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用数学的语言看世界 豆瓣
作者: 大栗博司 (Hirosi Ooguri) 译者: 尤斌斌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7 - 4
本书为理论物理学家大栗博司先生写给自己女儿的数学读本,全书以用“数学语言”解读自然为线索,用生动故事和比喻重新讲解了数学的核心原理与体系,并且讲解了把数学作为一门“语言”的思维方式,是数学入门,重新理解数学的科普佳作。
数学可以精准地描述事物,这种描述能力超越了英语、日语等自然语言的表现能力。所以如果理解数学,就能看到那些无形、不可见的东西,想出从未想到过的新创意。
2020年12月18日 已读
不错的数学科普读物,其实难度不算低。
以生活化的故事引入数学问题,重视数学思维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内容涉及较广,但与同类书内容区别不大,所以读的比较快。
数学 科普
我怎样解题 豆瓣
作者: 单墫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3 - 1
《我怎样解题》共分为五章,分别为:第一章,不等式的证明;第二章,几何;第三章,数论;第四章,组合数学;第五章,数列、函数及其他。适用于数学奥林匹克选手和教练员参考使用,亦可供广大数学爱好者研读。
2020年12月15日 已读
单墫老师,数学普及的神!
数学
点集拓扑讲义 豆瓣
作者: 熊金城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 6
《点集拓扑讲义(第4版)》讲述点集拓扑的基本知识,其基本内容涵盖:拓扑空间和连续映射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构造新的拓扑空间的方法;各种拓扑不变性质,如连通性、分离性、紧致性、度量空间的完备性等.以及这些拓扑不变性质之间的相互关联;这些拓扑不变性质的可积、可遗传等性质;映射空间及其各种基本的拓扑;最后一章介绍基本群以及它的一些应用,如Jordan分割定理等。本次重版.对全书内容作了适当的增删和整理。《点集拓扑讲义(第4版)》可作为数学类专业拓扑学课程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2020年9月4日 已读
评价高分的同学要么有老师讲课加成,要么同类别只看过这一本书。
拓扑 教材 数学
新星:数学大谜思 (2015) 豆瓣
Nova:The Great Math Mystery
导演: Daniel McCabe
其它标题: Nova:The Great Math Mystery
一场神秘数学之旅——这将会是关于数学在数个世纪以来令人惊叹的力量的一次探索。从第一次无线电传输到成功将登陆车送上火星,数学在这一切事物中都至关重要。然而数学究竟为何有这些力量?数学到底是一项发明、还是发现?它到底是人类大脑的产物、还是宇宙自身的语言?“数学大谜思”这期节目将解释数学运算如何在大脑中运作,并且思索为何数学在解码宇宙的科学探索中是如此管用。
古今数学思想(四) 豆瓣
8.8 (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莫里斯·克莱因 译者: 邓东皋 等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 8
第四册的内容包括实数和超限数的基础、几何基础、19世纪的数学、实变函数论、积分方程、发散级数、抽象代数的出现、张量分析和微分几何、数学基础等。
古今数学思想(三) 豆瓣
9.0 (6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莫里斯·克莱因 译者: 万伟勋 等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 8
《古今数学思想》第三册全面论述了近代数学大部分分支的历史发展,着重论述了数学思想的古往今来,说明了数学的意义、以及各门数学之间以及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关系。
古今数学思想(二) 豆瓣
8.9 (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莫里斯·克莱因 译者: 朱学贤 等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 8
《古今数学思想》(第2册)论述了从古代一直到20世纪头几十年中的重大数学创造和发展,目的是介绍中心思想,特别着重于那些在数学历史的主要时期中逐渐冒出来并成为最突出的、并且对于促进和形成尔后的数学活动有影响的主流工作。本书所极度关心的还有:对数学本身的看法,不同时期中这种看法的改变,以及数学家对于他们自己的成就的理解。
《古今数学思想》(第2册)的一些篇章只提出所涉及的领域中已经创造出来的数学的一些样本,可是我坚信这些样本最具有代表性,再者,为着把注意力始终集中于主要的思想,我引用定理或结果时,常常略去严格准确性所需要的次要条件。本书当然有它的局限性,作者相信它已给出整个历史的一种概貌。
近世代数引论 豆瓣
作者: 冯克勤、李尚志、章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9
近世代数是代数学一个基础学科,讲述代数基本结构的特性,本书除系统介绍群、环和域的基础知识(包括域的有限伽罗瓦扩张理论)之外,还力图强调近世代数中的思想和方法,书中有大量习题,除主线内容之外,还增加一些附录用来开拓和深化所学内容。
本书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讲授多年的讲义基础上修改写成,可作为高等学校数学系基础课教材,也可供数学工作者和通信、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泛函分析讲义(上册) 豆瓣
作者: 张恭庆 / 林源渠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这是一部泛函分析教材。它系统地介绍线性泛函分析的基础知识。全书共分四章: 度量空间;线性算子与线性泛函;广义函数与Coболев空间;以及紧算子与Fredholm算子。《泛函分析讲义(上)》的主要特点是它侧重于分析若干基本概念和重要理论的来源和背景,强调培养读者运用泛函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介绍泛函分析理论与数学其它分支的联系。书中包含丰富的例子与应用,对于掌握基础理论有很大帮助。此书适用于理工科大学本科生与研究生阅读,并且可供一般的数学工作者、物理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为便于读者学习,本次重印书末增加了习题补充提示和索引,以供读者参考。
离散数学及其应用(原书第7版) 豆瓣
Discrete Mathemat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作者: Kenneth H. Rosen 译者: 徐六通 / 杨娟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 - 1
《计算机科学丛书:离散数学及其应用(原书第7版)》是介绍离散数学理论和方法的经典教材,已经成为采用率最高的离散数学教材,被美国众多名校用作教材,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中文版也已被国内大学广泛采用为教材。作者参考使用教师和学生的反馈,并结合自身对教育的洞察,对第7版做了大量的改进,使其成为更有效的教学工具。《计算机科学丛书:离散数学及其应用(原书第7版)》可作为1至2个学期的离散数学课入门教材,适用于数学、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信息技术等专业的学生。
一个定理的诞生 豆瓣
Théorème vivant
7.8 (6 个评分) 作者: [法]塞德里克·维拉尼 著 / [法]克劳德·龚达尔 绘 译者: 马跃 / 杨苑艺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5 - 11
2010年,法国青年数学家塞德里克·维拉尼凭借对非线性朗道阻尼的证明以及对玻尔兹曼方程收敛至平衡态的研究,一举摘得菲尔茨奖章。维拉尼将以日记形式再现这段研究生涯,揭示一个数学定理的诞生历程,描绘数学家和科研工作者的真实人生。
2019年7月20日 已读
这本书可以读的很快,也可以读的很慢。
作者真是一个很有趣的人,很有趣的数学家啊。
传记 数学
数学史概论 豆瓣
作者: 李文林 编 高等教育 2002 - 8
《数学史概论(第2版)》以重大数学思想的发展为主线,阐述了从远古到现代数学的历史。书中对古代希腊和东方数学有精炼的介绍和恰当的分析;同时本着“厚今薄古”的原则,充分论述了文艺复兴以来近现代数学的演进与变革,尤其是20世纪数学的概观,内容新颖。《数学史概论(第2版)》中西合炉,将中国数学放在世界数学的背景中述说,更具客观性与启发性。《数学史概论(第2版)》脉络分明,重点突出,并注意引用生动的史实和丰富的图片,可供综合大学、师范院校各专业的学生作为数学史课程的教材,同时也可供广大数学工作者和一般科学爱好者阅读参考。
2019年4月20日 已读
国内最好的一本了吧,概括性较高,我看这本主要是在中国数学的部分,这是克莱因等没有提到的。
数学
线性代数应该这样学 豆瓣
Linear Algebra Done Right
作者: [美] Sheldon Axler 译者: 杜现昆 / 刘大艳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6 - 10
本书强调抽象的向量空间和线性映射, 内容涉及多项式、本征值、本征向量、内积空间、迹与行列式等. 本书在内容编排和处理方法上与国内通行的做法大不相同, 它完全抛开行列式, 采用更直接、更简捷的方法阐述了向量空间和线性算子的基本理论. 书中对一些术语、结论、数学家、证明思想和启示等做了注释, 不仅增加了趣味性, 还加强了读者对一些概念和思想方法的理解.
本书起点低, 无需线性代数方面的预备知识即可学习, 非常适合作为教材. 另外, 本书方法新颖, 非常值得相关教师和科研人员参考.
数学天书中的证明(第五版) 豆瓣
Proofs form THE BOOK
作者: Martin Aigner 译者: 冯荣权 / 宋春伟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 - 3
《数学天书中的证明(第5版) 》介绍了44个著名数学问题的丰富创造性和独具匠心 的证明。其中有些证明不仅想法奇特、构思精巧,作 为一个整体是天衣无缝。难怪西方有些虔诚的数学 家将这类杰作比喻为上帝的创造。这不是一本教科书 ,也不是一本专著,而是一本开阔数学视野和提高数 学修养的著作。希望每一个数学爱好者都会喜欢这本 书,并且从中学到许多东西。
本书的英文原版于1988年出版,随即受到 数学界的广泛好评,并被陆续翻译成为十余种不同的 文字,其中包括法文、德文、意大利文、日文、西班 牙文和俄文等。
浴缸里的惊叹 豆瓣
作者: 顾森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4 - 7
《浴缸里的惊叹》是一本趣题集,里面的题目全部来自于作者顾森十余年来的精心收集,包括几何、组合、行程、数字、概率、逻辑、博弈、策略等诸多类别,其中既有小学奥数当中的经典题目,又有世界级的著名难题,但它们无一例外都是作者心目中的“好题”:题目本身简单而不容易,答案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解法优雅精巧令人拍案叫绝。作者还有意设置了语言和情境两个类别的问题,希望让完全没有数学背景的读者也能体会到解题的乐趣。
2019年3月25日 已读
作者链接错人了啊……
数学 科普
折纸设计的秘密 折纸模型中的数学世界 豆瓣
作者: Thomas Hull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7 - 5
2019年3月12日 已读
草草地看完了,用数学计算来证明折纸的原理,想到“藤田文章”“羽鸟公士郎”,可惜看不到太多他们的资料。
涵盖面不错,组合折纸,玫瑰,还有许多复杂系的基础部分。惊奇于如此多模型都是有名字的,可见作者之考究。
于喜欢数学的人可开拓兴趣,于喜欢折纸设计的人没多大用。
数学
素数之恋 豆瓣
Prime Obsession: Bernhard Riemann and the Greatest Unsolved Problem in Mathematics
作者: (美)约翰·德比希尔 译者: 陈为蓬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14 - 11
1859年8月,没什么名气的32岁数学家黎曼向柏林科学院提交了一篇论文,题为“论小于一个给定值 的素数的个数”。在这篇论文的中间部分,黎曼作了一个附带的备注——一个猜测,一个假设。他向那天被召集来审查论文的数学家们抛出的这个问题,结果在随后的年代里给无数的学者产生了近乎残酷的压力。时至今日。在经历了150年的认真研究和极力探索后,这个问题仍然悬而未决。这个假设成立还是不成立? 已经越来越清楚,黎曼假设掌握着打开各种科学和数学研究之大门的钥匙,但它的解答仍诱人地悬在那里,正好让我们伸手够不着。依赖于素数特性的现代密码编制术和破译术,其根基就在于这个假设。在1970年代的一系列非凡性进展中,显示出甚至原子物理学也以尚未被完全了解的方式与这个奇怪难题扯上了关系。 在约翰·德比希尔编著的《素数之恋:黎曼和数学中最大的未解之谜》中,极其明晰的数学阐释文字与行文优雅的传记和历史篇章交替出现,它对一个史诗般的数学之谜作了迷人而流畅的叙述,而这个谜还将继续挑战和刺激着世人。
2018年10月16日 已读
恰逢阿迪亚爵士宣称证明了黎曼猜想,打算找点资料看看,分奇偶数的章节分别讲述理论与故事,对无论抱着哪种目的的读者都很友善。有些地方可能有点啰嗦,不过达到了真正的深入浅出。推荐。
数学 科普
啊哈,灵机一动 豆瓣
Aha! Insight
9.3 (6 个评分) 作者: [美] 马丁·伽德纳 译者: 李建臣 / 刘正新 科学出版社 2007 - 8
20世纪科普经典特藏。瞬间闪光的妙想称为“啊哈反应”。《啊哈,灵机一动 (中文版)》精选了貌似复杂,实际若循规蹈矩去做也确实很困难,但要是能放开思路,跳出常规解题的模式,或许能蓦然发现问题的答案何其简单。《啊哈,灵机一动 (中文版)》谈到的奇思妙想,与科学、艺术、商业、政治及其他人类所从事的各项活动的创造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啊哈,灵机一动 (中文版)》包括“组合:关于排列的谜题”、“几何:关于图形的谜题”、“数字:关于算术的谜题”、“逻辑:关于推理的谜题”、“程序:关于操作设计的谜题”和“文字:关于字、词、句的谜题”。
2018年9月30日 已读
浅显易懂,又不缺乏深度解说。
文字那部分还是不翻译得好……
数学 科普
拓扑学 豆瓣
Topology
作者: [美]James R.Munkres 译者: 熊金城 / 吕杰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 4
《拓扑学》(原书第2版)系统讲解拓扑学理论知识。在美国大学作为教材近20年,最近由原作者进行了全面更新。第一部分为一般拓扑学,讲述点集拓扑学的内容,介绍作为核心题材的集合论、拓扑空问、连通性、紧致性以及可数性公理和分离性公理;第二部分为代数拓扑学,讲述与拓扑学核心题材相关的主题,其中包括基本群和覆叠空问及其应用。
《拓扑学》(原书第2版)最大的特点在于概念引入自然,循序渐进。对于疑难的推理证明,将其分解为简化的步骤,不给读者留下疑惑。此外,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练习,可以巩固加深学习的效果。严格的论证、清晰的条理、丰富的实例,让深奥的拓扑学变得轻松易学。
2018年6月13日 在读
有很多地方翻译的不严谨啊!还是要看原版。
拓扑 数学
古今数学思想(一) 豆瓣 Goodreads
9.0 (10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莫里斯·克莱因 译者: 张理京 / 张锦炎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 7
《古今数学思想》论述了从古代一直到20世纪头几十年,这数千年中数学大部分分支的历史发展,阐述了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的来源、数学之间与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尤其是力学、物理学的关系。
第一册的内容有美索不达米亚的数学、埃及的数学、古典希腊数学的产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