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谬的时代没有正确的生活 - 标记
最后之人 豆瓣 Goodreads
Le dernier homme
8.8 (17 个评分)
作者:
(法) 莫里斯·布朗肖
译者:
林长杰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 10
《最后之人》是布朗肖在文学版图上设置的又一座令人望而生畏的迷宫,是他思想的转折点。向“零度写作”的转变是通过对“最后之人”的叙述实现的。“最后之人”是尼采意义上的末人,他以一张毫无表情的脸面对着黑格尔百科全书的知识体系与大循环封闭之后的历史境况。在上帝死去之后,对死亡和终结本身的描述是对残剩之物的肯定,不再有否定,在那里,一个人在场却已没有任何人了;在那里,甚至死都是不可能的,知识已是对不可能性的经验,是非知识了!
自从这个词得以受我运用,我即表达出一直以来我心中对于他的想法:他是那最后之人。事实上,他与其他人几无任何差异。他是比较隐淡,但并不谦逊,不说话便显得专横。或许应该默默地将某些想法套用到他身上,再由他自己将之轻轻地甩弃……
自从这个词得以受我运用,我即表达出一直以来我心中对于他的想法:他是那最后之人。事实上,他与其他人几无任何差异。他是比较隐淡,但并不谦逊,不说话便显得专横。或许应该默默地将某些想法套用到他身上,再由他自己将之轻轻地甩弃……
漫长的告别 豆瓣
The Long Goodbye
8.2 (111 个评分)
作者:
[美] 雷蒙德·钱德勒
译者:
姚向辉
海南出版社
2018
- 9
◆《漫长的告别》,怪不得村上春树读了12遍!美国文坛一代宗师钱德勒代表作!
◆ 每每陷入困境,村上春树便打开《漫长的告别》!村上春树曾亲自翻译《漫长的告别》,掀起阅读狂潮!
◆ 村上春树:“钱德勒是我的崇拜对象,我读了十几遍《漫长的告别》。”
◆ 村上春树:“每当有人问 我‘哪三本书对你至为重要’,我都能不假思索地回答:《了不起的盖茨比》《卡拉马佐夫兄弟》和《漫长的告别》。无论我是一个读者还是一个作家,这三本书都是我生命所必需的。”
◆ 除了村上,加缪、毛姆、艾略特、奥尼尔、奥登、钱钟书等大师也奉钱德勒为文学偶像!“钱德勒式”文风影响后世无数作家,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 《漫长的告别》是20世纪美国文学黄金时代四大杰作之一!与《了不起的盖茨比》《太阳照常升起》《在路上》齐名的经典
◆ 在人类文学史上,他用教科书级别的洗练文笔,塑造了“硬汉侦探”马洛的经典形象,此后所有硬汉身上都有马洛的影子,钱德勒被公认为20世纪美国文学的代言人之一
◆ 钱德勒还是电影史上伟大编剧之一,好莱坞“黑色电影”的缔造者,希区柯克、比利•怀尔德等大牌导演都与他合作过
◆ 钱德勒的小说六次被搬上银幕,诺奖得主福克纳都参与他作品的编剧,四十年代好莱坞男演员以能扮演马洛为荣
◆ 为纪念钱德勒诞辰130周年,全新精装插图珍藏版《漫长的告别》来了!五大必入理由:
1.《教父》译者姚向辉心血译作,精准展现硬汉派洗练文风
2. 全新手绘6幅美漫风彩色插画,生动还原硬汉派文字精髓
3. 贴心制作“马洛的洛杉矶地图”,全景呈现钱德勒笔下的罪恶之城
4. 酷感精装,芬兰进口内文纸,环保护眼,轻盈便携
5. 附赠钱德勒书迷珍藏手册,带你了解钱德勒的方方面面
·
【内容简介】
·
《漫长的告别》是真正意义上的灵魂交流的故事,是人与人之间自发地相互理解的故事,是人类抱有的美好幻想和它不可避免地引发的深深幻灭的故事。——村上春树
·
一个神秘优雅的迷人酒鬼,一个孤独不羁的硬汉侦探。
一杯酒,一个承诺,一场男人之间的友谊。
一张巨额钞票,一个美梦,一连串谋杀,
一个谜,一次漫长的告别。
说一声再见,就是死去一点点。
·
【名人及媒体推荐】
·
钱德勒是我的崇拜对象,我读了十几遍《漫长的告别》。
——村上春树(日本作家,代表作《挪威的森林》)
·
毋庸置疑,《漫长的告别》是部毫无瑕疵的杰作,极其出类拔萃。如果允许我用夸张的表述,那几乎达到了梦幻的境界。
——村上春树
·
每当有人问我“哪三本书对你至为重要”,我都能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卡拉马佐夫兄弟》和《漫长的告别》。无论我是一个读者,还是一个作家,这三本书都是我生命所必需的。
——村上春树
·
钱德勒是20世纪罕有的伟大文体家之一,时光也无法消磨他文体的魅力,他的文字像是天使写就。
——《文学评论》
·
对钱德勒的作品的评判,不该停留在文学的范畴内,而应该放到艺术品中去。
——W.H.奥登(英语诗人)
·
从来没有见过这么让人愉快的人。他如果不立志当作家,当个喜剧演员也一定能成名。
——毛姆(英国作家,代表作《月亮和六便士》)
·
雷蒙德•钱德勒发明了一种全新的描述美国的方式,从那以后,美国在我眼中就变了模样。
——保罗·奥斯特(美国作家,代表作《纽约三部曲》)
·
雷蒙德·钱德勒,每一页都有闪电。
——比利·怀尔德(好莱坞电影大师)
·
他的书经得起每过几年重读一遍。他的小说是美国往昔的生动映像,但字里行间历经风霜的浪漫主义却饱满宛若昨日刚刚写就。
——强纳森·列瑟(美国作家)
·
钱德勒的精湛修辞已达到无我之境,一般作家无法企及。读他的作品时,我们会兴奋地发现,在我们面前的不只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而是一个语言高手,一个视野广阔的文学大师。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美国作家)
·
钱德勒,就像一个降临贫民窟的天使,赋予洛杉矶的阴暗街道罗曼蒂克的气息。
——罗斯·麦克唐纳(美国当代侦探小说家)
·
钱德勒是我们时代至为出色的小说家,他带我们进入了另一个世界,那个世界很像我们现在这个,但并不是现在这个。
——卡罗琳·西伊(美国作家)
·
他写的不是犯罪本身,或是侦破案件的过程……他写的是人类精神的堕落。
——乔治·V. 希金斯(美国作家)
·
钱德勒似乎创造了一种后无来者的美国英雄形象:充满智慧、满怀希望、深思熟虑、喜欢冒险、多愁善感、愤世嫉俗、叛逆不羁。
——罗伯特·帕克(美国当代推理小说家)
·
菲利普·马洛有一双能看透都市社会本质的冷眼。
——《洛杉矶时报》
·
他写的是寻常可见的侦探小说,挖到的是文学的金矿。
——《泰晤士报》
◆ 每每陷入困境,村上春树便打开《漫长的告别》!村上春树曾亲自翻译《漫长的告别》,掀起阅读狂潮!
◆ 村上春树:“钱德勒是我的崇拜对象,我读了十几遍《漫长的告别》。”
◆ 村上春树:“每当有人问 我‘哪三本书对你至为重要’,我都能不假思索地回答:《了不起的盖茨比》《卡拉马佐夫兄弟》和《漫长的告别》。无论我是一个读者还是一个作家,这三本书都是我生命所必需的。”
◆ 除了村上,加缪、毛姆、艾略特、奥尼尔、奥登、钱钟书等大师也奉钱德勒为文学偶像!“钱德勒式”文风影响后世无数作家,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 《漫长的告别》是20世纪美国文学黄金时代四大杰作之一!与《了不起的盖茨比》《太阳照常升起》《在路上》齐名的经典
◆ 在人类文学史上,他用教科书级别的洗练文笔,塑造了“硬汉侦探”马洛的经典形象,此后所有硬汉身上都有马洛的影子,钱德勒被公认为20世纪美国文学的代言人之一
◆ 钱德勒还是电影史上伟大编剧之一,好莱坞“黑色电影”的缔造者,希区柯克、比利•怀尔德等大牌导演都与他合作过
◆ 钱德勒的小说六次被搬上银幕,诺奖得主福克纳都参与他作品的编剧,四十年代好莱坞男演员以能扮演马洛为荣
◆ 为纪念钱德勒诞辰130周年,全新精装插图珍藏版《漫长的告别》来了!五大必入理由:
1.《教父》译者姚向辉心血译作,精准展现硬汉派洗练文风
2. 全新手绘6幅美漫风彩色插画,生动还原硬汉派文字精髓
3. 贴心制作“马洛的洛杉矶地图”,全景呈现钱德勒笔下的罪恶之城
4. 酷感精装,芬兰进口内文纸,环保护眼,轻盈便携
5. 附赠钱德勒书迷珍藏手册,带你了解钱德勒的方方面面
·
【内容简介】
·
《漫长的告别》是真正意义上的灵魂交流的故事,是人与人之间自发地相互理解的故事,是人类抱有的美好幻想和它不可避免地引发的深深幻灭的故事。——村上春树
·
一个神秘优雅的迷人酒鬼,一个孤独不羁的硬汉侦探。
一杯酒,一个承诺,一场男人之间的友谊。
一张巨额钞票,一个美梦,一连串谋杀,
一个谜,一次漫长的告别。
说一声再见,就是死去一点点。
·
【名人及媒体推荐】
·
钱德勒是我的崇拜对象,我读了十几遍《漫长的告别》。
——村上春树(日本作家,代表作《挪威的森林》)
·
毋庸置疑,《漫长的告别》是部毫无瑕疵的杰作,极其出类拔萃。如果允许我用夸张的表述,那几乎达到了梦幻的境界。
——村上春树
·
每当有人问我“哪三本书对你至为重要”,我都能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卡拉马佐夫兄弟》和《漫长的告别》。无论我是一个读者,还是一个作家,这三本书都是我生命所必需的。
——村上春树
·
钱德勒是20世纪罕有的伟大文体家之一,时光也无法消磨他文体的魅力,他的文字像是天使写就。
——《文学评论》
·
对钱德勒的作品的评判,不该停留在文学的范畴内,而应该放到艺术品中去。
——W.H.奥登(英语诗人)
·
从来没有见过这么让人愉快的人。他如果不立志当作家,当个喜剧演员也一定能成名。
——毛姆(英国作家,代表作《月亮和六便士》)
·
雷蒙德•钱德勒发明了一种全新的描述美国的方式,从那以后,美国在我眼中就变了模样。
——保罗·奥斯特(美国作家,代表作《纽约三部曲》)
·
雷蒙德·钱德勒,每一页都有闪电。
——比利·怀尔德(好莱坞电影大师)
·
他的书经得起每过几年重读一遍。他的小说是美国往昔的生动映像,但字里行间历经风霜的浪漫主义却饱满宛若昨日刚刚写就。
——强纳森·列瑟(美国作家)
·
钱德勒的精湛修辞已达到无我之境,一般作家无法企及。读他的作品时,我们会兴奋地发现,在我们面前的不只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而是一个语言高手,一个视野广阔的文学大师。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美国作家)
·
钱德勒,就像一个降临贫民窟的天使,赋予洛杉矶的阴暗街道罗曼蒂克的气息。
——罗斯·麦克唐纳(美国当代侦探小说家)
·
钱德勒是我们时代至为出色的小说家,他带我们进入了另一个世界,那个世界很像我们现在这个,但并不是现在这个。
——卡罗琳·西伊(美国作家)
·
他写的不是犯罪本身,或是侦破案件的过程……他写的是人类精神的堕落。
——乔治·V. 希金斯(美国作家)
·
钱德勒似乎创造了一种后无来者的美国英雄形象:充满智慧、满怀希望、深思熟虑、喜欢冒险、多愁善感、愤世嫉俗、叛逆不羁。
——罗伯特·帕克(美国当代推理小说家)
·
菲利普·马洛有一双能看透都市社会本质的冷眼。
——《洛杉矶时报》
·
他写的是寻常可见的侦探小说,挖到的是文学的金矿。
——《泰晤士报》
死在南方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马来西亚)黄锦树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7
- 1
这是海外著名华人作家黄锦树在中国大陆出版的第一部小说集,精选了最能代表其创作水准和特色的中短篇小说十多篇。他铺陈中华性意象,逼视离散性现实,体现创伤性历史。文风绵密厚实,叙事奇诡惊人。对于中国大陆读者而言,读黄锦树的小说定会获得全新的阅读经验,会有繁花蓦然绽放之感,也会有老树盘根郁结之意。这正让人看到了海外华文文学可能达到的高度和可以开拓的空间。
黄锦树铺陈中华性意象,逼视离散性现实,体现创伤性历史。文风绵密厚实,叙事奇诡惊人。他的小说无疑会满足、提升中国内地读者的南洋期待,然而触目所及的热带雨林风情带来的不是异域情调的沉迷,而是历史、命运的警醒,作品弥漫的雨林乡愁由此具有了生命的本源意义。黄锦树比诗人还要敏锐、丰裕的南洋感觉证实了他的“南洋之子”身份。
黄锦树铺陈中华性意象,逼视离散性现实,体现创伤性历史。文风绵密厚实,叙事奇诡惊人。他的小说无疑会满足、提升中国内地读者的南洋期待,然而触目所及的热带雨林风情带来的不是异域情调的沉迷,而是历史、命运的警醒,作品弥漫的雨林乡愁由此具有了生命的本源意义。黄锦树比诗人还要敏锐、丰裕的南洋感觉证实了他的“南洋之子”身份。
度外 豆瓣
8.4 (55 个评分)
作者:
黄国峻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9
- 1
时间如此真实,真实如此短暂。
与袁哲生并称,被期待撑起21世纪小说江山的作家
黄国峻惊艳华文文坛代表作
将一切担忧、恐慌、丧失感引爆的“时间痉挛”
◎编辑推荐
★ 黄国峻在台湾新锐作家中可谓备受期待,张大春说要靠他“撑起21世纪小说江山”,杨牧则表示“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 《度外》于2000年在台湾首次出版。其中《留白》一篇,获第十一届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推荐奖,得到张大春、施叔青、钟阿城三位文坛前辈肯定。这次《度外》《水门的洞口》的出版,是在他辞世十五年后,作品首次引进大陆。
★ 黄锦树曾提出台湾文学“内向世代”的概念:“从那些样品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种关于写作自身的危机形态,脆弱的、濒临分裂的‘自我’成为写作的真正主体,世界和语言都是问题。内向,向内崩塌,甚至对死亡有一种异乎寻常的迷恋。”黄国峻即此“内向世代”代表人物之一。
★ 骆以军为简体版撰写专序,对黄国峻的文学做了一次角度独特、内容丰富的评论。
◎内容简介
《度外》是作家黄国峻的短篇小说集。在这本小说集中,黄国峻运用实验性的文字,探寻小说艺术的新可能,他以不同一般的纤细灵魂,将时间打碎、拼接,将丰富的意义寄寓在“度外”的语言之中,带给读者完全不同于往昔的阅读体验。在中文写作的无数尝试当中,黄国峻的小说“有一股不与时人弹同调的庄严气派”(张大春语),即使到现在,仍然鲜有与之相仿的作品。
◎名人推荐
●我内心大喊:“国峻是未来的小说家!”
但随即想起,国峻已不在这世界上。
——作家 骆以军
●(黄国峻的小说)自有一股不与时人弹同调的庄严气派。
——作家 张大春
●我读他的小说和别的东西,觉得他是那一代作者当中最使我感到亲近,同意,或者疼惜的人,许多地方都让我想说: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此不但针对他文字处理的题材,更直接对他的文字所构成的风格,已经出现的“文体”而言。
——作家 杨牧
●我心中的国峻是一个文学的苦行僧,勇猛精进令人汗颜。
——作家 袁哲生
●黄国峻的作品确实让我看到一个特别的、年轻的、易感的,可是非常有创造力跟幻想、想象力的一个心灵。
——作家 郭强生
●这篇小说(《泛音》)着重人物内心的流动,节奏沉缓,呈现屋檐下三人微妙的互动,仿佛在同一条弦上,振出三种不同波长的泛音(Overtones),奏出一首歌曲。
——作家 甘耀明
●作者的想象力与实验性,以及对艺术的独特看法使它有别于其他作品。
——作家 施叔青
◎获奖记录
☆《留白》获第十一届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推荐奖。
与袁哲生并称,被期待撑起21世纪小说江山的作家
黄国峻惊艳华文文坛代表作
将一切担忧、恐慌、丧失感引爆的“时间痉挛”
◎编辑推荐
★ 黄国峻在台湾新锐作家中可谓备受期待,张大春说要靠他“撑起21世纪小说江山”,杨牧则表示“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 《度外》于2000年在台湾首次出版。其中《留白》一篇,获第十一届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推荐奖,得到张大春、施叔青、钟阿城三位文坛前辈肯定。这次《度外》《水门的洞口》的出版,是在他辞世十五年后,作品首次引进大陆。
★ 黄锦树曾提出台湾文学“内向世代”的概念:“从那些样品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种关于写作自身的危机形态,脆弱的、濒临分裂的‘自我’成为写作的真正主体,世界和语言都是问题。内向,向内崩塌,甚至对死亡有一种异乎寻常的迷恋。”黄国峻即此“内向世代”代表人物之一。
★ 骆以军为简体版撰写专序,对黄国峻的文学做了一次角度独特、内容丰富的评论。
◎内容简介
《度外》是作家黄国峻的短篇小说集。在这本小说集中,黄国峻运用实验性的文字,探寻小说艺术的新可能,他以不同一般的纤细灵魂,将时间打碎、拼接,将丰富的意义寄寓在“度外”的语言之中,带给读者完全不同于往昔的阅读体验。在中文写作的无数尝试当中,黄国峻的小说“有一股不与时人弹同调的庄严气派”(张大春语),即使到现在,仍然鲜有与之相仿的作品。
◎名人推荐
●我内心大喊:“国峻是未来的小说家!”
但随即想起,国峻已不在这世界上。
——作家 骆以军
●(黄国峻的小说)自有一股不与时人弹同调的庄严气派。
——作家 张大春
●我读他的小说和别的东西,觉得他是那一代作者当中最使我感到亲近,同意,或者疼惜的人,许多地方都让我想说: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此不但针对他文字处理的题材,更直接对他的文字所构成的风格,已经出现的“文体”而言。
——作家 杨牧
●我心中的国峻是一个文学的苦行僧,勇猛精进令人汗颜。
——作家 袁哲生
●黄国峻的作品确实让我看到一个特别的、年轻的、易感的,可是非常有创造力跟幻想、想象力的一个心灵。
——作家 郭强生
●这篇小说(《泛音》)着重人物内心的流动,节奏沉缓,呈现屋檐下三人微妙的互动,仿佛在同一条弦上,振出三种不同波长的泛音(Overtones),奏出一首歌曲。
——作家 甘耀明
●作者的想象力与实验性,以及对艺术的独特看法使它有别于其他作品。
——作家 施叔青
◎获奖记录
☆《留白》获第十一届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推荐奖。
流浪的星星 豆瓣
7.9 (20 个评分)
作者:
[法] 勒克莱齐奥
译者:
袁筱一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
- 2
《流浪的星星》是勒克莱齐奥最杰出的代表作,表现出一种笔酣墨饱的成熟,以美轮美奂的文字书写隐隐的忧患、伤痕、无奈和绝望,让人无从拒绝。
一九四三年夏,法国尼斯后方的一个小村庄成了意大利人管辖下的犹太人聚居区,艾斯苔尔宁静的少年时代被打破了,接下来便是恐惧,耻辱,逃亡,还有父亲的离去。
战争结束后,艾斯苔尔和母亲一起出发去寻找传说中的家园:刚成立不久的以色列圣地。在风雨飘摇的旅途中,她发现了祈祷和宗教的力量,学会了等待。在到达那个梦想中到处是橄榄树、和平鸽、教堂和清真寺的穹顶尖顶在闪闪发光的圣地时,她遇到了前往难民营的萘玛。一个犹太女孩和一个阿拉伯女孩,交换的只是彼此的眼神和姓名,自此再未相遇……。
一九四三年夏,法国尼斯后方的一个小村庄成了意大利人管辖下的犹太人聚居区,艾斯苔尔宁静的少年时代被打破了,接下来便是恐惧,耻辱,逃亡,还有父亲的离去。
战争结束后,艾斯苔尔和母亲一起出发去寻找传说中的家园:刚成立不久的以色列圣地。在风雨飘摇的旅途中,她发现了祈祷和宗教的力量,学会了等待。在到达那个梦想中到处是橄榄树、和平鸽、教堂和清真寺的穹顶尖顶在闪闪发光的圣地时,她遇到了前往难民营的萘玛。一个犹太女孩和一个阿拉伯女孩,交换的只是彼此的眼神和姓名,自此再未相遇……。
小偷日记 豆瓣
Journal du voleur
7.9 (8 个评分)
作者:
[法] 让·热内
译者:
杨可
海天出版社
2000
- 1
虽然《小偷日记》毫不忌讳地记录和回味了他饱尝耻辱的下贱生涯,但它并不是真正意义的日记。在流浪、乞讨、偷窃、坐牢的生活环境里,他不可能坚持写日记,即使写了也很难完整地保存下来。他在书中坦言:“我写这本书,住在世界一流繁华大都市的一座豪华大饭店里。”这本书是对往昔生活片段的补记、追忆、回味、思考和重新认识,带有明显的自传性质。但它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传,他在书中刻画了几个人物(有的没用真名),讲述了许多别人的故事,带有明显的小说特点。但它也不是真正意义的小说,不是在编排虚构的故事。他书中讲的确有其人,确有其事,包括作家心灵的自我表白都是可信的。这是一部以日记的形式写成的自传体小说。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 豆瓣 Goodreads
The Art and Craft of Feature Writing
8.2 (23 个评分)
作者:
[美] 威廉·E·布隆代尔
译者:
徐扬
华夏出版社
2006
- 1
这本书解释了《华尔街日报》为什么产生了那么多令人惊叹的报道。
如果你是一个记者——这本书的前身是《华尔街日报》的内部讲座,专门培训那些为《华尔街日报》头版提供特稿的记者。它告诉新闻记者们一件事情,就是如何用高品质的报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让这种注意力一直保持下去!
如果你虽不是记者,但会时常用到写作——这本书会让你明白,到底是哪些元素让你听写的东西从本质上变得有趣和吸引人!
所有被称为伟大的故事,都来自伟大的创意,几乎在所有伟大的故事创意中,都有一种人性的展示。
如果你是一个记者——这本书的前身是《华尔街日报》的内部讲座,专门培训那些为《华尔街日报》头版提供特稿的记者。它告诉新闻记者们一件事情,就是如何用高品质的报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让这种注意力一直保持下去!
如果你虽不是记者,但会时常用到写作——这本书会让你明白,到底是哪些元素让你听写的东西从本质上变得有趣和吸引人!
所有被称为伟大的故事,都来自伟大的创意,几乎在所有伟大的故事创意中,都有一种人性的展示。
心理学与生活 豆瓣 Goodreads
8.9 (42 个评分)
作者:
[美] 理查德·格里格
/
[美国] 菲利普·津巴多
译者:
王垒
/
王甦 等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
- 10
《心理学与生活》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多年来使用的教材,也是在美国许多大学里推广使用的经典教材,被ETS推荐为GRE心理学专项考试的主要参考用书,还是被许多国家大学的“普通心理学”课程选用的教材。这本教科书写作流畅,通俗易懂,深入生活,把心理学理论与知识联系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使它同样也成为一般大众了解心理学与自己的极好读物。
作为一本包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和独特教学方法的成熟教材,原书中所有元素——如由600余条词汇及解释组成的“专业术语表”,2000余条“参考文献”,以及近1000条的“人名和主题索引”等等,对于教学、研究和学习都十分宝贵,此中译本完整地翻译和保留了这些资料。
作为一本包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和独特教学方法的成熟教材,原书中所有元素——如由600余条词汇及解释组成的“专业术语表”,2000余条“参考文献”,以及近1000条的“人名和主题索引”等等,对于教学、研究和学习都十分宝贵,此中译本完整地翻译和保留了这些资料。
伦理学与生活 豆瓣
Ethics: Theory and Practice, 9e
8.0 (6 个评分)
作者:
[美] 雅克·蒂洛
/
[美] 基思·克拉斯曼
译者:
程立显
/
刘建 等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8
- 1
作者直面当今社会深刻的道德危机,将伦理学理论应用于日常生活的阐释,鼓励道德主体的反思、批判和创新精神,这是本书的最大特色。本书对描述的、规范的和分析的伦理学进行了科学综合,汲取东方伦理学的精华,构建了“人道主义伦理学”体系;力倡生命价值、善良、公正、诚实和个人自由等五条道德原则,为生命(医学)伦理、企业伦理、媒体伦理、环境伦理、性伦理等广泛的社会伦理问题提供了应对之道。
本书自面世三十多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拥有持续增长的读者群。本书不仅为哲学与伦理学专业师生所喜爱,也广受非专业读者欢迎。正如中国伦理学大家周辅成先生所言,本书体现的“知行合一”的为学为人之道,必将在广大中国读者当中引起灵魂深处的共鸣。
本书自面世三十多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拥有持续增长的读者群。本书不仅为哲学与伦理学专业师生所喜爱,也广受非专业读者欢迎。正如中国伦理学大家周辅成先生所言,本书体现的“知行合一”的为学为人之道,必将在广大中国读者当中引起灵魂深处的共鸣。
听音乐(插图第6版) 豆瓣
9.4 (13 个评分)
作者:
[美] 罗杰·凯密恩
译者:
王美珠
/
洪崇焜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8
- 6
作为一部多次再版的古典与现代音乐教科书,罗杰·凯密恩的《听音乐》以其独特的角度为读者展现了音乐的魅力。
作者首先介绍了掌握音乐的一些基本乐理与技巧,并通过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对诸音乐要素加以解读。继而以第二至第六部分梳理了自中世纪至21世纪西方音乐史上各个时期斑斓的音乐风格。与一般音乐史作品不同,本书作者将特定时期的音乐风格特色与社会文化背景相结合。在对音乐家与社会之关系的解读中,西方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大师及其佳作一一闪耀登场。非西方音乐将在第七部分与读者见面,我们将在爵士乐、美国音乐剧和摇滚乐等20世纪音乐史的演变中,了解黑非洲音乐、印度古典音乐等非西方音乐对音乐史的独特贡献。
贯穿全书的“聆赏要点”与“声乐导聆”是本书最大的特色,配合本书专赠的CD,读者可通过对音乐的配器、力度、旋律变化、音响特质的说明以及对歌词内容的解读,达到真正的“理解”音乐。
作者首先介绍了掌握音乐的一些基本乐理与技巧,并通过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对诸音乐要素加以解读。继而以第二至第六部分梳理了自中世纪至21世纪西方音乐史上各个时期斑斓的音乐风格。与一般音乐史作品不同,本书作者将特定时期的音乐风格特色与社会文化背景相结合。在对音乐家与社会之关系的解读中,西方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大师及其佳作一一闪耀登场。非西方音乐将在第七部分与读者见面,我们将在爵士乐、美国音乐剧和摇滚乐等20世纪音乐史的演变中,了解黑非洲音乐、印度古典音乐等非西方音乐对音乐史的独特贡献。
贯穿全书的“聆赏要点”与“声乐导聆”是本书最大的特色,配合本书专赠的CD,读者可通过对音乐的配器、力度、旋律变化、音响特质的说明以及对歌词内容的解读,达到真正的“理解”音乐。
语言本能 豆瓣 Goodreads
The Language Instinct: How the Mind Creates Language
7.1 (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斯蒂芬·平克
译者:
洪兰
汕头大学出版社
2004
- 1
一本由真正的专家所写的关于语言的书,可读性非常高。平克非常技巧地把一个想知道的语言问题提出来讨论,不但从语言学、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去着手,他还有深厚的生物学知识。最主要的是,他知道一般人对于语言学上的问题在哪里,以四两拨千斤的轻松方式,拨开云雾见青天,把人们带出牛角尖。不管这本书将来在语言学和心理学上的影响为何,《语言本能》这本书已经在科学普及方面立下了不朽的功劳。平克的这本书,无疑地会使读者开始尊敬对这个令人惊奇的自然现象——语言。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How To Think Straight About Psychology
8.5 (13 个评分)
作者:
Keith E.Stanovich
译者:
范照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
- 2
本书介绍了心理学研究的本质、内容、科学方法和社会意义,它以深入浅出、充满睿智的论述去纠正人们对心理学的误解,帮助读者了解心理学的真相。可以说它是一本引导“消费者”认识心理学“文化产品”的指南,故定名为《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本书对揭开人们对心理学之误解的面纱做了很大的贡献,让读者看清心理学的真面目。强力推荐这本书给所有想知道心理学是怎么样一回事以及心理学知识是如何累积起来的读者。它指出心理学虽是一门新兴的科学,但是却拥有一个非常古老的传统,因此人们对它的误解也很深,以为对心理学研究所累积的知识,可以不用现代“科学”的标准来衡量及评价。
本书则告诉我们,判定心理学知识的好坏,是和其他的科学一样,一定要用“科学”的标准。书中用了许多精彩的例子说明这些标准是什么,以及要如何用之来分辨真正的科学心理学知识与迷域大众的伪科学心理学常识。
本书对揭开人们对心理学之误解的面纱做了很大的贡献,让读者看清心理学的真面目。强力推荐这本书给所有想知道心理学是怎么样一回事以及心理学知识是如何累积起来的读者。它指出心理学虽是一门新兴的科学,但是却拥有一个非常古老的传统,因此人们对它的误解也很深,以为对心理学研究所累积的知识,可以不用现代“科学”的标准来衡量及评价。
本书则告诉我们,判定心理学知识的好坏,是和其他的科学一样,一定要用“科学”的标准。书中用了许多精彩的例子说明这些标准是什么,以及要如何用之来分辨真正的科学心理学知识与迷域大众的伪科学心理学常识。
金枝(上下册) 豆瓣
8.6 (14 个评分)
作者:
[英] J·G·弗雷泽
译者:
徐育新
/
汪培基
…
新世界出版社
2006
- 9
准确地说,《金枝》是现代人类学的奠基之作。自它问世以来,就受到了来自各方的质疑,但它出色地经受了时间的考验。时至今日,它仍是一部阐述巫术和宗教起源的权威之作。
《金枝》缘起于一个古老的地方习俗:一座神庙的祭司被称为“森林之王”,却又能由逃奴担任,然而其他任何一个逃奴只要能够折取他日夜守护的一棵树上的一节树枝,就有资格与他决斗,就能杀死他则可取而代之。
这个古老习俗的缘起与存在疑点重重,为此,作者目光遍及世界各地,收集了世界各民族的原始信仰的丰富资料,运用历史比较法对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从中抽绎出一套严整的体系,并对巫术的由来与发展作出子令人信服的说明和展望。
和其他专著有所不同的,《金枝》文笔清丽,义理明畅,对世界各地习俗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加上众多耐人寻味的观点和评论穿行其间,全书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而绝少呆滞和陈腐的气息,读来兴味盎然,令人不忍释卷。
《金枝》缘起于一个古老的地方习俗:一座神庙的祭司被称为“森林之王”,却又能由逃奴担任,然而其他任何一个逃奴只要能够折取他日夜守护的一棵树上的一节树枝,就有资格与他决斗,就能杀死他则可取而代之。
这个古老习俗的缘起与存在疑点重重,为此,作者目光遍及世界各地,收集了世界各民族的原始信仰的丰富资料,运用历史比较法对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从中抽绎出一套严整的体系,并对巫术的由来与发展作出子令人信服的说明和展望。
和其他专著有所不同的,《金枝》文笔清丽,义理明畅,对世界各地习俗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加上众多耐人寻味的观点和评论穿行其间,全书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而绝少呆滞和陈腐的气息,读来兴味盎然,令人不忍释卷。
哥德尔、艾舍尔、巴赫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博客來
Gödel, Escher, Bach: An Eternal Golden Braid
9.4 (86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侯世达
译者:
严勇
/
刘皓明
…
商务印书馆
1996
- 4
集异璧-GEB,是数学家哥德尔、版画家艾舍尔、音乐家巴赫三个名字的前缀。《哥德尔、艾舍尔、巴赫书:集异璧之大成》是在英语世界中有极高评价的科普著作,曾获得普利策非小说奖。它通过对哥德尔的数理逻辑,艾舍尔的版画和巴赫的音乐三者的综合阐述,引人入胜地介绍了数理逻辑 学、可计算理 论、人工智能学、语言学、遗传学、音乐、绘画的理论等方面,构思精巧、含义深刻、视野广阔、富于哲学韵味。
中译本前后费时十余年,译者都是数学和哲学的专家,还得到原作者的直接参与,译文严谨通达,特别是在原作者的帮助下,把西方的文化典故和说法,尽可能转换为中国文化的典故和说法,使这部译本甚至可看作是一部新的创作,也是中外翻译史上的一个创举。
中译本前后费时十余年,译者都是数学和哲学的专家,还得到原作者的直接参与,译文严谨通达,特别是在原作者的帮助下,把西方的文化典故和说法,尽可能转换为中国文化的典故和说法,使这部译本甚至可看作是一部新的创作,也是中外翻译史上的一个创举。
On Writing Well 豆瓣
8.7 (26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William Zinsser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New
2008
"On Writing Well" has been praised for its sound advice, its clarity and the warmth of its style. It is a book for everybody who wants to learn how to write or who needs to do some writing to get through the day, as almost everybody does in the age of e-mail and the Internet.
Whether you want to write about people or plac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siness, sports, the arts or about yourself in the increasingly popular memoir genre, "On Writing Well" offers you fundamental priciples as well as the insights of a distinguished writer and teacher. With more than a million copies sold, this volume has stood the test of time and remains a valuable resource for writers and would-be writers.
Whether you want to write about people or plac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siness, sports, the arts or about yourself in the increasingly popular memoir genre, "On Writing Well" offers you fundamental priciples as well as the insights of a distinguished writer and teacher. With more than a million copies sold, this volume has stood the test of time and remains a valuable resource for writers and would-be wri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