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实体
花冠病毒 豆瓣
Corolla Virus
5.8 (26 个评分) 作者: 毕淑敏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2 - 2
本书是国内首部心理能量小说,是著名作家、心理学家毕淑敏沉寂五年,继《女心理师》之后第一部长篇小说,探索当代社会心灵危机的应对之策。故事表现人性在面临危难时刻而迸发出的悲悯和无奈,在绝境中展示出的强大和坚韧,读起来让人欲罢不能。小说已不再是叙述一场冒险,而是更深入地关注生命、人性、救赎等命题。
凶猛疫情突然袭击中国的大城市燕市,一时间,千万民众的生命陷入危机。亲临一线的科研教授于增风,以身试毒不幸身亡,并给这种寄生的古老生物赋予一个温暖的名字——花冠病毒。
全城戒严、人心惶惶之际,拥有心理学背景的女作家罗纬芝突然接到一个电话,一家机构告知其被推荐为亲临抗毒一线的采访组成员。经过激烈的心理挣扎,她答应启程。这时,一个神秘的年轻人忽然找到她,两人达成一项秘密交易,并给她一瓶白色粉末,以备不时之需。
在由袁再春组成的抗疫一线小组内,罗纬芝深入了解了危机情况下各色普通人面对恐慌和毁灭时的心理困境,并阴差阳错的从袁再春手中,拿到了于增风教授的遗物。匪夷所思的是,遗物中居然藏有花冠病毒的病菌。罗纬芝身染瘟疫,命悬一线,又不可思议的获救,成为花冠病毒的“刀”下唯一幸存者。
接下来,瘟疫事件的发展不断失控,感染病毒死亡的人数越来越多,各种谣言满天飞,形势有崩溃的趋势。更加糟糕的是,一线负责人袁再春忽然神秘死亡,这加重了局势的紧迫性。而官方的急救药物迟迟研发不出,国外势力和一些民间非法组织及个人,都想借此机会,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形势日趋严峻时,燕市市长陈宇雄之孙陈天果又不幸感染病毒。正当所有人都束手无策时,神秘的年轻人突然现身,他给出的治疗药方大出所有专家所料……
最终,人类与瘟疫病毒的血战,结局会怎么样?罗纬芝、陈天果、抗疫小组、燕市一千多万市民,命运将把他们抛向哪里?人类该如何战胜强大的对手?
通过本书,毕淑敏以医者之心和心理学家的睿智,告诉你如何组合自我心理能量,对抗即将来临的末日灾难!本书在探讨人性这样沉重的主题时,敢于另辟蹊径,获得了新的起点和更高的写作格局,不管是从技术层面抑或文学内蕴上,它都是感撼人心的大师级作品!
2020年2月23日 已读 现实浅薄,狗血天真。印象深刻而少见人提的几句:1、罗自我解嘲“谁让你剩到如今呢,连小保姆都敢一比高下了”;2、见市长儿媳,“懂得一个和你的生活底色完全不同的人,非常艰难”;3、辛稻其人。
Kindle 毕淑敏 非实体
娜塔莎之舞 豆瓣 Goodreads
Natasha's Dance: A Cultural History of Russia
9.4 (74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奥兰多·费吉斯 译者: 曾小楚 / 郭丹杰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8 - 3
★梁文道、刘瑜、熊培云、许知远联袂主编——“理想国译丛”(MIRROR)系列之一(025)——保持开放性的思想和非功利的眼睛,看看世界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本书由张建华专文导读,精辟地点出了俄国文化中“文学中心主义”的特质及“娜塔莎之舞”代表的俄罗斯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以及作者费吉斯如何结合史学与文学呈现俄罗斯文化的复杂多变。
★《娜塔莎之舞》通过托尔斯泰的名著《战争与和平》探索俄罗斯文化深刻复杂的多重面向,展现上层阶级的欧洲文化与农民的俄罗斯文化之间的分歧和复杂互动,以及“文明”和“本土”两个俄罗斯之间的对抗如何对19世纪以降的民族意识和文学艺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娜塔莎之舞》从俄罗斯芭蕾、绘画、诗歌、戏剧、音乐,到托尔斯泰、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等文豪绚烂的作品中,描绘出浓厚的俄罗斯情感,展现“俄罗斯灵魂”的建构,以及在西化的冲击下,俄国人“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的创伤。
★《纽约时报》《时代周刊》《每日电讯报》等媒体年度瞩目好书,入围“萨缪尔·约翰逊奖”“达夫• 库珀奖”决选名单。
【内容简介】
在托尔斯泰的名著《战争与和平》里,娜塔莎,这位自小接受法国教育的贵族小姐,爱唱歌、跳舞,不论苏格兰舞、英吉利茲舞,还是俄罗斯民间舞,她都能翩翩起舞,展现婀娜多姿、优雅动人的俄罗斯风情。奥兰多•费吉斯通过“娜塔莎之舞”,重新诠释《战争与和平》这部巨作,介绍托尔斯泰、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柴可夫斯基、契诃夫、斯特拉文斯基、肖斯塔科维奇等伟大的作家和艺术家,以散文般的优美笔触再现广袤质朴、包容一切的俄罗斯。
《娜塔莎之舞》通过对18世纪兴起的俄罗斯芭蕾、绘画、诗歌、戏剧和音乐等讨论,探索俄罗斯文化中欧洲文明与民间元素之间的分歧,“文明”和“本土”两个俄罗斯之间的对抗,以及贵族上流社会和底层农村民众间的分裂。书中更进一步讨论“俄罗斯灵魂”和“俄罗斯性”的建构与表现,揭示政治、国族认同、社会观念、风俗習惯、民间艺术、宗教等对俄罗斯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呈现出一幅充满戏剧性的细节、辉煌炫丽的文化长卷。
【名家推荐】
有关俄国的一切都需要是最优秀的,费吉斯写的俄国历史也一样,而他也再一次做到了这一点。他的书写流畅优美,充满令人拍案的智慧和生活气息。他对大量文献做了轻松、恢宏而广泛的研究,所涉范围从贵族的信件到斯大林的档案,分析简洁而充满才情。这一对俄国文化卓越、炫丽而高明的导览,生动有趣、故事性强,令人着迷。——西蒙·蒙蒂菲奥里,《耶路撒冷三千年》作者
费吉斯对这一主题的写作与众不同。他取材广泛,语言生动、紧凑,充满戏剧性的细节,对私人生活的书写尤其别具一格。——约瑟夫·弗兰克,《伦敦图书评论》
内容详实,包含大量插图,阐释了作者对这个既野蛮又智慧,拥有高度艺术成就的文明的深刻洞见。这本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神秘与理性、“东方”与“欧洲”之间的俄罗斯。——丽莎•雅丁,《观察家新闻报》
这是一部非常有趣,同时又让读者几乎能切身闻到“俄国泥土的气息”,这个不可能的任务被费吉斯教授完成了……他为我们讲述了俄国大地下的文化根源、它的荒谬和天才,它的人性与残酷。这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成就。——乔弗里•古德曼,《论坛报》
奥兰多•费吉斯成功地描述了俄国文化的无比深厚和强大力量,概述了俄国历史上的重要问题和事件。他以一种让读者更深刻理解俄国的方式来书写,这种方式比仅仅去叙述统治者如何专制、征服者如何残暴和战争如何残酷更高明。用俄国人自己的话谈“俄罗斯问题”,如何寻找亚洲之根,探求俄国农民之谜,如何养育出如此多的伟大作家、诗人、画家和作曲家,是其著作的过人之处。——谢尔盖•施梅曼,《纽约时报》
对俄国文化史的全面描写,主题广博,观点宏大。——安妮·阿普尔鲍姆,《标准晚报》年度图书
内容极为丰富,读来引人入胜……随处可见闪光的情节,以及犀利、动人,有时还带有几分诙谐的描写……是一部关于大国俄罗斯之性格的无可匹敌的洞见之作。——皮尔斯·布伦登,《老骨头》年度图书
绝妙地丰富……恢宏且深具说服力……一次愉悦无比的阅读体验。——安东尼·比弗,美国作家
奥兰多•费吉斯的故事……涉猎广泛并且讲的漂亮。带着他对生动散文的精妙目光,他描绘的世界变得栩栩如生。书中收录的彩色插图非常漂亮,而批判性的文献目录也是一个有用的补充,它收录了俄国文化史不同领域中许多新近出版的(英语)专著。……阅读这本书完全是一种享受,它也同样值得收藏。——卡洛琳•布鲁克,英国伦敦国王玛丽学院俄国史教授
激动人心……这部优秀的史学著作的题目取自《战争与和平》,贵族女主角娜塔莎·罗斯托娃下意识地跳起了农民的披肩舞……一本令人相见恨晚的书。——《星期日独立报》
大船 豆瓣
作者: 黄小衡 / 贵图子 中信出版社 2019 - 10
这是一个以一艘大船为主角的故事。从过去到现在,从春天到冬天,曾经是渔村骄傲的大船,现在默默地停靠在港口,看着四季的交替,看着时代的变迁。故事巧妙地把大船设计成当年的深圳小渔村变成现代化大都市,人们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的参与者、见证者。通
过一艘有生命、有情感的大船,让孩子了解历史,珍惜今天。
孩子通过大船的眼,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大海,看到了热气腾腾的生活,看到了色彩斑斓的城市,又看到了时间如一条长河,滚滚奔腾向前。大船经历的一个个故事,就像长河中的一座座灯塔,帮助孩子理解抽象的时间,以及时间的变化给事物带来的影响。
一个人办不到 豆瓣
ジャイロスコープ
7.1 (27 个评分) 作者: [日] 伊坂幸太郎 译者: 小岩井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9
世上并没有圣诞老人,却有一个神秘组织在悄悄给那些无法从家人处得到礼物的孩子们*物。“在背后默默出力,不觉得很帅气吗?”虽然礼物总会莫名其妙地送错,但这些送错的礼物,*后都帮孩子解决了生死攸关的问题。总有一缕光芒刺破千万黑暗照进生活,让你感到不是一个人在对抗这灰暗世界。
伊坂幸太郎说:“人类*的武器是信仰,是音乐,是坚定,是相信别人。”而我们的武器就是伊坂幸太郎。
★在日本人气比肩村上春树、东野圭吾的小说家
作品五度入围直木奖,日本书店大奖、吉川英治文学奖、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等文学大奖得主,连续十年稳居“日本*受欢迎男作家”前三名
★青年人气作家小岩井倾情翻译,生动呈现伊坂文字的幽默与温暖
“加一勺糖,就能吃得下生活所有的苦!”“无论什么花都有花蜜,无论什么样的人生都有价值。”
★伊坂幸太郎全新短篇小说集,经典伊坂式奇幻故事
犯错也能坏事变好事;朋友真的存在吗;人生一无所获也没关系;世上真有后悔药……7部短篇精彩串联,温暖收尾,让人大呼过瘾而又心头一热的治愈系奇幻之作
★脑洞大开的故事,在灰暗的命运里寻找世界的善意
“伊坂幸太郎的小说拥有正直、单纯、善意、积极的韵脚。”不管世界如何旋转,你就是自己的轴心,拥有改变一切的可能。
2020年1月12日 已读
末篇与其说是串联伏笔更近于彩蛋。喜欢第一第二篇的异色;爱第六篇和第五篇。
2020年1月13日 评论 台版有而内地版无的伊坂创作谈记录 - 台版《陀螺儀》和大陆版《一个人办不到》,实则是伊坂的同一本短篇集。前者比后者多了卧斧的推介辞和一篇伊坂的创作谈(至少看大陆版的电子书是没收录,不知实体如何)——后者信息量大而恳切,值得多加一颗星。 这篇创作谈首先逐篇说明了集中各篇作品的写作缘起。伊坂说自己最想写的还是长篇,而短篇则是“有人邀稿就会努力写完”,于是这本就如当前的BUMP全碟皆tie(。)。各篇约稿主题参差、要求不一,写作时间与心境源流各异,于是面目风格也差别很大。而为了成书加写的最后一篇小故事,正是为了将前文收纳进去,像彩蛋,或是扎束在礼物上的可爱蝴蝶结。在网上看到内地版读者有质疑这书平淡或散乱,或如我觉得末篇温暖有余精巧不足的,都可以从创作谈中得到解答。 短篇集中我最喜欢第六个故事《彗星们》,无论是将时间横陈作空间的中心梗,还是辛勤付出的清洁(女)工群像,或者笨拙勤力的第一人称,都很动人。看创作谈才知这篇最早发表在以职业女性为主题的短篇集中,就觉得,啊,原来如此。 更重要的是,在这篇2015年的创作谈中,伊坂梳理了他出道15年来的(长篇)创作年表,值得记录: 奥杜邦、华丽人生、天才抢匪、重力小丑、家鸭野鸭、蚱蜢、沙漠、哦爸爸——这是天真无邪的小学期(萌!); 接下来放手去写“自己喜欢,读者不见得想看”的作品,包括金色梦乡、摩登时代、KING、SOS之猿——可以算是中学时期;同期还“怀着‘如果被认为没办法再写以前那样的小说,实在令人懊恼’的被害妄想”,写了瓢虫(超萌!); 接下来311地震。怀着“不论谁都能乐在其中”的目标,写了汽油生活; 和阿部和重合写的《雷霆队长》,是想写出一部“最棒的娱乐小说”,写完“心情如同考上大学的高中生”。 但我最想记下的是,当编辑问到,《夜之国的库帕》在什么位置呢?伊坂的回答: 《夜之国的库帕》、《死神的浮力》、《不然你搬去火星啊》三本定位为“害怕的事情三部曲”,分别对应着“战争”“自己和重要的人的死亡”以及“魔女狩猎般的世界”。 魔女狩猎般的世界。 “火星”这本,因为当年一字一句啃得吃力,印象之深刻,远非看简体中文一目十行可比。看书名以为是本轻松的娱乐小说,翻开却大吃一惊;尽管对恐怖社会的呈现生动有余丰厚稍欠,且最后仍收以愉悦阳光的娱乐小说式结尾,但阅读过程中的代入感几乎让人窒息。这本可排进我的伊坂私心top3,看到“魔女狩猎”几个字,被击中,记忆又复活了。
伊坂幸太郎 非实体
活山 豆瓣 Goodreads
The Living Mountain
8.8 (50 个评分) 作者: [英]娜恩·谢泼德 译者: 管啸尘 文汇出版社 2018 - 10
☆ 入选 豆瓣·2018年外国文学非小说类年度十佳
☆ 入选第二届“中国自然好书奖”年度十大自然好书,获自然文学奖
...................
在这高处,没有动静,也没有声响。
人类离这儿大概还有千万年远吧。
我存在着:这就是大山赐予我的最大恩典。
.... ...............
☆ “关于英国自然风景的最佳作品 ”(《卫报》)
☆ 肖像印在英镑的传奇作 家 娜恩·谢泼德
☆ 蒙尘三十余年的文学经典 中文版 初次引进
☆ 中文版特别收录 珍妮特 ·温特森 诚挚推荐书评
☆ “当代最好的行走作家” 罗伯特·麦克法伦 万字长文作序
...................
“我就像一条狗,气味使我兴奋;泥土上苔藓的味道也使我兴奋……”
娜恩·谢泼德是大山的终身游客:她吃野果、饮河水,她在湖里游泳、在山腰入眠;清晨醒来,知更鸟的爪子搭在她赤裸的胳膊上;有些时候,是野鹿吃草时的呼吸把她唤醒。
她冷静精准,分享了一生所见的高地、幽谷、群山、水、雪霜、空气与光、植物、鸟兽虫和人类;却又私人、自我,描述了自己在山中如何安眠、如何观看、如何倾听、如何触摸和感受,乃至于如何存在。
这是一曲献给大山的经典颂歌,一本捕捉流水、雪花、鹿鸣的风土故事集,更是一次通往存在的旅途,一次长达数十年的感官实验,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人和外在世界之间能产生多少微妙的联系:对山的生命体察得越深,对自己也就了解得更加深入。在1977年出版之前,此书的手稿被作者本人压在箱底三十多年;而在出版后,珍妮特·温特森、阿莉·史密斯、罗伯特·麦克法伦等知名作家均成了娜恩·谢泼德的忠实读者。
...................
如《尤利西斯》之于都柏林,《达洛维夫人》之于伦敦,《活山》凝视着风景的细节,也充满热情的哲思。——罗伯特·麦克法伦
之所以说《活山》这本书“好”,是因为它在一个特殊且微小的主题中,找到或者说提取了一个关于我们如何理解世界的故事。——珍妮特·温特森
这趟禅宗式的“登山朝圣之旅”让人享受其中,它极具启发性地融合了哲思和纪实,反映了在她所爱的山水中,处处皆是生命的各式形态和力量。——阿莉·史密斯
这本书只有一百多页。但事实上又不止:它长达一千多页,因为你将会至少读十遍以上——而且每一遍都会读出不同的东西。——尼古拉斯·雷扎德,知名书评人
耗子大爷起晚了 豆瓣
8.0 (12 个评分) 作者: 叶广芩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8 - 10
天长了,夜短了,
耗子大爷起晚了
……
小女孩丫丫,在偌大的颐和园里跑来跑去,满目水光霁月,却也充满着成长中的喜怒哀乐……与小耗子对话,遛小乌龟,去北宫门外老宋奶奶家串门,在堤岸边编故事,与乡下孩子老多数房檐上的走兽,与江南女孩梅子姑娘在长廊追寻古典文化的悠长气韵,在昆明湖挽救落水者的生命……天真烂漫的童年故事中透出自在旺盛的生命力,就如那首老北京童谣,悠远绵长。
节日万岁! 豆瓣
おまつり万歳! 日本全国、四季のまつりとご当地ごはん
8.0 (16 个评分) 作者: [日]高木直子 译者: 香冰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 3
百万粉丝期待的大惊喜!
独家惊喜1:直子夫妇甜蜜之旅初次曝光!
独家惊喜2:专为中国读者定制中文版签绘!
独家惊喜3:初次授权制作同主题书签!
感谢那些陪伴我们的人,让每个节日都值得回忆与期盼
快来与高木直子一起体验日本全国11县不同季节的节日庆典~
婚后的直子和丈夫御嗣君一起到 琦玉县欣赏白日壮观的焰火、到秋田县欣赏可爱的小狗雪雕,夜晚在大大小小的雪洞中享受当地人热情的美食招待,好惬意~
不仅如此,这里还有看起 来很恐怖吃起来却很美味的幼仔饭、高达9米(全日本*高)的活动人偶表演、在房顶上跳舞的老虎、撒豆散福的小鬼……
热闹的祭典、美味的食物、久别的故乡和家人、一起牵手旅行的朋友和爱人,节日总能带给我们不同的欣喜与感动。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豆瓣 谷歌图书
8.1 (64 个评分) 作者: 吴晓乐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9 - 11
这世间最大的伤害,打的旗号叫“为你好”
出版后引发巨大争议,数月雄踞博客来总榜No.1,读者有人愤怒,有人哭泣
同名网剧由台湾公视制作,获第54届金钟奖5项大奖,豆瓣万人评分8.4,被称为“亚洲版《黑镜》”
----------------------------------------- -------------
我花了八年时间,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目睹一个又一个家中发生的故事。
有人坚信女儿患有多动症,直到她真的患上多动症;有人偷偷希冀着,父亲向她走过来,对她说一句,好女儿,你也辛苦了;有人深藏秘密,却只能躲进柜子;有人做了母亲,却习惯在深夜躲进厕所痛哭,咬自己的手抑制哭声;有人在和母亲第一百次的和解失败时,她决定宽恕自己。
我走进他们的生命,每踩一步都惊叹不已。
这九个故事:
没有一个是普罗大众乐见的教育神话。
没有一篇看了会感到喜悦。
没有一篇看了心中不会乱糟糟的,甚至觉得烦。
我不断受到诱惑,何不把这些故事写得更正向,更明亮,更温暖,不妨将那些伤害给淡化、舒缓吧。可是,我不能这么做。任何的修饰和美化,都是对那些伤痕的背叛。我想要你和我一起,凝视那些脸,凝视一个已经被淡忘的初衷——把孩子带到这世界上的初衷。
也許你不是特別的孩子 豆瓣
作者: 駱以軍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19 - 7
我和兩個孩子,
從他們還小時就經常打打鬧鬧,
我可能是他們心中的熊麻吉還甚過父親的形象吧!
這其實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幸運,
父親的角色在那舞台燈光被調得柔和的家庭劇場中,
得到了更多像是和小熊追打、不再那麼孤單的父親,的愛的學習。
――駱以軍
本書是小說家與兩個兒子的親子日常,
記錄了他對少年孩子的陪伴,並映照著自己的童年成長,
一路摸索著「父親」的角色。
他在學習成為父親的過程中,亦體驗了自己父親的心情。
時空流轉,
兩代父親對孩子的教養與期待或許不同,
但父子之愛是相同的。
他以愛陪伴孩子成長,
希望他們擁有同理他人的能力,成為一個柔軟的人,
又希望他們在充滿亂數的生命中,懂得趨吉避凶。
日日餵養、調教,
期待有朝一日孩子在離巢飛向自己的天空時,
能夠擁有一雙堅強的翅,和溫柔的心……
當我再次是個孩子 豆瓣
作者: 雅努什·柯札克 译者: 林蔚昀 大塊文化 2019 - 10
「噓~我沒跟別人說我當過大人,我假裝自己一直是小孩�6�8�6�8」
孩子小小的,人們以為孩子的需求和感覺也小小的、輕輕的。
你忘了嗎?小小的、纖細的自己,曾在大人輕率操控的世界受過多少傷痛?
教養中的衝突、憤怒與焦慮,是因為遺忘了兒時的哀怨與煩心。
戴上童年的VR眼鏡,臥底上課神遊的放空早晨。
隨柯札克再次當個孩子,潛入童年的大悲大喜,反思大人與小孩的糾葛關係。
雅努什·柯札克是醫師、作家,也是教育家,他畢生關注兒童人權與教育,被譽為波蘭兒童人權之父,是當代兒童教育先鋒。逾兩百個國家簽署的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即依他的理念制定。本書收錄柯札克的兩部作品《孩子有受尊重的權利》與《當我再次是個孩子》。
《孩子有受尊重的權利》中,柯札克試著向成人說明兒童的感受。他列舉孩子被輕視、不信任、草率對待等處境,剖析孩子脫序行為背後的原因;與此同時,也同理教養者在面對孩童時可能遭遇的挫折、煩躁、反感等負面情緒。藉論述雙方心境差異、兩者間的衝突,他點出,不管是哪種孩子,都應受到與成人同等的尊重,都應以各自的節奏成長前進。
《當我再次是個孩子》則以故事呈現大人與小孩對世界的不同觀點。主角是位父母雙亡的教師。一晚他躺在床上,邊回味童年,邊對成人生活感到厭倦;此時神祕小矮人現身,將他變回小男孩。重當小孩的老師,小心隱藏自己曾是大人的祕密,與普通孩子重新體驗家庭與學校生活。他帶著成年人的經驗和對第一段童年的記憶,默默觀察周遭,細細分析兒童之間、成人與兒童間的種種互動,發現當小孩似乎不像自己所想的,「比當大人好上百倍」。
柯札克在這兩部作品中,搬演了兒童與成人的雙重內心戲,提醒大人教養孩子時應有的謙遜、尊重以及將心比心。藉由柯札克的文字反思之餘,我們也看見童年的自己,接近過去曾受的苦痛與傷,終於療癒。
「我們必須往上爬、踮起腳尖、伸出手去觸摸,才能感受到他們的感受,才不會傷害他們。」
「沒有專家的協助,我們不知道如何對待孩子,但真正的專家就是孩子本人啊。」
杨唤写给孩子们的诗 豆瓣
作者: 杨唤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8 - 10
台湾现代派儿童诗人杨唤生前笔耕不辍,留给后人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本书包含杨唤写给孩子们的经典诗歌,童诗朗朗上口、趣味活泼,辅以梦幻多彩的手绘插画,让孩子们仿若置身一个童趣的诗画乐园。
2019年12月6日 已读 插图太漂亮了,不够质朴自然;回复诗的分行断句后语言顿显老派。总结:还是单行本好。
杨唤 非实体
怕浪费婆婆 豆瓣
作者: 真珠真理子 译者: 蒲蒲兰 二十一世纪 2009 - 7
《怕浪费婆婆》讲述了:读了书名,你肯定就已猜到,怕浪费婆婆一定是位特别爱惜东西、注意节俭的老人。的确,如果看见有人浪费,她可绝不允许。而且她总有各种办法处理那些没有被好好利用的东西,不管是吃剩的饭菜,还是揉皱的纸团……
节约,历来就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怕浪费婆婆》把这个问题讲述得特别生动有趣。本作品的创作源自真实的生活场景,作者用幽默夸张的手法,为我们营造出了阅读的快乐:故事生动,情节紧凑,在起伏回环中一步步引读者走向高潮;出人意料的结尾又令人深思;那句反复出现的“太浪费了”让我们在阅读中享受着童谣一样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婆婆和小男孩的造型以及整部作品的绘画都带有明显的儿童画风格,会让小读者们觉得亲切而又熟悉。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怕浪费婆婆的形象极具特色:旧式的衣服、拢起的发髻、圆圆的老花镜、细细的小拐棍,还有眼角的皱纹、努起的小嘴……俨然一位现实生活中的婆婆;她的眼神、表情和动作,都充满了固执、唠叨、朴实和孩子气……?正是这样一位婆婆,打动了我们,在不经意间把勤俭节约的观念植入了小读者的内心。
《怕浪费婆婆》表现的是爱唠叨的婆婆和成长中的孩子,反复品味,其中的思考却是留给每一个读者的。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比以前丰富了许多,那么,生活中一些细小的浪费还值得如此紧张吗?不要忘记,在我们随意扔掉吃剩的食物时,世界上还有很多人面临饥饿;在我们忘记关好水龙头时,那些缺水的地方还有很多人家一天只有一杯?生活用水……不管时代和社会如何发展,人类所拥有的资源总是非常有限的,勤俭节约无论何时都值得提倡。就像怕浪费婆婆念念不忘的那样,节约的话题永远不会过时,而伴随着一代代人的成长,我们也会为“节约”不断注入新的涵义和活力。
需要特别介绍的是:故事中的“太浪费了”对应原作中的日语单词“もったいない”。它的原?意为“对自然存在的事物和别人劳动的成果抱有珍爱和感激的态度”,接近于英文的“Don't
waste!”随着《怕浪费婆婆》的畅销和“もったいない”根据发音演化为英语的外来语(MOTTAINAI,其观念在西方国家受到关注),怕浪费婆婆已经?走到了许多不同国家的小读者身边。她的故事一定会让越来越多的孩子懂得勤俭节约,懂得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就要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
还有一个小小的秘密:你有没有发现这《怕浪费婆婆》的底色很特别呢?原?来,它的制作本身是非常环保的,作者将旧纸袋再利用,把图画在上面,剪下来,再一张张贴到厚纸板上,制成原-稿。看,节约其实也是一种智慧!当我们把那些似乎可以扔掉的东西重新利用起来时,那种成就感不也是一种快乐和享受吗?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节约不仅会被视为一种观念,一种美德,更会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文化。
那么你呢?《怕浪费婆婆》的读者,你都有什么节俭或变废为宝的好主意?
星期一早上 豆瓣
One Monday Morning
作者: [美] 優利·修爾維滋 译者: 林真美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16 - 3
《號角雜誌》譽為「任何小孩都不該錯過的一本書」
美國圖書館協會優良童書
《紐約時報書評》年度傑出好書
歷經五十年仍持續出版的美國經典繪本
◎文字簡明易懂,在重複中持續堆疊的故事節奏,既容易朗朗上口,也很能引動小讀者的好奇及參與。
◎圖像語言豐富,色彩對比鮮明,從下著雨灰濛濛的星期一開始,到風和日麗的星期天,首尾一氣呵成。由小男孩日常生活的各個場景,到動態十足、神祕的皇室參訪隊伍,建構了令人目不轉睛的讀圖樂趣。
◎「想像力」展現的最佳典範(不僅學齡前到低年級的孩子不可錯過,更鄭重推薦給容易有「藍色星期一」症候群的大朋友、小朋友喔!)
星期一早上,國王、皇后、小王子來找我。但是,我不在家。小王子說:「既然這樣,我們星期二再來。」
星期二早上,國王、皇后、小王子和騎士來找我。但是,我不在家。小王子說:「既然這樣,我們星期三再來。」
星期三早上,國王、皇后、小王子、騎士、衛兵來找我。但是,我不在家。小王子說……
這個故事的文本來自於一首古老的法國童謠。
衣著華麗光鮮的國王、皇后、王子以及一群逐漸增加的皇室隨行人員(騎士、衛兵、廚師、理髮師、小丑……),從星期一開始,每天都浩浩蕩蕩地遊行到街上一戶人家前叩門,因為他們想要問候住在裡面的小男孩。可是,小男孩也許正在等公車、搭地鐵、去自助洗衣店、買雜貨、放風箏……,就是不在家。
到底,這群每日撲空、尊貴又滑稽有趣的皇家隊伍,是打哪兒來的呢?而隨著他們從公寓大門外,到玄關,到爬上一層層的樓梯……,小男孩究竟什麼時候才會在家呢?
易朗朗上口的堆疊語句,搭配著陣容愈來愈盛大的參訪隊伍,一步步引導著讀者看見從小男孩現實生活中開展出的無比瑰麗的想像國度!
敦煌的归义军时代 豆瓣
作者: 馮培紅 甘肅教育出版社 2013
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文献大多属于归义军时代,敦煌石窟也保存了这一时期的艺术作品,冯培红著的《敦煌的归义军时代》借用这些资料,揭开了归义军时代的神秘面纱,以敦煌为首府、存续一百八十五年的归义军,是晚唐、五代、宋初河西地区的一个地方政权。实际上,从848年起张议潮就已从吐蕃手中收复了河西诸州及西域东部地区;唐末归义军的统治权一度被索、李等氏攫取;五代初年张承奉建立了西汉金山国与敦煌国,但其余时间则以藩镇的面貌出现,虽然曹氏归义军在五代、北宋被视作外邦。
归义军史研究 豆瓣
作者: 荣新江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5 - 3
本书由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初版,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荣新江的成名作。因已脱销多年,而敦煌学界一代又一代的新生学子均以本书为入门与深入的教科书,影响深远,故纳入中华学术丛书重版。本书以揭示史实为主要目的,重点探讨归义军的政治史和对外关系史,对九世纪后半期至十一世纪前期将近二百年的晚唐、五代、宋初的西北地区历史作了深入的研究。本书竭泽而渔地取材中、英、法、俄、日等地所藏敦煌文献(包括洞窟题记),与传统传世文献印证,鞭辟入里地进行了分析,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海内外敦煌学界均有极佳的口碑。
降魔变 豆瓣
作者: 马鸣谦 中信出版集团 2019 - 6
唐末执掌敦煌的张氏归义军首领张淮深,迎回了久居长安作为唐王朝人质的堂弟张淮鼎、张淮诠兄弟。当年淮鼎、淮诠的父亲是上一任的敦煌首领,他为打消唐王朝对张氏政权的戒心,不得已举家入长安作为人质。现在父亲去世,兄弟二人回到故土,张淮深隐隐感觉到自己在敦煌的统治地位将被动摇,一场表面家人团聚的温情大戏背后,正暗暗涌动着波云诡谲的政治阴谋。
曹仁贵,是敦煌商贾曹姓家族中最年轻的儿郎,因自己少年俊颖,被张淮深器重随父远赴于阗通商,回来后一步步接触到张氏政权核心。从一个好奇的旁观者渐渐变为最靠近权力核心的掌权者,曹姓家族也由此成长为敦煌实际上最大家族。小说看似在讲述张氏政权尔虞我诈的斗争,实则作者想要昭示的是历史轮回里更大的宿命。
《降魔变》以敦煌为背景,讲述唐时当地政权从张氏归义军如何更替为曹氏归义军的历史。作为一本历史小说,马鸣谦以历史的后见之明,借佛教“业”的概念,营造出一种历史宿命般的森然鬼气。作者幻设出种种被他的笔所魅化的形象,如鹰、野羚、白蛇、飞鸟、大力金刚以及作为书名的降魔变壁画,他让这些幽灵从始至终潜伏于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身边或梦里,以一种冥冥之力牵引读者的阅读感官,令那些对敦煌及归义军历史不甚了了的读者,也很容易被这种作者预埋的线索吸引而进入历史的深层肌理。
孤独的泡面 豆瓣
6.2 (8 个评分) 作者: 食帖番组 主编 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 2
本书是“食帖WithEating”超人气日播节目同名书,也是国内首本泡面文化指南书。#孤独的泡面# 话题讨论超过一亿,100碗各国人气泡面,200条全球饮食文化解说,近150个深夜的陪伴,现在集结成书。从中国到日本,从韩国及至东南亚,搜索代表性的地方速食拉面,由专业吃优评测,对包装设计、配料选择、营养成分、风味特色、食材搭配等进行客观评价,由浅及深地科普与之相关的饮食文化,还有快手配菜制作教程、热量消耗指南等。
2019年11月14日 已读
文字粗陋不堪细看(还有百度百科的原文你信不信),篇目之间严重缺乏统合,毫无框架结构可言。
非实体 食帖 饮食
玉森画廊的客人 豆瓣
7.3 (21 个评分) 作者: 郑辰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 3
他们看似为艺术而来,却在关于尊严的博弈里受挫……
《罗摩桥》作者郑辰最新小说
刻写中国移民的日本经验,日本社会的荒诞真实。
玉森画廊的石井先生每月都要接待好几批来自中国的游客,全因画廊代理了一位声名在外的艺术家——擅长制作日本武士塑像的野口。这次找上门来的中国人杨哲,看着邋遢,穿得像东电工人,长得也像。不会是那种花几百万日元买艺术品的人吧?
石井告诉杨哲:近期他们会在东京艺博会(Art Fair Tokyo)上出售野口的作品。预约出席的买家很多,届时遵循先到先得原则。
为收下武士塑像,杨哲和秘书小金算是卯足了劲:他们申领了艺博会的贵宾券,事先考察了玉森画廊在展厅的位置,顺利成为本届艺博会第一、第二名入场的客人。
石井先生却“出尔反尔”,一口否决了先到先得原则,让杨哲和其他买家猜拳,胜者方可拿下塑像。输掉猜拳的杨哲对此耿耿于怀,决定伸张自己的权益。在与“假想敌”石井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杨哲发现了日本人、日本社会的罕见面孔……
【编辑推荐】
小说的日本,真实的日本——小说家郑辰旅居日本,就地取材,用浸透油彩味道的文字,刻写霓虹社会的荒诞与真实。
“当我们日本人道歉的时候,不见得清楚自己做错了什么,那只是一种从小被培养出的警觉,一旦察觉到周围的气氛需要道歉,就立刻道歉。”
赚辛苦钱入籍、倒卖房产艺术品?那些移居日本的中国人过得怎样?——对书中人物来说,“生活在别处”不是什么浪漫的幻想:有的赚辛苦钱入籍,有的汲汲于房屋买卖、艺术品交易,和日本人明里暗里较劲……这是他们的筹码,是“成为”日本人的必经之路。
“在这里住多久,我也现在这样,不信就走着瞧!”
看似“为了艺术”,却在关乎尊严的博弈里受挫——全书围绕一尊“求而不得”的武士塑像,中国藏家日本画廊主小跟班秘书……皆卷入其中。这不仅是一场以艺术之名的较量,更是赌上尊严赌上一切的“肉搏”。
“两年来他从未在日本遇到如此令人难堪的时刻……事情必然会继续下去,朝不可知的方向发展……”
四重奏·始 豆瓣
あまからカルテット
7.2 (5 个评分) 作者: [日] 柚木麻子 译者: 胡静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8 - 3
东野圭吾、宫部美雪激赞的新生代女作家——柚木麻子,一部笑中带泪、糖中有毒的都市乐活小说。
女生之间,是否存在真正的友谊?
结缘于女子学校的好友四人组:身为钢琴教师的咲子、身为编辑的薰子、身为美容师的满里子和擅长做料理的由香子。虽然姿容和性格各不相同,相同的是大家都有着道不尽的工作、恋爱方面的烦恼。
女人的敌人是女人?
温柔可以包装,而敏感是为天性。女人之间的友谊,就像恋爱一样,既有高潮又有低谷。玩转在稻荷寿司、甜食、加冰的威士忌、辣油和年节菜等各色饮食之间,那些让人烦心的生活难题能够迎刃而解吗?
2019年11月2日 已读
轻巧好读,“戏谑中有敏锐和残忍”。柚木桑的小说很适合读原文练外语啊~
柚木麻子 非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