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晨 - 标记
伍迪·艾伦谈话录 豆瓣 Goodreads
Conversations with Woody Allen: His Films, the Movies, and Moviemaking
8.7 (9 个评分) 作者: [美] 埃里克·拉克斯 译者: 付裕 / 纪宇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6 - 9
“为了拍《阿拉伯的劳伦斯》,你要去沙漠待两年吗?”
“当然。”
——那不是我。我会直接把《阿拉伯的劳伦斯》这个点子扔进碎纸机!
★伍迪•艾伦从1971至2009年接受其传记作者的访谈全记录
★一位电影大师关于电影拍摄、剧本写作、私人生活的坦率自白
★全方位呈现幽默、智慧、真实的伍迪•艾伦
引入入胜……读者将会在其中读到以前从未见识过的东西:伍迪•艾伦眼中的伍迪•艾伦……给怀有雄心壮志的艺术家提出的大量建议……几乎每页都妙趣横生。
——《巴尔的摩太阳报》
2017年11月27日 想读
我心深处 豆瓣
Woody Allen on Woody Allen
7.0 (18 个评分) 作者: [美] 伍迪·艾伦 / [瑞] 史提格·比约克曼 译者: 周欣祺 雅众文化/ 新星出版社 2016
伍迪·艾伦是世界影坛中最独特、最具魅力的导演之一,他的电影别具一格,且拍摄速度之快、获奖数量之多,几乎无人能及。
.
伍迪·艾伦在本书中回顾了三十余年的创作历程,涵盖了《傻瓜入狱记》《安妮·霍尔》《曼哈顿》《开罗紫玫瑰》等最具代表性作品台前幕后的故事,字里行间透露着他对 电影 和人生的真知灼见。他的电影带有纽约知识分子式的机智与辛辣,处处可见对文化、道德、宗教的讽刺,风格一目了然,却又和而不同。
.
他不仅是位杰出的电影导演、演员,同时对音乐、文学和艺术也有着独到而深刻的洞见。他无意于做聚光灯下的表演者,总是低调地站在作品背后。喜剧的笑声终会烟消云散,而自律的创作者永远闪光。
.
媒体评论
.
美国电影界唯一的知识分子,继卓别林后最杰出的喜剧天才。
——奥斯卡颁奖词
用充满智慧的幽默解析人生、讽刺人性,这方面的集大成者数伍迪·艾伦。
——《纽约时报》
伍迪·艾伦的自嘲性刻画让我同情乃至欣赏他。
——科波拉
斯皮尔伯格可以被模仿,但伍迪·艾伦是无法被模仿的。
——马丁·斯科塞斯
2017年11月27日 想读
废弃的生命 豆瓣
8.7 (6 个评分) 作者: [英]齐格蒙特·鲍曼 译者: 谷蕾 / 胡欣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 - 11
现代化的一个未可避免的后果是对“人类废品”的制造,即对废弃的生命、移民和难民等多余人口的制造,这是秩序构建和经济进步的副作用。全球所有地区不得不承担现代性在全球胜利的后果,寻求对于地区性人口过剩问题的全球性解决方法。“我们的星球已经满载”,“人类废品”的产生有增无减,而地球上能够容纳这些人口的“废弃品处理站”却在迅速减少。鲍曼的这本书揭示了这一危机对于我们当代文化和政治以及个人生活和民族命运的的深刻影响,指出政府通过把难民、移民、寻求避难者与恐怖分子之间做出联系,激起大众对于小规模犯罪的厌恶和恐惧,从而引开公众对于政府无法解决也无意干涉的严重社会问题的关注,进而显示其实力,巩固其政权。人类废弃物成为一个合适的标靶,被部落战争、大屠杀、监狱及难民营消除和吸收,丧失了社会存在所依赖的一切标识。本书还表明,人类废弃物的产生和处理问题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引起了人们对永恒、时间、生活方式、美、人际关系等等文化要素的思索。
2017年11月24日 想读
那一天 豆瓣
Ce jour-la
8.0 (34 个评分) 作者: (法) 维利·罗尼 译者: 赵朝泉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维利·罗尼的作品覆盖了整个20世纪。他是个很执著的人,从最初开始拍摄就伴随着并记录下巴黎人民为了更美好的生活而进行的奋斗。他比任何人都更有资格为巴黎几乎一个世纪以来的历史作证。现今他的照片被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所收藏,同时也在世界各大都市如巴黎、纽约、东京、布宜诺斯艾利斯等地举办他个人的作品回顾展。这本书每篇文章都是以“那一天”开头,记述了作者拍摄每一幅照片背后的故事。书中不但收录了大师的经典作品,而且由大师详尽讲述拍下每张照片时的心里活动,他的把握、他的错失,他想捕捉到的氛围,他期待呈现的意义。这些拍摄于不同时间的作品,完整呈现出巴黎这座城市的变迁,最动人的是对不同时代人物的记录。这本书不单是摄影集,同时包括大师对自己精选作品的剖析,也是摄影爱好者的经典收藏。
2017年11月18日 想读
日本新浪潮电影 豆瓣
作者: [美]大卫•德泽 译者: 张晖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4 - 4
1960年代完成了一批“新浪潮”电影,这些电影制作人是反叛者,挑战电影传统和整个文化。日本的新浪潮电影直到现在基本上被忽视。《日本新浪潮电影》是第一部致力于审视和解析日本新浪潮电影的重要研究著作。
本书作者从研究“新浪潮”电影的导演们出发,围绕“新浪潮”最典型的主题,组织 起这本著作,书中章节全面考察了诸如青春、身份、性别、女人等,这些在1960年代日本电影中所揭示出的主题。德泽将对日本重要电影档案的研究与重要人物的访谈,及对日本文化敏锐的洞察力结合在一起,为大岛渚、筱田正浩、今村昌平、吉田喜重、铃木清顺等人的电影,提供了一份可靠而公正的解析。
大卫•德泽教授的研究,从方法论和视野方面来看,无疑是出众的……《日本新浪潮电影》充满了令人着迷的观点……这是一份精心的研究,且简洁明快,引人深思。
——美国匹兹堡大学 惠子•麦克唐纳德
2017年11月5日 想读 https://pan.baidu.com/share/link?uk=3244596006&shareid=1751261562
我讨厌的10种好人 豆瓣
作者: [日] 中岛义道 译者: 黄悦生 后浪丨文化发展出版社 2017 - 11
“战斗的哲学家”中岛义道辛辣点评“模式化好人”
为你拆穿一团和气的生活假象,寻回本应复杂有趣的人生
...................
※编辑推荐※
◎ 选择做好人,是你对社会规范的妥协,还是独立思考判断的结果?“战斗的哲学家”中岛义道常常拥有剑走偏锋的观点。在《我讨厌的10种好人》中,他深入日本社会的每个细节对生活陈规发出挑战,用一针见血的生活哲学辩论破除思维惰性,借旁征博引的思考实例带来批判性思维的觉醒,帮助“不假思索的好人”拒绝道德绑架,重拾探索自我的勇气。
◎ 觉得自己格格不入,想尽方法附和大家?遇到困难束手无策,不断寄希望于明天?出现争执不问缘由,一味安抚“和稀泥”?人生就是应该感恩,即使别人不需要这份恩惠?……你也是这样一个活在“现世安稳”里的盲目好人吗?这本书将为你拆穿一团和气的生活假象,揭露多数人大脑空空如也的真实,开拓群体思维下的处世新思路,寻回本应复杂有趣的人生。
...................
※内容简介※
积极乐观、心存感激、平息争执、无怨无悔……这些特质正是标准“好人”所具有的,然而他们真的思考过自我,体会过别人的感受吗?
本书归纳了10种无视人心的复杂性,总是要我们“热爱生活”“循规蹈矩”,并将自身价值观强加于人、抹杀个人独特性的麻木“好人”。直言符合社会普遍定义的“好人”标准的人,都是缺失自我人格、对少数者进行不公干涉的麻木之人。
作者基于自身经历,观察、分析了现代日本社会中的“好人”怪象,并深入思考了打破陈规、还原本我的轻松生活方式,不仅能给“叛逆者”增加信心,更能为“好人”敲响警钟。其耿直犀利的行文风格直击每个人的灵魂,发人深省。
2017年10月20日 想读 好像挺有意思
电影是什么? 豆瓣
Qu'est que le cinéma?
9.4 (19 个评分) 作者: (法)安德烈·巴赞 译者: 崔君衍 商务印书馆 2017 - 9
本书为法国新浪潮电影之父巴赞发表的一系列高质量影评和电影评论的结集,涉及电影本体论、电影社会学、电影心理学和电影美学等诸多话题,是研究巴赞和当代电影美学的必备读物。在电影理论史上,巴赞的电影理论是一座卓越的里程碑,他的现实主义美学深刻影响了世界电影的发展,他宣扬的摄影影像本体论和真实美学也形成了与蒙太奇理论不同的电影美学体系,开拓了电影研究的领域。正是由于巴赞的努力,电影才成为严肃的研究课题。作为巴赞电影理论的经典代表,《电影是什么?》从问世之初就受到电影从业者和广大影迷的好评,被誉为“电影的圣经”,也为巴赞赢得了“电影的亚里士多德”的崇高荣誉。
2017年10月16日 想读
最初的光明,最后的黑暗 豆瓣
The Last Days of Night
7.3 (6 个评分) 作者: [美] 格雷厄姆·穆尔 译者: 尚晓蕾 中信出版集团 2017 - 8
1888年的纽约,煤气灯依然闪烁在城市上方,但“电”的奇迹已经萌发。谁能掌握这种把黑夜变成白昼的技术,谁就能创造历史——并且获得巨大的财富。托马斯·爱迪生在这场赛跑中领先,他起诉了仅存的竞争对手乔治·威斯汀豪斯,索赔金额达到前所未见的十亿美元。威斯汀豪斯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震惊的选择:他聘用了年仅26岁、没有任何经验的新人律师保罗。爱迪生是一个强势、狡诈而危险的对手,保罗面对的挑战令人胆寒。但他与大名鼎鼎的对手之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计任何代价也要获胜的冲动。
这桩官司让保罗有机会见识了镀金时代纽约上流社会的疯狂——他发现每个人都各有打算、每个人在表象之下都另有面目,直到他遇见尼古拉·特斯拉——一个脾气古怪却智慧超群的发明家,他手里很可能掌握着击败爱迪生的关键。
———————————————★★★★★————————————————
◆纽约时报畅销书、奥斯卡奖最佳编剧《模仿游戏》得主格雷厄姆·穆尔新作
◆即将搬上银幕,由“小雀斑”埃迪·雷德梅恩领衔主演;同题对决——另一部电影由“卷福”主演
◆《华盛顿邮报》《费城询问报》等年度最佳图书
◆一部基于真实事件创作的惊悚小说,讲述天才的本质、野心的代价以及 将美国带入电气化时代的斗争,带我们回到那个魔幻时刻——那个奇迹发生的年代
———————————————★★★★★————————————————
这部引人入胜的历史小说照亮了美国历史上一个美妙的时刻。
——《人物》周刊
《最初的光明,最后的黑暗》精妙刻画了一系列美国发明家,小说支线的故事情节也具有《了不起的盖茨比》般的神秘魅力……穆尔构建了一个复杂的脉络,他魔术般地生动描绘出镀金时代的纽约,让一切恍如昨日。
——《娱乐周刊》
《最初的光明,最后的黑暗》是历史惊悚小说的巅峰之作……故事发生在发明创造确实堪称奇迹的魔幻年代,穆尔知道如何牢牢吸引住读者不放,小说的核心爆发力正如电能一样惊人。
——《自由撰稿明星报》
一次回望历史的辉煌旅程、优秀历史小说的范本……穆尔深入研究了被遗忘已久的史实,并带给我们一个令人兴奋并且震惊的故事。
——《华盛顿邮报》
《最初的光明,最后的黑暗》发生在丰富而详实的历史所构成的大背景中,情节不断推进的同时,小说没有遗漏下任何细节,它在娱乐读物中极为出色、妙趣横生,令人心满意足……
——《纽约时报书评》
2017年10月9日 想读
钢铁之路 豆瓣
The Iron Road
作者: [英] 克里斯蒂安·沃尔玛尔 译者: 陈帅 中信出版社·新思文化 2017 - 11
在工业革命时代的所有伟大创举中,铁路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
1830年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开通,标志着铁路时代真正来临。在此之后,从伦敦到爱丁堡,路程耗费时间由2个星期缩短到2天,城市之间不再遥遥相望。普通人可以选择去远距离的城市工作,再乘坐火车回到郊区生活,这种跨地区通勤改变了农耕时代以来的社会形态。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不再局限于周围地区,远途旅行成为新兴潮流,更多人开始以一种全新视野,打量以前到达不了的世界。
铁路成为连接世界的工具,更深远的影响是,它促进了工业革命以来的现代化进程。铁路使得商品、人力在城市之间高效流通,加速了资本运转。得益于大规模修建铁路网络,19世纪西方国家一跃建立了领先世界的工业文明。铁路技术向世界各地传播,触及了看似完全不可能的高度和遥远的角落,也催生了一批充满胆识的时代奋斗者。从近代早期富有野心的殖民开拓者,到中国高铁时代富有创见的建设者,《钢铁之路》将为我们讲述,铁路如何在200年现代化进程中,一步步发展成为大国崛起的国之利器。
【编辑推荐】
1、 爱因斯坦、霍金、马斯克、Sheldon……我们所知道的科技天才,几乎都对火车非常痴迷。
2、 铁路是工业文明的象征符号。从蒸汽机车、内燃机、电动列车到高速铁路,铁路技术的演变,完整贯穿了3次工业革命进程。一部铁路史,浓缩的是现代文明进化的影子。
3、 《钢铁之路》精心打造铁路史知识库,首次完整呈现铁路史入门百科全书。书中可以看到与铁路相关的:
① 技术篇。覆盖工业时代到中国高铁时代的50款收藏级车型,从轮轨、路桥、信号电报、磁悬浮系统等,全方面展示工业科技之美。
② 历史篇。来自大英博物馆和科学图片库的200幅未公开照片,从跨地区通勤、新型商业模式、资本流通网络等角度,还原铁路时代的社会面貌。这些照片解释了农耕时代彼此隔绝的我们,如何在铁路的带动下,飞跃至高度连接、快速发展的现代世界。
③ 创新篇。在铁路200年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一批富有雄心、创见和魄力的创新者。从英国铁路之父到中国高铁建设者,《钢铁之路》讲述了这些技术崇拜者如何推动铁路成为大国崛起的国之利器。
4、 “一带一路”历史读本。《钢铁之路》讲述铁路重塑世界连接方式,让每个人真正读懂“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历史内涵。
5、 DK品质保障,全彩插图,精装典藏。
2017年9月30日 想读
你不知道的伍迪·艾伦 豆瓣
作者: 【美】戴维·伊万尼尔 译者: 秦尊璐 / 向程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7 - 6
伍迪•艾伦,当代集编、导、演于一身的美国电影艺术家、作家和单簧管演奏家。他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世界以及人物性格特征,终其一生探讨道德、性、犹太身份、头脑与心灵永恒的斗争这几个艺术主题,让观众深陷在不合常理却又充满梦幻色彩的世界中。畅销书作家戴维•伊万尼尔通过众多采访和与导演本人的交流,将伍迪•艾伦人生与事业的重要时刻联系在一起,勾勒出了在电影、文章或采访中看不到的他:害怕蟑螂、不敢靠近泳池,20多岁就能挣很多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完全为了保护自己而做导演、认为生活毫无意义、爱情也是转瞬即逝……
---------------------------
【编辑推荐】
著名导演伍迪•艾伦近二十年来首本传记,为你揭秘他未被曝光过的访谈记录及鲜为人知的私生活。害怕蟑螂、不敢靠近泳池,认为生活毫无意义、爱情转瞬即逝……尽可能满足你的好奇心!
----
1.著名电影艺术家
伍迪•艾伦,著名电影艺术家、作家和单簧管演奏家,被誉为“美国电影界难得的知识分子、继卓别林后杰出的喜剧天才”!三大国际电影节上获奖无数,奥斯卡金像奖、金球奖、英国电影学院奖、法国电影凯撒奖、日本电影学院奖也均收入囊中!
----
2.近二十年来首本传记
这位美国导演即将迎来82岁生日,本书是近二十年来他的第一本传记。不像传统的传记小说那样繁琐记录人物生平,本书选取伍迪•艾伦为大众所不熟知的另一面,勾勒出了在电影、文章或采访中看不到的他!
----
3.《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执笔,曝光访谈记录以及众多私人照片
美国畅销书作家、《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戴维•伊万尼尔,通过众多采访和与导演本人的交流,揭秘伍迪•艾伦未被曝光过的访谈记录以及为人所诟病的私生活!害怕蟑螂、不敢靠近泳池,认为生活毫无意义、爱情转瞬即逝……这本书将满足你所有的好奇心!
2017年9月30日 想读
小小巴黎书店 豆瓣
The Little Paris Bookshop
作者: [德] 妮娜·乔治 译者: 淩微 中信出版集团 2017 - 8
塞纳河上,巴黎岸边,那艘停靠了21年的书船突然起航了。
书船主人佩尔杜先生有口皆碑,他独自经营着这家叫“水上文学药房”的书店,自称“文学药剂师”。他与人为善,又个性执拗,会通过眼睛、耳朵和直觉,辨别出每一个灵魂所欠缺的东西,再把自己视为“解药”的书卖给对方。他以书为药, 相信唯有文学才能治愈人心。
而他自己却深陷隐痛,围困其中。
21年前,佩尔杜的挚爱曼侬忽然不告而别,留下一封信。他逃避着,不敢拆开它。
21年后,佩尔杜意外得知曼侬的离去另有隐情,那不是一封分手信,而是一封求助信!
他当即决定驾船南下,从巴黎前往曼侬的故乡普罗旺斯。
与他意外同行的,是一位失去创作灵感的畅销书作家、一位追寻爱人多年的意大利厨师,还有两只博览群书的猫。
河流上的美景、偏远的小镇书城、乡村欢乐的舞会、沿途拜访的作家……这场延滞的冒险以及那个迟到已久的真相,究竟会彻底击垮佩尔杜先生,还是成为抚平他伤口的解药呢?
★这是写给读书人的一封情书,任何还相信文学有改变人类生活的力量的人,都会深受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本书,用来拯救千疮百孔的灵魂。
● 一艘满载知识与梦想的书船,带着21年的期盼踏上一场奇幻冒险,治愈自己也宽慰他人。
● 源自真实事件创作,斩获各国权威榜单大满贯,令33国读者沉默大哭而后微笑
2016《纽约时报》畅销书TOP1!《美国独立书屋》《明镜周刊》等数十个畅销榜大满贯!
美国图书馆读者票选为2015“至爱中的至爱”,美国邦诺书店2015年小说类新书第1名!
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33国争相出版,各国亚马逊书店读者五星激赞!
被媒体赞誉为,可与《一个人的朝圣》《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岛上书店》比肩!
● 写尽每一处隐而不发的伤痛、期盼已久的宽恕、伟大的爱情、错失的机会以及继续前进的勇气,更写透了一位爱书人对于文学和阅读绝对的爱。
● 北岛、陈坤、金圣华、马家辉,感动推荐!
船与书店,就像心灵漂泊与寻梦的旅程。如果沿书的浮标有一条航线,将会解开生与死的密码。——北岛(著名诗人)
◆超值赠送!
● 内置文学情绪书单:将不同情绪分门别类,用书籍为读者的人生杂症下处方。
● 内置普罗旺斯特色美食食谱:结合书单以及真实的航行线路,将食物的香气跃然纸上。
● 重磅定制大礼,随书赠送52张阅读书单:邀约28位读书人,变身文学药剂师,对照不同的情绪和人生困惑,共推荐52本书,制作纸质版“文学处方单”,为读者定制全年阅读计划;更首创文学创意桌游,随书首次曝光!你的专属文学药剂师有:北岛、马家辉、蒋方舟、葛亮、曹可凡、万茜、韩松落、绿茶、杨早、张新颖、杨葵、韩浩月、潘采夫、宋方金、叶开、金圣华、盛可以、叶匡政、武云溥、唐浚、阿雅、宫哲、李沐泽、小鹏、恶鸟、熊德启……
2017年9月27日 想读
如何不在网上虚度人生 豆瓣
8.7 (6 个评分) 作者: [美] 肯尼思·戈德史密斯 译者: 刘畅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 9
我们平时上网多大程度上是浪费时间,多大程度是在学习、关心社会、激发创造力?我们真能彻底断网,逃离社交网络吗? 手机把都市人变成一群电子僵尸,是福是祸? 浏览记录就是我们将来的回忆录吗?文件归档属于一种现代民间艺术? 不自拍、P图、发朋友圈,我还是我吗?
美国知名概念艺术家戈德史密斯认为:上网绝不是浪费时间,而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本书中他以跨学科角度、散文式语言进行论证,涉及大众传播学、计算机、心理学,以及电影、现代艺术和文学诗歌等领域。
2017年9月25日 想读
寂寞的游戏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8.3 (369 个评分) 作者: 袁哲生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 9
☆ 新京报·腾讯2017年度十大好书
☆ 豆瓣2017年度读书榜单 中国文学(小说类)TOP1
☆ 第一届做書奖 年度原创小说
用纯真的双眼捕捉孤独的角落
被张大春誉为撑起21世纪小说江山的两位作家之一
台湾吴浊流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时报文学奖得主
………………
※编辑推荐※
☆ 袁哲生以冷静节制的短篇小说风格和骆以军并列为台湾1960年代最优秀的小说家,也是 被张大春誉为“撑起21世纪小说江山 ”的两位作家之一,还影响童伟格、甘耀明、高翊峰、王聪威等一批台湾年轻作者,如果,袁哲生继续写下去,或许他会是当今台湾最杰出的小说家……
☆ 美国小说家海明威曾提出著名的冰山理论,写作者在书写上只留下八分之一给读者,另外八分之七则隐匿其踪。向来崇拜海明威冰山理论的袁哲生,也在这本《寂寞的游戏》展现出一种专属于他自己的冰山书写。通过一贯冷静的文字、简约的结构,他留下十分之一的部分;字里行间的处处留白,则隐藏十分之九的深邃意涵让读者自行摸索。当读者感受到那十分之九时,袁哲生的文字意义才真正展现出来。
………………
※内容简介※
在这一本由七篇短篇小说组成的《寂寞的游戏》中,袁哲生通过各种不同的人际情感,例如父母与儿子之间的亲情,年少时同学之间的友情,或是两人结婚多年的夫妻之情,一再地去捕捉寂寞这种“生而为人必定面临的困境感”,字里行间处处散发孤独的感觉。寂寞、孤独一直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基调,也是许多作家竭力描述的情感,但是,当我们在《寂寞的游戏》中仔细品味袁哲生冷静节制的文字后,终将会发现一种袁哲生独有的寂寞书写。
………………
※名人推荐※
在袁哲生最好的作品里,他显然不满足于白描人生片段而已,而要借叙述的形式,表达更复杂的看法。这使他得以超越写实模拟的限制,曾获大奖的《送行》正是如此。故事中的父亲带著小儿子坐火车,为落网逃兵的大儿子送行;之后小儿子再到海港送别父亲。如是辗转,人物关系渐行渐远,叙事力量也越来越淡。一篇讲亲情的小说,竟反衬出天地不仁,何以为寄的孤绝感。亲如骨肉,又能如何?
——文学评论学者 王德威
《送行》的作者对文字有极其精到的控制力,使读者一直处于某种“距离”之外的冷静状态。刻意压低抹淡的腔调反而令港式小镇里浮来游去的小人物因面目模糊而益显卑微、落寞。作者大量使用的白描笔触非但不会由于“没有刻画出人物的心理变化”而流于空疏,反倒经由人物错身而逝的际遇、彼此不相连缀的动作、遭遇来交叠衬显出作者尤深的关切——人类存在的断片性和疏离性。
——当代华文作家 张大春
他用强烈的表达意愿,代替节制和省略。他想把个人的感受和社会的现状融合在一起,成为文学的一体。但是,他并未忘却隐藏的工夫。他想在表露和隐含之间,求取平衡。他用丰富而正确的现实描述,来建立他的作品的架构。他也了解,要进入社会的深处,才能追求到他的目标。
——台湾小说家 郑清文
2017年9月24日 想读
自恋时代 豆瓣
The Narcissism Epidemic:Living in the Age of Entitlement
作者: [美] 简·M.腾格 / W.基斯·坎贝尔 译者: 付金涛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7 - 9
自恋病毒已经借助教育、媒体、网络和信贷感染全球,
无论西方或东方,前所未见的“自恋时代”正在形成!
...................
※编辑推荐※
☆ 自恋文化由来已久,早在希腊神话中就有那耳喀索斯的故事,但是近半个世纪,自恋文化已借助现代化的生活方式飞速传播至全球 ,最终造就了今天的“自恋时代”。本书以现代西方文化的发展历程为脉络,全方位阐释‘自恋’的前身、自恋所带来的后果以及整个进化过程。
☆ 整容潮流、金融危机、网络色情、感情出轨、校园霸凌、反社会事件、信仰缺失……这一切的幕后根源都是现代人心中膨胀的自我意识?看两位心理学家如何从专业视角对社会乱象进行另类解答。
☆ 集合大量现实案例,以媒体报道和名人轶事为引,循序渐进道出应对自恋流行趋势的解决方案。笔触幽默之余又深刻入骨,意在唤起人们对于恶性自恋文化传播趋势的防范意识。
...................
※内容简介※
“爱自己,做自己,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值得拥有最好的。”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今社会,这样做难道不对吗?今天,大众认为自恋是正确的,是提高自尊,保持自信,驱使个人走向成功的关键所在。但是,自恋狂潮会导致整个社会偏离现实,而现实总会战胜幻想,膨胀的欲望也终将坍塌。
在本书中,心理学家腾格博士与坎贝尔博士聚焦一般人的自恋人格特质,回溯自恋病毒在文化中的恶性传播,点明其给人类社会和全球经济所带来的灾难性影响。
本书借助于各种啼笑皆非却又发人深省的实例,深刻切入孩子教育、媒体网络、物质消费、人际关系、宗教信仰等社会层面,列举出详细例证及数据,为人们了解、分析、对抗自恋提供了绝佳入口。
2017年9月5日 想读
今晚哭一下好了,明晚還要笑着看星星 豆瓣
作者: 李專 日閱堂 2016 - 4
// STYLE-TIPS.COM 編輯推介 //
// Supper Moment 主音、結他手 Sunny 推薦 //
// 魏如萱、JW、張繼聰Facebook熱烈轉載 //
80後李專第一本愛情圖文集,宣揚「Things come in a package.」,叫人要愛得理智。
※「他未必好有錢,只夠大家生活;未必得到大家的認同,甚至笑佢冇料到,但無論你站在高山或者低谷;受盡萬人擁戴或者眾叛親離,他也對你不離不棄,更會愈難愈愛、愈來愈珍惜你。」
精彩內容:〈有一種患難見真情,叫張繼聰〉、〈你只能是蕭正楠和唐詩詠,擁著心有別人的黃翠如和洪永城〉、〈有一種一廂情願的愛情叫羅生門〉、〈有一種真男人,叫麥浚龍〉、〈有一種愛情叫杏兒有愛〉、〈女生說沒事,就是有事;沒關係,就是有關係〉、〈其實要重新適應一個人,是很累的〉、〈不見面不聯絡,心裡只求對方一切還好〉、〈若對方嫌棄你不夠好,只反映他不夠愛你〉、〈即使我知道,能讓她快樂的,是另一個人〉等等。
2017年9月2日 想读
天坑 豆瓣
作者: 韩学龙 2013 - 6
《天坑(套装上下册)》以世界最大的天坑群——广西乐业天坑群为背景,讲述了一支“探险队”在尚未被人类涉足的地质奇观,天坑下原始森林群落及神秘莫测的地下暗河网络、不可思议的地下洞穴世界的探险经历。他们经历了一系列难以置信的离奇遭遇,向读者揭开了一个不为人类熟悉的与地表完全不同的地下世界的真相。
三年前,一位国内著名的考古学家郑天雄因为乐业“陶俑造假事件”而身败名裂。三年后,报社记者郑远根据爷爷遗留的线索,组织了一批人马,进入乐业天坑群寻找真相。
天坑群内的地下世界,与生活在地表上的我们的心理距离和物理距离都非常遥远,它们有自己独特的生物循环系统和与之相应的生命群体。
在这里,“探险队”找到了清朝初年,被清军紧追不舍却又离奇蒸发的南明王朝军队的下落以及最骇人听闻的把自己的肉体裹在琥珀内等待重生的南明王朝将军!而200年后的清同治年间,太平军所埋藏的宝藏也在这里露出端倪;队员们在这里,发现了从春秋战国直到唐宋的夜郎国传说中的地下王国,同样在这里,他们发现了许多最不可思议的物种:洞穴白猴、鬼魂骷髅、泡泡鱼的淡水种、塔斯马尼亚袋獾和早已被认定灭绝的“外星人”——洞穴树獭……
在黑暗的洞穴里,在“探险队”身后,有几股看不见的力量的抗衡,而该地区某族群的“蛊虫”的秘密更是让人毛骨悚然。有人利用这个来制造骇人听闻的“地下幽魂”。
直到真相渐渐浮出水面,他们发现,无法救赎的,正是人类共同的弱点和属于他们每个人自己内心的隐秘和私欲。
2017年7月31日 想读
导演的诞生 豆瓣
My First Movie, Take Two: Ten Celebrated Directors Talk About Their First Film
作者: [英] 斯蒂芬·洛温斯坦 译者: 张洁 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 5
这是一本有趣有料、坦率至极的当代导演访谈录,集中关注仅凭第一部独立执导的长片就跻身世界影坛的十位“新人”。他们成长背景、性格志趣、际遇发展各不相同,既有非科班出身且赌上家当的林克莱特,勇闯大制片厂高层过关斩将的门德斯,抛弃会计金饭碗征战宝莱坞的卡普尔,又有两次拿下金棕榈的库斯图里卡,处女作票房在本土超越《泰坦尼克号》的莫迪松,两度在职业巅峰换跑道从此成为“电影节奖项收割机”的伊尼亚里图。
在洛温斯坦的引导下,诸位导演回溯初执导筒时遭遇的种种煎熬,从苦寻资金、演员、拍摄场地,与剧组成员并肩作战,到最终杀青、死磕电影节,向读者敞开了人生中最精疲力竭的一段浴火重生之路。路途中有滑稽,有惨烈,有热血,有锋芒,个中滋味与他们的作品一样精彩。
※编辑推荐※
第一部电影就展露锋芒,获奥斯卡、圣丹斯、戛纳、威尼斯、独立精神奖等电影节青睐,他们是怎样走上导演之路的?十位世界导演在本书中打开心扉、分享第一部电影时的艰难与收获、焦虑与喜悦。他们以不同的方式,一步一步闯过写剧本、筹资金、找演员、处理剧组人际冲突、寻觅进入电影节的机会等重重难关,孤注一掷却以“导演”之名浴火重生。无论此后拿到了金棕榈还是小金人,这十部让他们脱离原始轨道、奠定未来之路的处女作,一定是铭心刻骨的起飞时刻,背后的故事不容错过。
------------------------------------------------------------------------------------------------
关注对象遍布全球,精选八个国家的十位世界级大导演进行深度专访
袒露这些获奖导演的“缺点和优点”:坚韧、孤注一掷、忽悠、自私、魅力、勇气……
听导演们畅谈其艺术理念之源泉,探究不同代际、民族、地域、文化背景导演拍摄处女作时的创作积淀
从导演分享的幕后故事中,领略宝莱坞、好莱坞、独立电影界、艺术电影界等生存百态
十部处女作涵盖各种类型和制作模式,从剧情片、科幻片、喜剧片,到作者电影、独立电影
封面采用180g银铝纸,内附20余幅精彩配图,每篇访谈前皆附有导演个人的生平简介
※导演语录※
我记得每一个清醒和睡着的时刻,我想的全部都是这部电影。
——理查德·林克莱特×《都市浪人》×提名圣丹斯电影节最佳处女作、最佳导演
其他代表作有“爱在三部曲”,获得金球奖最佳导演/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的《少年时代》
在临近拍摄时,我忽然意识到自己对拍电影一无所知!
——特里·吉列姆×《莫名其妙》
其他代表作有《万世魔星》《十二猴子》《妙想天开》《涨潮海岸》,
获得威尼斯银狮奖的《渔王》
我做了很长时间的学生和演员,是一个等着别人来照顾的女孩,而现在,我第一次要照顾其他人,做所有的决定。
——阿涅丝·雅维×《他人的品味》×凯撒奖最佳影片、剧本
其他代表作有获戛纳最佳编剧的《宛如幻像》
有一点倒是真的,就是你不可能重复自己的处女作。你把25年时间的积累都投入其中,这样的真诚不可复制。就像初恋。你怎么可能重复自己的初恋呢?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你还记得多莉·贝尔吗?》×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处女作
其他代表作有获得金棕榈的《地下》《爸爸出差时》
我觉得一个导演不做的事情和要做的事情同样重要。
——谢卡尔·卡普尔×《纯真》×印度电影观众奖影评人奖
其他代表作有提名奥斯卡最佳影片的《伊丽莎白》
开拍后,我完全崩溃了,因为我想掌控一切。
——亚历杭德罗·冈萨雷斯·伊尼亚里图×《爱情是狗娘》
戛纳影评人周单元大奖×东京电影节最佳影片
其他代表作有获戛纳最佳导演的《通天塔》,获奥斯卡最佳导演的《鸟人》《荒野猎人》
导演像是战场上的指挥官。我是那种冲在最前面的人,而不仅仅是领导队伍前进。
——北野武×《凶暴的男人》×横滨电影节最佳导演
其他代表作有获威尼斯金狮奖的《花火》,获银狮奖、多伦多人民选择奖的《座头市》
如果你没有遇到让你痛哭流涕或者想上吊自杀的事情,你就算走运了。
——卢卡斯·莫迪松×《同窗之爱》×柏林电影节最佳长片泰迪奖
其他代表作有《永远的莉莉亚》,获得东京电影节最佳影片的《我们是最棒的》
如果你知道自己能够创造出伟大的东西,但他们却因为你只有25岁,而且从来没拍过电影,因此不把你放在眼里,那就一定不要让他们得逞,否则你将会被困在原地,你的电影也不会变成你所期望的模样。
—— 理查德·凯利×《死亡幻觉》×阿姆斯特丹奇幻电影节银色尖叫奖
奖杯只意味着,在他们不让我拍电影之前,我的时间比别人多点。
—— 萨姆·门德斯×《美国丽人》×奥斯卡最佳导演
其他代表作有《毁灭之路》《革命之路》,007之《大破天幕杀机》《幽灵党》
※名人推荐※
这是一本梦幻阵容访谈集,当代许多最出色的导演的人生第一课。导演们讲述的故事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把他们联系在一起,那就是我的第一部电影同样验证的——所有新手都品尝过的欣喜与恐惧。所有电影制作专业的学生和电影制作爱好者都应该读读这本书。
——罗杰·科尔曼,美国独立电影制片人、导演,奥斯卡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媒体推荐※
对电影爱好者来说是一本愉快的书……尤其能满足那些年轻电影人的需求。
——美国权威影视杂志《综艺》
这是一个突破性的立意……有许多幕后轶闻和有用的知识。
——戴维·托马斯,《洛杉矶时报》
这本书有助于大家印证拍第一部电影和告别青涩的强烈反差感:持续的兴奋、时不时的恐惧和迈向一种新喜悦的步伐。
——《周日独立报》
2017年7月18日 想读
与奥逊·威尔斯共进午餐 豆瓣
My Lunches with Orson
8.2 (12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奥逊·威尔斯 译者: 黄渊 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 7
靠着多年后重见天日的一批录音带
为您带来一部“实话实说”“毫无避讳”的私人谈话录
在天才导演奥逊·威尔斯的餐桌旁
听他“爆炒”好莱坞、抖漏历史秘闻、挤兑政坛要人
与美国“伟大的文化领域煽动者”共进午餐
......................
※编辑推荐※
奥逊·威 尔斯,集演员、导演、编剧、制片人等多种角色于一身的电影天才,被誉为“现代电影界的莎士比亚”。他26岁拍出的处女作《公民凯恩》,技巧变化宛如百科全书般渊博,名列影史经典榜首,令无数后人仰望——这远远胜过任何荣誉。他的一生也像一部传奇,在政治上极其活跃,曾积极帮助罗斯福竞选总统并拥护其新政政策。奥逊·威尔斯是美国历史上一位罕见的具有重要文化意义的电影家。迄今为止,所有从事严肃电影事业的导演、演员,恐怕仍然不敢正视这位空前绝后的“巨人”。
☆ 本书整理自奥逊·威尔斯挚友尘封已久、首次披露的私藏录音文件。作为“仅凭广播剧配音就让全美陷入恐慌” “靠26岁自编自导自演的处女作稳坐影史十佳之冠” “美国电影、戏剧界段子王”的讲故事的天才,晚年的他却艰难筹资、无片可开,本书记录了他在人生的最后三年,回忆生命中经历的事、经历的人所说的心里话。
☆ 谈话中,威尔斯倾吐了他的“愤怒之言” “无奈之言”“吐槽之言” “天真之言”。无论是影史名导、名作、明星、好莱坞寡头,还是各国总统、部长,无论是威尔斯的敌人,还是威尔斯的亲友,一个都不落下。“神段子”“金句”铺天盖地席卷而来。
☆ 威尔斯的观点常常显得惊世骇俗又自圆其说,并不在意“政治正确”,从种族主义、性别歧视、外貌歧视、身高歧视,到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各路话题直言不讳。
☆ 书中附有雅格洛独家提供的威尔斯晚年片场照、合影,以及威尔斯破例同意、雅格洛绘制的铅笔画像。
☆ 非常值得一口气读完!
......................
※内容简介※
长久以来,坊间一直传说,不知何处存有一批录音带,里头记录了奥逊·威尔斯骤然去世前与好友共进午餐时的私人谈话。事实证明,这批磁带确实存在,一直在某间车库里放着积灰。究竟磁带里录了些什么,本书将做首度披露。
这是我们从不曾见过的威尔斯:说着心里话,泄露个人的隐秘,回顾从以天才之姿入行到被好莱坞扼杀的职业生涯起落,还有那些他的旧相识——罗斯福、丘吉尔、卓别林、玛琳·黛德丽、劳伦斯·奥利弗、大卫·塞尔兹尼克、丽塔·海华丝等等——以及自己人生暮年的诸般失落。这是一位伟大导演轻松不设防的时刻,他可以随心所欲地桀骜不恭,甚至有时候还更进一步——表现出了性别歧视、同性恋歧视、种族歧视又或是上述歧视浑然皆无。因为,说穿了他就是个编故事的人,是个煽动家。他的话题从政治到文学,从友人的缺点到那些他仍渴望能开拍的电影,不论谈什么,他都能做到愤世嫉俗却又罗曼蒂克,多愁善感但又常常低俗。不过,只要他一开口,那就绝不会让人觉得无聊,总能让人觉得坏得有趣。
经由彼得·比斯金德的精心编订,本书所展现的,是一位20世纪的巨人。内心被苦涩与愤懑填满,虽身处逆境却犹不放弃,仍拼命追逐生命中最后一次的辉煌,浑身迸发出难以抑制的才思与智慧。真正的威尔斯究竟是什么样的?倘若这命题真的成立,那么最有可能回答它的,便是这本《与奥逊·威尔斯共进午餐》。
......................
※名人推荐※
“从历史的角度而言,每一位当导演的,当然包括我自己,都不可避免地会被拿来和作为电影人的奥逊·威尔斯一较高下;但这还不算,因为现在我们又得和作为编段子高手、说故事行家的奥逊·威尔斯一较高下了;此人知识之广博、经历之丰富,可能在这一行里再也无人能够企及。好在,不管是谈什么,他的雄辩强据总能做到一针见血、予人启发、骇人听闻、粗鲁无礼、风趣幽默、实话实说这些特点或具其一,或干脆同时都有。这本书我是一口气看完的,我也想象不出还有什么人看了一半能把它给放下的。”
——史蒂文·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导演代表作有《性、谎言和录像带》
“以后再谈到奥逊·威尔斯时,必须再给他多加一行形容词。通过这本值得称道的对话录,我们发现了一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奥逊·威尔斯,只要一张嘴,谈起那些他宣称自己曾打过交道、有过合作、出过力效过劳、一起上过床的男男女女,那些曾经讨好过和背叛过他的人,那些在他长达半世纪的演艺生涯中或欣赏或憎恶(两件事常常同时发生)的人,威尔斯总能说出些好笑到伤天害理、固执到无法无天而且又不落俗套的话。看这本书的时候,我都笑得发哮喘了。”
——戴维·纳沙(David Nasaw),著有The Patriarch等书
“亲近传奇人物的机会不常有,可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遇上一位传奇人物,在他人生最后的岁月里,每星期都能与他共进午餐。奥逊·威尔斯与亨利·雅格洛的对话,处处透着回忆、智慧与怨恨。而最重要的还是,从中我们可以见到一幕自我扮演的好戏:由奥逊·威尔斯饰演奥逊·威尔斯。”
——迈克尔·伍德(Michael Wood),著有《电影超简史》等书
......................
※媒体推荐※
“非常有意思,让人欲罢不能!”
——《名利场》(Vanity Fair)
“威尔斯显然在这些看不见的录音中敞开了话头。这本书挖到了古典好莱坞时代的许多八卦,但它的价值又远不止茶余饭后的消遣,因为它最珍贵的地方在于,它是威尔斯这位艺术家的一幅‘画像’,记录了威尔斯广博丰富的所思所想。实际上,本书是理解威尔斯导演观念、个人思想的重要资源。”
——理查德·布罗迪(Richard Brody),《纽约客》(The New Yorker)
“《与奥逊·威尔斯共进午餐》让我们得以亲临一种特别的历史文化现场。威尔斯的博学会刺激你打开电脑,一边读,一边上网重看书中提到的相关电影,看看威尔斯自己的作品,或者他不吝美言力捧的巴斯特·基顿、卡罗尔·隆巴德的作品。”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太棒了!终于能轻松窥见威尔斯脑子里在想什么了!书中充满了辛辣的言论,所论话题包括电影、戏剧、导演、演员、政治以及讲故事的核心原则。《与奥逊·威尔斯共进午餐》可能是这位讲故事领域的巨巨最后最伟大的作品!”
——Indiewire
“当亨利·雅格洛寄书给我,打开前,我曾一度怀疑这本书是否真的有趣。结果,我上钩了。我们的天才威尔斯嘴太毒了,有时候还挺烦人的,他在书中的观点是如此直白,不加掩饰。你在阅读的时候几乎能听到餐馆里银餐具叮当作响,服务员端来午饭,理查德·伯顿路过打招呼的声音。”
——小拉尔夫·加德纳(Ralph Gardner Jr. ),《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17年7月18日 想读
关于人生,我所知道的一切都来自童书 豆瓣
作者: 陈赛 中信出版集团 2017 - 4
【编辑推荐】
1、深入且动人的童书导读,关于世界最经典的童书作家童书
2、体会只属于孩子的纯粹感受,还原孩子看待世界的独特视角
3、读懂童书,读懂绘本,读懂孩子,才知道如何让孩子与世界的相遇更美好
4、人的一辈子有三次读童书的机会,第一次是自己是孩子的时候,第二次是自己抚养孩子的时候,第三次是生命即将落幕,面对衰老、疾苦、死亡的时候。如果第一次你没有机会,第二次请不要再错过,第三次希望你依然保有对世界的热爱与好奇
5、献给那些内心柔软、深沉爱着这个世界和孩子们的人,你的感受我们都懂得,只等你来读,其后的共鸣会让你感动到热泪盈眶
【内容简介】
日本儿童文学家柳田邦男说:“人的一辈子有三次读童书的机会,第一次是自己是孩子的时候,第二次是自己抚养孩子的时候,第三次是生命即将落幕,面对衰老、疾苦、死亡的时候。我们都会出乎意料地从童书中读到许多可以称之为新发现的深刻意义。”本书是作者陈赛几年来就童书阅读的经验与体会写就的集合本。
隔着二三十年的时光,和自己内心的那个孩子重聚
成长,或许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失去天真,失去好奇心,失去想象力,失去人生的各种可能性。
但作者从童书阅读中找到了一个重回新奇世界的入口,从《小王子》到《花生》,从《野兽国》到《长袜子皮皮》······童书保留着最简单直白的眼光、最朴素真挚的道理,以及最细腻温暖的情感。作者用优美的笔触记录了这一段旖旎的阅读经历,这些文字可以帮助读者寻回童真与快乐,并提供心灵的滋养。
读懂童书,才知道如何把世界介绍给孩子
每一本优秀的童书,每一个看似简单的童话故事,其实都是作者在用更妥帖的方式向孩子介绍这个世界。父母们往往并不能明白个中深意,也就无法将这些饱含深意的养分传达给孩子。本书向父母们引介了最优秀的童书,还在父母与童书作者之间架起一个桥梁,帮助父母们看懂童书、读懂故事,构建亲子共读第一步。
2017年7月12日 想读
宇宙尽头的餐馆 豆瓣 Goodreads
The Restaurant at the End of the Universe
8.7 (158 个评分) 作者: [英] 道格拉斯·亚当斯 译者: 姚向辉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 4
宇宙尽头的餐馆是餐饮史上最了不起的风险投资,整个餐馆被一个巨大的时间泡包裹,并沿时间轴向前投射至宇宙终结的那个时刻。
餐馆里,客人各自挑选座位坐下,吃着美食,观看整个宇宙在周围爆炸。
你可以随意就座,无需预约,因为你可以返回原先时间后再补订;你愿意来多少次就可以来多少次,但要确定千万别遇见自己;同时,你需要做的不过是在自己所在的时代开个储蓄账户,存下一分钱,等抵达时间尽头的时候,所得的复利足以保证你付得起账单。
为此,混球星系的广告公司的口号是:如果今天早晨你已经做了六件不可能的事情,那就干脆来宇宙尽头的“豪河”餐馆吃顿早饭吧!
“黄金之心”号的乘员们正有此意。比起逃脱沃贡人的追击,避免被带到银河系最邪恶的星球,以及教飞船学会如何冲一杯好茶,这实在是件不足挂齿的小事。
说真的,有谁预约过吗?
2017年7月3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