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晨 - 标记
西夏旅馆 豆瓣
6.4 (21 个评分) 作者: 骆以军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6
骆以军 台湾中生代最重要的小说家
耗时四年倾力书写一部关于异族人、变形者的疯癫、妖艳、镜中幻城的恶魔之书
王安忆 莫言 梁文道 戴立忍 桂纶镁 跨界鼎力推荐
《西夏旅馆》是台湾中生代小说家骆以军迄今为止最为重要的作品,作者写作期间曾三度遭受忧郁症侵袭,最终耗时四年,倾力写就一部关于异族人、变形者的创伤与救赎、离散与追寻的疯癫、妖艳之书。
2010年,《西夏旅馆》荣获华文世界奖金最高的文学奖项“红楼梦奖”首奖,复旦大学陈思和教授在颁奖词中如此陈述:《西夏旅馆》以十一世纪神秘消失的西夏王朝作为历史托喻,以一座颓废怪诞的旅馆作为空间符号,写出一部关于创伤与救赎、离散与追寻的传奇故事。骆以军糅合私密告白与国族叙事,魔幻现实与情欲臆想,黑色幽默与感伤格调,铺陈现代中国经验最复杂的面貌。全书试探文学想象的禁区、人间伦理关系的极限,尤其值得瞩目。《西夏旅馆》文字华丽,结构繁复,意象奇诡,寄托深远,为新世纪华文小说所仅见。
本书获奖记录:
2008 《中国时报》开卷好书奖
2008 《亚洲周刊》年度十大中文小说
2009 台湾文学奖小说金典奖
2009 第33届“金鼎奖”图书类最佳著作人奖
2010 第3届“红楼梦奖”世界华人长篇小说奖
推荐语:
骆以军是最近台湾十多年来最了不起、最有创造力的一位作家,而且甚至是整个华文世界里面最有重量的作家之一。……《西夏旅馆》在骆以军怪异、绚丽、有点色情意味的笔下,透露了外省第二代的漂流经验。
——王德威
这不是一部易懂的小说,但它是骆以军语言技艺的大成,更有可能是华文小说的新路碑。若要我用一句话去总结,我只能勉强地说:“西夏”在骆以军笔下成了一切历史中曾经灿烂登场却又终归灰灭的记忆之象征,“旅馆”乃是容纳无穷故事但又不可一一说完的迷宫装置,其奇诡复杂让人叹为观止。如果这是台湾中生代作家对小说提出的疑问和挑战,大陆这边又有哪一个同代人愿意去接应回答?
——梁文道
骆以军是个蛮横的蠢孩子,他具有极大的破坏力,把现有的时空砸个稀巴烂,再把齑粉般的碎片凑起来,搭一个莫须有的新时空,好歹拼成个四不像,却找不到进去的路径。正彷徨着,忽然蹈入一扇门,又陌生又熟悉,既不是砸烂的那一个,也不是新凑的这一个,而是第三个,叫做“西夏旅馆”。
——王安忆
这是一部庞杂的书,也是一部匠心独运的书。这是一部琐碎的写实之书,也是一部超越了现实生活的象征之书。这是一部让读者望之却步的书,也是一部让读者手不释卷的书。
——莫言
长辈不在的时候,我们都称骆以军为台湾文坛一哥,六〇以降第一人。
——戴立忍
作家翻箱倒柜将一幕幕荒谬乖离的末世景象以无比温柔的笔触结印。自脱稿那日, 便注定是一部跨世纪、 跨古今与两岸的文学巨著。
——桂纶镁
2012年5月23日 在读 好贵。上下两册,好像是互不相干的短篇集,又好像是互有关联。小说不像小说,随笔不像随笔,文字看起来有点艰难。希望到时候会改观。
刀子和刀子 豆瓣
8.4 (5 个评分) 作者: 何大草 北京十月文艺 2008 - 6
《刀子和刀子》讲述泡桐树中学犹如丛林,威肃、神秘的蒋校长居于丛林之首,骄傲的女班主任通过强悍的陶陶,管理着素不服管教的高二(1)班。十八岁的女生何凤,以两把刀子为吉祥物,渴望爱,却留着倔强的板寸;玩世不恭,又时时捍卫真诚。陶陶是她喜欢的男孩,娇媚的朱朱是她的密友。富家子弟阿利以金钱依附于陶陶,以友谊依恋于何凤。混血才女伊娃则以生花妙笔,增添了戏谑和荒诞。然而,一个粗犷的插班生的到来,打破了班级的格局。他出手向陶陶抢夺对阿利的控制,也争夺何凤的爱……于是丛林大乱,群雄逐鹿,不仅是拳头、喋血,还投射着成人世界的谋略、利用、反利用。情节兔起鹘落,女主人公的自叙刚烈、憔悴而又深情。在这个汗腻腻的夏天,他们注定经受生存训练,痛苦、蜕变、成长,并散向四面八方。
点击链接进入:
《盲春秋:中国第一部历史悬疑大作》
《刀子和刀子》
2011年11月30日 在读
北城以北 豆瓣
作者: 余慧迪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1 - 9
《北城以北》内容简介:在我们心底里都埋藏著一座城。它的名字叫做——北城。那些曾经逃出它的人,再也没有回来过。他们惺惺相惜,相互扶持走过的年少时光,都不得不禁钢在这座城市里面。这个小城奠定了他们的成长背景,无形中也影响了个人的性格,捂住了他们的眼,锁住了他们的心。最步自封的上一代,蒙昧无知的上上代,连同懵懂叛逆的这一代。善良与凶狠,扼杀与宽恕,沈沦与自救•轮回上演。然而我们始终相信,黑土下面会破出白芽,黑暗尽头会有新生。
2011年11月18日 在读
春光乍泄 豆瓣
6.5 (16 个评分) 作者: 范坡坡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7 - 6
本书精选100部在世界电影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同性恋电影,以及200余幅精美剧照和资料图片,是国内第一部完整、详尽地介绍同性恋题材电影的力作。专业的解读,配以震撼的画面,为读者展示了一幕幕鲜为人知而又活色生香的另类人生。
2011年7月16日 在读
光影言语 豆瓣
8.6 (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白睿文 译者: 罗祖珍 / 刘俊希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10
《光影言语》是美国当代新秀学者白睿文对当代两岸三地二十位华语电影要人的深入访谈——
大陆:谢晋、田壮壮、陈凯歌、张艺谋、张元、王小帅、贾樟柯、李杨
台湾:侯孝贤—朱天文、杨德昌、吴念真、李安、蔡明亮、张作骥
香港:许鞍华、关锦鹏、陈果、陈可辛、陈耀成。
这部访谈录,以探究各位华语电影工作者的重要作品为主,关注他们的成长岁月和美学追求,兼及艺术、商业和政治之间复杂交缠的关系,并展望全球化大背景下华语片的未来。在作者的精心准备的提问中,“第五代”、“第六代”、“台湾新电影运动”、“香港电影新浪潮”……这些华语电影“最好的时光”,如草蛇灰线,浮现在更宽广的历史与文化脉络之上。这本集子为当代华语电影世界最杰出的一些导演的想法和理念提供第一手资料。
2011年7月16日 在读
天堂沉默了半小时 豆瓣
作者: 王书亚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8 - 4
天堂沉默了半小时,地上喧哗了两千年。
电光倒影中,记录悲欢离合,震惊与感动都不会离我们太远。一面是人心中的罪孽、苦毒与盼望,一面是国家和历史中的偶像、主权与恩典。
若没有一种追随终极价值的眼光,来解读历史与当下变换的舞台,一切苦难都将失去轻重,一切欢欣也只是烟云。
若有了从永恒而来的启示与亮光,你能看到的,就是苦难中的信心,不能夺走的盼望,和永不止息的爱。
本书俯瞰几十部离时代最近的经典影片,历史承传与当代文化景观的对白,电影艺术的风华绝代,人生信仰的千回百转,叫人掩卷而叹,夜里梦见沉默的羔羊。作者从信仰与人生的角度对几十部国内外经典影片作出了精彩阐释和深度的剖析,使读者能在短时间内领悟到电影的精髓;
本书附录是220部与信仰有关的电影推荐,帮助读者更快捷寻找、观看并收藏好的影视作品。
2011年7月16日 在读
青年电影手册(第二辑) 豆瓣
作者: 程青松 / 宋健君 2009 - 6
打造华语独立影评品牌,《青年电影手册》全新改版
2009年5月底,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华语独立影评品牌、中国版的《电影手册》图书型杂志书《青年电影手册》(第二辑)即将全新改版。本期特别邀请了国内著名编剧、电影频道资深策划、《我的摄影机不撒谎》著作者之一、国内知名影评人程青松先生担任主编,邀请了张献民、崔卫平、郝建、杜庆春、朱大可、朱其、张亚旋、崔子恩、吴文光等知名影评人为我们撰稿,无论是华语主流电影还是独立电影抑或是独立记录片,我们不光注重对电影本体的批评,更注重其社会层面和文化层面的启示和思辨价值。
作为《青年电影手册》的发起人,也是该手册的总策划人宋健君表示,《青年电影手册》的出版得到了国内外众多知名影评人、电影人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会更加努力,2009年将密切关注华语电影的发展,关注青年导演的创作,尤其关注香港电影,台湾电影和建国60周年的献礼电影。我们需要为时代留下什么,让电影真正活下来,活的有尊严,有价值,有历史的分量吧!《青年电影手册》也愿意成为你在精神上的指引助手和朋友。
《青年电影手册》全新改版,众多知名电影人纷纷祝贺
2009年5月底,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华语独立影评品牌、中国版的《电影手册》图书型杂志书《青年电影手册》(第二辑)即将全新改版。作为国内电影批评的一件大事,众多知名电影人纷纷表示祝贺。
姜文:电影创作应是自由的梦想。《青年电影手册》的批评也应当是:自由加独立,梦想与激情。
田原:青年永远电影,电影永远年轻。
王小帅:坚持独立批评的精神,看《青年电影手册》。
章明:电影与青年同在,即使是侯麦,伊斯特伍德那样的青年。
郭晓冬:愿我们的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
姜宏波:特别高兴创建《青年电影手册》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来关注我们的电影产业。
肖风:期待《青年电影手册》成为浩瀚影海中的灯塔。
郝蕾:关心电影,关心《青年电影手册》。
王超:不弃良知,独立品格,为电影人生之尊严,勇敢批评。
倪萍:青年爱电影,电影就永远年轻。
李亚鹏:祝《青年电影手册》伴中国电影茁壮成长。
宁瀛:期待《青年电影手册》。
李少红:电影永远是青春的梦想。
刘晓庆:《青年电影手册》开拓希望的路,我们都在路上。
佟大为:祝《青年电影手册》大卖
路学长:关注电影本体,促进电影实践。
顾长卫: 热爱电影就把《青年电影手册》天天装在兜里放在心上吧。
2011年7月16日 在读
四面楚歌 豆瓣
作者: 周黎明 2008
周黎明,人称周老大,影评江湖的大侠。其实跟西部牛仔似的,圈里养着一群牛,外面还有一群牛,这座山谷溜达一下,那座村寨小住几日。说好听一点,是全面开花;说不好听,是不务正业,甚至没有正业。
本书为周黎明的第三本纯影评集,他写影评的几把刷子全在这里了。我看不出他还有什么其他本事,反正,《公民凯恩》影评不能当论文,《赤壁》影评不具有公关宣传价值,《英雄》《黄金甲》《色,戒》影评有严重的思想意识问题,《撞车》影评把庸俗当有趣, 《夜宴》影评把庸俗当高深,所有正面评论太一本正经,所有负面评论太过不严肃。整本书既缺乏学院派的深邃,又没有小资的情调,也没有网络写手的生猛,更没有内行的专业性。
总之,不够诗意、不够煽情、不够忘我、不够深刻、不够专业、不够电影……这样的影评,要来做什么?正如他把我心爱的经典贬得一钱不值,今天我有机会,也要让他这本书尝一尝板砖的滋味。
一句话点评:这就是一个不懂电影、不懂电影术语、不懂影评界规则、没有上过一天电影学院的不懂装懂者的梦呓。
2011年7月16日 在读
感官王国 豆瓣
6.2 (10 个评分) 作者: 许苏葵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6
从浩瀚的世界影史上选出100部电影,贴上“另类”的标签,显然是一种不能选择的选择,但这种选择对于《感官王国》而言却是必须的,于是便有了十个主题“分解”了这100部电影,结果则是共同指向了人类的情爱、欲望、心理、梦境、畸恋、暴力、杀戮等人性所承载的一切。每一部电影都抵达了人性深处光明与黑暗渊源。另类电影背后的导演大都是特立独行的人,他们依照自己所理解的世界和人性拍出了他们想拍的电影,他们就像是与撒旦密谋好了一样,从不像“上帝”一样坐在观众席上,而是躲在银幕后,用生动的光影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世界。与其说是100部另类电影,不如说是100种另类的人生、另类的人性、另类的世界。
2011年7月6日 在读
501个疯子 豆瓣
作者: 张林 / 多多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1 - 3
这是一本凤凰“疯子”们逸闻轶事的大集合。
凤凰的“疯子”既有管理层,也有名主播、名记者,更有名嘴大拿,他们的家事、糗事、乐事、疯事以及正传不便录入的各类故事,都在这里被互相挖掘爆料出来。很多篇章更由陈鲁豫、窦文涛、吴小莉、曾子墨、闾丘露薇等人执笔,亲述在凤凰家长里短的“疯”。
正如凤凰卫视刘长乐老板所言,这里是一个疯子和五百个疯子的故事。
封底文字:
上海解放不久,十里洋场灯红酒绿,八路军土包子进城,被有些人看不起,我们家住在法租界洋房里。上海人说,大军不会用抽水马桶,坐在上面拉不下屎,只好蹲在上面解手。
我问了父亲,是真的吗?父亲说,我们土是土点儿,可也不会蠢到那地步。
——刘长乐
有一次,我在公司走廊里大着嗓门冲许戈辉喊:“狗日的,等等我!”
碰巧那天有内地电视台的同行在参观凤凰,一行人看到我正要打招呼,却清清楚楚听到我嘴里的3个字,不由露出惊愕的神情。我这才意识到,我俩之间的称呼难登大雅大堂。
——陈鲁豫
一位香港服装师提议,让我时尚一点,新潮一点——她是位18岁的小女孩——所以她给我找了一个绒毛大领结,领结两端还带着两个坠子,看上去活像一只大兔子。后来北京方面说,文涛你穿那东西不好看。旁边有个小子添油加醋,说他就那德行,穿什么都糟蹋!
——窦文涛
2001年我加盟凤凰时,凤凰流传一句话:“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牲口用!”
刘老板是消息最灵通人士,这样精辟的话自然不会漏掉。不久后刘老板夸耀:“连我们主持人都说,在凤凰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牲口用!”老板话音刚落,我插了一句:“老板你不知道,现在早就是女人直接当牲口用了。”此后我这句话被刘老板在无数场合转述。
——曾子墨
在俄罗斯采访胡锦涛主席时,他看见我说:“你怎么样,你好吗?看你去伊拉克采访,既为你的精神打动,又确实很为你担心,后来知道你安全回来了心里才踏实。我送你两句话,事业要追求,安全也要保证。好不好?”那一刻我好感动,觉得他就是一个疼爱孩子的家长。
——闾丘露薇
2011年4月12日 在读
打捞中国愤青 豆瓣
作者: 廖保平 2010 - 11
回顾愤青的光辉历程不难发现,愤青不仅排斥西方先进文明,而且对本民族的传统文明也是一次次痛快的打砸。愤青破坏的热情往往大于建设的热情,当愤青得势的时候,正是全民疯狂的时候,也正是整个国家民族遭殃的时候。中国愤青为冷战招魂,全球树敌,仇恨文明,主张决裂,会断送现在的大好局面,会把中国推向深渊。对这样的民族主义愤青,我们要坚决说:不!对这样的逆流,我们要坚决狙击!划清界限的时候到了!为愤青群体清理门户的时候到了!打捞中国愤青的时候到了!作者通过对愤青群体的特性和行为,心理和精神,政治和经济,从铁血腔、名人移民海外、抵制家乐福、崇洋媚外与崇中媚内、北京奥运会等进行深度解剖式的分析,揭开愤青的老底,一一点破愤青带给中国未来的危害,从而对愤青做出尖锐的抨击和批评。
2011年4月12日 在读
跟随一位少女穿过城市 豆瓣
作者: 胡凌云 世纪文景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 8
作者豆瓣小站:
http://site.douban.com/109925/
《跟随一位少女穿过城市》是史上典型理工男撰写之爱情小说,“谈一场理想的恋爱,就会是这样的。”
一部具有贵族气质的小说,笔锋细腻内敛,对某个时代的年轻人有极强共鸣。
掘火网(www.digforfire.net)创始人胡凌云的首部长篇。
《跟随一位少女穿过城市》书名取自西川的诗:
我跟随一位少女穿过城市
我踩着她的脚印
却并不踩住她的影子
2011年4月12日 在读
莎乐美的七层纱 豆瓣
7.7 (6 个评分) 作者: 周黎明 花城出版社 2007 - 8
本书试图回答的问题
1.如果一位中国明星老在海外扮演妓女、放荡女之类角色,但在国家出现危机时挺身而出,竭尽全力保卫国家利益,她究竟是爱国演员还是卖国演员?
2.好莱坞动作大片的欣赏过程为什么酷似性交过程?
3.银幕上的愤青通常被塑造成好人还是坏人?
4.软弱和不求上进究竟是国民性的毒药还是救命稻草?
5.为什么说“先学做人再学做戏”是一种谬论?
6.近年来走红的影片跟川菜有什么内在关联?
7.为什么赞美是赞美。而加倍赞美反而会成嘲弄,甚至诅咒?
2011年4月12日 在读
欢喜 豆瓣
7.1 (28 个评分) 作者: 冯唐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7 - 11
冯唐17岁作品,青春寻找的故事,结构完整,堪比仲永。读到最后有种莫名的伤感,觉得青春这回事儿实在是难以捉摸。多年后的回忆,似曾相识的瞬间,恍然明白,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也只有那个年代和年纪,才有真正的欢喜。
2010年12月23日 在读
流动的光影声色 豆瓣
作者: 罗展凤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11
在钟爱的光影和声色之间,灵魂得到释放,或寻得喜乐、宁静、救赎……
音乐是电影的一部分,你可能因为一部电影而记住一段旋律,也可能因为一段旋律而记住一部电影。电影影像与音乐交织缠绵,那份浓情就化为罗展凤笔下细腻的文字,渐渐沉淀成这本敏锐而有质感的《流动的光影声色》。作者在书中将电影和音乐的故事娓娓道来,让我们重新拾起与电影初遇的心情,体味电影中那曾被忽略的因音乐而产生的更深邃的意境、更丰富的内涵。同时,本书仍保持着作者一贯的深刻与丰实。
2010年11月21日 在读
爱,诫 豆瓣
作者: 张秋 2008 - 3
这是一本以电影作为案例,来讨论现代人两性关系的书。它首先是一本爱之书,其次才是电影书。作者从每个典型案例中挑出不同的点,然后从心理、伦理、社会等角度切入,话题涵盖了情爱、性爱和婚姻。电影中的虚构,与当下的现实,在书中得以融会。
2010年10月21日 在读
电影+2003 豆瓣
作者: 卫西谛 2004 - 5
2003年与2002年相比,国内电影徒增了许多热门的话题,电影图书也出现“电影馆”和“电影眼”系列的引进版。而《电影+2003》与《电影+2002》相比,则增添了纪录片单元和几个海外作者。变化乍看起来很平淡,内中却有诸多不足为外人道的挣扎和艰辛。这套书在每年编撰至半时往往是最痛苦的时间,在百余篇影评中尚有一半未完成,而时间总是伴着新诞生的电影流逝,在那段日子《电影+》成为许多主创者的梦魇,甚至形成某种悲壮气概一一这是在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这里要感谢互联网,将远在美国,法国、日本与国内三四个城市的作者联系到一起,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在编撰过程成为我最亲密的朋友,尽管其中有些人素未谋面:而我一直认为《电影+》非“朋友”这个集体不能完成。
2010年8月16日 在读
还过的去~~
纽约明信片 豆瓣
作者: 娜斯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1 - 10
作者长期生活在纽约,亲身体验与关注着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这本书中,他的随笔涉及书刊、电影、时装、博物馆、饮食等多方面,充分展示了“文化纽约”既新潮时尚又高雅独特的风貌。
2010年8月16日 在读
恍惚远行 豆瓣
作者: 李伯勇 2006 - 4
这是一部以现实乡土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作品扎根乡土现实,关注弱势群体,洋溢着浓郁的人文关怀,渴望并呼唤健康的个人化精神建构。正如作者在本书“后记”中所言:“应该说,我是个现实感——现实精神很强、开放型的作家,即使非现实的题材,也贯穿着现代人文精神、现代意识,即离不开现实关照,回应着现实的精神扣问。”
这部小说的主人公凌世烟在“文革”的环境中读书成长,满脑子“英雄一闪亮”意识,以斗争、你死我活、非白即黑的两极思维来以不变应万变。他也反抗不正之风,反腐败,但显然不是建立在理性意识上,而是建立在做英雄的欲望上。另一主要人物石羊,他也出生在弱势家庭,从小崇拜凌世烟的叔叔(确实有过英雄之举)转而崇拜凌世烟,包含治愈他家祖传阳痿的功利性考虑,他下滑的精神轨迹就是如此。传宗接代的思想通过他父母和周边环境对他施以沉重的压力,他的心胸越来越狭窄,发展为怀疑妻子,最后举斧砍死了还是处女的无辜妻子,进而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作品真正体现了当代长篇小说多元化的艺术特色,和中国长篇小说的真正实力。
2010年6月12日 在读
题目很好。内容也比很多乡土作家要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