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谬的时代没有正确的生活 - 标记
Love is Blind 豆瓣 Goodreads
Love is Blind
作者: William Boyd Viking 2018 - 9
When Brodie is offered a job in Paris, he seizes the chance to flee Edinburgh and his tyrannical clergyman father, and begin a wildly different new chapter in his life. In Paris, a fateful encounter with a famous pianist irrevocably changes his future - and sparks an obsessive love affair with a beautiful Russian soprano, Lika Blum. Moving from Paris to St Petersburg to Edinburgh and back again, Brodie's love for Lika and its dangerous consequences pursue him around Europe and beyond, during an era of overwhelming change as the nineteenth century becomes the twentieth.
is a tale of dizzying passion and brutal revenge; of artistic endeavour and the illusions it creates; of all the possibilities that life can offer, and how cruelly they can be snatched away. At once an intimate portrait of one man's life and an expansive exploration of the beginning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is a masterly new novel from one of Britain's best loved storytellers.
2023年2月25日 想读 Any Human Heart.
William Trevor 豆瓣
作者: Trevor, William Penguin 1993
A collection of short stories from celebrated author William Trevor in which he shines a light on the day-to-day life of Ireland and its citizens. William Trevor's Last Stories is forthcoming from Viking.
From his debut collection, “The Day We Got Drunk on Cake,” published in 1968, to “Family Sins” (1990), William Trevor has crafted the short story to perfection, giving us brilliant and subtle stories full of the reversals, surprises, and shadowy truths we discover in life itself. To read this volume is not just to encounter an extraordinary literary stylist, but to understand life as surely as though we were looking through the eyes of his protagonists and—deeper still—into their hearts.
William Trevor: The Collected Stories includes the tales from his seven previous books, as well as four stories that have never appeared in book form in America. They depict the comforts and frustrations of life in rural Ireland, the complexities of family relationships, and the elusive grace of love. They portray the almost invisible strands that bind people to each other as well as the chains that imprison them in solitary yearning.
Review
“Extraordinary . . . Mr. Trevor’s sheer intensity of entry into the lives of his people . . . proceeds to uncover new layers of yearning and pain, new angles of vision and credible thought.”
—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One of the finest writers now at work in our language . . . No writer practicing the form today moves with nimbler assurances than Trevor across such an impressive gamut of social types and emotional connections.”
—The Boston Globe
“The indisputable master of twentieth-century fiction . . . Trevor’s carefully chiseled, lyrical prose—at once ironic and elegiac—is addictive, his insights acutely compassionate. The tales are haunting and profound.”
—Publishers Weekly
“A textbook for anyone who ever wanted to write a story, and a treasure for anyone who loves to read them.”
—Madision Smartt Bell, USA Today
“The range of characters that Trevor manages to bring onstage is little short of astonishing. . . . A remarkable record of the distinctive imprint that Trevor has left on what is arguably this century’s quintessential art form.”
—New York Newsday
2023年2月25日 想读 浦睿今年要出了。
豆瓣
Il Gattopardo
9.8 (8 个评分) 作者: (意)兰佩杜萨 译者: 费慧茹 艾敏 等译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8 - 5
目 录
译者序言
E.M.福斯特引言
豹 (费慧茹 艾敏 译)
第一章 亲王其人
第二章 多纳富伽塔
第三章 堂法布里契奥的烦恼
第四章 多纳富伽塔之恋
第五章 彼罗内神父返乡
第六章 舞会
第七章 亲王之死
第八章 尾声
莉海娅 (袁华清 译)
瞎眼的猫 (费慧茹 译)
幸福与法规 (吕同六 译)
我幼年呆过的地方 (郝一匡 译)
编者后记
2023年2月25日 想读 via J。
I choose Elena 豆瓣
作者: Lucia Osborne-Crowley 2019 - 9
Aged fifteen and preparing for her second Gymnastics World Championship, Lucia Osborne-Crowley was violently raped on a night out. The injuries she sustained ended her gymnastics career, and eventually manifested in chronic illness, which medical professionals now believe can be caused by untreated trauma. Her path to healing began a decade later when she shared her secret for the very first time. Finding solace in writers like Elena Ferrante and Rupi Kair, she learned how to express her suffering and began to rediscover vulnerability and resilience in the face of a formerly unbearable trauma. Her investigations reveal profound societal failures - of law, justice, education and medicine - and suggest that only empathy can break the cycle of sexual violence. Eloquent, defiant and honest, I Choose Elena is the story of how a young woman reclaimed her body.
2023年2月20日 想读 via coconutcurry小红书。
游隼 豆瓣 Goodreads
The Peregrine
9.3 (39 个评分) 作者: [英] J.A.贝克 译者: 李斯本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7 - 8
达夫·库珀奖获奖作品
纽约书评图书“经典重现”书系选书
赫尔佐格“无赖电影学校”必读书目
影响持续半个世纪的经典首次引进中国
“猎人必须成为他所追捕的猎物。”
内容简介
从秋天到春天,在英格兰东部一片 平坦的湿地上,J. A. 贝克追逐着一对游隼的身影。他沉迷其间,痴痴地追随这种鸟,观察它们——在天空中,在地面上,追逐、捕杀、进食、休憩……他描述这些活动,语言精确,且带有非同寻常的诗意。
他保持这项神秘的个人追求,同时他作为人类自身的意识逐渐消融,转而被一种异己的、无法排遣的鹰的意识所取代。这种不同寻常的蜕变,不可思议又隐隐令人生畏,使得这迷人的篇章成为经典。
这并不是一本关于观鸟的书,它是一本关于如何成为一只鹰的书。关于一个人,渴望成为人以外的存在。
名家推荐
厌倦人类世界的人,跟游隼一起飞吧。
——小说家,朱岳
20世纪自然文学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诗人,特德·休斯
(在书里)你不时能看出他已经完全成为了一只游隼。而这也正是我在拍电影时所做的,步出自身,神游其外——也就是说走出自己的身体,去到外界的某一点。
——电影导演,赫尔佐格
我拿起它(《游隼》)随手翻开一页。那一页绝妙描绘了一只鸮无声寻猎的画面。我被它的细节击中,震惊于他的文字唤起的听觉上的感受。似乎我正在当时当地,通过作者的耳朵体验那一刻。我翻到下一页,一章没读完我知道我已经被俘获了。
——作曲家,劳伦斯·英格里斯
现在,我不再认为《游隼》是一本关于“成为鸟”的书。更准确的说,这本书是在写“想成为一只鸟而不得”。
——自然文学作家,罗伯特·麦克法伦
2023年2月18日 想读 via malingcat。
八月之光 豆瓣
Light in August
8.8 (30 个评分) 作者: [美] 威廉·福克纳 译者: 蓝仁哲 译林出版社 2015 - 3
【《八月之光》是理解和评价福克纳整个创作生涯的关键】
《八月之光》是福克纳的代表作之一,在作家营造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故事主要分两条线索。第一条线索是关于乔•克里斯默斯的悲剧性故事。小说的另一条线索是关于莉娜•格罗夫的喜剧性故事。小说通过描写杰弗生镇十天的社会生活,体现了人类“心灵深处的亘古至今的真实情感、爱情、同情,自豪、怜悯之心和牺牲精神”。
旅途并不漫长,我一边不停地抽烟,一边重新阅读威廉•福克纳的《八月之光》。福克纳是我最忠实的保护神。——加西亚•马尔克斯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八月之光》是福克纳的代表作之一,在作家营造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小说以多重叙事角度和情节结构闻名。
★著名翻译家、福克纳研究专家蓝仁哲译本,译笔平实、简洁、雅致,很好地传达了原著神彩。
★文后附有《<八月之光>的光谱》,对《八月之光》的写作背景、艺术手法、隐喻意义等做了高屋建瓴的介绍。
2023年2月17日 想读 via溺水。
Revolting Prostitutes 豆瓣
作者: Juno Mac / Molly Smith Verso 2020 - 3
How the law harms sex workers—and what they want instead
Do you have to think that prostitution is good to support sex worker rights? How do sex worker rights fit with feminist and anti-capitalist politics? Is criminalising clients progressive—and can the police deliver justice?
In Revolting Prostitutes, sex workers Juno Mac and Molly Smith bring a fresh perspective to questions that have long been contentious. Speaking from a growing global sex worker rights movement, and situating their argument firmly within wider questions of migration, work, feminism, and resistance to white supremacy, they make clear that anyone committed to working towards justice and freedom should be in support of the sex worker rights movement.
2023年2月13日 想读 via徐慢懒。
中文打字机 豆瓣 Goodreads
The Chinese Typewriter: A History
9.1 (27 个评分) 作者: [美]墨磊宁(Thomas S. Mullaney) 译者: 张朋亮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3 - 1
本书以中文打字机为对象,追溯了中文与现代信息技术相适应的历史。近现代以来,汉字作为非字母文字,在技术语言现代化的过程中遭遇了来自字母文字中心主义的重重阻碍,其一便是无法适应西式打字机。本书通过讲述中文打字机的发明历程,展示了汉语世界的机械革命,探索了中文寻求生存、适应且影响科技变革的历史。书中描述了在近一个世纪之间,中文使用者在发明中文打字机的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尝试、经历种种失败或成功的故事,由此反映了中文如何突破字母文字霸权而融入全球化信息时代,重新获得独特地位。
2023年2月11日 想读 2022-05-22 普通读者。非虚构book club。
托马斯·伯恩哈德自传小说五部曲 豆瓣
作者: [奥地利] 托马斯·伯恩哈德 译者: 韩瑞祥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6
托马斯·伯恩哈德的自传小说五部曲,即《原因——一种预示》(1975)、《地下室——一种解脱》(1976)、《呼吸——一个决定》(1978)、《寒冻——一种孤独》(1981)和《一个孩子》(1982)。他以深沉的幽默,冷漠的讽刺展示了其坎坷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从一个侧面勾勒出战后奥地利社会各时期的一幅幅历史画面。德国文学评论家赖希-拉尼茨基称之为伯恩哈德“最丰满最成熟的作品”。
2023年2月8日 想读 via J/Raffael。
当我们不再理解世界 豆瓣 Goodreads
7.4 (114 个评分) 作者: [智利]本哈明·拉巴图特 译者: 施杰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2 - 9
◆编辑推荐:
★二〇二一年国际布克奖、美国国家图书奖短名单作品!
★入选二〇二一年度《纽约时报书评周刊》十大好书!
★入选奥巴马二〇二一年夏季阅读书单!
★《纽约客》《华尔街日报》《出版人周刊》《卫报》等推荐作品!
★ 科学与道德、天才与疯狂之间的界限究竟在哪里?
★ 打破真实与虚构的边界,创造出一种迷幻而冷峻的叙事风格。
◆我很痛苦,又感到很无助,眼睁睁看着我的时间观念、我坚定的决心、我的责任感和分寸感都被一并摧毁! 这美妙的地狱,除了你们,还能归功于谁呢?请您告诉我,所有这些疯狂是从何时开始的?我们从什么时候起就不再理解这个世界了?
——《当我们不再理解世界》
◆内容简介:
智利当代作家本哈明·拉巴图特的代表作,收录了五则以真实人物为原型的短篇小说,小说文本模糊了历史、回忆录、散文和小说的边界,创作出一种独特的叙事风格。全书主要讲述了“毒气战”的发明者弗里茨·哈伯、“黑洞理论”的提出者卡尔·史瓦西、得了肺结核的埃尔温·薛定谔以及天才物理学家沃纳·海森堡等一大批科学巨匠,是如何像普罗米修斯一样为人类取火的。
◆媒体推荐:
拉巴图特将哥特式小说的光芒投射到了二十世纪的科学上,在五个自由而浮动的小插曲中,讲述了知识与破坏、光辉与疯狂的血缘关系……
——《纽约时报书评周刊》
这本书与温弗里德·塞巴尔德或奥尔加·托儿卡丘克的作品有着家族关系:一系列叙述歪曲传记,但也冒险进入想象领域。这本书里的故事相互嵌套,它们与现实的联系点几乎不可能完全确定。
——《纽约客》
黑暗而耀眼!拉巴图特展示了恐怖与美丽、拯救生命与毁灭生命之间难以割断的联系。这本书——尽管博学而令人难以忘怀——顽固地坚持将科学进步的奇迹与历史的暴行联系起来。
——《华尔街日报》
拉巴图特提供了一种修饰的、异端的、彻底引人入胜的描述,讲述了引发二十世纪一些最伟大科学发现的个性和疯狂的创造性。作品的主题是人类探索的全部动力和其中的危险。
——《出版人周刊》
拉巴图特写了一部反乌托邦非虚构小说,背景不是未来,而是现在。
——《卫报》
2023年2月8日 想读 via #Artful Dodger# 21年读过英文版,现在再回来读中文版依旧是震撼的。这本书不能当一个简单把短篇小说收录到一本书里的小说集,而是关于我们和现代科技的一组组曲。
星丛 豆瓣
Starplex
7.5 (8 个评分) 作者: 罗伯特 J 索耶 译者: 张建光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 8
人类所处空间中出现了一批称为“捷径”的通道。通过这种类似虫洞的通道,人类实现了超空间跃迁。但这些通道明显不是天然形成的,它们的建造者是谁?目的何在?捷径中突然涌出许多恒星,从遥远的宇宙来到我们的空间。是福是祸?宇宙中的暗物质开始在捷径出入口聚集,为什么?
星丛,这艘由人类和其他三个智慧种族共同建造、共同管理的太空考察飞船,踏上了它的航程。伴随着种族之间的交流与战争、男女之间的爱恨情仇,星丛将揭开扑朔迷离的谜团,最终阐释人类在宇宙中存在的意义。
本书被誉为罗伯特·索耶最宏大、最具想像力的太空科幻小说,与《金羊毛》一起,共同组成波澜壮阔的太空系列。
2023年2月5日 想读 via修道院街换牌男团。
本雅明电台 豆瓣 谷歌图书
7.2 (5 个评分) 作者: [德]瓦尔特·本雅明 译者: 王凡柯 编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3 - 7 其它标题: 本雅明电台
中文世界首次结集×本雅明的广播作品!
天才思想家化身宝藏UP主,初代播客元老本雅明的营业时光。
淡豹、李雪琴、刘擎、徐英瑾、郁喆隽倾情力荐!
边角聊、柏拉图什么、鼓腹而游、懒得讲理、随机波动、咸柠七,多档优质播客必读推荐!

从女巫审判到德意志历史上的传奇盗贼,从被火山灰掩埋的意大利庞贝古城到中国广州一座戏院的火灾,从打工人如何升职加薪到德国人的阅读取向,当本雅明拿起麦克风时他会说些什么?游走于历史与现实之间,编织日常生活与都市怪谈,天才思想家如何打造属于他的“声音王国”?
十则儿童广播故事,一部儿童广播剧,还有各色广播谈话的探索,开启尘封近百年的奇异广播世界,领略本雅明思想迷宫中最迷人的一处角落。

本书由厦门大学副教授王凡柯对《本雅明全集》中的广播作品进行选编和翻译,收录了瓦尔特·本雅明于1930年代至1940年代主要在柏林广播电台和在法兰克福西南德意志广播电台播出的广播节目的文稿,并邀请了《本雅明传》译者、美国布兰代斯大学副教授王璞撰写导言。全书共分为“青少年广播”“广播谈话、广播剧与教育广播剧听觉模型”“关于广播的反思”三个部分。本雅明认为电台是教育的剧院,是“孩子的启蒙”的绝佳媒介。这些广播的内容来自本雅明自身的童书收藏、报刊记录,以及关于自己家乡的童年回忆或异乡的城市速记,并且本雅明将他的现代性反思贯穿其中。本书内容轻松愉快、文字精辟,在其中本雅明将他复杂的思想引导给广大观众,让人们受益于这位20世纪最受尊敬的思想家之一的新声音。

在我们的时代,没有人比本雅明更有原创性,没有人比他的批判和解读更需我们认真对待。
——乔治·斯坦纳
在他笔下,所有东西都摇身一变,变得更有放射性。
——西奥多·阿多诺
一位复杂但闪耀的作家。
——J. M.库切
本雅明是无法被归类的作家,他的作品既不能放入现存的秩序,也不能被引入新的类别。
——汉娜·阿伦特
本雅明将自己系于革命性的变革,他的生命和作品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充满挑战。
——特里·伊格尔顿
在本雅明璀璨如星群的作品中,广播电台节目及其文稿一定是光芒最微弱、也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但正如《本雅明电台》试图告诉我们的,这些作品无疑是重要的,不论是在其个人生命史中,还是在媒介发展史上。如果说我们曾经生活在一个文字时代,那么如今我们已经逐渐过渡到图像时代。在文字中心主义以及随之而来的图像中心主义的统领下,声音及其传递的情感与关怀似乎一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是时候以《本雅明电台》为契机,重新审视声音这种媒介了——它的即时性,它的流动感,它营造的共时空间,它激发的情感共鸣,既是历史,也是当下,既是档案,也是陪伴。
——随机波动
2023年1月30日 想读 via baiya/冷建国/恶鸟/陈楸帆。
The Sentence 豆瓣
作者: Louise Erdrich Harper 2021 - 11
Louise Erdrich is the author of seventeen novels as well as volumes of poetry, children’s books, short stories, and a memoir of early motherhood. Her novel The Round House won the National Book Award for Fiction. The Plague of Doves won the Anisfield-Wolf Book Award and was a finalist for the Pulitzer Prize, and her debut novel, Love Medicine, was the winner of the 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 Erdrich has received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Prize in American Fiction, the prestigious PEN/Saul Bellow Award for Achievement in American Fiction, and the Dayton Literary Peace Prize. She lives in Minnesota with her daughters and is the owner of Birchbark Books, a small independent bookstore.
2023年1月29日 想读 via JS。《普通读者》2022总结与2023年期待。德/吴语混杂的非典型移民故事。
一个女人的故事 Goodreads 豆瓣
Une Femme
8.8 (95 个评分) 作者: [法]安妮·埃尔诺 译者: 郭玉梅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2 - 10
◇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自己的人类学家”、女性主义代表作家 安妮·埃尔诺
◇献给一个女人、一位母亲的简短而痛苦的“安魂曲”
◇简体中文版全新修订上市,译稿精心打磨,展现原著的写作风格
◇成千上万的男人和(特别是)女人,在她的毫不妥协的写作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重磅推荐
埃尔诺“以勇气和临床医生般的敏锐揭示出个人记忆的根源、隔阂和集体约束”,她“始终如一地从不同角度审视在性别、语言和阶层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的生活”。
——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委会
安妮·埃尔诺是新自传文学的女王。
——《时代周刊》
让人联想到加缪的《局外人》和西蒙娜·德·波伏瓦的经典回忆录《安详辞世》。
埃尔诺对她母亲的回忆如同一个极简主义的启示,简洁而犀利,以外科医生手术刀的精准度直刺心脏。
——《洛杉矶读者周报》
这部自传体小说既涉及一个特定的女人,也涉及每个女人。小说生动地描述了一个曾经充满活力和独立的女人在老年时的残酷现实。从不感情用事,始终保持克制,这是一个关于母亲和女儿、青春和岁月、梦想和现实的深刻动人的故事。
——《柯克斯书评》
◆内容简介
《一个女人的故事》是安妮·埃尔诺对母亲和女儿、青春和衰老、梦想和现实的感人叙述。在母亲死于阿尔茨海默症后,作者开始了令人生畏的时光倒流之旅,她试图捕捉真正的女人,那个独立于女儿而存在的女人,那个出生在诺曼底小镇、死在巴黎郊区医院的老年病房里的女人。
她探讨了母亲和女儿之间既脆弱又不可动摇的纽带,将她们分开的疏远的世界,以及我们必须失去我们所爱之人这一无法逃避的事实。在这部平静而有力的致敬作品中,埃尔诺想要为她的母亲争取最大的公平:将她描绘成她自己。正如作者所说:“现在我写我的母亲,就像该轮到我重新让母亲出生。”
2023年1月29日 想读 via堂本。《普通读者》2022总结与2023期待。
拼团人生 Eggplant.place 豆瓣
여자 둘이 살고 있습니다
8.1 (71 个评分) 作者: (韩)金荷娜 / (韩)黄善宇 译者: 姜玲 中信出版社 2022 - 10
单身、未婚、独居,难道就意味着孤独终老?

她们拒绝套用公式人生!

独居超过二十年的好友金荷娜、黄善宇,渐渐厌倦一个人住的孤单与不安。她们偶然看上一间房子,便决定一起买下它,开启同居生活。

住在一起后,两个好友才真正看见彼此的巨大差异——囤积症vs极简主义,料理白痴vs烹饪小天才……她们在争吵磨合与长短互补间,借由与对方的差异,渐渐更懂自己。

一起吃饭、一起运动、一起喝酒、一起当猫奴,不用奉养对方的父母,不用成为谁家的媳妇,生病了互相照顾,困难时互相帮助……她们找到了单身的轻盈感与有人相伴的温暖并存的美妙……
2023年1月15日 想读
老妓抄 豆瓣 Goodreads
8.4 (42 个评分) 作者: [日]冈本加乃子 译者: 蕾克 Liaoning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2022 - 2
👘【编辑推荐】
★个性缭乱×文学生猛×艺术狂气:
日本文坛“第一 奇女子”、女性先锋、天才作家冈本加乃子杰作精选集
在她身上,我看见了属于我们人生道路的光明。——川端康成
加乃子是我所知道的女人中,最优秀聪明的人。——芥川龙之介
日本近代文坛女性作家辈出,与谢野晶子、樋口一叶、林芙美子……而其中有一颗奇异明星闪亮于文坛——冈本加乃子,她是被众多文豪,包括川端康成、芥川龙之介盛赞的女作家,也是被后辈(涩泽龙彦、吉本芭娜娜、新井一二三)所憧憬的屈指可数的优秀作家。
而她个人奇特而复杂的一生与绚烂绽放的才情也使她在同时代作家中备受瞩目。加乃子能从黑暗中攫取能量,外界环境的一切都可以被她吸取,滋养她。而她笔下的人物亦如此。她老后,有不甘,有追忆,有温情,有禅意,有释怀。她从未老去,她一直是任性温柔的少女。
★尖锐清醒的人间洞察,传奇彷徨的总决算
一部新旧时代夹缝里的人类处境和自觉之书
她的笔刻出“生”之流转、“命”之执念——
加乃子的写作看似内敛,实际上蕴含着奔腾的热情——“人啊,都是有血有肉的活人。”
《老妓抄》犹如新旧时代夹缝里的人类处境和自觉之书,通过对不同境遇人的描写,传达着蓬勃的“生”之渴望,即使在厄运中也勇于面对的坦荡情怀。年老与年轻之人、生命衰败之人、困窘之人穿梭来去,在寂寥的生命末途,却有着种种悸动,反射出蓬勃的“生”之渴望。
人在世间辗转往复,历尽种种苦,小说在生命的变化与时间的流逝中,探索“生”的渴望与追求。正如我们普通人的一生,文字间触碰着每一个人生命之路上难解的隐秘之处。
★“她们”的故事由《老妓抄》起,《舞妓》终
艺妓,游泳教练,料理店女将……眼泪与热情,独立与坚韧,璀璨与丰饶
全新选篇,注入女性凝视,浓缩女性的丰饶与美好、爱意与狂气
知名译者蕾克精选10篇短篇代表作,建构全新选篇思路。其中《蝙蝠》国内首次披露;《家灵》入选日本国语教科书,属公认经典之作。
一页版《老妓抄》从名作《老妓抄》起,《舞妓》终,仿若传奇女人的一场人生倒叙。被称为明治以来首屈一指的完美短篇作品《老妓抄》,到半自传小说《舞妓》,暗含加乃子从和歌诗人转为小说家的经历。10篇作品中,细腻的女性凝视从不缺席,不论是否担当主角,她们的独立与坚韧都令人为之动容。
★对最稀松平常的事物抱有的怜爱,呈现日本特有的古典式柔弱、细腻和寂寥
冈本加乃子用平稳细腻的笔触,举重若轻地展现出日常间最平常的事物中丰沛饱满之美。是穿着绀飞白和服、带着忧郁表情的人;是用盐渍秋刀鱼押的寿司;是雕金手艺,也是欲罢不能的东海道徒步……作品字里行间充满东瀛之美:物哀、无常、寂寥。
★ 新锐名译者蕾克,倾尽温柔,全力译介
冈本加乃子的作品浓密、惑溺、混沌、芳醇, 新锐译者蕾克倾全力翻译,精心传达日式文学之美,极大限度贴合原文,文风优美,情感真挚。
★ 知名画手×新锐设计师:匠心设计,珍藏佳品
视觉呈现上,设计师汐和挑选插画师芜意的《骨花》之作,契合加乃子作品的内核——繁花白骨:“死之上,活着的每一天都是花。”精装方脊,外封特种纸专色印刷,内文使用瑞典轻型纸,翻阅轻松熨帖、细腻护眼。
*
🏮【内容简介】
“我们经历的一生,是迟滞缓慢的一生。仿佛一直在对付旧纸灯笼,点亮了灭掉,灭掉了,再幽亮地点起。”
本书精选日本大正文坛女性作家冈本加乃子10篇短篇代表作,收录《老妓抄》《寿司》《家灵》《舞妓》等经典之作,堪称一部新旧时代夹缝里的人类处境和自觉之书:年老与年轻之人、生命衰败之人、困窘之人皆在岔路口上挣扎迷惘,内敛而强韧的生命力流转其中。
*
🍶【名人推荐】
今后,在文学的世界里,像冈本这样丰盛而深奥的女性,到什么时候才能再度出现?!我不禁感到我身边的温暖都消逝了。……她兼具西洋和东洋特质,也确实怀着颓废、虚无、怀疑……她将这些理应是消极的要素,献给自己巨大且积极的生命。在她身上,我看见了属于我们人生道路的光明。——川端康成
加乃子是我所知道的女人中,最优秀聪明的人。——芥川龙之介
簇拥在加乃子身边的人,就像附属在母神身边的男小神。小神的死,是母神用来滋养自身的肥料。——涩泽龙彦
在加乃子的小说中,看得到加乃子的曲线、颜色、厚度、音调、眼睛移动的方式、言行举止,但是当加乃子真的出现时,却无法一眼看透她,觉得好像了解了什么,又不怎么了解。”——宫本百合子
她的作品实在杰出,当重新评价。──吉本隆明(吉本芭娜娜之父)
冈本加乃子以华丽绚烂的笔触,描摹女性对生命的渴望与热情。——文洁若
2023年1月14日 想读 via 冬惊。
都柏林人 豆瓣 Goodreads
Dubliners
8.8 (123 个评分) 作者: [爱尔兰] 詹姆斯·乔伊斯 译者: 王逢振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9
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1882—1941),爱尔兰作家、诗人。1882年2月2日出生于都柏林,1941年1月13日卒于瑞士苏黎世。他是意识流文学的开山鼻祖,其长篇小说《尤利西斯》成为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作,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他一生颠沛流离,辗转于的里雅斯特、罗马、巴黎等地,多以教授英语和为报刊撰稿糊口,又饱受眼疾折磨,到晚年几乎完全失明。但他对文学矢志不渝,勤奋写作,终成一代巨匠。《都柏林人》是詹姆斯·乔伊斯久负盛名的短篇小说集,称得上20世纪整个西方最著名的短篇小说集了。1914年出版,置景于二三十年代的都柏林,截取中下层人民生活的横断面,一个片刻一群人,十五个故事汇集起来,宛若一幅印象主义的绘画,笔触简练,错落成篇,浮现出苍凉世态,遥远、清冷,然而精致,是上上之品。
2023年1月11日 想读 被迫在都柏林转机,发现爱尔兰居然不是申根,还好被放过了。
脑海中的声音 豆瓣
The Voices Within: The History and Science of How We Talk to Ourselves
作者: [英] 查尔斯•费尼霍 译者: 吕欣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9 - 9
当阅读这句话时,你是否听到了自己脑海中的朗读声?不论是在演讲台前整理发言时,还是在超市货架前回想购物清单时,这种“脑海中的声音”都时刻陪伴着我们,偶尔还会转化为语言,令我们脱口而出。我们脑海中的声音变化多端,它时而友善,时而幽默,但也可能使人愤怒,让人惊惧……它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对于某些人来说,这种声音似乎来自外部。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们是精神病患者。
人们通常所说的“思考”往往是指对意识多重声音的接收和表达。实际上,这种声音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内部言语”,它是一个聆听自我,与自我对话的复杂过程。内部言语的作用或许比我们认为的更加重要,它能够帮助调节自身行为,激励我们采取措施,甚至让我们开始意识到自我的存在。研究内部言语可以丰富我们对自己及周围世界的认识,帮助我们更充分地了解大脑如何运作,进而找到治疗幻听等精神疾病的有效方法。
本书是对内部言语的广泛审视,是对思考之本质的深入探索。心理学家查尔斯•费尼霍通过详述大量的原创案例研究,阐明了语言和思想如何在意识中交织,揭示了脑海中声音的谜题,以及这些声音如何与创造力联系起来。在提供科学见解之余,费尼霍同时佐以引人入胜的文化元素,利用文学艺术领域中出现过的实例唤起读者的兴趣,使人得以从不同的角度考虑这一问题。基于前沿的科学理论、新的“对话式思维模型”,以及先进的神经成像技术和其他突破性技术,费尼霍为揭秘脑海中的声音写下了一本客观而又迷人的指南,也改变了我们对所谓幻听者的诸多误解。
2023年1月3日 想读 via J。因为我讲起我没有脑内音轨bubble,且心盲。
无政府主义人类学碎片 豆瓣
Fragments of an Anarchist Anthropology
7.8 (61 个评分) 作者: [美] 大卫·格雷伯 译者: 许煜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7
无政府主义人类学碎片是作者从人类学的角度对无政府主义做的一个新诠释。格雷伯从人类学的历史出发,尝试勾划出人类学和无政府主义的关系,特别通过探讨实行平均主义的“原始社会”的权力架构、莫斯(Marcel Mauss)的礼物经济,以及他在马达加斯加的田野研究,为我们打开一个走出国家—市场局限的视野。格雷伯书中还探讨了全球化所引发的问题,以尝试建立一种基于无政府主义的“共识主义”,作为民主的新方向,强调人类学关于权力制衡方面的研究如何帮助我们重新看待乌托邦的梦想,以及怎样实现一个更美好的社会。这本书也是对人类学的批判:为何百多年来人类学家掌握了这些田野资料和人文志技巧,却不能为我们指出另一个方向?而这本书便是第一个这样的尝试。
2023年1月3日 想读
万物的签名 豆瓣
The Signature of All Things
8.5 (34 个评分) 作者: [美]伊丽莎白·吉尔伯特(Elizabeth Gilbert) 译者: 何佩桦 中信出版社 2015 - 3
继《美食,祈祷和恋爱》之后 再次出发 寻找爱的真相
拥有科学而智慧的头脑,理性冷静的心态,
面对世间万物,活得聪慧大气,
这才是女人最高级别的性感。
希拉里:“真正伟大的一本书!”奥普拉:“此生必读!”
《时代周刊》、奥普拉杂志、美国亚马逊、巴诺书店年度十大好书
纽约时 报、华尔街日报、纽约客、美国亚马逊、诚品 年度感动推荐
◆这是一本光芒四射的小 说,一次珍贵的文学成就,一本庞大、全知的小说,关于爱与人生,吉尔伯特在这本书中捕捉了这广阔世界的精髓。 ——《华盛顿邮报》
◇《万物的签名》是向大自然的智慧致敬,吉尔伯特以她特有的耐性,揭示这个世界最美好的真相。 ——《纽约时报》
————————————◆————————————
阿尔玛·惠特克,与世纪同生,在一八○○年滑入我们的世界。
白手起家、从事植物探险而一跃成为费城首富的父亲是阿尔玛眼里永远的太阳,出身名门的母亲则是冷静完美的月亮,志趣相投的植物出版人是她亲密的工作搭档。在阿尔玛的世界里,科学与理性统治一切,身体和头脑需要双重满足。天赋异禀的她,借由对植物的探索与认识,一步步解开推动生命发展的机制。而她最艰巨的任务,却是让她亲近的人理解她、爱她。
为了爱,阿尔玛一直陪伴父亲;为了爱,她与一个完全背道而驰的人结婚,却又因为爱,将爱人放逐到地球另一端,才发现时间所剩无几,留给她的,又何其少……
十九世纪最雄心勃勃的女植物学家,做着最具纯粹想象力的工作。从伦敦、费城到芳香之地塔希提、阿姆斯特丹,她决心勇敢地爱下去,重写生活脚本,在世上,闯出自己的路。
因为爱,是生命的回声,自始至终,声声不息。
2022年12月30日 想读 via泡水吴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