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哲学
纵欲与虚无之上 豆瓣
作者:
钱永祥
三辉图书 /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6
- 9
◆抗拒当下的庸俗与无聊,直面现代人的价值抉择与伦理处境
◆复现韦伯、卢卡奇、伯林等大家的思想理路,重新经营我们时代的道德资源
◆林毓生、刘擎、周濂、刘瑜、任剑涛、高全喜、周保松一致推荐
------------------------------------------ ------------------------------------------------------------------------
【内容简介】
本书是钱永祥对现代性的伦理思考,关切现代人的道德伦理处境。面对现代性的挑战,我们不只是在处理一组客观的历史、社会现象,更是在自行认定或者弃绝一些价值立场。那么,我们认定或弃绝时依据的理由是什么?之后又如何承担责任?
作者研读经典,观照现实,从平等、多元和公共性三个概念出发,以自由主义为批判立场,梳理、分析和阐释上述问题,并指出了一个由平等的个人进行公共论述的远景。
庸俗者没有怀疑,所以无所担当;无聊者缺乏热情,所以不求担当。庸俗者以为意义与价值的问题业已解决,生命不过是随着主流逐波弄潮;无聊者则根本不识意义与价值的追求包含着徒劳的悲剧成分,以为生命本身原是轻松幸福的尽兴一场。
——钱永祥
------------------------------------------------------------------------------------------------------------------
【学者推荐】
这是一部介于专业读者与大众读者之间的政治哲学论著,展卷一读,两类读者一定都会受益匪浅。
——任剑涛(清华大学政治系教授)
钱永祥先生对“说理”的珍视源自对生命实践的真切领悟,他的论说深刻锐利又娓娓道来,他的诚恳与卓识为当代汉语学界所罕见。
——刘擎(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十余年前读到钱永祥先生的《纵欲与虚无之上》,至为佩服,不仅因为义理文章,更因为随时可见的人文关怀,至今犹记书中所说面对现代性要持“败而不溃”之姿态,世俗时代有限理性个体之渺小但伟岸、悲剧但豪情形象跃然纸上,让人不由想起里尔克所言:有何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十余年后,钱先生再出新著,愿这动情之理性能真正影响和改变中国的公共政治文化心理。
——周濂(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
◆复现韦伯、卢卡奇、伯林等大家的思想理路,重新经营我们时代的道德资源
◆林毓生、刘擎、周濂、刘瑜、任剑涛、高全喜、周保松一致推荐
------------------------------------------ ------------------------------------------------------------------------
【内容简介】
本书是钱永祥对现代性的伦理思考,关切现代人的道德伦理处境。面对现代性的挑战,我们不只是在处理一组客观的历史、社会现象,更是在自行认定或者弃绝一些价值立场。那么,我们认定或弃绝时依据的理由是什么?之后又如何承担责任?
作者研读经典,观照现实,从平等、多元和公共性三个概念出发,以自由主义为批判立场,梳理、分析和阐释上述问题,并指出了一个由平等的个人进行公共论述的远景。
庸俗者没有怀疑,所以无所担当;无聊者缺乏热情,所以不求担当。庸俗者以为意义与价值的问题业已解决,生命不过是随着主流逐波弄潮;无聊者则根本不识意义与价值的追求包含着徒劳的悲剧成分,以为生命本身原是轻松幸福的尽兴一场。
——钱永祥
------------------------------------------------------------------------------------------------------------------
【学者推荐】
这是一部介于专业读者与大众读者之间的政治哲学论著,展卷一读,两类读者一定都会受益匪浅。
——任剑涛(清华大学政治系教授)
钱永祥先生对“说理”的珍视源自对生命实践的真切领悟,他的论说深刻锐利又娓娓道来,他的诚恳与卓识为当代汉语学界所罕见。
——刘擎(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十余年前读到钱永祥先生的《纵欲与虚无之上》,至为佩服,不仅因为义理文章,更因为随时可见的人文关怀,至今犹记书中所说面对现代性要持“败而不溃”之姿态,世俗时代有限理性个体之渺小但伟岸、悲剧但豪情形象跃然纸上,让人不由想起里尔克所言:有何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十余年后,钱先生再出新著,愿这动情之理性能真正影响和改变中国的公共政治文化心理。
——周濂(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
经济人的末日:极权主义的起源 豆瓣
THE END OF ECONOMIC MAN:THE ORIGINS OF TOTALITARIANISM
9.5 (30 个评分)
作者:
[美] 彼得·德鲁克
译者:
洪世民
/
赵志恒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
- 8
《经济人的末日》是彼得•德鲁克的第一本书,也是他的成名作。
1933年,在希特勒上台前的几个星期,德鲁克开始动笔。1939年春,本书在美国出版,是第一本阐述极权主义起源的经典之作。
《经济人的末日》的出版,在美国和英国形成热烈回响,也被认为是一部惊世骇俗的异端之作。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为此写了一篇书评,称它是“唯一一本了解并解释两次大战间世界形势的书”。后来,丘吉尔下令,每位英国军官的背包里,都应该放一本《经济人的末日》。
正如德鲁克所言,“这是一本有关政治的书”。构成本书主线的是政治、经济与社会,它的主题是权力的崛起而非信仰的兴起。《经济人的末日》专注于一个特殊的历史事件:欧洲社会及政治结构的瓦解导致纳粹主义的兴起,并进而支配了整个欧洲。
在德鲁克眼中,《经济人的末日》是他所有作品中,与今天的年轻人关系最密切的一本书。它不仅有助于他们了解父辈们所经历的那场灾难,或许也有助于今天的这代人,避免在他们的人生中重蹈那场浩劫。
1933年,在希特勒上台前的几个星期,德鲁克开始动笔。1939年春,本书在美国出版,是第一本阐述极权主义起源的经典之作。
《经济人的末日》的出版,在美国和英国形成热烈回响,也被认为是一部惊世骇俗的异端之作。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为此写了一篇书评,称它是“唯一一本了解并解释两次大战间世界形势的书”。后来,丘吉尔下令,每位英国军官的背包里,都应该放一本《经济人的末日》。
正如德鲁克所言,“这是一本有关政治的书”。构成本书主线的是政治、经济与社会,它的主题是权力的崛起而非信仰的兴起。《经济人的末日》专注于一个特殊的历史事件:欧洲社会及政治结构的瓦解导致纳粹主义的兴起,并进而支配了整个欧洲。
在德鲁克眼中,《经济人的末日》是他所有作品中,与今天的年轻人关系最密切的一本书。它不仅有助于他们了解父辈们所经历的那场灾难,或许也有助于今天的这代人,避免在他们的人生中重蹈那场浩劫。
人的境况 豆瓣
The Human Condtion
9.1 (23 个评分)
作者:
[美] 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
译者:
王寅丽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
- 4
在本书中,阿伦特力图表明“积极生活”的三种活动——劳动、工作和行动——的区分是基于人的条件而做出的,她理解的人的“条件”,既不是所谓人的本质属性,也不是康德意义上规定人类经验方式的超验条件,而是人在地球上被给定的那些生存条件:劳动的条件是人们必需维生,工作的条件是人们必需建造一个人造物的世界,行动的条件是人们必需在交往中彰显自己,回答“我是谁”的问题。离开了这些条件,生活就不再是“人”的生活了。在此意义上,人是被条件规定了的存在(conditioned beings)。但他们的活动又创造着自己下一步生存的条件,比如劳动超出家庭和国家界限的全球化发展,和人从宇宙的角度对地球采取行动,都根本上改变了人类未来的生存处境。本书在结构上另一个值得关注之处是“积极生活”(vita activa)与“沉思生活”(vita contemplativa)的二元对照。第一章给出的两种生活的对照,为全书确立了一个隐含的背景框架。实际上,只有在此二元对照下,劳动、工作和行动才可能有效地保持自身,因为与两种生活方式相应的,是古代西方对两个世界的想象:柏拉图的现象世界和理念世界,或基督教的尘世之城和天上之城,前者是变化的、有死灭的,后者是永恒不变的。在那里,制作或工作被当成一切活动的原型,人在制作中模仿神圣世界的创造,现实生活的真实性和荣耀都来自后者,后者才是他渴望回归之所。阿伦特认为这种沉思生活高于积极生活的等级秩序,在传统政治思想中导致了对政治的伤害,因为政治哲学家倾向于以制作模式把行动理解为按照某种真理来统治。但对立之消隐的灾难后果,要在世俗化的现代才清晰地浮现出来。在神圣世界不再被信仰,沉思“被逐出有意义的人类能力行列”之后,制作活动也失去了衡量他的产品真实性的标准,作为人造物的世界越来越相对化,丧失了它得以立足的持久性和稳固性。二元世界观的消失,一方面让现代人丧失了作为生存条件的“世界”,另一方面人被抛回到自身,返回到孤独内心来寻求真实性和确定性的基础。“世界异化”和“向自身的回返”最终以牺牲世界和牺牲行动为代价。虽然在现代早期,人作为制造者获得过短暂的胜利,那时人曾被高举为目的,但“由于现代的世界异化和内省被提升为一种征服自然的无所不能的策略,也就没有哪种能力像制作——主要是建造世界和生产世界之物的能力——一样,丧失得如此之多”(本书第242页)。在最后一章,阿伦特哀悼了技艺人(homo faber)的失落:匠人精神始终预设了一个物的世界,在那里,物质闪耀、语词可听,但在世界塌陷,甚至被还原为生物循环意义上的自然的情况下,最终是劳动动物(animal laborans)取得了全面胜利,而这就是我们已生活于其中的世界。
自由论 豆瓣
Liberty: Incorporating Four Essays on Liberty
9.5 (14 个评分)
作者:
[英] 以赛亚·伯林
译者:
胡传胜
译林出版社
2011
- 3
简介:
本书是以赛亚·伯林最重要著作《自由四论》的修订与扩充版,在英国政治思想史上被誉为继弥尔顿《论出版自由》、穆勒《论自由》以后第三部里程碑式的著作。伯林因此书表达的思想,成为二十世纪复兴古典自由主义价值的最重要思想家之一。伯林著作的编辑亨利·哈代讲述了本书的缘起,修订了文本,确证了引文的出处,收录了伯林其他论自由的著作,伯林的自由观念因而得以完整的体现。三篇附录取自伯林的未刊著作,有助于我们理解伯林信念的核心。伊安·哈里斯的文献综述展现了“以伯林为中心”的英美实践思想的最新进展。
导读:
在当代政治哲学的兴盛中,伯林的著作起到了特殊的重要作用。它激发了持续、昂扬更是富有启发性的辩论。它涉猎广博,既有磅礴的历史感,又有鲜明的现代情怀,在当代学术进展中使政治思想突然变得令人激动并充满乐趣。
——罗纳德·德沃金
平等的公民各有其不同的因而也是不可公度、不可调和的善的观念,伯林的这个毕生信念,对自由主义来说是核心性的。
——约翰·罗尔斯
这个人告诉我们非常重要的真理,我们因为党派偏见或者因为对理性的狭隘理解而难以倾听的真理。他告诉我们道德的悲剧性与复杂性,告诉我们相互冲突的希望可能导致的不幸。但是他也向我们提供另一种希望:如果我们能公正地坚持这种复杂性,这种悖论,并在同情的理解中调和那些不可公度的道德之善,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便不难相处。
——查尔斯·泰勒
本书是以赛亚·伯林最重要著作《自由四论》的修订与扩充版,在英国政治思想史上被誉为继弥尔顿《论出版自由》、穆勒《论自由》以后第三部里程碑式的著作。伯林因此书表达的思想,成为二十世纪复兴古典自由主义价值的最重要思想家之一。伯林著作的编辑亨利·哈代讲述了本书的缘起,修订了文本,确证了引文的出处,收录了伯林其他论自由的著作,伯林的自由观念因而得以完整的体现。三篇附录取自伯林的未刊著作,有助于我们理解伯林信念的核心。伊安·哈里斯的文献综述展现了“以伯林为中心”的英美实践思想的最新进展。
导读:
在当代政治哲学的兴盛中,伯林的著作起到了特殊的重要作用。它激发了持续、昂扬更是富有启发性的辩论。它涉猎广博,既有磅礴的历史感,又有鲜明的现代情怀,在当代学术进展中使政治思想突然变得令人激动并充满乐趣。
——罗纳德·德沃金
平等的公民各有其不同的因而也是不可公度、不可调和的善的观念,伯林的这个毕生信念,对自由主义来说是核心性的。
——约翰·罗尔斯
这个人告诉我们非常重要的真理,我们因为党派偏见或者因为对理性的狭隘理解而难以倾听的真理。他告诉我们道德的悲剧性与复杂性,告诉我们相互冲突的希望可能导致的不幸。但是他也向我们提供另一种希望:如果我们能公正地坚持这种复杂性,这种悖论,并在同情的理解中调和那些不可公度的道德之善,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便不难相处。
——查尔斯·泰勒
自由主义(第三版) 豆瓣
9.7 (6 个评分)
作者:
李强
东方出版社
2015
- 6
无论从国际还是从国内的角度看,自由主义都是当今备受争议的学说,本书从自由主义的概念、历史、复兴以及基本原则四部分,系统梳理了自由主义思想。在此过程中,作者凭借其对西方政治哲学的轻熟驾驭,以自由主义为线,向读者描绘了一张西方思想地图,并从一位中国学者的视角,指出自由主义面临的挑战及其局限。
如果说一张好地图可以让我们知道整体、方向、位置、重要特点和我们起点、终点、中间的路径,并知晓如何去学习、组合、效法哪些人类诸贤的智慧,有了这种选择与组合的方式,才不至于将自己迷失。那么,本书试图梳理西方自由主义的历史演变、理论内涵及其受到的批评的努力,因其高屋建瓴、势如破竹的气度而成为了解自由主义及西方社会思潮最好的一副地图。
如果说西方现代实际上只有一种意识形态,那就是自由主义。与自由主义并列的保守主义,在本质上是要“保守”自由主义的成果,而激进主义则企图以激进的方式实现极端化了的自由主义原则。自由主义不仅构成当代西方学术界争论的焦点,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成为我国近年来学术界思考的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改革与开放的过程是一个对西方近现代制度与实践进行重新认识、评价的过程,也是取西方近现代文明之精华、弃其糟粕的过程。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梳理自由主义的著作,作者李强深厚的学术素养、清晰的逻辑脉络,以及散文般的语言,使本书成为迄今为止介绍自由主义最好的作品。
如果说一张好地图可以让我们知道整体、方向、位置、重要特点和我们起点、终点、中间的路径,并知晓如何去学习、组合、效法哪些人类诸贤的智慧,有了这种选择与组合的方式,才不至于将自己迷失。那么,本书试图梳理西方自由主义的历史演变、理论内涵及其受到的批评的努力,因其高屋建瓴、势如破竹的气度而成为了解自由主义及西方社会思潮最好的一副地图。
如果说西方现代实际上只有一种意识形态,那就是自由主义。与自由主义并列的保守主义,在本质上是要“保守”自由主义的成果,而激进主义则企图以激进的方式实现极端化了的自由主义原则。自由主义不仅构成当代西方学术界争论的焦点,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成为我国近年来学术界思考的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改革与开放的过程是一个对西方近现代制度与实践进行重新认识、评价的过程,也是取西方近现代文明之精华、弃其糟粕的过程。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梳理自由主义的著作,作者李强深厚的学术素养、清晰的逻辑脉络,以及散文般的语言,使本书成为迄今为止介绍自由主义最好的作品。
入世哲学家 豆瓣
Worldly Philosopher: The Odyssey of Albert O. Hirschman
作者:
[美] 杰里米·阿德尔曼
译者:
贾拥民
三辉图书/中信出版集团
2016
- 10
【内容简介】
他辗转意、法、西、美四国参与反法西斯抗争;
他在战时营救阿伦特等欧洲一流学者的经历鲜为人知;
他被迫离开美联储,却为南美世界的经济发展倾注半生;
他拒斥总体性理论和学术陈规,改变了20世纪人类思想发展的轨迹。
----------
《入世哲学家:阿尔伯特·赫希曼的奥德赛之旅》叙述了阿尔伯特·O·赫希曼的生平故事、评介了他的主要著作。赫希曼是20世纪最具原创性和最具争议的思想家之一,在这本引人入胜的传记里,杰里米·阿德尔曼讲述了这个伟大的思想家在恐怖和希望中成长的故事,使一个终生都在通过写作捍卫宽容和变革的入世哲学家的形象跃然纸上。
赫希曼1915年出生于德国柏林,成长于魏玛共和国从充满希望转变为激烈动荡的那个历史时期。1933年,当纳粹分子攫取了权力后,赫希曼逃离了德国。尽管自己迭遭大难,但是赫希曼却没有沉沦,恰恰相反,他参加了法国和意大利的地下抵抗运动,并志愿奔赴西班牙参加了反法西斯战争。法国沦陷后,赫希曼在马赛与瓦里安·弗莱等人一起,将许多欧洲第一流的学者和艺术家营救到了美国。赫希曼先后在法国巴黎、英国伦敦和意大利特瑞雅斯特求学,后来相继在哥伦比亚大学和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任教和从事研究工作。赫希曼还是一名享有崇高声望的咨询专家,他的建议对美国政府、拉丁美洲各国政府、欧洲许多国家、世界银行以及诸多大型基金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他的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学术生涯中,赫希曼出版了许多论著,其中有不少堪称经济学领域、思想史领域及至整个社会科学领域最有原创性、最重要的文献。终其一生,赫希曼一直坚定地秉持改革总是可能的信念,即使是在那些最黑暗的日子里,也从未动摇过。
本书是第一部叙述赫希曼的非凡一生的长篇传记,它通过赫希曼这个入世哲学家——这个既精明又充满激情的观察者——的视角,透视了20世纪的故事。阿德尔曼的叙事引人入胜,从这本传记中,我们可以看到,赫希曼的个人经历是如何塑造了他独特的思想视角的;我们还可以看到,赫希曼留下的思想遗产为什么是一种充满希望和开放精神的实践的理想主义。
---------------------
【编辑推荐】
1、“基尼系数”的创造者、20世纪最具原创性和最受争议的思想家之一、著名经济学家阿尔伯特•赫希曼首部长篇传记;
2、弗朗西斯•福山、巴西前总统卡多佐深受他的影响,诺贝尔奖得主阿玛蒂亚·森称他为“当代最伟大的知识分子”;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韦森、山东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邓小平时代》等书译者冯克利、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等撰文推荐;
3、本书曾荣获美国出版商协会传记类作品荣誉奖、《金融时报》年度最佳经济类图书、《卫报》年度最佳图书、《彭博商业周刊》年度最佳图书、约瑟夫·斯彭格勒奖经济社会史类最佳图书等多项奖项;《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纽约客》《纽约时报书评》《外交事务》等媒体赞誉推荐;
4、作者阿德尔曼耗费多年,走访几大洲,探访几十个档案馆,查阅了用各种语言写成的资料,最后终于成就这本厚重的传记;
5、赫希曼是一位被国内学界低估的学者。多年来,他致力于打破学术藩篱,贯通各个学科的思想。在许多同行对自己的理论过于自信时,他始终能看到自己的局限。赫希曼拒斥总体性理论和学术陈规,他拒绝网罗门徒,建立所谓的“赫希曼学派”。他的学术生涯切切实实地改变了20世纪人类思想发展的轨迹。另一方面,赫希曼本人的经历也堪称传奇。他曾辗转意、法、西、美四国参与反法西斯抗争,而他在战时营救阿伦特等欧洲一流学者的经历却鲜为人知。在被迫离开美联储之后,赫希曼来到南美,深入了解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现状和发展需求,在发展经济学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
---------------------
【名人及媒体推荐】
赫希曼为我们留下的不是数据或微观结果,而是更宏大的概念,它们持续地影响着我们思考发展和公共政策的方式。……世上再也没有像阿尔伯特•赫希曼一样的发展经济学家了。
——弗朗西斯•福山 | 著名经济学家
----------
这是一本极其出色的传记作品。它深刻而准确地描述了赫希曼的思想旅程和政治生涯。赫希曼是20世纪最有创造力的知识分子之一,……全世界的无数人都深受赫希曼的影响,其中就包括我自己。
——费尔南多•恩里克•卡多佐 | 巴西前总统
---------
《入世哲学家》在揭示了赫希曼这个20世纪最伟大头脑的“奥秘”的同时,也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20世纪激烈的政治和思想变迁的动人心魄之处。
——丹尼•罗德里克 | 著名经济学家
---------
赫希曼作品最迷人的地方在于,一旦你看了他的作品,你就没有办法说服自己用之前的眼光来看世界,他会在最微小的地方改变你的理念。
——韦森 | 著名经济学家
---------
阿尔伯特·赫希曼是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最杰出的社会科学家之一。他是我们所有社会科学家的楷模。赫希曼的一生丰富多彩,杰里米·阿德尔曼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写出了一本非常全面的传记。我们要感谢阿德尔曼,感谢他带领我们,重走赫希曼的旅途。
——查尔斯·梅尔 | 哈佛大学国际历史学教授
---------
《入世哲学家》是一本杰作。它既是一个激动人心的传奇故事,又是一本励志的伟大人物传记,同时还是社会科学在20世纪政治生活中的‘转变参与史。”
——艾玛·罗斯柴尔德 | 经济史学家
---------
赫希曼的思想会改变你的世界观,它照亮了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纽约书评
---------
阿德尔曼耗费多年撰写这本令人赞赏的传记,本书让读者得以窥见赫希曼在经济学领域的多项贡献……赫希曼一直有一种从局部转向整体的独特视野,对人性始终保持绝对的乐观。
——《外交事务》
---------
赫希曼的实证方法已超越了一般的左/右派分类范畴……他致力于复兴社会科学中的人文本质,将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和哲学重新联系起来。
——《美国展望》
他辗转意、法、西、美四国参与反法西斯抗争;
他在战时营救阿伦特等欧洲一流学者的经历鲜为人知;
他被迫离开美联储,却为南美世界的经济发展倾注半生;
他拒斥总体性理论和学术陈规,改变了20世纪人类思想发展的轨迹。
----------
《入世哲学家:阿尔伯特·赫希曼的奥德赛之旅》叙述了阿尔伯特·O·赫希曼的生平故事、评介了他的主要著作。赫希曼是20世纪最具原创性和最具争议的思想家之一,在这本引人入胜的传记里,杰里米·阿德尔曼讲述了这个伟大的思想家在恐怖和希望中成长的故事,使一个终生都在通过写作捍卫宽容和变革的入世哲学家的形象跃然纸上。
赫希曼1915年出生于德国柏林,成长于魏玛共和国从充满希望转变为激烈动荡的那个历史时期。1933年,当纳粹分子攫取了权力后,赫希曼逃离了德国。尽管自己迭遭大难,但是赫希曼却没有沉沦,恰恰相反,他参加了法国和意大利的地下抵抗运动,并志愿奔赴西班牙参加了反法西斯战争。法国沦陷后,赫希曼在马赛与瓦里安·弗莱等人一起,将许多欧洲第一流的学者和艺术家营救到了美国。赫希曼先后在法国巴黎、英国伦敦和意大利特瑞雅斯特求学,后来相继在哥伦比亚大学和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任教和从事研究工作。赫希曼还是一名享有崇高声望的咨询专家,他的建议对美国政府、拉丁美洲各国政府、欧洲许多国家、世界银行以及诸多大型基金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他的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学术生涯中,赫希曼出版了许多论著,其中有不少堪称经济学领域、思想史领域及至整个社会科学领域最有原创性、最重要的文献。终其一生,赫希曼一直坚定地秉持改革总是可能的信念,即使是在那些最黑暗的日子里,也从未动摇过。
本书是第一部叙述赫希曼的非凡一生的长篇传记,它通过赫希曼这个入世哲学家——这个既精明又充满激情的观察者——的视角,透视了20世纪的故事。阿德尔曼的叙事引人入胜,从这本传记中,我们可以看到,赫希曼的个人经历是如何塑造了他独特的思想视角的;我们还可以看到,赫希曼留下的思想遗产为什么是一种充满希望和开放精神的实践的理想主义。
---------------------
【编辑推荐】
1、“基尼系数”的创造者、20世纪最具原创性和最受争议的思想家之一、著名经济学家阿尔伯特•赫希曼首部长篇传记;
2、弗朗西斯•福山、巴西前总统卡多佐深受他的影响,诺贝尔奖得主阿玛蒂亚·森称他为“当代最伟大的知识分子”;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韦森、山东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邓小平时代》等书译者冯克利、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等撰文推荐;
3、本书曾荣获美国出版商协会传记类作品荣誉奖、《金融时报》年度最佳经济类图书、《卫报》年度最佳图书、《彭博商业周刊》年度最佳图书、约瑟夫·斯彭格勒奖经济社会史类最佳图书等多项奖项;《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纽约客》《纽约时报书评》《外交事务》等媒体赞誉推荐;
4、作者阿德尔曼耗费多年,走访几大洲,探访几十个档案馆,查阅了用各种语言写成的资料,最后终于成就这本厚重的传记;
5、赫希曼是一位被国内学界低估的学者。多年来,他致力于打破学术藩篱,贯通各个学科的思想。在许多同行对自己的理论过于自信时,他始终能看到自己的局限。赫希曼拒斥总体性理论和学术陈规,他拒绝网罗门徒,建立所谓的“赫希曼学派”。他的学术生涯切切实实地改变了20世纪人类思想发展的轨迹。另一方面,赫希曼本人的经历也堪称传奇。他曾辗转意、法、西、美四国参与反法西斯抗争,而他在战时营救阿伦特等欧洲一流学者的经历却鲜为人知。在被迫离开美联储之后,赫希曼来到南美,深入了解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现状和发展需求,在发展经济学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
---------------------
【名人及媒体推荐】
赫希曼为我们留下的不是数据或微观结果,而是更宏大的概念,它们持续地影响着我们思考发展和公共政策的方式。……世上再也没有像阿尔伯特•赫希曼一样的发展经济学家了。
——弗朗西斯•福山 | 著名经济学家
----------
这是一本极其出色的传记作品。它深刻而准确地描述了赫希曼的思想旅程和政治生涯。赫希曼是20世纪最有创造力的知识分子之一,……全世界的无数人都深受赫希曼的影响,其中就包括我自己。
——费尔南多•恩里克•卡多佐 | 巴西前总统
---------
《入世哲学家》在揭示了赫希曼这个20世纪最伟大头脑的“奥秘”的同时,也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20世纪激烈的政治和思想变迁的动人心魄之处。
——丹尼•罗德里克 | 著名经济学家
---------
赫希曼作品最迷人的地方在于,一旦你看了他的作品,你就没有办法说服自己用之前的眼光来看世界,他会在最微小的地方改变你的理念。
——韦森 | 著名经济学家
---------
阿尔伯特·赫希曼是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最杰出的社会科学家之一。他是我们所有社会科学家的楷模。赫希曼的一生丰富多彩,杰里米·阿德尔曼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写出了一本非常全面的传记。我们要感谢阿德尔曼,感谢他带领我们,重走赫希曼的旅途。
——查尔斯·梅尔 | 哈佛大学国际历史学教授
---------
《入世哲学家》是一本杰作。它既是一个激动人心的传奇故事,又是一本励志的伟大人物传记,同时还是社会科学在20世纪政治生活中的‘转变参与史。”
——艾玛·罗斯柴尔德 | 经济史学家
---------
赫希曼的思想会改变你的世界观,它照亮了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纽约书评
---------
阿德尔曼耗费多年撰写这本令人赞赏的传记,本书让读者得以窥见赫希曼在经济学领域的多项贡献……赫希曼一直有一种从局部转向整体的独特视野,对人性始终保持绝对的乐观。
——《外交事务》
---------
赫希曼的实证方法已超越了一般的左/右派分类范畴……他致力于复兴社会科学中的人文本质,将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和哲学重新联系起来。
——《美国展望》
自然社会 豆瓣
7.7 (15 个评分)
作者:
李猛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
- 3
《自然社会:自然法与现代道德世界的形成》研究的中心议题自然法问题。作者将之作为西方现代思想的原点,聚焦于现代自然法学派的第一代人物,以此来论述西方现代道德世界的形成。现代自然法学派,对于理解塑造现代世界的一系列基本政治学说和道德思想具有关键意义,这一点早已为学界所知。无论是政府必须基于社会成员的同意和授权的社会契约论思想,还是经济生活中的财产与所有权的学说,大到国际法与国际社会的概念,小到自主的道德个体形象,以及个人的自然权利和自由平等的概念,所有这些现代人在公共生活和私人领域中经常遭遇的观念和制度,其根源都是现代自然法学派的著作。然而,对现代自然法学派的广泛研究,却很少深入触及到这些常见理论背后隐含的现代政治道德思想对人性的真正理解。本书基于晚近国际学界对有关问题的最新文献,通过系统考察现代自然法学派的第一代人物(格老秀斯、霍布斯、普芬多夫和洛克)的主要著作,深入分析现代自然法学派讨论的基本主题,最终希望能够展现现代自然法学派构建的现代人性论的核心主张。
现代政治思想的基础(上、下卷) 豆瓣 谷歌图书
The Foundations of Modern Political Thought
作者:
[英国] 昆廷·斯金纳
译者:
奚瑞森
/
亚方
译林出版社
2011
- 1
本书共两卷,分别探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主要政治思想流派的思想渊源和政治主张,时间跨度自13世纪后期至16世纪末,是研究中世纪后期到现代早期西方政治思想演变的经典著作。作者还阐述了这两个时期的社会与知识背景,展示了在历史环境之中研究历史文本的独到的研究方法,并对重要的政治词汇和概念进行了追根溯源的梳理。
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 豆瓣
The liberty of ancients compared with that of moderns
8.7 (6 个评分)
作者:
(法)邦雅曼・贡斯当
译者:
阎克文 / 刘满贵 / 李强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
- 3
研究法国大革命的著名历史学家孚雷尝言,大革命的历史学家都是有色彩的,他们在陈述观点的时候必须事先作出自己的判断,阐明他们自己的思想渊源与所属的政治阵营。这种标签化不仅是针对历史学家个人的,也是针对整个思想界和思想流派的。本书收录的内容就出自其中一个影响深远的思想家,贡斯当的讨论。他在本书中讨论了自由、政治权利和大革命等重要问题,这些文章不仅详细阐述了作者本人对以上问题的看法,还向读者展示了当时思想界存在的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对话和交锋。
政治思考(修订版) 豆瓣
Political Thinking: The Perennial Questions
7.4 (5 个评分)
作者:
[美]格伦·廷德
/
Glenn Tinder
译者:
王宁坤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2016
- 9
透视习以为常的基本政治问题
检视生活处境,反省生活方式
苏格拉底宣言在当今世界的典范
...................
※编辑推荐※
全书七大主题三十个问题带你检省什么是值得过的生活:
☆ 所有阶级差异都应该被废除吗?
☆ 如果人民掌权,应该他们自己掌权,还是通过代表?
☆ 为什么服从?
☆ 政府是否应该在 所有情况下服从宪法的限制?
☆ 是否每一个政府都只是为“强者的利益”服务?
...................
※内容简介※
本书从探讨人类在本质上是隔阂的还是统一的、是平等的还是不平等的这两个永久性的问题开始,深入剖析政治权力关系各个层面的诸多问题,最终展现出“人类的不确定性”这一主题。作者呼吁要以苏格拉底的对话精神和康德的二律背反概念破除意识形态的藩篱,构建开放的政治思考领域,以利于公正社会的建立。
...................
※名人推荐※
廷德写了苏格拉底应该写的书。他的《政治思考:一些永久性的问题》一书被看做是苏格拉底宣言在当今世界的典范。
——史蒂文·M·德路,迈阿密大学文理学院副院长
作者一共提出了几十个基本的政治问题。其问题的提出也不是简单地为了让读者了解其他人所处的窘境,而是让他们自己陷入自身的窘境。真可谓置之死地而后生。通过身临窘境的体验,读者在读本书时,至少要对几个问题进行详细思考.并自己尽力找出答案。
——顾肃,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检视生活处境,反省生活方式
苏格拉底宣言在当今世界的典范
...................
※编辑推荐※
全书七大主题三十个问题带你检省什么是值得过的生活:
☆ 所有阶级差异都应该被废除吗?
☆ 如果人民掌权,应该他们自己掌权,还是通过代表?
☆ 为什么服从?
☆ 政府是否应该在 所有情况下服从宪法的限制?
☆ 是否每一个政府都只是为“强者的利益”服务?
...................
※内容简介※
本书从探讨人类在本质上是隔阂的还是统一的、是平等的还是不平等的这两个永久性的问题开始,深入剖析政治权力关系各个层面的诸多问题,最终展现出“人类的不确定性”这一主题。作者呼吁要以苏格拉底的对话精神和康德的二律背反概念破除意识形态的藩篱,构建开放的政治思考领域,以利于公正社会的建立。
...................
※名人推荐※
廷德写了苏格拉底应该写的书。他的《政治思考:一些永久性的问题》一书被看做是苏格拉底宣言在当今世界的典范。
——史蒂文·M·德路,迈阿密大学文理学院副院长
作者一共提出了几十个基本的政治问题。其问题的提出也不是简单地为了让读者了解其他人所处的窘境,而是让他们自己陷入自身的窘境。真可谓置之死地而后生。通过身临窘境的体验,读者在读本书时,至少要对几个问题进行详细思考.并自己尽力找出答案。
——顾肃,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全二卷) 豆瓣
The Open Society and its Enemies
9.0 (10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卡尔·波普尔
译者:
陆衡 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 8
正如哲学家德特马・马林所说话的那样,几乎不曾有过任何一部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更为宏大的,反对那些二十世纪暴行之基础的思想作品。《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初版为1945年,其后马上成为哲学类图书中的畅销书,被译成多种文字,影响深远。在这部巨著中,波卡尔把笔墨集中于对柏拉图、黑格尔和马克思三个思想家的社会政治哲学的批判上,认为正是他们的思想构成现代极权主义的来源,但对于“开放社会”究竟是什么,却很少正面提及更没有加以系统说明。
動情的理性 豆瓣
9.3 (6 个评分)
作者:
錢永祥
聯經出版公司
2014
- 2
政治哲學密切關注、介入社會生活的現實,
即使最抽象的概念分析,結論也可能影響到無數人的真實生活;
但這種實踐意識並不是明朗俐落的現成成品,
它隨著我們身處的歷史脈絡與時代環境而有不同的面貌與分歧。
由於政治哲學著眼於個人所受待遇的是非對錯,
也就是認為每一個人被社會所決定的待遇與命運是有是非對錯可言的,
它的道德意義才更清朗突出。
錢永祥《動情的理性》對政治哲學及其實踐意涵的理解,傾向於當代以平等為根本價值的自由主義。人類懍於歷史上充斥著殺戮、殘酷、壓迫、剝削與歧視,不得不標舉幾項關鍵的道德原則,避免再蹈覆轍。平等主義的自由主義,比較完整、自覺地表現了這些關於歷史脈絡與時代環境的判斷。《動情的理性》的學術取向與實踐意圖,便是由這些判斷所引導、促成的。
政治哲學是一種理性的活動。不過這種理性必然源自「情」的鼓動,也就是因為對人類命運的關懷,對生靈之苦難的憐憫,種種艱辛與苦難令我們感到不忍與不甘,動情之後發為關懷與在意,才能構成實踐的介入。在這個意義上,政治哲學具有高度的道德張力;從事政治哲學,是一種充斥著熱情的道德實踐。
即使最抽象的概念分析,結論也可能影響到無數人的真實生活;
但這種實踐意識並不是明朗俐落的現成成品,
它隨著我們身處的歷史脈絡與時代環境而有不同的面貌與分歧。
由於政治哲學著眼於個人所受待遇的是非對錯,
也就是認為每一個人被社會所決定的待遇與命運是有是非對錯可言的,
它的道德意義才更清朗突出。
錢永祥《動情的理性》對政治哲學及其實踐意涵的理解,傾向於當代以平等為根本價值的自由主義。人類懍於歷史上充斥著殺戮、殘酷、壓迫、剝削與歧視,不得不標舉幾項關鍵的道德原則,避免再蹈覆轍。平等主義的自由主義,比較完整、自覺地表現了這些關於歷史脈絡與時代環境的判斷。《動情的理性》的學術取向與實踐意圖,便是由這些判斷所引導、促成的。
政治哲學是一種理性的活動。不過這種理性必然源自「情」的鼓動,也就是因為對人類命運的關懷,對生靈之苦難的憐憫,種種艱辛與苦難令我們感到不忍與不甘,動情之後發為關懷與在意,才能構成實踐的介入。在這個意義上,政治哲學具有高度的道德張力;從事政治哲學,是一種充斥著熱情的道德實踐。
领导权与社会主义的策略 豆瓣
作者:
拉克劳,墨菲
译者:
尹树广
/
鉴传今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3
- 1
当代社会与政治思想译丛。
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当前左翼思想的危机?在何种程度上它导致了对支撑马克思主义和许多其它社会主义潮流的那个“社会整体”观念的怀疑?“领导权”这个概念意味着超越“正统”马克思主义中本质主义思想的新逻辑吗?新社会运动的增殖已经怎样改变了传统政治空间概念?它允许我们以激进和多元民主绘制新左派的前景吗?本书对这些问题作了回答。沿着19世纪后期关于工人阶级统一的讨论到出现新的对抗和斗争形式这一发展过程,本书追溯了当前危机的系谱。
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当前左翼思想的危机?在何种程度上它导致了对支撑马克思主义和许多其它社会主义潮流的那个“社会整体”观念的怀疑?“领导权”这个概念意味着超越“正统”马克思主义中本质主义思想的新逻辑吗?新社会运动的增殖已经怎样改变了传统政治空间概念?它允许我们以激进和多元民主绘制新左派的前景吗?本书对这些问题作了回答。沿着19世纪后期关于工人阶级统一的讨论到出现新的对抗和斗争形式这一发展过程,本书追溯了当前危机的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