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泪特码头🍅大战科目✍🏻2 - 标记
不方便,但很幸福 豆瓣 谷歌图书
불편하고 행복하게
8.4 (48 个评分) 作者: [韩] 洪渊植 编绘 译者: 米糕 后浪丨湖南美术出版社 2020 - 9
🏆“今日漫画奖”“伊格纳兹奖”(提名)
※“逃到大山里的我,是不是一个失败者?”
※漫画家夫妻告别城市,体验隐居的真实日常
※近600页超长篇漫画,展现山间生活一年四季
※打破乌托邦式的理想幻象,还原鲜活质朴的田园点滴
------
◎编辑推荐
📦产生逃离城市的念头容易,真正离开却很难
在大城市里疲于奔命的人,有过逃离念头的或许不在少数。不同于大部分人的逃离计划只停留在空想阶段,漫画家洪渊植和立志成为绘本作家的太太真的离开城市,去往乡下生活了。不仅如此,他还耗时6年,把两人“归隐山林”的生活经历画了下来,变成一部将近600页的山居生活漫画。虽然是大部头,读起来倒是非常畅快,让人恨不得一口气读完。
🌾逃离城市也无法解决一切?真实的乡村生活:乐趣与烦恼并存
过往有太多作品赋予了我们对于乡下生活的种种美好想象,许多未曾亲身经历过的人一想到乡村生活,脑海中就浮现出一幅岁月静好的图景。但真实的乡村生活并没有那么容易,而是充斥着各种不尽人意的地方:手机没有信号、缺乏取暖设备只能自己烧煤炉、和城里的朋友见一次面要花费几小时……
当然,乡村生活独有的许多乐趣也是在城市中不可能体会到的。冬天在白雪皑皑的山林中散步、打雪仗;春天在山上挖野菜、播种;夏天在山涧里游泳、捕鱼;秋天用煤炉做露天烧烤、打理生机勃勃的菜园……这些都是乡村生活才能提供的独特体验。
😵终于能自由创作了,却不知道画什么好……创作瓶颈还是来了
在漫画里,主角过了多年被编辑催稿、反复要求修改的日子,创作的热情被一再打压,这样下去不行啊……鼓起勇气完结连载后,终于到了能为自己而创作的时候了。本应迎来一场压抑许久后的爆发,没想到创作瓶颈却不期而至……
当理想走进现实,落差可能大到让人无法接受。
“逃到山里的我是不是一个失败者?”“我会不会其实并没有才能?”……
被诸如此类的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反复折磨着,感到生活暗无天日,这或许也是许多创作者会面临的问题:一部坦诚、明澈、诚实的创作者手记。
🍳 由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伴侣的意义更加凸显了
每一个看过这部漫画的人都会由衷感叹:“这位妻子真是太好了。”
书中的两位主角既是生活中互相陪伴的伙伴,也是扶持对方创作的鼓励者;有时一起漫山遍野地疯玩,有时在同一个房间里安静地并肩作画……两人深厚的情谊总能让读者感动。
无论山里的生活再怎么寂寞,只要有爱人陪在身边就不会太孤单。
🐈醇熟但兼具童趣的画面表达,亲和又质朴的装帧设计
基于在学徒生涯和几年连载上积累的扎实作画经验,作者用极简的画面就能表现出十足生动细腻的人物和山林间绮丽的风景,分镜也自然流畅富有节奏感。
在客观描绘之间,又穿插了许多奇异的想象,如围绕火炉开心地跟地瓜、热水壶手牵手地舞蹈、和可爱的猫猫狗狗一起吃露天烤肉……这些富有童趣的画面,让人的心情也跟着明快起来!
与画面和故事相匹配的是富于亲和力的装帧,牛皮纸质感的封面设计搭配轻巧的内页纸张,厚厚的一本书,手感轻盈柔软,随手翻阅毫无压力。
◎内容简介
漫画根据作者洪渊植与妻子在山间生活的真实经历改编:因为不堪忍受城市的喧闹,他们把家搬到了连电话都几乎无法打通的乡下。同鸣笛声一起消失的是便捷的生活,夫妻二人一边要处理繁重的家务:搭暖炉、种地、砍柴等等;一边又得应付编辑的频繁催稿和创作的瓶颈。这还是他们原来向往的那种生活吗?
“做出这样选择的我们,到底是勇者还是懦夫?”发出这样的感叹也在所难免。
但这本书的迷人之处就在于其真实性。童话始终是童话,真实的生活是在“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之后才开始的,有欢乐,也有烦恼,有付出,有争吵,更多的是一些琐碎平淡的日常。没有总是好的生活,但也不会一直坏。
秋天散步时在路上捡栗子、初雪时畅快地打雪仗、春天时去山上挖野菜、盛夏在溪谷中游泳……这些都是生活的馈赠。贫穷的两人有三只猫、一只狗、十几只鸡,最重要的是还有最爱的人陪伴身旁。
“不方便,但很幸福”,或许也是我们大部分人的生活写照吧。
◎媒体推荐
《不方便,但很幸福》以其十分出彩的黑白画面,从简单的日常生活片段到更错综、更精巧的幻想,描绘了作者的焦虑和关于个人存在的自哀自怜。但除此之外,本书的大部分内容都很轻快……看着二人互相扶持,油然生出一种平淡惬意的感觉。
——GQ丨知名时尚、风格与文化月刊
任何一个曾遭受贫困和延迟满足的痛苦,跌跌撞撞步入成年的人,或不惧任何外在障碍而最终建立起一段长期关系的人,都会在《不方便,但很幸福》里那些不同寻常的美丽和令人惊叹的诚实中找到共鸣。
——Winnipeg Free Press丨加拿大知名报刊
成年后,我们在亲密关系和事业目标上往往有着归隐田园的畅想,但本书描绘了所谓“理想生活”背后一些现实且困苦的客观情况。
——The Comics Journal丨以尖锐社论和对主流漫画的严厉评论而著称美国漫画杂志
一部非凡的漫画回忆录……作品的每个画格都充满了热烈的情感。
——Slate丨主要关注实事和文化的美国在线杂志
本书讲述了一对艺术家夫妇离开城市的喧嚣和烟尘来到深山独处的迷人故事,时而精致,时而质朴,在画面上既有柔和的田园风格,也有超现实的、令人心痛的抽象刻画。非常棒的作品!
——约翰·波切利诺(John Porcellino)丨伊格纳兹奖获奖漫画家,《医院套房》(The Hospital Suite)的作者
2022年9月11日 已读
打开一颗心 豆瓣 Eggplant.place
Fragile Lives: A Heart Surgeon’s Stories of Life and Death on the Operating Table
9.0 (106 个评分) 作者: [英] 斯蒂芬·韦斯塔比 译者: 高天羽 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 11
“我经手过12000颗心脏。”作者在心外科暨胸外科从业数十年,手术成绩卓著。本书即汇集了作者经历的一些经典案例(多数发生在1970年代至2000年代之间),也剖白了作者的心路历程。
工薪家庭的穷小子,被幼年时的医学纪录片鼓舞,也被亲人的离世刺痛,终于将自己历练成一名杰出的心外科医生。他为面试的成功而激动地徜徉在伦敦河岸街头,为先天心脏病或气道重度灼伤的小儿开胸,为病人和家属的焦灼与渴望而奋战,为对抗次日手术的焦虑而深入沙特沙漠欣赏夜空,为尽力修补而果断切削垂危的心脏,为救命而与医务主任对抗、“擅自”为病人安装人工的“电池”心,在命悬一线的攻坚手术面前还能讲出冷笑话……一位艺业精湛、傲气十足又敬畏生命的外科医生形象跃然纸上。那些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就存在的顶尖外科技术也令读者叹为观止。
在展现心胸外科手术的神乎其技之余,作者也借病症、病患和自己的业务游历,揭示了人世百态,介绍了世界各地的风物文化,展现了一名外科医生眼中所见的悲伤与爱,以及对医疗制度、伦理和医学教育的反思,令读者收获很多感触和启发,是一部兼具叙事魅力、医学知识和奇迹的佳作。
【编辑推荐】
【巡回全球的惊险手术故事】
入行五十余年的杰出心外科医生,从英国到南非,再到沙特和澳洲,切开心脏,撩起肺部,剖开气管,植入电器……只为救活一个个生命!神乎其技,超乎想象。人类的心脏竟可以这样!
【饱含性格的纪实文学】
是作者一生的传记,也是医生和患者的人生百态,更是世界各地风土景色的万花筒。作者果敢骄傲乐观热情的性格,病患或从容或苦楚的人生经历、焦灼而又顽强的精神,全都跃然纸上。
【反思医疗,反思人生】
当医务制度和救人冲突时,医生该何去何从?手术风险巨大,患者和医生该如何决定?技术通神的医生也有做不成的手术?医疗的成效、界限究竟在何处?英国医生的经历、态度和思考,也必定引发中国医生和读者的不断反思。
【推荐语】
医生职业是利他主义的。韦斯塔比,这位与我同时代学医的医生,面对着难以想象的风险与挑战,在努力把一个个现代医学几乎无能为力的患者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除了失败,还有法律和伦理设置的禁区。我十分感慨的是,韦斯塔比讲到,在当今英国(不仅是我感受到的中国)的医疗环境下,已很难甚至不可能培养出这种优秀医生了。这正是医学教育和医药卫生改革需要深思的问题。
——胡大一,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医学教育家
对作为同样进行人工心脏辅助和心脏移植临床和研究的我来说,韦斯塔比医生提及的相关技术皆已非常熟悉,但很可惜在目前中国仍然没有引进更先进、更长时间使用的人工心脏设备,可以想象面对众多晚期心衰患者,心脏外科医生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当然安贞医院是国内最早和最多应用相关技术的医疗机构之一,作为其心外科团队成员,就像韦斯塔比书中描述的那样,我已经在临床中目睹和完成了一些既往难以实现的奇迹,挽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同时令人欣慰的是,在众多专家呼吁和政府相关部门的积极努力下,先进人工心脏辅助装置的国际公司已经有计划在中国开展这类昂贵的救命设备的临床使用,预计几年后中国的心衰患者就有条件使用这些先进的设备,从而能够像书中那样,从濒临死亡中恢复日常的生活。
——张海波,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主任医师
心脏外科可不是平凡学科,它是人工循环、呼吸及麻醉、输血等技术高度发达之后的二阶分科。“打开心脏”是心脏外科大夫的入门手艺,标准动作,也是一项高难度、高风险的职业操作。
牛津心外科医生韦斯塔比的职业生活中就充满了惊险奇遇:主动脉瓣严重畸形的马术爱好者因妊娠而凸显危机,没有脉搏、没有血压的机械心脏人、电子心脏人,两颗心脏并联工作的手术方案,人工肺技术……虽说心脏外科救助场景不是影视剧,但却时时上演着惊心动魄的生死大戏。心脏外科大夫的脑洞比影视编剧大得多,患者在苦难的过山车上跌宕的程度也比好莱坞大片刺激得多。
——王一方,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
作者是一位厚颜无耻、铁石心肠的执刀者,也是一位悲天悯人、热血澎湃的救赎者;本书则既是一部催人泪下的系列人间悲剧,也是一部让人忍俊不禁的外科医生养成史。学院派医学的严肃与典型的英式幽默交相辉映,总是让我猝不及防间时而泪眼婆娑时而又捧腹不止。我刚刚读过一遍,已经忍不住要读第二遍了。
——李清晨,儿童心胸外科医生,科普作家
2022年8月30日 已读
流俗地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8.9 (80 个评分) 作者: [马来西亚] 黎紫书 麥田出版公司 2020 - 5
國藝會馬華長篇小說專案補助,
聯合報文學獎、時報文學獎、花蹤文學獎得主黎紫書全新創作!
以人性鋪展馬來小城的俗世河流,
站在晦澀幽暗的路頭,每個人都在尋找未知的出口!
★ 王德威主編撰序,「當代小說家Ⅱ」系列新作
★ 現代版《小城畸人》,俱現精彩細密的人性書寫
「《流俗地》娓娓述說一個盲女和一座城市的故事,思索馬來西亞社會華人的命運。黎紫書為當代馬華文學注入少見的溫情,也為自己多年與黑暗周旋的創作之路,寫下一則柳暗花明的寓言。 」
——王德威(美國哈佛大學Edward C. Henderson講座教授)
//
除非有一天你們親自嚐到那滋味,
否則永遠不會明白自己錯過的是什麼。
俗世裡沒有動人的童話;
飄蕩至黯黑深處,該如何捕捉那一抹天光?
曾對未成年女孩始亂終棄、長相俊俏的大輝,
一個被訛傳已死之人,竟輾轉歸鄉,活生生出現在大街上?
天資聰穎的盲女銀霞,進入盲人院學習,
摸索光亮的路上,靈魂卻捨棄肉身,墜入無邊黑暗;
離鄉從業的印度仔律師,生命竟於三十六歲遭人暗殺,猛然截斷;
爽朗的馬票嫂年輕時離開軟弱丈夫、改嫁有錢黑道,
苦盡甘來後卻終結於失智症……
銀霞、細輝、拉祖自小一同長大的「鐵三角」,
歷經生命碌碌坎坷的拖磨,該如何尋找各自人生的出口?
「你們不覺得嗎?我們長大了。」
「長大了是怎麼回事呢?」
「就是世故了。怕雨打風吹;怕會變成落湯雞;怕感冒,怕生病。」
「長大就是開始意識到現實,會去想像將來了。」
小說以馬來西亞錫都,被居民喊作「樓上樓」的小社會拉開序幕。講述其中市井小民的俗務俗事,迂迴曲折的情節,彷彿召喚生命中至關重要的小事。
在「樓上樓」的他們如風中之燭,看似脆弱實則強韌,一旦離開,便流落於人海各自漂流;彷彿走的那一日也意味著困境已渡,人生到了寬敞地,再不需要人相濡以沫。作者融合熱帶國度的風土民情、政治時局,人們追憶往事,每翻開一頁像是自己被時光推到了局外,旁觀著當年的自己。這裡的雨下得頻繁,人生不少重要的事好像都是在雨中發生。那些記憶如今被掀開來感覺依然溼淋淋,即便乾了,也像泡了水的書本,紙張全蕩起波紋,難以平復。
《流俗地》以跳接時空的敘事手法,為各個角色穿針引線,每一短篇看似獨立卻又連續,這些小城人物在生命狂流裡載浮載沉,薄涼活著,無聲老去。他們冷眼、坎坷、孤寂、擁有短暫歡樂,卻都像電光石火,剎那間便走到時間盡頭,看俗世的風吹透灼熱的倉皇人生。
2022年8月20日 已读
亚洲的书籍、文字与设计 豆瓣
7.7 (9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杉浦康平 译者: 杨晶 / 李建华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 - 11
这本书收录了国际著名平面设计家、书籍设计家杉浦康平近年与中国、韩国及印度的六位著名设计师——吕敬人、黄永松、安尚秀、郑炳圭、R.K.乔希(R.K.Joshi)、柯蒂·特里维迪(Kirti Trivedi),就东方各国的文化异同,亚洲的书籍、文字、设计以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所进行的对谈,通过他们的对话使读者得以分享这些设计师们对本国的文化、文字的思考,以及如何将其融入实际设计工作的体会和经验。而书中配合各处对谈内容分别选刊的杉浦康平和六位设计师的作品,也为读者提供了从思想到实践的典范。
2022年8月12日 已读
天真的人类学家 豆瓣 Goodreads
The Innocent Anthropologist
8.8 (206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奈吉尔·巴利 译者: 何颖怡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7
本书诚实但又不失风趣地记录了作为人类学家的作者在非洲喀麦隆多瓦悠人村落两次进行田野工作的经历,将人类学家如何克服乏味、灾难、生病与敌意的真实田野生活拍案叫绝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不同于一般的人类学研究报告,这是一部令人捧腹不止的人类学笔记,透过幽默的笔调,读者看到了人类学者如何与研究对象进行互动,在互动中如何调整他的学术成见,以及田野工作上的琐事如何影响后来研究结果、研究的盲点与反思。因此不管是严肃的读者、无聊地只想打发时间或者是向往非洲原始部落的异国情调而蠢蠢欲动的旅人,巴利这本书绝对是一个有趣的选择。
2022年8月12日 已读
两年前在读
无限的网:草间弥生自传 豆瓣
7.6 (5 个评分) 作者: [日]草间弥生 译者: 毛丹青 中信出版集团·小满 2021 - 1
世界前卫艺术家草间弥生的亲笔自传。撼动人心的自我剖白,天才艺术家的救赎之路。
草间弥生,出生于传统日本旧式家庭,10岁开始创作,28岁前往美国独自闯荡,先在纽约立足,然后蜚声国际。
本书坦诚叙述了她的成长经历、艺术理念、罗曼史、精神疾病史,豪不避讳地袒露自己的爱恨、偏见、执念、私欲,展现了其充满传奇、强烈而鲜明的一生。
“我一边沿着艺术这根丝线爬行,一边摸索着自己的生存之路,如果要没有这些的话,我在很早以前就因不能忍受而跑去自杀了。”
2022年8月11日 已读
写真的话 豆瓣
6.9 (20 个评分) 作者: (日) 荒木经惟 译者: 彭盈真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10
荒木经惟向读者讲述其钟爱作品背后的故事,讲出“写真”的话;同时,也“写”下了自己对于摄影和摄影生涯的“真”的话。本书通过“早晨”、“正午”、“夜晚”三个篇章来象征荒木不同阶段的摄影人生,带读者深入荒木的摄影世界,在“生•死•欲望”之中,体味他所理解的人生之意,感受不朽名作带来的视觉震撼。他精心挑选各个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从“摄影的修业时代”开始,风趣幽默地向读者叙述每张照片背后的故事,并且穿插许多对于“摄影是什么”的精彩见解,最后则以“摄影的绝顶时代”作结。他说:“摄影集依照年代顺序,列出我从二十三岁开始所拍的照片,这种做法实在很有趣,因为这样一来,我的整个人生看起来就像是不断地拍照。而且,这种编排方式印证了我长久以来的想法:所谓的摄影,就是人生。”
在《写真的话》里,可以清楚看见荒木经惟对于摄影的态度与坚持──“活着就是要保持进行的状态,并且对于各种事物怀抱好奇心。例如我的童年时期;对于街上偶遇的中年女性的面孔一见钟情、拼命拍摄的时期;接着则是与老婆阳子相遇、蜜月旅行、初夜、做爱,甚至连她去世时我也拍了照片。此外我也拍天空、拍云、拍花……什么都拍,也拍了我的猫奇洛。”不断地按下快门,借此将身边所有事物联系起来,这份联系正是荒木经惟活着的象征。
2022年8月11日 已读
圆点女王,草间弥生 豆瓣
水玉の履歴書
6.0 (8 个评分) 作者: (日) 草间弥生 译者: 周以量 中信出版社 2015 - 1
点击观看短片 草间弥生和她的圆点世界:http://site.douban.com/109785/widget/videos/18350637/video/585329/
日本现存最伟大的世界级前卫艺术家
!!!!草间弥生!!!!
【首部】简体中文版 自传性艺术随笔
我希望你们从本书中寻找到草间艺术的全部,
我长年来一以贯之的人生姿态以及我求道的光彩。
我希望你们从书中读取我一生的艺术思想,
接受我传达给你们的信息。
我希望你们在这里看到 全人类生命力的光焰。
我希望把这本书奉献给所有憧憬艺术的人们。
——草间弥生
本书中草间弥生以个人经历为基础,更多地谈到自己多年来的一以贯之的创作理念,分成了艺术、奋斗、人生、社会、生、死、爱五个章节,“解密”耄耋之年却仍激情慷慨的艺术家生命。另外收录具有代表性的探讨、分析草间弥生其人 其作品的专栏。书中亦有海量图片,直观形象地让读者了解草间弥生一些艺术作品与生活经历。
她是那一代观念式的行为艺术的先锋,也是极少数亚洲艺术家活跃于纽约的罕例。草间弥生,是我心目中的女英雄。
——艺评家 陆蓉之
草间弥生不知是在哪面墙上钻了一个洞,窥知了造物者的某个手势或背影,她从此寄居这面墙上,在两个世界间来回顾盼
——媒体人 蔡康永
2022年8月11日 已读
东往东来 豆瓣
9.3 (6 个评分) 作者: 陈力卫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 - 6
《东往东来:近代中日之间的语词概念/学科知识与近代中国研究书系》第一编“西学东渐再东渐”着眼于19世纪英华字典以及《博物新编》《万国公法》和江南制造局的西学新书在日本的影响;第二编“东学激起千层浪”则看20世纪日本是如何影响中国的,通过分析梁启超《和文汉读法》、政治小说《雪中梅》以及《共产党宣言》的翻译问题,认识汉语欧化过程中的日语因素,以及辞典是如何应对日语新词的;第三编“语词概念定尘埃”则具体描述“民主”“共和”“主义”“优胜劣败,适者生存”“金字塔”等概念形成的过程。
2022年8月11日 已读
不少章节不错,另一些章节我不知道他是怎么研究下来的,不是很理解兴趣点。
乐园之丘 豆瓣
7.6 (40 个评分) 作者: [荷]米尼克•希珀 译者: 王晚名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 3
女性身体到底由谁说了算?独属于女性的身体部位,又一直在被谁审视和评价?
在《厌女》基础上更进一步!从人类起源追溯厌女根源及父权制的底层逻辑,重现女性权力诞生与被剥夺的历史。
性别偏见、身体暴力、母职惩罚、生育困境……女性为何总是遭遇不公?又该如何突破性别困境?一部揭示女性有关自身的观念如何被父权社会所误导,并逐渐失去权力的跨文化研究之作。
【内容简介】
性别偏见、身体暴力、母职惩罚、生育困境……即便到了21世纪,女性仍然不得不背负着这些“原罪”,艰难前行。而这一切,都源于女性独特的身体部位,以及试图以此控制女性的古老社会机制——父权制。
本书博引大量案例,从人类的起源追溯父权制的形成历史,讲述女性独特的身体部位如何使其拥有权力,最终又因此被无情剥夺。失去权力的女性被污名、被降级,不平等成为社会常态和难以跨越的障碍,女性也因此常常遭遇不公。这背后的深层根源是什么?在新的时代,意识觉醒的女性又将如何突破性别困境,一一拆解屡屡反扑的性别歧视力量?本书给出了有力的回答。
【本书看点】
1.在《厌女》基础上更进一步,深度梳理厌女的根源及世界范围内父权制的形成历史。
日本著名社会学家上野千鹤子在《厌女》一书中提出,父权制社会正是以厌女症为核心机制的社会。那么厌女的深层根源是什么呢?以厌女为核心机制的父权制又是如何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米尼克•希珀教授在这本书中做了精彩的回答。本书内容不仅是对《厌女》一书的呼应,而且补充回答了诸多《厌女》中没能进一步展开的问题,且更具世界性的视野。
2.揭示了女性关于自身的观念如何被男性话语所误导,并逐渐失去自我及权力的历史。
女性的身体,由谁说了算?独属于女性的身体部位,又在被谁审视和评价?在女性看似已取得对自身话语权的现代社会,以男性视角为中心的观念仍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影响和误导。作者为我们系统梳理了这段历史,并提醒女性,重新掌握有关自己身体的话语权。
3.解释了社会上诸多不平等现象的深层原因,具有广泛的话题性及重要社会意义。
2021年里,因性别不平等造成的社会事件不断,一再引发有关性别暴力、性别偏见、生育困境、家庭主妇无价值感等问题的广泛讨论。这些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作者从世界各地的起源神话切入,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为女性精准辨识性别不平等的根源,一一拆解屡屡反扑的性别歧视力量,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支撑。
4. 2021年第六届中欧国际文学节重点推荐作品,作者的分享视频获得了广泛关注。
【名家推荐】
米尼克•希珀(Mineke Schipper)的《乐园之丘》是关于女性的社会性别以及性别特质的一部现象级著作。本书检视人类文明史上各种有关女性身体部位的图案,从古代的各种谜团到当代社会文化话语中的图案都包括在内。作者敏锐地指出,一些关于女性的信息是从男性的角度被提供和收集的,而女性对自身社会性别和性别特质的观点,其表达则被长期“消音”。女性的特性被物化为私人财产。本书向我们展示了这一观念是如何产生,又是如何被强化和巩固而成为根深蒂固的社会观念的。它还揭示了女性自身如何被关于女性身体的男性话语所误导,这一点也十分引人注目。对于女性身体的情感混杂着权力、恐惧和不安,这种情感深深渗透了人们关于这一话题所述说、书写的一切。有关女性身体的男性角度的机制和形成,其过程贯穿人类历史。本书十分精彩地揭露了这一过程,并借此熟练地展现和探索了两性的权力与无权。通过这一有力而充满启发性的方式,本书不仅修正针对女性身体部位的父权偏见,也重新申明,性别特质是赋予女性权力和女性赋予自身权力的源泉。
——张晓红,深圳大学副校长
我最近读了这本书,认为它对男性和女性都是很有批判性的读物。我一直向周围所有的女性朋友推荐它,它已经成为我们在家庭餐桌上常常讨论的话题。
——睿墨涵,第六届中欧国际文学节主持人
2022年8月6日 已读
我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豆瓣
False Knees
7.5 (74 个评分) 作者: 乔舒亚·巴克曼(Joshua Barkman) 译者: 朱一凡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21 - 11
【推荐理由】
★、ins知名画家乔舒亚,百万粉丝追更数年的FALSE KNEES系列漫画,中文版正式引进出版,内含部分未公开作品。
★、全球爆梗的#去码头整点薯条#,及众多经典动物表情包均来源于此。
★、直白高冷海鸥、腹黑霸道乌鸦、囤物成瘾松鼠、严重社恐猫头鹰……埋梗多到数不清,让人忍俊不禁+直呼→→对的对的/是我是我/人间真实/笑不活了。
★、四色全彩,随书附赠激萌猫头鹰模切书签。作者还特为中国读者写了寄语。
【内容简介】
直白高冷的海鸥、腹黑霸道的乌鸦、囤物成瘾的松鼠、迷之自信的大鹅、严重社恐的猫头鹰……当它们齐齐化身“段子手”和“哲学家”,一定会让你忍俊不禁外加感慨良多——这就是我,是我的工作,是我的生活。
因写实画风,拟人技法、爆笑脑洞、哲思对白而被百万粉丝追更数年、红遍社交网络的——FALSE KNEES系列漫画中文版正式引进出版啦!快跟随“怪咖”艺术家乔舒亚•巴克曼一起,悄悄走近这些蠢萌小动物,窥视它们的神秘生活、古怪思维和搞笑日常!随便对标一下,哪个是你!!!
2022年8月3日 已读
Notes on a Thesis 豆瓣
作者: Tiphaine Rivière 译者: Francesca Barrie Jonathan Cape 2016 - 11
When Jeanne is accepted on to a PhD course, she is over the moon, brimming with excitement and grand plans – but is the world ready for her masterful analysis of labyrinth motifs in Kafka’s The Trial?
At first Jeanne throws herself into research with great enthusiasm, but as time goes by,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ings aren’t quite going according to plan.
Notes on a Thesis is a reminder of the strangeness of academia, of every awful essay, every disastrous exam, and every insanity-inducing dissertation. If you’ve ever stared gloomily at a blank page, battled with office administrators or driven yourself (and everyone you know) mad by droning on about your work, then Notes on a Thesis will make you laugh (or cry) in recognition.
2022年8月1日 已读
英国人的言行潜规则 豆瓣
Watching the English: The Hidden Rules of English Behaviour
8.2 (35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凯特·福克斯 译者: 姚芸竹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 - 10
《英国人的言行潜规则》的出版引起英国人自己的大辩论,有人认为它泄露了太多英国人的秘密,也有人认为它一针见血地揭露了英国人行事风格背后的潜规则。不过所有人都一致同意,这本书实在是太有趣了。“老实说,我真弄不懂,人类学家想要研究那些带有古怪观念、神秘习俗的陌生部族文化,为何非要冒着得痢疾、疟疾的危险,大老远地跑到偏远地方,而最古怪、最叫人费解的部族明明近在眼前嘛。”
为什么英国人一见面总是在谈天气,英国酒吧要有多种游戏器具?为什么英国人似乎都有社交拘泥症,而英国足球流氓却一反常态?《英国人的言行潜规则》作者将这些带有民族性的怪癖和性情放在人类学的显微镜下,从中发现了奇异而迷人的文化,以及背后错综复杂的不成文规矩和透着神秘感的行为规范。
2022年7月31日 已读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图注本 精装收藏版) 豆瓣
作者: [英] 阿瑟·柯南·道尔 / 校注 刘臻 译者: 沈丁华 / 刘臻 注 新星出版社 2011 - 7
华语界首套注释版福尔摩斯全集,限量9999套!赠送藏书票、1890年伦敦全景地图、收藏证书等。
华语出版界第一本注释版福尔摩斯全集
多萝西·L.塞耶斯、威廉·S.巴林-古尔德、雷克斯·斯托特……荟萃百年间最著名的福学家和福学论点
最权威的译本,最丰富的背景,最真实的福学
拥有它,你就拥有了福尔摩斯的全部
九部单行本,一百五十万字,六十篇福尔摩斯正典故事,最完美的版本,最准确流畅的翻译
两千余条注释,国内第一福学名家无孔不入地解读福尔摩斯的一切谜团
六十篇注释笔记,脉络清晰,为每篇故事提供权威索引备注
四百余幅珍贵插图,均为小说首次发表时原版配图
五十余篇延伸阅读,带你领略福尔摩斯世界的方方面面
特别推荐:首次公开若干篇从未发表的柯南·道尔作品,包括第六十一篇福尔摩斯故事遗稿
随书赠送:
赠品1:精装福尔摩斯笔记本
赠品2:福尔摩斯名片
赠品3:福尔摩斯藏书票(一套十张)
赠品4:1890年伦敦全景地图
赠品5:福尔摩斯精装本收藏证书(编号制)
2022年7月22日 已读 当时买了两套,想送一套给死党来着,被我妈骂死退了一套。亚马逊物流是一个人拉着板车来取的退货。记得当时打折,一套大约三百多。
忧郁的热带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9.2 (72 个评分) 作者: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evi-Strauss) 译者: 王志明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 9
《忧郁的热带》是结构人类学宗师列维-斯特劳斯的著名的思想自传,更是人类学历史上的经典著作之一。青年时代,列维-斯特劳斯亲访亚马逊河流域和巴西高地森林,在丛林深处寻找保持最原始形态的人类社会。本书记述了他在卡都卫欧、波洛洛、南比克瓦拉等几个最原始部落里情趣盎然、寓意深远的思考历程与生活体验。
列维-斯特劳斯以全新的路径、开放的眼光,根据敏锐的洞察力,辅以生动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笔触,将这些部落放在了整个人类发展的脉络之中,提出了引人入胜的相互印证和比较研究。
《忧郁的热带》是一部对促进人类自我了解具有罕见贡献的人类学、文学及人类思想的杰作。
2022年7月22日 已读
民国四川话英语教科书(第二版) 豆瓣
作者: [加] 启尔德 四川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 2018 - 10
四川话vs ENGLISH,教你如何用川味儿英语摆龙门阵
.
一本百年前优秀的大学四川话英语教材,翻看它,仿佛时光穿梭,回到了民国那个充满传奇、新旧交错的时代,展现的是一段历史大幕下的东西文化交流、融合。
.
★民国时期华西协合大学出版的世界上第一部四川话(英文)本土课本;
★有趣生动的“土”方言遇上“洋气”的英语——四川话 vs ENGLISH
★“走得拢”—— Can we get there or no?
★左手倒拐—— Turn the corner to the left
★拢了屋头——we are arrived home
★提到——Put the chair down
.
.
《民国四川话英语教科书(第二版)》是一本百年前的英文版四川话教材,是华西医院创始人启尔德医生给华西协合大学医科学生学习四川话编写的英语教材,1917年由华西协和大学出版。当“土气”的四川话遇上“洋气”的英语,会是怎样一幅情景?“你叫啥子名字?”——what is your name?“走得拢”—— Can we get there or not? “东西要趱开扫”——You must move things out of the way when you sweep.一句句耳熟能详的四川“土话”,一段段优雅地道的“洋气”英语,不仅记录了行将消失的四川地道方言,同时也呈现出了一幅百年前洋人操一口四川话跟当地人交流的有趣景象,是民国时期出版的世界上唯一一部四川话(英文)本土课本,展现了一段历史大幕下的中西文化融合。
2022年7月21日 已读 多抓鱼。不知道为什么里面都是教下人做事的情景例句。
沉默的世界不寂寞 豆瓣
Reading Between The Signs
作者: [美] 安娜·明迪斯 译者: 郑璇 / 邹蜜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20 - 7
《沉默的世界不寂寞》在美国手语翻译界是著名的著作。本书的特色有三:首先,跳出传统的“语言学”与“翻译学”的视角,从“文化学”的角度入手,运用跨文化比较的视角分析手语翻译行为,关注语言这座冰山潜藏在海面之下的部分。其次,无论是作者,还是所述内容,都充分地体现了聋听合作,传达了对聋人群体的尊重,尤其是对聋人译员进行了专门的阐述,这是国内文献中极其罕见的。再者,本书作者本着与时俱进的态度,对旧有的版本进行了修订,既诠释了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给手语翻译带来的挑战,也呼吁翻译员们不忘初衷,在工作中继续秉持和发扬老一辈手语翻译们的“聋之心”,真正做到急聋人所急,想聋人所想,同聋人群体成为亲密的合作者和伙伴。相信本书的中文出版,必将启迪众多中国手语翻译工作者、教学者和研究者,使他们在借鉴西方先进经验的同时,更好地对自我进行反思,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的手语翻译发展之路。
2022年7月20日 已读
这本书的翻译有些令人发指的错误,但内容还是挺好的。
读完了在译后记里面发现跟我之前怀疑的一样,译者也是一位聋人。
我与这个世界的距离 豆瓣
Vivian Maier: Self-Portraits
作者: [美]薇薇安·迈尔 / [美]约翰·马卢夫 译者: oneone 九州出版社 2018 - 5
谁是薇薇安·迈尔?这个隐没于公众视野之外近60年的神秘摄影师,自曝光以来,总被人们这样问起。
这本自拍摄影集《我与这个世界的距离》,精选近100张薇薇安·迈尔的黑白和彩色自拍照片,拍摄年代从20世纪50年代到1986年,记录了迈尔从20多岁到60岁的年华。这些自拍里的她,常常 出现在反光物体表面或者玻璃上,大多形单影只,寥寥几张里,和孩子在一起,想必是她在工作时拍下的。看这些自拍,她眼中的自己,你会全面深入地认识一个更丰满的薇薇安·迈尔。
本摄影集首次以精装大开本形式呈现,全方位还原了原版摄影集全貌。
2022年7月19日 已读
我是这个世界的间谍 豆瓣
Vivian Maier: Street Photographer
9.3 (12 个评分) 作者: [美] 薇薇安·迈尔 著 / [美] 约翰·马卢夫 编 译者: oneone 九州出版社 2018 - 5
《我是这个世界的间谍:薇薇安·迈尔街拍精选摄影集》收录了薇薇安108张从未被人发现的最棒作品。
从聚集在芝加哥波兰移民老城区的老人,到打扮华丽的贵妇,再到城里的美国黑人,都是薇薇安·迈尔的捕捉对象。此外,她也一再关注以及造访那些因发展所需而被拆掉的美国地标,那些没人在意的被践踏和遗弃的生命,以及一些芝加哥人最喜爱的场所。
她的拍摄不分美丑,没有善恶,不带脚注与评说,如实记录着身边存在的一切真实。对人们惯常忽视的细节投以深刻的注目礼。
作为一个全职保姆又喜爱拍照的她,似乎同时过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一种充满矛盾性的日常生活以及一种私密兼创造性的生活。她对像她一样处于社会边缘的人,有强烈兴趣,而对于那华丽的世界,她在那里工作,却不属于那个世界。
本摄影集首次以精装大开本形式呈现,全方位还原了原版摄影集全貌。
2022年7月19日 已读
上海:一座世界城市的肖像 豆瓣
作者: 刘香成 编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光启书局 2021 - 11
著名摄影家刘香成精选影集;精美摄影作品记录浦东开发开放以来上海巨变,展现上海“世界城市”气质。
本书是一部以上海为主题的摄影作品集,收录珍贵的历史照片以及当代杰出摄影师的作品,展现上海自浦东开发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这一过程也可以被视作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本书不仅是一部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摄影作品集,更是一座城市的视觉历史,通过图文的立体呈现,为上海绘就一幅肖像,预示一座“世界城市”的风采。本书所收录图片反映了上海的方方面面,包括上海的科技经济、市民生活、艺术创新、城市建设等,总体通过图片生动诠释了“世界城市”的内涵、品质、特色,是一部展现上海城市形象、代表上海城市文化特色的图文作品。
2022年7月19日 已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