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旁观者 豆瓣
9.6 (5 个评分) 作者: 彼得·德鲁克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 9
旁观者:管理大师德鲁克回忆录(珍藏版),ISBN:9787111280798,作者:(美)德鲁克(Drucker,P.F.) 著,廖月娟 译
2010年6月17日 想读
A
Fair Trade for All 豆瓣
作者: Joseph E. Stiglitz / Andrew Charlt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A 2006 - 1
How can the poorer countries of the world be helped to help themselves through freer, fairer trade? In this challenging and controversial book Nobel prize-winning economist Joseph E. Stiglitz and his co-author Andrew Charlton address one of the key issues facing world leaders today. They put forward a radical and realistic new model for managing trad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richest and the poorest countries. Their approach is designed to open up markets in the interests of all and not just the most powerful economies, to ensure that trade promotes development, and to minimise the costs of adjustments. Beginning with a brief history of the World Trade Organisation and its agreements, the authors explore the issues and events which led to the failure of Cancun and the obstacles that face the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the Doha Round of negotiations. Finally they spell out the reforms and principles upon which a successful agreement must be based. Accessibly written and packed full of empirical evidence and analysis, this book is a must read for anyone interested in world trade and development.
Santa 豆瓣
作者: Jeremy Seal 2006 - 11
Santa Claus began as Nicholas, a Byzantine bishop whose anonymous acts of night-time charity would turn him into the most popular and enduring of all saints. Jeremy Seal's journey follows Nicholas' all-conquering expansion west from Turkey to the Crusader ports of Bari and Venice, and thence to 16th century Amsterdam. Seal records his subject's 20th century rebirth in the advertising boardrooms of Manhattan, and his own children's encounter with Santa in his new Lapland home. This high adventure spans early-Christian relics and Italian chicanery to reindeer, chimneys and chocolate coins, in a riveting narrative that combines epic sweep with cameos of childhood innocence. From the nature of belief to the settling of modern America, this is an extraordinary tale, triumphantly told. "A treat whatever the season." - "Traveller Magazine". "Funny, touching and absurd...a charming and original book." - "Sunday Telegraph". "A highly original, historically engaging and enchanting book." - "Geographical Magazine".
干校六记 豆瓣
8.9 (20 个评分) 作者: 杨绛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0 - 7
本散文集从不同侧面记述了杨绛和钱钟书夫妇在两年多的干校生活中的若干际遇和心迹。根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作者校订本排印。
2010年5月28日 想读
A
沉香 豆瓣
作者: 张爱玲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5 - 9
《沉香》收录张爱玲以往未曾正式结集出版的散文、电影剧作(包括《不了情》、《太太万岁》、《一曲难忘》、《伊凡生命中的一天》)、亲笔插画和个人遗物的照片。封面装帧极具张爱玲味——封面亮丽的桃红色,参照了张爱玲旗袍面料花瓣的颜色;书中环扉的古蓝色,参照的是张爱玲披肩的颜色;彩插的米黄底色,则是张爱玲毛衣的主色。
书中许多细节都是在专家的悉心考证下最后确认的。比如剧本《一曲难忘》是香港科技大学郑树森教授根据油印本整理而成,因为原稿的模糊,也留下了些许存疑文字。张爱玲根据俄罗斯作家索尔仁尼琴《伊凡生命中的一天》改编的广播剧本,则是翻译家乔志高的悉心保存。《不了情》这个连张爱玲自己都痛惜已经散佚的电影,被编者陈子善教授在VCD中发现。可以说,是众多学人披沙拣金般的努力促成了《沉香》的出版幸事。在文集的篇目选择上,还特别收入一本张爱玲的伪书《笑声泪痕》的书影。《沉香》还首次收入了张爱玲生前私人物品的照片。张爱玲过世后,这些物品由遗嘱执行人林式同运至香港交给张爱玲遗产的继承人宋淇夫妇,经宋淇夫妇整理后,再转交台湾皇冠出版公司保存。其中有服饰、鞋子、眼镜、手表、笔、化妆品等。张爱玲的鞋子数量很多,并且都很精致;手表被精心收藏在首饰盒中的暗格里,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展示出张爱玲的日常生活。
2010年5月28日 想读
A
人生的枷锁 谷歌图书 豆瓣
Of Human Bondage
8.9 (100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译者: 张柏然 / 张增健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3
《人生的枷锁》是毛姆的代表作,具有明显的自传色彩。
小说主人公菲利普·凯里自幼父母双亡,不幸又先天残疾,在冷漠而陌生的环境中度过了童年,性格因此孤僻而敏感。在寄宿学校度过的岁月让他饱受了不合理的学校制度的摧残,而当他走入社会后,又在爱情上经历了伤痛。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他每跨一步,都要付出艰辛的挣扎,但思想和个性都独立不羁的凯里,一直努力挣脱宗教和小市民意识这两条禁锢自己精神的桎梏,力图在混沌纷扰的生活漩流中,寻求人生的真谛。
2010年5月28日 想读
A
天工开物·栩栩如真 豆瓣
8.6 (16 个评分) 作者: 董启章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 3
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天工开物X栩栩如真:香港近百年市井生活的纪传体通史
张爱玲的倾城,西西的我城,黄碧云的失城,董启章的V城
亚洲周刊中文十大好书/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中国时报十大好书
自然史三部曲两夺“红楼梦奖”(世界华人长篇小说奖)决审团奖
本书是香港最优秀最活跃的小说家董启章“自然史三部曲”之第一部。采用二声部的写法,一写“我”受挫于苦恋如真的失败,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藉着一封封书信创造出少女“栩栩”,期望“栩栩=如真”;一以发报机、收音机等过去年代的寻常物事为线索,写香港平凡人家的三代生活,是糅合了个人成长史、家族变迁史和香港百年发展史的一部大书。
2010年5月28日 想读
A
博尔赫斯谈话录 豆瓣 谷歌图书
9.0 (8 个评分) 作者: [阿根廷] 豪·路·博尔赫斯 译者: 王永年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 - 2
从某种意义上说,虚构小说和源于环境的小说同样真实,也许更真实。因为说到头,环境瞬息改变,而象征始终存在。假如我写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一个街角,那个街角说不定会消失。但是,假如我写迷宫,或者镜子,或者邪恶和恐惧,那些东西是持久的……我是指它们永远和我们在一起。许多人把我看成思想家、哲学家,甚至是神秘主义者…当然,我只能感谢他们。事实上,尽管我认为现实令人困惑…一而且程度越来越严重一我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思想家。人们以为我专心致志于唯心主义、唯我主义或犹太教神秘哲学,因为我在小说中引用了它们。其实,我只想看看它们能派什么用处。有人认为,如果我派了它们用处,那是因为我受它们的吸引。当然,这没有错。但我只是个文人,我利用那些题材尽可能写点东西而已。
2010年4月21日 想读
A
笑忘录 豆瓣
8.3 (66 个评分) 作者: [捷克] 米兰·昆德拉 译者: 王东亮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 1
《笑忘录》1979年在法国出版,获法国文学奖项“梅第奇大奖”。这是一部关于笑与忘、关于布拉格、关于布拉格、也关于天使们的小说。作品以1968年苏联军队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为时代背景,描写了捷克不同阶层知识分子的多舛命运。书中不同的章节一个接着一个,如同旅行的几个不同阶段,朝向某个主旋律的内在,朝向某种独一无二情境的内在,而旅行的意涵已迷失在广袤无垠的内在世界,欲辩却已忘言。作者在故事叙述当中,探讨了人生中间记忆和遗忘的哲学关系;记忆,人们希望保持或者忘却的内容,如同附带欢娱和讽刺的笑一样,是交相辉映的永恒主题。是米兰·昆德拉奠定大师地位的关键代表作。
在这部批评界奉为具有超现实主义风格的现代派小说杰作中,昆德拉试图打通小说、哲学和政治议论以及自传之间的隔膜关系,籍以用罕见的政治正确的角度,探讨人生、音乐、性、哲学、文学和政治等重大话题,用笔诙谐独到,常常使阅读者在沉重的阅读中邂逅绝妙的幽默趣事,以致忍俊不禁。
小说在法国出版后引起西方舆论界高度关注,获得当年法国最佳外国文学奖。但是,它也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灾难——当时的捷克政府以此书在法国的非法出版为由,剥夺了昆德拉德捷克国籍。不过,这也从另一方面成就了昆德拉,使其成为国际驰名的小说家。
2010年4月21日 想读
A
魔山 豆瓣
8.3 (6 个评分) 作者: [德] 托马斯·曼 译者: 钱鸿嘉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5
托马斯·曼是20世纪德国文坛最耀眼的巨星,他的作品具有广泛的世界影响;他于192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小说场面宏大,人物众多;它由两条主线构成:描写主人公汉斯同少妇克拉芙吉亚及富商皮尔科佩恩间的三角恋爱,揭示生与死,灵与肉之间的矛盾;围绕民主主义者与军国主义分子间的争斗,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和不同思想观点的对立。
大学生汉斯来到高山肺病疗养院探望表兄约阿希姆,不料自己也染上了肺病,只好留下治疗,疗养院里的人来自四面八方,性格迥然,思想各异。汉斯是个有理想的青年,可是同这些人交往后,思想变得混乱,精神变得消沉了;俄国女子克拉芙吉亚更使他神魂颠倒。他忘记了事业和重任,高山成了一座“魔山”,他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转眼七年过去了,表兄病死,克拉芙吉亚离去,那些交往甚密的朋友也各奔东西,生活把他的幻想一个个击得粉碎,使他感到痛苦和孤独。世界大战的炮火把他震醒,回首往事,汉斯觉得自己是在“魔山“上昏睡了七年,于是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奔赴前线的征途。
2010年4月15日 想读
A
我的精神家园 豆瓣
9.7 (15 个评分) 作者: 王小波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2008 - 10
安徒生写过光荣的荆棘路,他说人文的事业就是一片着火的荆棘,智者仁人就在火里走着。当然,他是把尘世的嚣嚣都考虑在内了,我觉得用不着想那么多。用宁静的童心来看,这条路是这样的,它在两条竹篱笆之中。篱笆上开满了紫色的牵牛花,在每个花蕊上,都落了一只蓝蜻蜒。这样说固然有煽情之嫌,但想要说服安徒生,就要用这样的语言。维特根斯坦临终时说告诉他们,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这句话给人的感觉就是,他从牵牛花丛中走过来了。虽然我对他的事业一窍不通,但我觉得他和我是一头儿的。
2010年4月15日 想读
A
黑铁时代 豆瓣
9.1 (36 个评分) 作者: 王小波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7
王小波似乎对颜色特别敏感,作品中几个时代系列分别冠以黑铁、白银、黄金、青铜等。王小波因心脏病突发逝世多年了,近年来他的作品倍受瞩目,不论是小说还是杂文,争议很大,本集中收录有王小波早年未发表的作品,这些作品虽然功力不如后期的作品深厚,风格有写不够统一,但也十分可以,值得我们翻一翻。
在本书中,收入了作家“时代”系列的第四部作品——《黑铁时代》,中篇小说《2010》;还有久为人们传诵的早期手稿——《绿毛水怪》、《歌仙》、《这是真的》、《变形记》
如果说前两部作品是《时代三部曲》的逻辑演进;那么后者虽显稚嫩,但文笔流畅、意境清新,已显露出作者的文学才华;其于了解作家渐臻成熟的创作过程有不可忽视之价值。
本书是王小波作品系列小说精编之黑铁时代,是最新典藏插图本,称得上是中国当代文坛“最美的收获。”《黑铁时代》是作者在他著名的“时代三部曲”之后带给我们的另一个“美丽的惊喜”。在本书中,作者以他一贯的奇妙绝伦的构思构筑了一篇篇精彩的小说。《绿毛水怪》、《歌仙》、《红拂夜奔》......王小波的故事从古到今,其中的主角有令人匪夷所思的绿毛水怪,有唐朝的大将军李靖,真是令人拍案叫绝。书的末了以一篇经典的《黑铁时代》结束,让人回味无穷。
2010年4月15日 想读
A
爱你就像爱生命 豆瓣 Goodreads
爱你就像爱生命
8.5 (45 个评分) 作者: 李银河 / 王小波 朝华出版社 2004 - 5
王小波是一个即浪漫又专情的人,他写给妻子李银河的书信一直以“网络手抄本”的形式在读者中流传,每一篇都像一件艺术品,他的表达除了对李银河个人的感情外,还具有极高的审美意义。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些被收藏的书信数量不多并且比较零散,许多读者引以为憾。《爱你就像爱生命》是国内首次成书的王小波李银河书信独立版本,书中收录的情书篇幅比过去公开过的书信多出一倍。
2010年4月15日 想读
A
黄金时代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黄金时代
9.0 (168 个评分) 作者: 王小波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7 其它标题: 黄金时代
这是以文革时期为背景的系列作品构成的长篇。发生“文化大革命”的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灾难年代。那时,知识分子群体无能为力而极“左”政治泛滥横行。作为倍受歧视的知识分子,往往丧失了自我意志和个人尊严。在这组系列作品里面,名叫“王二”的男主人公处于恐怖和荒谬的环境,遭到各种不公正待遇,但他却摆脱了传统文化人的悲愤心态,创造出一种反抗和超越的方式:既然不能证明自己无辜,便倾向于证明自己不无辜。于是他以性爱作为对抗外部世界的最后据点,将性爱表现得既放浪形骸又纯净无邪,不但不觉羞耻,还轰轰烈烈地进行到底,对陈规陋习和政治偏见展开了极其尖锐而又饱含幽默的挑战。一次次被斗、挨整,他都处之坦然,乐观为本,获得了价值境界上的全线胜利。作者用一种机智的光辉烛照当年那种无处不在的压抑,使人的精神世界从悲惨暗淡的历史阴影中超拔出来。
2010年4月15日 想读
A
由於男人都不在了 豆瓣
作者: Philippe Besson(菲利普‧貝松) 译者: 蔡雅琪 麥田 2006
故事以一战为背景,透过16岁的花样少男凡松·德·赖多瓦尔的眼睛,详述着他与Marcel Proust(马塞尔·普鲁斯特)相遇、通信、知交,诉说着他与女管家私生子、21岁的阿瑟·瓦莱斯一场初恋的心境变化。
2010年4月14日 想读
A
潜意识与心灵成长 豆瓣
作者: [瑞士] 卡尔·荣格 译者: 张月 上海三联书店 2009
1959年初春的一天,英国广播公司邀请我为英国电视台前去采访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博士(Dr.Carl Gustav Jung)。他们要求采访要有“深度”。当时,我对荣格其人与其著作已有所了解,因此,我立刻起身前往坐落在苏黎世美丽湖畔的荣格家园,去结识这位不凡之人。我们之间的友谊从此开始。我十分珍视这种友谊,同时我希望,这种友谊能给处于生命暮年的荣格带来某种快乐。电视采访获得了成功,由于情境机缘的古怪结合,这部著作成了采访成功的终极产物,但除此之外,在我讲述的这一故事中,电视采访并不占据更多的位置。
未发现的自我 豆瓣
7.6 (5 个评分) 作者: [瑞士] 卡尔·荣格 译者: 张敦福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7 - 3
《未发现的自我》内容简介:精神分析学说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20世纪初创立的。弗洛伊德最初是作为神经病学家和精神科医生来从事研究的。其研究对象主要是歇斯底里症患者。他发现歇斯底里症的根源主要不是由于生理的原因,而是在于深刻内在的心理因素。他将这种存在的心理因素归结为儿童期被压抑的性意识,并由此创立了“无意识性本能学说”,认为神经症的发作就是性意识的长期压抑最后总爆发的结果。弗洛伊德将他的发现加以总结,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最富创见的心理学说,并将这一学说全面推广到哲学、社会、宗教、文化领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
2010年4月13日 想读
A
荣格性格哲学 豆瓣
作者: [瑞士]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 九州出版社 2003 - 8
荣格毕生致力于分析心理及性格学的研究,其博大精深的思想赢得无数人的崇拜,中国的读者对他并不陌生。《荣格性格哲学》对荣格的哲学理论,做了较全面的评述和介绍,并着重解说了各种性格(心理)类型及其形成的过程和完善措施;力求使读者在面对自己面对人生时,从荣格的性格哲学中获得一个经典而科学的理性观照。
2010年4月13日 想读
A
当代西方自由主义理论 豆瓣
作者: 石元康 上海三联书店 2000 - 7
本书所收录的文章讨论的是当代一些自由主义者的理论。这些文章以介绍理论为主,但同时也对它们提出批评。希望这些文章能使大家对当今最重要的哲学体系有所认识,并且对它所处理的问题去作一些思考。
2010年4月13日 想读
A
當代占星研究 豆瓣 谷歌图书
The Contemporary Astrologer,s Handbook-an in-depth guide to interpreting your horoscope
作者: 蘇.湯普金 Tompkins, Sue 译者: 胡因夢 積木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2009 - 06
近幾十年來在英美,占星這門學科體系日漸完善也漸趨專業,但一直以來國內坊間的占星書籍多著重在以十二星座的特質為主,作命理占卜或心理測驗式的解讀,在通俗趣味的背後,卻也因為論述不夠嚴謹、似是而非,加上往往將十二星座的原型類型化,造成許多學習者對占星產生刻板印象,多數人遂無法進入專業占星領域一窺堂奧。
這本書是倫敦占星學院的指定教材,由倫敦占星學院的創辦人蘇.湯普金女士撰述而成,從占星學的歷史背景談起,內容包括占星基礎理論、占星學歷史、專有名詞、個人星盤繪製、黃道十二宮的意義、黃道十二星座的特質、行星相位及相位圖型、星盤解讀分析技巧等,全書條理分明、詮釋精微。
最難能可貴的是,本書文筆優美流暢,觀念的說明淺顯易懂,絕不會讓你在深奧的專業術語中迷路困惑,是有志於占星學習者的入門必備手冊,也是理解占星精髓的專業參考。
2010年3月23日 想读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