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kana - 标记
对诗歌的反叛 豆瓣
9.8 (9 个评分) 作者: 安托南·阿尔托 译者: 尉光吉 / 王振 2022 - 7
《对诗歌的反叛:安托南·阿尔托文集》是国内首部关于法国作家安托南·阿尔托的文集。该文集以法文版的阿尔托作品全集作为基础,同时参照了法国阿尔托专家格罗斯芒和美国知名作家桑塔格编选的作品集,精选了阿尔托一生创作的代表作品,包括他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写下的诗歌、散文、评论、剧本、宣言、书信和手记,并配有各时期作品的详尽说明。近千页的内容充满了阿尔托间不容发的意志。他的思想如同闪电暴雨,在暗昧的世界裂解出最痛苦的幽灵。超现实主义创始人布勒东曾说“每当我被超现实主义的主张所召唤,那都是安托南·阿尔托——这个绝妙无比而又阴郁不堪的人——是他将其强加于我的。”本书是他生命记忆的托钵,阿尔托的独一无二已经不需要向世界去证明。
2022年11月21日 想读
权力与人 豆瓣
권력과 인간: 사도세자의 죽음과 조선 왕실
7.1 (8 个评分) 作者: (韩) 郑炳说 译者: 丁晨楠 / 叶梦怡 2023 - 1
【亮点推荐】
☆刘亚仁、宋康昊主演,韩国经典历史电影《思悼》叙事蓝本!讲述封建王座之下,君臣割裂父子、权力撕碎人伦的历史悲剧。
☆生动刻画英祖、正祖时代朝鲜统治层顶端的王室众人及波诡云谲的政治斗争:偏执不安的英祖、狂易自毁的思悼、谨慎冷静的惠庆宫、如履薄冰的正祖……权力 的阴影笼罩着每一个深陷其中之人!
☆追溯史料、回归文献,从思悼世子嫔惠庆宫所著《恨中录》出发,在民间传奇与学界定论之外,解开围绕思悼世子之死的种种谜团:父亲英祖为何一定要处死儿子思悼,为何偏要把思悼关入木柜?思悼是含冤而亡的党争牺牲品,还是罪有应得的狂悖谋反者?谁是迫害思悼世子致其惨死的逆贼?身为世子嫔的惠庆宫是加害者还是受害者?英祖是否曾后悔处死思悼世子?身为罪人之子继承大统的正祖怀有怎样的心境? ……
☆打破古代圣君神话,重新思考权力与人性的残酷本质!“英祖声称为了宗庙与社稷,要求思悼世子赴死。但从本质上看,他所说的四百年宗社不是其他,正是他自己的权力。对权力的核心,也就是对他本人的挑战,一丝一毫都不会得到原谅,子女也概莫能外。正祖亦是一样的无情。对掌权人来说,没有朋友、家人、父母、 子女。”
----
【内容简介】
1762年7月,朝鲜王朝英祖李昑废黜王世子李愃并将其关入柜中致死,史称“壬午祸变”。这一朝鲜王朝史上最大的悲剧历来众说纷纭,本书就是韩国知名古典文学学者郑炳说针对这一谜团的历史佳作。全书沿着李愃的人生轨迹,深入当时的朝鲜宫廷,探讨了国王英祖、思悼世子、世子嫔惠庆宫、世孙正祖、大臣、王妃、大妃、后宫、内官、内人等面临的现实,以及他们的梦想与欲望。借助相关史料,作者对思悼之死进行了全面、细致、立体的考察,不仅突破既有学说理论,阐明了这一事件的真相,也从文献的蛛丝马迹中读出了隐藏在权力背面的最高统治者英祖、思悼世子、正祖等的人性苦恼与内心矛盾,值得现代人深思。
----
【著译者简介】
郑炳说,韩国首尔大学国文系教授,研究领域为韩国古典文学,主要以古典小说为中心探讨朝鲜时代的历史文化。著有《权力与人:思悼世子之死与朝鲜王室》《吾乃妓生:读〈消愁录〉》《九云梦图:从图画读〈九云梦〉》《朝鲜时代小说的生产与流通》等专著,译注《恨中录》《(原本)恨中录》《惠嫔宫日记》《春香传(原文)》等古籍。他也是韩国经典历史电影《思悼》的学术顾问。
丁晨楠,韩国延世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朝鲜时代史,中韩关系史,著有《海东五百年:朝鲜王朝(1392—1910)兴衰史》,并以“重忆小窗纱”的笔名活跃在公共历史写作领域。
叶梦怡,中山大学朝鲜语文学学士,韩国延世大学历史学硕士,热爱翻译事业,擅长人文学科领域的中韩文翻译。译有学术专著《观念的变迁:中国古代政治观念的演变》及学术论文《韩国的“朝鲜海关”研究述评——以朝鲜海关的对外依存性为中心》等。
----
【相关评论】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王元周:
思悼世子之死是理解朝鲜王朝后期政治的一把钥匙。因此事发生在王宫之中,国王以木柜囚禁世子致其死亡,具有很强的悲剧性,所以历来为学界所重视,也是民众茶余饭后的谈资。郑炳说的这本书,既是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也是一部成功的大众历史读物,不仅探究了思悼世子事件的真相,也生动展示了朝鲜王宫的生活场景和人际关系。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孙卫国:
思悼世子之死是朝鲜王朝历史上的一个关键性事件。《权力与人》以韩国学术界长期忽视的思悼世子嫔惠庆宫的《恨中录》为依据,参稽多种官私史料,采用历史学、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等方法,条分缕析,仔细梳理了英祖、思悼世子、正祖祖孙三代的亲情关系以及宫廷中各种人物关系、政治冲突与利害关联。整个故事引人入胜,情节跌宕起伏,朝鲜时代王室宫廷斗争波谲云诡,全都跃然纸上。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融学术性与通俗性于一体的优秀历史著作。
首尔大学国史系教授 吴洙彰:
《权力与人》是实至名归的历史著作。其在令历史学者汗颜的严谨文献考证基础上,阐明了许多新的史实,给朝鲜时代史研究带来了很大冲击。
2022年11月16日 想读
學校不教、醫生也不會告訴你的藥物禁斷用法! 豆瓣
悪魔が教える 願いを叶える毒と薬
作者: 藥理凶室 译者: 蕭雲菁 台灣東販 2016
本書將重點擺在使用藥物時,許多事先知道將會很方便的知識,以及通常不太被告知的「另類用法」,可算是特化為「用藥物來實現夢想」的技巧方法。
進一步瞭解藥物,等於在加深對自己身體的知識,因此本書在編寫時,特別著重藥物與身體結構之間的關係。
甚至是這種事和那種事……本書還會說明能幫助你實現邪念的藥,以及正經八百的書籍不會探討的另類效能……。
歡迎來到毒與藥的世界!
2022年11月12日 想读
致后代 豆瓣
8.6 (9 个评分) 作者: [德]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 译者: 黄灿然 2022 - 4
【编辑推荐】
※不幸消息的通报者对生死问题的小心回答
※布莱希特的戏剧作品在世界传播极广,而其诗歌造诣可以与里尔克比肩,是一位不容错过的诗人。 ※布莱希特以朴素语言,平民视角,以及社会关注,对所处的时代和生活其中的人类状况做出了生动的反应 ※诗人、翻译家黄灿然精心选译布莱希特全阶段代表作226首,语言准确精妙,优美流畅。
【名人推荐】
布莱希特是那种非常罕见的伟大诗人现象,对他来说诗歌几乎是一种日常探访和呼吸……毫无疑问本世纪上半叶两位伟大的德语诗人是里尔克和布莱希特。
——乔治•斯坦纳
布莱希特毫无疑问是德国当今最伟大的诗人,以及可能是德国当今最伟大的戏剧家。他是唯一可以跟卡夫卡和布洛赫在德语文学里、乔伊斯在英语文学里和普鲁斯特在法语文学里比肩的诗人。
——汉娜•阿伦特
【内容简介】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是二十世纪伟大的诗人、戏剧家。其诗极度明晰,对二十世纪人类状况的经验作出生动的反应,成为当代德语诗歌极其重要、无所不包的典范;布莱希特也因此被视为德语诗歌语言最伟大的发明者和翻新者之一。
《致后代》收录了黄灿然精心选译的布莱希特各个时期的代表作226首,以年代为线索分为七辑,呈现其诗歌创作全历程。
2022年11月5日 想读
和諧harmony(01) 豆瓣
作者: 原作:伊藤計劃/Project Itoh / 漫畫:三巷文 译者: 蔡承胤 台灣東販 2017 - 10
在這個令人窒息的世界中,有一位給予自己容身之處的少女。在失去了她13年後,另一個親友
突然留下了對她的道歉,結束自己的生命。
──對不起,彌迦。
為了追查多起於世界各地同時發生的自殺事件以及親友死亡的真相,螺旋監察官霧慧敦開始展開行動。
2022年11月3日 想读
逃避自由 豆瓣
Escape from freedom
9.1 (97 个评分) 作者: [美] 艾里希·弗洛姆 译者: 刘林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 - 6
《爱的艺术》作者 艾里希·弗洛姆
影响现代人精神生活最深远的社会心理学名著
要战胜极权主义势力,就必须首先弄清楚极权主义者竭力逃避自由的原因。
—艾里希·弗洛姆
“极其重要且令人深思的著作!”
—《纽约先驱报》
“极为精彩地分析了当代文明社会的精神官能性病征。”
—《国家周刊》
“弗洛姆的思想值得所有关切人类处境及其未来者的高度重视。”
—《华盛顿邮报》
弗洛姆语录
自由是所有成长的基本前提。
自由虽然给人带来了独立和理性……个性为基础的积极自由。
思想能成为……才能变为现实。
我们不能丧失现代民主所取得的任何基础成就,无论是最基本的代议制政府(即民选且对人民负责的政府),还是《权力法案》赋予每位公民的所有权利。我们也不应该伤害下述这些新的民主原则:任何人不得挨饿,社会必须对所有成员负责,任何人不得因害怕失业和饥饿而臣服于他人或失去尊严。
如果人性不能适应自由所固有的危险和责任,它就很可能转向极权主义。这是艾里希·弗洛姆在1941年出版的社会心理学里程碑式著作《逃避自由》中所探讨的主题。
《逃避自由》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极权威胁着全人类的共同命运。《逃避自由》即是弗洛姆对两次大战之后社会政治现状的诠释,也是他从心理学角度对当代社会做出的系统而强烈的批判,在今天依然振聋发聩,发人深思,被誉为精神分析运用在社会学的不朽名著。
弗洛姆开宗明义:要战胜极权主义势力,就必须首先弄清楚极权主义者竭力逃避自由的原因。他在书中主要探索了历史进程中,“人性”和“自由”概念不定变化的关系。他提出,如果民主的兴起让某些人自由,那么与此同时,它也产生了一个个人感到孤立、无能为力的社会。
很少有一本著作像《逃避自由》这样深入地解释形成现代社会的力量、透彻地分析极权主义机制滋生的原因。也很少有心理学家像弗洛姆这样热烈地谈论自由的价值、社会的塑造、民主政治的真义,以及个体发自内心的爱。他努力教导人如何自由而不致孤独、自爱而不自私、理智判断而不找合理化借口、拥有信仰而不迷信于神学。
2022年11月1日 想读
随想录 豆瓣
作者: 巴金 2018 - 11
巴金编著的《随想录:合订精装本》包括《随想录》《病中集》《真话集》《探索集》《无题集》五集。巴金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他愿意用真实的写作,填补一度出现的精神空白。他在晚年终于写作了在当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随想录》,以此来履行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历史责任,从而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最后高峰。
2022年10月30日 想读
豆瓣
Der Schwarm
5.7 (12 个评分) 作者: [德] 弗兰克·施茨廷 译者: 朱刘华 / 颜徽玲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8 - 8
当大海有了智慧,
第一个念头竟是杀人……
连续104周《明镜周刊》排行榜冠军
狂销300万册的德国出版史奇迹!
◎ 编辑推荐
☆ 连续104周《明镜周刊》排行榜冠军,狂销300万册的德国出版史奇迹!《群》世界级的成功让施茨廷在德国与迈 克尔·克莱顿、丹·布朗平起平坐。
☆ 硬科幻杰作,有生之年必读。甫一出版即荣获多项大奖:2004年国际柯林书奖(文学类),2005年德国库特拉斯维兹奖年度科幻小说,2005年德国科幻小说奖,2005年德国出版界金羽奖,2005年德国犯罪小说奖。
☆ 当大海有了智慧,第一个念头竟是杀人……世界各地灾难频发,大陆架甚至崩移进而引发海啸,石油业者和环保分子、爱国军人及各领域的科学家,他们会怎样面对来自深海的“复仇者”?
☆ 发生在《深渊》(詹姆斯·卡梅隆执导)里的《后天》式灾难,惊心动魄的而又令人欲罢不能。好莱坞已购得此书影视版权。
☆《群》的男主角西古尔·约翰逊,黄金单身汉、魅力中年型男、都会雅痞、无可救药的品味狂和美食家,就算远赴海上钻油平台,也要随身带着高级红酒跟下酒的芝士,俨然一位“海上007”。
◎ 内容简介
海的世界里,似乎有了什么联盟、策略,有计划和智慧。
但,究竟是什么样的计划?又是“什么”导演了这一切?
科学家不得不承认,人类对这颗自以为统治千万年的星球,了解的程度并不比太空多。
在秘鲁,一名渔夫从海上消失了。
法国顶级餐厅“三个胖子”的厨房里,鲜美的龙虾用它黑色的眼睛盯住大厨,然后,自己爆炸了;来自海底的讯息,从都市下水道流泻蔓延……
加拿大沿海的鲸群迟到了好几个星期,赏鲸民众欢喜相迎时,竟反常地联手展开攻击。
蚌类开始拥有导航的本领,甚至和鲸鱼商量好合作战略?
战舰水母引发了中毒恐慌;一群群剧毒的水母聚集岸边,威胁着澳洲和印尼。
交织在深海中的电缆被扯断了,大西洋两岸完全失去联系,电话、网络顿时成了废物;直布罗陀海峡、马六甲海峡和英吉利海峡,地球上最重要的贸易命脉一一瘫痪。
而当人类共同面对这样惊惧灭绝的末日时,却连对手是什么,甚至有没有对手,都一无所知。
于是,石油业者和狂热环保分子、激进爱国军人携手合作,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天文学家共同切磋,一起面对完全未知的敌人,同时上演了一场无知、贪婪、敬畏、谦逊、慈悲、掠夺,所有人性的圣洁和卑劣交织错落的大时代剧。
◎ 媒体推荐
这部集大成的科幻惊悚小说,将斯蒂芬·金和迈克尔·克莱顿作了完美的结合。
——《加州海岸报》
因为施茨廷的文字魔咒,就算天塌下来读者也不会觉察。
—— 德国《日报》
情节布局紧张悬疑、叙事生动、结构紧密,是长久以来难得一见的小说杰作……历经了令人屏息的几百页之后,你会以不同的眼光看待这片海洋。
—— 德国《焦点》周刊
这是一部投映到读者脑中的电影,每个环节都锐不可当,让读者享受到知识的快感并沉醉其中。
——《科隆城市报》
本书充满了刺激和悬疑,主题是这么富有原创性和挑衅意味,但其中夹杂的科学知识又扎实无比,堪称一杯由事实、惊悚和科幻调制出来的鸡尾酒。
—— 德国《时代周刊》
◎ 名人推荐
在阅读《群》的过程中,我经常会联想到观赏 DISCOVERY 影片时的感觉,然而,文字有时还要胜过摄影镜头,因为文字更能创造出想象的空间,在读者的眼前展开比影像更具有说服力,甚至更具有魅力的画面。也因此,钟爱海洋的人,一定不可错过这本小说;而没来得及去亲近海洋的人,更要读这本小说,因为必定会由此认识到海洋的迷人之处,……海洋就在我们的周围,环绕着我们,但讽刺的是,我们对于它的了解还不如对太空的认识。它到底有多深?多广?在那见不到光的深处,到底有没有潜藏着一种生物,将对人类的世界展开反扑呢?或许《群》不能给我们解答,但它已对那神秘莫测的黑暗,投射下了一束耀眼的光。
——作家 郝誉翔
2022年10月17日 想读
睡魔1:前奏与夜曲 豆瓣
The Sandman Vol. 1: Preludes and Nocturne
8.6 (74 个评分) 作者: [美] 尼尔·盖曼(Neil Gaiman)编 / 山姆·凯斯(Sam Keith) 等绘 译者: 韩钢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6 - 8
《美国众神》《坟场之书》《星尘》作者、奇幻大师尼尔·盖曼成名力作
世界奇幻奖、艾斯纳奖、安古兰获奖作品
IGN首佳漫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
《娱乐周刊》“1983-2008百佳读物”
...................
※编辑推荐※
《睡魔》是美国奇幻大师尼尔· 盖曼的成名之作,也是他广受欢迎的作品。自问世以来,《睡魔》便好评如潮,荣获世界奇幻奖、艾斯纳奖、安古兰漫画节编剧奖等奖项,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并被《娱乐周刊》评为“1983年—2008年百部必读书籍”。《睡魔》已成为一部在欧美家喻户晓的漫画杰作,并演变成一种影响全球的文化现象。
★ 尼尔·盖曼成名力作:尼尔·盖曼(Neil Gaiman)是欧美文坛深受瞩目的巨星、重要的畅销漫画作者,也是著名的幻想小说作家和无数奖项获得者,被《文学传记辞典》誉为十大后现代作家之一。
★ 里程碑式的美漫杰作:《睡魔》是美国漫画巨头DC公司Vertigo的重要作品。自问世以来,在评论界与读者中均收获极高评价。它开创了一种新的漫画形式,将诗歌般的语言、超级英雄的类型化故事,同华丽精彩的幻想完美融合。作为里程碑式的杰作,《睡魔》在全世界范围内收获了无数粉丝。
★ 宏大的背景框架:《睡魔》由数部独立的篇章组成,但所有故事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构架宏大,跨越无限时空:可以在中国西域的大漠,也可能在中古黑暗时代的欧洲。而其中涉及的人物,既有莎士比亚、开膛手杰克等历史人物,又有DC宇宙中那些闻名于世的超级英雄:超人、蝙蝠侠、康斯坦丁,以及路西法………
★ 深邃奇妙的故事、诗意华美的语言:作为当代极为重要的欧美幻想作家,尼尔·盖曼为奉献了他深邃奇妙的幻想,使《睡魔》具有了梦一般的迷人特质。其广袤、辽阔而迷人的故事与对白,更使得《睡魔》在欧美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
★ 华丽多姿的艺术风格:《睡魔》不同的主题和篇章,都由不同的漫画家参与绘制。所以,它充满了多元化的个人风格,画面语言如梦境般多姿多彩。而艺术家大卫·麦基恩为该系列所设计的封面,更已成为公认的艺术作品。
...................
※内容简介※
《睡魔》是史上极为畅销和广受好评的漫画作品。它设立了漫画领域中成熟、诗意的幻想的标准。
睡魔,一位身穿黑色风衣、有着星辰般双眼的忧郁男子。他既非神祇,也非魔鬼,更不是超级英雄,他是诞生于尼尔·盖曼笔下的“梦之主宰”,是DC宇宙中强大而神秘的无尽家族的一员。
作为尼尔·盖曼的成名作,《睡魔》以深邃绚丽、富有诗意的笔调,讲述了这位梦之主宰的传奇。它由数部独立的篇章组成,但所有故事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构架宏大,跨越无限时空:从远古蛮荒到纽约街头,从现实到幻境,无论神鬼精灵、超级英雄,还是庸碌一生的凡人,都参与了这部悲喜剧的演出。而不同漫画家的参与,更使《睡魔》充满了多元化的艺术风格,画面语言如梦境般多姿多彩。
自问世以来,《睡魔》便好评如潮,荣获世界奇幻奖、艾斯纳奖、安古兰漫画节编剧奖等奖项,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并被《娱乐周刊》评为“1983年—2008年百部必读书籍”。《睡魔》已成为与《守望者》《黑暗骑士归来》齐名的漫画杰作,并演变成一种影响全球的文化现象。
第一卷《前奏与夜曲》的故事起源于1916年的英国,睡魔误入“古代秘术兄弟会”的陷阱,遭到囚禁。直到七十年后,他重获自由,并立誓复仇。他需要找回遗失的三件法器:睡沙之袋,落在了约翰·康斯坦丁的手中;梦之头盔,藏于地狱的深处,在恶魔的庇荫之下;而那枚月光红宝石,则被一个名为“命运博士”的罪犯所用,直到正义联盟将它夺走……
...................
※名人推荐※
无论你早已耳熟能详,抑或只是初闻,这都是你必买的一本杰作。尼尔·盖曼带来的绚丽的奇思妙想及精致的技巧,并不逊色于任何一部文学史的巨著。
——IGN
尼尔·盖曼是一个堆满故事的宝库,无论以何种媒介阅读他,都是我们的幸运。
——斯蒂芬·金
有史以来最伟大、最独特的漫画作品。
——洛杉矶时代杂志
2022年9月19日 想读
關於女兒 豆瓣 谷歌图书
딸에 대하여
7.7 (12 个评分) 作者: 金惠珍 / 김혜진 译者: 簡郁璇 時報文化 2019 - 1
《82年生的金智英》後,最受矚目的韓國女性小說
一個關於女兒、關於母親、關於女人的故事
女兒即將面對、而我無法看見的世界會是何種模樣
會比現在更美好嗎──會比現在,更煎熬嗎?
「要求這些孩子保持緘默的活著,放逐到社會的邊緣,
想到女兒會被這樣對待,我很心碎。
我的女兒喜歡女人,明明和這世界一點關係也沒有。」
我在女兒出生後,不得不辭掉工作,為了生活做過各種打工,最後來到療養院擔任看護。
女兒出社會後,費盡千辛萬苦才當上大學約聘講師,但待遇很糟,頻頻向我借錢,我只好建議她搬回家住。
沒想到,女兒把她的女朋友也帶回來了。
「媽,她是我的丈夫、妻子和子女,她就是我的家人。」
「她怎麼會是妳的丈夫、妻子和子女?妳們可以結婚、生孩子嗎?妳們根本是在扮家家酒!」
「難道就不能接受我本來的樣子嗎?妳不是告訴過我,這世界上有各式各樣的人,跟別人不一樣不代表是壞事,為什麼這些話在我身上就變成了特例?」
女兒的同事被發現是同志而遭到不當解雇,具正義感的女兒發起抗議,於是威脅、暴力接踵而至。我開始感到害怕──雖然「不同」不代表「錯誤」,但當世界的殘酷擺在眼前,我多希望自己的女兒可以平凡的結婚生子、當個「正常人」就好,以免她受到更多傷害。
畢竟她是,我的女兒啊。
【關於本書】
從我血肉中誕生的孩子,成為心靈最疏離的陌生人,
生而為家人,會有理解另一個家人的可能嗎?
以「我」為敘事者的母親,一生都為女兒而活,對女兒抱有許多期盼。女兒卻認為母親從不聆聽自己,更帶回同志伴侶,迫使母親面對從未正視過的性傾向議題。
而母親在療養院照顧的珍罹患失智症,成為沒有人願意負責的包袱,在珍的身上,母親彷彿看到老後將孤獨走向死亡的自己。
作者金惠珍以常被孩子埋怨「什麼都不明白」的母親眼光,描繪出社會對老人、對同志,以及對任何不理解的事物的歧視與排擠,揭開女性至今仍持續面臨的惡意。
本書中,母親與她照顧的老人,女兒與她的伴侶,世代的差異在一個家庭裡交會,在碰撞中看見彼此的難題。即便各自的迷惘與恐懼持續如影隨形,仍嘗試向對方伸出手,一同等待理解的那一天到來。
得獎紀錄
◆榮獲第36屆「申東曄文學獎」
◆《中央日報》、《東亞日報》、《韓民族日報》、國立中央圖書館員推薦好書
◆Yes24網路書店2017「文學作家選定的今年之書」、「文學採購喜愛的今年之書」
◆教保文庫2017「推薦小說家50人」、「書店店員喜愛的小說」第2名
名人推薦
專文導讀──
李屏瑤(作家)
金申賢京(柏林自由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諶淑婷(作家)
簡至潔(臺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祕書長)
好評推薦──
尤美女(立法委員)
紀大偉(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姜英淑(韓國小說家)
馬欣(作家)
許秀雯(伴侶盟常務理事,釋字748號婚姻平權案訴訟代理人)
許皓宜(諮商心理師)
陳夏民(作家)
劉育豪(高雄市港和國小教師、高雄市性別公民行動協會理事長)
(依首字筆畫排序)
也許人終究是無法理解另一個人的,愈貼身愈難看清楚,儘管如此,要先「看見」。當女性真正看見自己的處境,釐清自己為何這樣說、這樣想,才能找到無止盡的力量來源。──李屏瑤
每個人都可能是彼此過去、現在或未來的母親,因為「毫不相干的外人」實際上並不存在,也許憑藉這股力量,終能走向「宛如奇蹟般諒解」的那一步。──金申賢京
在眾人大肆爭辯酷兒如何,女性主義又怎樣之際,本書已領先群雄,是一部前衛又大膽的作品。──姜英淑
本書最牽動我的部分是年老的母親回顧養育子女的心情,對正育有兩名稚齡子女的我來說,本書滿是警語。──諶淑婷
金惠珍以簡單幾個角色:櫃子內/外的、失依的、勞動權被剝削的、情緒勞動的……殘酷呈現韓國女性的諸般壓抑,以讓讀者思索:深陷父權泥淖的「女人」究竟如何掙脫?── 劉育豪
和本書的女兒有高度相似性的我(投身社會運動、又身為女同志),特別喜歡作者描繪的幾場母女對話(這裡的「女」包括女兒及其伴侶),每一個場景都似曾相識,每一次對談都驚心動魄。──簡至潔
2022年8月31日 想读
信号 豆瓣
Signals
8.2 (8 个评分) 作者: [美] 蒂姆·高特罗(Tim Gautreaux) 译者: 程应铸 2022 - 4
◆ 悲悯幽默之笔,写尽底层生存百态
《信号》收入当代美国南方作家蒂姆•高特罗的十二个短篇小说新作和从他前两部短篇集中精选的九个名篇,代表高特罗短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水准。
这些故事大都发生在他深爱的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河沿岸,有些发生在北卡罗莱纳州以及隆冬的明尼苏达州。读 者仿佛置身美国南方炎热与潮湿的氛围, 看到故事中的男女为信仰和各种心事纠结,看到他们的小镇生活、蓝领工作。一台珍贵的收音机,废弃保险柜里的一台神奇的缝纫机,密西西比河上的驳船,纸牌游戏和赌场,祖父母与儿孙……他们的故事走向荒诞、不安或崇高的结局。
2017年,《信号》被《华尔街日报》和美国公共广播电台评为年度好书。
……
蒂姆·高特罗从不接受随意的文字和简单的讽刺;相反,他有天赋和同情心,能在看似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凡之处,他的文字具有诗歌的精确和令人难忘的特质。《信号》再次向我们证明,高特罗是美国最杰出的短篇小说家之一。
——罗恩·拉什
长久以来,蒂姆·高特罗是我最爱读的作家之一,他是一位独具风格的文字艺术家,对人心有一种独特的洞察力,细致入微而睿智。他也是那种少有的在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的作家。《信号》中的故事无论新旧都同样出色。
——罗伯特·奥伦·巴特勒
我在高特罗这些精彩故事写到的各种大小麻烦里,在他笔下的原始森林和衰败豪宅里,在他优美、智慧和雄心勃勃的句子里,发现了我寻找多年的诗人詹姆斯·迪基。仿佛他就在与我握手。还有弗兰纳里·奥康纳,她也在里面,要求我们所有人,别大惊小怪,讲故事就好。高特罗的作品能让他们骄傲。
——丽贝卡·李,《纽约时报书评周刊》
蒂姆·高特罗的故事是微妙复杂、精心描写的世界,在这些世界里,人性得以挖掘呈现,智慧从最不可能的地方涌现。《信号》中的每个故事都很出色,都令人难忘,各有特色,但整部短篇集建立起一种有力的主题呼应,让读者以新的眼光和谦卑的同情心看待生活。
——吉尔·麦科克尔
2022年8月28日 想读
眼泪与圣徒 豆瓣 Goodreads
Lacrimi și Sfinți
8.7 (55 个评分) 作者: [法] E. M. 齐奥朗 译者: 沙湄 商务印书馆 2014 - 1
罗马尼亚,1930年代中叶,齐奥朗已然是新生代知识分子心目中的明星作家。他长时间泡在一座特兰西瓦尼亚图书馆里孜孜研读圣徒传记。这位当代的圣徒传作者,“梦想”自己是“这些坠落于天堂与地狱之间(圣徒的)年代记编者,他们内心激情的知己,为上帝而失眠者的历史学家”。在尼采《善恶的彼岸》启发之下,齐奥朗“探寻眼泪的起源”。他自问是否圣徒“会是眼泪那苦涩之光的源头”。
本书于1937年首次出版于罗马尼亚。“有谁知道?”他在书中第一段写道,“可以肯定的是,泪水是他们的踪迹。泪水并非透过圣徒进入这个世界,但若没有圣徒,我们就永远不会明白自己是因为渴念失乐园而哭泣。”“一个人是怎样弃绝自己并走上成圣之路的?”这是齐奥朗的疑问,也是《眼泪与圣徒》这部记录的起点。
齐奥朗关注的并非传统圣徒传中因德性而受崇拜的殉道者和英雄,而是以灵性高度著称的神秘主义者,——首先是女性神秘主义者,他们拥有关于上帝的私密知识,导致又一场“绝对在历史中爆发”。他们中的许多人都留下了经典之作,如埃克哈特大师,圣加大利纳·锡耶纳,圣女大德兰和圣十架约翰。
《眼泪与圣徒》是齐奥朗“在朝圣路上半途而废的挣扎记录”。在对宗教与信仰反复的拷问下,齐奥朗完成了对自己的精神放逐。
2022年8月25日 想读
邂逅 豆瓣 谷歌图书
戸川純エッセー集 ピーポー&メー
7.8 (17 个评分) 作者: 户川纯 (女) 译者: 余梦娇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2 - 8
可爱而混乱,纯真而疯狂,热烈而生猛
她以强劲的生命力与饱满的灵魂 回忆与喜爱之人浓墨重彩的邂逅
日本前卫实验音乐先驱 朋克、新浪潮音乐教母
户川纯文字作品 中文版首次出版
一场生命足迹与演艺历程的自我追溯
一段鲜活生动的艺术、音乐群像记录
————————
编辑推荐
1、户川纯是日本著名歌手,日本前卫实验音乐先驱,朋克、新浪潮音乐教母,发表过《玉姬様》《喜欢喜欢好喜欢》《蛹化之女》等众多名曲,还活跃在影视剧、戏剧、广告、综艺、 写作等多个领域。她以出众的创作才华,前卫、大胆的舞台风格受到众多乐迷的拥护与追捧。她是今敏《千年女优》创作灵感的来源;是富坚义博喜爱的偶像;是蜷川幸雄和蜷川实花盛赞的音乐人。
2、本书是户川纯的文字作品在中文世界的首次出版。户川纯的文字纯粹而真挚,热烈而坦诚。她以第一视角记录了与远藤道郎、町田康、三上宽、洛丽塔顺子、蜷川幸雄、远藤贤司等传奇音乐人、导演、艺术家的交往,还原出他们真实多面、鲜活立体的形象。同时在本书中户川纯也书写了自己对音乐的喜好、对苦乐参半的演艺经历的回顾、对友人离世面对死亡时的感触,甚至还有她对女性主义的思考。
3、本书装帧设计由著名设计师山川操刀、全部装帧材料使用日本知名纸商竹尾畅销70年的经典产品“新罗纱”系列。护封使用知名插画师绿鸭以户川纯名碟《玉姬様》的蜻蜓元素为灵感重新绘制的插画。封面颜色由户川纯本人亲自选定其应援色紫色。从内容到外观让读者收获双重审美享受。
————————
户川纯,日本著名歌手、演员,日本前卫实验音乐先驱,朋克、新浪潮音乐教母。
她是实验性地融合了复古歌谣曲与电子音乐的“格尔尼卡”乐队、穿梭于新浪潮音乐与摇滚乐之间的“Yapoos”乐队的灵魂人物。单飞出道后,她发表了《玉姬様》《眼球绮谭》《喜欢喜欢好喜欢》《蛹化之女》等众多名曲。歌词里,她以血、肉、虫、蛹唱出炽热而真实的人生;舞台上,她化身洛丽塔、巫女,创造了极具冲击力的表演。她是无法被定义的闪耀明星,是风靡亚洲的传奇歌手。直至今日,她仍是一众音乐人与艺术家的灵感缪斯,受到无数乐迷的顶礼膜拜。
本书是户川纯的文字作品在中文世界首次出版。书中记录了她与远藤道郎、町田康、三上宽、洛丽塔顺子、久世光彦、蜷川幸雄、远藤贤司等传奇音乐人、导演、艺术家的交往。她书写与喜爱之人的邂逅,回忆往昔岁月种种逸事,并以本能和真诚剖白自我的生存方式。不仅为读者呈现了自己不为人知的生命足迹,亦生动再现了日本音乐、艺术群像。
2022年8月20日 想读
吉尔莫·德尔·托罗的奇思妙想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8.9 (11 个评分) 作者: [墨西哥] 吉尔莫·德尔·托罗 译者: 潘志剑 中国长安出版社 2015 - 3
吉尔莫·德尔·托罗策划、写作,首次公开大量手记、手绘图、藏品,展现自己奇思妙想的大部头收藏本!
詹姆斯·卡梅隆作序,汤姆·克鲁斯作后记!
尼尔·盖曼、约翰·兰迪斯、阿方索·卡隆、亚当·萨维奇、柯奈莉亚·冯克、迈克·米格诺拉等一线作家、演艺工作者为本书撰文!
值得中国电影人、电影迷收藏的重量级作品!它向你展示导演、编剧的奇思妙想转换为电影的过程!
这本书可不是一本普通的艺术图画书,不是影视写真、剧照、幕后图的集合,更不是德尔托罗的电影宣传手册。这本书是展示德尔托罗的大脑如何运转思考的个人秀,这颗大脑像一部精密复杂的机器,细致描绘着它喜欢的电影,试图连接起那些跳跃发散的想象,展示他那骇人但又杰出的创意点子。此外,从书中我们可以见到德尔托罗的大量藏品——仿佛收藏癖遇到暗黑品位艺术家,这些玩意儿正反映了他那光怪陆离的内在、纷乱流溢的思维、情感强烈的心灵。哇噢,这就是德尔托罗。
2022年8月18日 想读
时髦的空话 豆瓣
Fashionable Nonsense: Postmodern Intellectuals' Abuse of Science
8.8 (8 个评分) 作者: [美]艾伦•索卡尔(Alan Sokal) / [比]让•布里克蒙(Jean Bricmont) 译者: 蔡佩君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启真馆 2021
☆《纽约时报》年度关注图书
☆《波士顿环球报》《旧金山纪事报》年度畅销书
☆“索卡尔事件”核心文本
1996年,索卡尔模仿时下流行于后现代主义学者之中的写作方式,使用大量高深的科学词语讨论社会问题写成了一篇文章,并将之发表在当时作为思想界之一流行标志的《社会文本》期刊上。后续,索卡尔自己揭露了这种故作高深但实际语焉不详的荒谬手法,随即引爆了思想界,也即“索卡尔事件”。“索卡尔事件”引发了学术界广泛而强烈的争论,其影响深远,更延伸到了普通读者处。原本苦于无法理解这种讳莫如深的写作方式的读者/学者,或者因此而对这些作者持仰慕之情的读者/学者,他们的各种评论以此次事件为契机山呼海啸般涌来。此次事件,可称得上是后现代主义与科学派的“世纪之战”,得到了许多主流媒体的关注,本书也成为各大媒体一时无二的谈资。
《时髦的空话》一书作为“索卡尔事件”的引爆者索卡尔本人在此次事件后的直接回应性作品,可堪这次影响深刻而持久之事件中的核心文本之一。具有极强的参考价值,能够帮助读者直观而全面地了解此次事件。同时,索卡尔与布里克蒙本身即是物理学、数学教授,有极强的科学专业性,他们对后现代主义的解读具有其独特的科学视角和思考,能带给读者独特的阅读体验。
◎内容简介
1996年,《社会文本》(Social Text)刊登了艾伦•索卡尔的一篇文章,在这篇文章里,索卡尔以荒诞的笔法,模仿当代理论家,胡乱引用与科学有关却晦涩难懂的术语。这一恶作剧迅速得到广泛关注,并在学术界引发了激烈的争论。之后,索卡尔又与布里克蒙合作,揭露了时下广为流行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家的著作中存在的对科学概念的滥用情况。从雅克•拉康、茱莉亚•克里斯蒂娃到露西•伊利格瑞和让•鲍德里亚,作者列举出一系列后现代主义者在利用科学以支持自身的论点时所犯的明显错误。《时髦的空话》一书逻辑严密又不失诙谐幽默,对“科学理论仅仅是一种叙事或社会建构”的观点加以充分驳斥,探索了科学在描述生存条件时的能力与限度。
◎名人推荐
现代科学是人类杰出的成就和文化瑰宝,我们应当对其报以充分的尊重并审慎地介入其中。索卡尔和布里克蒙向我们表明,人们是多么轻易地便忽略了这些自明之理,而其后果又会对知性生活和人类事务造成多么巨大的伤害。同时,他们还针对实证研究中的许多基本议题提出了深思熟虑且极具建设性的批判分析。这是一项恰逢其时且意义巨大的贡献。
——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
在《时髦的空话》中,索卡尔与布里克蒙向我们提供了更多的背景信息,通过这些信息,任何一个拥有理性能力的人都会认为,索卡尔的恶作剧正是我们迫切需要的,也是完全正当的。一部佳作。
——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自私的基因》作者
◎媒体推荐
索卡尔与布里克蒙的这本书应该对之后至少一代的学生产生影响。虽然他们两位在书中关注的重点是十余位法国知识分子对科学的曲解与滥用,但这本书仍然提出了一个更为重大的主题——在当代文化中,科学那令人忧虑的地位以及对科学理性的理解。
——托马斯•内格尔,《新共和》周刊(Thomas Nagel,The New Republic)
一次对真相的大胆揭露……两位作者的热情以及他们作品的严谨准确带给读者引人入胜的阅读体验。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2022年8月18日 想读
纸牌王国 豆瓣
作者: [印度]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 绘者 李汉文 译者: 林清玄 新星出版社 2016 - 8
《纸牌王国》是印度诗哲泰戈尔短篇经典作品。本书也是大师名作绘本系列书的开篇之作。曾获1995年联合报读书人最佳童书奖。
泰戈尔用纸牌王国暗喻等级森严的印度曾奉行的种姓制度。在一个孤岛上的纸牌王国里生活着一副纸牌,其成员根据他们的点数而有固定的地位,彼此相安地生活,毫无生气和新鲜的东西。谁能忍受得了生活在一个人们面无表情、不知道笑是什么、做事严格遵守程序、不思考、不辩论、死气沉沉的环境中呢?直到某天因为年轻王子的出现而有了重大改变。
本书除了林清玄对故事的精彩诠释,李汉文用纸雕的呈现也展现了生动活泼的风貌,让人们眼前一亮。
本书由读库出品。
2022年8月5日 想读
我們都無法成為大人 豆瓣
ボクたちはみんな大人になれなかった
作者: 燃殼 译者: 李彥樺 悅知文化 2019 - 9
日本文學的異例!
最沈默的暢銷小說!
由新型態作家所創作的
新型態私小說
今年度,最受歡迎的大人戀愛文學
榮登Amazon.co.jp小說榜TOP1
各大書店年度選書揪心文學TOP1
日本最受歡迎的網路小說家,稱號「140字的文學家」。
將這茫然世代中,與眾不同的愛情故事於網路連載,
造成各界出現「大人們淚流成河」的災情,
全因為殷切的痛楚而痛苦不已!
比起昔日的戀人,
你是否更想見到所愛的人?
最後一次與她見面,十七年前,在涉谷,
告別前,她對我說:「下次見面,我帶CD來給你」。
今天,在擁擠的電車上,
四十三歲的我,在人群中渾然不覺地送出臉書交友邀請,
對象是曾經愛過的她。
早已成為大人的我,照理說不願再回去「那段日子」,
那段沒有夢想、沒有錢、沒有一技之長的日子,
如今看來卻閃閃發亮,
在她的面前,我不想當個對自己誠實的人,
只想成為讓自己憧憬的人。
「好想看海。」
她一如往昔在我耳邊呢喃。
「謝謝,再見。」
我直視著前方,對她說道。
名人感動推薦(依筆劃順序)
王聰威 | 小說家
伊格言 | 小說家
吳子雲(藤井樹)| 小說家
吳可熙 | 演員
黃子佼 | 跨界王
楊富閺 | 小說家
膝關節 | 影評人
名人揪心專文推薦(依筆劃順序)
Allen | Asylum調酒師
讀這本小說就像去酒吧喝一杯客製化特調,在燈光昏黃、意識遊走之際才發現,原來那些讓人流淚的,都是自己的故事。
Limi | 馳放音樂雙人組
那個忘不掉的愛人,是愛她自由的靈魂,愛她接納自己的不堪,又或者是愛那令自己深深嚮往卻永遠無法成為的模樣?
閱讀的過程會讓你不斷想起那個「心愛的人」,不斷審視自己為什麼而愛,為什麼而念念不忘?
大人的戀愛果然是沒有美好結局的啊!
Sweet John 甜約翰 | (待補)
平凡如我,也許終將依附著川流,安於每一場起落。
沈可尚 | 導演
一張張以為遺失的臉孔,一句句被埋葬了的話語,那絲氣息,那幕情境,都在記憶啞黑的深淵中,倏地重新閃爍 蘊留餘溫的光芒。不管因為成長,我們已多習於輕率否定結痂的曾經。閱讀本書的歷程,都再次喚回那聲:『親愛的』。於那時,於此刻。哪一次,不是如此珍重。
吳洛纓 | 金鐘編劇‧劇作家
像是與《挪威的森林》中的「我」久別重逢。
告五人 | 作家
(待補)
東燁(穹風)| 小說家
原來,當不成一個來得及說再見的大人,是如此美好的遺憾!
葛大為 | 作詞人
常發出訊息又收回的我,字句斟酌,想要精準卻反覆狼狽,那是因為愛上了一個人,願意讓我不妄想成為大人的人。拙劣卻真實愛著的我,是幸福的。
銀色快手 | 作家
(待補)
敷米漿 | 行車工作家
很黏。
蕭詒徽 | 作者.編輯
他們曾經是那麼特別的廢物。
日本各界名人感動推薦!
彷彿聽著悠長的R&B音樂。/糸井重里(日本創意大師)
沒發生案子也沒人犯罪,沒出現化外之民更無手槍登場,但這毫無疑問是新時代的冷硬派小說!/大根仁(電影導演)
網路連載時,我訝異於「這一連串整齊劃一的抒情篇章是怎麼回事!」可謂是最新版的「青春墓誌銘」。/會田誠(藝術家)
我想起自己想道歉及想見的人。/堀江貴文(企業家)
記憶被折磨著,心被撕碎,我哭了出來。因為我也曾有過相同的工作與戀愛記憶。/二村HITOSHI(導演)
說不出「再會了,小澤健二」就長大的我們,今天仍不希望那段日子所發生的一切「什麼也不是」。/樋口毅宏(作家)
我哭了。/小澤一敬(SPEEDWAGON搞笑二人組)
2022年7月29日 想读
邪典电影 豆瓣
作者: 李闻思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20 - 6
邪典电影(cultfilm)在电影学界和电影爱好者之间是一个非常有名,但又总是伴随着含混和误解的名词。它在电影发明的早期就初露端倪,历经近百年的发展,在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集中爆发。今天,电子媒体时代的邪典电影不仅没有如一些评论家认为的那样正在消失,反而已渗透到电影产业,甚至日常生活之中,成为某种亚文化的风格、电影生产的惯例、市场营销的策略或是宣传与发行的常规手段。
《邪典电影:一种亚文化的历史》将邪典电影作为一种电影亚文化进行研究,这是一个新的研究框架,与之相对应的是主流电影文化,即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就占据全球霸主地位的好莱坞电影文化。将邪典电影的发展置入好菜坞的历史语境中进行考察,探究它的概念、范畴、类型及意识形态的表述,观察其是如何在特定的时期显露出来,如何得到身份确认并被贴上标签,如何历经发轫、高峰和衰落,并最终转变为何种形态。同时,该书还探讨了它的追随者,作为某种暂时的亚文化群体的成员,是以何种方式进行“连结”乃至参与文本创作的。
无论如何,令人欣喜的是,今天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将邪典电影纳入专业的电影学研究和文化研究领域。
2022年7月9日 想读
在绝望之巅 豆瓣
Sur les cimes du désespoir
7.5 (59 个评分) 作者: [法]E. M. 齐奥朗 译者: 唐江 2022 - 6
◎“二十世纪的尼采”、现代欧洲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
◎E.M.齐奥朗初试啼声之作 中文简体版首次译介

在绝望之巅挣扎,燃起超脱生死的激情
将眼泪变成思想,发出反叛的野蛮呐喊
————
【编辑推荐】
※E.M.齐奥朗是现代欧洲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的 尼采”。其作品以断章体的形式和对痛苦磨难、虚无主义等问题的思考而著称,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苏珊·桑塔格、伊塔洛·卡尔维诺、米兰·昆德拉、保罗·策兰、萨缪尔·贝克特等诸多当代名家一致推崇。
※《在绝望之巅》是E.M.齐奥朗初试啼声之作,也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其中存在主义式的绝望令人震惊而又振奋,展现了一种新奇的、抒情的、反体系化的哲学风格,奠定了他的创作基调,成为他之后作品的思想源泉,是了解齐奥朗思想脉络的必读之作。
————
【内容简介】
《在绝望之巅》是二十世纪著名哲学家E.M.齐奥朗的首部作品,写于作者饱受抑郁症和失眠症困扰时期。齐奥朗在其中对种种形而上学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主题涉及荒谬、异化、抑郁、失眠、爱情、狂喜、苦难、贫穷、善恶等。本书以一种新奇的、抒情的、反体系化的哲学风格,奠定了齐奥朗的创作基调,作为这位现代哲学家的思想源泉,意义重大。
《在绝望之巅》既是齐奥朗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精致的散文语言、断章体的创作形式和悲观的哲学思想有机结合,表现出荒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态度,对西方知识界产生了极大影响。
————
【名人推荐】
“齐奥朗是当今思想最精细,写作最具力量的人之一。”——苏珊·桑塔格
“他是一位杰出的反叛者,也是一位独具怀疑精神的厌世者,一而再、再而三地让我们在人类存在的虚无当中惊醒过来。”——诺曼·马内阿
2022年7月8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