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ggle - 标记
癌症楼 豆瓣
Раковый корпус
9.2 (30 个评分) 作者: (俄)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译者: 姜明河 译林出版社 2013 - 2
瑞典学院前常务秘书贺拉斯•恩达尔作序推荐
独家收录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受奖词
该书《癌症楼》是索尔仁尼琴的代表作一,也是他据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主要作品。
“癌症楼也叫做13号楼”。科斯托格洛托夫经过二十几年的军队、劳改营、流放地的生活后,得了癌症,直至奄奄一息才好不容易住进了癌症楼。接受放射治疗后,他的病情渐渐好转。但是下一个疗程的“激素疗法”将使他失去性能力。在多年沉冤蒙难的日子中他已淡忘了女人,但他来到癌症楼治疗的时候,性意识在他身上猛然苏醒,强烈的情欲,本能的欲望,成为生命力的一种标志。在展示他追求精神自由的同时,作者还描写了科斯托格洛托夫及其同室病友的不同命运和经历,他们的性格形成和人格扭曲,如向上爬的官僚鲁萨诺夫、青年地质学家瓦吉姆、女医生薇拉等等。
《癌症楼》是一部呼唤人性的人道主义作品,同时又是剖析社会“毒瘤”,思考社会悲剧之根源,反思时代和历史的作品。
他的人生与作品是如此相仿,堪称典范,相互之间,几乎不可分割。
——哈罗德•布鲁姆
全世界成百上千万人把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的名字和创作与俄罗斯本身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的科学研究和杰出的文学著作,事实上是他全部的生命,都献给了祖国……
——弗拉基米尔•普京
事实上,抛开政治的因素。索尔仁尼琴的文学艺术成就还是很高的。比如:在《癌症楼》这部作品中,他就非常精彩地刻画了七八个身患癌症的患者在面对生死时的不同态度,由此反映他们分别代表的社会各阶层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蓝英年
2022年4月23日 想读
生命的不可思议 豆瓣
死亡与童女之舞
8.4 (12 个评分) 作者: 胡因梦 东方出版中心 2006 - 8
《生命的不可思议》是作者历经半生的探索与跌撞后亲笔撰写而成的。她以拳拳自省、娓娓妙曼的叙述方式,勇敢而真实地揭露了自身成长历程,呈现的是一幅诡谲而寥廓的心灵地图。
作者集美丽气质与卓越才华于一身,自传从她父母那一代开始谈起,一直到她长大成为演员、作家、译者,最后蜕变为“身心灵”的探讨者与治疗者为止。书中生动的描绘了她的童年经历、两性经验、因缘生灭,以及对人类本体生存的洞察与反思,读来有一种直指本觉、豁然开朗的震撼。这是一本关于成长、自觉与自救的传记。
2022年4月11日 想读
故事便利店 豆瓣
7.8 (29 个评分) 作者: 骆以军 理想国|河南文艺出版社 2021
◎ 作品看点
★ 这是一家只贩卖故事的便利店。店长:华语文坛最会讲故事的小说家骆以军。商品: 40个故事、40个魔术时刻、40种人生启示。营业时间:24小时开放、全年不打烊。Slogan:故事消磨不眠之夜。——走进这家“故事便利店”,取走属于你的人生故事:发光的房间,梦里寻梦,一件很小很美的事,白色的眼泪,爱的告白,陷入奇怪处境的蜜月旅行,弄假成真的顺风车游戏,少女食梦貘,缩骨功怪咖,迷失巴黎的新婚丈夫,张爱玲小说中的魔术盒子,白云机场的诈骗和尚,窘迫又爆笑的爱荷华之旅,充满科幻感的《红楼梦》第30回,流落南方的“未来的祖先”,绿帽丈夫的故事,美猴王的故事,最短暂的爱的故事,火车的故事……故事打开我们心中只有自己知道的那小小的密室,故事为我们留住最好的时光。40个温暖爆笑的故事,像一列有40节车厢的火车,可供我们暂时栖息,可带我们去未知的远方流浪,陪伴我们失眠失神的夜晚与白天。
★ 故事拯救听故事的人,属于这个时代的《一千零一夜》。本书源自“看理想”同名音频节目,开播以来受到无数听众的真挚喜爱,“长大以后再没有机会可以这样听人讲故事了”。——一段美不可言的听故事时光,AI时代人类的故事自救指南。“会讲故事的温柔暴力熊”骆以军,以罕见的幽默与戏谑、坦诚与柔情,讲述一个个像蔓生植物般迷幻感伤又温暖爆笑的好故事,难以言喻又百感交集。一个接一个光焰四射的故事,像一个接一个可以不断穿梭其中的梦境,带我们回到最初听故事的幸福时光。故事让我们知道天地之大、时间之无限、人之渺小,AI时代,故事是人类文明最后的防线。“我们用故事,去扛我们存在的源头,映照人类自己的面貌。在人类无法承受的恐怖、噩梦和哀痛中,在神遗弃我们而去、找不到一丝丝救赎可能的时候,故事却常常在无意中,救赎了听故事的我们。”
★ 小说家骆以军的40堂故事写作课,汇聚毕生说故事的精粹,展示故事的八百万种讲法;亦是40堂经典小说电影鉴赏课,骆以军私家书单片单最全曝光。——琳琅满目的故事货物架:《2666》《三体》《红楼梦》《西游记》《麦田里的守望者》《过于喧嚣的孤独》《命运交叉的城堡》《百年孤独》《心》《传家之物》《无双传》《牡丹亭》《恋情的终结》《雪国》《背叛》《香水》《冰壁》《肉桂色铺子》《获救之舌》《他人之足》《留情》《十诫》《黑镜》《银翼杀手》《千与千寻》《窃听风暴》《源代码》《花与爱丽丝》《姆明一族》《想做熊的孩子》……既有世界经典小说与电影的故事,更有小说家亲历或听闻的真实故事。骆以军以其独特的“故事炼金术”,召唤记忆,编织故事,里翻为外,光变成影,直至浮生如梦,万花入眼。读到最后,你会发现,故事其实就是时光本身。
★ 顾客梁文道、许子东打卡推荐。在这家“故事便利店”,找回我们最初听故事的耳朵、听故事的心,讲出属于自己的故事。——“人生的范围有多广,故事的范围就有多广。骆以军的《故事便利店》给我们的就是包含在动人故事之中的无穷启示,以及讲述这些故事的方法。看完这本书,也许我们都能够成为一个更懂得听故事的人,甚至是一个更懂得说故事的人。而且透过听和说故事,我们终于能够懂得了那些人生之中,世界之上那些平常没办法理解,平常没办法用别的形式说出来的东西。”(梁文道)“骆以军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故事。同样的事情,在我们看来是一件事情,听他说来就是一个故事。这不只是说话的艺术,更重要的是他观察力之敏锐。骆以军就是有这个本领。”(许子东)
◎ 内容简介
这是一家只贩卖故事的便利店,店长是华语文坛最会说故事的小说家骆以军。在这家“故事便利店”,他为我们讲述40个主题故事,以及包含在动人故事之中的无穷启示:发光的房间,梦里寻梦,一件很小很美的事,白色的眼泪,陷入奇怪处境的蜜月旅行,弄假成真的顺风车游戏,少女食梦貘,最短暂的 爱的故事,南方的故事,火车的故事……这些故事既有世界经典小说与电影的故事,更有小说家亲历或听闻的真实故事,它们关乎父亲、爱、死亡、后悔、安慰、同情、许愿、身体、疯狂、梦境等人类共通经验,打开我们心中那小小的密室,让我们会心一笑或捧腹大笑,温暖怅然又回味无穷。
故事是人类文明最后的防线。《故事便利店》是小说家骆以军的40堂故事写作课,汇聚毕生说故事的精粹,展示故事的八百万种讲法。他用其独特的“故事炼金术”,并以罕见的幽默与戏谑、坦诚与柔情,讲述一个个像蔓生植物般迷幻感伤又温暖爆笑的好故事,点亮属于故事的魔术时刻,弥合现实与虚拟的边界,还原故事原本的魅力,难以言喻又百感交集。我们用故事,去扛我们存在的源头,映照人类自己的面貌。在人类无法承受的恐怖、噩梦和哀痛中,在神遗弃我们而去、找不到一丝丝救赎可能的时候,故事却常常在无意中,救赎了听故事的我们。
人生的范围有多广,故事的范围就有多广。走进这家“故事便利店”,取走属于你的人生故事。
◎ 名人推荐
人生的范围有多广,故事的范围就有多广。骆以军的《故事便利店》给我们的就是包含在动人故事之中的无穷启示,以及讲述这些故事的方法。看完这本书,也许我们都能够成为一个更懂得听故事的人,甚至是一个更懂得说故事的人。而且透过听和说故事,我们终于能够懂得了那些人生之中,世界之上那些平常没办法理解,平常没办法用别的形式说出来的东西。
——梁文道
骆以军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故事。同样的事情,在我们看来是一件事情,听他说来就是一个故事。这不只是说话的艺术,更重要的是他观察力之敏锐。骆以军就是有这个本领。
——许子东
当骆以军开始讲述生活,他启动的不是记忆,而是想象力。他喜欢那种破的、烂的、倒霉的、短命的,然后那种动物性的、野蛮的、蒙昧的、未开化的。每个字都长着毛。
——张悦然
2022年4月7日 想读
东西街 豆瓣
East West Street:On the Origins of Genocide and Crimes Against Humanity
9.0 (14 个评分) 作者: [英] 菲利普·桑兹 / Philippe Sands 译者: 吴晓筠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20 - 6
回忆录与小说体裁的完美结合,带你追溯灭绝种族罪与危害人类罪的起源。
◎编辑推荐
★荣获英国图书奖非虚构图书奖、贝利•吉福德奖非虚构图书奖、《犹太季刊》温盖特文学奖、海伊文学艺术节散文奖,被评为《卫报》年度好书、《星期日泰晤士报》十大畅销书;
★入围Slightly Foxed最佳传记处女作、达夫•库珀奖决选名单、坎迪尔历史奖初选名单;
★本书以亲历“二战”的四个主要人物及其家族为切入点,从深刻的个人视角追溯了“危害人类罪”和“灭绝种族罪”的诞生过程,最终导向纽伦堡审判这一伟大结局。看似庞杂的内容架构在作者笔下却做到了完美交织,让读者既拥有小说般跌宕起伏的阅读体验,又真切感受到历史的凝重。
◎内容简介
在今天被称为利沃夫的城市,赫希•劳特派特和拉斐尔•莱姆金,两个互不相识的人曾在同一所大学跟随同样的法学教授学习法律,根据各自的所见所闻、亲身经历以及家庭变故,劳特派特注重对个人的保护并提出了危害人类罪,将其引入《纽伦堡宪章》,最终用于给纳粹头目汉斯•弗兰克定罪;莱姆金则侧重对群体的保护,提出了灭绝种族罪,他们二人及其法律思想至今对国际司法体系影响重大并发挥着积极作用。作者在讲述他们的同时,也追溯了自己的外祖父莱昂•布赫霍尔茨在面对纳粹暴行时穿越欧洲的神秘故事。
作者运用小说式的写作技巧,围绕着外祖父莱昂•布赫霍尔茨、“二战”时期担任波兰总督的纳粹头目汉斯•弗兰克、国际法教授赫希•劳特派特以及检察官兼律师拉斐尔•莱姆金四个主要人物展开叙述;以不着痕迹的文笔、恰到好处的表述将几个家族的故事完美地交织在一起。
◎媒体推荐
即便是在记述法律的复杂性时,桑兹的写作依然像惊悚片一样引人入胜、神秘、信息量巨大……他可以从八十多年前的地址中神奇地提取出战时英雄主义的完整历史……《东西街》是一部不同寻常的回忆录。
——丽莎•阿皮娜妮西,《观察者报》
《东西街》是一本伟大的书、一部充满智慧的作品。不论是叙述上还是知识上都引人入胜,令人震撼。所有发生的事都是既成事实,但仍能让读者感到出乎意料,让我体会到愤怒和同情。时而令我错愕,时而令我垂泪。我想要一口气读完,迫不及待想看到结尾。而当我读到结尾时,我又感到不舍。
——丹尼尔•芬克尔斯坦,《泰晤士报》
在桑兹的历史中,如同在所有优秀的小说中一样,我们碰到了一些人物,尽管看似次要,实际上对于情节发展必不可少……因而产生了一种——据我所知——史无前例的叙述……这个力与美的精巧构造不应当被美国或其他地方的任何人所忽视。
——贝尔纳-亨利•列维,《纽约时报》
出类拔萃……这是最优秀的那种思想史。桑兹把莱姆金和劳特派特的观点置于历史脉络之中,并向人们展示它们时至今日依然能够引起共鸣。
——大卫•赫尔曼,《新政治家》
桑兹以惊人的研究成果将几个家族的故事巧妙地编织到一起,这些故事在纽伦堡法庭上引起了巨大反响。没有哪部小说能与如此重要的纪实之作相提并论。
——安东尼•比弗
2022年3月27日 想读
断代 豆瓣 Eggplant.place
斷代
8.1 (120 个评分) 作者: 郭强生 后浪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8 - 6
纯真失落,激情过后,还有什么可以相信?
继白先勇《孽子》之后,又一经典作品
时报文学奖、金鼎奖得主
台湾重量级作家郭强生构思二十年代表作
2016年台北国际书展大奖小说组入围作品
🌈 编辑推荐
☆《断代》是台湾中生代重要小说家郭强生构思二十年的得意之作,为郭强生首次引进大陆的作品,也是郭强生继前两本小说《 夜行 之子》《惑乡之人》之后,持续状写同志世界的痴嗔贪怨、探勘情欲版图的曲折诡谲,对时间、生命流逝做更进一步省思的经典作品。
☆《断代》的故事背景,时空承接白先勇的经典同志小说《孽子》,从八〇年代的台湾社会写起,一路写到二十一世纪的当代,在时代的剧烈变迁之间,纵向描绘了一个世代的同志形象。郭强生借这本作品,抛出“爱是什么?”“同志/我的存在究竟是什么?”等终极提问,让我们通过这些问题更清楚地看见自己。
☆《断代》以推理小说的手法展开,由三条看似关联薄弱的叙事线入手,在同志世界中表演伪装、真假莫辩的氛围里,通过各个角色的心理活动或成长回忆,构筑出一个个扑朔迷离、引人入胜的谜题,直至故事的末尾读者一窥故事背后的真相,方得恍然大悟。书中不仅对因同志身份而被迫处于社会边缘的心理刻画入微,更触及了成长、衰老、死亡及死后的“游魂”,运用这些元素,对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爱情,完成了一种立体而独到的诠释。
🌈 内容简介
曾在交际圈风光无限的老七已步入中年,在亲密好友重病离世之后,还是坚持在台北闹区独自守着“美乐地”酒吧。曾经被一个大学生伤得很深的他,对于追求了大半生的爱情,仍然怀着哀怨的心情。
小锺在高中时被同学姚诱惑,却也让他初次尝到情欲的滋味。大学时期他和姚再次相遇,姚的身边多了好同学阿崇,学姐Angela,四人之间的感情复杂暧昧,似假还真。对姚的不解,对未来的迷茫,这些青春的悸动,随着美好黄金年代的逝去,不堪回首。
在便利店打工的阿龙,默默守护女友小闵,打算存够钱之后,小两口一起开一间进口服饰店。他一直怀揣着一个令他困惑羞耻的秘密不愿正视,直到有一天他发现对面酒吧的老板倒卧在店内……
通过这些主要角色的回忆和忏情告白,一种特殊边缘身份的集体记忆和情感结构,在郭强生兼具宏观与微观的笔下深刻地展现了出来。
🌈 名人推荐
如果并列《孽子》和郭的同志三书,我们不难发现世代之间的异同。《孽子》处理同志圈的聚散离合,仍然难以摆脱家国伦理的分野。相形之下,郭强生的同志关系则像水银般的流淌,他的人物渗入社会各阶层,以各种身份进行多重人生。两位作家都描写疏离、放逐、不伦,以及无可逃避的罪孽感,但是白先勇慈悲得太多,他总能想象某种(未必见容主流的)伦理的力量,作为笔下孽子们出走与回归的辐辏点。郭强生的夜行之子不愿或不能找寻安顿的方式。在世纪末与世纪初的喧哗里,他们貌似有了更多的自为的空间,却也同时暴露更深的孤独与悲哀。
——文学评论者 王德威
相较于《夜行之子》偶尔流露出辞溢于情的感伤主义,《断代》的文字则更为凝练精准,刻画入微地呈现了同志肉身情欲和爱恨嗔痴的浮世绘,比起白先勇不遑多让;他犀利又深刻地直捣同性恋和异性恋之间恐同和恋同的灰色地带,且又将性和政治交互指涉谐仿,可说是直追创作《美国天使》的汤尼·库许纳(Tony Kushner)。
——酷儿与性别理论学者 张霭珠
这部文字沉稳,布局有戏剧的精巧,却又不失之晦涩繁复的长篇小说,处理的是中老年男同志的处境与心境。同志作为台湾异性恋霸权境内的异族,在1990年代同志文学大兴之后,早已不是什么冷僻的文学题材,然而郭强生的视角有其独到之处,从题材到风格,都有别于张致艳丽的“传统”同志文学,自有一股老派的、深厚的底蕴。
——文学评论者 朱宥勳
2022年3月27日 想读
煤气灯效应 豆瓣
The Gaslight Effect :How to Spot and Survive the Hidden Manipulation Others Use to Control Your Life
7.0 (67 个评分) 作者: [美]罗宾·斯特恩 译者: 刘彦 中信出版集团 2020 - 6
【编辑推荐】
★中国大陆引进首部完整分析“煤气灯操控”的重量级经典心理学作品。
★煤气灯操纵的本质是双方共同打造的一种关系,因此它被称为“煤气灯探戈”。它表现为情感虐待、情感操纵、PUA……
★全面解读婚姻、职场、家庭中无所不在的精神操控,6点计划、5种方法 教你快速识别并摆脱毒性关系。
★作者具有权威背景。美国耶鲁大学情商中心联合创始人、心理分析师,罗宾·斯特恩博士奠基之作。30年实践经验大公开;出版10年,依旧经典。
★这本书帮助不计其数的人找回了自尊和力量。
★“煤气灯效应”一词来源于1944年美国上映的一部知名老电影《煤气灯下》,该片主要讲述了钢琴师安东作为丈夫,通过不断对妻子宝拉进行精神操控从而使其发疯,以霸占其所继承的财产的故事。
★心理学界知名作者和国际媒体力荐。中信畅销书《情商》作者丹尼尔·戈尔曼重磅推荐。国际媒体包括《今日心理学》、《赫芬顿邮报》、时代网、《华盛顿邮报》、《国会山报》和《哈佛商业评论》等。
————————————————————————————————
【内容提要】
你努力改变自己,希望成为好伴侣、好员工、好儿女,却始终无法获得肯定。
也许这不是因为你还不够好,而是你无意识地被操控了……
你对自己的看法往往来自周围人的评价?你是否总在向父母、伴侣和领导道歉?你的父母数落你的穿着、工作、朋友还有交往对象,你却反思也许他们的意见都是对的?你很难做出简单的决定,并且经常自我怀疑?
如果你也符合以上的情形,小心!你很可能已经被“煤气灯操纵”了!
“煤气灯操纵”是一种阴险的情感虐待和操纵形式,很难识别,甚至很难摆脱。这是因为它触发了我们内心无比恐惧的诱因——被遗弃;还触发了我们内心深切的被理解、被赏识和被爱的需求。
在这本开创性的著作中,拥有超过30年心理咨询经验的知名心理治疗师罗宾·斯特恩博士向你展示了煤气灯操纵的运作模式,从认清煤气灯操纵的三个阶段,到停止煤气灯操纵的五种方法,以及你该如何决定哪些关系还有救、哪些需要尽早离开的判断准则。只要提高警觉、保持坦诚、学会求助,你便可以立刻终止这些“毒性关系”。你也会发现,你值得对自己更好一点!
————————————————————————————————
你被煤气灯操纵了吗?
启动你的煤气灯检测雷达查看以下几个报警信号:
1.你反复质疑自己。
2.你每天数十次地问自己:“我是不是太敏感了?”
3.你经常在工作的时候感到困惑,甚至有些失去理智。
4.你总在向父母、男友和领导道歉。
5.你经常考虑自己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女友、妻子、员工、朋友或女儿。
6.你想不明白,为什么生活里有那么多精彩的事,你却总是不够开心。
7.你给自己买衣服、给自己的公寓买家具,或者买其他的个人用品时,脑子里却一直考虑的是他喜欢什么,而不是自己喜欢什么。
8.你经常在朋友和家人面前为伴侣找借口。
9.你发现自己开始对朋友和家人隐瞒某些信息,这样你就不用再对他们解释,或者在他们面前找借口。
10.你知道出了严重的问题,但你就是没办法表达清楚,甚至连自己也搞不清原因。
11.为了躲避伴侣贬低你的言语和对现实的扭曲,你开始撒谎。
12.你连简单的事都拿不定主意。
13.你在闲谈时也要三思。
14.在伴侣回家之前,你会先在脑子里过一遍自己这一天做错了哪些事情。
15.你觉得自己现在和以前大不相同——以前更自信、更爱玩、更放松。
16.你开始通过丈夫的秘书和他对话,这样你就不用直接告诉他那些可能会让他不开心的事。
17.你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对。
18.你的孩子开始在你的伴侣面前保护你。
19.你发现开始对一向相处愉快的人发火。
20.你感到绝望,郁郁寡欢。
煤气灯操纵存在于任何关系中,可能是伴侣、雇主、亲戚或朋友。
如果你符合以上其中几点,那么你务必要翻开这本书。
————————————————————————————————
【名人推荐】
从社会智能的角度,这本书提供给读者辨识并且对抗情绪虐待的方法……它点亮了一盏明灯,指引人们远离关系的阴暗面。
──《情商》作者/丹尼尔·戈尔曼
本书极富同情心且无比坦诚,这本书就像我们在艰难处境中,遇到的一位性格坚定、实话实说的朋友。罗宾·斯特恩会让你知道,在这些毒性关系中你并非孤身一人,她会帮助你辨识自身扮演的角色,以及该如何改变现状,最终你将成为更强大、更有智慧的人!
──《古怪女孩》作者/雷切尔·西蒙斯
本书是求生的必要工具。心理治疗师罗宾·斯特恩以清晰、舒心且练达的语调,循序渐进地带着她遭受心理虐待的读者踏上旅程,帮助他们找回对生活和命运的掌控力。
──《女人何苦为难女人》作者/菲莉丝·切斯勒博士
强而有力的指南,清楚地说明这种隐性操纵于公于私所带来的恶果。
──经济学家、《让世界看见你》作者/席薇雅·安·惠列
她杜绝情感操纵的策略既实际又可执行,将重点放在提升自尊并且设想可能的结果……强烈推荐!
──图书馆杂志
清楚有力地点出经常被忽略的议题──情感虐待……我非常确定这本书将会改善许多人的生活。
──美国学业、社会与情绪学习合作协会/琳达·蓝提艾里
罗宾·斯特恩博士是当今极为聪慧的女子之一,我们能从她身上学到许多。
──《怕飞》作者/埃丽卡·容
2022年3月27日 想读
趁着年轻,我偏要勉强 豆瓣
8.0 (11 个评分) 作者: 詹青云 中信出版集团 2021
本书为詹青云的成长传记。讲述了詹青云如何从一个贵州厂矿,走到了中国香港,走到了美国哈佛,最终走到了《奇葩说》BBking辩手的位置。书中以场景转换搭建了詹青云一路走来的人生经历,可能有小时候成绩平平的苦恼,有支教的辛酸,有旅行的快乐,有辩论的精彩。她不是媒体口中的贫穷少女,也没有所谓的天才头脑,她的人生有着踏踏实实的努力,和普普通通的快乐。
2022年3月17日 想读
黑暗的心 豆瓣
Heart of Darkness
8.5 (26 个评分) 作者: [英] 约瑟夫·康拉德 译者: 黄雨石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 - 10
《黑暗的心》是康拉德以其1890年刚果之行为基础写的中篇小说,是本世纪*深刻有力的小说之一,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首部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主义小说,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对人类文明以及人性这一主题作了深刻的思考。
2022年3月14日 想读
上海罢工 豆瓣
Shanghai On Strike: the politics of Chinese laboar
8.6 (14 个评分) 作者: [美] 裴宜理 译者: 刘平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1 - 9
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一系列根本性政治变革,从推翻帝制的辛亥革命到共产党取得全国政权,所有这些变革都曾受到工人运动的极大影响。
《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这部专著在广泛吸收欧美工人问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工人政治放在比较的角度加以研究,以一种更普遍的眼光关注罢工、工会、政党等问题,探讨了工人的文化与生活状况,为人们展示了一幅20世纪上半叶中国工人丰富多彩的画像。
2022年3月12日 想读
珍宝岛 豆瓣
作者: 徐童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3 - 4
海报:
2022年3月11日 想读
孩子为何失败 豆瓣
How Children Fail
作者: [美国] 约翰·霍特 译者: 张惠卿 首都师大 2010 - 9
《孩子为何失败》是历久弥新的教育经典,自1964年出版以来,与其姊妹篇《孩子是如何学习的》一起在全球销售量达数百万册。这《孩子为何失败》是约翰·霍特1958年至1961年期间在美国一所小学的教学日志,读完了之后你会非常惊讶地发现,作者几十年前在书中所指出的美国教育问题正在中国中小学校里蔓延。
约翰·霍特同时指出,这《孩子为何失败》虽然冠以“孩子为何失败”书名,其实也是一部探讨老师为何失败或教育为何失败的作品。我们不应该认为学校是强迫学生听话做事的地方。如果学校只是教导学生必须学习的知识,那我们实在没有真正的教育可言。
2022年3月3日 想读
孩子如何学习 豆瓣
The Scientist in the Crib
作者: [美]艾莉森•高普尼克 / [美]安德鲁•梅尔佐夫 译者: 林文韵 / 杨田田 湛庐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9 - 7
●出生42分钟,婴儿就会模仿大人的脸部表情;
6个月,宝宝能区分各种语言的不同;
3岁,孩子能在两分钟内测试5个科学假设……
人们一向认为,孩子的学习是被动的,是需要被教的。但科学证明,学习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本能,世界上再先进的电脑算法,也比不上孩子大脑的运行方式。
●在《孩子如何学习》中,3位世界知名儿童发展专家,首度揭示了孩子学习的奥秘,用丰富而具有创造性的实验,将孩子超越成人的学习天赋细致入微地展现在你面前,从理解他人、认知事物和学习语言3个方面详细阐释了孩子大脑的学习机制,并分析了背后的原因。不仅让我们知道孩子到底是怎么学的,还告诉我们孩子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孩子如何学习》提出孩子的学习方式与科学家如出一辙,被大多数成人遗忘的学习方式,正是孩子探索世界的神奇利器。作为家长或教育工作者,这本书能让你发现孩子身上令人惊讶的学习能力、为你解读孩子独特的学习方式,帮你刷新教育观,真正懂得该如何做到以孩子为中心;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这本书能启发你对人脑学习机制的深度思考,让你在孩子身上看到梦寐以求的学习之道。
●国际儿童学习研究泰斗级专家艾莉森•高普尼克“天生学习家系列”奠基之作。
●汇聚3位重磅级儿童发展专家30年的颠覆性发现,首度揭示孩子大脑学习机制,彻底改写了成人对孩子学习能力的认识。3位作者都是国际知名专家,研究领域横跨脑科学、心理学、教育学、语言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用一个个严谨而生动的科学实验,切实证明了孩子在探索和学习的方式上与科学家如出一辙,让你重新认识孩子,也重新认识学习。
●所有父母和婴幼儿教育工作者不可错过的好书,也启迪大众对人类学习问题的深度思考。本书让你了解到,在学习的路上,成人习惯走大路,孩子却是探索捷径的高手。除了为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指导性意见,也为普通大众如何学习提供了新的视角。
●哈佛、斯坦福、北大等六大国内外知名高校专家鼎力推荐。
●湛庐文化出品。
文凭社会 豆瓣
作者: [英] 柯林斯 译者: 劉慧珍 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1998
大學,商學院和工學院經心製作的畢業證書,以及繼續教育各領域頒受文憑的呼聲,都是為科層體制特權階級的形成而服務的。這種證書促使持有者欲與有名望的人結婚(在商業界也激起文憑持有者想與上司的女兒成婚的希望)也促使持有者可望被允許進入「象徵榮譽」(status-appropriate)的圈子以及擁有合乎地位的薪水而不是依工作表現領取俸祿,並促使持有者要求確定的優勢與無慮的老年保險。總之,在促使文憑持有者企圖具有壟斷社會及經濟優勢的地位。由於獲得教育專利證書所必修的課程需要相當多的費用和長時期的孕育過程,這種努力意味著對才能〔「天縱神才」〕的壓抑有利於財產,因為教育專利證書所需的智力成本通常是較低的,而且在證書數量增加時,這種成本仍是減少而不提昇。的本書深入分析此一現象的歷史背景,突顯問題,引領讀者做深一層的思考。
2022年3月3日 想读 “在学校系统中,成绩以及获得好成绩的能力作为一种特殊的控制形式在起作用,它们反映了老师对学生是否服从教育的判断。学生完成的作业数量似乎最能用来预测高分,获得最高分的学生通常都会完成超出老师要求的作业( Sexton,1961:279-280)。我们也知道,成绩与创造力之间也没有关系,甚至可能有反向关系。老师喜欢努力和顺从的学生,并会对其给予奖赏;他们不喜欢更有创新精神的学生,特别是当这些学生不愿循规蹈矩时更是如此( Getzels and Jackson。 1962: Torrance, 1964 )。 我们也知道,成绩与社会阶级背景高度相关( Sexton,1961:25-86)。”
社会学
没有失败的学校 豆瓣
作者: 威廉·格拉瑟 译者: 唐晓杰 2010 - 3
《没有失败的学校》源于格拉瑟博士的教学经历。他并没有低估贫穷及恶劣的社会环境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他坚持有过失的教育才是学校失败的主因。《没有失败的学校》详尽地列举了当代教育的弱点,基于“现实治疗”的观点,作者提出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实行“成功教育”,即通过教师的积极取向和没有“正确”答案的开放式的班级讨论,使学生有更多参与的机会,并为学生创造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
2022年3月3日 想读
失败学 豆瓣
作者: 畑村洋太朗 2003 - 1
作者通过对日本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故及其背后的社会原因的仔细观察和分析,并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一套如何与失败正确相处、如何积极、系统地利用失败知识的方法,由此派生出了一门新的学科——失败学。为了避免发生类似的、甚至更为严重的失败,作者一改日本传统的忌讳失败、回避失败、谈失败失色的文化陋习,以一种积极的、全新的姿态来看待失败,这对我国记者不无借鉴作用。<br><br> 本书前言<b
十三邀1:“我还是更喜欢失败者” 豆瓣
8.1 (16 个评分) 作者: 许知远 一頁folio|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
◎编辑推荐
★14位世界知名的艺术大师集体亮相,现象级访谈节目《十三邀》年度钜献——导演/艺术家特辑;许知远策划/主创,陈冲作序推荐:
《十三邀》总播放量超 13 亿,数度引发破圈式全民讨论,是目前国内影响力极大、口碑极好的访谈节目。图书版《十三邀》为4季内容首次全番结 集,并打破4季区隔,重新划分主题。
本分辑人物包括张艺谋、坂本龙一、李安、徐冰、蔡国强、冯小刚、姜文、王健、贾樟柯、诺兰、徐峥、马岩松、金承志、毕赣共14位知名导演、艺术家,堪称一部时代声音的纪念碑。
★当艺术大师遇上许知远,艺术的抽象与语言的肌理交织碰撞,凝结成时代的琥珀:
他们是爱说梦话的野兽,他们有着与世界为敌的孤单灵魂,在一次次坦荡、犀利、狡黠的对话交锋中,“艺术怪兽”们袒露出内心丰盈与挣扎的撕痕,分享自己独特的艺术灵感与创作体验:“好的艺术留下来的是挣扎的坦然和天才的能力”。
★树立人物访谈的新典范,以个体为样本,探讨时代审美:
时代发展的进程中,各个领域涌现出极富性格的杰出个人,他们的故事与思考值得被反复追问,借此,我们才得以知道这一切是如何发生,又付出了何种代价。所以,《十三邀》挑选受访者的方式就是它的最大特色:每一个个体都是一面鲜明的旗帜,一种诠释时代和世界的角度和叙事。
许知远以知识分子的独特视角,对谈14位艺术界标志人物,涵盖电影、音乐、装置艺术、建筑等领域,发掘创作灵感,尊重艺术真实,找到真正丰沛的个体表达;也通过不断对话厘清自我,理解他人,折射时代心灵。
★《十三邀》在割裂的时代重建对话精神,极大地扩展了知识分子的可能性:
对话到底意味着什么?在《十三邀》中,许知远通过对话的形式,将个人思想、时代精神与众多人物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既跨界又自由,构筑了我们时代迄今为止最为盛大的一场对话的欢宴:从每一个人物视角,切入历史与当下的议题,从每一份珍贵的个人经验出发,抵达一个更宽阔的世界。
★对话历时4年,文稿打磨历时1年,内容体量远超视频;许知远专门为每位人物撰写点睛式侧写
相比剪辑后呈现的视频节目,图书版《十三邀》更为忠实、细腻、全面地呈现访谈内容,收录多个未能被视频呈现的精彩瞬间和访谈照片;
许知远审视与每位对话者的关系,撰写精彩的人物侧写,亦可视为进入访谈之前的一次导览。
★与视频截然不同的阅读美学:通过书籍这一更为人性的中介,读者将不再只是对话的旁观者,而是深度的参与者。
每位嘉宾均附时间年表,人生轨迹一览无余;
新加大量注释,构筑更为纵深的阅读场景,方便读者深入理解。
从视频到纸书的转变,更耐读,更易懂,更具收藏性:定格对话的精彩与宽广,留存思想的碰撞与闪光,呈现我们时代更有温度和深度的对话美学。
◎内容简介
功成名就后的张艺谋,如何看待艺术与权力之间的关系?
日本传奇级音乐教父坂本龙一,却拒绝为东京奥运会做些什么?
把自己活成了电影符号的姜文,说自己仍然面对着十几岁时候的困惑?
少年成名的大提琴家王健,对自己的定义是没有进取心,讨厌竞争?
……
许知远与14位国内外著名导演、艺术家深入对话,集结成一本珍贵的当代艺术家访谈录。从李安、诺兰到毕赣,从徐冰、蔡国强到马岩松,对话跨越国籍与时代,涵盖电影、音乐、装置艺术、建筑等多个领域。在对话中,他们剖白自我,也直面时代,以一种手术刀式的真诚袒露自我的来路与创作之灵感,也不回避隐秘时刻的困惑与挣扎。身为创作者的永恒失败之感,与身为艺术家的成功与诱惑,在对话中不断交战与拉锯,他们如同站在“悬崖”之上回首自我、反叛当下、期待未来,也在这样的对话交流中呈现出真正丰沛的个体表达和各自鲜明的艺术态度。所以,艺术创作可能首先是一个注定失败者的挣扎,在挣扎着向永恒的过程中,必须更好的失败。
——“变成一个成功故事里的一部分,你觉得烦人吗?”
——“烦人,因为创作者是永恒的失败者,没有人是在创作里面成功的。”
◎媒体推荐
人们可以通过这个节目回看,当年的中国是什么样的,当时一些知识分子、名流大咖是怎么思考问题的。如果不是这个节目存在,就永远不会被激发出一些讨论。
——《南方周末》
采访者有意识地进入故事之中,所有的问题基于个人兴趣,带有强烈的作者色彩,(《十三邀》)节目如同一个“开放式厨房”呈现对话前后的空间和心态,我把它定义为“关于采访的真人秀”。节目做了四季,舆论从最初引发争议到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它的稀缺性,
——《GQ智族》
许知远刻意与流行慢一拍的节目定调,让《十三邀》能触及其他人物访谈难企及的深度。
——钛媒体
荣格自传 豆瓣
Garl Gustav Jung(Memories,Dreams,Reflections)
8.8 (5 个评分) 作者: [瑞士] 卡尔·荣格 译者: 刘国彬 / 杨德友 译林出版社 2014 - 3
荣格以科学的态度,直面复杂而隐微的人性。他自喻为提着一盏小灯在黑夜的浓雾中行走的人;他探索世界文化中幽暗的深处,从古代的神话、传说和宗教中,来理解人类的幻想和梦境。
2022年2月28日 想读
Light from the Darkness 豆瓣
作者: Birkhauser, Peter Springer Verlag
2022年2月27日 想读 囿于童年阴影,画家在三十多岁遭遇中年危机,难以作画。此后选择通过描绘潜意识和梦境,来重建精神。画家与荣格本人建立了友谊,由荣格基于其作品做精神分析。
通过绘画,意识到自己过度依赖理性,失去了内外意义。
嚎叫 豆瓣
8.5 (16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艾伦·金斯堡 译者: 文楚安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01 - 5
这本书收有金斯伯格的43首佳作,包括《嚎叫》、《北京偶感》、《渴望真实的狮子》、《美国》、《向日葵箴言》、《为什么我要冥思》等。
2022年2月23日 想读
金斯伯格文选 豆瓣
作者: 比尔·摩根 编 译者: 文楚安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05 - 1
他是心灵率直坦白的典范;
他终生致力于争取言说自由的事业;
他预言并身体力行了其后发生的一切;
他在几乎每一个重大问题上都表达了具有争议性的独立思考;
他的每篇文章如同指引我们的鲜亮路标。
他就是艾伦·金斯伯格——二十世纪美国伟大的诗人、预言家、政治活动家。
这本书是了解艾伦·金斯伯格非凡天才思想的窗口,是研究二十世纪美国文学史、文化史的重要文献。
2022年2月23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