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皮皮 - 标记
利维坦之书 豆瓣
The book of Leviathan
9.0 (35 个评分) 作者: [美] 彼得·布雷瓦 译者: 李林莹 后浪丨文化发展出版社 2017 - 11
本书获法国安古兰漫画2014年“最佳新人奖”
前卫摇滚歌手彼得·布雷瓦首部漫画杰作
伦敦《周日独立报》热门连载
来自婴儿的哲思
...................
※编辑推荐※
当童年已逝,用那具称之为“成人”的遗骸踏入社会——一个被尊称为地狱的地方。
问为何我们会惧怕儿童,即便我们是那样地爱着他们,只因他们让 我们看到了自身的衰败。
——布赖恩·奥尔迪斯
◎ 一部包罗万象、难以形容的古怪作品。
哲学、文学、历史、艺术、宗教、科学、流行文化……几千年人类社会的种种元素都在《利维坦之书》中展现出最为特别的面貌!每个读者都能在大开眼界的同时,重塑对人生、对世界的认识。
◎ 英国《星期日独立报》最受欢迎连载作品。
作为鬼才乐手彼得·布雷瓦迄今为止唯一一部漫画著作。《利维坦之书》收录了原刊登于千禧年初英国《星期日独立报》的《利维和猫的冒险》系列精华,该系列被誉为“知识分子尖酸刻薄的最高境界”。
◎ 与政治论和巨型怪兽同名的无脸小婴儿。
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他们就变得比你生命中任何事情都更加巨大——这就是布雷瓦将书中的小婴儿命名为“利维坦”的主要原因。在婴儿天真无邪的外表之下,是否还隐藏着不为成年人所知的复杂世界?当孩子们收起微笑的时候,或许就是他们思考哲学问题的时刻。而婴儿就像成年人的一面镜子,映照出成年世界的荒诞。
◎ 丰富、多变的情节与绘制风格。
全书渗透着摇滚歌手特有的洒脱和叛逆气质,内容和绘制形式充满了实验性。阅读者会感觉自己进入了一个倾斜的世界:空间滑移的领域、认知双关,以及无限悖论和双重理解打造的镜子大厅。
...................
※内容简介※
婴儿每天都在思考什么?
在他们天真无邪、呆萌可爱的外表之下,
是否隐藏着不为成年人所知的复杂世界?
请跟随这个与怪兽同名的光头小婴儿利维坦,
一起漫步在生活的巨大谜题中。
他将用婴儿与生俱来的超凡理解力,
为你解读你或许还不太了解的艺术、科学与哲学。
彼得·布雷瓦的《利维坦之书》收录了原刊登于千禧年初英国《星期日独立报》的《利维和猫的冒险》系列精华。书中的内容设定在显然不受编辑控制的卡通世界里,这一系列漫画也让《辛普森一家》的作者马特·格勒宁做出了让人印象深刻的评论:“是我看过最棒也最怪的东西之一”。时而离奇古怪,时而充满言外之意,一会儿黑暗,一会儿逗趣,这部作品跟随着没有脸孔的婴儿利维的脚步进出世界。这是一场逃离之旅,不过,正如某些圣人曾经说过的:只有囚犯才会对“逃脱者”感到轻蔑。
...................
※媒体推荐※
布雷瓦解放了这个早已被平淡诗歌和喋喋不休的名言警句所充斥的闭塞世界。
——《旧金山纪事报》
...................
※名人推荐※
彼得·布雷瓦的漫画是我看过最棒也是最古怪的东西之一。无《利维坦之书》,毋宁死!
——马特·格勒宁,《辛普森一家》作者
每当我被问道文学、艺术和诗歌是否可以存在漫画中时,我都以彼得·布雷瓦这本书为例证。
——本·凯绰尔,《纽约犹太人》作者
2018年4月16日 已读
如何参观美术馆 豆瓣
How to Visit an Art Museum
6.9 (14 个评分) 作者: [荷] 约翰·艾迪玛 译者: 李鹏程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6 - 10
美术馆只有“专业人士”才去?
艺术品只有“专业人士”才看得懂?
美术馆里应该保持安静,不能与其他人攀谈?
看展应该大致浏览,尽量多看?
小孩子不懂艺术?
……
忘掉以上对于美术馆和艺术的陈腐偏见吧
我们普通人与艺术的距离,比你想象得更近
以多年行走世界各地美术馆的经验,资深艺术顾问艾迪玛从32个不同角度,提出参观美术馆的不同方法,脑洞清奇,有趣兼具实用性,是一次对僵化思维的大挑战,令你止不住大呼“我怎么没想到!”
你将会了解到以下内容:如何欣赏空无一人的风景画?一件艺术品欣赏多久比较合适?遇到标题极简、内容晦涩的艺术品应该如何理解?如何判断艺术品的好坏?美术馆警卫会给你怎样的启发?如何看待裸体艺术?…
2018年3月16日 已读 晓风书屋
书店
豆瓣
7.5 (20 个评分) 作者: 文珍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7 - 8
正如作者在某次访谈里所说,七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数字;也正是她最喜欢的数字。小说集《柒》即收入七篇“一个人如何在世界上成为他自己”的故事:
《夜车》关于情深何寿,破镜难圆:在死别的巨大阴影面前,曾经生离的夫妻决定牵手完成最后一次尘世间的旅行;《牧者》书写了无法用师生恋简单定义的一对男女,不道德故事的表象下,竟藏有几近纯情的同类相惜;《肺鱼》里沉默的妻和饶舌的夫究竟谁才能成为围城里奇迹般存活下来的鱼;《你还只是一个年轻人》则写一个不够开心的女子,不想再生出另一个人来继续不开心;《暗红色的云藏在黑暗里》涉及友谊和自我:一生遇见知交和背叛都不惊奇,重要的是一个人在险象环生的世界如何成长为真正的自己;《风后面是风》写一个失恋女子通过炮制各种黑暗料理,终于发现爱完全是一个人的事,继而获得了真正的自由;《开端与终结》里说明一段恋情的终结,并不能由另一个未经验证的开端求得;然而每时每刻,却总有美得惊人的事情在生之沙漠里发生……
文珍这部新作格局开阔、立意深悯,着意探讨较此前两本小说集主题更为本质也更向内的生死爱欲问题,并进一步探问个体与他者、世界的多重关系。开篇即为《夜车》;阅读此书,也仿佛登上一辆开往无边迷人夜色的“夜车”,被文字身不由己带至山穷水尽柳暗花明直见性命之境。
——————
推荐语

文珍的小说有一种年轻的沧桑,里面藏着细腻的青春,也有青春破败之后的忧伤。那些迷茫的经验,文雅、深情,所敞亮的人性,却既狠绝又意志坚定。她近几年的写作,不断与时代较真,柔情而不虚美,直白但存着善意,均衡,有力,庄重,因独异于他人而前景广阔。
——第十三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 • 最具潜力新人奖授奖词

在女性书写的谱系中,文珍站到了一个特殊的位置:不是先知或烈士,不是文艺青年,她站在特定的人群之中。她笔下的“她们”和进城务工人员一样,构成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动力基础:女性、社会、文化和审美,文珍处在种种幽暗小径的交叉点上。
——李敬泽

在这些年的小说里,我渐渐放弃对时代镜像的归纳和解释。写作者对重大题材有意为之的靠拢,也许是一种更可疑也更易充数的“政治正确”。一个人需极尽艰难才能够稍了解自身暗昧,遑论各不相干的“世界”,形形色色的他者。倘若对情感之微都难以确抵,又何谈郑重恰当地对待历史之大。因此,或许惟有从最熟知的生活入手,夯实每一个细节,才有可能稍微触碰到一点隐藏在日常褶皱里、被熟视无睹的时代的秘密,以及少数人类样本的真实。
也就是说,我开始回头。向内。转身。
路上偶然撞见自己。不胜惊诧。
——文珍
2018年2月6日 已读 《开端与终结》
书店
高等基础写作训练教程 豆瓣
作者: 马正平 / 朱斌 2016 - 5
本书以“基础写作”的“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教材”、“面向 21世纪课程教材”而畅销十余年,被国内近百所院校选用,广受好评。本书相比于其他基础 写作教材,有如下鲜明特点:
第一,教学内容应有的基本理论深度和操作模型的简单性。基础写作课程需要有一定的理 论性,但不一定是玄学。本书将写作思维操作模型的默会性知识贯穿于各种文体中,使其达到 基础写作应有的理论水准,从而实现了写作教学的有效性,这点也得到福建师范大学孙绍振先 生和香港教育学院何文胜先生、新加坡华文教育教研中心洪瑞春先生以及日本早稻田大学中文 系语文教学论教授的赞许。
第二,突出实用性。每章分为三节,第1节为文体意识与文体思维特征,相当于概述,讲 清楚基本的文体理论和方法。第2节为文体训练,不仅有例文,而且有非常详细和到位的分 析。第3节为课堂作业与课后活动,弥补现有教材练习不足的问题。
第三,贴近当下。第二版更新了案例,除去一些经典,尽量选用贴近当下的案例。考虑到 学生就业,第二版增加了就业文书写作,包括简历、求职信的写作及申论写作等内容。本书尝 试用二维码加入更多内容,增加教材的互动性。
第四,教学资源丰富。本书配备了课件、教学大纲、授课视频、期末试卷等,欢迎老师登 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人文分社网站http://www.crup.com.cn/rw/本书页面下载。
2018年2月6日 已读 当人一从“一抹淡淡的彩虹”中醒来,就被抛进了迷乱的未知之海。
小说和诗歌部分
今天也吸收了猫能量 豆瓣
7.4 (7 个评分) 作者: 卵山玉子 译者: 袁小雅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8 - 1
日本Ameba博客的人气猫咪搞笑漫画,全彩页发售!
万众瞩目的猫主子小吨和小忍的宠溺日常
温暖的日常,却发散着满满的治愈力量
随书附送猫咪手账《今天你吸猫了吗?》
-----------------------------------------------------------------------
一个女猫奴和两只猫主子相爱相杀的小日子。温暖的日常,却发散着满满的治愈力量。和毛茸茸的两只可爱猫咪生活在一起,每一天都是暖暖的。 当我感冒不舒服,想要躺下休息的时候,它们就在我的被子上打打闹闹。当我扔橡皮圈的时候,它们会像小狗一样把橡皮圈捡回来。有时,它们还会通过镜子直勾勾地注视我。力量型女汉纸小吨和天真烂漫型美少女小忍每一天的可爱举动至今依然令我回味无穷。
2018年1月17日 已读 西西弗书店(东直门莱福士)
书店
贾想II 豆瓣
8.0 (66 个评分) 作者: 贾樟柯 / 万佳欢 编 理想国 | 台海出版社 2018 - 1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贾樟柯在2008到2016年间的文章、演讲与对谈,这些与电影作品并行的文字,记录下他电影内外的生活和思索,对于历史和社会剧变的关怀和反思,呈现更为广阔和深厚的生命底色,也揭示出他电影的缘起和归宿。在电影中,贾樟柯记录下大时代里被政治打扰的个人和被时光遗忘的生命细节,凝视剧变年代里被权力和经济利益抛向边缘的个人,叙述在超现实的经济运动中普通人的悲欢离合。放下摄影机,拿起笔,烟雾氤氲中,贾樟柯向青春告别,却无数次忧愁上身,思绪飘回汾阳的街道、北京的胡同,想起县城的少年、百无聊赖的青春,缅怀文学启蒙的恩师,感叹与侯孝贤、杨德昌等前辈的交往与遗憾,也直白道明以电影打捞历史细节、对抗遗忘和反思历史的初衷。
◎作品看点
延续《贾想I》的深刻思索,更多对于历史和社会剧变的关怀和反思。“不一样的动物”贾樟柯、戛纳国际电影节金马车奖殊荣获得者,用电影去面对:无论哪一个时代,所有人都要经历的那些不可回避的艰难时刻。
贾樟柯说:“我所处的时代,满是无法阻挡的变化。拿起摄影机拍摄这颠覆坍塌的变化,或许是我的天命。”“行走和遐想,会帮我们清空身外之物,发现自我之小。持续的学习和思考,一直在帮助我压抑自我的膨胀。”
贾樟柯的最佳时刻,不是来自他的深思熟虑,而是他的敏锐与穿透力,他能意识到崭新的时代情绪,并且准确、迅速地表达它。——许知远
2000 年我正式回国定居,赶上贾樟柯在拍《站台》。他半夜三更把我和阿城叫过去,看他新剪出来的这部电影。那是夏天,马路上热得走几步汗都黏在一起。此后我陆续看他第三部、第四部、第五部电影——最近看到的就是《三峡好人》——我有幸能看到一个导演的第一部电影和此后十年之间的作品。——陈丹青
“邮政绿”皮面软精装设计,适合随身携带,细细品读“柯长”对电影艺术、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
2018年1月17日 已读 库布里克
书店
二十个站台 豆瓣
作者: 江汀 漓江出版社 2017 - 4
在流动、繁复的文本之网中,江汀为自己站台式的作品集注入了生活的实景、梦幻的图形,尝试以他个人的诗学经验,去探测深邃现实的轮廓。
如列车驶过一个个站台,江汀的散文是本雅明意义上的“书写”,叙述之流不断向前,不断掠过沿途的风景,不为特定的站台多作停留,最终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优美的文艺地图。
2018年1月16日 已读
库布里克
书店
爱的多重奏 豆瓣 Goodreads
7.9 (95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阿兰·巴迪欧 译者: 邓刚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 9
《爱的多重奏》是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阿兰•巴迪欧与《世界报》记者尼古拉•特吕翁以 “爱”为主题的公开谈话录。巴迪欧批判西方流行的“爱”的观念,坚持某种理想主义,而这背后映现的也是他所主张的哲学观与关于更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设想。
2018年1月11日 已读 前言辣鸡不要读
电子书
致未来的诗人 豆瓣
9.0 (56 个评分) 作者: [西班牙] 路易斯·塞尔努达 译者: 范晔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8
然而我不在乎无人了解
在这些近乎同代的身体之间,
他们活着的方式不像我
这来自疯狂土地的身体
挣扎着成为翅膀抵达空间之墙
是那墙壁将我的岁月与你的未来相隔。
我只想我的手臂迎上另一只友好的手臂,
另一双眼睛分享我眼中所见。
尽管你不会知道今天的我以怎样的爱
在未来时间的白色深渊
寻找你灵魂的影子,从她学会
按新的尺度安顿我的激情。
——塞尔努达《致未来的诗人》
如果诗歌艺术也有自己的守护圣徒,比如狄金森和保罗•策兰,那么塞尔努达也在其列。
——哈罗德•布鲁姆
最不西班牙的西班牙诗人。
——奥克塔维奥•帕斯
2018年1月2日 已读
刹那 豆瓣
8.3 (18 个评分) 作者: 周梦蝶 海豚出版社 2010 - 11
本书汇聚了“苦僧诗人”周夢蝶的五部诗集(共计66首诗),分别是《孤独国》(作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还魂草》(作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十三朵白菊花》(作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约会》(作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和《有一种鸟或人》(作于二十一世纪初)。这些诗质朴纯净,笔端轻松幽默,饱含诙谐从容趣味,与时代脉搏强烈呼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018年1月2日 已读
吃書的馬 豆瓣
作者: 彭星凱 啟明出版 2016 - 6
書設計是體現一個文化接收訊息的方式
專文──對談──採訪
設計師、編輯、作家都想知道的「理想書設計」
一位設計師,三個名字:空白地區.Fi.彭星凱。未滿三十的輕齡,擁有十二年工作資歷與七年出版設計經驗。他的作品優雅而富有哲學,溫潤卻一針見血,連結作者與讀者意識的彼端,讓原本疏離的,產生共鳴,馴服每個素材,創造精準的視覺語言,完整商業目的同時達到難得的個人性與精神價值。
本書自彭星凱逾百本的優秀作品存菁,從理念綜觀到材質細節,以簡約符號探透平面美學的可能性。更深刻地,他回頭溯源出版的本質,整理設計師、編輯、作家對「理想書設計」的三方觀點,再行自我驗證與辯證,是一本臺灣出版設計十年間的專業觀察。
──「我想要寫一本誠懇的書,它是我認識這個世界的方法。」
6位設計師×3位編輯×3位作家
Part 1 臺港六位指標設計師選薦評析──〈吃書的馬的朋友們〉
Part 2 空白地區七年作品自選輯+六篇創作短述──〈吃書的馬(有時候也喝啤酒)〉
Part 3 與時報、遠流、印刻出版社主編深刻對談──〈編輯食堂〉
Part 4 臺灣出版設計總體觀察,設計師在創作之路的誠懇自白──後記〈表演者沒說的事〉
Part SP 川貝母.Anthony Marra.駱以軍,文學作家理想中的書設計──〈被詮釋者.專訪〉
附錄《吃書的馬》印刷工單
2017年12月2日 已读
史高治的光辉岁月 豆瓣
Life and Times of Scrooge Mcduck
9.2 (5 个评分) 作者: [美] 迪士尼 译者: 童趣出版有限公司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5 - 8
一贫如洗的史高治·麦克达克远渡重洋,来到了遍地都是赚钱机会的美国。
在那里,他搞过河运(搞沉了好几艘船),当过牛仔(赶上畜牧业萧条),干过矿工(几乎一无所获),还一度不得不回到苏格兰老家……但这些挫折都没有磨灭掉他想要出人头地的梦想,功夫不负有心人,史高治终于在第二次来到美国时迎来了命运的转机……
“爸爸,我记住了一句话,无论遭遇多少失败,我的面前永远会有新的彩虹!”——史高治·麦克达克
2017年11月10日 已读
一个医生的故事 豆瓣
作者: 郎景和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2015 - 4
协和名医向你娓娓道来五十年漫漫从医路
150个有温度的行医故事
还原有笑有泪、真实无比的医院生活
带你体会为生命搏斗的惊心动魄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著名医学教授郎景和回归了一个医生的本真立场,写下了从医五十年间,凝结在岁月里难以忘却的点滴小事。
年轻时在乡下给牛接生的奇特经历,帮助产妇分娩时突逢地震的惊险场面,主治的小女孩面临死亡却只怕家人伤心的感伤故事……作为妇产科医生,他在迎接无数新生命来到这个世界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生命逝去的悲切与哀痛。他以“医者的仁心”见证着一幕幕震撼人心的人生悲喜剧,也在穿梭于手术台与病房的间隙中,生发出了关于生命与哲学的万千思考。
【名人推荐】
郎景和的路就是成功医师之路,郎景和的故事就是一位医师成长、成熟、成功的故事。作为医学生、医生,读郎景和的故事,做郎景和式的医师也许是自我修养、自我升华的有效途径之一。我读郎景和的故事,我推荐读郎景和的故事。
——巴德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家、医学教育家
仁厚胸怀,温暖文字,珍贵史实,精湛科普,加上幽默犀利的人性针砭……本书的故事像一个个美好、动人的天使,向我们微笑走来。
——毕淑敏 医生出身的作家
郎景和大夫善于两支笔写作,学术论著纯正,临床随笔潇洒。观后者,既有英式essay的优雅,又有中式小品文的隽永。不仅记叙了温暖的临床故事,还渗透出睿智的医学思考,流淌着共情与反思。每一次细读,都会倾倒于他超脱的人格风范和精神海拔。
——王一方 教授、医学人文学家
有机会编辑郎景和院士的专栏稿件,使我成了这本书的第一读者。在一篇篇短文的字里行间,我有穿越生命的感动,也常常被作者的睿智所折服。我想,有谁不喜欢有温度的文字呢?相信翻开扉页的你也是这样。
——王硕 《健康报》社长、总编
2017年11月10日 已读
遗产 豆瓣
The Property
8.4 (82 个评分) 作者: [以] 露图·莫丹 译者: 来兹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 8
2014年法国安古兰年度漫画大奖作品
一部讲述历史与记忆、人类关系固有复杂性的图像小说
关于等待了六十七年的爱情和纠葛一生的因果律
历史可以塑造我们,却不能毁灭我们
………………
※编辑推荐※
☆ 2014年法国安古兰国际漫画节年度漫画大奖作品,2014年艾斯纳年度图像 小说大奖,《卫报》《洛杉矶时报》《出版者周刊》等多家知名媒体评选出的年度图像小说作品。
☆ 因一处房产,三代犹太人战后首次重游华沙:未经历战争的她,这趟旅途是邂逅爱情,是重新认识自己的家族;逃离战争的奶奶,一走就是六十七年,故地重游,竟有人还在原地等待;战后一代的姐夫,为房产而来,在利益和情感之间徘徊。
☆ 一部讲述历史与记忆,讲述人类关系固有复杂性的图像小说,关于遗失的爱情、生命中的拥有与失去和纠葛一生的因果律;一个简单却不平凡的动人故事,精妙的叙事让你如坐春风,让你感同身受。
☆ 如《丁丁历险记》一般简洁的线条、明快的颜色构成的画面,有条不紊的多线叙事结构和幽默风趣的讲述共同组成了这部伟大的作品。从一个简单却不平凡的犹太家族的视角出发,探讨了历史的残酷却无法毁灭人性的一面。曾经断裂的关系,会被人与人之间的无法分割的情感重新连接在一起。
☆ 情节信息量庞大却井井有条,娓娓道来。虽是一部反映“二战”的作品,却没有直接讲述“二战”惨绝人寰的屠杀,而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的侧面将半个多世纪前的历史与现状联系在了一起,与此同时,老一辈人的恩怨,几代人的隔阂,年轻人之间的爱情与信任,家人的亲情与猜忌都完美地融进了故事之中。
………………
※内容简介※
为了收回父母留下的一处房产,莱吉娜带着孙女米卡回到阔别六十七年的华沙。在这个对犹太人颇具意味的地方,两代人的矛盾不断。奶奶的举止也越发奇怪,米卡不禁开始怀疑奶奶回到这个伤心地的真正目的……
………………
※媒体推荐※
莫丹是一位擅长制造复杂动机和探索人物之间关系复杂性的大师,这种复杂性,根本上来源于这些角色的内心。
——《洛杉矶时报》
露图·莫丹的《遗产》是本年度图像小说中的极品,讲述了一名年轻的以色列女性米卡·西格尔和她古怪脾气的祖母一起重游华沙的故事,这趟旅程的目的是帮助祖母收回她家人在1940年被抢夺的房产。这本书里有你想在图像小说中渴望的一切——精美的画面、多层次的故事还有作者的敏锐和机智。
——《卫报》年度图像小说
《遗产》更像是一部极其优秀的独立电影,充满了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和有趣的线条……莫丹的作品讨人喜欢,很容易感染人,她的叙事方式也很聪明。
——Salon.com 2013年难忘的图像小说
莫丹用干净清晰的线条勾勒出了一张关于爱,关于谎言,关于过去的网。这篇精彩的故事说明了历史可以塑造我们却不能毁灭我们。
——《出版者周刊》2013年年度图书奖
………………
※获奖记录※
2014年法国安古兰漫画节年度漫画大奖
2014年艾斯纳年度图像小说大奖
《出版者周刊》2013年年度图书奖
2017年11月6日 已读
棕色的世界 豆瓣
The Nao of Brown
8.8 (22 个评分) 作者: [英] 格林·狄龙 著绘 译者: 来兹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2017 - 1
奈绪·布朗患有强迫症,但不是人们开玩笑时常提到的那种经常洗手的洁癖型。她长期受到一种病态的暴力冲动困扰,不过这种冲动仅止于她自己的想象。
奈绪的生活忙碌嘈杂。她一边在“文艺”手办玩具店打零工,一边努力成为插画家,而且还在追求着爱情的秘密,寻找着完美的爱情。然而在遇到梦 想中的男人之后,她发现梦想竟是如此诡谲。
奈绪经常进行冥想修行,想以此获得内心的平静,敞开心扉。通过修行,她渐渐明白事情并不总是黑白分明。大多时候它们更可能是……棕色的。
2017年11月4日 已读
“……然而人却看不见阿布拉克萨斯,因他是无限生命本身,善恶皆出自于此
他是圆满与空虚的联合,他是神圣的结合;他作为爱同时又杀死爱;他作为神同时又背叛神。他是白日里最耀眼的光,又是深不见底的狂夜。看到他即目盲;理解他即患癔症;崇拜他意味着死亡;恐惧他是明智的;不抗拒它才能获自由。”
论摄影 豆瓣
On Photography
8.9 (88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苏珊·桑塔格 译者: 黄灿然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5
《论摄影》不仅是一本论述摄影者的经典著作,而且是一本论述广泛意义上的现代文化的经典著作。它不是一本专业著作,书中也没有多少摄影术语,尽管有志于摄影者,应人手一册。它的对象主要是知识分子、作家和文化人。
桑塔格深入探讨摄影的本质,包括摄影是不是艺术,摄影与绘画的相互影响,摄影与真实世界的关系,摄影的捕食性和侵略性。摄影表面上是反映现实,但实际上摄影影像自成一个世界,一个影像世界,企图取代真实世界。
对读者而言,这本书的丰富性和深刻性不在于桑塔格得出什么结论,而在于她的论述过程和解剖方法。这是一种抽丝剥茧的论述,一种冷静而锋利的解剖。精彩纷呈,使人目不暇接。桑塔格一向以庄严的文体著称,但她的挖苦和讽刺在这本著作中亦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论摄影》出版于一九七七年,轰动一时,引起广泛的讨论,并荣获当年的全国图书批评界奖,至今仍被誉为“摄影界的《圣经》”。
本版配以60余幅世界摄影史上的珍贵照片,推出极具艺术品位与收藏价值的“插图珍藏本”,使《论摄影》真正成为图文并茂的文化经典。
2017年10月28日 已读
在柏拉图的洞穴里
他们都看见了一只猫 豆瓣
They All Saw a Cat
9.1 (11 个评分) 作者: [美] 布兰登·文策尔 译者: 刘畅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 3
未小读M码
适龄:5-9岁
---
有只猫满世界溜达,长胡子、竖耳朵、毛绒爪……
小朋友看见了一只猫、金鱼看见了一只猫、蝙蝠看见了一只猫,对,他们都看见了一只猫。
当你看见了一只猫的时候,你到底看见了什么?你眼里的猫和故事中那只到处溜达的猫一样吗?
作者布兰登·文策尔用不同的观察角度、好奇心和想象力,展示 出一只猫的多重生命,也让我们明白:不同的视角和观点是如何影响我们对于自己及世界的认知和看法。
【编辑推荐】
★ 斩获诸多奖项 当下绘本界现象级超新星
2017年凯迪克银奖绘本
华盛顿邮报2016年度最佳童书
纽约时报2016年度畅销书
2016年度最佳童书
美国青少年图书馆协会选书
学校图书馆期刊2016最佳图书
美国ABC电视台2016最佳童书
美国亚马逊五星好评 年度好书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2016年度最佳童书
★ 首刷10万册 版权销售超过20国 诸多媒体争相盛赞
出版人周刊、书单、学校图书馆杂志、Shelf Awareness 星级书评
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娱乐周刊、赫芬顿邮报、科克斯书评、bookpage 书评推荐
★ 有趣而机智、简单又耐人寻味,适合3~6岁孩子世界观启蒙的共读绘本
【媒体评论】
一只猫满世界溜达,为周遭的生物提供了一个个充满惊喜的探索视角。绘本出色地表现了人和小动物们看到一只猫时具体的感受和认知。作者用一系列艺术手法,强调了这样一个观点:对猫的认知,存在于每个观察者的心中。
——凯迪克大奖评委会
从环衬到书中每个部分,这本书都充满互动性,引人思考,让孩子们不断地领悟其中蕴含的深刻含义。
——《学校图书馆杂志》星级书评
简单,但又非常耐人寻味……构思精妙。
——《华尔街日报》
这是一堂关于看见与理解的层层递进的、有趣的课。这是一段关于视角转换和多个角度看问题的愉快经历。
——《华盛顿邮报》
布兰登·文策尔是当下绘本界最耀眼的新星。
——《娱乐周刊》
这本书中简单而新颖的概念,可能会引领童书界的新潮流。
——《赫芬顿邮报》
表面上看似是在讲小猫爪子一样轻松的故事,实际上击中了人性的核心。值得收藏。
—— Shelf Awareness 网站星级书评
这本书能引发思考,有趣又机智,是今年最好的绘本之一。
—— Bookpage 网站
这只猫的漫步不仅带领读者思考关于认知和主观性的问题,它本身也很好看。
——科克斯书评
如果你告诉孩子“换位思考”“同理心”,他们可能根本不明白你在说什么。但是跟着一只到处溜达的小猫一起看世界呢?在这一点上,没有任何一本虚构绘本能超越这本书。如果我们看到的一只小猫都不一样,其他东西就更不用说了。这本书对于眼睛、耳朵和头脑来说都是一种享受。
——书评人 E.R.Bird
“萨福”:一个欧美文学传统的生成 豆瓣
8.4 (16 个评分) 作者: 田晓菲 编译 译者: [美国] 田晓菲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3
关于本书
惭愧,我不懂希腊文。这本书里的译文,根据的是不同的英文译本。“老柏拉图”说:文艺只是模仿的模仿,影像之影像。用在本书,恰好适合。
好在萨福的英译本历代层出不穷,仅二十世纪就有十数种。我参考的各种译本,详见书后开列目录。其中特别以娄伯(Loeb,或译勒布)经典文丛的坎贝尔(D.A.Campbell)译本和安・卡尔森(Ann Carson)2002年出版的译本为底本。之所以选择这两个本子作为蓝本,是因为他们的翻译都是尽量依照原文,并不像威利斯伯恩斯通或者玛丽巴纳德的译本那样自行补缺并进行“文学加工”(在个别残诗的译者注里,我特意附上他们的译文,以便读者进行比较),因此,可以更好地反映萨福的“原貌”,除了文学价值之外,也有学术价值。
卡尔森既是学者(她现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的墨吉尔大学教授古希腊罗马文学),又是诗人和作家,她的个人作品《红之自传》曾被《纽约时报书评》选为“当年最值得注意的书”(1998),苏珊・桑塔格称之为“令人迷醉的创举”。她的作品得力于古希腊文学,而她对萨福别具一格的翻译和笺注也格外吸引人。坎贝尔把萨福学者所作的“推测性填空”都放在括号里面,卡尔森则甚至在译文里用方括弧的形式保存芦纸残缺文本的风貌。她在前言里说:她相信这些方括弧暗示了充满张力的空白。这虽然未免让人想到佛班克在小说《虚荣》里的调侃,但萨福遗诗的残缺,文学史的一次偶然性事故,的确部分地构成了它经久不息的魅力,留给后人无穷的空间,在各种意义上,各个层次上,重写萨福。
于是,遵从我们自己的传统,我在诗的空缺处以□□□示意――虽然这样做的时候,并不觉得这有多么地浪漫高深,而是带一丝微笑,把它当成一种精致的游戏。我希望读者也能如是看待之。
在安排这样顺序时,我依照了娄伯经典文丛里的次序。虽然诗前编号是本书自己的,但我在诗后括弧中一一注明娄伯编号,因为那是萨福学者们普遍接受的序号,便于讨论时引用和查找。
本书不是萨福残诗的全译,大约只是一半而已。选择的标准比较主观,但我还是尽量选取(一)著名的篇章;(二)在残诗坚相对而言稍微成意思的篇章(因此,只有一个词――譬如“芹菜”――抑或只有三五词的断简,就往往忍痛割爱了)。
本书分三部分。第一辑收诗101首,是学者们公认萨福所作的歌诗;第二辑收诗12首,是学者们持怀疑意见的萨福歌诗;第三辑选录历代与萨福有关的诗文,它们或以萨福为题材,或从萨福歌诗中汲取灵感和典故。第三辑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欧美文学传统从来没有中断过,其当代文学作品,充满对文学过去的回声。我希望能够在这方面唤起我们读者的注意。1944年,周作人在《文艺复兴之梦》中说:“对于外国文化的影响,应溯流寻源,不仅以现代为足,直寻求其古典的根源而接受之,又不仅以一国为足,多学习数种外语,适宜的加以采择,务深务广,依存之弊自可去矣。”这是很有见地的话。务新固然没有什么不好,但如果对“新”之来源不其了了,则如此去了解西方文学和文化传统,总是难免皮毛。
近年颇有谈“外国文化的影响”而不悦者。抛除其种种意识形态的偏见不谈,多半由于不悦者看来,影响便等于依存。其实不然。一来,凡本性喜欢依存,不喜创造者,就算只读本国经典也还是要“依存”的;二来,我觉得就是以“外国文学的影响”立论,也还是狭隘了一点。引用公元前二世纪希腊作家郎古斯写在《达弗尼斯和克洛伊》前言里的一句话以作结:
我写了这个故事,一共分为四节,作为对
爱神厄洛斯、山林仙女、还有大神潘的供养,
也作为整个人类的共同拥有物。
鱼王 豆瓣
Царь-рыба
8.9 (63 个评分) 作者: [俄] 维克托·阿斯塔菲耶夫 译者: 夏仲翼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 4
长篇小说《鱼王》是维克托·阿斯塔菲耶夫最具个性的一部代表作,俄罗斯当代文学的经典。全书由十三个内容相对独立的“叙事短篇小说”组成,全部围绕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深入细致地描绘了充满神秘诱惑的西伯利亚以及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他们关于生
活的沉思。荒凉苦寒的自然环境,同时又是大自然尽显壮美广袤富饶之地,人类的足迹在其间虽如雪泥鸿爪,却又带着生命不息的尊严。
这些篇章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显示了独特的风格,淡化情节,描写细腻鲜活,“集长篇小说、中篇小说、抒情散文、道德议论为一体”(王小波),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式显露出连贯的内容和意象,犹如
不经意穿成的一串珍珠,每一颗都以其自身的美丽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鱼王》写作时为十三篇,其中《没心没肺》一
篇在1975年首次出版时未能收入,此后的汉语译本皆因袭此删节版。本次由俄语翻译家张冰将该篇翻译补入,首次呈现这部杰作的全貌,并收入俄罗斯原版精美彩插,满足读者多年期待。
2017年10月7日 已读
白色群山的梦
曹雪芹画传 豆瓣
作者: 周汝昌 / 绘者 赵华川 2004 - 6
周汝昌,红专著多达二十余部,平生为曹雪芹五次撰传,本画传是最新一次的成就,文字深入浅出,配以画家赵华川先生的绘图,珠联璧合,令人赏爱不尽。
开此一条前人未辟的蹊径,将那些基本内容用更通俗易懂的形态来做一次普及性的尝试。愿与读者共同怀念这位“十年辛苦不寻常”的文曲巨星。
画传的终极目的和愿望,是通过这种手法和方式,尽量烘托出曹雪芹这信奇才巨匠的生平遭遇和精神力量。因为他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人格品质、文化素养、艺术造诣以及与鄙恶势力抗争,为善良美好的人、事境而研血著书的大仁大勇、大智大慧的无上崇高的伟大形象和气概。
2017年9月2日 已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