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
在轮下 豆瓣 Goodreads
Untérm Rad
8.6 (30 个评分) 作者: [德] 赫尔曼·黑塞 译者: 吴忆帆 上海三联书店 2013 - 8
《在轮下》是1946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也是当代德国文学界得奖最多的抒情诗人黑塞的杰作。黑塞运用淳朴与含蓄的手法,生动地刻画出主角汉斯·吉本拉德少年时期的生活、青春期的迷惑、神学校的教育与家庭背景。这是黑塞亲身血泪的经历,也正是黑塞自己的画像。书中充满着田园乡土的气味,对于心灵的危机与归宿的寻求有着传神纤细的刻画。
这是一位孤独的流浪者所奏出的优美的人生之歌。是一部以描写学生的悲剧,刻画青春期陷于迷惑的新文学作品。此书问世后,一时洛阳纸贵,迄今仍为文学名著中的畅销书。
2019年8月30日 已读
“他决定在那恐怖的枝干下自杀的那段期间,他曾用混杂着优越感的哀伤观察过同样的人和事物,同这一切告别。现在他回来了,带着惊讶、微笑,再度拥有了一切。”
这部分之前的内容是最接近我最近状况的了。一种阴郁的情绪围绕上空。

和爱,和青春期,和赤诚有关的书。黑塞给了汉斯一个说好不好,说坏不坏的结局。
外国文学 经典 黑塞
昨日的世界 豆瓣
Die Welt von Gestern: Erinnerungen eines Europäers
9.5 (111 个评分) 作者: [奥] 斯蒂芬·茨威格 译者: 舒昌善 / 孙龙生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 5
作者以饱满真挚的感情、平实顺畅的文宇叙述了他所认识的特定时期的各种人物,他亲身经历的社会政治事件,他对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的感受,记录了当时欧洲从一战前夜到二战欧洲危局的社会现实,批露了世界文化名人鲜为人知的生活轶事,同时穿插了作者各种细腻的心迹。...
隐者 豆瓣
Invisible
7.2 (12 个评分) 作者: [美] 保罗·奥斯特 译者: 包慧怡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1 - 6
一九六七年春,纽约:二十岁的哥伦比亚大学学生、诗人亚当·沃克结识神秘的法国学者鲁道夫•波恩和他沉默、迷人的女友玛戈。亚当迅速爱上玛戈,却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古怪的三角关系,它最终导向一件骇人的暴力突发事件,就此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隐者》从三位叙述者的角度拼贴出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从一九六七年到二〇〇七年,从纽约到巴黎,到遥远的加勒比海岛。这是一个关于欲望的故事,也是一段追求正义的旅途。
保罗·奥斯特以其犀利的洞察力,带领读者游走于真相与记忆的边界,写出又一令人难忘的力作。
纽约三部曲 豆瓣
7.6 (34 个评分) 作者: [美] 保罗·奥斯特 译者: 文敏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7 - 3
《玻璃城》、《幽灵》、《锁闭的房间》被称为纽约三部曲。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侦探小说,奥斯特通过营造哥特式的紧张气氛,设置一个又一个悬念来诱使读者与之一起踏上追寻身份和存在意义的心灵之旅。
玻璃城:深更半夜,一个陌生电话打到侦探小说作家奎恩家里,这让他陷入了比任何侦探小说更为扑朔迷离的案情之中。
幽灵:布鲁受雇于怀特去监视布莱克。监视,跟踪,一年过去了,他一无所获,布鲁几近崩溃。
锁闭的房间:一封不期而至的信,告诉“我”——范肖的童年好友,范肖失踪了,留下妻儿和一堆非同寻常的手稿。按照范肖以前的意愿,“我”被要求处理这些手稿。起初一切很顺利,范肖的手稿得以出版。与此同时,我娶了范肖漂亮的妻子,做了范肖儿子的父亲。然而,“我”突然发现范肖竟然还活着!
风沙星辰 豆瓣 谷歌图书
Terre des hommes
9.3 (33 个评分) 作者: [法] 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 / Antoine de Saint Exupéry 译者: 梅思繁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2 - 2
《小王子》作者圣埃克苏佩里自传,讲述只属于他的沙漠与狐狸
不死的欲望,疲惫生活里的英雄梦想
这本书是圣埃克苏佩里在《小王子》之外最有名的两部作品《风沙星辰 》和《夜间飞行》的合集。
《风沙星辰》是圣埃克苏佩里在为法国航空公司执行飞行任务中的旅行见闻和哲思,《夜间飞行》讲述的是一位飞行员与风暴的搏斗,充满无尽的勇气与哲理。
这两部作品可以说是他一生的思想写照与行动实录。他在黑夜中期待黎明,在满天乌云里寻找停靠站,在璀璨星空中追寻自己的星球———生的喜悦。
2016年8月13日 已读
没有亲身经历过就一定写不出来的故事。
读了像自己也曾飞行于夜空,和风,和星辰一起,感受到生命之广阔。
圣埃克苏佩里 外国文学
刺猬的优雅 豆瓣 Goodreads
L'élégance du hérisson
8.0 (80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妙莉叶·芭贝里 译者: 史妍 / 刘阳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 2
一个是不安分的女孩, 生于富裕家庭、父亲是国会议员,聪明得可以说是天才. 即便拥有看似完美的一切,却着实厌倦生活中的所有,小小眼睛已看透成人世的虚伪与空虚,被老爱大惊小怪的妈妈误认为精神异常。面对荒谬的外在世界,她为自己订了个人生目标──在十三岁生日当天自杀,并放火烧了父母的豪宅……
一个是人见人不爱的门房, 在住满达官显贵、菁英分子的高级公寓,过着隐形人般的生活。耍笨、装丑、耍粗俗,这是她每天必须谨守的本份。在掩人耳目的背后,她的心灵密室塞满胡塞尔现象学、弗洛伊德、中世纪哲学……
一少一老的奇异邂逅,她们如何蜕变、重生……
岛上书店 豆瓣 Goodreads
The Storied Life of A. J. Fikry
7.1 (342 个评分) 作者: [美] 加布瑞埃拉·泽文 译者: 孙仲旭 / 李玉瑶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5 - 5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最艰难的那一年,将人生变得美好而辽阔。
---------------------
A.J.费克里,人近中年,在一座与世 隔绝的小岛上,经营一家书店。
命运从未眷顾过他,爱妻去世,书店危机,就连唯一值钱的宝贝也遭窃。他的人生陷入僵局,他的内心沦为 荒 岛。
就在此时,一个神秘的包袱出现在书店中,意外地拯救了陷于孤独 绝境中的A.J.,成为了连接他和妻姐伊斯梅、 警长兰比亚斯、出版社女业务员阿米莉娅之间的纽带,为他的生活带来了转机。
没有谁是 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 。
小岛上的几个生命紧紧相依,走出了人生的困境,而所有对书和生活的热爱都周而复始,愈加汹涌。
----------------------
现象级全球畅销书
美国独立书商选书第1名 美国图书馆推荐阅读第1名
席卷《出版人周刊》《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图书馆日报》各大榜单
一年之内畅销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荷兰、西班牙、巴西、意大利、丹麦、芬兰、挪威、瑞典、冰岛、波兰、加拿大、土耳其、以色列、日本、韩国等25国!
----------------------
媒体及名人推荐:
1. 一封情书,致阅读的隐秘乐趣。——美国国家公共电台
2. 泽文是高明的作者,聪颖机智,她对书的热情显而易见。──《出版人周刊》
3. 有趣、温柔、动人,恰如其分,又汹涌澎湃,《岛上书店》提醒了我们,为什么阅读,为什么去爱。——《图书馆日报》
4. 像小鹿一样蹦跳而迷人的一个小故事。——《娱乐周刊》
5. 有时候轻巧风趣,有时候纯真质朴,但一直带给你相当高的阅读愉悦感。一本惹人喜爱的文学小说,讲的是独立书店的孤傲老板,卖书和寻找真爱的故事。——《柯克斯书评》
6. 泽文延续了这个年代罕见的传统──她创作了一本娱乐性很高的小说,虽是小品,但能攫取人心;尽管有趣,却不甜腻滥情。更难得的是,她对书、书店以及爱书人的未来,充满见解。──《华盛顿邮报》
7. 《岛上书店》有一点儿推理小说的成分,和一点儿爱情小说的成分,但归根结底,它的内核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对书本的爱,对家人的爱,对周围每个人的善意与爱。它自身就携带了爱的魔咒,这是你今年的必读之书。——《书页》
8. 在这部甜美、向书店致敬、振奋人心的小说中,泽文完美捕捉到读者与书籍配对的喜悦。耐人寻味的角色、对于书籍销售的深入理解、关于经典作品的精辟评论,还有对读书会以及营销活动的幽默描述,爱书人将难以抗拒。──《书单》
9. 这本书提醒了我们,爱与被爱的能力、付出与接受的意愿,能拯救陷于孤独绝境中的我们。一则美妙、动人的故事,关于人生的救赎与转化,它会在你胸中回荡许久许久。──《我在雨中等你》作者加思•斯坦
10. 一场轻松且澎湃的盛宴,如果你曾经想象过一个社会的宝藏──书店,它是如何运作的话,这本书非常合你胃口。──《食欲风暴》作者洁米•艾廷博格
11. 这是一本幽默、浪漫、略带悬疑的小说,而其中最重要的元素是爱──对书、对爱书人,或者应该说是对人性不完美荣光的爱。──《雪地里的女孩》作者艾欧文•艾维
12. 一部相当有力量的小说,重现了、重振了小说这种文体的力量。但这本书并没有夸张,故弄玄虚,迂腐地掉书袋,或者来点不着边际的哲学思考。《岛上书店》是写给真正热爱书本的那群人的,他们能准确地认出一个叙述得绝妙的故事,并准确感受到这个故事饱含的力量。——《多伦多国际邮报》
13. 我狼吞虎咽地读完了这本书。这是一封写给文字的情书,魅力四射,风趣非凡。它让你一直开心一直微笑,但喉头又时常哽咽。 ——《泰尼福的小屋》作者娜塔莎•所罗门
14. 你很容易就对他们心生好感,你很容易就为他们拍手叫好,费克里和他那些奇形怪状的朋友们家人们,他们温柔、温暖,脆弱,古怪,就像曾经也处于困境中的你和我。这本书能轻松成为畅销书黑马。毕竟,《岛上书店》实在魅力非凡,光芒四射。——《明尼阿波利斯市星星先驱报》
15. 一个美丽的故事,关于再一次鼓足勇气去爱,再一次得到真爱。——A.V.俱乐部
16. 这是一本不应该被错过的书。如果你喜欢书,喜欢古旧书店,喜欢美好的人类正在过着的平凡而美好的生活,你一定爱上这本《岛上书店》!事实上,我想我应该去再读一遍这个故事了!——《罗诺克时报》
17. 每个人,任何人,只要他喜欢书、喜欢书店,喜欢因阅读而认识的这个庞杂博大世界,那他就会不可自拔爱上这本书。——《维齐塔鹰报》
18. 在夏天阅读这本甜美又纯洁的书,重温爱和失去,重温友情的力量,重温世间所有书。即使身在盛夏,也仿佛是在微风徐徐的某个春日,那天阳光灿烂却温和,惠泽大地万物。你不想这天结束,你不想这场阅读结束。——《家庭圈》杂志
19. 作者控制得很完美,把故事写成了传奇,关于生命、爱、冒险和成长的传奇。——《兰辛州日报》
20. 我不够欣赏我对待《岛上书店》的态度。我痛恨泽文女士在这部古怪机智、妙语如珠的小说中展示出来的技巧和大师风范。我讨厌这部小说,它竟然如此好读,如此引人入胜。我深深憎恶这部小说要命的见鬼的魅力,我还憎恶它的简洁精当,憎恶它的干脆利落,憎恶它的清新洗练!嗷嗷嗷!……最终评语:这次像闪电一般的快速阅读实在太太太令人享受了!我要把这本书藏在过期杂志后面不让人看到……——《图书馆日报》“给伙计们的书”博客
2016年7月12日 已读
类似浪子回头的一个故事
少一分因为自己对于书中的所提到的书都没有了解太多,影响理解
外国文学 小说
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 豆瓣
Les Rêveries du promeneur solitaire
7.6 (15 个评分) 作者: [法]卢梭 译者: 袁筱一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 8
《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是卢梭临终前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他留传后世的一部最富特色的不朽之作。卢俊在他生命最后日子里,在“再没有兄弟、邻人、朋友,没有任何人可以往来”的悲凄境况下,坦然展露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它不仅是身体的漫步、心灵的漫步,更是一次文学的漫步,它迸发出的智慧的光芒,照亮了无数个卑污的灵魂。
这本小书也成为法国最优秀的散文作品之一。
现实与欲望 豆瓣
LA REALIDAD Y EL DESEO
8.2 (37 个评分) 作者: [西班牙] 路易斯·塞尔努达 译者: 汪天艾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6 - 1
塞尔努达的作品是一条通向我们自己的路。……很少有这样的现代诗人,无论何种语言,能给我们带来这样不寒而栗的体验,当我们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一个说出真理的人。他击中了我们每个个体的内心,那是属于我们自己的真理。—— 奥克塔维奥·帕斯

自上世纪20年代起,塞尔努达的诗歌作品漫步涉足二十世纪欧洲和西班牙诗歌几乎所有的风格、音调和抒情领域:一方面,是纯诗、超现实主义、新浪漫主义和反抒情主义(或可称为无韵主义);另一方面,是歌诗传统、哀歌、颂歌、牧歌、戏剧诗歌、叙事诗歌、冥思短诗和亚历山大体律诗(或可称为文化主义诗歌)。这种创作风格上的多元化与诗人的生命轨迹完全相应,使塞尔努达在“二七年代”众多伟大诗人中独树一帜、被西班牙尤其是1960年后涌现的诗人尊崇为典范的根源。他屹立于传记记录与形而上冥思的交汇点上,每个个体的体验与一个至高的同一体验在他的诗里相遇。——何塞·特鲁埃尔·贝纳文特
质数的孤独 Eggplant.place 豆瓣
La solitudine dei numeri primi
7.7 (124 个评分) 作者: [意大利] 保罗·乔尔达诺 译者: 文铮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3
《质数的孤独》是意大利八〇后作家、粒子物理学博士保罗·乔尔达诺的处女作,2008年出版后,即获得意大利最高文学奖斯特雷加奖,并迅速成为欧美超级畅销书,迄今在欧洲销量已超过500万册。同名电影于今年9月在威尼斯电影节首映。
马蒂亚是一个年轻的数学天才,他相信自己是质数中的一个,而中学同学爱丽丝正是他的孪生质数。他们都有痛苦的过往,同样孤独,同样无法拉近和其他人之间的距离。从少年到成年,他们的生命不断交叉,努力消除存在于彼此间障碍,相互影响又彼此分离,就像孪生质数,彼此相近却永远无法靠近。
我是女兵,也是女人 豆瓣
WAR'S UNWOMANLY FACE
9.2 (61 个评分) 作者: S.A.阿列克谢耶维奇 译者: 吕宁思 九州出版社 2015 - 9
★获得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全球销量逾200万册
★“她的复调书写,是对我们时代的苦难和勇气的纪念。”
★“每一页,都是感人肺腑的故事。”
★苏联女兵亲历战争实录,一经问世就震惊世界文坛,“这是一本痛苦的书,也是一本真相的书。”
★作者连续两年入围诺贝尔文学奖决选名单,为世界文坛开创了崭新纪实体裁
★作 品被译为35种文字,屡获世界级权威大奖
-------------------------------------------------------------------------
超过100万名15—30岁的苏联女兵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她们中有医生、护士,还有伞兵、坦克兵、重机枪手、狙击手等。本书真实记录了她们亲历的那些感人泪下的故事,还有战火中伟大的爱情……
书里所有的故事都是真实发生过的,大量内容曾被苏联官方严禁出版。
这些女兵眼里的战争, 与男人们的描述截然不同。这些女兵的回忆,会让你感受到二战中最直观的冲击和从未有过的强烈震撼。
-------------------------------------------------------------------------
从初版到新世纪修订版,几乎就是作者的重新创作,不仅增加了很多内容,更由于苏联从巨变到解体之后,作者把许多曾被报刊检查部门禁止或被迫自我删去的内容发表了出来……这是一本痛苦的书,也是一本真相的书。在阅读原文并译至中文的过程中,我屡屡被其中触目惊心的内容和人性细节所震撼所感动,甚至为之而难抑泪水。
——吕宁思(本书译者,凤凰卫视资讯台执行总编辑、副台长)
2016年6月6日 已读
从小人物上来看大的历史事件,会感到一丝不安--因为那才是最真实的写照。而女性在战争中扮演的角色并不比男性不重要。看到后来作者写自己的种种感触不免叹息,对于人性的挖掘太深刻太透彻。值得细细品味的一本书。
二战 外国文学 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