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latosin - 标记
脑袋里装了2000出歌剧的人 豆瓣
作者: [英] 奥利弗·萨克斯 译者: 王彩虹 中信出版社 2011 - 1
编辑推荐:
“他谈论精神病人,就像在讲《一千零一夜》一样生动有趣。”
只有七秒钟记忆的人该怎么活下去?
音乐节拍能让跛足的人扔掉双拐?
五分钟一个科学传奇,不容喘息的震撼体验!
人气爆棚的神经学医生萨克斯,风靡全球的科普巨作!
《纽约时报》畅销榜力荐人文经典!亚马逊书店度好书五星推荐!
-------------------
你有没有想过:也许你和其他人听到的,是不一样的世界呢?
或许你还不熟悉萨克斯医生,但他的研究或许会让你觉得大开眼界:如果失去了一只耳朵,会影响我们“收听”立体声效吗?为什么我们都快忘光了小时候的记忆,却还可以完整地哼完童年的歌谣?网络上说的死亡音乐和幻觉音乐是真实存在的吗?电视剧里用熟悉的音乐将瘫痪的病人唤醒的奇迹,是真实发生过的吗?
而关于我们的听觉的故事,或许还有你完全想象不到的趣事:一个轻松记住2000出歌剧的天才,却连2加2等于几这样都无法计算;有一种叫做绝对音感的东西,你可能拥有,贝多芬、莫扎特他们却不一定拥有;我们看得到番茄的颜色、咖啡的颜色,有人却看得到音乐的颜色;不要以为所有唱歌走调的人都是音乐课没学好,在某些人的耳朵里,音乐就是一堆锅碗瓢盆砸在地上的噪音……
2021年4月23日 想读
灰塔笔记 豆瓣
7.7 (7 个评分) 作者: 空灯流远 2014
这是一个关于密码战和保卫国家的故事,人物塑造丰满生动,故事情节环环相扣,行文流畅干脆利落,表现力以及感染力也都无可挑剔,同时这又是一个基调灰暗的故事。
有人说,是密码专家成就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他们是天才中的怪人,他们从无线电波中破译敌人信息,他们把手伸向纳粹的脆弱的咽喉,他们一直默默无闻,他们隶属英国谍报机构军情六处——政府密码学校。
追情人是可以的,可是艾伦.卡斯特,你追到军情六处政府密码学院就不好了。你追的人是谍报机构最高BOSS加西亚同志那就更不好了。
你追到手了就想把人家扔掉,那就是最不好的事情。
我只想告诉看到这本笔记的人,作者叫艾伦.卡斯特,死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之后。他怀念剑桥湛蓝的天空,还有图书馆外苹果树下弯起眼睛微笑的爱人。他将抛弃所有记忆重生,但是并不幸福。
2021年4月22日 想读
魔戒 豆瓣 Goodreads 豆瓣
The Lord of the Rings
9.6 (120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J·R·R·托尔金 译者: 邓嘉宛 / 石中歌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 9 其它标题: 魔戒第一部:魔戒同盟
★献给未来的永恒经典,我们时代最伟大的奇幻史诗。
★20世纪严肃想象力之源,蕴含对世间万物最本真的好奇心与最深刻的洞察力。
★ J.K.罗琳、乔治•马丁、彼得•杰克逊、阿西莫夫、阿瑟•克拉克……众天才敬仰的大师巅峰。
★ 5 0种语言世间传诵,60载光阴历久弥新。
★ 托尔金基金会指定,全新纯正译本。托尔金专家邓嘉宛据《魔戒》50周年纪念版重译。
★ 面向未来的装帧设计。华语世界首次完整还原托尔金亲绘《魔戒》封面插画。赭红书盒覆磨砂书套。
这是一部为了世界的光明未来,誓死抵抗黑暗的伟大史诗。
至尊魔戒,拥有统御众戒、奴役世界的力量,黑暗魔君索隆苦觅已久。为了守护家园,魔戒继承人弗罗多毅然离开宁谧淳朴的夏尔,踏上前途未卜的旅途。与他同行的是睿智的巫师、勇敢的人类、美善的精灵、坚毅的矮人和热爱和平的霍比特人。征途见证了勇气与友谊。跃马客栈里的重重暗影,卡扎督姆桥的怒吼炎魔,勇猛骁勇的洛汗骠骑,范贡森林的上古树须,凄厉嘶嚎的邪恶戒灵,陡峭山壁旁的巨型毒蛛……每个人各自抵御着无尽的诱惑与磨难,承担起属于自己的善恶考验。
平凡的霍比特人战栗在末日烈焰面前,他能战胜这噬灭灵魂的至尊魔戒吗?
全书共三部:《魔戒同盟》《双塔殊途》《王者归来》。
奥斯卡桂冠《指环王》三部曲电影原著小说。
2021年4月20日 想读
奥斯维辛 豆瓣
Auschwitz: A New History
9.5 (64 个评分) 作者: [英] 劳伦斯·里斯 译者: 刘爽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 9
有奥斯维辛,就不能有上帝的存在。——普里莫•莱维
无论我在思考什么,总要思考奥斯维辛。感谢那些要求、甚至逼迫我们讲述一切的人,因为他们想听到、想知道发生在奥斯维辛的那些人、那些事。——凯尔泰斯•伊姆莱
我们要知道“人”真正是什么,毕竟,这是发明奥斯维辛毒气室,也是祈祷着走进毒气室的“存在”。——维克多•弗兰克
本书力图以一个具体场所为切入点,对人类历史上最深重的罪行进行最透彻的诠释,这就是奥斯维辛。
历史不是剧本,真相永远不止一个。奥斯维辛并不是专门用于杀害犹太人的灭绝营,也不仅仅与“最终解决”有关——奥斯维辛,是集中营指挥官霍斯等纳粹官员的奋斗史;是波兰人、吉卜赛人、苏联战俘、耶和华见证人的情感炼狱;它是一个八岁德国女孩一天起床,突然发现自己成了吉卜赛人,被扔进奥斯维辛的故事;它是战后幸存者回到家乡,却发现外面的世界比奥斯维辛更糟的故事……这部书没有孤证,每一个说出来的字,都出自两处以上的历史记录,包括苏联解体后的解密档案和亲历者访谈。
“人们问我,你在奥斯维辛学到了什么?我想我只能确定一件事:没人真正了解自己。”1944年11月,希姆莱要求艾希曼停止驱逐匈牙利犹太人,并说:“到目前为止你一直都在灭绝犹太人,但我现在命令你从今天起变成犹太人的拥护者。”人的行为和信念能顷刻颠倒,因应自身处境(situation)而朝着没有预料到的方向演变,这恰恰是所谓的“人性”。
奥斯维辛是一个更大的故事,我们从未真正了解它。这里所涉及的故事,有不少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我们自己。
2021年4月18日 想读
性別打結:拆除父權違建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The Gender Knot: Unraveling Our Patriarchal Legacy
9.1 (41 个评分) 作者: 亞倫·強森(Allan G. Johnson) 译者: 成令方 / 王秀云 群學出版社 2008 - 3 其它标题: 性別打結 / 性別打結——拆除父權違建
我們每一個人都住在違建的父權房子中,身上被千千萬萬纏雜不清的性別絲縷牽引著、束縛著。換言之,我們活在打結的性別關係中,看不清自己的處境,也不知從何解套。我們或許意識到自己深受社會制度與無所不在的文化承傳的限制,卻只能嘆息人微言輕
、無力改變。若你對這種處境感到似曾相識、心有戚戚焉,那麼,你就非得好好翻翻這本書不可。

作者亞倫.強森(Allan Johnson) 雖然身為白種中產階級異性戀男性,但因生逢六0年代的狂飆洗禮,受到女性主義的啟蒙並積極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他對自己享有的性別、階級與族群特權做了深刻反省,並融合豐厚廣博的社會研究知識,在本書中細密鋪陳父權體制與個人行動者相互形塑的關係。與其他以提升女性性別意識為目的的書不同,這本書是寫給共同住在父權房子中的男人和女人看的。
2021年4月16日 想读
海伯利安 豆瓣 Goodreads
Hyperion
9.0 (97 个评分) 作者: [美] 丹·西蒙斯 译者: 潘振华 / 官善明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4 - 11
《海伯利安》于1989年首次出版,横扫全球所有重量级奖项——雨果奖、轨迹奖、西班牙科幻小说首奖、日本星云奖、日本雨果奖、法国宇宙奖,并入围亚瑟•克拉克奖、英伦科幻奖、科幻纪事奖,被轨迹杂志票选为1990年前史上十大科幻小说,1997年和2006年两次入选“最推荐100部科幻奇幻作品榜”。
28世纪,地球已被黑洞吞噬,人类在银河系中建立了霸主政权,但一颗偏远星球上的某个传说,却将带给人类灭顶之灾。在这颗被称作海伯利安的星球上,据说潜伏着一种名为伯劳的嗜血怪物,朝圣者们可以组队去向它许愿,一人能够梦想成真,而余下诸人都将失去性命。在人类末日前夜,最后一支由7人组成的朝圣队伍出发了,他们每个人都有极度渴望之事,也有着隐藏心底的秘密,而其中一人正掌握着全人类的命运。
2021年4月16日 想读
西方哲学史 豆瓣
9.0 (8 个评分) 作者: [美] 梯利 译者: 葛力 商务印书馆 2015 - 11
《西方哲学史(增补修订版)》是关于研究西方哲学史的专著。哲学史旨在有联系地阐述那为解决存在问题或使人了解我们的经验世界而作的各种尝试。它是从古至今探源究理的人类思想的发展史;不仅按年代列举和解释各种哲学理论,而且研究各种哲学理论彼此的关系、产生的时期,以及提供哲学理论的思想家。每一种思想体系或多或少地有赖于其所由兴起的文明、以前各种思想体系的性质,及其创始者的个性;它又反过来对当代和后代的思想和制度发生很大的影响。
2021年4月9日 想读
被讨厌的勇气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豆瓣
嫌われる勇気:自己啓発の源流「アドラー」の教え
8.1 (477 个评分) 作者: 岸见一郎 / 古贺史健 译者: 渠海霞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 - 3
「被讨厌的勇气」并不是要去吸引被讨厌的负向能量,而是,如果这是我生命想绽放出最美的光彩,那么,即使有被讨厌的可能,我都要用自己的双手双脚往那里走去。」
「因为拥有了被讨厌的勇气,于是有了真正幸福的可能。」
你是否常常对繁琐的生活感到乏味?
你是否时时为复杂的人际关系感到疲惫?
你是否认为人生的意义越来越模糊难见?
我们如何能够在繁杂的日常琐碎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用自己的双手去获得真正的幸福?
这一切的答案尽在这本《被讨厌的勇气》中!
★日本亚马逊2014年度销售冠军,连续300天雄踞销售榜首!
★蔡康永、张德芬 陈文茜、曾宝仪、勇气推荐!
★张沛超、胡慎之、动机在杭州 作序推荐!
★阿德勒思想拥有改变人一生的力量。剩下的就只有能否鼓起迈出一步的“勇气”
2021年4月7日 想读
独裁者手册 豆瓣 谷歌图书
The Dictator's Handbook: Why Bad Behavior is Almost Always Good Politics
8.9 (150 个评分) 作者: [美] 布鲁诺·德·梅斯奎塔 / [美] 阿拉斯泰尔·史密斯 译者: 骆伟阳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4 - 5
为什么同样一个人可以在一个国家推行善政却在另一个国家施行最残暴的独裁?在这里,与其说制度是答案还不如说是问题本身。为什么比利时的制度越来越民主,而同一时期,同一领导人的刚果,却越来越独裁?难道是因为利奥波德二世只爱本国人或者有种族歧视?但后来刚果自己“选”出来的领导人并没有做得更好,仍然是一个糟糕的独裁者。
在《独裁者手册》这本书里,梅斯奎塔和史密斯研究多年,得出了一个能够相当完美地解释这一政治现象的理论,即:不管是国家、公司还是国际组织,其政治格局不能简单地以“民主”和“独裁”来划分,而必须用民意选民、实际选民、胜利联盟的数字多少来描写。如果胜利联盟的人数很多,那么这个国家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民主国家。反过来,如果胜利联盟的人数非常少,那么不管这个国家有没有选举,都是事实上的非民主国家。据此,很容易明白:在刚果,利奥波德二世只需要让少数人高兴就足以维持自己的统治;而在比利时,他必须让很多人满意才行。
不得不提,对任何想理解政治的真正运作方式的人来说,《独裁者手册》都是一本必读的书,无论是政治领域的政治还是商业界的政治,无论是在独裁国家还是在民主国家。
2021年4月7日 想读
鼠族(一、二部) 豆瓣
Maus
8.9 (23 个评分) 作者: [美] 阿特·斯皮格曼 译者: 王之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史上惟一获得过普利策奖的漫画作品
当记忆陈旧的阀门被打开,显露的,仍是无法直面的黑暗…
中年漫画作家斯皮格曼生于二战后的美国,尽管声名显赫,却有着不为人道的沉郁往事。他被当做母亲自杀的罪魁,是永远超不过已故兄长的失败小弟,他和不近情理的父亲之间的隔膜犹如坚冰。然而在一个下午,父亲终于将紧锁多年的回忆敞开。就这样,我们随同老斯皮格曼跨越整个三四十年代,去经历追捕、逃亡、隔都、集中营……还有,人性的变迁。这不是一个人的经历,甚至也不是整个犹太民族的命运,而是全人类的伤。在无可抵抗的强权面前,人要么选择死亡,要么毁灭生活。
阿特·斯皮格曼,美国最深刻的漫画作家,独特的粗粝画风及冷凝的语言,使之成为先锋派漫画的代表,耗时八年完成的《鼠族》是其最富盛名的作品,并于1992年获普利策奖。这是一场无声的胜利,木版画般的黑白画面,吝于修辞的冷静语气,却塑造出最震撼人心的感动。
1986年和1991年,《鼠族》上下册出版,这部作品讲述了阿特父母从纳粹大屠杀中逃生的真实经历。作品极尽震撼地描述了一段真实的悲惨历史:作者身为波兰犹太人的父母在纳粹德国统治波兰期间,所遭受的非人待遇和想尽办法逃生的悲惨经历,揭露了纳粹大屠杀的罪行。扣人心弦的故事,围绕阿特和他父亲令人神伤的关系展开。漫画笔触朴实,没有任何刻意营造的效果,但人物的心理纤毫毕现。语言平和、冷静,节奏张弛有度,然而这种回首过去的沧桑感却令人不寒而栗。图画中蕴含着强大的叙事潜力,意味深长,犹太人被描画成鼠,而德国人(纳粹)和波兰人则被描画成猫和猪,以拟人化动物为主角来表现沉重历史题材的做法,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这种用通俗的漫画形式表现沉重战争主题的独特风格使《鼠族》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迄今为止,这部漫画在美国的销售量已达1800万本。
1992年,漫画小说《鼠族》获普利策大奖,从而大大提高了连环漫画在公众视野中的地位,他本人也成为备受人们赞赏的尊敬的作家、艺术家。《鼠族》给作者带来的荣誉还有:古根海姆研究员基金,全国书评家提名奖。
2021年4月6日 想读
地球上最后的夜晚 豆瓣 Goodreads
Last Evenings on Earth
8.2 (226 个评分) 作者: [智利] 罗贝托·波拉尼奥 译者: 赵德明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 4
◎《2666》作者波拉尼奥首部短篇小说集
◎令人着迷、苦寻的答案。挫败,但并非失败的旅程。
◎《2666》屡获2012年各项读书大奖: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中华读书报》年度十大好书,是惟一入选的外国小说;《中国图书商报》年度影响力图书;入围新浪读书年度十大好书等。
◎波拉尼奥在短篇小说领域展现出来的纯熟技巧,堪与卡夫卡和博尔赫斯媲美。
——————————————————————
《地球上最后的夜晚》由十四个故事组成,大部分故事的主人公是“B”:一个智利流亡者,在南美和欧洲漫无目的地游荡,串起了他同时代的其他人的故事,几乎都是在流亡生活中理想破灭的一代人,如何挣扎于边缘,困于梦魇。这些人犹如在一场梦中,在不同的故事中不断改换着形象、名字或背景。评论家们普遍认为,波拉尼奥在短篇小说领域展现出来的纯熟技巧,堪与卡夫卡和博尔赫斯媲美。
2021年4月4日 想读
切尔诺贝利的午夜 豆瓣 Goodreads 博客來
Midnight in Chernobyl: The Untold Story of the World's Greatest Nuclear
9.0 (27 个评分) 作者: [英] 亚当·希金博特姆 译者: 鲁伊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 - 3 其它标题: 切爾諾貝利的午夜
【编辑推荐】
★著名读书网站Goodreads近30000人打出4.38高分,盛赞“《切尔诺贝利的午夜》是你能读到的最好的非虚构书籍之一”。
.
★普利策奖得主、《古拉格:一部历史》作者安妮·艾普尔鲍姆等欧美一流作家、学者倾情推荐;
HBO名剧《切尔诺贝利》主创Craig Mazin:开拍之前没能看过这部书,我感到十分遗憾。
.
栩栩如生地讲述了这场历史上最严重的灾难,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苏联最后的岁月中那些每天都在发生的令人迷惑不解的真实事件。
——安妮·艾普尔鲍姆(普利策奖得主)
.
本书对历史做出了宝贵的贡献,关于切尔诺贝利这样一个让世人瞩目的故事,它讲述得极为出色。
—— 沙希利·浦洛基
.
★切尔诺贝利,人类文明史上的永恒噩梦:权威记者十数年深度调查,数百小时采访录音,大量档案、书信、回忆录首次曝光,全景式展现了这场我们时代毁灭性核灾难的整个过程:
作者亚当·希金博特姆是《纽约客》的资深记者,驾驭故事与挖掘运用材料的能力皆为一流。全书精注详解 ,仅注释就一百余页,使用材料扎实严谨堪比学术著作,可读性之强又堪比惊悚小说。
.
★在一个狂妄自大和注定要失败的故事中,捕捉到科学与人性;这里没有无名英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脸孔:
书中有大量人物刻画,这是作者花费十几年时间走访灾难亲历者所得到的故事。这些人早已经被他们的国家和同胞所遗忘,其中,有苏联的各色高官,有“吹哨”人,有救援英雄,有医疗人员,有事故清理者,也有日后站在审判席上的人。
作者将焦点放在被卷入其中的人们以及他们面对突发灾难如何做出种种艰难抉择,它代表了苏联社会的一个横截面,暴露了人类个体的懦弱和勇敢,最终得到的,是一个比苏联传奇更复杂、更人性,也更恐怖的故事。
.
★比任何一部恐怖电影更令人痛心,比任何一本惊险小说更惊心动魄;
尽管提供了海量信息,但本书并不令人望而生畏,作者视野广阔,构思精巧,对细节的精确把握,使得故事推进的每一步都充满张力,如惊险小说般的叙事风格,使这本书可读性极强。
.
★包揽欧美多家一线媒体年度榜单:《柯克斯书评》年度最佳非虚构,《纽约时报》《时代周刊》年度图书,2020年安德鲁•卡内基奖;
.
【内容简介】
亚当·希金博特姆耗费多年心血,终于完成这部关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权威力作。书中充分有力的调查,揭示了这场二十世纪最大灾难之一的真相是如何在政治鼓吹、重重保密和谣言四散的共同作用下被掩盖起来的。
.
1986年4月26日凌晨,切尔诺贝利原子能电站的四号反应堆发生爆炸,由此引发了历史上最恶劣的一起核灾难。自那以后的三十年里,切尔诺贝利逐渐成为整个世界挥之不去的噩梦:阴魂不散的辐射中毒的恐怖威胁,一种危险技术脱缰失控的巨大风险,生态系统的脆弱,以及对其国民和整个世界造成的伤害。然而,这场事故的真相,却从一开始便被掩盖起来,长久以来一直众说纷纭。
.
十多年中,亚当·希金博特姆进行了数百小时的采访,以此为依托,辅之以往来书信、未发表的回忆录和新近解密的档案文件,他将那些灾难亲历者所目睹的一切,化成客观、冷静而又发人深省的叙述。由此得到的,是一本惊心动魄的非虚构杰作,一个比苏联传奇更复杂、更人性,也更恐怖的故事。
2021年4月1日 想读
奥斯特利茨 豆瓣 Goodreads
Austerlitz
9.1 (45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温弗里德·塞巴尔德 译者: 刁承俊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 1
◉内容简介
人到底需要多少记忆?
当孤身穿过时间,我们真正需要记住什么,面对什么?
一个追寻真相的高贵灵魂,一幅奇异梦幻的记忆拼图,
从威尔士到伦敦到布拉格到巴黎,
一个维特根斯坦式的男子,在理性与罪之间徘徊,
穿越时间之雪,抵达先于身体的伤口。
本书是德国作家温弗里德 •塞巴尔德享誉国际的代表之作,也是其离世前发表的最后一部作品。奥斯特利茨(Austerlitz)这一名字本身便是一种隐喻,它既是一个典型的犹太人名字,又是一场著名战役的名字,同时还与奥斯维辛(Auschwitz)的发音如此相似。这部长篇小说讲述了被一对英国夫妇收养的犹太男孩,得知自己的真实姓名“奥斯特利茨”后,终其一生追索自己的身世之谜。从威尔士到巴黎,从图书馆到地铁站,从安特卫普到柏林……而伴随着他对“自我”的探寻,一块又一块不可或缺的记忆拼图逐渐连缀起来,还原出一份悲恸的个人史,一段令人难以释怀的家族往事,以及欧洲大陆曾发生过的那段黑暗的历史。塞巴尔德以其独特的笔法和语调,突破传统小说文体的各种边界,将虚构与事实、记忆与历史、图像与语言、叙事与评论等糅杂在一起,编织出一个既有理性的深度,又有感性的迷人的故事。通过奥斯特利茨,我们穿越到一片带着深不可测的时间感的广袤之地,一个由朦胧的画面与人影组成、笼罩于光与雾之中的世界中。
◉媒体推荐

塞巴尔德是二十一世纪的乔伊斯。他的故事讲述了一个男人穿越欧洲历史黑暗时期的奥德赛之旅,乃欧洲大陆思想及文学集大成之作,是战后世界最感人至深、最真挚的小说之一。——《泰晤士报》

若你认为现代文学已死,试试塞巴尔德吧。如卡夫卡及博尔赫斯这般的大师之魂正活在塞巴尔德身上。对塞巴尔德来说,那些“宏大的问题”依然存在,而他也想要对其提供解答。——《华尔街日报》

大多数作家,即使优秀的那些,写能够被写出的东西;而非常伟大的那些,写无法被写出的东西,譬如塞巴尔德。——《纽约时报》

塞巴尔德属于一个稀有而难以捉摸的种类……他让人上瘾,而一旦你被他的作品所虏获,就再也不愿、也不想放下了。——《纽约客》

你所能想象到的最扣人心弦的作家之一。具有难以被分类的独创性,是我们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重要声音。其作品应被列入卡夫卡、博尔赫斯和普鲁斯特的行列。
悲痛,绝美,奇异,萦绕不去……塞巴尔德的秘密是他将自己视为在这个时代似乎已显过时的良心之声,他为逝者呼吁,不忘正义。
极少数能让人意识到语言之魅力的作家。——《纽约时报书评》
◉编辑推荐

现代主义文学最后的大师塞巴尔德,跻身卡夫卡、乔伊斯、普鲁斯特之列的风格开创者。横扫欧美各大文学奖,包括柏林文学奖、不莱梅文学奖、海涅奖、海因里希•伯尔文学奖等,在法国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作家中的作家,苏珊•桑塔格尊为“伟大文学”,扎加耶夫斯基写诗致敬,詹姆斯•伍德长文推荐。

塞巴尔德绝唱之作《奥斯特利茨》:悲痛、绝美、奇异、高贵,21世纪德国文学的桂冠,为责任与良心而写作。

他的写作有着“钟声的庄严”,既是对宏大问题的回答,又迎合了当前文化讨论中的热点,因而引起普遍讨论、获得广泛赞誉。

“塞巴尔德是21世纪的乔伊斯!”——欧洲媒体评论《奥斯特利茨》
荷马的奥德修斯是对常青的伊萨卡的返乡
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是对平庸的都柏林的忍受
塞巴尔德的奥斯特利茨则是对奥斯维辛的认领

获得奖项:
美国国家书评人奖
Koret犹太图书奖
英国《独立报》外国小说奖
英国文格图书奖
《纽约时报书评》编辑之选
《洛杉矶时报》《纽约时报》《纽约时报书评》年度最佳图书
2021年4月1日 想读
各种“主义” 豆瓣
Book of isms
7.4 (11 个评分) 作者: 约翰·安德鲁斯 译者: 徐龙华 新星出版社 2015 - 10
你也许相当了解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撒切尔主义、多边主义。
可你熟悉多纳图主义、越山主义、萨德主义或光线主义吗?这类以(ism)结尾的词汇构成了英语中一支特殊的存在。
用一本书的容量写一类词语。本书作者上下一两千年,极尽搜罗之能事,为我们呈现了英语世界里最高大上的一类词汇 。
这本便携的口袋书,小巧精致,可以在碎片时间轻松阅读。依英文字母排序,四百多个条目,比字典解释长一些,又比百科全书短一些,令人充分了解意思的同时,又有盎然的阅读乐趣。
本书由读库出品,购买链接:http://tinyurl.com/n9afn36
2021年3月31日 想读
治愈童年创伤 豆瓣
作者: [英]海伦·肯纳利 译者: 张鳅元;审校 辛挺翔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2019 - 6
童年的不幸,是一生不幸的源头,
有过童年创伤的人,在人群中之普遍,远超你的想象。
BABCP英国最具影响力认知治疗师,英国牛津大学认知行为心理中心(OCTC)首席心理专家
治愈童年创伤项目成立30周年纪念版
走出原生家庭,不再负重前行!
成年之后难以信任别人,对未来感到焦虑,你能想到这与你童年的孤独和缺乏安全感相关吗?
与异性相处困难重重,是因为童年经历过的事情、遇上的人,还在你内心隐隐作痛吗?
父母给我们的是真正的爱,还是以爱之名的控制和伤害?我们此生还能爱与被爱吗?
“原生家庭”“童年 创伤”已经不是陌生的心理学术语,然而更重要的是如何解决问题?对于中国读者来说,这本书是首次全面、系统地认识 “童年创伤”,通过自助疗法、有效地治愈童年创伤,走出人生阴影!
通过阅读本书,你会发现:
你的问题并没有你以为的那么严重,这真值得庆幸!
也有可能,你的确是童年创伤的受害者,这本书照亮了你童年的困厄经历,那么这本书正是为了告诉你,如何摆脱给自己带来的根深蒂固的困扰和艰难。
【专家推介】
对于很多遭遇过童年创伤的人来说,
通过研习这本书就能够继续生活。
——彼得•库伯(英国里丁大学心理学教授)
这些自助计划的内容和项目顺序
严格按照心理内在自有的规律和节奏设计,
能使经历过童年创伤的人获得处理各种心理困境的能力。
——海伦•肯纳利博士(本书作者,英国牛津大学认知心理治疗中心首席治疗师,心理学家)
在经历了看似无穷无尽的噩梦之后,
在实现我的人生目标和信念的过程中,
幸福、圆满和满足的感觉是伟大的!
我不再是一个空壳,而是活着:这真是太棒了!!!
——苏西(从童年创伤中治愈的本书使用者)
健康的心理系统本身有很好的自愈能力。有的创伤可以随时间过去渐渐淡化,但有的创伤并不能随时间流逝就能自然愈合,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心灵和我们的身体其实很相似,在受到伤害后,小的创伤不需要特别的处理,也能自愈。但如果在一个不利于创伤愈合的环境里,或者创伤程度比较严重,尤其是,创伤发生在儿童心理上时,由于儿童发展心理的特殊性,自愈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心灵上的伤口并不像生理的外伤那样可见,这是童年创伤被普遍忽略、却后果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过去我们对“原生家庭”“童年创伤”了解不多。近些年,随着中国社会进入高速发展和转型,中国民众普遍感受到了巨大的社会压力和生存挑战,而这种压力和挑战也会转化为心理不适感,乃至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人们对“原生家庭”“童年创伤”的了解需求也迅速增长。同时,各种心理治疗应运而生。但有资质的治疗机构和治疗师非常有限。无论在哪个国家或地区,心理治疗资源都是稀缺资源,治疗成本昂贵,即使在欧美发达国家,也仍有很多人无力承担治疗所需的费用,催生了对“心理自助”图书的庞大需求。但是,如果“心理自助”不能在一种很严谨、规范的引导之下进行,尤其是针对“原生家庭”“童年创伤”这样复杂的问题,有很多“自救”可以说是盲目、无效的,甚至是危险的。
本书《治愈童年创伤》正是为解决这类困境而写就的。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心理自助著作。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牛津大学认知治疗中心(OCTC)的海伦•肯纳利博士。该中心是与英国牛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合作的教育和培训机构,在全世界范围内培养从事认知-行为疗法的中高端人才。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该中心开始规划一套专为童年创伤经历者设置的疗愈课程,该课程在成立之始,需要心理治疗师的介入监督,但现在,经过30年来的调整、修订、完善,这套疗愈课程已经可以在没有治疗师的情况下,独立使用。
海伦•肯纳利博士认为,有为数不少的成年人,在当下的生活中存在着难以解决的心理问题,无法摆脱的心理困境。在很大程度上,这是与童年创伤有关的。但肯纳利博士强调,关注童年创伤,目的在于解决当下的问题本身,所以治疗的重心不是如何挖掘和阐释童年创伤,而是如何让受到童年创伤困扰的人摆脱他们现在遭遇的困境。海伦•肯纳利博士在这本书中,告诉了我们一个令人振奋的事实:受到童年创伤困扰的人使用严谨、系统的认知-行为自助疗法,对当下心理进行重建,是可以消除童年创伤给自己带来的不良影响的。
这是一本30年来一直被OCTC证实有效的的心理自助手册。它是经过严谨设计的、自成体系的课程。这些课程会让使用者按照课程规划的安排,主动参与进来。。这些练习经过严谨和精细设计之后,可操作性非常强,也非常亲切,就像耐心而又有经验的良师益友步步相伴。读者按照计划完成这本书的疗愈内容,自身的状况会发生可喜的改善,从而形成自我康复的良性循环。
同时,作者也提出,这本书仍然遵循心理治疗的“以来访者为中心”原则,如果使用者感到有压力、或者认为自己还没有准备好,也可以随时停下这项课程,随时回来,即使暂时中断,也不会影响使用效果。所以,这本书中所呈现的疗愈计划课程,最大程度地确保了治疗的有效性。
2021年3月27日 想读
二手时间 豆瓣 Goodreads
Время секонд хэнд
8.9 (249 个评分) 作者: [白俄] S. A. 阿列克谢耶维奇 译者: 吕宁思 中信出版集团 2016 - 1
20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最具分量的作品
发表后荣获德国书业和平奖(2013)、法国美第契散文奖(2013)、俄罗斯「大书奖」读者票选最佳文学作品(2014)、波兰卡普钦斯基报告文学奖(2015)
本书是白俄罗斯著名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最新作品,通过口述采访的形式,展现身处关键历史时刻的普通人的生活。本书讲述了苏联解体后,1991年到2012年二十年间的痛苦的社会转型中,俄罗斯普通人的生活,为梦想破碎付出的代价。在书中,从学者到清洁工,每个人都在重新寻找生活的意义。他们的真实讲述同时从宏观和微观上呈现出一个重大的时代,一个社会的变动,为这一段影响深远的历史赋予了人性的面孔。苏联解体已逾二十年,俄罗斯人重新发现了世界,世界也重新认识了俄罗斯。新一代已经成长起来,他们的梦想已不再关乎梦想,不再像90年代他们的父辈,关心信仰。二十年来,人们看了崭新的俄罗斯,但她却早已不是任何人曾经梦想过的俄罗斯了。作者追溯了苏联和苏联解体之后的历史过程,让普通的小人物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从而展现出身处历史的转折,以及人们如何追寻信仰、梦想,如何诉说秘密和恐惧,让人们重新思考什么是“俄罗斯”和“俄罗斯人”,为什么他们无法适应急剧的现代化,为什么再近两百年之后,依然与欧洲相隔。本书分为上下两部分,采访了生长于理想之下的俄罗斯人和今天的俄罗斯人,以及阿塞拜疆等前苏联国家的普通人,呈现他们的生活细节,所感所想。德国媒体盛赞该书撷取的是最为细小的马赛克,却拼出了一幅完整的后苏联时代图景。“一部20世纪后半叶的微观俄国史,笔力直抵普京时代。”
2021年3月25日 想读
特权 豆瓣 Goodreads
Privilege: The Making of an Adolescent Elite at St. Paul's School
8.2 (43 个评分) 作者: 西莫斯·可汗 译者: 蔡寒韫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 1
本书是一部参与式观察研究的范本,作者通过考察一所美国精英高中的日常,研究精英意识和行为是如何一步步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的。尤其是在现代信息社会知识易得的情况下,这些年轻人在接纳美式勤奋观的同时,不再比拼知识的占有。他们淡化了对“高尚情趣”和“你认识谁”的重视程度,取而代之关心一个人认识世界的方式和在这个世界里扮演的角色。这条成为精英的道路很特别,奇妙地结合了当代文化习俗和古典价值观。像圣保罗和常春藤这样的院校看上去越来越不像一个排外的游艇俱乐部,而是越来越接近我们多样性社会的一个缩影——一个包含细致具体的社会规则的微观世界。
2021年3月25日 想读
亲密关系 豆瓣 Goodreads
Intimate Relationship
8.9 (108 个评分) 作者: [美] 罗兰·米勒 (Rowland S. Miller) 译者: 王伟平 译 / 彭凯平 校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5 - 6
亲密关系与泛泛之交有什么区别;大丈夫与小女子真的般配吗;吸引力的秘密是什么;男人与女人真的是不同的动物吗;同性恋真的是由基因决定的吗;单亲家庭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离婚吗……什么是爱情?由什么构成?能持续多久?两性在发生一夜情及选择终身伴侣上有什么差异?爱情和性欲是由不同的脑区控制吗?亲密关系美满的秘诀是什么?有什么方法能让婚姻持续一生?米勒教授在《亲密关系》中回答了这些问题,尤其澄清了通俗心理学所宣扬的经验之谈,甚至某些错误观点。
《亲密关系》汲取了社会心理学、沟通研究、家庭研究、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演化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及家政学等学科的最新成果,研究实践和理论建构并重,学术标准与大众兴趣兼备。全书结构清晰、逻辑严密、语言生动、启发思考,既通俗易懂,读来轻松愉快,又科学权威,崇尚实证精神。本书遵循由浅入深、由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论述了亲密关系的基础、活动形态、类型、矛盾和修复等内容,读完本书,你将对人际吸引、爱情、婚姻、承诺、友谊、激情、沟通、性爱、依恋、择偶、嫉妒、出轨、家暴等亲密关系的方方面面有全新的认识。
亲密关系是人类经验的核心,处理得好能给人带来极大的快乐,处理得不好则会造成重大创伤,因此科学地认识亲密关系,攸关我们每个人的幸福。本书既适合研究亲密关系的专业人士,能给他们带来启发与灵感,也适合每个想爱情甜蜜、婚姻长久、人生幸福的普通读者。
2021年3月21日 想读
她身之欲 豆瓣 谷歌图书
2016年5月第1版
8.0 (72 个评分) 作者: 丁瑜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 - 6 其它标题: 她身之欲:珠三角流动人口社群特殊职业研究
本书以珠三角地区性产业女性从业者对“小姐”及“性工作者”称谓的理解为切入点,通过探讨她们的自我身份认同、自我实践和生活技巧来理解她们的欲望和自主性。研究指出,这些女性在日益复杂分化的性产业中有着非常不同的生活经验,她们有着强烈的成为情色/性主体、都市主体与现代化主体的欲望,而“性工作”这一概念并不能反映这种复杂性,因此娼妓合法化、性工作化的设想并不是政府干预的最佳目标,也不是改善这些女性生活状况的最佳行动策略。
2021年3月19日 想读
无器械健身 豆瓣
You Are Your Own Gym
8.5 (30 个评分) 作者: 马克·劳伦 / 乔舒亚·克拉克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 9
美国特种部队的精英体能教官——马克·劳伦,总结并发展出了这一套简单、全面的锻炼方法,不用哑铃、杠铃,更不用去健身房,只需要你自己的身体,而且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无论性别、年龄、体重和体能水平,每个人都能从书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练习动作和健身计划。每星期只需要两个小时,你就能快速地实现目标:更少的脂肪、更强的身体、更多的自信!
美国陆军“绿色贝雷帽”、海军“海豹突击队”、空军“空降营救组”“战斗控制组”的体能训练方法,让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能最有效地健身——无论性别、年龄、体重和体能水平,无需器材和健身房,每周只需要2个小时,你就能获得的体型和健康水平!
2021年3月15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