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河山册页 豆瓣
作者: 钱红丽 2022 - 1
《河山册页》是钱红丽积淀多年的行旅散文集,游于皖中,走出皖外,足迹所至,遍及大半个中国。全书用文字及摄影记录了行旅所遇与自性探索,其间更不乏有对美好事物直观而单纯的描写。读者可以借她的眼,看见很多故乡与异乡的风物。作者笔下的风景,实则是几千年绵延至今、流淌到心里的诗书礼乐,简言之,传统、古典。钱红丽用温婉深情的笔触描摹河山,小品文连缀成河山的册页,匠心和诗心兼具,展现了独特的文字质感和思考方式。
旅行,让人始终保持一颗鲜活热烈的心,不让它荒芜,萧瑟,寂灭。梦想不死,值得追寻。何尝不可以做一个梦里行路远道怀古的人,生活在别处的人?
见山见水,自成天地。
作家钱红丽,积淀多年的行旅散文集。
车前子、蓝蓝 、何大草 诚挚推荐。
惜物,喜遇,顿悟,行色,好日。
山色寺景,小城四季,爱与美物,有故事的人。
二十余座城市的人文探寻,一场关照内心的向美之旅。
沉稳从容的日常叙述,精美细腻的生活摄影,值得收藏的文艺之书。
于天地行走中获取内心的力量,世间美而永恒的东西,尽收你眼底。
耳证人 豆瓣
7.0 (6 个评分) 作者: (英)阿里阿斯·卡内蒂 译者: 沙儒彬 / 罗丹霞 三联书店 1989
内容提要 : 译自: Der Ohrenzeuge : funfzig Charaktere Fischer Taschenbuch/Elias Canetti(1905~ ); 沙儒彬译. -- 1983:阿里阿斯·卡内蒂曾荣获1981年诺贝尔文学奖,本书是他的散文力作。书中描写了五十种不同的极端性格
微尘 豆瓣
8.4 (39 个评分) 作者: 陈年喜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21 - 10
我见过的不幸太多了,从来没有沮丧过。
——陈年喜
这本书收录了陈年喜21篇非虚构故事集。
书中写了一群平凡而朴素的劳动者的故事。
他们是爆破工、运石工、乡村木匠、农夫、农妇、小作坊老板……
而作家自己的故事,贯穿始终:在地下五千米开山炸石,在烟尘和轰鸣中养家糊口,在工棚和山野中写下诗篇,记录命运的爆裂和寂静。
他们虽历经生活的磨砺,却淳朴而硬扎,沉静地诉说关于亲情、爱情、死亡、欲望的生活主题……
这是一本生命的书,也是死亡的书,归根到底,是一本生活的书。
世界是什么样子?生活是什么样子?我的感觉里,除了绵长、无处不在的风,其余都是尘埃,我们在其中奔突,努力站稳,但更多的时候是东倒西歪,身不由己。
冬日花粉 豆瓣
作者: [英] 特德·休斯 译者: 叶紫 广西人民出版社 2021 - 9
本书是20世纪下半叶极负盛名的两位英国诗人之一、桂冠诗人特德·休斯最重要的文集。全书由诗人、评论家威廉·斯卡梅尔编选,共收录休斯的评论、随笔及序言等40余篇,涵盖了休斯的整个写作生涯。
在对莎士比亚、柯勒律治、济慈、狄金森等经典诗人和对道格拉斯、波帕、皮林兹基、莱汀等当代诗人的精彩评论中,“诗人”休斯的普遍兴趣尽显无遗;在围绕神话与教育、中小学写作等主题而展开的探讨中,“童话作家与儿童诗人”休斯的爱心与良知熠熠生辉;而在回顾普拉斯作品的整理与出版,深入解读普拉斯诗作并对涉及两人婚姻与感情的尖锐“谜题”作出回应与解答时,“普拉斯的丈夫”休斯以其惊人的坦诚与深刻予人无限宽慰。更重要的是,休斯深入童年的回忆、“乌鸦”的历史和暴力的领地,深入他极为陶醉的神话、传说、宗教的线团,回答了诸多直接与他赖以成为诗人的“核心”相关的问题。这些强力的文字,将这位如“霹雳”一般的神秘诗人多角度、多层次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康巴情书 豆瓣
作者: 杜冬 凤凰出版社 2013 - 3
康巴,晴空。
那里有个雪山一样纯净的康巴姑娘。
理塘,世界上离天空最近的康巴小城,天空纯净一如史前,神灵和敬畏无处不在,恣意与炽热的眼神在晴空下闪烁,阳光和时间都绰绰有余,到处弥漫着前世的宿醉和对快乐的耐心。
日落下,酥油飘香的寻常巷陌,曾是转世活佛的故居;白海螺般高洁的格涅雪山,与晴空亘古脉脉相视;神圣的长青春科尔寺,永远敲响静好的晚钟;晚霞下牦牛归去的方向,飘来青稞酒的醉人芳香和康巴汉子热辣的情歌……
曲西,雪山下纯洁的康巴少女。杜冬,被爱神之箭射中的东部青年。
在这个没人相信爱情的时代,他孤身跑去康巴相信一见钟情。4年间他6次穿梭于东部和理塘,完成了近15万字的情书。3000里山河的距离,却抵不过迷恋的长度。
康巴之前,我没有信仰。
此去经年,我懂得了忧伤。
记一忘三二 豆瓣 谷歌图书
8.3 (46 个评分) 作者: 李娟 花城出版社 2020 - 7 其它标题: 记一忘三二(简体版)
“鲁迅文学奖”“中国好书”奖得主,李娟《记一忘三二》2020年全新修订版。作者替换增改几万字篇幅,并增加新序。
《记一忘三二》是作家李娟十余年来的随笔结集。三十余篇以“记”为题的文字轻松随性,从亲情、友情、爱情,工作、生活、兴趣乃至梦境等诸多侧面,记录了李娟的心路日常——与母亲相依为命也闹过“分居”,定居于荒野中的大院子而生活不再颠沛流离,少年时曾遭受的暴力与得到的关爱,等等,随着成长反而愈益清晰。种种文字率性而作,平实诙谐,同时又有掩盖不住的温暖和诗意,组成一幕幕“含泪的微笑”,连缀起时间流逝中的琐碎日常。
树犹如此 豆瓣 Goodreads
8.3 (105 个评分) 作者: 白先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11
《树犹如此》是白先勇的散文自选集,主要收录他回忆个人经历、亲友交往的文章。其中纪念亡友的《树犹如此》将至深痛楚沉淀六年,被称为“以血泪、以人间最纯真的感情去完成的生命之歌”。另收两篇写友人的新作:画家奚淞修佛之旅《寻找那一棵菩提树》,救助上万艾滋孤儿的杜聪《修菩萨行》。可见白先勇近年心中所系。
书中作品多成于白先勇“五十知天命”之后,董桥曾“惊讶他已然像自在、放下的老僧,任由一朵落花在他的掌心默默散发瞬息灿烂”。写至友王国祥、三姊先明,平实中蕴藏波澜壮阔,人间悲悯。桂林、上海、南京、台北,文化乡愁叠加,难觅归处。在倾注心血和青春的同人杂志《现代文学》,白先勇以文会友,情笃一生。他也关心年轻人的成长困境,艾滋病患的挣扎和勇气。生命繁华之欢喜,伤逝消亡之不舍,白先勇的天真执着和无可奈何,在散文中化为真实的有情世界。
缪斯琴弦上的猫头鹰 豆瓣
作者: 梁永安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2 - 4
本书包括:谁创造了人、新世纪是球形的、道德大街的拐角、心乱如麻的柳下惠、在快乐中深沉、面死而生永远坚韧的女人、网络时代的喜与忧、镜中花与水中月、虚静的限度、顿悟中的新世界、矛盾是一种喜悦、幸福的选择、像Entrepreneur一样漂荡、怎样把苹果丢给她、黄客、黑客、看客与福特、欲望是个婴儿、知识如何变成一种虚弱;
价值的理由 豆瓣 Goodreads
8.3 (13 个评分) 作者: 陈嘉映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1 - 3
《价值的理由》是陈嘉映先生的思想随笔集,分三辑:第一辑为2010年夏应徐晓之邀为《财新·新世纪》所写的十二篇专栏文章,包括名篇《救黑熊重要吗?》《哲人不王》等,此次有所修订;第二辑是围绕当时研究题目所写的一些文章,部分内容后来并入《何为良好生活》;第三辑为演讲、序与访谈。
赵越胜评价:嘉映爱“讲理”,乍看有点儿“绕”,但读进去便知全是日常道理,只是日常看不见它,哲学来帮忙,便有了《价值的理由》。嘉映思得深,讲得巧,短章中能见出他几十年的殚思竭虑。真希望读者不同意他,和他“讲道理”,讲来道去,就涵养出智慧与自由的心灵。那儿才是我们该待的地方。
粉墨 豆瓣
作者: 张天翼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8 - 4
朱自清散文奖得主张天翼最新散文集。小人物芜杂的生活、沉重的命运,在她笔下生发出带泪的微笑。
【内容简介】
《粉墨》收入了张天翼十一篇散文,共三辑:《地下的铁》《出行记》《从透明到灰烬》,讲述了作者的私人生活以及亲人的故事。其中《租房记》描述了作者二十余年的租房史,《从透明到灰烬》讲述了姥姥从家族权威到“透明人”再到化为灰烬的过程,正如作者所言:那些关于亲人和故乡的回忆,是环绕着荆棘的果实,是我的珍宝,也令我痛苦。只有把它们讲出来,敷粉着墨地画在纸上,我才感到我驯服了它们,达成和解,获得平静。
【编辑推荐】
★朱自清散文奖获得者张天翼文字老到泼辣,读来如饮甘醇,余香满口。
张天翼是文坛的一支新生力量,她的文字泼辣,爽脆,锋利而不乏宽厚,直率却并非不恭,不故作深刻,不无病呻吟,而是以一种四两拨千斤的表达取胜。李敬泽称其“文字老到如《水浒》”。
★对底层生活的熟稔,对人性的洞察入微。
无论是探班采访记《粉墨》,记叙亲人死亡的《从透明到灰烬》,还是二十年的租房记《租客》,无一不透露出张天翼对小人物的关注,对细节的把控力,她善用比喻,引用古典,语言幽默诙谐,让人捧腹,颇有王小波的风范。
★ 张天翼亲手绘制插图,笔法细腻,和文章交相呼应。
★.收入获奖散文《粉墨》(获“2011年度华文最佳散文奖”)。
玉山丹池 豆瓣
Jade Mountains and Cinnabar Pools: The History of Travel Literature in Imperial China
作者: (美) 何瞻 (James M. Hargett) 译者: 冯乃希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 - 3
石听泉、卜正民、王立群、梅新林、徐永明等海内外学者联袂推荐
英语世界首部综述中国传统游记文学的专著
展现古代文人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空间观念
探寻寄情山水时亦喜亦悲的幽微情感世界
~~~~~~~~~~~~~~~~~~~~~~~~~~~~~~~~~~~~~~~~~~~~~~~~~~~~ ~~~~~~~
上迄魏晋南北朝下至晚明,中国古代游记文学数量众多,写作风格多样,其写作目的又因时代、个人视角变化而差异巨大。深入挖掘游记文学的文学史、文化史意义,既是一个古典文学研究的重要议题,又是一个方法论与文学史观上的挑战。
通过对众多经典游记作家及其作品的细腻文本解读,结合各时代社会文化风潮的变迁,知名汉学家何瞻剖解经典游记作品中看似平淡的散文叙事结构,勾勒了游记文学的体裁演变,结合真实自然环境的空间特征,还原游记作者的行旅过程和观览体验,并在此过程中讨论游记作家与读者观众、文学环境和社会文化机构之间的微妙互动。
~~~~~~~~~~~~~~~~~~~~~~~~~~~~~~~~~~~~~~~~~~~~~~~~~~~~~~~~~~~~~
何瞻先生对中国古代游记史的研究极具开拓性,他对中国古代游记的推介可以让更多的国外读者了解中国,了解一个个中国历代学人对自己国家各地的风土人情、山川景物的记述。
——王立群,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
游记散文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之一。它把中国名胜风景的真实描绘与独具诗意的艺术眼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同时也成为自传文学的主要形式。何瞻教授历时几十年研究中国古代游记散文,颇有深造独得之见。通过对悠久中国游记散文创作历史的介绍,作者向我们展示了这一文学体裁风格不断翻新、形式多样化演进的动态历程。他还进一步讨论了不同文本互相影响的重要性,并对古代游记文学的主要作品进行了分析评价。本书的读者可以充满信心地迈开脚步,与著者一起游览中国最为重要的名胜风景。
——石听泉 (Richard E. Strassberg),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亚洲语言文学系荣休教授
山水不仅启发了中国画家,也启发了中国作家。何瞻是位优秀的导览,带我们跨越山水,前往未知之地——在这一路上,他慷慨地与我们分享着这些文学瑰宝中闪烁的愉悦。
——卜正民(Timothy Brook),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教授,《哈佛中国史》主编
游记可谓是空间诗学与心灵地图相互交融的产物,这一独特文体发端于魏晋六朝,恰与中国山水审美意识自觉相契合,然后又在不同时代的时间流程与空间流向中向着诗化与科学两个维度不断得以深化和美化。《玉山丹池》的创新之处不仅仅在于将游记文学作为一种别具一格的文学载体加以重新定位,而是更加关注游记文学最为本质、最具特色的核心元素与独特品质,关注不同游记作家个体如何不断作出调整和改变,使之更加符合个人趣味与内在需求,从而将游记文学研究推向新的境界。
——梅新林,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游记文学史》作者
本书的作者何瞻教授是著名的美国汉学家,他撰写出版了英语世界第一本中国游记文学史作品《玉山丹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阅读本书,我们会发现,西方学者对中国游记文学的关注点和视角与中国学者还是有很大差异的,这也正是本书的价值所在。作者是我的老朋友,少年时代生活在台湾,汉语相当了得,是个中国通。一次我们一起逛书店,恰逢俩女孩在讨论是否要买《庄子》一书,其中一个说:“庄子太老了。”何瞻教授听闻,便道:“庄子不老,老子才老。”我听了,不禁为何瞻教授的幽默和学识所折服。
——徐永明,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文臣之首——宋濂传》作者
另一种美 豆瓣
8.3 (6 个评分) 作者: [波兰] 亚当·扎加耶夫斯基 译者: 李以亮 花城出版社 2017 - 11
本书是波兰著名作家亚当•扎加耶夫斯基的散文随笔集,书中汲取了成长回忆录、人物速写、书摘、沉思性警句、小品文,以及诗辩等多种文学体裁的长处,形式多变。利沃夫、格利维策、克拉科夫、巴黎与休斯敦,本书以作者生活过的这些城市作为背景,抛开了具体的时间线,让心灵和感觉与历史和现实进行对话。
——————————————————————————
编辑推荐
1.波兰著名亚当·扎加耶夫斯基国内最新引进作品
2.带领读者回溯20至21世纪交替时期波兰文化精英的精神之旅
3.扎加耶夫斯基向以往备受尊敬现代受到冷落的文学艺术大师们致敬,向经典致敬,向被现代主义唾弃的另一种美:真,善,卓越,崇高和伟大致敬。
名人推荐
《另一种美》糅合了叙事、观察、人物印象记、反思、回忆等等,以极快的速度在情绪和苛评中转换,在不同话题上显示出断断续续的艺术激情。我们像在读一本诗集——当然是抒情诗。它是沉思的,准确的;狂想的;悲伤的;谦恭的;容易引起惊奇的。整部书,无时无处不在强烈的对比之中跌宕起伏。一切都散发着独特、韵味、启示、隐喻。
——【美国】苏珊•桑塔格
扎加耶夫斯基始终强调自我的声音、日常经验的形而上学,以及世界的丰富性与具体可感的细节,并不忘与自己的祖国订立一项道义契约。
——朵渔
一接触到扎加耶夫斯基的作品,我就知道这是一位“精神同类”。他的作品总是处于见证与愉悦、激情与反讽之间,有一种东欧诗人所特有的精神品质和力量,也正是他从诗的意义上重新发现了“脆弱性”。这使我想起了肖邦:脆弱、痛苦、尊严和美等等。这位波兰诗人还很“神秘”,在他那里,一直有一种幽灵般的存在,它时而是“奥斯维辛的燕子”,时而是音乐的“第四种成分”,而这一切,于他都仅仅是某种“神秘学入门”。
——王家新
读书与跌宕自喜 豆瓣
8.9 (25 个评分) 作者: 马雁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1 - 1
《读书与跌宕自喜》是马雁生前为自己第一本随笔集拟定的名字。她为自己写的书稿介绍是:以古代诗歌、世界文学为主的读书生活随笔,其中重点关注语体和语用学意义上的创造性写作技巧、阅读审美经验传达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等三方面主题。用三十篇左右的五千字以内的随笔文章,互相支撑、构造出一种丰富的、具有个人审美倾向和知识特征的阅读生活场景,通过作者独特的知识背景和理论结构,与读者分享一种新的阅读视野和可能性。
新版恢复书名的同时,也恢复了马雁全部自选篇目及编排顺序,或可让新一代读者辨识出马雁在遭遇意外之前的生命本真。是为本书的第一辑。旧版中的其余文章,作为第二辑,归入“集外”,按写作时间顺序编排。第三辑仍为旧版中的日记选。
“十年的时间,虽然很短,但似乎也足够让死者和生者都卸下悲泣哀婉的面容,令一个真生命自灰烬中重生,只要她的诗句与文辞仍跌宕自喜在无数不相识的读者的心里。”
在雪山和雪山之间 豆瓣
在雪山和雪山之间
7.0 (25 个评分) 作者: 乔阳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0 - 7
作者乔阳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在四川度过,二十多岁的时候,她去了云南,在梅里雪山的飞来寺和白马雪山的雾浓顶村生活了近二十年。这二十年里,她和雪山间的藏民们生活在一起,听他们讲故事或者说笑话,观察他们,也被他们观察,直到成为他们中间的一个。她和那里的自然生活在一起,感受它们,也 被它们感受,直到成为它们中间的一个。
从海拔2000米的亚热带干暖性河谷灌丛到海拔5000米的高山流石滩,贝母、各类野山菌、高山杜鹃、绿绒蒿、大果红杉……
乔阳在雪山和雪山之间行走,静默,聆听,记录。而现在,她讲述。
北方有棵树 豆瓣
作者: 欧阳婷 商务印书馆 2021 - 1
*2021年1月中国好书
*写给大自然的情书:不管你有多孤寂,总有风景能抚慰你
*一本以城市及周边为对象的自然笔记和物候观测
*从日日惦记的花草树木,到遍寻不得的林中生灵,再到别具一格的自然收藏,以及变幻多姿的天边云朵,大地、天空、林中、水上之万物融为一体
这是一本久居北京而写就的自然观察和城市 物候笔记,不仅限于花草植物,还有鸟、雨、云、风等,以炽热深情的文字,展现出一年的四个季节里,万物作为整体的优美自然图卷。
跟随作者细致的观察、细腻的书写,我们看到在这个巨大的城市里,在人居住的空间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共生在这个环境里的物种。在城市的边缘,在日常生活里,甚至就在身边一小方天地里,只要留心,我们还可以聆听到许多荒野的声音,感受到大自然的丰富和珍贵之处。万物可亲,也让人心灵富足,只要拥有这种感知力,无论身在何处,都能感受到广阔无边的自然、受到自然的滋养。
本书以12个月份为线索,直观地感受北京城市、公园、山林的景观变化以及其中的花草与鸟类,将思考、感悟、阅读、旅行和博物融合起来,体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度交流。
哲思与海 豆瓣
The Sea:A Philosophical Encounter
作者: [美]戴维·法雷尔·克雷尔 译者: 陈瑾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20 - 10
由于偏爱内陆的安全感和思维方式,哲学家日益放弃了对海洋的探寻,转而将它交给了海洋生物学家、探险家和诗人。但是,诗人偶尔会连同精神分析学家一起,将我们带回万物的本源——海洋。
人性、神性、悲剧性、无边的灾难之海与有限的生命,伴随这些主题,读者可以跟随作者在泰勒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荷马、荷尔德林、梅尔维尔、伍尔夫、惠特曼、尼采、海德格尔、谢林、费伦齐、弗洛伊德的论述中探寻人类与海洋的复杂关系,揭示我们的冲动、焦虑、死亡和爱。
青年翻译家的肖像 豆瓣
8.8 (6 个评分) 作者: 包慧怡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20 - 9
翻译是一门怎样的手艺?在这本青年作家、资深译者、“灵魂画手”包慧怡的译评集里,你能看到一位优秀的文学译者是如何化身精灵,在两种不同的语言世界里往来穿梭,架设桥梁,耐心而精妙地编织出译文的经纬,让诗不再成为“翻译中的失去的东西”,而是翻译中的应有之物。
书中收录作者对自己翻译的十余部经典文学作品的细读心得、深度评论和译事漫谈,以及十余年所译诗文中的精彩篇章,并配以亲笔手绘插图十八幅。书名是对爱尔兰文学巨擘乔伊斯《青年艺术家的肖像》的致意——它不仅立体呈现了一位青年译者的样貌,更是诸多文学译者共同的写照。
无尽的谈话 豆瓣
L'Entretien infini
8.0 (7 个评分) 作者: [法] 莫里斯·布朗肖 译者: 尉光吉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 9
《无尽的谈话》如此的厚度或许证实了标题的“无尽”之意。但“谈话”是什么?一种言说的需要,一种写作的迫求。在和列维纳斯、勒内•夏尔、米歇尔•福柯、乔治•巴塔耶等人的无形的谈话中,他者和断片的言语激发了一场走向极限的逃逸运动,这既是对未知的外部空间的迎接,也是对形而上学阴影的脱离。因此,不再只是纯粹的文学批评,布朗肖意图在谈话中容纳哲学、伦理、艺术和神学在内的诸多思想之可能性。“谈话”是书的半成品,尚未成为有作者签名和封面包裹的书。在这些字字珠玑的谈话里,布朗肖与作家和哲学家之间的机锋为我们理解法国当代思想提供了一把关键的钥匙。
书写被不可见地召唤着去瓦解这样一种话语:不论我们相信自己多么不幸,只要我们还支配着它,我们就仍被舒适地安置在里头。从这个角度看,书写是最大的暴力,因为它僭越了法则,一切的法则,甚至它自己的法则。
草色连云 豆瓣
7.0 (8 个评分) 作者: 高尔泰 中信出版社 2014 - 1
懵懵懂懂,而能够死地生还;生存能力很差,而能在滚滚红尘之中拥有小小一方清净;索居独处杜门谢客,而能在遥远故土拥有那么多真诚的朋友和陌生的知音,都无关毅力智慧人格,我只有感激命运。
高尔泰以其一如既往的精简与优美,在本书中回忆往事、追思师友,发表自己对文学、艺术、人生的评论和思考,几乎囊括了先生近年来的全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