Ż - 标记
行为科学统计精要(第8版) 豆瓣
作者: [美] 弗雷德里克·J. 格雷维特 / [美] 拉里·B. 瓦尔诺 译者: 刘红云 / 骆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 - 4
《行为科学统计精要(第8版)》来自两位作者几十年应用统计和实验设计的教学实践,自出版以来一直是美国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领域中使用最广的应用统计学教材。
本书共分五部分,完整而生动地介绍了统计学最常用的基本方法,包括描述统计、推论统计、真实情境中的推论统计方法、运用ANOVA估计均值差异的方法、相关系数、回归方程、拟合度以及独立性检验等。作者通过一步步的逻辑推演,向读者展示每个统计概念的意义,帮助读者理解使用某种统计方法的原因,以及运用这种方法的关键点。本书的*特点在于方法清晰、内涵深刻、叙述生动。书中提供了大量应用性案例和课后练习,帮助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真正理解统计思想,掌握统计分析的技能。
本书可供心理学、社会学及相关学科的学生参考使用,也可作为人文社会学科应用统计学培训的教材。
2021年6月11日 想读
神经科学中的数学 豆瓣
作者: F. Gabbiani 科学出版社 2012 - 1
《神经科学中的数学(导读版)》通过Matlab编程语言在众多模拟中的应用来介绍计算方法。这些程序为新的课程和研究提供有益的跳板。作者从介绍微分方程和线性代数在细胞、亚细胞和突起模型的应用开始,然后介绍概率论在突触传递和单细胞噪声中的应用,最后将信号处理理论应用于系统神经科学中。
神经科学依赖众多数学工具表达已有的理论、分析数据并提出新的实验。本书采用一系列扎实的计算模型将该领域最令人瞩目的工具由浅入深地介绍给读者。旨在为神经科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对神经科学感兴趣的数学、物理和工程背景的学生提供一本教科书,亦可为进行神经科学相关研究的工作者提供有用的参考。
2021年6月11日 想读
The Neuroscience of Intelligence 豆瓣
作者: Richard J. Haier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6
This book introduces new and provocative neuroscience research that advances our understanding of intelligence and the brain. Compelling evidence shows that genetics plays a more important role than environment as intelligence develops from childhood, and that intelligence test scores correspond strongly to specific features of the brain assessed with neuroimaging. In understandable language, Richard J. Haier explains cutting-edge techniques based on genetics, DNA, and imaging of brain connectivity and function. He dispels common misconceptions, such as the belief that IQ tests are biased or meaningless, and debunks simple interventions alleged to increase intelligence. Readers will learn about the real possibility of dramatically enhancing intelligence based on neuroscience findings and the positive implications this could have for education and social policy. The text also explores potential controversies surrounding neuro-poverty, neuro-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the morality of enhancing intelligence for everyone. Online resources, including additional visuals, animations, questions and links, reinforce the material.
2021年6月11日 想读
证明与反驳 豆瓣 Goodreads
Proofs and Refutations: The Logic of Mathematical Discovery
作者: [英] 伊姆雷·拉卡托斯 译者: 方刚 / 兰钊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 3
《证明与反驳:数学发现的逻辑》是匈牙利裔英国籍著名哲学家伊姆雷·拉卡托斯于20世纪60年代完成的一部探索数学史上新的发现产生过程的经典著作。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作者用5年时间收集的两个典型的数学案例,以及《证明与反驳:数学发现的逻辑》的编者添加的拉卡托斯1961年在剑桥大学所撰博士论文的部分内容。拉卡托斯是以对话体的形式进行写作的,他虚构了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们讨论正多面体欧拉公式V-E+F=2的猜想与发现、证明和反驳的全过程,形象地展现了数学史上对此问题进行研究探索的真实的历史图景,以此来挑战和批判以希尔伯特为代表的认为数学等同于形式公理的抽象、把数学哲学与数学史割裂开来的形式主义数学史观。此篇光辉论著的主要目的是要解决数学方法论的基本问题,以一种探索和发现的情境逻辑来代替形式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的抽象教条。正如拉卡托斯所说,非形式、准经验的数学的发展,并不只靠逐步增加的毋庸置疑的定理的数目,而是靠以思辨与批评、证明与反驳之逻辑对最初猜想的持续不断的改进。
2021年6月8日 想读
美术馆全知道 豆瓣
作者: [捷克] 安德鲁·赫罗巴克 / [捷克] 罗斯蒂斯拉夫·克里卡耐克 译者: 王志庚 / 王景睿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20 - 10
编辑推荐:
2017年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拉加兹童书特别主题(艺术)童书提名奖,高品质艺术类科普童书。
世界各国广泛引进:德国、日本、韩国、乌克兰、俄罗斯、意大利、西班牙、越南、克罗地亚等。
超多、超全的艺术信息量,一网打尽美术馆相关的“干货”和“周边”。美术馆的历史、艺术品的展陈、美 术馆的所有服务,美术馆里的工作人员和他们的工作内容,以及举办一次展览的全过程,这本书统统告诉你。
精装全彩大开本,三处蝴蝶拉页设计,直观感受艺术带来的视觉震撼。大开本、大拉页的设计,全方位展示出美术馆的外部、内部、城市里的美术馆、“秘密花园展”……那些即使在现实美术馆里也会被忽视的细节,这本书一一为你呈现。
超多精美手绘插图,别开生面地还原历史上著名的美术馆和艺术品的样子。
55座美术馆、超100种艺术品穿插其中,艺术精品俯拾皆是,艺术和美贯穿始终。
独树一帜的艺术讲述方式,充满智慧的幽默表达,激发孩子兴趣,提高孩子艺术欣
内容简介:
一张凌乱的床和一头浸泡在甲醛溶液里的鲨鱼是艺术品吗?
《美术馆全知道》里有参考答案。
这本书讲述了美术馆的历史、艺术品的展陈、美术馆的所有服务,美术馆里的工作人员和他们的工作内容,以及举办一次展览的全过程……读完这本书,你的艺术“细胞”将会突破性地增长,当你拥有了艺术欣赏力,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充满美和生命力。
2021年6月8日 想读
近世代数概论 豆瓣
作者: (美)麦克莱恩(Mac / (美)伯克霍夫(Birkhoff,G.)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 - 9
本书出自近世代数领域的两位巨匠之手, 是一本经典的教材。全书共分为15章, 内容包括:整数、有理数和域、多项式、实数、复数、群、向量与向量空间、矩阵代数、线性群、行列式与标准型、布尔代数与格、超限算术、环与理想、代数数域和伽罗瓦理论等。
本书适合数学专业及其他理工科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 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教材和参考书。
2021年6月8日 想读 Algebra作者写的
QED 豆瓣
9.5 (8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理查德·费曼 译者: 张钟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QED:光和物质的奇妙理论》中,费曼对QED(即量子电动力学——量子场论中描述光与带电粒子相互作用的部分)做出了经典的颇其权威性的讲解。他运用日常的语言、空间的意念、具形的想象和他的著名的费曼图,而不是高深的数学,就QED的实际内容及其精神向外行读者进行了清楚明白而富于幽默的传授。徐一鸿的新序言将费曼的这本书和他对QED所做的创造性贡献放在历史发展的境遇加以考量,并进一步突出了费曼独特的富于感染力和启发性的风格。
2021年6月7日 想读 基础的量子力学框架描述的是单个粒子如何运动。但要描述高能情况下,多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时,就需要建立量子场论。而QED(量子电动力学)则是量子场论中最成功、最精确的理论。

QED的头两章介绍的,就是用路径积分(费曼自己的发明)的思路去解释量子行为,有了路径积分的基本概念后,第三章才是对QED的精华介绍。
组成物质的一百多种元素,伴随而来自然界无穷无尽的面目,追根溯源只因电子的不相容原理——与光子喜欢聚集到一块儿不同,它们永远像躲避瘟疫一般都互相躲着,于是有了万物,有了我们眼前这无尽可能的曼妙世界。
自然与希腊人 科学与人文主义 豆瓣
9.2 (5 个评分) 作者: [奥] 埃尔温·薛定谔 译者: 张卜天 商务印书馆 2015 - 2
本书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两部作品《自然与希腊人》《科学与人文主义》的合集。两部作品主题密切相关,关注的都是实在的本性以及自古以来人类如何感知存在。讨论了一些与科学和科学家在社会中的角色有关的社会议题,更关心的是历史上的大思想家是如何处理这些议题的。《自然与希腊人》着重从理性与感官的竞争、毕达哥拉斯学派、克塞诺芬尼的宗教、原子论者等展开论述;《科学与人文主义》则从科学对生活的精神影响、我们“模型”的本性、连续体的复杂性等方面展开论述。本书对于物理学以及相关专业的研究者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2021年6月7日 想读
章鱼的心灵 豆瓣
Other Minds
作者: [澳] 彼得·戈弗雷-史密斯 / Peter Godfrey-Smith 译者: 黄颖 后浪丨九州出版社 2021 - 3
做一只章鱼或乌贼是怎样的?
动物是否能意识到自身感觉到的一切?
完全不像人脑的大脑会如何看待世界?
哲学×演化 → 心灵×物质
主观经验的演化起源也许未必以“有类似人脑的复杂大脑”为前提
特别说明:乌贼也是本书的重要角色!
◎ 编辑推荐
☆写作层次丰富,拓展多元新知:这是一部视角多维的自然志和哲学分析笔记。作者作为一名哲学家,跳离扶手椅中的空想推论,一跃潜入海面之下,搜寻探究他心问题(the problem of other minds)的信息拼图。他以人类的心灵,观察、跟踪和理解章鱼、乌贼等他者的心灵,让文字在哲学和科学之间无缝切换。
☆收录作者本人的潜水摄影:作者早年就通过博客记录下自己的潜水经历、与章鱼和乌贼相遇的种种趣闻,还有前沿的研究报道。本书不仅通过文字重现了这个哲学家对头足纲动物产生兴趣的过程,还穿插了作者和潜水同伴在水下(尤其在章鱼城邦架设GoPro相机)拍摄到的精彩照片和视频截图。书中还精选了部分彩插,为我们生动展现了头足纲动物调色、摆造型和追赶打斗的细节。
☆从潜水爱好到学术研究,从专业探索到社会关怀:作者的写作和思考并不止步于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研究旨趣。作者在书中还为我们展示了海洋环境变迁的一角历史,他本人同时积极投身澳大利亚本土的生物多样性与海洋保护行动,并把这本书题献给每一个保护海洋的人。
☆已翻译成20多种语言版本,备受各界赞赏:《科学》《科学美国人》《纽约时报》《大西洋月刊》《金融时报》《卫报》《华尔街日报》《伦敦书评》等科学媒体、大众文化媒体和潜水专业杂志赞赏热评。本书还曾入围2017年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终选。
◎ 内容简介
海洋是心灵(mind)的起源地,或者说,心灵最早期的模糊形式是在海洋中形成的。痴迷潜水的心灵哲学(Philosophy of Mind)研究者彼得·戈弗雷-史密斯,关注从演化角度探索意识是如何从生物体的身体基础上产生的、动物是如何演化出主观经验的,也就是动物身为这种动物的特别感受。当这位全身包裹着橡胶的哺乳动物代表和一只同样对他充满好奇的头足纲动物在海中相遇,物质和心灵既在物理层面互相牵引,也为身心关系的研究带来了不同于人类的、他者意义上的全新认识。
在大约6亿年前,哺乳动物与头足纲动物走上了各自的演化之路。头足纲动物从只能吸附着平移,到像齐柏林飞艇一样自由地游向高处,然后到彻底抛弃外壳、再无固定形状——在身体形状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它们的感官、行为和心灵也在输入和输出的反馈中演化出了不同于其他动物的特征:它们的大部分神经系统不在大脑,而是遍布全身;它们用触腕卷上你的时候,并不是在触摸你,而是在感觉你是否能吃;关于章鱼的高智力趣闻传得神乎其神,可是它们的寿命又令人费解的短暂……如何去理解这些接近外星智能生命的动物的心灵?这本既关于哲学也关于动物演化的小书或许能够带来启发。
◎ 媒体推荐
说这是一本哲学书是成立的,因为戈弗雷-史密斯是一个很少见的在现实世界中搜寻线索的哲学家。渊博且富有好奇心,他小心探索,又细细欣赏。他是充满善意的自然探索者。他从不教条,还惊人地敏锐。
——卡尔·萨菲那,《纽约时报·书评》(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令人入迷且意义深远……戈弗雷-史密斯潜入海洋,进行了一次非常独特的哲学之旅。我们跟着这位活力满满的潜水者,同时也是一位令人钦佩的作家,看他研究和思考头足纲动物的生命和意识的起源……从本书的书名,以及戈弗雷-史密斯对自己和章鱼相遇的描述,我们都可以清晰地看出,他相信,这些动物都有意识。
——史蒂芬·凯夫,《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在彼得·戈弗雷-史密斯看来,章鱼的异质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意识的本质,而且它们这种有意识的状态不能通过简单类比人类的意识来理解。戈弗雷-史密斯从认为意识是演化的产物出发,再到承认意识有更原始的起源:动物的意识是连续过渡演化的。
——埃米娅·斯里尼瓦桑,《伦敦书评》(London Review of Books)
我爱这本书,它在书中娴熟地交织了自然志、哲学和好奇心。本书带我们潜入深海,不止潜入波浪之下,还近距离地接触了神秘且有高智力的章鱼,透过数亿年的演化史叩问意识的本质和起源。戈弗雷-史密斯通过生动、文雅的叙述为我们讲述这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詹妮弗·阿克曼,《鸟类的天赋》(The Genius of Birds)作者
◎ 获奖信息
★《纽约时报·书评》年度编辑推荐
★《出版人周刊》2016年季度十佳科普著作
2021年6月7日 想读
Algebra 豆瓣
作者: Saunders MacLane / Garrett Birkhoff Chelsea Pub Co 1988
This book presents modern algebra from first principles and is accessible to undergraduates or graduates. It combines standard materials and necessary algebraic manipulations with general concepts that clarify meaning and importance.
This conceptual approach to algebra starts with a description of algebraic structures by means of axioms chosen to suit the examples, for instance, axioms for groups, rings, fields, lattices, and vector spaces. This axiomatic approach--emphasized by Hilbert and developed in Germany by Noether, Artin, Van der Waerden, et al., in the 1920s--was popularized for the graduate level in the 1940s and 1950s to some degree by the authors' publication of A Survey of Modern Algebra. The present book presents the developments from that time to the first printing of this book. This third edition includes corrections made by the authors.
2021年6月7日 想读 范畴论和泛代数创始人的经典著作,将线性代数、抽象代数、范畴论写得浑然一体,没有传统的学科之分,三个主要概念:morphisms/functor, homomorphisms。代数结构包括了传统的群环域,以及模、格、向量空间,通过这些结构引入范畴论,并将所有这些代数结构归结成更高一层的抽象——态射(morphism)、对象(objects),由此形成范畴(category)。本质上,这本书是从代数入门的范畴论教科书。
At the Edge of Time: Exploring the Mysteries of Our Universe’s First Seconds Goodreads 豆瓣
作者: Dan Hooper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9 - 5 其它标题: At the Edge of Time
A new look at the first few seconds after the Big Bang--and how research into these moments continues to revolutionize our understanding of our universe

Scientists in the past few decades have made crucial discoveries about how our cosmos evolved over the past 13.8 billion years. But there remains a critical gap in our knowledge: we still know very little about what happened in the first seconds after the Big Bang. At the Edge of Time focuses on what we have recently learned and are still striving to understand about this most essential and mysterious period of time at the beginning of cosmic history.

Delving into the remarkable science of cosmology, Dan Hooper describes many of the extraordinary and perplexing questions that scientists are asking about the origin and nature of our world. Hooper examines how we are using the Large Hadron Collider and other experiments to re-create the conditions of the Big Bang and test promising theories for how and why our universe came to contain so much matter and so little antimatter. We may be poised to finally discover how dark matter was formed during our universe's first moments, and, with new telescopes, we are also lifting the veil on the era of cosmic inflation, which led to the creation of our world as we know it.

Wrestling with the mysteries surrounding the initial moments that followed the Big Bang, At the Edge of Time presents an accessible investigation of our universe and its origin.
2021年6月7日 想读
贪婪的大脑 豆瓣
How the New Science of Consciousness Explains Our Insatiable Search for Meaning
7.7 (6 个评分) 作者: 【英】丹尼尔·博尔 译者: 林旭文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 - 10
我们欣赏梵高的《星空》,陶醉于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面对白雪覆盖的山峰,敬畏之情油然而生,所有这些体验都离不开意识。然而,意识具有主观性,属于个人经验,很难准确把握。长久以来,哲学家们都声称,意识太神秘了,科学无法洞悉意识。
神经科学家丹尼尔•博尔在《贪婪的大脑:为何人类会无止境地寻求意义》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新的意识运作模式,他的观点与传统的哲学观点完全不同。博尔认为,意识是大脑的产物,随着知识积累,意识也在发展。意识实际上是一个思想工厂,是经过精心选择的、致力于创新的精神空间。意识的主要任务是发现深层结构。
博尔的意识运作模式解释了我们的大脑为何会贪婪地探寻信息,尤其是那些具有模式的信息。比如,当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我们会玩填字游戏和数独游戏。从生物学角度看,玩这些游戏只是在浪费时间;但在博尔看来,这种探寻结构的行为有重大的进化意义。正是这种对结构模式的探寻,引导人类发现了火,学会耕种。
本书将认知与创造力相联系,为解开意识这一科学谜团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见解。
2021年6月7日 想读
存在与事件 豆瓣
L'être et l'évènement
作者: [法] 阿兰·巴迪欧 译者: 蓝江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 4
本书自1988年首版出版以来,已经成为当代哲学最重要也最有争议的著作,同时也让阿兰•巴迪欧成为今天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哲学家。《存在与事件》是巴迪欧对其哲学蓝图最全面的论述,他重新梳理了自柏拉图以降,经由笛卡儿、斯宾诺莎、莱布尼茨、黑格尔、卢梭、拉康的欧洲哲学传统。在深度上,他的这个宏大的哲学蓝图足以与海德格尔和德勒兹的蓝图相媲美。
法国哲学家阿兰•巴迪欧代表作。正是在本书中,巴迪欧提出了“数学=本体论”的命题,透过重新建立本体论来确立真理、事件、存在、主体的哲学地位,这可以说是近代哲学的全新开始。在左翼思想界,巴迪欧正成为今天思想界和学术研究之中不可绕过的一个环节。《存在与事件》的出版正式宣告了一 个数学本体论的巴迪欧的出世。他充分吸纳了康托尔的集合论,尤其是策梅洛-弗兰克尔公理化定理、哥德尔的集合结构理论、科恩的力迫法和对康托尔连续统的命题的证伪等数学思想,从数学的维度来理解存在的问题,从而更新了唯物主义的基底。本书讨论了西方哲学的关键人物: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斯,黑格尔,卢梭,海德格尔和拉康等,充分体现出巴迪欧是如何受益于整个柏拉图以降的欧洲哲学传统; 本书清楚展现了巴迪欧全部哲学计划的视野及目标,也让我们能够理解巴迪欧之于当代哲学的重要性。
2021年6月5日 想读 还是先看物理
机器人大师 豆瓣
Cyberiada
9.2 (59 个评分) 作者: [波兰] 斯塔尼斯瓦夫·莱姆 译者: 毛蕊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1 - 4
“我们所追求的完美是我们的桎梏,因为不可预知性总会伴随着我们创造出的每一样东西!”
他们是伟大的发明家,从人格交换机到末世论改造机,无所不造。
他们不仅要一起面对宇宙中无解的难题,还要为谁是更强的发明家争得你死我活。
他们是特鲁勒和克拉帕乌丘斯,别称:机器人大师。
◆波兰科幻名家高口碑代表作,新装上市。
◆莱姆100年诞辰纪念版,入选波兰2021莱姆年100大海外版本。
◆20个天马行空的脑洞故事,怪诞、幽默、辛辣、讽刺,《银河系搭车客指南》《瑞克和莫蒂》《飞出个未来》精神先驱。
◆信息量超载的机器人版《一千零一夜》,融入伏尔泰式的巧思洞见,恣意徜徉于科学、文学和哲学之间。
◆波兰原版完整引进,全译本无删节,新增5个故事。
◆上外波兰语专业负责人历时2年翻译,182条注释深入剖析莱姆的文字游戏。
◆收录波兰艺术家达尼埃尔·姆鲁兹绘制的25幅插画。
◆膜银卡材质金属感外封,装帧精美。
2021年6月4日 想读
A Philosophy of Software Design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8.9 (11 个评分) 作者: John Ousterhout Yaknyam Press 2018 - 4
This book addresses the topic of software design: how to decompose complex software systems into modules (such as classes and methods) that can be implemented relatively independently. The book first introduces the fundamental problem in software design, which is managing complexity. It then discusses philosophical issues about how to approach the software design process, and it presents a collection of design principles to apply during software design. The book also introduces a set of red flags that identify design problems. You can apply the ideas in this book to minimize the complexity of large software systems, so that you can write software more quickly
2021年6月4日 想读
奇妙国 豆瓣
作者: [日本] 安野光雅 译者: 猿渡静子 新星出版社 2014 - 1
这是一套极富巧思和设计感的绘本。安野光雅将科学与哲学融为充满幽默的视觉游戏,用精致细腻的水彩画建构出令人惊叹的艺术世界,缜密的思考与精准的设计中不乏美感和童真童趣。通过对二维、三维空间的交错安排以及巧妙的视角转换,安野光雅让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矛盾空间呈现在《奇妙国》中;《颠倒国》里发生的有趣故事,能够让小读者们形象地了解“相对”这一抽象的哲学概念;而神秘的《森林》更是作者周密的设计和细腻画风的极致体现,在看似静谧的森林中,其实隐藏了许许多多的动物,找找看,它们到底在哪里?
《奇妙国》: 明明是在上楼梯,去到的地方却和之前在同一个平面上;在同一个迷宫里,有些人头上脚下走,有些人头下脚上却仍然走得好好的;从一个架在高处的水龙头里流出来的水,流经一个村落以后却还能从高处流回水龙头里?作者对于图画的巧妙安排和设计达到了令人惊异的程度,完美呈现出隐藏在合理外表下的悖论、幻觉和双重意义,让人大开眼界。
《颠倒国》:扑克牌里有两支军团,士兵们互相觉得对方是颠倒的,他们为此争吵不休,争论了很多年也没有结果。于是,他们决定去找国王,让国王来评判到底谁才是颠倒的……“也安野光雅用一个有趣而充满想象力的故事,将“相对”这一抽象概念在平面的图画中展现了出来,极富巧思,让孩子自然而然地理解并接受。
《森林》:乍看起来相似的一页页森林风景图中其实隐藏着许许多多不同的动物,甚至是人脸、地图等。每一页各不相同,千姿百态,充满了观察和寻找的乐趣。步入森林,静谧的丛林仿佛动了起来……找找看,森林中都藏了哪些动物呢?
2021年6月2日 想读
什么是数学 豆瓣
What Is Mathematics? An Elementary Approach to Ideas And Methods,Second Edition
9.2 (12 个评分) 作者: R•柯朗 / H•罗宾 译者: 左平 / 张饴慈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2 - 1
本书是世界著名的数学科普读物,它搜集了许多经典的数学珍品,对整个数学领域中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做了精深而生动的阐述。无论是数学专业人士,或是愿意作数学思考者都可以阅读本书。特别对中学数学教师、大学生和高中生,本书是一本极好的参考书。
2021年6月1日 想读
哥特复兴 豆瓣
The Gothic Revival
作者: [英]肯尼斯·克拉克(Kenneth Clark) 译者: 刘健 译林出版社 2021 - 7
18世纪末的英国,一批兼具宗教性与世俗性的中世纪风格建筑突然拔地而起,几乎像树林和草垛一样遍布各地,改变了城市和乡村的面貌。这就是建筑史上的哥特复兴。但这些建筑一度得不到艺术史家的只言片语,而民众只是将其视为国之不幸,像忍耐糟糕的天气一样接受它们。
肯尼斯•克拉克的《哥特复兴》则试图通过建筑形式来探索一个时代的理想与精神动力。它初版于1928年,甫一问世便好评如潮。对教会建筑学家的心态,没有比克拉克的描述更尖锐的;对约翰 • 罗斯金的精神混乱,没有比克拉克的介绍更敏锐的;正是克拉克的写作,将普金这个超凡人物从湮没无闻中解救出来……此书经过多次再版,终成一部趣味史研究的经典著作。
2021年6月1日 想读
夏洛克·福尔摩斯 豆瓣
Sherlock Holmes: the Man Who Never Lived and Will Never Die
作者: [英]亚力克斯·沃纳 / 英国伦敦博物馆 译者: 韩阳 / 孙依静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9 - 10
把一座“福尔摩斯博物馆”带回家,福迷与推理迷不可不私藏的纪念读物。伦敦博物馆官方授权,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及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等专业解读,200+插图。在旧日伦敦探寻福尔摩斯的真相,揭秘探案故事背后的深意,还原大侦探从原著走向大银幕的真实历程。
○ 编辑推荐
☆ 见证福尔摩斯从原著、插画走向舞台与大银幕的真实历程!《大侦探福尔摩斯3》尚在拍摄,《神探夏洛克》新一季遥遥无期,但在柯南·道尔诞辰160周年,你已能收藏专为福迷定制的纪念读物,见证福尔摩斯的初创、变化、流传历程。
☆ 一场打破真实与虚构界限的寻找真相之旅!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伦敦博物馆历史藏品部负责人、英国电影协会国家档案馆资深策展人等专业作者深入解读,200+精美图片,囊括伦敦博物馆福尔摩斯特展藏品,重现繁荣与罪恶共存的维多利亚时代伦敦,于旧日雾都探寻福尔摩斯的踪迹,挖掘福尔摩斯形象及探案故事背后意想不到的深意。
☆ 揭秘福尔摩斯人物原型及柯南·道尔创作的心路历程!独特仿旧插页还原柯南·道尔访谈记录,专业解析揭示福尔摩斯流行的真相,充分展现柯南·道尔构思、创造继而谋杀、复活大侦探的曲折历程,破解福尔摩斯永远流传之谜。
☆ 一件不可不私藏的珍贵献礼!大开本全彩精装,复古设计,精巧排版,双烫封面。内文使用国外高档画册的印刷技术,尽力呈现色彩与细节,保证典藏品质。
○ 内容简介:
☆ 夏洛克·福尔摩斯和伙伴华生的现代形象,是由一系列影视剧塑造的,这已与原著中的描写相去甚远。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使福尔摩斯从文本中走出,以全新的生命形式流传下来?又是什么赋予他独特的人格魅力?而大侦探居住的迷雾之城伦敦在中间扮演了什么角色?
☆ 本书正是引导我们破解大侦探的永生之谜,探索他身后神秘都市的重要指南。全书正文包括6章专业解读和5个读图章节,由资深作者带领我们深入既是天堂也是地狱的旧日伦敦,拆解福尔摩斯复杂矛盾的性格形象,挖掘其背后深意,以及柯南·道尔创造、抛弃、复活大侦探的心路历程,并最终见证福尔摩斯登上舞台与大银幕。其中的老旧地图、原始插画、影视剧照、访谈记录等200余幅精美图片,更生动展现了那笼罩城市的迷雾、潜藏蔓延的犯罪气息、福尔摩斯的形象变化与各色扮演者,让读者诸君得以探索完整真实的福尔摩斯世界。
2021年5月31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