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环境法哲学 豆瓣
作者:
陈泉生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2
《环境法哲学》分为四篇:环境法学的认识论、环境法学的方法论、环境法的本体论和环境法的价值论。首先,《环境法哲学》对传统法学的认识论在生态危机方面的缺陷进行历史性反思和追根溯源拷问,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顺应生态文明时代的环境法认识论。其次,在对传统法学的方法论作出深刻剖析的基础上,《环境法哲学》力图通过对后现代主义对环境法学方法论的影响、环境法学方法论对传统法学方法论的突破、环境法学方法论的法哲学视野、环境法学方法论与“生态人”模式、环境法学方法论与法律主体的扩张、环境法学方法论与法律制度的设计等基本问题的深入思考和逻辑整理,提出环境法学方法论的创新性成果。再次,《环境法哲学》对环境法本体论展开了全面、系统的探究,指出了环境法的理论基础、环境法的核心权利,并就环境权之保障与传统法之变革作出了深刻的学理性思考和论述。最后,《环境法哲学》在揭示传统法价值论面对生态危机种种不足的基础上,对环境法的基本理念、环境法的指导思想、环境法的法律本位、环境法的价值取向等展开详细深入的哲学化研究。
西方哲学史 豆瓣
作者:
(美)梯利
/
(美)伍德(增补)
…
译者:
葛力
商务印书馆
1995
- 7
哲学史旨在有联系地阐述那为解决存在问题或使人了解我们的经验世界而作的各种尝试。它是从古至今探源究理的人类思想的发展史;不仅按年代列举和解释各种哲学理论,而且研究各种哲学理论彼此的关系、产生的时期,以及提供哲学理论的思想家。每一种思想体系或多或少地有赖于其所由兴起的文明、以前各种思想体系的性质,及其创始者的个性;它又反过来对当代和后代的思想和制度发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哲学史必须力求把每一种宇宙观放在它适当的背景中,把它看作是一个有机整体的一部分,把它同它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文化的、政治的、道德的、社会的和宗教的因素联系起来。哲学史又必须试图追踪人类思辨历史上往前推进的线索:说明称为哲学的思想观点怎样产生,各种问题和提供的解答怎样引起新的问题和答案,各个时代对于达到最后的解决有哪些进展。
介绍各种体系时,我们将注意让作者摆出自己的观点,而不泛加品评。可以发现:哲学史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哲学最好的评论者;某一体系由它的后继者所继承、演变、发挥或推翻,这就会暴露其中的错误和矛盾;这种体系又往往是新的思想倾向的起点。哲学史家在自己的研究中应当采取不偏不倚和客观的态度,并且尽可能避免在探讨中渗入自己的哲学理论。但是完全消除个人因素是不可能的,哲学史家先人为主的成见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流露于他的著作中。其表现方式多种多样:重视某些哲学,表明什么是进步和衰退,甚至对各个思想家论述的篇幅也有所不同。所有这些都是无可避免的。不过,应当让每个哲学家有机会充分地表明自己的论点,而不要常常加以批驳,使他受到干扰。而且我们不能单从现在的成就方面着眼来批评一个体系,就是说,不能用今天的标准来衡量而贬低它。同近代理论相比较,古希腊的世界观似乎是朴素、幼稚和粗糙的,而嘲讽这种世界观却极不明智。从当时的观点来看,人类最初努力了解世界而形成的这种世界观,显然是划时代的事件。评价一种思想体系,必须着眼于它本身的目的和历史背景,着眼于同它直接的前身和后继的体系相比较,着眼于它的前因后果以及由它所引起的发展。因此,我们的研究方法是历史的和批判的。
介绍各种体系时,我们将注意让作者摆出自己的观点,而不泛加品评。可以发现:哲学史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哲学最好的评论者;某一体系由它的后继者所继承、演变、发挥或推翻,这就会暴露其中的错误和矛盾;这种体系又往往是新的思想倾向的起点。哲学史家在自己的研究中应当采取不偏不倚和客观的态度,并且尽可能避免在探讨中渗入自己的哲学理论。但是完全消除个人因素是不可能的,哲学史家先人为主的成见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流露于他的著作中。其表现方式多种多样:重视某些哲学,表明什么是进步和衰退,甚至对各个思想家论述的篇幅也有所不同。所有这些都是无可避免的。不过,应当让每个哲学家有机会充分地表明自己的论点,而不要常常加以批驳,使他受到干扰。而且我们不能单从现在的成就方面着眼来批评一个体系,就是说,不能用今天的标准来衡量而贬低它。同近代理论相比较,古希腊的世界观似乎是朴素、幼稚和粗糙的,而嘲讽这种世界观却极不明智。从当时的观点来看,人类最初努力了解世界而形成的这种世界观,显然是划时代的事件。评价一种思想体系,必须着眼于它本身的目的和历史背景,着眼于同它直接的前身和后继的体系相比较,着眼于它的前因后果以及由它所引起的发展。因此,我们的研究方法是历史的和批判的。
西方哲学史 豆瓣
A History of Philosophy
作者:
[美]弗兰克•梯利
译者:
贾辰阳
/
解本远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8
- 3
本书为中英双语两本,以硬装盒装形式呈现。它是一部讲述西方哲学发展历程的著作,其雏形为梯利教授在大学任教时的讲义。此次出版,共有中英文两本。具体分为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三编。往下又划分为自然哲学、知识和行为问题、重建时期、伦理运动、宗教运动、基督教和中世纪哲学的古典来源、经院哲学的形成期、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英国经验主义的开端、欧洲大陆的唯理论、启蒙运动哲学、康德的批判哲学、德国的唯心主义、黑格尔之后的德国哲学、法国和英国的哲学、法对理性主义和唯心主义等二十篇。篇下设章,讲述更为具体。文后附原书索引,便于读者检索细目。中文字数接近七十万,是一部规模宏大的哲学史著作。此次中英文两册一起出版,规模浩大,出版方特意延请业内的两位哲学博士共同翻译打造校准,力求让此选题更加精准、完善,让更多学人、哲学爱好者,一起了解并传播西方哲学。
---------------------------------------------------------------------------------------------
作者卓越:西方哲学发展史上无论古代中世纪还是近现代,百花齐放,名家辈出,其中梯利似乎并不独特,然而恰恰是他,写出了中西方学界公认的最公正、客观、全面的哲学史,其架构、论述类别、视角都独树一帜。
书籍经典:哲学史上第一部以讲义为基础、以史家宏观视角编写的哲学著作。影响深远。是学习哲学的人士案头必备工具书,与罗素的西哲史并驾齐驱,为哲学界之双璧。
译文优秀:本书为北京大学哲学博士贾辰阳和解本远二位专家联袂翻译打造,历时多年,殚精竭虑,译文考究,再三锤炼,摒弃旧式哲学类书晦涩艰深超过原文的通病,通俗,易懂,精准,同类书籍,无出其右。
---------------------------------------------------------------------------------------------
作者卓越:西方哲学发展史上无论古代中世纪还是近现代,百花齐放,名家辈出,其中梯利似乎并不独特,然而恰恰是他,写出了中西方学界公认的最公正、客观、全面的哲学史,其架构、论述类别、视角都独树一帜。
书籍经典:哲学史上第一部以讲义为基础、以史家宏观视角编写的哲学著作。影响深远。是学习哲学的人士案头必备工具书,与罗素的西哲史并驾齐驱,为哲学界之双璧。
译文优秀:本书为北京大学哲学博士贾辰阳和解本远二位专家联袂翻译打造,历时多年,殚精竭虑,译文考究,再三锤炼,摒弃旧式哲学类书晦涩艰深超过原文的通病,通俗,易懂,精准,同类书籍,无出其右。
世界环境哲学 豆瓣
作者:
周国文
/
余泽娜
…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20
- 7
对世界的哲学解读,需要立足于对世界的哲学定义,思考世界、环境、哲学与人类的关系。一方面,立足于把世界放在环境哲学的角度做系统性的立体思考;另一方面,将世界环境作为一个越来越成熟的整全式概念加以辩证审视。当然,世界环境及其哲学蕴含也在接受新时代环境的凝视。从实践达成、内在联系、观念反思与人类解放的认知旨趣的角度切入对世界环境的诠释,追问哲学关切能否以一种深厚的解读逻辑及博大精深的文化诠释能力开辟人类与环境世界的新境界。在一般的普遍意义上,我们认为源自世界环境的哲学关切既是一种环境关怀的世界观,也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论。以哲学关切回归观念重塑,世界环境哲学不是一种静止的理论。世界在精神层面之所以生成,也正体现出环境哲学凝练的力量。它跨越了地域之界限,在物种多样性与文化多元化中寻求世界的基因。环境与哲学在全球视域中的契合式关系,深化了世界环境哲学在本源意义上的可能性。世界环境哲学可以从三个层面加以理解,它是在世界视域中的环境哲学、是关于世界环境的哲学、是对世界哲学的环境审视。对世界环境哲学内涵特征的解读,需要稳妥地厘清并处理好环境与哲学的关系。新的世界环境哲学从未知的怀疑中走来,其所拥有的宽广视角创造了新的通路。它提醒人类从植根于对自然界模仿的经验中走出,努力凝练一种融入生态学知识的自然理性,并把握环境功能及其结构的赋予。世界环境哲学之趋势是对世界环境之哲学诠释在现实基础上的展望,它既思辨过往环境哲学中的世界,更侧重于对未来世界环境的哲学致思。世界环境哲学从对场景的哲学梳理中走来,其未来趋势不仅是应用环境哲学的眼光关注于多样的场景,拼贴世界的形象,并组合成多元世界。在新的时代视域中,世界环境哲学理应关注更加广泛而又多元复杂的全球问题。
《世界环境哲学/环境哲学与生态文化丛书》共分为四个篇,首篇为总报告,在阐述环境与环境哲学,生态学、伦理学、生态伦理学、生态哲学以及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的同时,介绍世界环境哲学发展的历史、21世纪以来世界环境哲学的发展概况、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前景、各个派别与时代创新概况,以及世界环境哲学与生态文明建设、全球化的关系。此外,还涉及21世纪以来世界重大环境哲学问题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的基本观点及其在世界环境哲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最后探讨世界环境哲学发展的趋势与对策。
《世界环境哲学/环境哲学与生态文化丛书》共分为四个篇,首篇为总报告,在阐述环境与环境哲学,生态学、伦理学、生态伦理学、生态哲学以及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的同时,介绍世界环境哲学发展的历史、21世纪以来世界环境哲学的发展概况、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前景、各个派别与时代创新概况,以及世界环境哲学与生态文明建设、全球化的关系。此外,还涉及21世纪以来世界重大环境哲学问题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的基本观点及其在世界环境哲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最后探讨世界环境哲学发展的趋势与对策。
大地上的尺规 豆瓣
8.4 (5 个评分)
作者:
巫怀宇
上海文艺出版社
哲学之使命在于揭示我们赖以理解世界的那些普遍构造,作为世界构造中最为坚实的部分,它们的力量常是日用而不知的。诸力量经由理性知其界限,并将自身区分于原理上相异的其他力量;诸理性经由哲学知其界限,并将自身区分于原则上相异的其他理性。
本书的每篇文章都力图展示一些确定的原则,以及这些原则之间的相互关联;同时,每篇文章中都有相当篇幅是关于人类不可能清楚明白地知道什么,或哪些词汇不可能被有意义地使用。因此本书既展示了一些坚固的语义和确定的原则,也为确定知识的领域划出了界限;对界限的勾画即是对其外的留白的勾画,因此也肯定了人类的可能性与自由。
本书的每篇文章都力图展示一些确定的原则,以及这些原则之间的相互关联;同时,每篇文章中都有相当篇幅是关于人类不可能清楚明白地知道什么,或哪些词汇不可能被有意义地使用。因此本书既展示了一些坚固的语义和确定的原则,也为确定知识的领域划出了界限;对界限的勾画即是对其外的留白的勾画,因此也肯定了人类的可能性与自由。
当代西方哲学思潮评析 豆瓣
作者:
《当代西方哲学思潮评析》编写组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1
- 9
本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本书系统阐释了从黑格尔之后到当代之间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与思想轨迹。具体来说,分别阐释了20世纪前后的意志主义、实证主义、新康德主义和实用主义,20世纪早中期的前期分析哲学、科学哲学、现象学、存在主义、解释学和法兰克福学派,20世纪中后期的后期分析哲学、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自由主义与共和主义,并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视角,对这些思想流派与思想观点进行深入细致的评析,从而彰显马工程教材的现实意义与价值。该教材内容详实,体例新颖,适合新的教学需求。 本书既可作为高校哲学、政治学、汉语言文学等专业教材,也可作为研究生教学用书,还可作为哲学爱好者的学习读物。
西方哲学史 豆瓣
9.3 (36 个评分)
作者:
邓晓芒
/
赵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
- 6
《西方哲学史(修订版)》是一部系统讲解西方哲学史的大学教材。与国内现有的同类教材相比,《西方哲学史(修订版)》的最大特点就在于突出西方哲学思想发展演进的内在脉络和精神实质,将哲学史看作是哲学思想在历史过程中自身演进的逻辑结果,力图把不同时空背景中呈现出来的各个哲学派别和各种哲学思想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来把握;在内容上分为五章,即古希腊罗马哲学、中世纪基督教哲学、16—18世纪西欧哲学、德国古典哲学、近代哲学的终结与向现代哲学的过渡;修订时更注重章与章之间的启承转化,力求体现一种逻辑的必然性和历史的合理性;思路清晰严谨,资料丰富详实,文字顺达优美,融深邃的思辨和广博的知识于一体,是引导大学生和哲学爱好者探究西方哲学堂奥的难得向导,适合高等院校哲学专业学生及有兴趣的读者学习使用。
西方哲学史(第二版) 豆瓣
作者:
《西方哲学史》编写组
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2019
- 9
新工具 豆瓣
作者:
培根
/
Francis Bacon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
- 1
《新工具(英文版)》内容简介:The empirical brand of philosophy generates more deformed and freakishdogmas than the sophistic or rational kind, because it is not founded onthe light of common notions (which though weak and superficial, is some-how universal and relevant to many things) but on the narrow and un-illuminating basis of a handful of experiments. Such a philosophy seemsprobable and almost certain to those who are engaged every day in experi-ments of this kind and have corrupted their imagination with them; toothers it seems unbelievable and empty. There is a notable example of thisamong the chemists and their dogmas;
大问题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The Big Questions: A Short 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y
9.1 (22 个评分)
作者:
[美] 罗伯特·所罗门
/
[美] 凯思林·希金斯
译者:
张卜天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8
- 7
本书的目的就是引导读者进入真正思考的大门。罗伯特·所罗门教授尤以擅长授课和写作清晰流畅著称,他不像一般哲学导论著作那样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罗列哲学史上的一些观点,而是完全把读者当成一点都不了解哲学,从而按照一些大问题来组织材料,叙述生动,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为普通读者的考虑。随着讨论的不断深入,读者会自然而然地进入哲学的殿堂,在不知不觉中熟悉哲学史上一些最重要的观点,而且很可能会对许多问题重新进行审视,真正享受思考的乐趣。
哲学就是对智慧的爱。它是对价值重要性的坚持,是对完全陷入生活琐事而仅仅随波逐流的拒斥。我们渴望洞察,企盼理解,但我们的生活被常规攫住了,不时会被那些所谓的“消遣”或“娱乐”活动分神。我们失去的是思考的快乐、理解的挑战、灵感,以及哲学的慰藉。我们都是借着思想而生活的,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从事哲学,而在于是接受一种廉价的、没有挑战的替代品,还是试图进行真正的思考。
哲学就是对智慧的爱。它是对价值重要性的坚持,是对完全陷入生活琐事而仅仅随波逐流的拒斥。我们渴望洞察,企盼理解,但我们的生活被常规攫住了,不时会被那些所谓的“消遣”或“娱乐”活动分神。我们失去的是思考的快乐、理解的挑战、灵感,以及哲学的慰藉。我们都是借着思想而生活的,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从事哲学,而在于是接受一种廉价的、没有挑战的替代品,还是试图进行真正的思考。
人文讲习录 豆瓣
作者:
牟宗三
吉林出版集团
2010
- 4
《人文讲习录》内容简介:牟师宗三先生,自一九四九年夏秋之间渡海来台,次年起任教“台湾师范学院”(台湾师范大学前身)。校中社团有“人文学社”,设有人文讲座,经常讲习国学、史学与文化思想,青年学子多所兴发。唯学校社团不免有所局限,而社团之活动亦难免于浮泛。先生有感于此,乃另行发起“人文友会”,本乎开放独立之精神,采取师友聚会之方式,进行课外之讲学。
人文友会,彼此是师友关系,师友是一伦,师友之关系是人格与人格相接之关系。故彼此要处得亲切,要相知,要常见面问学。人不可“孤学寡友”,必须“亲师取友”,以期道义相勉,学问相益。如此,乃能敦品励学,陶铸人才。
友会之聚会,皆有记录。《人文讲习录》遴选了牟宗三先生时任台湾师范学院时,在学校社团“人文学社”的友会之聚会记录。
人文友会,彼此是师友关系,师友是一伦,师友之关系是人格与人格相接之关系。故彼此要处得亲切,要相知,要常见面问学。人不可“孤学寡友”,必须“亲师取友”,以期道义相勉,学问相益。如此,乃能敦品励学,陶铸人才。
友会之聚会,皆有记录。《人文讲习录》遴选了牟宗三先生时任台湾师范学院时,在学校社团“人文学社”的友会之聚会记录。
法哲学:价值与事实-牛津通识读本 豆瓣
The Philosophy of Law
8.0 (9 个评分)
作者:
[英国]雷蒙德•瓦克斯
译者:
谭宇生
译林出版社
2013
- 5
法律是社会政治生活的核心内容,它体现着我们的文化并反映出我们的价值标准。如果对法律没有一种清晰连贯的观念,任何社会都不能得到恰当的理解或者解释。但是,什么是法律?法律在社会生活中有何作用?法律与我们的权利如何相关?本书对诸如此类的核心问题进行了探讨,这些问题一直以来所吸引的不仅仅是法学家和哲学家,还包括所有思索法律与正义、与道德以及与民主之间关系的人们。
作者长期在非西方社会执教,对异文化间的语言沟通和相互理解颇有心得,无论行文还是释义都做到了深入浅出、融会贯通。其中很多比较、分析、点评于平白处见奇崛,散发着让读者欲释卷而不能的魅力。
——季卫东 日本神户大学法学教授
作者长期在非西方社会执教,对异文化间的语言沟通和相互理解颇有心得,无论行文还是释义都做到了深入浅出、融会贯通。其中很多比较、分析、点评于平白处见奇崛,散发着让读者欲释卷而不能的魅力。
——季卫东 日本神户大学法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