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实体
雪隐鹭鸶 豆瓣
8.3 (42 个评分) 作者: 格非 译林出版社 2014 - 8
本书是著名作家、学者格非论《金瓶梅》的专著。全书第一、第二部分联系明代社会史和思想史脉络,将《金瓶梅》置于十六世纪全球社会转型和文化变革的背景中详细考察,对小说所展现的器物日用、经济活动、观念风习等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探讨;第三部分以细腻生动的随笔和例话形式对《金瓶梅》文本展开细读,赏析其文章修辞的精彩之处。格非教授于治学写作之余反复品读《金瓶梅》,积多年之功得成此书,学者和作家的双重视角使他的解读别有会心。书名“雪隐鹭鸶”四字取自《金瓶梅》中的诗句,喻指《金瓶梅》中深远幽微的人情世态和历史文化信息。格非教授认为,《金瓶梅》是一部激愤之书、悲悯之书,更是一部别开生面、寄意深远的呕心沥血之作。《雪隐鹭鸶》对《金瓶梅》展开全方位解读,正是要鼓励读者穿透偏见和曲解,去索解隐秘、探幽访胜。
懒人的幸福早餐 豆瓣
ズボラーさんのたのしい朝ごはん
作者: [日] 小田真规子,[日] 大野正人 译者: 吴梦迪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日本食谱大奖获奖料理家教你利用日常食材就能做出美味、时尚又健康的元气早餐。
本书从简单快手出发,介绍了三明治、沙拉、饭团、甜点等元气早餐食谱,260个小创意,美味早餐变着花样轻松做,不使用砧板,甚至不用火,只需微波炉就可以做出美味、时尚、充满创意的早餐,简单、快手又有营养,还能少洗餐具。周末选好食材,只要5分钟,就能让你的早餐充满惊喜和期待,新手、懒人一学就会!
2020年5月13日 已读
作者真的可爱!懒人深深共鸣!
非实体 饮食
巫医、动物与我 豆瓣
All Things Strange and Wonderful: My Adventures as a Vet in Africa
6.0 (8 个评分) 作者: [澳] 赫伯特•雷布汉 译者: 林小绿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 9
作者以兽医的身份到非洲行医,神秘的巫医姆津巴大夫第一个到访,不仅带来几只孱弱的需要医治的小狗,还抛下一句:“我已经等了你十六年,十六年前我就看到你了!”光想象一下那个场面,就足以让人汗毛直立。而这,还只是开始……接下来在非洲行医的日子里,他遭遇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人和事:拿着大刀和市场上的肉贩干架;在酒吧跟人比腕力、教酒吧女郎下棋;主持当地人的成年礼并学习如何联结“圣灵”;甚至和巫医成了好朋友,与他一起探讨人生哲学问题。看似不务正业,却真正地帮助了在困境中挣扎的人和动物,也让这趟非洲之旅格外与众不同。
1.
This is Africa!这里可是神奇的非洲大陆,什么都有可能发生,也往往会发生!你救治了小狗,它们就会一直守护你,连死后都会继续。谁让它们原本的主人,就是神秘的巫医,而你,刚好就是他等了十六年的人。此外,你还将遇到传说中会变成土狼的“巫医”,成为他的座上宾;遇见非洲人眼中的灵魂使者,亲眼见证它带来悲伤的消息……这片穷苦的大地,充满着不可思议的魅力,让你一遍遍重返,一遍遍想念。
2.
这不仅是一次怪诞、美妙的非洲行医之旅,更是正义、善良与邪恶、贪婪的一次正面交锋。在非洲这片穷苦的大地上,疾病横行,炮火不断,但人们依然用爱彼此温暖,这里也因此被称为“非洲温暖之心”。而有时,越是穷困的地方,人性越是光辉灿烂,在这里,你的心灵将深受震荡,看待生命的角度将全然翻转。
3.
中国大陆唯一简体本。本书首次在中国大陆面市,在原书基础上特别增加了一篇对作者的深入访谈附于文后。有关巫医姆津巴大夫的预言,有关离开非洲之后的生活,有关非洲当地的神秘信仰和巫医们后来的命运,在这里你都能找到更真实、深入的答案。
八百万种死法 豆瓣
Eight Million Ways to Die
7.8 (44 个评分) 作者: [美] 劳伦斯·布洛克 译者: 姚向辉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0 - 4
◆30年来,梁朝伟做梦都想演《八百万种死法》!
◆梁朝伟飞越半个地球,只为见作者一面;4次恳求合作,只为演本书主角。《八百万种死法》太懂梁朝伟的孤独!
◆梁朝伟:“我看过劳伦斯•布洛克所有的书,特别喜欢马修那个系列。”
◆王家卫读了《八百万种死法》,不爱用剧本的他,竟邀 请作者担任《蓝莓之夜》编剧!
◆朱天文读了《八百万种死法》,专程飞往纽约,重走本书主角走过的路!
◆英、美、德、法、日等国火爆销售;《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知名媒体齐声盛赞!
◆“爱伦•坡终身大师奖”得主劳伦斯•布洛克代表作,文化精英们的挚爱藏书!
◆这座城市有八百万人,八百万种孤独,总有一个人愿意倾听你的孤独。
--------------------------------
▶ 故事简介◀
喧嚣而孤独的纽约城,落寞的酒鬼侦探。
- “我的人生就像一块浮冰,在大海上四分五裂,各块碎片漂向不同的方向。没有任何东西能够重新弥合。”
一位美丽女人之死,一连串无人关心的谋杀。
- “我厌倦了微笑,我厌倦了随波逐流。美好的时光都已过去。”
一场彻底的酩酊大醉,一段单枪匹马的自我救赎。
- “要我说,总有一天会循环回来,轮到我躺在运尸袋里。”
这座赤裸都市有八百万人,八百万个故事,八百万种死法。
这座赤裸都市,人们孤独成瘾,独自沉沦,然后在不知什么时候,死于八百万种死法之一,迅速被替代,被遗忘。
幸好,总还有一个人在意我们的一切。
- “我叫马特,我无话可说。”
--------------------------------
▶ 名家评价◀
◆我看过劳伦斯•布洛克所有的书,特别喜欢马修那个系列。
——梁朝伟(知名演员)
◆感觉像小时候看武侠小说那样,非要一口气看完不可……我年少混街头没有混到顶的“遗憾”,在读马修时皆获得满足。
——侯孝贤(知名导演)
◆作为一个类型作家,同时又作为一个不愿驯服的、抗拒的越界者,劳伦斯•布洛克皆作了精彩、高难度的表演和贡献。
——朱天心(知名作家)
◆分外想念我们这位没钱没车没房子,却潇洒自由的纽约好朋友马修•斯卡德先生。
——唐诺
◆劳伦斯•布洛克是一位大师!
——乔纳森•凯勒曼(爱伦•坡奖获奖作家)
--------------------------------
▶ 媒体评价◀
◆如果布洛克是一名连环杀手,而不是当代至为杰出的故事叙述者,那我们的麻烦可就大了。
——《出版人周刊》
◆无人能及……布洛克是在世作家中数一数二的存在!
——《华尔街日报》
◆布洛克是一个珍稀生物:他是一个匠人,描写着生活污秽、肮脏的一面,却充满风格,充满怜悯,充满智慧。
——《丹佛邮报》
◆马修系列是1970年后写得尤其好、尤其发人深省的私家侦探系列之一……而《八百万种死法》是该系列的翘楚。
——《亚利桑那每日之星》
◆《八百万种死法》任何方面都是大师级水平!
——《纽约时报》
--------------------------------
这座城市有八百万人,八百万种孤独,总有一个人愿意倾听你的孤独。
女同志X務農X成家 豆瓣
作者: 陳怡如 大塊文化 2018
一如兩河文明的塵眾,徒手捏塑出女人土偶,
肥沃的雙乳、寬闊的臀、堅實的腿,
相信著女神護守土地、看顧農作、庇佑生靈。
我的發酵世界,是女人陪同我掌握了留種、育種的技藝;
是女人引領我採集用作接菌的植物;
也是女人為我揭開發酵的奧義,在那肉眼不見的領域,
以女人的身體和感官領略稻米的生、稻米的亡,
經歷發酵,重生米麴。
與第一任女朋友交往,成為女同志後,已經過了十八年。十七歲時徬徨,內心卻也充滿無畏旁人眼光的愛情至上。十九到二十二歲整個大學時期的探索,上大學的第一個週末,朝聖般地前往「女書店」,當時也把性別研究研討會當做補品,補足自己在性別認同上的勇氣。在那之後的十年,走入一個關心結了婚、有了孩子的女同志議題的組織,辦電子報、倡議遊行,關心同志成家權益,心底收納過許多成家故事的哀愁,卻也不曾失去希望。後來,與共同務農的夥伴,組成多人家庭,實地練習同志成家的功課。經過四年,離「家」,一直迴圈式地探尋遺落在那舊地的自己,想把她帶出舊地,途徑是面對自己的黑暗,在暗裡鑿光,指向來時路,看見洞窟裡一個一個的自己。
就像漬物,懷抱著陽光的初衷,為了熟成,猶必須經過漫漫的黑暗。以發酵、醃漬食物的料理穿針引線,織就女同志的情感、家庭、關係等細細密密的心事。每一個篇章,也各別對應了一種面對自我的黑暗、啓蒙自己的功課。
2020年5月8日 已读 她的作品与作品中自陈的个人性格很近,拙与直中间杂着婉曲。虽吞吐但诚实,写自然如肉身(而非反向);令我感受到女同志“春风蝴蝶”之外的生理性、动物性的部分。“双脚踩踏的、眼睛所及的这一方田土,就是我自己的化身。”
陈怡如 非实体
金瓶梅 豆瓣
8.8 (16 个评分) 作者: 孙述宇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 - 3
本书是对《金瓶梅》的写作艺术与人物的赏析,涉及对小说的写实与讽刺艺术、西门庆及他的一众妻妾的个性与人物所代表的意涵的解读,以及《金瓶梅》作者在这种日常生活的绘写中所表现出的巨大的生命力和小说在活色生香的俗世繁华之上所笼罩的浓重的宗教悲悯与劝世意味等。由于作者少年时期熟读旧小说,后又长期淫浸于西方文学,对《金瓶梅》的分析视角独特,既点出了《红楼梦》、《儒林外史》等后继小说对于《金瓶梅》写作艺术的继承与发扬,又常以外国名著的手法与人物形象与《金瓶梅》相比照,在在显示出这部小说的杰出艺术价值。
秋水堂论金瓶梅 豆瓣
ON THE GOLDEN LOUTUS
9.1 (34 个评分) 作者: 田晓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 3
1.高晓松作序推荐,体验“电影拉片”式阅读——高晓松序言说,本书读解《金瓶梅》之详尽,几乎与学电影时一个个镜头“拉片”相似,凡举结构、背景、隐喻、人物、故事、审美、哲学、食物、器具、服饰、音乐、绘画、诗歌、方言……高晓松用五期《晓说》讲述《金瓶梅》,其中不少想法受秋水堂 启发,若对照节目与本书,当能体会其中默契。
2.左手“秋水堂”,右手《金瓶梅》,一本适合入门的《金瓶梅》导读——哈佛大学东亚系中国文学教授田晓菲(书斋名为“秋水堂”)细解《金瓶梅》全一百回,体察《金瓶梅》作者的曲笔深心。我们的生活中原不缺少西门庆或者潘金莲,《金瓶梅》里面的人物是存在于任何时代的,他们需要的不是泾渭分明的价值判断,而是强有力的理解与慈悲。
3.《金瓶梅》读到最后,竟觉得实在比《红楼梦》更好——熟读《金瓶梅》之后,会发现《红楼梦》全是由《金瓶梅》脱化而来。只是《红楼梦》自始至终写得“温柔敦厚”,从来都在丑恶的情景上遮一层轻纱;《金瓶梅》却锐利清晰,极为摹写人心的复杂之处,探入人性的深不可测。须得大智大勇,才能够真正欣赏与理解《金瓶梅》。
4.首次收入20幅清代《金瓶梅》精美插图,“中国最美的书”评委陆智昌封面设计——本书插图均出自美国艺术重镇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珍贵馆藏清代《金瓶梅》插图册,为呈现更好的彩色印刷效果,内文纸张特选用雅质纸。理想国版田晓菲作品封面由“中国最美的书”评委陆智昌设计,后将陆续推出《留白》《赭城》等。
【内容简介】
爱读《金瓶梅》,不是因为作者给我们看到人生的黑暗——要想看人生的黑暗,生活就是了,何必读小说呢——而是为了被包容进作者的慈悲。慈悲不是怜悯:怜悯来自优越感,慈悲是看到了书中人物的人性,由此产生的广大的同情。
——田晓菲
“云霞满纸”,袁宏道在写给董其昌的信里,这样称道《 金瓶梅》。《金瓶梅》问世四百余年来,得到无数作家、学者的宝爱和传抄,从李渔、曹雪芹,到胡适、张爱玲……无不从《金瓶梅》中汲取营养。《金瓶梅》不仅仅是一部闺房私情之书,更是一部深微体察人性的“罪与罚”之书:书中所有人物都沉沦于欲望的苦海,被贪欲、嗔怒、嫉妒、痴情的巨浪所抛掷。《金瓶梅》作者之如椽巨笔,直入人性深不可测的部分,揭示人心的复杂而又毫无伤感与滥情;一个读者必须有健壮的脾胃,健全的精神,成熟的头脑,才能够真正欣赏与理解《金瓶梅》,直面其中因为极端写实而格外惊心动魄的暴力。
词话本,绣像本,《金瓶梅》流传的两大版本,哈佛学者“秋水堂主人”田晓菲从文本本身入手,逐回比对两大版本,细解小说中人物塑造、语言风格、叙事结构、象征隐喻等创作手法。两个版本的意识形态和美学原则极为不同,词话本偏重儒家教化思想,绣像本则蕴含宗教精神,是一部更彻底的文人小说。可以说,不是有一部《金瓶梅》,而是有两部《金瓶梅》。
读到最后,“竟觉得《金瓶梅》实在比《红楼梦》更好”。其结构、细节上的苦心孤诣,为“秋水堂主人”一一辨析。“虽兰陵笑笑生复活,亦不能有此四百年眼光与刻度丈量自己之著作矣。”(高晓松语)
小行星掉在下午 豆瓣 Goodreads
7.7 (131 个评分) 作者: 沈大成 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 1
闪烁着霓虹灯的疫区,墨鱼人藏身的超大型地铁站,逐步变异的公司职员,新星球上建设社会的伟大历程……本书是沈大成新近创作的短篇小说精选,作者以其独有的黑色幽默,塑造了一群仿佛生活在地球的双生星上的人类,并将他们置于不确定的未来即将落下的时刻。
一个异质而又有其自身逻辑的世界,读者既可将之看作愉快的脑内小革命,也难以忽视其中现实主义的一面。而我们当代生活的一部分特质,就在沈大成小说独特的显影法下逐步显现。
2020年4月19日 已读
比前作幽暗,比较有现实的底色。最喜欢男孩托托和最后两篇星际迷航,次之海边的女人、墨鱼人和盒人小姐。
沈大成 非实体
猫女咪妮 豆瓣
作者: [荷] 安妮·M.G.施密特 译者: 李剑敏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 - 4
《夏洛书屋:猫女咪妮》是安徒生奖获奖作品,故事的主角是风车王国荷兰最有名的一只猫。故事发生在芒刺镇,哪里有不得志的小包记者、预付却政治的校长、道貌岸然的工厂主……更有一群形形色色、古灵精怪的猫,因为猫女咪妮的出现,平静的小镇暗流涌动……
巨大的拥抱 豆瓣
7.8 (48 个评分) 作者: [日]物久保 译者: 赵婉宁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0 - 3
温暖柔软的巨大化动物,给人无比安心的感觉。埋进毛茸茸萌物里,苦恼就会慢慢消散。
★火遍微博、朋友圈的「巨大化动物」系列重磅来袭!
日本人气插画师もの久保笔下温暖柔软的巨大化动物,把毛茸茸的小动物巨大化之后,依然可爱得令人窒息。画作的氛围清新舒适,令人放松。埋进毛茸茸萌物里,苦恼就会慢慢消散。
★在这孤独的世界里,给你一个巨大的拥抱。巨大化萌物,给人无比温暖安心的感觉。
★充满故事感的插画作品,一幅画就是一个世界,四季流转,它们依然陪在你身边。
春天里,躺在樱花树下的猫咪怀里一起打个盹;夏天来了,少女和心爱的柴犬在紫阳花田中的笑容像刚刚放晴的天空一样明媚;秋日的公交站旁,一旦你在那里停留一段时间,会有越来越多的兔子靠上来;冬天也不要怕冷,企鹅会把它的肚子借给你倚靠的。
★收录创作过程与作者访谈,详细解说创作思路。
近6000字干货内容,作者详细解说创作的思路与具体过程,并对每一幅画作进行介绍,令人受益匪浅!
★豪华装帧,精美展现120张画作。
本书由知名设计师操刀,护封采用轻奢烫白工艺,全书使用特种纸全彩印刷,精装大开本呈现日本顶级插画师的暖心之作。
日本插画师もの久保作品,每一张图都能脑补出一个故事。温暖柔软的巨大化动物,给人强烈的安全感。
放学后,在阳光正好的教室里窝在狐狸的怀中小憩;下班回到家,一头栽进猫咪肚子舒缓一天的疲惫;樱花璀璨的春日里,踏过鸟雀搭成的桥在花树间穿梭;在寒冷的雪原上探险时,说不定会遇见像小山一样圆滚滚的海豹在晒太阳……拥有一只“温柔巨兽”在身边,当生活不如意时,靠在毛茸茸的肚子上苦恼就会慢慢消散,陪你度过每一个渴望安全感的孤独瞬间。
毛茸茸的,可爱的,治愈的,日本插画师もの久保笔下被无限放大的安抚感。梦幻的风格与乖巧温顺的毛茸茸的庞然大物,给人无比温暖安心的感觉。
天才主厨的绝对温度 豆瓣
7.5 (11 个评分) 作者: [日]石川拓治 译者: 叶酱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9 - 9
二十五岁才开始学厨的米田肇,三十六岁开了自己的餐厅,开业一年便拿到米其林三星。
他是没有段位的空手道高手,一度想当“会做料理的格斗家”,现在则是“喜欢格斗的厨师”。
他为了在法国学厨,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
他有着足以自傲的厨界履历,但那同样也是某种负担。
他光是找开店的房子,就找了一年多。
很多常人觉得容易的事,在米田肇的世界,变得无比复杂。
很多普通人感到无法越过的障碍,被米田肇轻巧地跨越。
笨拙与热情,加上无比的决心。
一位天才厨师的成长记录。
耳语者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The Whisperers: Private Life in Stalin's Russia
8.8 (78 个评分) 作者: [英] 奥兰多·费吉斯 译者: 毛俊杰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9
斯大林时代(1924—1953)既是一个全面控制时代的开端,也是它的高潮时刻。经过改造的苏维埃人,既恐惧政治权力,又对它无比崇拜。他们几乎每个人都成了“耳语者”——或藏身于角落窃窃私语、互诉衷肠,或暗中迎合,成为向当局告密的举报人。许多关于苏联的历史著作都聚焦于恐怖的外 在现象——古拉格、逮捕、判刑、囚禁甚至杀害,却几乎没有人关注普通的苏联人过着一种怎样的私人生活,他们的真实想法和感受是什么。
《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所关注的正是最为广泛的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内在心灵,是第一部深入探索斯大林时期个人和家庭生活的口述历史著作。尽管在书中几乎每一页都能感受到斯大林的存在,但是《耳语者》并不讲述斯大林本人,讲的是,斯大林主义如何渗入普通人的思想和情感,如何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人际关系。本书也并不试图解说恐怖的起源,或描述古拉格的兴衰;只想解释警察国家如何在苏维埃社会扎根,让数百万普通百姓卷入恐怖制度,或是沉默旁观者,或为积极合作者。正如俄罗斯历史学家米哈伊尔·格夫特所说,斯大林制度的真正力量和持久遗产,既不在于国家结构,也不在于领袖崇拜,而在于“潜入我们内心的斯大林主义”。
而对于这一切,我们绝不陌生。
一封谁见了都会怀念我的长信 豆瓣
8.5 (31 个评分) 作者: 石川啄木 译者: 周作人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8 - 2
他的歌是所谓生活之歌,不但是内容上注重实生活的表现,脱去旧例的束缚,便是在形式上也起了革命,运用俗语,改变行款,都是平常的新歌人所不敢做的。
——文学家、翻译家 周作人
石川啄木在我的想象里,是会在一段孤寂的旅途中遇到的人,你熟悉这种感觉:即使相对无语,在各自的眼神里也能闪烁起无声的话语。这也正是我读他的诗时心里涌出的感受。
——音乐人 钟立风
这本石川啄木的诗歌集,很像我最亲爱的给我写来的信啊。
——诗人、小说家 巫昂
我喜欢那些能够释放心里的恶魔,跟随心里的魔鬼去驰骋的写作者,石川啄木即是其一。
——出版人 陈亮
特邀新锐画家马君MA JUN特别制作了20张木刻插画,每一张画都触及啄木诗歌的灵魂
由“中国最美的书”获奖设计师周伟伟整体设计
布面精装 / 烫色工艺 / 内文图文套锁 / 用纸典雅
2020年3月25日 已读
原来最近新版的几本啄木是同样的内容(只是换了书名)。几首较长的现代诗令人感觉新鲜,但其间微妙处仍承自短歌。诗论加一星。
石川啄木 非实体
有匪(全集) 豆瓣 Goodreads
8.1 (46 个评分) 作者: Priest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7 - 10
豆瓣年度读书榜单推荐作品
大神级作家Priest古言小说扛鼎之作
二十年前,“南刀”李徽奉旨为匪,建蜀山四十八寨,收天下落魄之人。
二十年后,一位自称谢允的少年携“安平令”夜闯四十八寨,自此甘棠出山,风云再起。
身为“南刀”后人,周翡生长于四十八寨, 却从未得见江湖的模样,而这一切都在遇见谢允之后,偏离了原来的轨道。
江湖风雨如晦,曾经无忧无虑的少年们无端被卷入一场浩劫之中,而那已经尘封了二十年的秘密,也即将被揭开……
屡次想起的人 豆瓣
8.1 (20 个评分) 作者: 沈大成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7 - 6
⊙ 《屡次想起的人》收录15篇短篇小说,踏足真假两界,同时把玩恐怖、推理和想象。
⊙ 沈大成有时创建一个城邦,有时改造人体器官,有时发明某种职业,有时捏造不存在的动物,有时重塑一套社会规则。在诡谲之中涌现合理的故事,又在合理之中惊人地转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阁楼小说家》:小说家住进出版社阁楼,和社长、编辑朝夕相对,除非写出一部人生作品否则不会离开。
《圆都》:“赘肉和橘皮组织”是一个恐怖组织,它攻击谁,谁就会发胖。然而胖的人懂得一些瘦子不知道的事。
《分裂前》:当你四十岁了,假如不想活下去,可以分裂成两个二十岁的别人。
……
2020年3月4日 已读
最喜欢《擦玻璃的人》、《口袋人》、《赏金猎人》,次之《理发师阿德》、《空房间》、《关于玩抓娃娃机的年轻男子》。
沈大成 非实体
猎人 豆瓣
6.8 (70 个评分) 作者: 双雪涛 北京日报出版社 2019 - 7
★2020年宝珀理想国文学奖首奖作品
双雪涛最新的短篇小说集,由十一篇小说构成。不同于《平原上的摩西》《飞行家》有比较强烈的东北地域气息,这一本在创作题材、叙事方式上都更为开阔、自由。北方小城五篇,民国历史两篇,北京生活四篇,时间脉络从民国的北平贯穿到2018年的当下以及充满科幻感的未来。十一个故事,每一篇 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时空感受、气氛节奏截然不同。作者于传奇故事中书写日常生活中人的境况,在普通人的境地里寻找和构筑属于个体的精神世界,无论在何样的时空里,这种属于自我的精神质地都是任何人不能剥夺的,无论风浪再大,也要把紧自己的舵。这本小说集关于普通人,也关于勇敢者,关于欲望,也关于慈悲。
【编辑推荐】
★ 小说家双雪涛继《平原上的摩西》《飞行家》之后的突破之作,他创新讲故事的方法,打破时空界限,沟通古典与现代,为当代华语小说展示了新的可能性——从艳粉街到奉天城,从1932年的北平到不可知的未来,从八九十年代的北方小城到2018年的北京,十一个充满悬念的精彩故事,十一场紧张有趣的精神历险。作者极具现代感的表达格调、所关注主题的深度和硬度,奇异的文本内驱力,决定了他在当今汉语写作中的独特地位。
【媒体评价】
我们看见了作者展现他个人写作风格与品质的最新成果,现实生活也许是十一种,也许是一种。它是凛冽的、锋利的,也是热血的、动人的。它是我们的软肋与伤痛,也是我们的光明所在。
我们为作者的精神历险发出了共同的惊叹。感谢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新的文学磁场,让我们获得了另一种旋转的方法或眩晕。
——第三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授奖词
双雪涛的小说创作已然成为文坛上一个引人注目的存在。他的小说常在奇异的修辞和丰富的细节中隐藏着形而上的思考和追问。
小说《预感》也是一个“用言语证实存在”的故事,言语似乎在表明存在,但能否最终证实存在,这是小说带给读者的疑问。在充满了悬疑和张力的情节中,言语被寻找到了,但同时也被安德鲁带在身上的那封信中的语词消解掉了。言语、存在、死亡、预感,由此交织成一个纷繁奇异的大网,彼此证实,彼此抵消。
——《作家》杂志推荐语
(《武术家》一篇)人物生动,世情通透,离奇故事中富于日常生活气息。叙述语调老练,时而露出嘲讽的锋芒。国仇家恨,用一个武术家与其子的简短经历,说得轻盈流畅,一口气读完,仿佛真回到历史现场。小说家厉害的地方,在于不会限于要交代清楚的国族历史而损害了说故事的方式,却又事事交代清楚,洗练非常。……《武术家》里有传奇,有日常,人一面向往传奇,一面留恋日常,当传奇与日常同时很好地平衡在小说里,那么这个小说就不一般了,重要的是传奇与日常背后还有断代史,这样小说就更不一般了。
——“鲤·匿名作家计划”评委
在围剿现实的寒冷征途中,他在语言、结构、叙事节奏等方面,获得了愈发精巧、成熟的驾驭能力。身为小说家,他锋利地划开了阴谋之下的纯真,躲闪之中的深情,让衰落的城市、渺小的边缘人,双双收复他们失落的自由和梦想、爱与尊严。
——第三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 年度青年作家颁奖词
2020年2月26日 已读
最喜欢《预感》、《武术家》,次之《火星》、《猎人》。
Kindle 双雪涛 非实体
花猫三丫上房了 豆瓣
9.6 (5 个评分) 作者: 叶广芩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9 - 10
耗子丫丫告别了寂寞的颐和园,回到胡同里的家。她与伙伴们一起跟着花猫三丫上房,搭建秘密乐园;他们希望自己能像“长翅膀的小耗子”——燕么虎儿一样飞上天空;他们相信彩虹的脚就落在豁口外的护城河边上,相约一起去寻找……童年的时光在上房揭瓦、下河摸鱼的喧闹中欢畅飞过,也在家人的陪伴和惦念里暖暖流过。
小彼得在蓝莓地 豆瓣
Peter in Blueberry Land
作者: (瑞典)爱莎·贝斯蔻 译者: 何田田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 - 1
今天是妈妈的生日,小彼得想给妈妈一个惊喜。他挎上两个篮子来到了森林里,想摘小蓝莓和小红莓。可是,他没找到一颗莓果。就在他伤心时,一个还没有苹果大的小老头,对着他施展了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