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铁西区第二部分:艳粉街 (2003) 豆瓣
8.8 (48 个评分) 导演: 王兵
其它标题: 艳粉街
1999年的冬天,即开式福利彩票喧闹的发行现场不远处,有人在拆除了平房后的地表挖出金属来卖。几个十几岁的艳粉街年青人,在即将动迁的居民区里无聊漫顾,他们有时聚集在小卖部里谈论感兴趣的女孩或者其他话题,有时为女孩在寒冬中瑟瑟发抖的等待。这个冬天里,大部分艳粉街的家庭尚没有进入搬迁的实质阶段,年青人们仍然靠打架、聊天、游戏消磨度日,偶而也为工作的前途焦虑。随着越来越多的昔日邻居离开旧居,艳粉街失去了往日的格局,总有一些家庭为了切身的利益选择留下,2000年的冬天,一些年青人仍然重复着他们的生活,而遭遇断电断水的人们,开始为解决基本的生活需求而苦恼……
本片是王兵《铁西区》系列纪录片的第二部。
铁西区第一部分:工厂 (2003) 维基数据 豆瓣 IMDb TMDB
铁西区
8.6 (83 个评分) 导演: 王兵
其它标题: 铁西区 / Tie Xi Qu: West of the Tracks - Part 1: Rust
中国重工业基地沈阳一家大型工厂,工人在破败的休息室休息过后,摄影机随他们来到同样破败的浴室,安静地听完他们对生活的各类调侃(下流玩笑话、喝酒赌钱、某家工厂倒闭之后工人的出路等),又随他们来到车间,听到小组长宣布大伙明天全部下岗的消息。数月过去,有工人返回工厂找寻还可以卖钱的玩意。
摄影机来到某家简陋的疗养院,这里躺着在工作时被污染了的该间工厂的工人,他们一个个百无聊赖,对着唯一的一台电视机或自己唱歌或看电视台放的歌舞晚会或看毛片,但无论何种“娱乐”,都无法令他们激动,他们基本上不再对生活有要求,关心的只是“公家”可以给多少抚恤金。
上课记2 豆瓣
8.1 (14 个评分) 作者: 王小妮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3 - 5
《上课记2》内容简介:2012年末,王小妮辞去教职,离开讲台。《上课记2》是她2011和2012两年的“教后感”结集,也是《上课记》唯一的续集。《上课记》倾向于记录和感受,在执教初期,王小妮对她的教师身份还有诸多新奇和困惑,这些情绪真实地呈现在她的文字中,是《上课记》打动人心的重要原因之一。《上课记2》比前作更为成熟,她对教师身份和学生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更为冷静和内敛,惊讶渐少而悲悯之情愈多。
2017年7月4日 已读
相比第一本,这本又更谨慎了,但又多了那么多学生习作和议论。到后面不免头大。祝福王老师
中国 随笔
上课记 豆瓣
8.0 (39 个评分) 作者: 王小妮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1
这是一本难得一见的“教后感”结集,它记录了来自城市、更来自农村的“90后”一代大学生彷徨、躁动又不失纯真的日常生活和思考。其中不仅收录了2006至2010这五年间,王小妮在海南大学人文学院开设影视写作课程期间的教学笔记,还摘选了部分学生作业和邮件。作为一位诗人,王小妮有更为敏锐的心思,去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种种经验,也耐心观察着年轻学生们的精神和思考状态。她深深地理解学生们的焦虑:“面对现实,批评今天的大学生太急功近利是最无力和最不人性的。如果他们不焦急,不知道养活自己和改变父母的生活,反而有问题。”她反对学生们使用僵化的“好词好句”,让他们用自己的方言去朗读诗歌、表演小品,唤醒最亲切鲜活也最原初的感觉。她尤其关注那些出身底层和农村的学生,提醒他们自己的经历就是一个宝库,不必急于洗去自己身上的“土气”。王小妮的文字,让我们在这个喧嚣的时代,重新想起“理想主义”这个几乎被遗忘、又被误读无数的词汇。
2017年6月26日 已读
将我之青春比对彼之青春,将吾师比对彼…时常有那种青春日将暮的慨叹。而且在读时,作为老师,也竟然有那种『不敢好为人师』的忧戚,足见其诚恳。
中国 随笔
别处生活 豆瓣
7.8 (11 个评分) 作者: 晏礼中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2 - 5
本书是记者晏礼中积累数年的采访集,他视角独特,面向的不是名人,而是一个一个不为常人视角所及的平民,包括快递员、卖唱者、乡村医生、矿工、艾滋病人管理者、话剧演员、狱警、退伍军人、巡道工,等等。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二十副肖像,就是二十个人生。而二十个故事干净利落,最终成了一个故事。他用干净的语言、朴实真诚的叙事态度,自由游离的立场,不多的议论和情绪流露,复原出现实的微缩景观,展示给我们凡人的琐事陈录。
2017年6月22日 已读
悲伤、欢愉、生动、诚实、渺小、荒芜、真诚、感动、美好、欲望、回忆、甜蜜、无奈、叹息、沉重,在别处、时代暗流中的小人物命运,就像你我。
中国 随笔 非虚构
算命 (2009)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算命
9.1 (281 个评分) 导演: 徐童 演员: 历百程 / 石珍珠
其它标题: Fortune Teller / 占い師
历百程孤独半生,40多岁的时候碰到石珍珠——她因为残障,在老家倍受虐待,两人从此开始一起生活;
他们住在北方某个城乡结合地带,历百程以替人算命维生。来找他算命的主顾常常是妓女,她们都各怀心事;
因为冬天太冷,又碰上扫黄打非,老两口回到老家青龙。在那里,他们去过石珍珠的娘家,又回到历百程的老宅。
春天的时候,他们重新上路,赶赴庙会,等待时来运转……
以长卷的篇幅,中国传统小说章回体的形式,《算命》的场景随人物转徙,在不同的地域空间提供的社会背景中,让人看到小人物微不足道,颠沛流离的人生以及其中的人情世故。
在这个过程中,它试图洞彻人性。《算命》对残障和社会边缘人物的呈现,从不同角度,但象《麦收》一样,充满了道德挑战的味道。
=============================================
影片概述 . . . . . .
第一回 厉百程算定孤单命  唐小雁棒打无赖汉
第二回 厉百程且说结婚事  小神仙画符财运红
第三回 小神仙进货大悲院  尤小云问事行宫村
第四回 放生养生兄弟俩各有说道  改名改命唐小雁泪流无成
第五回 避严冬厉百程返青龙县  看哥嫂老两口奔白虎沟
第六回 回娘家石珍珠记忆尤在  扒祖坟石大哥是为后人
第七回 找残联碰钉子冷脸官腔  住旅店嫖暗娼吐露私情
第八回 四兄弟大难压身是凶宅  一把牌江湖游戏只为财
第九回 三春归燕郊自有操练  五更赶辛集直待运来
尾 声 混江湖厉百程善恶掺半  度红尘石珍珠无益无害
=============================================
徐童1965年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摄影系。这是他《麦收》之后的第二部纪录长片。之前有摄影作品,也写过小说。
2017年4月30日 看过
看完的时候久久不能平静。鲜活而痛苦的人生,五味杂陈,能把纪录片拍成这样的,上一次看到的是长达6小时的《上访》。
2009 中国 纪录片
西游伏妖篇 (2017)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西游·伏妖篇
5.0 (565 个评分) 导演: 徐克 演员: 吴亦凡 / 林更新
其它标题: 西游·伏妖篇 / 西游2:伏妖篇
历经千辛万苦,唐僧(吴亦凡 饰)、孙悟空(林更新 饰)、猪八戒(杨一威 饰)、沙僧(巴特尔 饰)这支取经团队朝着最终的目标持续前进,然而这一过程中他们不仅忍饥挨饿,还矛盾频生,似乎随时都有分裂的危险。尤其法师念念不忘死去的段小姐(舒淇 饰),而这件事也成为他和悟空之间矛盾和争吵的根源。在摆脱了蜘蛛精的纠缠后,师徒四人来至充满童趣的比丘国。比丘国王(包贝尔 饰)精神错乱,如同孩子般喜怒无常。国师九宫真人(姚晨 饰)将师徒迎进王宫,虽百般叮咛,却仍引出不少的乱子,甚至还揪出了藏在宫中的狡猾妖怪。
冒险仍在继续,师徒间的危机一触即发……
2017年2月5日 看过
如果非要找一个印象深刻的场景,那一定是妖精们呼之欲出的胸。如果要找个最尴尬,那就是那首被改得烂到扑街的《一生所爱》,每次听我就想快进。第二就是,《小刀会序曲》这个背景音乐原来是大话西游里面活灵活现的至尊宝变身序曲,却被用到打闹场景,让我想静音,也想快进。情节演技CG,分别得321分。
2017 中国
花街往事 豆瓣 谷歌图书
8.1 (45 个评分) 作者: 路内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3 - 9
一部个人的成长史,一部爱情的传奇录
一部家族的纪念馆,一部时代的风尚志
关于八十年代最生动的描述
在戴城的蔷薇街,人们的生活就蔷薇街那么远,那么窄而无趣,仿佛一眼可以望尽。
然而,在几近魔幻现实的六十年代,在激流暗自汹涌的八十年代,冥冥中自有股力量操纵着街上的居民,令他们走向命运之不可知。于是少年恣肆成长,成人东奔西突——
那些失落的、无奈的、穷困的、幸福的、平淡的、宁静的……普通生活;
那些卑微的、疯狂的、纯洁的、勇敢的、怯懦的、猥琐的……各种爱情。
随着时代的冰裂,蔷薇街上,生命纵然微如凡尘,却也奔向传奇。
在《花街往事》中,路内突破了对青春记忆的书写,其笔下人物纷繁复杂,情节参差穿插,场景开阔却又从容。在汹涌而来的意象中,他依然是那个体贴人性入微,但又把故事讲得激情澎湃的路内,那个让文字产生亮闪闪魔力的路内。
2016年11月28日 已读
在不确定的未来里,小说中的人物继续按照彼此的轨迹生活下去。在花街上,时代的变迁、沉默的命运、卑微的生活,都会继续发生。这难道不正是我们周围生活的扭曲镜像么?
2013 中国 小说
纸上的声音 豆瓣
作者: 林贤治 2010 - 6
《纸上的声音》是作者近三年来的随笔及评论的结集。知识分子问题一直为作者所关注,《纸上的声音》通过对多位西方著名知识分子的叙述,探讨知识分子与国家、社会、革命、历史诸关系,解析作为理念人和实践者的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念与人格建构,特别强调自由批判的精神。其中,对于中国“国民性”及现代作家“精神还乡”问题的阐发,寓褒贬于历史观照之间,视域开阔,观点鲜明,创见迭出。
2016年11月15日 已读
前半部分觉得还很好。可是后半部分写的是中国知识分子,就觉得非常痛苦——跳着读,略过读,不读。
中国 随笔
黑处有什么 (2015) 豆瓣
6.8 (203 个评分) 导演: 王一淳 演员: 苏晓彤 / 郭笑
其它标题: What's in the Darkness
故事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曾经辉煌一时的中原飞机厂正显露笨重疲惫的姿态。在家属区大院居住的初中生曲靖(苏晓彤 饰),她的父亲曲志诚(郭笑 饰)是一个有些迂腐执拗的法医。曲法医虽然经常遭到妻子的奚落和周围人的嘲笑,却不改自己一根筋的办案作风。与之相对,曲法医的同事张树林(周逵 饰)作风粗犷,破案率极高,但难免出现屈打成招的情况。曲靖和张树林的女儿张雪(陆琦蔚 饰)交好,后者过于出挑张扬的作风让她遭到不少人的白眼。曲靖一次促狭的举动,使得张雪从所有人的面前凭空消失。而就在此之前,当地接连发生多起手段恶劣的强奸杀人案。
每个人都形迹可疑,每一处阴冷黑暗所在都隐藏着无限杀机……
2016年10月16日 看过
这归根结底是一部青春电影。但街上的细节不能细究,气氛渲染得有点超出常规的诡异,就失去了很多分。那个有点loser的老爹,又不够立体,几个关于父亲的显得不突出。反而是关于小姑娘自己的情节倒是很有个人色彩。这大概是导演自己的体验吧。
2015 中国 青春
草色连云 豆瓣
7.0 (8 个评分) 作者: 高尔泰 中信出版社 2014 - 1
懵懵懂懂,而能够死地生还;生存能力很差,而能在滚滚红尘之中拥有小小一方清净;索居独处杜门谢客,而能在遥远故土拥有那么多真诚的朋友和陌生的知音,都无关毅力智慧人格,我只有感激命运。
高尔泰以其一如既往的精简与优美,在本书中回忆往事、追思师友,发表自己对文学、艺术、人生的评论和思考,几乎囊括了先生近年来的全部作品。
2016年10月5日 已读
寻找意义就是寻找自由。美,就是自由的。属于寻找家园之后的一道补充说明。
中国 散文
我的凉山兄弟 豆瓣
Passage to Manhood:Youth Migration,Heroin,and AIDS in Southwest China
8.6 (77 个评分) 作者: 刘绍华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5 - 9
“这是一个关于探 险 玩 耍、为 非 作 歹、吸 毒 勒 戒、艾 滋 茫 然、世 代 差 异、文 化 冲 击 和兄 弟 情 谊的故事。”人类学者刘绍华详细记录了诺苏人的生活经验和个人口述历史,呈现出现代化转型时期一个边缘群体的遭遇、认知、思索、接受与挑战。作者更深层的关 注,在于透过表面的社会问题,洞见当代中国卷入的全球化变迁中人的行为与福祉,并试图理解一个非主流群体在社会、文化、历史变迁中脆弱性形成的时代过程,以及未来何去何从。这正是医疗民族志的精髓。
◆(刘博士)的分析将贯时性研究与现时性研究两种方法交织在一起,生动地勾勒出一个完整图像,让我们了解诺苏人所面临的时代动荡与困境。本书应会成为人类学经典著作。
——黄树民,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作者的媒体经验和人类学知识一并融合在其细腻的文笔之中,展示了诺苏人面临内外政经巨变之时的艰难选择,他们的刚烈与信奉、悲情与踯躅均一览无余。
——庄孔韶,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教授
◆作者聚焦于彝族男性青年到城里打工与凉山地区艾滋病流行的关系,她没有忘记将艾滋病问题在凉山地区的出现纳入历史文化以及全球化的维度加以分析。在优美细腻的叙述中,读者不仅看到人类苦痛,还可以发现一个民族的自尊。本书完全可被视为一部医学人类学经典著作。
——景军,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
2016年9月15日 已读
作者怀着悲伤记录下凉山青年们的故事,然后再用各种理论来解构他们的转变和时代的变迁。但是,却没能很好地说清楚他们为什么吸毒,也没能从更高层面上去解构——从权利上——诺苏青年为什么会在毒品、艾滋和贫穷中迷茫不已。过多的情感,并不能说明事理,反而阻止本书更大的可能。当然,谁能只会远观生死?特别是你也参与其中。
2015 中国 人类学
长江图 (2016) IMDb 豆瓣 TMDB 维基数据
长江图
6.9 (282 个评分) 导演: 杨超 演员: 秦昊 / 辛芷蕾
其它标题: Crosscurrent / 장강도
当代,中国长江沿岸。
船长高淳(秦昊 饰)在驾驶货船沿长江送货的途中,不断上岸寻找艳遇。但他逐渐发现,这些在不同的码头遇到的女人,好像是同一个人——安陆(辛芷蕾 饰)。只是随着航程的上溯,安陆时而温柔,时而疯狂,但是变得越来越年轻。高淳迷上了安陆,不断停船与她相会,也渐渐发现安陆出现的地点,都与一本未知作者的手写诗集有关。
但是船过三峡之后,安陆不再出现了。
高淳疯狂地寻找安陆,在诗集和航线图中,发现了安陆出现的规律。船上发生变故,但他不顾一切地独自一人驾驶货船,继续上溯长江,直到源头的雪山,终于发现了安陆的起源,和长江的秘密。
2016年9月12日 看过
画面果然很美,然后除此之外呢
2016 中国
金翼 豆瓣
8.5 (29 个评分) 作者: 林耀华 译者: 庄孔韶 / 林宗成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 - 2
《金翼》是一部以小说形式写成的社会学研究著作。就构思来说,它的主题非常简单,却像竹叶画一样,其朴素的形式掩映着高水平的艺术。这个故事在于剖析福建一个村庄里毗邻而居的两个家族。这两家既有亲戚关系,又一起做生意。其中一家度过逆境继续繁荣,另一家最初很是兴旺而后却衰落了。本书的中心人物是第一家的家长黄东林,他说不上是一位英雄,却是中国农民中最优秀的典型,勤俭节约、精明能干、吃苦耐劳。他的“金翼之家”得名于附近一座形状很像金鸡的山,山峦的一侧如翅膀一般伸向新的房合。看风水是中国占卜术的传统组成部分,认为这样做会使家族发达兴旺,而对于社会学家来说,反应就全然不同了。以偶然事件的形式所表现出的机遇:如突然死亡,与旧时学友重逢,幸运地发现一份文件从而赢了一场官司等,虽说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真正的命运存在于各个人的心中,就像欧里庇得斯或陀斯妥耶夫斯基等一切伟大的戏剧家和小说家向我们展现的那样,一个人选择善或恶、聪明或愚蠢,确实不取决于兴之所至或偶然的机遇,而是由他本人或他人那些本来具备的爱好和习惯所决定。这些爱好与习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一个人的善恶智愚实际上早就选定了。林耀华教授以不同的说法表达了相同的见解:“我们今天可以将‘上苍’理解为人类本身,把‘命运’看成是人类社会。”
2016年8月13日 已读
从两个家族进行切入,并且能描写得清晰明了,这需要不一般的学术素养和观察技巧。而特别是,当你身处其中的时候。《江村经济》之后最好的人类社会学著作。
2008 中国 社会学
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 豆瓣
作者: 冉云飞 海峡出版发行集团/鹭江出版社 2015 - 1
没有故乡的人是不幸的,有故乡而又不幸遭遇人为的失去,这是一种双重的失去。
——冉云飞
《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一书,是作家冉云飞有关巴蜀历史研究的又一力作。书中主要以明末清初红苕入川为开端,试以时间为线索,将看似微渺的个体事件一以贯之,见微知著,倾力于揭示近代文明与蜀地之间的冲撞,并进一步以蜀地为缩影,反映中国的特殊历史境况。
本书大体分为三辑:即“风物”、“故物”、“人物”。其中,“风物”以山川河流,森林植被为引子,极尽展示四川的地理风貌,人文风情,穷“一方水土育一方人”之要义;“故物”则围绕巴蜀两地从古至今的关系沿革,突出四川的特殊地位,反映四川人“敢为天下先”的鲜明特性,以及蜀地在孕育近代思想文化方面可歌可泣的“自由因”;“人物”更选取隐没于蜀史之中,影响显著而又易为世所忽略之人其事。文中多借入蜀“游客”之视野与笔触,以窥近代中国情状之一斑。
全文处处留情“故乡”,不仅添补了四川史料研究的不足,同时也揭示了文人精神家园沦陷这一实质。本书叙事虽平实,情感却激荡;虽力图掩饰内心之扼腕叹息,却时刻流露出作者历久弥深的乡情,以及对时代之“不得已”的种种挣扎。
作者对故乡沦陷实质力透纸背的见地,异于文人单纯慨叹工业文明冷却农耕文明的质朴乡情,而更多着墨于地情国情,氤氲历史气息,落墨之处,尽显对家国历史的反思。
2016年8月8日 已读
前面说成都的,适合看看。后面就是资料片的感觉。冉老师的文章,说不上特别好,没啥文笔,但考究功夫好而且很长。但是酒品人品没话说。。。。
2015 中国 随笔
读库1503 豆瓣
8.0 (6 个评分) 作者: 张立宪 新星出版社 2015 - 6
本辑《读库》一共包含九篇文章,《双村记》,《超级人工智能之路》,《家长的小升初》,《上海交大解放日记》,《壳中之魂》,《私人文学史(续)》,《丁香花迷雾》,《十二星座》和《她的美曾使我疑惑》。
瘂弦的文学创作多围绕两个主题,一个是母亲,一个是故乡。《双村记》是由瘂公口述,王立整理的一篇对故乡的回忆录。“双村”指的是他们家的杨庄营和他外婆家的平乐村,瘂弦从小就在这两个相差十二里地的村子间游走,因此构成了他对故乡的全部记忆。他说: “一个人如果有完整的对故乡、慈母的记忆,可能够他写一辈子。”
《超级人工智能之路》这篇译文从今年初开始在网上流传,我们联系译者并取得原作授权刊于《读库》,以飨读者。这篇探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文章为我们描述和展现了目前学界对AI的认知及预测,同时提醒我们普通人,变革可能比我们想象中来得更快,正如科幻小说家弗诺•文奇所说,我们正站在变革的边缘,而这次变革将和人类的出现一般意义重大。
2013年下半年到2014年上半年,郑州马国兴的儿子马骁备战“小升初”,他也有幸一起体验了全过程。《家长的小升初》里谈到了当今流行的租房陪读、家长论坛、各种风生水起的辅导机构,也记录了为儿子补习语文、参加名校见面会、模拟考、择校以及最终应考……孩子的“小升初”看起来更像是一场家长的战斗,而这场战斗只拉开了未来各种较量的序幕。
何季民老先生多年前从北京旧书摊上淘得两本日记,时间是从1948年1月1日到1950年3月31日,即“民国末年”到“解放初年”,日记的主人是一位河南籍普通“进步学生”,当时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运输管理系。二十八万字的日记记录了政局动荡、学潮风云、物价飞涨、校园应变、机关南迁、人心思定……国难时的上海滩头十里洋场,竟也是园照游、球照打、歌照唱、戏照看……何季民将其中一部分编辑整理成这篇《上海交大解放日记》,从中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多个侧面和丰富的生活细节。
曾在《读库》发表多篇“游戏”系列文章的洪韵,这次的笔锋转向了“动画电影”。《壳中之魂》围绕日本动画电影导演押井守的四部代表作,思考科技发展与人类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藉由战争与和平的对比、克隆体与生命的对照,尝试回答一个终极的问题:生命的存在意义到底是什么?
孙玉祥的《私人文学史》曾刊于《读库1305》,勾起众多同龄人的阅读回忆,本篇继续讲述那个战斗年代的小故事。
《丁香花迷雾》从龚自珍的一首情诗说起,牵涉了晚清女词人顾太清的一段“暧昧事”。
王巍曾在《读库1501》发表过《望星空》,这次继续仰望星空,带来《十二星座》。此文系统梳理了十二星座在西方星象学的流变历史。在人类的宇宙观中,我们会发现今天乐于谈论的星座,其意义已经悄悄发生了变化。
熊菂是《读库》的老作者,《她的美曾使我疑惑》跟我们分享了她对名著译制片的记忆,打开那些被封缄的岁月。我们平淡虚无的人生因有阅读与观影的伴随,而增添了些许色彩。
读库1505 豆瓣
6.4 (5 个评分) 作者: 张立宪 新星出版社 2015 - 10
本辑《读库》一共包含九篇文章,《一个法国摄影师在中国》,《彩色的昨天》,《六环比五环多一环》,《明星与素琴(上)》,《浮生》,《暴雨将至》,《与霍洛维兹同台》,《行星》和《〈罗兰之歌〉与〈杨家将〉》。
《一个法国摄影师在中国》是那日松为《昨天的中国》一书写的序,介绍“一位真正的人文地理摄影师”——法国摄影师阎雷(Yann Layma)。三十年来,阎雷几乎走遍中国,用相机记录了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中国的巨大变化。《彩色的昨天》展示了他在1985-1998年拍摄的三十多幅作品,杨浪为作品做了新的解读。
北京的五环像是一条无形的线,划开这个城市中的两个世界。2014年9月至2015年7月,二楼出版机构发起的“六环比五环多一环”艺术调查项目,将调查对象锁定在位于五环和六环之间的村庄,四十名参与者分别驻扎在四十个村庄里,观察农村的厕所、分帮派的野狗与大街上的小贩,最终积累了几百万字的文献资料。之后策展人崔灿灿策划了一个为期一个月的展览,将调查结果做了视觉呈现;这篇《六环比五环多一环》是该田野调查项目的择要文字版。
《明星与素琴(上)》是两位年轻人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后的通信。贺明星成长于黑龙江明水县,他的父亲曾从事地下抗日工作并牺牲,他的家族在土改中被清算,而他本人积极要求入党,并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规模庞大的“南下干部”中的一名,赶赴江西省星子县接收工作,从此定居江西。誓与贺明星“远到临终”的王素琴在和明星通信一年多以后,也作为南下干部家属来到了江西。特殊时期这些私人信件成为揭发材料,幸由笔者偶然发现并整理,成为记录那个时代的珍贵资料。
任晓雯的“浮生”系列,白描了多个大时代中的小人物。素材来自当面采访和翻阅口述材料。作者用非虚构的手法,趋近人性的真实。
从1980年《吃豆人》(Pac-Man)第一次在关卡之间加入过场影片开始,游戏便走上了电影化的道路。对现实世界的真实还原、剧情的引入使游戏内容大为丰富,但游戏体验更加真实的同时,也限制了游戏的可玩性和玩家自由度的发挥。洪韵在《暴雨将至》里记录了三十多年来游戏在向电影学习的过程中经历的苦与甘,梳理了电子游戏中过场影片的发展史。
《与霍洛维兹同台》摘译自美籍俄裔小提琴家米尔斯坦的自传,记述了与钢琴家霍洛维兹作为崭露头角的古典音乐新锐,在苏联巡演的所见所闻。
曾在《读库1501》和《读库1503》发表《望星空》、《十二星座》的作者王巍,本次将视线聚焦到太阳系的《行星》之上。从与行星命名相关的神话传说,到星象占卜理论,再到现代科学中的行星特性,可以说,人们对天体运行奥秘的求索,贯穿了现代天文学建立的始终。
《罗兰之歌》是欧洲中世纪“纪功歌”的代表作,《杨家将》为中国北宋时期的英雄传奇作品,两者讲的都是奸佞卖国,忠良遇难,最后沉冤得雪的故事,时间接近,情节相似,刘勃对这两部作品进行了分析和对比。
2016年7月28日 已读
这一期的读库偏向于猎奇和科普。除了任晓雯老师的《浮生》和开头的照片外,其他的真的是可以略过。
2015 中国 随笔
路边野餐 (2015)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路边野餐
8.2 (998 个评分) 导演: 毕赣 演员: 陈永忠 / 谢理循
其它标题: 惶然录 / 铁锈之花
在贵州黔东南神秘潮湿的亚热带乡土,大雾弥漫的凯里县城诊所里,两个医生心事重重活得像幽灵。陈升为了母亲的遗愿,踏上火车寻找弟弟抛弃的孩子;而另一位孤独的老女人托他带一张照片、一件衬衫、一盒磁带给病重的旧情人。去镇远县城的路上,陈升(陈永忠 饰)来到一个叫荡麦的地方,那里的时间不是线性的 ,人们的生活相互补充和消解。他似乎经历了过去、现在和未来,重新思索了自己的生活。
最终,陈升到了镇远,只是用望远镜远远地看了孩子。把老女人的信物给了她旧情人的儿子。一个人再次踏上火车。分不清这个世界是我的记忆,还是我是这世界的一个浮想……
2016年7月26日 看过
这个情节和镜头处理都值得称道。虽然那个长镜头带着很多瑕疵,但真的有其天才之处。另外诗歌真的不错。
2016 中国
政治是每个人的副业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徐贲 东方出版社 2013 - 5
中国人喜欢谈论政治,但只是旁观者的看热闹和看稀奇。他们猜测、嘲讽、诅咒,始终不过是局外的看客。政治就是统治权术和阴谋诡计吗?普通人应该积极参与政治吗?怎样才能成为“精明的公民”?
本书带给读者的,不只是以上问题的答案和干净、优雅的文字,更重要的是提供一种观察问题的视角。“重要的是你的目光,而不是你看见的东西”这句话无疑是本书最好的注解。
2016年7月23日 已读
“现在许多人似乎把政治与坏事、腐败行为、贪污受贿、道德败坏等同起来。我发现古往今来,大多数这些抹黑政治的话都是在人民不能选举公职人员的地方发出的。” Everett Dirksen
2013 中国 政治
我的双城记 豆瓣
作者: 贾葭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有限公司 2016 - 1
这是贾葭关于北京、香港等城市生活、文化的随笔集。
作者在京生活多年,举凡典章规矩、帝京风物、庙堂江湖、胡同大院、高士流民、天象地理,无不采撷入文,妙趣横生、诙谐可亲,可知居长安大不易,亦有一针见血之效。写到香港的片段生活,从北方古城到南海都市,可见不同城市生活规制带来的情感冲击。
贾葭笔下,写出了新一代中国都市人的纠结。
2016年6月29日 已读
看完后只对香港和台湾有印象。北京那真是浮云。
2016 中国 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