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谬的时代没有正确的生活 - 标记
要命还是要灵魂 豆瓣 Goodreads
THE SPIRIT CATCHES YOU AND YOU FALL DOWN
9.3 (25 个评分) 作者: [美] 安妮·法迪曼 / Anne Fadiman 译者: 汤丽明 / 刘建台 上海三联书店 2023 - 2 其它标题: 要命还是要灵魂:医病冲突中的跨文化误解
斯坦福、耶鲁、伦敦、约翰斯霍普金斯等50多所大学推荐阅读书目
东方苗族巫术与现代医学的角力,一部独特的在美苗族民族志
爱与信仰、高超的医学,都无法挽回黎亚的性命
当文化的藩篱成为冲突的起点
命与灵魂的二选一之外,是否有新的可能?
🎊🎊🎊🎊🎊
❊编辑推荐
“假如你看不清自己的文化里也有一套维护自身利益、感情和偏好的模式,如何奢望自己能好好和别人的文化打交道?”
“希望这本书的定位不是关于苗族的‘那一本书’,而是描写沟通与误解的众多书籍之一。”
◎斯坦福、耶鲁、伦敦、约翰斯·霍普金斯等50多所大学推荐阅读书目
本书1997年甫一出版即受到众多媒体好评,赢得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洛杉矶时报图书奖、纽约时报年度好书奖、美国沙龙图书奖等多项大奖,作为探讨医患关系与文化冲突的医学、人类学著作,被斯坦福、耶鲁、伦敦、约翰斯·霍普金斯等50多所大学列入推荐阅读书目。
◎促使美国医疗体系做出改变的真实案例
1982年10月24日,三个月大的苗族女童黎亚癫痫发作,被父母送进美国加州的默塞德医院就诊。黎亚到达医院时发作已经结束,由于语言障碍,医生无法从黎亚的父母处获知发生了什么事,进而导致误诊。后来被专业医生确诊后,她的情况依然不见好转。在之后的几年中,黎亚被频繁送往医院进行治疗。在一次严重的癫痫发作后,她被宣布脑死亡……
该案例引发了默塞德医院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冲突,受到广泛关注。后促使美国设立了巫医制度,有计划地将其导入医疗体系。
人人都爱黎亚,却都救不了黎亚。医生治病方式与家庭认知理念产生冲突时,怎么做才是好医生?怎么做才算好父母?医患冲突的根源,是医生的失职还是患者的不配合?是误会、意外还是认知的偏差?
◎一部改善医患冲突、文化误解的未来启示录
草药与手术刀、神话与科学、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当两种不同的文化发生碰撞时,语言、宗教和社会习俗之间可能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苗人以为西方医生“吃人脑”,医生以为苗人“吃胎盘”;苗人以为身体被切割会影响健康,所以手术于他们是禁忌,西方医生认为苗人手上戴的安魂绳环不卫生,会直接给他们剪断;西方医学要“命”,苗族文化要“灵魂”……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双方,是否有达成和解的可能?
本书是关于东西方文化碰撞的深度记录,处在文化的交界点,倾听双方的声音,深入理解双方的文化,才能更好地寻求文化沟通的破解之道。不仅对当今社会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有重要参考价值,还给全球一体化时代的我们每一个人以启迪。
◎蒙太奇般穿插叙事,爬梳出苗族的特质
作者一方面用温情细腻的语言描述故事的发展经过,另一方面以理性的语言、人类学的视角整体性地描述在美苗族的民族文化、历史记忆与生活现状,两部分穿插进行,内涵丰富、情节精彩、引人入胜。
他们在陌生的国度,无法找到文化认同,不能进行正常交流,不会西方人的“简单”日常操作,他们处处碰壁,无时无刻不怀念着自己的故乡。“几乎没有人知道,苗人拥有丰富的历史、复杂的文化、有效率的社会体系,以及令人羡慕的家庭价值观”。这是一个关于生命与爱的故事,也是一部在美苗族的民族志,作者的思考充满了人道关怀,探讨了跨文化背景下沟通的新可能。
📖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一个在美老挝裔家庭为女儿寻医治病的真实故事。黎亚一家是苗族难民,1980年从老挝移民到美国。黎亚大约三个月大时,突发癫痫,被母亲抱着来到默塞德医院求诊。不通苗语的急诊医生将黎亚误诊为“初期支气管肺炎”,开了药后便请他们离开。在以后的岁月中,黎亚频繁地进出医院,在被专业医生确诊后,她的情况依然不见好转。医生发现,黎亚的父母根本没有按指示给黎亚服药。
在苗族,癫痫被认为是一种光彩的病,代表此人受到神召,所以黎亚特别受父母疼爱。黎亚的父母更相信苗族传统的治疗方式,他们认为医生开的药不仅不能治病,反而会致病。在黎亚病情越发严重时,他们已经无法信任医生能够治好黎亚。
双方言语不通,所处的文化背景也不同,西方医学要“生命”,而苗族文化要“灵魂”,语言和文化的隔阂导致一次次医病沟通沦为徒劳。
作者一方面以温情细腻的语言记述故事经过,另一方面以人类学的笔法理性地论述在美苗族的民俗文化、过往经历与生活现状,两部分如蒙太奇般穿插进行,如纪录片般展现了一个关于生命与爱的故事,同时编织出一幅生动壮丽的群像。
⭐️媒体推荐
2019年,被Slate评为过去25年最伟大的50部非虚构作品之一。
本书深入探索两种不同文化共存时所引发的不安,引人入胜又启迪人心……法迪曼的书很了不起的一点,是她能平衡而细腻的呈现出这些不同的文化及其分歧的观点,而她的公平不是冷酷、毫无同情,而是温暖、相知相惜的,她看见了,也拥抱每一事件的两方面……不同凡响、非正式的文化人类学,让人大开眼界,可读性强,魅力十足。
——《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
以诗歌般的优雅、悬疑而惊心的笔法所呈现的一部既深入且充满人性光辉的人类学调查。
——《新闻日报》(Newsday)
这本精美的书讲述了一个沉痛的悲剧……它既没有英雄也没有反派,但是它有着丰富而无辜的痛苦,以及确切的寓意……这是一本悲伤但优秀的书。
——《纽约时报》
法迪曼以高超的叙事技巧,描绘出西方医学和苗族文化的冲突世界。
——《纽约客》
法迪曼高敏感风格的报道,等于是在一条巨大的文化鸿沟上探索。
──《时人杂志》(People Magazine)
法迪曼给我们一个叙事式的故事,却和任何惊悚故事一样令人注目,故事中出现大量人物,人人都爱上黎亚。本书热情的倡议,呼吁我们的医界大老要考虑到移民父母对于疾病和健康的观点。这本令人惊讶的书不但帮助我们认识其他文化,也更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我们最深层的对于神祕的身、心、灵的关系的信念,也会因之改变。
──《Elle杂志》
✨名人推荐
这本书不但医界、文化人类学家、新闻记者要看,任何对如何在越来越小的世界沟通有兴趣的人都要读一读。法迪曼对于一心一意要自己解决问题的苗族人能感同身受,对尽责的医生、社工和政府官员,她也具有同理心,这使得她的故事既丰富又充满人性的光辉。有时候是多种文化和谐共存,互相体谅,有时是生死交关,不论是在战时或是在急诊室里。但是不论场景为何,法迪曼的报导严密,文字则是让人读来欣喜。从开始到最后,其成就确实令人印象深刻。
——迈克尔·贝鲁贝(Michael Bérubé),医学研究学者、文学家
在1982年黎亚癫痫发作后,黎亚家人一心信赖将她送进默塞德医院时,每个人都失控了。法迪曼在黎亚何以毁于西方医学的问题上,以优美而痛心的文笔勾画出这令人信服的故事。
──史蒂夫·温伯格(Steve Weinberg),知名作家、文学教授
本书改变了医生看待自己与病患的方式,作者赞扬人类互动的复杂与特性,这帮助了医疗实务的建立,并同时指出应该修正的方向,也让读者在这个文化错置的悲剧、医疗的局限与自认高明的善意中,无比心碎。
──佩里·克拉斯(Perri Klass),权威医师、获奖作家
很少有像本书这样让我列为必读的非文学读物,本书探讨的主题包含了文化、移民、医药以及越战,并以如此近乎完美的写作技巧呈现出来。我读完既悲伤且深受启发。
──林内亚·兰农(Linnea Lannon),资深主编
法迪曼是个高手。她的报道极具启示性,她的写作风格优雅,她的故事扣人心弦。本书是一部让人难忘的非虚构作品。
──戴维·麦克林蒂克(David McClintick),资深调查记者、获奖作家
任何曾经思考过美国医学现况的人,都会深感震撼。但是绝不止如此……在法迪曼笔下,书中的人物也尽显其人性,以及脆弱与高贵的一面。
──舍温·B. 努兰(Sherwin B. Nuland),知名医师、获奖作家
这是安妮·法迪曼的第一本书,也是一本好书,将难民父母为保护重病女儿的大爱、努力维系古老文化传统,以及社工人员和医院科技官僚的傲慢,都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
──阿尔·圣托利(Al Santoli),美国外交政策委员会高级官员、亚洲政策顾问
法迪曼这个记录苗族家庭与美国医护体系的故事,直指出许多我们这号称世界最佳医护体系的薄弱之处。
──朱迪安·比格比(JudyAnn Bigby),美国麻省卫生与福利厅长,权威医师
法迪曼以一种小说家的优雅来说故事,她扮演了文化中介的角色,深入了解那些互不了解的人,观察出如果我们事先知道有哪些事或哪些话语可以做到或说的,故事就可能有不同的结局。
──理查德·伯恩斯坦(Richard Bernstein),资深记者、知名作家
一本独特的美国社会的人类学研究之作。
──路易丝·斯坦曼(Louise Steinman),知名作家
发自理性和感性的力作。我禁不住一口气看完,然后再看一遍,又再一次思索其中深意。本书是一场医学悲剧的研究之作。
──戴维·H. 马克(David H. Mark),知名医师、《美国医学学会期刊》主编
本书是法迪曼的大作,费时九年才完成,写的是加州默塞德郡一个病重女孩的故事……发生在黎黎亚身上的故事既给人启发,也让人深思。
──克里斯廷·范奥托普(Kristin Van Ogtrop),时尚生活杂志资深编辑
有一天,我拿起一本我并没有计划要买的书,八个小时以后,我只有在结账时才暂停埋首其间,我开车回家,待我阖上安妮·法迪曼的《黎亚的故事》,我开始打电话给各位朋友……这是一本重要的书。
──万达·A. 亚当斯(Wanda A. Adams),知名作家
🏆获奖记录
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纽约时报年度好书奖、洛杉矶时报图书奖、美国沙龙图书奖等
2023年8月24日 想读 via象。
公正 豆瓣
Justice: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
8.7 (54 个评分) 作者: [美] 迈克尔·桑德尔 译者: 朱慧玲 中信出版社 2012 - 11
安乐死是否应该得到法律许可?一条命是否不如十条命贵重?代孕合同是否合法?
在这个日益物质化的年代,我们的行为选择总在人性和物质之间摇摆不定。我们的社会正陷入尴尬的两难选择当中。我们甚至怀疑法律是否公正,因为法律无法回避个人的道德判断,无法做到中立。
这让习惯了传统道德观念和固定思维的我们感到不安,但这种不安,却能让我们理性精神保持清醒的状态,促使我们去寻找有关“公正”的“出路”。 “世界最受欢迎的老师之一”的迈克尔·桑德尔教授将带领我们在寻找公正的旅途中,领略思辨的价值和魅力。
2023年8月21日 想读 via气泡水在德国:)。
Must I Go 豆瓣
作者: Yiyun Li Random House 2020 - 7
Lilia Liska has shrewdly outlived three husbands, raised five children, and seen the arrival of seventeen grandchildren. Now she has turned her keen attention to the diary of a long-forgotten man named Roland Bouley, with whom she once had a fleeting affair.
Increasingly obsessed with Roland's intimate history, Lilia begins to annotate the diary with her own rather different version of events, revealing the surprising, long-held secrets of her past. She returns inexorably to the memory of her daughter Lucy. This is a novel about life in all its messy glory, and of a life lived, by the extraordinary Lilia, absolutely on its own terms. With great candor and insight, Yiyun Li navigates the twin poles of grief and resilience, loss and rebirth, that compass a human heart.
2023年8月20日 想读 via Donner Rotterdam。
空盼 豆瓣
Nada
作者: 卡门·拉福雷特 译者: 卞双成 / 郭有鸿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7
《空盼》是一部带有自传性的小说。孤女安德烈娅从乡下来到巴塞罗那上学,寄居外婆家。适逢西班牙内战刚刚结束的经济困准时期,外婆家的日子十分艰难,以至于舅舅胡安要靠画妻子的裸体画出售以维持生计。饥饿始终是她的忠实伙伴。挨饿之外还有孤独,在这个矛盾重重、人性淡漠的家庭,她没有一个可以与之说句真心话的人。在学校与埃娜往来密切,偶尔还能去她家蹭顿饭吃,可由于社会地位悬殊,她一刻也摆脱不了自卑心理,一个小男生似乎钟情她,邀请她去家里过节,谁料她衣着寒酸遭到男生家人的鄙夷,朦胧中的爱情也落了空。一年之后,她带着对巴塞罗那的失望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离去。
2023年8月20日 想读 via Donner Rotterdam。
Swimming in the Dark 豆瓣
作者: Tomasz Jedrowski Bloomsbury Publishing 2020 - 2
Poland, 1980. Anxious, disillusioned Ludwik Glowacki, soon to graduate university, has been sent along with the rest of his class to an agricultural camp. Here he meets Janusz - and together, they spend a dreamlike summer swimming in secluded lakes, reading forbidden books - and falling in love.
But with summer over, the two are sent back to Warsaw, and to the harsh realities of life under the Party. Exiled from paradise, Ludwik and Janusz must decide how they will survive; and in their different choices, find themselves torn apart.
Swimming in the Dark is an unforgettable debut about youth, love, and loss - and the sacrifices we make to live lives with meaning.
2023年8月20日 想读 via Donner Rotterdam。
Cleopatra and Frankenstein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Coco Mellors Bloomsbury Publishing USA 2022 - 02
Twenty-four-year-old British painter Cleo has escaped from England to New York and is still finding her place in the sleepless city when, a few months before her student visa ends, she meets Frank. Twenty years older and a self-made success, Frank's life is full of all the excesses Cleo's lacks. He offers her the chance to be happy, the freedom to paint, and the opportunity to apply for a Green Card. But their impulsive marriage irreversibly changes both their lives, and the lives of those close to them, in ways they never could've predicted.
Each compulsively readable chapter explores the lives of Cleo, Frank, and an unforgettable cast of their closest friends and family as they grow up and grow older. Whether it's Cleo's best friend struggling to embrace his gender queerness in the wake of Cleo's marriage, or Frank's financially dependent sister arranging sugar daddy dates to support herself after being cut off, or Cleo and Frank themselves as they discover the trials of marriage and mental illness, each character is as absorbing, and painfully relatable, as the last.
As hilarious as it is heartbreaking, entertaining as it is deeply moving, Cleopatra and Frankenstein marks the entry of a brilliant and bold new talent.
2023年8月19日 想读 via普通读者。via Broese Utrecht。
Purity 豆瓣 Goodreads
Purity
作者: Jonathan Franzen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2015 - 9
A magnum opus for our morally complex times from the author of Freedom
Young Pip Tyler doesn't know who she is. She knows that her real name is Purity, that she's saddled with $130,000 in student debt, that she's squatting with anarchists in Oakland, and that her relationship with her mother - her only family - is hazardous. But she doesn't have a clue who her father is, why her mother chose to live as a recluse with an invented name, or how she'll ever have a normal life.
Enter the Germans. A glancing encounter with a German peace activist leads Pip to an internship in South America with The Sunlight Project, an organization that traffics in all the secrets of the world--including, Pip hopes, the secret of her origins. TSP is the brainchild of Andreas Wolf, a charismatic provocateur who rose to fame in the chaos following the fall of the Berlin Wall. Now on the lam in Bolivia, Andreas is drawn to Pip for reasons she doesn't understand, and the intensity of her response to him upends her conventional ideas of right and wrong.
Purity is a grand story of youthful idealism, extreme fidelity, and murder. The author of The Corrections and Freedom has imagined a world of vividly original characters - Californians and East Germans, good parents and bad parents, journalists and leakers - and he follows their intertwining paths through landscapes as contemporary as the omnipresent Internet and as ancient as the war between the sexes. Purity is the most daring and penetrating book yet by one of the major writers of our time.
2023年8月19日 想读 via Broese Utrecht。
像这样的小事 豆瓣
作者: [爱尔兰]克莱尔·吉根 译者: 马爱农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3 - 6
1985年,爱尔兰一个小镇。圣诞节前的几个星期里,煤炭和木材商人比尔•弗隆迎来了最繁忙的时节。在给顾客送订单时,他感到过往的一些琐碎小事在向自己涌来——就在这时,一件类似“小事”让他陷入道德困境,体察到周遭人们沉默的共谋……
__
评论
一部了不起的精简的小说,关注善良的本质和日常生活的纹理。一个雪景球般的故事,将一个繁忙、努力奋斗、充满渴望的世界装进一百多页精美的篇章内。
——《星期日泰晤士报》
一部优美的小说,精确地再现了20世纪80年代的爱尔兰;描写了一个好人和他的日常生活,以及他所做的决定,从而揭开了与社会关怀、妇女生活和集体道德等相关的重大问题。本书重点突出,吉根作为一名作家对其作品的掌控能力令人叹为观止,使得这个故事既具有强烈的特殊性,又能引起强烈的共鸣。
——2022年奥威尔政治小说奖评审主席
在《像这样的小事》中,克莱尔•吉根用简洁明晰的文字创造出各种场景。这是发生在爱尔兰的故事,讲述的语言饱含同情、情感准确。从冬日的天空到最轻微的说话声,再到烘烤圣诞蛋糕,克莱尔•吉根让她笔下的时刻变得真实——继而变得重要。
——科尔姆•托宾
《像这样的小事》不仅仅是关于爱尔兰的,也是关于世界的,它提出了深刻的问题:关于共谋、关于变革的希望与艰难……吉根一个个理智而强有力的句子可以囊括丰富的社会史。每一个词都是在正确位置上的正确的词,其效果是引人共鸣的,令人深深感动。
——希拉里•曼特尔
这个故事如此深刻,以至于我能感觉到人物在我的内心活动。这本小说令人难忘,是一部文学杰作。
——西蒙•范•布伊
一本令人兴奋的书,读后你会忍不住去找作者写的全部作品……绝对美丽。
——道格拉斯•斯图尔特
2023年8月15日 想读 via普通读者。
Time Shelter 豆瓣
作者: Georgi Gospodinov 译者: Angela Rodel W&N 2022 - 5
In Time Shelter, an enigmatic flâneur named Gaustine opens a 'clinic for the past' that offers a promising treatment for Alzheimer's sufferers: each floor reproduces a decade in minute detail, transporting patients back in time.
As Gaustine's assistant, the unnamed narrator is tasked with collecting the flotsam and jetsam of the past, from 1960s furniture and 1940s shirt buttons to scents and even afternoon light. But as the rooms become more convincing,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healthy people seek out the clinic as a 'time shelter', hoping to escape from the horrors of our present - a development that results in an unexpected conundrum when the past begins to invade the present.
Intricately crafted, and eloquently translated by Angela Rodel, Time Shelter cements Georgi Gospodinov's reputation as one of the indispensable writers of our times, a major voice in international literature.
2023年8月13日 想读 via Paagman Den Haag。
Do Muslim Women Need Saving?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Lila Abu-Lughod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3 - 11
Frequent reports of honor killings, disfigurement, and sensational abuse have given rise to a consensus in the West, a message propagated by human rights groups and the media: Muslim women need to be rescued. Lila Abu-Lughod boldly challenges this conclusion. An anthropologist who has been writing about Arab women for thirty years, she delves into the predicaments of Muslim women today, questioning whether generalizations about Islamic culture can explain the hardships these women face and asking what motivates particular individuals and institutions to promote their rights.
In recent years Abu-Lughod has struggled to reconcile the popular image of women victimized by Islam with the complex women she has known through her research in various communities in the Muslim world. Here, she renders that divide vivid by presenting detailed vignettes of the lives of ordinary Muslim women, and showing that the problem of gender inequality cannot be laid at the feet of religion alone. Poverty and authoritarianism--conditions not unique to the Islamic world, and produced out of global interconnections that implicate the West--are often more decisive. The standard Western vocabulary of oppression, choice, and freedom is too blunt to describe these women's lives.
Do Muslim Women Need Saving? is an indictment of a mindset that has justified all manner of foreign interference, including military invasion, in the name of rescuing women from Islam--as well as a moving portrait of women's actual experiences, and of the contingencies with which they live.
2023年8月3日 想读 via象。
什么也别说 豆瓣 Goodreads
Say Nothing: A True Story of Murder and Memory in North Ireland
9.2 (23 个评分) 作者: [美]帕特里克·拉登·基夫 译者: 熊依旆 格致出版社 2021 - 7
※《纽约时报》畅销图书
※《纽约时报》《时代杂志》《华盛顿邮报》2019年年度非虚构类图书
※奥威尔奖获奖作品,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2019年年度非虚构类图书
※奥巴马2019年书单
.
1972年年底的一天,十个孩子的母亲琼•麦康维尔被一伙蒙面人从贝尔法斯特的家中绑走,她的孩子们从此再也没见到她。这是北爱尔兰冲突中最为臭名昭著的一桩案件。
2003年,在《北爱尔兰和平协议》签订五年后,人们在海滩上发现了一具人类骨骼。当麦康维尔的孩子们被告知骸骨的衣服上有一个蓝色的别针时,他们知道这就是他们的母亲。
.
究竟是谁杀害了琼•麦康维尔?
.
试图追寻真相的人们像是撞到了一堵无声的、坚实的墙壁:谁都不愿提起这件事。
“无论你说什么,什么也别说。”诺奖得主、爱尔兰诗人谢默斯•希尼这样说道。
.
————
北爱尔兰冲突中的暴力、猜忌、复仇和沉默不仅折磨着被害者麦康维尔的孩子们,也折磨着共和军的成员们。
暴力、猜忌、复仇和沉默,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
.
本书是对一桩北爱尔兰骇人听闻的绑架谋杀案的真相追踪,并以这桩谋杀案为切入点,剖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的北爱尔兰冲突及其和平进程。本书是基于大量研究、采访、文献数据写作而成的扎实可信的非虚构作品。
2023年8月1日 想读 via溺水。
The Collected Stories of Katherine Mansfield 豆瓣
作者: Katherine Mansfield Penguin Classics 2007 - 3
Katherine Mansfield's clear, sparkling short stories revolutionised the genre, and this collection represents the whole range of her writing. Moving, resonant, full of light and colour, they span short studies to longer tales, encompassing her three major volumes, Bliss, The Garden Party and In a German Pension, plus fifteen tantalising fragments of unfinished stories published after her death - including 'Honesty', an intriguing tale of two bachelors, and 'The Doves' Nest', an exquisite story of a widowed mother and her daughter on the Riviera who receive a mysterious gentleman caller. Observing apparently trivial incidents to creative sensitive and quietly devastating revelation of her characters' inner lives, these deceptively simple stories confirm Mansfield's status as a pioneering Modernist writer.
In her new introduction to this edition Ali Smith discusses the intensity of Katherine Mansfield's life and writing, and her radical influence on English fiction.
2023年7月30日 想读 via Jeanette Winterson: M. Katherine Mansfield- the only writer Virginia Woolf envied…
Reward System 豆瓣
作者: Jem Calder Fabre & Faber 2022 - 5
2023年7月1日 想读 via Coconutcurry。应该很像Sally Rooney。
量子物理如何改变世界 豆瓣
HELGOLAND
8.6 (5 个评分) 作者: [意] 卡洛·罗韦利 译者: 王子昂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3 - 5
★卡洛·罗韦利继《七堂极简物理课》后,再掀科普阅读新热潮!
卡洛被媒体评为“100位最具影响力的全球思想家之一”“下一个斯蒂芬·霍金”“物理学界的文学巨星”。他用优美易懂、譬喻生动、充满哲思的语言,将艰深的宇宙理论描绘得像故事般有趣,为读者带来广泛的思考。
★荣获《金融时报》2021年最佳书籍、《卫报》2021年最佳科学书籍!
★“科学比政治更有革命性”,短短200页内容,彻底革新你的“世界观”!
量子纠缠并不特殊罕见,我们看见的所有“现实”都被编织在这张互动关系网中。从前沿学科出发,再度以诗意的语言颠覆我们的常识与直觉!
★《自然》《时代周刊》《卫报》《纽约时报》等数十家知名媒体好评推荐!
★卷福、抖森、坂本龙一、陈嘉映、姬十三、李淼、黄磊、杨采钰等各界名人盛赞!
★已售出电视剧改编版权,各大报头条报道!
·
1925年夏天,在荒芜、偏僻、北风肆虐的黑尔戈兰岛上,23 岁的德国青年沃纳·海森堡在此构建了“量子论”,揭开了挡在我们与真相之间的那道帷幕。这一伟大的科学革命,拥有将广岛、长崎瞬间夷为平地的威力,也在人类的精神世界投下炸弹。当原本坚不可摧的事物受到质疑,就会打开新的道路,让我们能够看得更远。
从量子纠缠到多重宇宙,经典物理世界崩塌后,以量子理论重新阐释我们如何存在于宇宙之中。
2023年5月31日 想读
糜骨之壤 豆瓣 谷歌图书
Prowadź swój plug przez kości umarlych
8.1 (47 个评分) 作者: [波兰]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译者: 何娟 / 孙伟峰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1 - 1
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卡尔丘克最新被译为中文的长篇小说;从波兰语直接翻译;同名电影《糜骨之壤》曾获2017年柏林国际电影节亚佛雷德鲍尔奖(银熊奖)。
-----
本书入选2019年布克国际奖短名单 | 2019年美国国家图书奖长名单 | 2020年国际都柏林文学奖短名单。
-----
《时代》《经济学人》《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纽约客》《卫报》《芝加哥论坛报》盛赞
---
“宇宙中有一个地方,还没有毁灭,那里的世界还没有颠倒,伊甸园仍然存在。”
----
主人公雅尼娜是一位精通占星术、喜欢威廉•布莱克的诗歌,并热衷动物保护的老妇人,她幽居在波兰边境被大雪覆盖的山林里。雅尼娜给自己认识的每一个人都会取个奇怪的外号,他们是“大脚”“鬼怪”“好消息”,她养的狗则被称为“小姑娘们”。突然有一天,邻居“大脚”被一块小鹿骨头卡住喉咙,死在家里,此后凶案接二连三发生……小说贯穿着令人毛骨悚然的幽默感,以及关于人、自然、动物的尖锐思考。
----
一个曲折的、充满想象力的、超越类型化的故事。(《糜骨之壤》)既是犯罪悬疑小说,又是童话,更是一场关于一些物种为什么要凌驾于另一些物种之上的哲学探讨。
——《时代》杂志
托卡尔丘克是过去25年间在欧洲脱颖而出的为数不多的小说家之一。
——《经济学人》杂志
一曲给大自然的颂歌;一首给威廉•布莱克的赞美诗;托卡尔丘克是否超越了布莱克?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
这不是一部通常意义上的犯罪小说——因为托卡尔丘克不是一位平常意义上的作家。借由她非凡的才华、智识和她的这些“思想小说”,她提出并思考着关于生态环境的政治的种种问题。托卡尔丘克反复地提出这些问题,并呼吁我们采取行动。
——《赫芬顿邮报》
2023年5月28日 想读 可能是最能读得进去的一本托卡尔丘克?via普通读者。
狐狸 豆瓣 Goodreads
Fox
8.3 (42 个评分) 作者: [荷]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 译者: 刘伟 北京日报出版社 2023 - 5
狐狸不属于野兽,不属于我们人类,也不属于神灵。

她是一个永恒的偷渡者,一个在世界之间穿梭自如的移民,被抓到逃票时,就会用尾巴玩球,表演她廉价的小把戏,目光极为短浅地将观众转瞬即逝的赞叹当成了爱。那是她的荣耀时刻。

其他的一切都是恐惧的历史:逃避猎人的子弹、不停狂吠的猎犬 、迫害、殴 打、舔舐伤口、羞辱、孤独和廉价的安慰——一串鸡骨头做的手摇铃。

狐狸是作家的图腾。
2023年5月26日 想读 via于是。
The Dumb House 豆瓣
作者: John Burnside Vintage 1998
2023年5月14日 想读 via徐慢懒。via Jen Campbell。不安,哑双胞胎代替语言的歌声。
驶下摩根山(阿瑟·米勒作品系列) 豆瓣
The Ride Down Mt.Morgan
作者: [美] 阿瑟·米勒 译者: 张悠悠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3 - 5
“你如饥似渴,而你却管这种饥渴叫爱情。”
* 一个“重婚者”的婚姻故事,直击当代人的情感困局与迷思
* 百老汇、伦敦西区常演不衰,提名托尼奖最佳戏剧,纽约戏剧委员会杰出戏剧奖
《驶下摩根山》(又名《特殊病房》)是一部探索人性、批判现实的婚姻家庭剧,是米勒90年代戏剧作品的第一部。主人公莱曼•菲尔特野心勃勃,精力充沛,坐拥一切:蒸蒸日上的保险事业,诗人的名声,敬爱他的孩子和妻子。一个暴风雪之夜,莱曼在前往埃尔米拉途中的摩根山路上遭遇车祸,重伤昏迷,被送往当地医院的特殊病房。她的妻子莱奥正在病房外焦急等待,此时,另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子匆匆赶来,也自称是莱曼太太。莱曼躺在病床上,半梦半醒间,他与两个女人的回忆不断浮现在眼前。故事在过往回忆与现实时空间不断交错,在两个女人充满震惊、疑惑、敌意和痛苦的接触中,莱曼重婚的可怕事实慢慢浮出水面,而莱曼本人也陷入了自身情感的挣扎和心灵的困境。
该剧1991年10月由布莱克莫尔指导首演于伦敦,2000年4月在纽约百老汇大使剧院首演,共演出了140余场,引起评论界和观众的热烈反响,曾获1999年最佳戏剧文学提名和2000年托尼奖最佳戏剧提名。2016年1月,为纪念阿瑟·米勒诞辰100周年,由赵以执导的国话版《特殊病房》成功首演于北京先锋剧场。
* 全剧所有的人物和行动都被设置在一个病房内,剧本所反映的问题之普世性,恰恰是人人都有的“心病”,这种“心病”不分国界和信仰,我们都需要这样一个“病房”来观察这样的“病症”:在物质条件充裕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应对自身逐渐膨胀的情感需求?——《纽约时报书评》
* 剧本最后试图要我们相信,是一种对死亡的彻骨恐惧,灵魂对不朽的原始渴望,将莱曼引入了他的背叛。——《视相》(Variety)
*《特殊病房》阿瑟·米勒晚年有灵魂、有思想的一部作品,探讨了人性、情感和价值观,特别注重对现实的深刻挖掘。——周予援(国家话剧院院长)
* 在极度贴合当下社会现状的同时,剧本也带有批判色彩,刻画出了一个充斥着贪欲的男性角色,体现出人自身情感需求无法捉摸的荒诞性,直击当今人们情感生活扭曲的现状,对现实生活有着深刻的反思意义。——赵以(青年导演、编剧)
* 这部戏用了新的戏剧理念,内心与现实的时空转换,跳进跳出来都很快,用老一套的表演方法可能不够,要有新的东西。——李健义(国家一级演员,国话版莱曼饰演者)
*米勒90年代的首部作品《特殊病房》是对现代社会婚姻与性爱在道德与哲理层面的反思,其深刻的现代性体现在剧中所展示的现代社会婚姻与爱情,道德伦理与性爱本能之间的悖论。在批判社会精英阶层的堕落与虚伪的同时,也反思了婚姻制度。——胡开奇(戏剧翻译家、上海戏剧学院访问教授、国家话剧院英美戏剧顾问)
2023年5月13日 想读 via Somerset。
The Shapeless Unease 豆瓣
作者: Samantha Harvey Vintage Publishing 2020 - 1
2023年5月12日 想读 via徐慢懒(听说她签了所以可以期待做中文版?)普通读者Ep.48。最近总是想起这期播客,但遍寻不得(起初以为是《越烤越糊》聊睡觉那期),今天终于找到。逐渐失去睡眠的一年里,本该用于休息的时间被用来挖掘自己的幽微内心,虽然是回忆录但听起来非常富有文学性。打动我的是,在市面上那么多睡眠辅助睡眠监测软件横行的时代,拯救失眠者的不是任何产品而是文学。
Fever Dream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Samanta Schweblin 译者: Megan McDowell Riverhead Books 2017 - 1
A young woman named Amanda lies dying in a rural hospital clinic. A boy named David sits beside her. She's not his mother. He's not her child. Together, they tell a haunting story of broken souls, toxins, and the power and desperation of family.
Fever Dream is a nightmare come to life, a ghost story for the real world, a love story and a cautionary tale. One of the freshest new voices to come out of the Spanish language and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for the first time, Samanta Schweblin creates an aura of strange psychological menace and otherworldly reality in this absorbing, unsettling, taut novel.
2023年5月8日 想读 2022-01-05。via普通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