至88年的初版。
荷西的死对三毛又是一场劫难,因此由《背影》到这本书,在文学、心情上都与早期大不相同,说情叙事极其内敛,但在曲折的空间之余,读者当能感受到三毛哀而不伤的笔调里,更多的其实是三毛对人生的坚定。
2016年12月22日 已读
9.5' 2016/12/19~21 4h10 啊真的是好看到想买一整套三毛全集。尤其是《梦里花落知多少》,感受到和我自己所有过的完全不同的情感的澎湃,因为是三毛所以才觉得自己因个人性格和经历而有的偏见实在太狭隘不过。不管生活在何地、总能得到周围人真心的关切与喜爱的她,她的人格魅力,她的爱情,她的生活。觉得我一直欣赏理性多于感性,唯独三毛,她太过纯粹,淡然又激烈,超逸又市井,遍阅后的浪漫,太过美好了。
F-散文 中国
温柔的夜 豆瓣
9.0 (59 个评分) 作者: 三毛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7 - 5
《温柔的夜》记录了三毛在加纳利群岛的生活,共十四篇。
2016年12月18日 已读
8' 2016/12/15~18 3h15 开头几篇,尤其是《这种家庭生活》,看到荷西对三毛也会有各种不理解、不关心、不够设身处地着想,看起来也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会有很多问题的丈夫。但两人又确实有很多非其不可的情投意合,对生活同样的热爱、同样的尽兴洒脱、同样的善良温柔。所以即使生活方式与脾性好恶相合,但生活中的矛盾与妥协也仍然无法避免吧。读得最投入的是《五月花》,这本里篇幅最长的一篇,荷西在尼日利亚工作的艰辛与被欺诈的无奈。印象深刻的还有《石头记》里三毛纯粹深切的对艺术的爱。
F-散文 中国
周国平作品精选 豆瓣
作者: 周国平 2009 - 7
《周国平作品精选》内容为:人的一生,思绪万千。然而,真正让人想一辈子,有时想得惊心动魄,有时不去想仍然牵肠挂肚,这样的问题并不多。透底地说,人一辈子只想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一视同仁无可回避地摆在每个人面前,令人困惑得足以想一辈子也未必想清楚。回想起来,许多年里纠缠着也连缀着我的思绪的动机始终未变。它催促我阅读和思考,激励我奋斗和追求,又规劝我及时撤退,甘于淡泊。倘要用文字表达这个时隐时显的动机,便是一个极简单的命题:只有一个人生。
如果人能永远活着或者活无数次,人生问题的景观就会彻底改变,甚至根本不会有人生问题存在了。人生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前提是生命的一次性和短暂性。不过,从只有一个人生这个前提,不同的人,不,同一个人可以引出不同的结论。也许,困惑正在于这些彼此矛盾的结论似乎都有道理。也许,智慧也正在于使这些彼此矛盾的结论达成辩证的和解。
2016年12月14日 已读
7' 2016/11/27~12/14 7h10 还是初中时候买的了。有的内容会觉得解读片面了些。
F-随笔/社评 中国
黄金时代 豆瓣
8.4 (9 个评分) 作者: 王小波 中信出版集团 2015 - 8
《黄金时代》为著名作家王小波经典作品,包含了《黄金时代》《革命时期的爱情》等名篇的共5个中短篇。其中的主人公都名为“王二”,时代背景皆为“文革”时期。作者以调侃的语调,审视一个荒谬时代普通人的荒谬生活,揭示了那个大时代的荒谬生活逻辑。作者的语言具有极强的个性:理性思辨与感性描述融合,粗鄙的口语与雅致的书面语结合,直白坦然的性描写与蕴藉优美的诗意融合。《黄金时代》中极富想象力的情节描写,透出了我们荒谬生活的黑色幽默。
2016年12月7日 已读
6' 2016/10/28~11/1, 11/5, 11/30, 12/1, 12/7 5h50 《似水流年》和《革命时期的爱情》完全是硬撑着才看了下来,到最后的《我的阴阳两界》才终于觉得读起来舒畅了些。算是慕名而来,为了那句——“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确实很有特色独树一帜,一口气读下来隐约能感觉到些什么,仔细想想可能还挺有味道,但不是我喜欢和能欣赏的类型。
F-小说集 中国
目送 Goodreads 豆瓣
目送
8.0 (492 个评分) 作者: 龙应台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 - 10
目送共由七十四篇散文组成,是为一本极具亲情、感人至深的文集。由父亲的逝世、母亲的苍老、儿子的离开、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出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出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正如作者所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2016年12月2日 已读
7' 2016/8/29, 10/1, 10/3, 11/29, 12/2 2h30 断断续续地看了挺久,在这一趟之前,前半本也零零散散地有几篇读过了好几遍的样子。第一和第三部分写年迈父母的章节比较有味道。封底有句「她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这句的语言风格和这本书的也很相符。内敛的深沉,但又仅是一点黯然烛光,模糊地映亮一小圈,没有更多。
F-散文 中国
撒哈拉的故事 豆瓣 Goodreads
9.1 (160 个评分) 作者: 三毛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1 - 1
★三毛——华文世界里的传奇女子,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
★此篇是三毛最受欢迎的作品,倾倒了全世界的华文读者
★封面由台湾著名设计师聂永真倾情设计
★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展现了别样的三毛
内容简介
三毛作品中最脍炙人口当属《撒哈拉的故事》,本书由十几篇精彩动人的散文结合而成,其中《沙漠中的饭店》,是三毛适应荒凉单调的沙漠生活后,重新拾笔的第一篇文章,从此之后,三毛便写出一系列以沙漠为背景的故事,倾倒了全世界的华文读者。
2016年12月2日 已读
9' 2016/12/01~02 3h15 最喜欢的是《白手起家》,可能是因为透着辛酸无奈而仍持有的浪漫洒脱让人觉得更有分量吧。其次《哑奴》和《哭泣的骆驼》,那片土地上的人和他们的生活。
F-散文 中国
就这样安静的看世界 豆瓣
作者: 马晓韵 2012 - 11
《就这样安静的看世界:一个人,三十座城的心灵游记》内容简介:两万元,你可以在北京等一线城市生活三个月。两万元,你可以买一个名牌包包,也可以拥有你喜欢的化妆品。两万元,其实在这个城市中带给你的并不多。对于她,两万元却是一种经历。一个人,三十座城,一次华丽的旅行。这是两万元能够为她带来的。这不是住五星级宾馆的豪华旅行,也没有沙发客的穷游胆量,这只是一次简单的、美好的单身旅行。一个人享受沙滩,一个人拥有温暖的阳光。就这样安静地看世界,用心感受,这个世界带给你的美好与憧憬。
2016年12月1日 已读
4/10' 2016/11/30~12/01 1h10 好像还是在哪个游记类推荐书单里看到才买的?完全是字词语句矫揉造作拼凑的集合。段落间毫无联系杂乱堆积,段落内描写词藻满溢、抒情浮夸空洞。除了几个技巧性的tips,其他内容既无效用价值又无情感传达,看起来是想要凸显的对旅行对生活的热爱,也只格式化套路地泛泛而谈,无趣无聊无意义。
F-散文 中国
藏地白皮书·十年爱情见证版 豆瓣
藏地白皮书
7.7 (23 个评分) 作者: 傅真 / 毛铭基 中信出版社 2013 - 6
2003年,当21岁的傅真遇到25岁的铭基时,她是即将赴英伦留学的大四女生,而他是沉默内敛的香港男生。他们不约而同地在“非典”时期揣着一本《藏地牛皮书》,背着行囊来到西藏。他们 对 彼此的倾慕干净而透明,但各自的未来却显然通往不同的方向。然而年轻的爱因简单执着而自有一种力量 。他们在拉萨分别后,克服重重阻碍定情于大理,最后飞越大半个地球于一年后在伦敦结婚。
这个在网上被众多网友奉为“爱情宝典”的故事,却展示着比童话故事更丰富多彩的结局。十年已过,他们依然并肩走天涯,看尽长安花。
★藏地牛皮书+爱情白皮书,比童话真实,比现实美好。
★《藏地白皮书》曾于2008年出版,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被口口相传,成为众多驴友及文艺青年心中的“爱情圣经”,影印本一直在淘宝网上热卖。十年爱情见证版加入2008年与2012年作者重回西藏的4万字增补篇,及30多张彩色照片,让这个故事更具时光感与经典感。
★2003年的你在哪里?十年间漂泊过几座城,身边朋友换了几轮,恋爱又失去过几回?
三十六大 豆瓣
7.0 (69 个评分) 作者: 冯唐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2 - 11
有“冯金线”之称的另类作家冯唐最新随笔集。
原为2009年始在男性时尚杂志《GQ》中文版专栏文字集结,计36封公开信:写给小师弟、唯一的外甥、90后、文艺男女青年同志们;致司马迁、马拉多纳、韩寒、唐玄奘并梁思成;甚至写给自己的公文包……就世间有所感悟的人、事、物们,讲四十不惑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传授“金线”之上的俗世生活。
所谓《三十六大》,就是冯唐眼中,人生全面达到金线的降龙三十六掌。
2016年11月29日 已读
7' 2016/11/28~29 2h10 翻到自己的日程本上在2014/2/1有条“《活着活着就老了》随手”的阅读记录。还记得那天翻了几页后,觉得这些文字和自己预想的完全不同,这样的口吻甚至是有些自傲而尖刻的,不喜欢也不太接受。看到封底柴静的评价——“他文字上嚣张得厉害,怪力乱神,但说起话很平常。这个挺好,怕就怕反过来。”——又好像稍释怀了点。时隔近两年,读完了倒推下的话应该是13年书展时买的这两本随笔集,虽然思维依旧完全不在一路上,但好像也能理解、也能欣赏那么一点了。这大概也是自己更开放兼收的表现吧。
F-随笔/社评 中国
活着活着就老了 豆瓣
6.9 (18 个评分) 作者: 冯唐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3 - 5
《活着活着就老了》为著名跨界作家冯唐的经典杂文集。冯唐自称“诗第一,小说第二,杂文第三”。但是,除了另类长篇小说《不二》之外,他的杂文卖得比小说好,小说比诗好。可以理解,工作这么忙,房价这么高,谁还看花、看海、看月亮?谁还读心、读灵、读诗?除了骨灰级文艺女青年,谁能专门拨出一个完整的周末,读一本小说?
这一版《活着活着就老了》,是冯唐杂文最佳也最全的集成,里面有那些有意思的书、有意思的人、有意思的事儿和有意思的地方,照例写得“见佛杀佛,见祖日祖”。本版新收录了“给未婚大龄文艺女青年的六个锦囊”、“《不二》笔花四照”、“读齐白石的二十一次唏嘘”、“十信”、“三里屯前史”、“战略规划的十二大注意”、“你不可能永远尿那么老高”、“一个人的二十四史”等22篇新作,近30%内容首次集结出版,堪称“终极定本”。用冯唐自己的话说,“有这本,其他版本可以送人了。”
美好的文字总是不多见的,冯唐的随笔没有开始,没有结束,没有主题,没有悬念,有的是浓得化不开的思想和长满翅膀和手臂的想象。你可以从任何一页读起,任何一页都是杂花生树,群英乱飞。
2016年11月28日 已读
7' 2016/11/22~28 5h30 印象最深的就是“肿胀”这个词了,和他对「怪力乱神三部曲」和《垂杨柳》的写作构想。以及认识到,我可能就是个中规中矩而无趣的人,再加上将想法文字化时对逻辑和准确的在意,所以我的笔下总是平淡无味又繁琐难读。像王小波和冯唐这样飘逸使气、自在自如的文字,是我必定无法达成、也欣赏不能、体会不清的,只能大概地感受下字里行间散在的气息而已。
F-随笔/社评 中国
沉默的大多数 豆瓣
8.8 (21 个评分) 作者: 王小波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1 - 10
王小波的杂文是值得也经得住反复细读的。真正能思想的人并不多,能从思想中得到快乐者更是寥寥,王小波就是其中的一个。这些文章游走于个人与人类、外向与内省、幽默与严肃、情感与理智、常识与哲学、逻辑与悖谬……的多重张力之间,形成了他风格独具的“小波体”。
在当代中国作家中,从来没有人像他那样获得过数不清的赞誉和追捧,从没有人像他那样被无数青年自愿充当“门下走狗”。他甚至成为很多人的文学导师和精神领袖,他的反对‘愚昧’和‘无趣’的主张已经成为无数青年的生活信条。
自从我辈成人以来,所见到的一切都是颠倒着的。在一个喧嚣的话语圈下面,始终有个沉默的大多数。
2016年11月23日 已读
6' 2016/5/6~23, 8/25~26, 9/11, 11/17~23(11) 4h10 开头十几篇还读得挺认真,拎一拎中心内容,角度和表达有种「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之感,生动盎然又清醒敏觉,粗糙质朴的真实和趣味。但到后面完全是为了读完而读,因为会觉得道理都明白、对个人没多少效用吧。
F-随笔/社评 中国
我所理解的生活 豆瓣
7.6 (11 个评分) 作者: 韩寒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3 - 2
《我所理解的生活(精)》第一次向读者展示生活中最真实的韩寒。在《我所理解的生活(精)》中,韩寒讨论民主自由、针砭时弊,谈及感情、家庭、偶像,分享个人成长经历,诚恳地剖析自己。收录著名韩三篇,“谈革命”“说民主”“要自由”。在韩寒迄今为止所有作品中,《我所理解的生活》删减幅度最小。三十岁,韩寒争议不少,成绩更多。诚恳之作《我所理解的生活(精)》,韩寒想说的都在这里了。
围城 豆瓣 谷歌图书
9.2 (59 个评分) 作者: 钱钟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3 - 6
《围城》三十年来横贯常销畅销小说之首。《围城》是钱钟书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堪称中国现当代长篇小说的经典。小说塑造了抗战开初一类知识分子的群像,生动反映了在国家特定时期,特殊人群的行为操守、以及困惑。从另一个角度记述了当时的情景、氛围。虽然有具体的历史背景,但这部小说揭示的只是人群的弱点,在今天依然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杨绛
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 豆瓣
6.5 (80 个评分) 作者: 廖一梅 中信出版社 2011 - 10
她写的,她说的,廖一梅总有某句话刺痛你,燃烧你,击中你心中柔软的某处,让你铭记不忘。特立独行的剧坛才女,文艺青年的精神偶像,盛产金句的剧作家,继《琥珀》《恋爱的犀牛》《悲观主义的花朵》之后,推出最新图文集——《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
书中收录了廖一梅近年来最精华的文字和图片,包括散文,谈话录,小说、剧本中的经典台词,近百张精美的剧照、海报,以及由廖一梅和导演孟京辉在台前幕后拍摄的首次曝光的珍贵照片。
对于人类而言,最好的安慰剂就是知道你的痛苦并不特殊。本书首次完整收录廖一梅的内心话。她用尽文字的力量刻画了对于生命、孤独、痛苦、爱情以及写作的种种独特见解。她的文字,看似尖刻桀傲不驯,却字字珠玑,充满温柔的诗意和激情。她的态度,看似玩世不恭,不屑世俗之见,却总是认真地告诉你年轻时的胡闹弥足珍贵。她的写作,看似文艺,实则骨子里勇敢坦率,不喜矫揉造作,只想告诉你种种人生真相。她的镜头,看似随意,却视角独特,记录了剧场内外的各种真切,有一种新的发现和重温的感动。
2016年11月15日 已读
7' 2016/11/15 3h 「她说(谈话录)」和「她写(经典台词)」两部分,都是零碎的句子和段落拼凑而成,前后还有重复的内容。谈话录有的内容还挺有意思,特别是「关于爱」的部分,会觉得挺想去看看戏剧本身,但看到台词部分就很审美疲劳了…欲激烈,欲深刻,欲触及灵魂,欲震彻心灵。去感受,去了解,去痛苦,去真实。这些是美、是艺术,但也因对个体内心的过度关注、对所有欲望感情的过度正当化,而只能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作为平衡的调剂,而无法将这本身过成生活吧。
F-散文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