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实体
东课楼经变 豆瓣
7.3 (12 个评分) 作者: 费滢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0 - 1
《东课楼经变》是曾悠游于那最好的时光才可能有的作品,它天才洋溢、自在挥洒,却又再正经八百不过的讲着“人不中二枉少年”的天真之事,那巨大的反差所撑饱欲炸的张力好看极了,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种“现实与虚构奇想成分比例恰当”的小说配方。
——朱天心
台湾台积电中篇小说奖首奖
联合文学报短篇小说奖大奖
“紫金•人民文学之星”文学奖
阿城、毕飞宇、格非、金宇澄、李敬泽、唐诺、朱天心 惊喜推荐
《东课楼经变》是费滢的中短篇小说集。收入《东课楼经变》《佛说Naga救疾》《朝天宫》《鸟》。
•东课楼经变
我自诩为隐身侠,我玩时间的捉迷藏游戏,我自以为别人瞧不见我,我便可以偷窃时间,自由自在浪费它。
东课楼:金陵中学老建筑之一,已经拆毁。
经变:汉传佛教中,以绘画形式通俗地表现深奥的佛教经典称为“经变”。
•佛说naga救疾
话说山高水长时,在江边有个二馕神,面对莽莽波涛无法渡过,遂解下随身的包袱,从中掏出两个馕饼,先后抛将入水,接着,提气纵身一跃……
naga:小费的好基友,好病友。也在巴黎学习生活。流传在外的小费照片里大多有这家伙的身影。
•朝天宫
不过是过手如云烟,过眼即拥有。
致敬汪曾祺先生
朝天宫:没错,就是南京市秦淮区水西门内的朝天宫。
•鸟
像梦境一般,空中传来尖锐的哨声,夜晚正式的、沉沉的降落,他处理一段未知之友谊,如正在消失中的一段生命气息。
重读20世纪中国小说 Goodreads 豆瓣
9.1 (17 个评分) 作者: 许子东 上海三联书店 2021 - 9
开讲啦!读100年的小说,看100年的中国!
许子东小说课的“镇箱之作”,
绘制了一张供我们探索20世纪文学的地图
◎ 内容简介
读100年的小说,看100年的中国。
巴尔扎克说:“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这一次,我们用小说打开中国!
百年来,1902—1916,总被忽略的“晚清时期”;1917—1941,总被说起的“五四时期”;1942—1976,总被留白的“革命时期”;1977孕育新声,总被争论的“80年代至今”……
许子东的“20世纪小说课”,以编年体为顺序,以文本阅读为中心,“士农工商仕”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重新梳理20世纪中国小说的关键线索,聚焦近代、现代、当代文学史上近百部(篇)中短长篇小说。从1902年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神预言”开始,一直到2006年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为止,奇遇中国100年。
特别收入“生态篇”,高度还原“作家的一天”——1926年郁达夫的“恋爱”日记,1936年鲁迅晚年的“误诊”疑云,1952年巴金“同志”在朝鲜战场,1984年“寻根”韩少功在杭州会议,1994年“拜访”王安忆的上海作家生活……
百年来,中国怎么会走到今天?会走向怎样的明天?《老残游记》有句话:“眼前路都是从过去的路生出来的,你走两步回头看看,一定不会错了。”
◎ 作品看点
理想国 × 许子东 ——
开讲啦!百年中国小说,百年中国故事,金句连连,脑洞连连,许子东小说课的“镇箱之作”!
★ 理解中国,以小说为方法,一张供我们探索20世纪文学的地图——
晚清贪腐是一种官场的“刚需”?清官比贪官更可怕?乡土是蒙昧的,还是美好的?谁为涓生、子君的爱情悲剧负责?萧红小说无技巧?从《狂人日记》到《山上的小屋》,是谁生病了?“一女多男”写中国?
原来一部小说还可以这样读,从ABC到XYZ,这是一本不用文学史名义的新编文学史。
甚至有些文学史上的事件,还是作者许子东直接参加的,如1984年的杭州会议。本书因此披露8张作者收藏多年的“文学老照片”,手写照片图注,原样呈现。(友情提示,有些小说篇目,你可在“看理想”App扫码完整收听)
★ 100年来的“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我们怎么会走到今天?会走向怎样的明天?——
如果说《活着》写40年代后期到70年代末,大概接近于文学版的共和国“前三十年”史,那么《白鹿原》写10年代到50年代初,时间上完全覆盖了“前五十年”中的民国史,这是20世纪“中国故事”的前半生。
百年小说里,官员、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商人,女性,这些久经考验、由每位作家书写的“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无论《阿Q正传》抑或《平凡的世界》,均是“中国故事”。
百年来文学史上的代表作,背后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中国人,当我们看到他们的血泪和梦想,也是看到今天的自己。
★ 附赠1份可手持的长卷《20世纪中国小说作家系年》——
100部小说有100种写法,它们都是对的!
除了特赠1份手持长卷《20世纪中国小说作家系年》,本书还收入2份经典书单(《亚洲周刊》“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评选名单 + 钱谷融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小说选目)。
并介绍各时期同行的精彩研究,读者可与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陈平原、洪子诚、陈思和等,以及海外的夏志清、王德威等名家,展开一席国民级小说经典的“百年对话”。
◎ 名家评价
★ 陈平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中国学界,有学问的人不少,能说会道的人也很多。但有学问,而且文采飞扬,能说得清楚的,可就难得了。跟许子东读100年的小说,看100年的中国,会长见识,而且也是一种享受。
★ 陈丹青(画家、文艺评论家、作家)—— 我相信这百年来的文学,在许子东先生心里是一本账,他已经能够出入自由,讲述我们熟悉的和不熟悉的几十位作家,以及背后的文学和时代演变。我非常期待他带领大家进入一个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大观园。
★ 阎连科(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终于有人以其天赋的才华和力量,去推开长河的浪浊,劈剥出一条新的、更清晰的河道,让百年作品、百年史文,从那河道上部部流来,重新为读者建立起一个无尽帆船的风光。我们坐在岸上的人,眼和心都看到了一个崭新的天空。
★ 史航(编剧、策划人)—— 一百年国情国运,着落在一百部小说沧桑。我们素来陌生的,他都熟悉;我们习以为常的,他偏有探究的兴趣。在一个罕有福尔摩斯的时代,我们好好追寻子东,做一个认真的华生。
★ 梁文道(作家、媒体人、“看理想”总策划)——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光听许老师第一集讲梁启超的政治科幻小说《新中国未来记》,我就真是拍案叫绝。就算你对文学不内行,也能图个乐。当然这个乐,有时候也是会心一笑。了解许子东的朋友一定明白我在讲什么。
◎ 网友点评
★ Cooooool(豆瓣)——“读100年的小说,看100年的中国,20世纪中国小说,我是许子东。”陪伴了我好久的节目,反复听,终于出书了。
★ 小木鱼(看理想)——整个孕期都在听许老师讲故事,谢谢陪伴,就在今天即将临盆,辗转我的人生也刚刚开始。
★ GiMu(豆瓣)——严格来说是听过,并已经在按这个路径读现代中国小说。回归之路。
★ 花满蹊(看理想)——许老师您好!听到您的声音总是很安心!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这个春节不是节日是战场……为了所有美好的这一切,我们都要咬紧牙关继续战斗下去!感谢您的陪伴,今天立春,代表我身边的医务朋友们祝许老师春安!谢谢您!
★ 番茄盖饭(豆瓣)——许子东先生的这次重读,对他自己来说,是对过往经验的一次总结与发凡。成稿成书,对读者来说,则是把文学打下人间,绘制了一张供我们探索20世纪文学的地图。
★ Akomi(看理想)—— 一边配合着《许子东现代文学课》书籍在看;感兴趣的小说就买Kindle版读几篇;……许子东的叙述太可爱,感觉是个对多样世界怀有好奇和包容的可爱之人。“人可以消失,但感情的故事,会留下来。”唏嘘不已。
★ 啷个哩个啷当锵(豆瓣)——许老师蕞新力作。由看理想上的“20世纪中国小说”节目脱胎而来,语言和结构都做了很大幅度的完善、调整,行文流畅舒缓、点评精到有力。此书打通近、现、当代中国小说史,一以贯之,实践了乃师钱谷融先生“文学是人学”的批评理念。书中涉及大量学科热点话题,但又不拘泥于理论探究,仍以作品细节、脉络为中心,读起来毫不生涩,应该算是许老师到目前蕞雄心勃勃的作品。
◎ 本书的“老照片”图录(by 许子东手写图注)
1984年,杭州会议合影。
80年代上海作协开会。前排右五,上海作协副主席吴强;蕞后一排左四,作协会员许子东。
1988年,和钱谷融先生在香港大学。
“当我们年轻的时候”,1988年王安忆、许子东在香港。
王蒙、黄子平、许子东,1996年于许香港寓所。
90年代,和张贤亮摄于台湾(张是作家代表团团长)。
2000年,夏志清教授来香港岭南大学开会。
2018年,铁凝和许子东。
獨裁者的廚師 豆瓣 博客來
JAK NAKARMIĆ DYKTATORA
7.7 (12 个评分) 作者: 維特多.沙博爾夫斯基(Witold Szabłowski) 译者: 葉祉君 衛城 2021 - 4
飢餓是不服從的懲罰,飢餓能維持秩序。
食物,即權力。沒飯吃的恐懼,就是餵養獨裁者的佳餚。
跟著廚師的真實人生,走進獨裁者的世界
天生說書人、《跳舞的熊》作者 沙博爾夫斯基 令人食指大動卻不寒而慄的報導之作
★ 《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金融時報》垂涎盛讚
★ 台灣版作者序 x 波蘭文直譯
費時四年.橫跨四大洲.挖掘五位獨裁者與私廚的真實故事
透過廚房的門,看見二十世紀獨裁歷史的縮影
伊拉克獨裁者海珊屠殺庫德人後能否安穩吃飯?烏干達惡魔總統阿敏真的會吃人肉嗎?波布如何一邊大啖木瓜沙拉,一邊用飢餓控制柬埔寨?阿爾巴尼亞革命家霍查,革命革到廚師頭上,還要如何繼續幫他煮飯?卡斯楚把美國逼到核戰邊緣,卻喝著可口可樂發起共產古巴的飲食新革命?
獨裁者吃什麼?飲食是否反映獨裁者的為人?更重要的是,什麼樣的人會去餵養獨裁者?當飲食與權力相結合,飽餐一頓是否能改變歷史與個人的命運?
如果獨裁者最愛的滋味,廚師最知道,那有沒有可能,這些掌廚人不只是餵養獨裁者,還窺見了獨裁掌控人心的祕密?
為了回答這些疑問,最會說故事的波蘭作家沙博爾夫斯基,耗費四年走訪五位獨裁者身邊的御廚。他用最私密的視角,幽默且犀利的報導文學筆法,從「伴君如伴虎」的廚師們身上,挖掘出獨裁者們最令人食指大動(或最令人反胃),也最不寒而慄的真實故事。
夜晚的潜水艇 豆瓣 谷歌图书
7.9 (474 个评分) 作者: 陈春成 上海三联书店 2020 - 9
★ 《亚洲周刊》2020年度十大小说
★ 豆瓣读书2020年度中国文学(小说类)Top1
★ 第六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作品
★ 首届pageone文学赏 首赏
仿佛鸟栖树,鱼潜渊,一切稳妥又安宁,夜晚这才真正地降临。
《夜晚的潜水艇》是作家陈春成的首部短篇小说集。九个故事,笔锋游走于旧山河与未知宇宙间,以瑰奇飘扬的想象、温厚清幽的笔法,在现实与幻境间辟开若干条秘密的通道:海底漫游的少年、深山遗落的古碑、弥散入万物的字句、云彩修剪站、铸剑与酿酒、铁幕下的萨克斯、蓝鲸内的演奏厅……
潜入故事深处,感知体内的星云旋动、草木蔓发;以词语的微光,探照记忆的海沟。关于藏匿与寻找、追捕与逃遁,种种无常中的一点确凿,烈日与深渊间的一小片清凉。陈春成的小说世界,是可供藏身的洞窟,悬浮于纸上的宫殿,航向往昔的潜艇,呈现汉语小说的一种风度与新的可能性。
【推荐语】
我非常喜欢《夜晚的潜水艇》,陈春成给了我一个惊喜。我想起NBA,他们对那些充满潜力的年轻球员有一个形容,天空才是他的极限,这话也可以用在陈春成的身上。他比较厉害的一点是,既飘逸又扎实,想象力非常丰富,写现实的部分又很扎实,转换和衔接都做得非常好,很老练的作品。我觉得他是一个前程无量的作家。
——余华(作家)
读陈春成的小说,能感受到作者在背后把问题全部想得清清楚楚,所以小说才会看起来流畅而有趣。他的语言锤炼已经炉火纯青,不是池中之物。这注定是一位了不起的小说家。
——阿乙(作家)
陈春成是一座傍晚的园林,每句话都值得细看,每句话都即将错过。我相信这个传说:“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有一种古老的文字秩序在暗中流传,到他出现时,我才能指给你:快看,就是这个样子。
——贾行家(作家)
初读《裁云记》《竹峰寺》时,只觉得文章虽短但气象非凡,作者笔下处处是奇光异彩。读罢全书,才知道那也只是修竹茂林中隐隐露出的一角飞檐。九篇小说,如九座幽深的宫殿,殿门虚掩,静谧无人,但你侧身进去,缓缓移步,很快就能看到那些足以使人目不暇给的别致格局、精巧构件、璀璨细节。感谢作者以一己之力构筑这些美妙而深邃的宫殿,让我们得以窥见其中那无数动人心魄的奇丽景象。
——东东枪(作家)
陈春成的每一篇文字,甚至每一页每一段,都有一种奇异的空灵感,把人拉拽进一种亦真亦幻的状态里。细致入微的文字后隐藏着很久远的情感,调动出我的记忆与触觉。每一篇看完,总是唏嘘半日。
——陆庆屹(导演)
推着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一直是个悲壮的象征——可如果他是乐在其中,他眼中一直隐隐含着笑意呢?我读陈春成的小说,就一直觉得他是快活的西西弗斯:欣逢命运的高山,时代的陡坡,语言的巨石,他乐此不疲。我作为读者,也能拾其乐而追随。当人游戏的时候,他完整;当人完整的时候,他游戏。席勒这句话,我借来说春成。
——史航(编剧)
陈春成的小说很惊艳,语言极好,且有一种整体性、批判性而又狂欢性的想象力。最厉害的是,他能使最荒诞不经的叙述毫不费力地变得可信,这个本事很难。他对自己的生活有尖锐的看法,表达十分华美飞翔。
——李静(评论家)
陈春成的《音乐家》发表在年轻人阅读社区“豆瓣”上。小说叙述的沉稳、惊悚、细致、绵密,回环往复而又一唱三叹,在不动声色中有雷霆万钧的力量。其叙述的老道、节制,想象的绚烂、丰富,意蕴的复杂与隐喻色彩,很难令人相信这是出自一位90后作家之手。无怪乎有读者留言:“在这篇小说里感受到了希区柯克的后窗,王维的山林,和博尔赫斯的迷宫。”
——王德领(评论家)
陈春成是90后作家中非常有个人特色的一位。汪曾祺式的古典故园与博尔赫斯式的现代迷宫拆散重组,变成了他笔下的废园。但只要读完他的作品,又会发现他远比此丰富。他直接越过了写自我的阶段,一出场就以万物为题,在常识之上,就势思接万里。每一篇小说都不尽相同,又在主题上持续变奏。在一个以糙笔写浮心的时代,他反其道而行之,躲在“深山电报站”,以万物为学问,没有功利心地研究又把玩。他笔触老练,用字沉静,想象又纵肆酣快,间杂萌态。浑然一个专心研学又玩心隆盛的老顽童。
——古肩(《中华文学选刊》编辑)
2022年5月17日 已读
有一星甚至一星半加给了《裁云记》。
陈春成 非实体
悩ましい彼 美しい彼 3 豆瓣
作者: 凪良ゆう / 葛西リカコ 徳間書店 2019 - 7
憧れの演出家・上田の舞台への出演が決まった、新進若手俳優の清居。意気込むけれど、なんと演じることになったのは、清居のイメージからはかけ離れた「売れないお笑い芸人」……!? 役作りに悩んだ清居は、いまや人気カメラマンの助手として将来を嘱望され──ながらも、口下手で自己表現が苦手で、何より自分を崇拝する恋人の平良を観察するけれど……!?
役者としてステップアップするため、清居が決行したのはなんと、××になるコト!?
「美しい彼」シリーズ、待望の新作が登場! !
鹿川有许多粪 Goodreads 豆瓣
녹천에는 똥이 많다
8.9 (304 个评分) 作者: [韩] 李沧东 译者: 春喜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21 - 8
李沧东封笔之作
直面错综复杂的生活本身,探索真正价值的可能性
从《烧纸》到《燃烧》,永恒的审视与追问
本书是韩国导演李沧东于1992年出版的中短篇小说集,借此他获得了《韩国日报》创作文学奖,并在第二年受导演朴光洙之邀进入电影界,随后他便转型并逐渐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影 大师。
这部小说集展现了一批裹挟在复杂多变的历史浪潮中的底层人物形象,他们艰辛地在生活中追求真正的价值,与现实中的痛苦进行抗争,同时寻找个人生活的意义。作者通过这些人物的遭遇审视韩国现实,但并非止步于讲述历史事件或故事本身,而是着重刻画了人物在此过程中发生的转变,他们逐渐开始对生活中的真正价值和自己的身份认同提出疑问并进行探索。
美麗的他(02)~可恨的他~ 豆瓣
憎らしい彼 : 美しい彼 2
9.0 (5 个评分) 作者: 凪良ゆう / 葛西リカコ 青文 2018
★2017年BL AWARD第2名
★2018年《這本BL不得了!》小說組第2名
幾乎蓋住半張臉的帽子配上不自然的墨鏡,大家給他取的綽號是「可疑男」,
他是新銳演員清居的熱情粉絲──真實身分則是與清居住在一起的戀人平良。
獻身的愛幾乎讓人感到噁心的程度,卻又同時說著「我絕不會犯下拖垮清居的愚昧錯誤。」
而不去體諒清居想要撒嬌的心情。為何偏偏喜歡上這樣的人…?
而於此時,業界首屈一指的攝影師指名提拔平良為助手!!
平良開始視工作優先於清居!?
美麗的他 豆瓣
美しい彼
8.7 (19 个评分) 作者: 凪良ゆう / 葛西リカコ 译者: 林珉萱 青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2016 - 3
「即使被說噁心,即使被嫌煩,依然用所有生命喜歡你」高中生.平良沉默寡言,位於班上階級最底層。
這樣的他卻對班上最受歡迎的清居一見鍾情,深陷戀情之中。
清居不與誰特別交好,對任何人均平等而冷酷,堪稱君臨全班之王者──平良只能在諸如張羅午餐的跑腿事務上竭盡忠誠,
盼求清居留意自己!?待那份對唯一君主的信仰化為欲望之時──跨越班級階層之愛將何去何從!?
本書特色:
1.2015年BL AWARD第1名
2.2016年《這本BL不得了!》小說組第2名
3.首刷限定!獨家雙面書衣!
烧纸 豆瓣 Goodreads
소지
8.6 (230 个评分) 作者: [韩] 李沧东 译者: 金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20 - 5
♦韩国电影大师、作家型导演李沧东小说代表作。
♦心怀悲悯的现实主义写作,李沧东的一切电影创作的源头。
♦琐碎的生活暗藏汹涌洪流,直指生命深处的被掩藏、遗忘的一切。
"生命的意义不在天上,而是在现实当中,虽然它很丑陋。"
“我所有的希望,就是能有一点点的改变。这就像是用一 根 蜡烛在传递火种,手递手,点燃别人手里的蜡烛。”——李沧东
◎内容简介
本书共收录了李沧东的小说处女作《战利品》及其他短篇小说共十一篇。这些作品都是以城市边缘人和小人物为关注点,聚焦于两类题材,一类是朝鲜战争及南北分裂、光州事件等社会现实所造成的伤痛,一类是韩国社会工业化发展进程中的社会问题。他的小说不以大事件为线索,而往往围绕着生活的细节,如两代人之间的鸿沟、夫妻之间或婆媳之间的家庭矛盾、大巴车上的风波等等,他拙朴的笔触下隐藏的是这些细小的事件背后巨大的悲剧感。他的作品有一种逼真的写实感,如同他的电影那样深刻地刻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寻找被生活隐藏的真实。
无论是电影叙事,还是小说叙事,李沧东手中都握着一把极为锐利的手术刀,他深层剖开韩国现代社会中普通人的生存困境,将其经受的历史创伤、人性的残酷、个体命运遭受侵害等问题连根拔起。在这部小说集里,他不止是人文主义的电影导演,还是一位心怀悲悯的作家。
梅里雪山 豆瓣 Goodreads
梅里雪山 十七人の友を探して
8.4 (29 个评分) 作者: [日]小林尚礼 译者: 乌尼尔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1 - 5
1991年1月,云南梅里雪山发生了震惊世界的登山事故,中日友好联合登山队十七名队员遭遇雪崩,全部遇难。这是人类登山史上的第二大山难。在一百多年的现代登山史上,梅里雪山也成为人类唯一无法登顶的山峰。事故发生后,中日双方进行了多方搜索。搜索队伍中一位名叫小林尚礼的日本登山队员,更在之后的二十多年里,为了让山难队友们的亡灵回到亲人身边,一再深入梅里雪山搜寻,并已成功找到了十六具遗体。《梅里雪山:寻找十七位友人》,就是小林尚礼多年艰辛搜寻的记录。本书以纪录片式平实而细腻的文字,壮美与温柔兼具的影像,记录了令人心碎的恐怖山难,艰辛的搜寻,梅里雪山的神秘风貌,山脚下人们的朴素生活,三次转山之旅和当地生活的变化。在跨越多年的搜寻中,他从傲慢的外来登山者,逐渐转变成为神山的守护者,一位自然主题的摄影师和作家。而雪山之残酷与神圣,自然对其心灵和生活的荡涤,也同样荡涤每一个热爱雪山、热爱自然的灵魂。
她来自马里乌波尔 豆瓣 Goodreads
9.1 (130 个评分) 作者: [德]娜塔莎·沃丁 译者: [德]祁沁雯 新星出版社 2021 - 3
★内容介绍
“如果你看见过我曾见到的。”母亲总是一再重复这句话。
“亲爱的上帝,请让我感觉她感觉到的,只要一瞬间就好。”多年之后,女儿这么说道。
娜塔莎·沃丁十岁的某天,母亲出门,再也没有回来,后来才得知母亲自沉雷格尼茨河,没能留下只言片语;父亲则酗酒,终日埋首俄语书籍。——在那之后,作者才意识到自己对她一无所知,唯一知道的是她来自马里乌波尔,1943年作为强制劳工被驱离乌克兰,前往德国。凭借少得可怜的线索,娜塔莎·沃丁一点一点地把碎裂的瓷片拼接在一起,她发现,这个家族的过往是一个巨大的谜,是一则关于东欧苦难的历史寓言……作者用迷人的方式完整还原了一部母亲的个人史、家族史、二十世纪动荡史。虽然这是一部非虚构作品,却比虚构作品更魔幻,更戏剧化,也更惊心动魄。
------------------------------------------------
★编辑推荐
◎一部家族史,百年世界灾难缩影
◎20世纪东欧灾难实录,填补二战东方劳工史出版空白
◎堪与温弗雷德·塞巴尔德媲美的作家,用文字抢救逝去的生命与记忆之书
◎重写东欧史,拼接历史的碎片,完整还原悲恸个人史。12000000名东方劳工,绝非二战犹太人大屠杀之外的历史注脚,展示欧洲文明悲剧的全景,揭示乌克兰人不为人知的命运
◎斩获德语第二大文学奖“莱比锡图书奖”(非虚构类)、德布林奖,德语文学在线、《明镜周刊》、《德国时代周报》、《法兰克福汇报》、《南德意志报》等高度赞誉
◎一出版即译为法国、黎巴嫩、意大利、立陶宛、荷兰、西班牙、乌克兰、阿拉伯等文字,长期踞于德国图书榜首
------------------------------------------------
★媒体评论
以家族史展现了世纪全景……一部了不起的作品。
——《明镜周刊》
……只有通过个人性的叙述,我们才能知道历史事件是怎样影响了一个人的经历,当下的事件是怎样从根本上形塑了一个人的生命。这部作品让人看到了德国伟大的记忆艺术家塞巴尔德从遗忘中抢救逝去生命的影子,这绝非偶然。
——勒夫勒(Sigrid Löffler),2015年德布林奖颁奖词
关于遗忘的重要文本。……这部扣人心弦的杰作,已经远远超出了寻找个人家族之根的范畴。
——德语文学在线
人类的生命是如此渺小又如此丰富,在历史的粉碎机里消逝得又是如此悄无声息。这就是《她来自马里乌波尔》所讲述的,作者在虚构和研究、重构和记忆中游走,寻找。……作者的语言朴实无华,但这再合适不过。……非常伟大、极富影响力的艺术。
——犹克‧玛根瑙(Jörg Magenau),德国广播电台文化台
不可预知和令人大跌眼镜的线索盘根错节,活像一部犯罪悬疑片,每个细节都增添了张力,偶然又衍生出了一连串不可思议……《她来自马里乌波尔》是二十世纪灾难史的缩影,其影响至今绵延不绝。
——赫尔穆特·伯蒂格(Helmut Böttiger),《德国时代周报》
近年来有好几部关于二十世纪梦魇的作品,它们与暴力相关,如档案中记录般遥远。虽然娜塔莎·沃丁仅展示了正在发生的故事的一小部分,但她的讲述是如此拉近了读者,我们在当中看到了我们自己。
——《法兰克福汇报》
娜塔莎·沃丁确立了一种既古典又非凡的写作范式。
——汉斯-彼得·库尼施(Hans-Peter Kunisch),《南德意志报》
革命,饥饿,世界大战,内战,古拉格,这是一个更富戏剧性的家族故事。……娜塔莎·沃丁继承了历史学家似乎无法接续的使命:将强制劳工和战俘的历史曝光在公众的视野中。
——德意志广播电台
这本书引人入胜,读开头第一句话就把心提溜到了嗓子眼,悲壮,震撼,很难停下翻动纸页的手指。……属于赫塔·米勒和凯尔泰斯·伊姆雷一脉。
——《科隆城市报》
……一部伟大的书,对抗沉默。那是一段鲜活的,生动的,发出叩问的,绝望而又动人的历史。当然,也充满了痛苦。这是一部催人泪下的书,是多重线索和寻找下的个人史书写。
——巴伐利亚州第二电台文化频道
凭借有限的信息,沃丁小心翼翼地把谜一般的家族史碎片拼接起来,于是便有了这部饱受赞誉的深情杰作,堪与W. G. 塞巴尔德媲美。……《她来自马里乌波尔》填补了文学领域的空白,通过对母亲家族的深情追溯,为成千上万东欧人民树立了纪念碑。
——New Books in German
这本书呼吁人们关注那些鲜为人知且往往不是焦点的历史议题,纳粹德国的东方劳工史即其中之一。有时候它像一本推理小说,在这本书面前你根本停不下来,因为你不知道娜塔莎·沃丁还要往窟窿里填充什么。许多东西浮出历史地表,但还有许多没有说出来。这就是书写家族史的意义。
——Beyond History
此书再次揭开了德国历史上的一块伤疤。许多档案材料被刻意销毁,记忆随着当事人的去世而荡然无存,即便尚有知情人在世也大多缄口不言。……相信随着该书的传播,这段被遮蔽和遗忘的历史会重新进入公共记忆之中。
——中国《文艺报》
成人玩具業務員的日常 豆瓣
作者: 堀江餅子 译者: 何姵儀 台灣東販股份有限公司 2020 - 7
「要去拜訪店家、介紹商品,
結果在路上背著一大袋公司樣品趕著過馬路的時候,
樣品不小心掉了出來。
一般的業務員可能趕快把東西撿起來就沒事了,
但我就有一點尷尬,
因為地上到處都是散落的跳蛋……」
「不小心把公司商品忘在電車的置物架上,
一發現就急急忙忙跑回去服務處想請站務員協尋。
可當站務員拿出失物單讓我填時,
名稱那邊我卻只敢寫『雜貨』…….
實在是無法大剌剌寫出『假陽具』這幾個字啊OTZ」
以上都是我在跑業務時實際發生過的事。
身為在AV公司上班的「女性員工」,有時難免會面臨一些好奇或打量的目光。
誤解也所在多有。
更有甚者,我曾經在參加聯誼時自我介紹「在AV公司上班」,
結果對面男生立刻回問:
「真的嗎?那妳有沒有演過A片?」「你們公司是不是可以做愛做到爽啊?」
嗯,真是個笨蛋問題。哪有可能啊?SOD看太多囉!
啊,不過去拜訪成人用品店家的時候,偶爾會在店內遇到有點奇妙的客人。
比如在一直狂捏自己乳頭的老爺爺、
不知為何全身濕透的上班族(外面明明不熱也沒下雨)、
高傲難以靠近的性感女王(還穿著SM皮衣)、
……以及她的寵物。(跪在地上咬著口銜的男人)
簡直讓人一度懷疑日本是不是沒法治了呢!
總之,這份工作儘管時常會有像醬醬釀釀不可思議的事發生,
但我真的做得很愉快!要說這是我的「天職」也不為過。
而且色情業界也比一般的產業還更國際化,
好比舉辦粉絲見面會、帶著AV女優到國外參加活動的機會也不少。
是個真正需要放眼全球的產業。
話說回來,站在第三者的立場來看,
販賣情趣用品OL的身影其實不怎麼香豔刺激。
畢竟我是很認真在跑業務的嘛!
AV業界裡也並非只有女優跟監督呀~~
如果你也對這個業界的生態抱持著好奇心,
那麼或許可以看看本書,也是另一種人生體驗唷!
★AV公司裡不是只有女優跟監督而已!第一本從「一般職員」角度出發的業界工作紀實
★《名器之子》、《請問您今天要來點姑娘嗎?》……AV改編COS界王者「TMA」公司女業務帶你一探日本性產業背後相關的林林總總
★情趣女王 SallyQ、AV達人一劍浣春秋一致好評推薦!
浮木 豆瓣 Goodreads
7.9 (107 个评分) 作者: 杨本芬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1 - 7
《浮木》是《秋园》的续集。一位八旬奶奶讲述她和妈妈,以及中南腹地那些家人、亲戚、乡亲们的故事,在那样的年代里,人们像水中的浮木般起起伏伏、随波逐流、挣扎求生,他们的命运在大时代中载浮载沉、漂泊无向,有的从此破碎,有的尚有一线生机。文字中涉及的人物,其生命多数不复存在, 恰如泡影破灭于水面,闪电消失于天空。作者通过回忆,讲述了中国人民生生不息的坚韧与美好,这一生,像是一颗露珠的记忆,微小,短暂。但在露珠破灭之前,那也是闪耀着晶亮光芒的,是一个完整的宇宙。
喀耳刻 豆瓣 Goodreads
CIRCE
7.6 (71 个评分) 作者: [美]马德琳·米勒(Madeline Miller) 译者: 姜小瑁 中信出版集团 2021 - 1
我拥有别人认为我不该有的欲望、叛逆和力量。
我拥有会引雷霆上身的一切。
我也会劈开这一切!
----------
【内容简介】
神明、女巫、母亲、凡人
无视、流放、孤立、选择
毁灭者、幸存者、守护者 、重塑者
被驱逐的人、被欺侮的人、抗衡父权和神权的人
……
勇敢掌握自己命运的人!
在太阳神赫利俄斯的神殿中,喀耳刻是古怪至极的孩子——既不像她的父亲那样神性完满,也不像她的母亲那样魅惑诱人。她出生时没能得到祝福和喜爱,连亲生兄妹都排挤她,被众神拒之门外的喀耳刻只好转向凡人世界寻求理解和陪伴。在与凡人的接触中,她逐渐发掘自己的天赋——巫术,其威力甚至能威胁到众神。
宙斯恐惧她的力量,将她流放到偏远的埃亚岛。她在那里磨炼技艺、驯服野兽,并与神话世界中鼎鼎有名的角色相遇——与奥林匹斯神中极其狡诈的赫尔墨斯周旋;去往克里特岛,帮助帕西法厄收服牛头怪米诺陶诺斯;与传奇工匠代达罗斯短暂却收获巨大内心能量的露水情缘;见证美狄亚的疯狂;当然,值得浓墨重彩的还是希腊英雄奥德修斯的造访……
喀耳刻的一生,黑暗又深邃,但她并不是那绝望黑暗的一部分,而是其中奋力逃脱,以期掌控自己命运的生物。这位被弃绝的女性,灵魂如金子般闪耀,迸发出灼人的炽热和光明,用一生谱写了一曲普罗米修斯式捍卫自由的慷慨悲歌。
----------
【编辑推荐】
◆2012年柑橘奖得主、《阿基里斯之歌》作者马德琳•米勒最新作品
◆2019年独立选择奖得主!入围2019年女性小说奖!
◆美国图书馆协会亚历克斯奖!红触手奖!2018Elle大奖!
◆《纽约时报》畅销榜连续在榜16周,全美热卖50万册
◆ Goodreads 2018“读者选择奖”,35万读者评分,评分高达4.2
◆《卫报》《纽约时报》《独立报》《星期日邮报》《华盛顿邮报》等25家媒体年度书单!
◆HBO 改编为8集系列剧,由里克·雅法(《侏罗纪世界》)和阿曼达·西尔弗(《猩球崛起》)担任编剧
◆严歌苓力荐:世上有一种作家,能够化古老的传说为神奇的故事。她让我们不是爱上历史,而是爱上那历史里的人!这就是玛德琳·米勒。
◆让他们见识见识我们的真实面目吧!
◆我拥有别人认为我不该有的欲望、叛逆和力量。
我拥有会引雷霆上身的一切。
我也会劈开这一切!
◆向往自由的女性,为了掌握自己的命运,必须打破与生俱来的枷锁,无论是几千年前,还是现在。
◆永远不要让别人定义你,即使那个人是众神之神宙斯!
----------
【媒体/名人评论】
“对女神故事的一次大胆而颠覆的重构,”这本纽约时报NO.1畅销书“在神话史诗和当下的语境内,重塑了《奥德赛》中最臭名昭著的女巫形象,使之成为一个英雄形象。”
——亚历山大•阿尔特 《纽约时报》
《喀耳刻》将现代女权主义的观念赋予古典文本……看到这个喀耳刻自迷雾中浮现是令人惊叹的,她富有同情心,并且具有21世纪的行为动机。
——《时代周刊》
引人入胜……喀耳刻是属于她自己的英雄。米勒大胆开创了一个女性主义经典叙事……它的核心人物跟我们每个人一样:一位自由的女性,为了掌握自己的命运,必须打破与生俱来的枷锁,无论是几千年前,还是现在。
—— O Magazine
狂喜。彻底的狂喜。优雅细腻,真实前卫。故事跌宕起伏,汹涌澎湃。……米勒从荷马的挂毯上抖落灰尘,赋予它光亮、辉煌的色彩和纹理。一部了不起的小说。
——A.J费恩,《窗里的女人》作者
玛德琳·米勒是讲故事的大师,她使喀耳斯容光焕发,栩栩如生——并使古希腊的众神、仙女和英雄们披甲而出。丰富的细节,和如此让人喘不上气来的故事,你会被完全迷住。一部激动人心的小说。
——海伦▪西蒙森,《小矮星少校的最后一站》的作者
《喀耳刻》拥有颠覆性的魔力,这种魔力来自于米勒对美丽、冒险和重塑的敏锐眼光。通过一个与现实格格不入的女主人公的魅力,神明的世界开始鲜活,我们人的世界——它的问题、爱和羁绊——也被照亮。这本书是给所有在阅读中寻找勇气和追求的人的一份厚礼。
——艾菲尼提▪柯娜,《混血儿》的作者
充斥着女性愤怒的喧嚣:被忽视的、理想主义的或令人兴奋的矛盾声音。玛德琳·米勒在她的后续作品《喀耳刻》中反映了女权主义、修正主义的情绪,这部作品让《奥德赛》中的女巫不再是一个男人史诗中的小角色,而是她自己作品中的明星。
——克莱尔每日电讯报,年度选书评语
对于神话和前现代文学的创造性重述来说,这是重要的一年;其中最受欢迎的一部是玛德琳·米勒的《喀耳刻》,这是一部独特的抒情小说,讲述了权力、力量和责任,故事的视角是这位狡黠而又饱受误解的女神。
——艾米丽▪威尔逊,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年度选书评语
华氏451 豆瓣 谷歌图书
Fahrenheit 451
8.4 (173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雷·布拉德伯里 译者: 于而彦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7 - 7
“比烧书更可怕的罪行是不阅读它们。”
★ 科幻大师雷•布拉德伯里反乌托邦代表作精装纪念版
★ 法国著名导演特吕弗电影《华氏451》原著
★ 在焚烧书籍的年代留下人类文明的备忘录
★ 如果一个人就是一部书,你希望自己是哪一本?
华氏451度是纸的燃点,小说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压制思想自由的世界里,这里所有的书都被禁止,消防员的工作不是灭火,而是焚书。故事的主人公已经当了十年的消防队员,但他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奇特的女孩,他开始对自己的工作产生疑虑。于是他决定铤而走险,向这个世界发起挑战。就这样一批“书之人”暗暗聚集,他们都有惊人的记忆力,看完就把书烧掉,然后把内容记在心里。那些书储存在他们平静的眼眸之后,完好无缺地等待着将来某一天,那些手指干净或肮脏的读者再来翻动……
该作品在五十多年前首次出版时曾造成巨大的轰动,被认为是反乌托邦小说的重要代表作。1966年被法国新浪潮著名导演特吕弗改编为电影。还曾被改编成同名游戏、独角戏、漫画等。
特以此精装典藏版,纪念科幻大师雷•布拉德伯里逝世五周年。他是科幻界的爱伦•坡,狡黠而忧伤的怪老头。天空中有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火星上有向他作品致敬的火山口。他是斯皮尔伯格、史蒂芬金的缪斯。他去世时总统亲自致悼词。如今,他离开我们五年了。来看看他笔下的世界,和我们身处的世界,有着怎样可悲又可叹的相似?
随书附赠布拉德伯里语录书签,收获属于你的科幻箴言。
流俗地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8.9 (77 个评分) 作者: [马来西亚] 黎紫书 麥田出版公司 2020 - 5
國藝會馬華長篇小說專案補助,
聯合報文學獎、時報文學獎、花蹤文學獎得主黎紫書全新創作!
以人性鋪展馬來小城的俗世河流,
站在晦澀幽暗的路頭,每個人都在尋找未知的出口!
★ 王德威主編撰序,「當代小說家Ⅱ」系列新作
★ 現代版《小城畸人》,俱現精彩細密的人性書寫
「《流俗地》娓娓述說一個盲女和一座城市的故事,思索馬來西亞社會華人的命運。黎紫書為當代馬華文學注入少見的溫情,也為自己多年與黑暗周旋的創作之路,寫下一則柳暗花明的寓言。 」
——王德威(美國哈佛大學Edward C. Henderson講座教授)
//
除非有一天你們親自嚐到那滋味,
否則永遠不會明白自己錯過的是什麼。
俗世裡沒有動人的童話;
飄蕩至黯黑深處,該如何捕捉那一抹天光?
曾對未成年女孩始亂終棄、長相俊俏的大輝,
一個被訛傳已死之人,竟輾轉歸鄉,活生生出現在大街上?
天資聰穎的盲女銀霞,進入盲人院學習,
摸索光亮的路上,靈魂卻捨棄肉身,墜入無邊黑暗;
離鄉從業的印度仔律師,生命竟於三十六歲遭人暗殺,猛然截斷;
爽朗的馬票嫂年輕時離開軟弱丈夫、改嫁有錢黑道,
苦盡甘來後卻終結於失智症……
銀霞、細輝、拉祖自小一同長大的「鐵三角」,
歷經生命碌碌坎坷的拖磨,該如何尋找各自人生的出口?
「你們不覺得嗎?我們長大了。」
「長大了是怎麼回事呢?」
「就是世故了。怕雨打風吹;怕會變成落湯雞;怕感冒,怕生病。」
「長大就是開始意識到現實,會去想像將來了。」
小說以馬來西亞錫都,被居民喊作「樓上樓」的小社會拉開序幕。講述其中市井小民的俗務俗事,迂迴曲折的情節,彷彿召喚生命中至關重要的小事。
在「樓上樓」的他們如風中之燭,看似脆弱實則強韌,一旦離開,便流落於人海各自漂流;彷彿走的那一日也意味著困境已渡,人生到了寬敞地,再不需要人相濡以沫。作者融合熱帶國度的風土民情、政治時局,人們追憶往事,每翻開一頁像是自己被時光推到了局外,旁觀著當年的自己。這裡的雨下得頻繁,人生不少重要的事好像都是在雨中發生。那些記憶如今被掀開來感覺依然溼淋淋,即便乾了,也像泡了水的書本,紙張全蕩起波紋,難以平復。
《流俗地》以跳接時空的敘事手法,為各個角色穿針引線,每一短篇看似獨立卻又連續,這些小城人物在生命狂流裡載浮載沉,薄涼活著,無聲老去。他們冷眼、坎坷、孤寂、擁有短暫歡樂,卻都像電光石火,剎那間便走到時間盡頭,看俗世的風吹透灼熱的倉皇人生。
正面管教(修订版) 豆瓣
Positive Discipline
作者: [美]简·尼尔森 (Jane Nelsen) 译者: 玉冰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6 - 7
没有哪个父母不为了孩子而竭尽全力,但好看好的愿望却不一定给孩子带来很好的结果。自1981年本书靠前版初版以来,《正面管教》已经成为了管教孩子的“黄金准则”,本书被翻译成16中语言,在美国销量超过400万册,在美国之外的国家销量超过200万册。自1987年靠前次修订之后,每10年修订一次,本书根据英文原版的第三次修订版(2006年出版)翻译,该版首印数为70多万册。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就是本书的主要内容。
想呀想呀想不停:吉竹伸介的灵感笔记 豆瓣
思わず考えちゃう
6.7 (17 个评分) 作者: [日]吉竹伸介 译者: 马文赫 未读·文艺家·海峡文艺出版社 2020
日本当下超人气插画家、绘本作家吉竹伸介的生活随笔集。48篇随笔,近百幅小漫画,记录作家对日常的细心观察,捕捉瞬间的奇思妙想,收获灵感与创意。时而萌化人心,时而带来惊喜和感动,时而又“丧”又治愈……在云淡风轻的笔墨间,蕴藏着幽默、哲理与温度。
编辑推荐:
★百万级畅销书作者、日本人气绘本作家吉竹伸介的生活随笔集。
《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作者吉竹伸介是各大图书榜单的常客,曾多次荣获日本“MOE绘本书店大奖”、《纽约时报》年度图画书奖等多项高含金量奖项。本书是他的全新力作。
★揭开作家“私藏”笔记本,近百幅小漫画首度公开。
吉竹伸介是一位细心的生活观察家,他随时随地都会带着笔和本,记录日常的所见所闻和奇思妙想,不断挖掘藏在生活小事里的宝藏;反过来,这些内容也为他的插画和绘本创作增添灵感。
★捕捉不经意的美好和脑洞大开的时刻,还原平凡生活里的多姿多彩。
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工作?发明一个可以吸走烦恼的纸?生活碎碎念+人生小哲学,脑洞清奇、想象力爆棚。48篇随笔,篇篇精彩。认真记录生活,就是认真对待生活。
埃及的革命考古學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博客來
The Buried:An Archaeology of the Egyptian Revolution
9.3 (39 个评分) 作者: 何偉(Peter Hessler) 译者: 馮奕達 八旗文化 2020 - 1
非虛構寫作大師──何偉Peter Hessler
繼《甲骨文》、《尋路中國》最新力作!
從尋路中國到埃及考古,何偉跨越埃及獨有的兩種時間概念
——「循環」和「永恆」,
以中國的歷史和政治反襯,理解埃及的政治和歷史。
一邊書寫重現天日的考古巡禮,同時目擊嚮往民主而革命的新生埃及!
細膩描繪「阿拉伯之春」的開羅回憶,以及尋常人物在革命時期的心路轉折
====================
從二○一一到二○一六年,何偉以《紐約客》特派記者身分,舉家遷往開羅,報導自二○一○年末「阿拉伯之春」後,埃及所受的影響以及局勢變化。在這五年內,埃及經歷了兩次總統更換以及軍事政變,在他筆下,就像是在為最古老文明記錄一段劇烈動盪的片段現代史。
作者採用了三條線索交叉進行的敘述方式,一條線索是因「阿拉伯之春」而起的埃及革命。這是現代埃及經歷穆巴拉克下台、穆斯林兄弟上台再下台的故事。但這不能簡單理解為一個表面上民主的故事,在作者筆下,它似乎是理解古老埃及和現代埃及之間不斷革命和政治變化的循環。在這條線索中,何偉抓住了埃及議會法老廳裡一個擦鞋人的故事――他打從一九六四年開始就在法老廳擦鞋了。「納瑟的時候我就在這裡,沙達特的時候我也在這裡。」而這個擦鞋人也見證了穆巴拉克的失勢和穆斯林兄弟會的崛起。他身高約五呎,瘦得像根竹竿,雙手已經染成紅褐色。他的右眼已經永遠睜不開了。
第二條線索是上埃及的考古。搖擺於古文明與新世紀之間的埃及有兩種時間:「循環」,指的是尋常人世的歲月遞嬗、河水漲退;「永恆」,則代表不變不動、完美圓滿的諸神時間;在上述的革命背景之下,他的寫作手法以考古巡禮、革命記錄為交錯穿插。這兩種寫作內容都以時間的演進為記錄刻度,從中帶出埃及獨有的時間觀。
透過埃及獨有的兩種時間概念,藉此理解埃及古王國時代形成的價值體系如何影響今日埃及人的世界。這樣的切入點落實在作者對埃及人的觀察:「不知何故,埃及人就是能在自豪的同時感到羞愧,在樂觀的同時表現犬儒,在嚴肅的同時開起玩笑。即便他們正在抱怨強人領袖對這個國家所作的一切,他們還是熱愛強人領袖。等到其中一堂以古埃及歷史榮光為主題的阿語課結束後,我的筆記本上出現了新的一句話:『埃及已經被人搶了七千年,但她依舊富有。』」
第三條線索是生活在開羅的埃及人的故事。包括在富人區收垃圾的薩伊德和同性戀翻譯員馬努。薩伊德也總是在考古,他從垃圾中找到主人的隱私、秘聞和有價值的物品,從中了解其他國家的人和新世界;而馬努的故事折射了伊斯蘭社會對性、婚姻、生活的獨特看法。他最後逃離了令他窒息的伊斯蘭世界,以中東難民身分來到德國,展開了作為同志的新生活。
本書最讓中文讀者感到會心一笑的地方是,因為何偉曾駐中國多年,並寫下被奉為非虛構寫作經典的《甲骨文》等「中國三部曲」,故他的埃及觀察時時以中國為參照。埃及與中國的共同點不僅僅是在人名上的:人這麼多,名字這麼少。我的電話簿裡塞滿了一個個的穆罕默德和馬哈茂德,一個個的曉梅和秀英。有多少不同的穆罕默德.馬哈茂德曾經端茶給我?以前那些王偉都上哪去了?穆斯林兄弟會的指導局有十八名成員,其中八人的名字不是穆罕默德就是馬哈茂德。總統大選的那個月,我隨隨便便就遇到三個穆罕默德.穆爾西,其中兩人是開計程車的。有一次在阿拜多斯,我訪問了某個名叫穆罕默德.穆罕默德因的人,這名字意思是「兩個穆罕默德」。
也在歷史。何偉觀察到,「仰賴外人」的傳統難免讓外來觀點在埃及歷史上持續下去。所有古埃及的年表與歷史都反映出西方的思維:王族興衰,編了號的王朝來了又去,王國根據古、中、新的順序前進。但這種直線式的歷史卻隱含了「發展」、「改善」、「進步」等對古埃及人來說恐怕不甚重要的其他價值觀。這遮掩了古人真正的想像力──他們更可能想像一種不變不動的永恆國度,而非某種往上發展的軌跡。
何偉的書寫就像一枝挖掘埃及精神的筆。憑藉這些尋常人物在這段悲劇與心痛時刻的生活,憑藉當代埃及與古代埃及之間的關聯,揮灑出對斯土斯民的驚人描繪,讓埃及在「阿拉伯之春」時期不為人知的歷史活了過來,並將他對開羅歲月的回憶與埃及人私密的生活交織在一起。他細膩描繪出一個恐有垮台之虞的國家,最值得關注的內在價值。脆弱的或許只是表面上的政治異動,其內部的人民依舊以剛毅的精神、以宗教的信仰苦撐著;而這股堅強而充滿智慧的人性,便是埃及留存的內在價值,比永恆不變的考古遺跡更加雋永、比動盪激情的革命更顯珍貴。
各界推薦
「何偉讓阿拉伯之春不為人知的歷史活了過來,以別具匠心的方式,將他對開羅歲月的回憶與埃及百姓私密的生活交織在一起。語見機鋒、富有同情,同時也是該國輝煌歷史與人類奮力追求自由的非凡證言。」──阿南德.戈帕爾,《好人不長命:阿富汗人眼中的美國、塔利班與戰爭》作者
「何偉是同輩人中最會講故事的人。他的寫作美就美在細節與堆疊,在不經意間以親密的方式形成深刻的連結。透過他們,你就能經歷埃及近年來動盪不安的歷史,彷彿身歷其境,彷彿生活其中。」──拉麗莎.麥法克,《溺水的陌生人:不可能的理想主義、極端選擇與助人衝動》作者
「本書是那種你捨不得讀完,也無法忘懷的書。憑藉偉大故事家的眼光,何偉將歷史、報導、回憶錄與尋常百姓的生活百態,為埃及與埃及革命交織出一幅美麗而懾人的肖像。」──本.羅德斯,《世界如其所是:在歐巴馬白宮的回憶錄》作者
「美妙得令人印象深刻,完全不像老派的旅遊著作,而是一家人在革命期間──瘋狂地方的動亂歲月──生活於埃及的歷史紀錄。」──保羅.索魯,《騎乘鐵公雞:搭火車橫越中國》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