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知识分子的鸦片 豆瓣 Goodreads
L'Opium des intellectuels
8.3 (29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雷蒙·阿隆
译者:
吕一民
/
顾杭
译林出版社
2012
- 6
《 知识分子的鸦片》一书是雷蒙·阿隆在冷战初期,针对当时法国特别是法国知识界的情况而作的一本法国人反思法兰西病的著作。在 《 知识分子的鸦片》一书中,作者对偏爱走极端的法国知识分子本身进行了剖析和批判,是研究法国现代思想史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知识社会学的名著。在许多情况下,深刻的思想往往采取片面的姿态,左派的作品是这样,右派的作品也是如此。所以,即使在时过几十年之后,我们再来阅读阿隆的这部著作,仍会为其间的清醒与尖利惊叹。
" 没有雷蒙•阿隆,世界将感到更孤单,而且更空虚。——亨利•基辛格
《知识分子的鸦片》是20世纪最有开创性的书之一,是对研究知识分子的“虚妄”这一主题最有价值的贡献之一。本书出了要让知识分子们回归平凡务实的正道,也希望能让他们免于在智识方面的混乱不清,正是这种混乱不清造成了许多智识上的“怪胎”。——罗杰•金巴尔"
" 没有雷蒙•阿隆,世界将感到更孤单,而且更空虚。——亨利•基辛格
《知识分子的鸦片》是20世纪最有开创性的书之一,是对研究知识分子的“虚妄”这一主题最有价值的贡献之一。本书出了要让知识分子们回归平凡务实的正道,也希望能让他们免于在智识方面的混乱不清,正是这种混乱不清造成了许多智识上的“怪胎”。——罗杰•金巴尔"
天安门 豆瓣 谷歌图书
The gate of heavenly peace:the Chinese and their revolution 1895~1980
8.6 (7 个评分)
作者:
史景迁
译者:
尹庆军 等
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8
- 8
其它标题:
天安门
谨以本书和我的爱献给我的母亲一个人对于一个这样服从真理而又喜好寻求真理的民族还能要求什么呢?对于这样一个顺从而丰饶的国家,除了由明智而忠诚的人来促成一个贤明的人民和拥有先知、圣者和高贵人物的民族,又能要求什么呢?我们认为离收获的时间还有五个月,其实连五个星期也用不着了;因为只要我们睁开眼睛就会发现战场上战斗已经接近白热化。 ——约翰.密尔顿《论出版自由》
东风 豆瓣
The Wind from the East: French Intellectuals,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nd the Legacy of the 1960s
9.0 (21 个评分)
作者:
[美] 理查德·沃林
译者:
董树宝
三辉图书/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7
- 3
◆2012年《金融时报》最佳历史类图书
◆托尼·朱特与迈克尔·沃尔泽一致推荐
◆解读60年代法国知识分子 揭示“五月风暴”中的中国因素
···
【内容简介】
20世纪60年代,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方兴未艾。法国最杰出的智识精英受“毛主义”鼓舞,极大地拓展了政治与文化想象。学生、左翼群体、智识精英一起推动了席卷整个法国的“五月风暴”,对当时的局势与日常生活政治展开批判,意图通过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社会运动来复兴法国的市民和文化生活。
理查德·沃林指出,60年代流行于法国智识精英中的“毛主义热”与中国现实并无实质关联。通过回顾60年代法国文化与政治生活,《东风》力图揭示“毛主义”是如何出人意料地影响了法国的民主政治进程。
···
【学者及媒体评论】
对1968年“五月风暴”的写作大多数沉湎于怀旧或失望之中,理查德·沃林对这段往事的论述却秉持审慎、公正的精神。在关于1986年法国左翼运动的所有作品中,《东风》是我读到的最棒的一部……对20世纪60年代全球的动荡局势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本书不容错过。
——托尼·朱特,《战后欧洲史》作者
·
理查德·沃林引人入胜地叙述了法国左派的行为,对其蠢行与幻想给予了应有的重视,而且还竭力去捕捉、评价其解放效果。
——迈克尔·沃尔泽(Michael Walzer),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
·
理查德·沃林从一种复杂的问题意识出发,剖析了1968年法国的“五月风暴”。本书是一次极具深度的沉思——对政治见解之形成的沉思。《东风》堪称一次精神上的奥德赛。
——迈克尔·拜伦特(Michael C. Behrent),阿巴拉契亚州立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
理查德·沃林记录了这样一群人:尽管他们有时显得荒唐可笑,却一贯秉持深刻和严谨的态度来思考并行动。因此,《东风》堪称一部具有价值和时代意义的优秀著作。
——《华尔街日报》
◆托尼·朱特与迈克尔·沃尔泽一致推荐
◆解读60年代法国知识分子 揭示“五月风暴”中的中国因素
···
【内容简介】
20世纪60年代,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方兴未艾。法国最杰出的智识精英受“毛主义”鼓舞,极大地拓展了政治与文化想象。学生、左翼群体、智识精英一起推动了席卷整个法国的“五月风暴”,对当时的局势与日常生活政治展开批判,意图通过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社会运动来复兴法国的市民和文化生活。
理查德·沃林指出,60年代流行于法国智识精英中的“毛主义热”与中国现实并无实质关联。通过回顾60年代法国文化与政治生活,《东风》力图揭示“毛主义”是如何出人意料地影响了法国的民主政治进程。
···
【学者及媒体评论】
对1968年“五月风暴”的写作大多数沉湎于怀旧或失望之中,理查德·沃林对这段往事的论述却秉持审慎、公正的精神。在关于1986年法国左翼运动的所有作品中,《东风》是我读到的最棒的一部……对20世纪60年代全球的动荡局势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本书不容错过。
——托尼·朱特,《战后欧洲史》作者
·
理查德·沃林引人入胜地叙述了法国左派的行为,对其蠢行与幻想给予了应有的重视,而且还竭力去捕捉、评价其解放效果。
——迈克尔·沃尔泽(Michael Walzer),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
·
理查德·沃林从一种复杂的问题意识出发,剖析了1968年法国的“五月风暴”。本书是一次极具深度的沉思——对政治见解之形成的沉思。《东风》堪称一次精神上的奥德赛。
——迈克尔·拜伦特(Michael C. Behrent),阿巴拉契亚州立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
理查德·沃林记录了这样一群人:尽管他们有时显得荒唐可笑,却一贯秉持深刻和严谨的态度来思考并行动。因此,《东风》堪称一部具有价值和时代意义的优秀著作。
——《华尔街日报》
英国进步主义思想 豆瓣
The New Liberalism: An Ideology of Social Reform
9.7 (6 个评分)
作者:
[英]迈克尔·弗里登
译者:
曾一璇 译
/
张新刚 校
商务印书馆
2018
- 5
【内容简介】
在19 世纪末和20 世纪初,“新型自由主义”是最具原创性、社会意识和影响力的英国政治思想形式之一。在本书中,迈克尔·弗里登考察了新型自由主义出现的过程,探究了共同体、福利和国家控制等概念在政治理论中的发展,强调了伦理和科学对自由主义思想流变的影响。
本书颠覆了关于自由主义思想发展的普遍观点,重新解释了许多影响了当代政治的思潮之起源。弗里登认为,新型自由主义建立在具有进步主义和人文主义特征的19 世纪中期自由主义的强大观念遗产之上,但又对那份遗产进行了拓展,创造了一个社会改革和意识形态革新的规划,为现代英国福利政治的成型奠定了基础。
···
【媒体推荐】
“新型自由主义”理论中哲学与法律之间的联系一直在被讨论,却从未被细致地论证过,直到这部兼顾了学术性和趣味性的著作出现,终于打破了这一现状。
——《卫报》
《英国进步主义思想》是一部迟到的重要著作……本书基于对大量文献资料的精准分析,做出了复杂、有力的论述,其中的细节和微妙之处只能由读者自己去探索。
——《英国历史评论》
说理清晰,令人信服……这本书会在我们的视野和讨论中停留很久。
——《美国历史评论》
···
【编辑推荐】
◆迈克尔·弗里登是“意识形态研究”学派的创始人,英国政治理论研究的权威人物。北京大学历史系青年学者张新刚为本书作中文版导读,引领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位顶级学者的思想脉络和学术贡献。
◆本书清晰、详尽地梳理了19世纪以来自由主义思想的流变,以及新型自由主义(New Liberalism)的出现与发展,是一部叙述英国政治理论发展史的重要著作。本书颠覆了关于自由主义思想发展的普遍观点,从进步主义、人文主义到自由主义,重新诠释了许多影响当代政治思潮之起源。
◆从密尔与格林到霍布豪斯与霍布森,这些伟大的自由主义理论家如何解决他们时代的社会和政治问题?他们的思想如何为未来的福利国家奠定基础?这些问题都可以在本书中寻得答案。
◆本书收录于三辉图书策划的“倾向与可能”书系,该书系汇集迈克尔·沃尔泽、本尼德克特·安德森、约翰·邓恩、查尔斯·泰勒等当今世界的一流头脑,他们试图用历史的经验和政治的知识,为今天的困难提供部分开放的讨论,这些讨论并没有最终的结果,然而其中所蕴含的视角和线索,每一个都充满深刻的洞见和面对真相的勇气。三辉将这些洞见和勇气集合在这里,奉献给所有愿意为当下和未来努力的汉语读者。
在19 世纪末和20 世纪初,“新型自由主义”是最具原创性、社会意识和影响力的英国政治思想形式之一。在本书中,迈克尔·弗里登考察了新型自由主义出现的过程,探究了共同体、福利和国家控制等概念在政治理论中的发展,强调了伦理和科学对自由主义思想流变的影响。
本书颠覆了关于自由主义思想发展的普遍观点,重新解释了许多影响了当代政治的思潮之起源。弗里登认为,新型自由主义建立在具有进步主义和人文主义特征的19 世纪中期自由主义的强大观念遗产之上,但又对那份遗产进行了拓展,创造了一个社会改革和意识形态革新的规划,为现代英国福利政治的成型奠定了基础。
···
【媒体推荐】
“新型自由主义”理论中哲学与法律之间的联系一直在被讨论,却从未被细致地论证过,直到这部兼顾了学术性和趣味性的著作出现,终于打破了这一现状。
——《卫报》
《英国进步主义思想》是一部迟到的重要著作……本书基于对大量文献资料的精准分析,做出了复杂、有力的论述,其中的细节和微妙之处只能由读者自己去探索。
——《英国历史评论》
说理清晰,令人信服……这本书会在我们的视野和讨论中停留很久。
——《美国历史评论》
···
【编辑推荐】
◆迈克尔·弗里登是“意识形态研究”学派的创始人,英国政治理论研究的权威人物。北京大学历史系青年学者张新刚为本书作中文版导读,引领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位顶级学者的思想脉络和学术贡献。
◆本书清晰、详尽地梳理了19世纪以来自由主义思想的流变,以及新型自由主义(New Liberalism)的出现与发展,是一部叙述英国政治理论发展史的重要著作。本书颠覆了关于自由主义思想发展的普遍观点,从进步主义、人文主义到自由主义,重新诠释了许多影响当代政治思潮之起源。
◆从密尔与格林到霍布豪斯与霍布森,这些伟大的自由主义理论家如何解决他们时代的社会和政治问题?他们的思想如何为未来的福利国家奠定基础?这些问题都可以在本书中寻得答案。
◆本书收录于三辉图书策划的“倾向与可能”书系,该书系汇集迈克尔·沃尔泽、本尼德克特·安德森、约翰·邓恩、查尔斯·泰勒等当今世界的一流头脑,他们试图用历史的经验和政治的知识,为今天的困难提供部分开放的讨论,这些讨论并没有最终的结果,然而其中所蕴含的视角和线索,每一个都充满深刻的洞见和面对真相的勇气。三辉将这些洞见和勇气集合在这里,奉献给所有愿意为当下和未来努力的汉语读者。
政治与历史 豆瓣 Goodreads
Politique et histoire, de machiavel a mark cours a l'ecole normale superieure de 1955 a 1972
9.2 (8 个评分)
作者:
[法] 路易·阿尔都塞
译者:
吴子枫
西北大学出版社
2018
- 1
本书既是阿尔都塞在巴黎高师开设的哲学史课程的讲义,也是一份卓绝的理论工作的珍贵记录。通过讲授从马基雅维利、霍布斯、18世纪法国哲学与政治、黑格尔、直到马克思的现代思想历程,阿尔都塞把“在哲学中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艰巨事业落实于对理论文本进行精彩、深邃而细腻的解读之中,致力于通过“极端的思考”,在思想史上发掘与汇聚一条“唯物主义的潜流”,揭示马克思理论革命的历史渊源。
论再生产 豆瓣
Sur la reproduction
9.4 (19 个评分)
作者:
[法]路易·阿尔都塞
译者:
吴子枫
西北大学出版社
2019
- 7
阿尔都塞在五月风暴后撰写的重要手稿,其最有影响力的论文《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即由从中抽取的片段合成。本书在作者去世后出版,被认为是其最具体系性的文本,也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代表作之一。本书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关于社会形态理论和国家理论的一系列经典主题,最核心的是探讨了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中的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如何得到保障的问题,阿尔都塞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做出的论述,已被公认为当代最重要的理论成就之一。
我认为可以说,这个文本已经成了、并将继续是阿尔都塞最重要的文本之一:是要描绘他的思想特征就必须参考的文本之一;是使用了烙有他自己名字的“印记”因而可被直接辨认出来的那些概念的文本之一;最后,它铭刻进了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后继传统中,成为当代哲学仍在继续研究的文本之一。——巴利巴尔
这部书稿首先是一份战斗性的教学文本,是阿尔都塞思想最理想的入门书,但它同时也一步步向我们展示了阿尔都塞独创性概念的加工过程。因此,它要求一种多层次的阅读:既把它作为包含着一个时代见证的政治文本来阅读,又作为以阿尔都塞式范畴来表达的对资本主义的分析来阅读,还把它作为关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和意识形态的“唤问”功能的(新)理论来阅读。——比岱
自从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最初提出以来,错综复杂的争论围绕着它一直在激烈地进行着,从而暴露了这一理论的复杂性,也暴露了它内在的各种难题。但是,对于个人和集体的不可通约性这个直到最近的哲学还在提出的二难困境,这个理论仍然为我们提供了最有激发力的“解决办法”之一。就算这是路易·阿尔都塞在其不断变化而且涉猎广泛的全部著作中所做出的唯一的概念创新,他的名字也会牢固地树立在现代哲学史上。——詹姆逊。
我认为可以说,这个文本已经成了、并将继续是阿尔都塞最重要的文本之一:是要描绘他的思想特征就必须参考的文本之一;是使用了烙有他自己名字的“印记”因而可被直接辨认出来的那些概念的文本之一;最后,它铭刻进了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后继传统中,成为当代哲学仍在继续研究的文本之一。——巴利巴尔
这部书稿首先是一份战斗性的教学文本,是阿尔都塞思想最理想的入门书,但它同时也一步步向我们展示了阿尔都塞独创性概念的加工过程。因此,它要求一种多层次的阅读:既把它作为包含着一个时代见证的政治文本来阅读,又作为以阿尔都塞式范畴来表达的对资本主义的分析来阅读,还把它作为关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和意识形态的“唤问”功能的(新)理论来阅读。——比岱
自从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最初提出以来,错综复杂的争论围绕着它一直在激烈地进行着,从而暴露了这一理论的复杂性,也暴露了它内在的各种难题。但是,对于个人和集体的不可通约性这个直到最近的哲学还在提出的二难困境,这个理论仍然为我们提供了最有激发力的“解决办法”之一。就算这是路易·阿尔都塞在其不断变化而且涉猎广泛的全部著作中所做出的唯一的概念创新,他的名字也会牢固地树立在现代哲学史上。——詹姆逊。
公共人的衰落 豆瓣
The Fall of Public Man
作者:
(美) 理查德•桑内特Richard Sennett
译者:
李继宏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
- 1
本书主要探讨了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的失衡以及由此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桑内特对众多历史材料进行了详尽的实证分析。他恢恢乎游刃于历史与现实之间,完美地解答了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何以人们会把陌生人视为威胁?为什么时至今日,普通人参与公众生活的惟一方式和途径就是保持沉默,充当听众?而这些反过来又给人们的精神性格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桑内特的结论是,孤独是现代性不可避免的后果,致令个人向私人生活靠拢,而这也就是所谓的公共人的衰落。该书在海外声誉卓著,是历史社会学、社会生活研究等学术领域的扛鼎之作。
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 豆瓣
7.8 (17 个评分)
作者:
马立诚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
作为一位敏锐而深刻的社会政治评论家,马立诚对中国当代社会思潮的把握、分析和评论,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批判性,同时也寄托着他本人的思考和忧虑。
本书呈现给广大读者的是他长期以来的思想结晶。作者将当代中国的社会思潮归纳为八种,即除了居于主导地位的邓小平思想外,还有老左派思潮、新左派思潮、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民族主义思潮、新儒家思潮和民粹主义思潮。通过作者对八种思潮的介绍和阐释,有助于人们理解中国的过去,认识中国的现在,探知中国的未来。
本书呈现给广大读者的是他长期以来的思想结晶。作者将当代中国的社会思潮归纳为八种,即除了居于主导地位的邓小平思想外,还有老左派思潮、新左派思潮、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民族主义思潮、新儒家思潮和民粹主义思潮。通过作者对八种思潮的介绍和阐释,有助于人们理解中国的过去,认识中国的现在,探知中国的未来。
德行、商业和历史 豆瓣
Virtue, Commerce, and History
作者:
波考克
译者:
冯克利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
- 9
波考克是“剑桥学派”代表性人物之一,曾在剑桥大学任教多年,后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历史学哈里•C•布莱克讲座教授,发表和出版多部具有影响的论著。
本书收入的文章涉及内容大体限于1688年光荣革命之后100年里英国的政治思想,与当前社会具有很多相关性。该书既包含对《马基雅维里时刻》一书的核心问题——以马基雅维里和哈灵顿等人为代表的共和主义传统的曲折发展历程——在英国社会的具体表现的深入阐述,又有波考克后来的巨著《野蛮与宗教》中主题的预演,因此可为全面了解波考克的思想提供十分有益的帮助。
本书收入的文章涉及内容大体限于1688年光荣革命之后100年里英国的政治思想,与当前社会具有很多相关性。该书既包含对《马基雅维里时刻》一书的核心问题——以马基雅维里和哈灵顿等人为代表的共和主义传统的曲折发展历程——在英国社会的具体表现的深入阐述,又有波考克后来的巨著《野蛮与宗教》中主题的预演,因此可为全面了解波考克的思想提供十分有益的帮助。
Accountability Without Democracy 豆瓣
作者:
Lily L. Tsai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 8
This book examines the fundamental issue of how citizens get government officials to provide them with the roads, schools, and other public services they need by studying communities in rural China. In authoritarian and transitional systems, formal institutions for holding government officials accountable are often weak. The answer, Lily L. Tsai found, lies in a community's social institutions. Even when formal democratic and bureaucratic institutions of accountability are weak, government officials can still be subject to informal rules and norms created by community solidary groups that have earned high moral standing in the community.
理解全球冲突与合作 豆瓣
Understanding Global Conflict and Cooper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History (Tenth Edition)
作者:
[美]小约瑟夫·奈(Joseph S. Nye Jr.)
/
[加]戴维·韦尔奇(David A. Welch)
译者:
张小明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
- 8
在这部影响越来越广泛,在西方国际关系教材中独树一帜的教科书中,作者沿古典均势时期、一战、二战、冷战,到冷战后的全球化、信息化的历史脉络,介绍了主要国际关系流派的理论和方法。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探索世界政治的有效途径,而且使相关读者亦能从中受到启发,堪称一部优秀的国际关系教材。
本书简明扼要、深入透彻地介绍了世界政治研究。它熟练地把历史与理论结合起来,评说国际行为体之间的冲突与合作,从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理解当今国际事务的框架。
本书简明扼要、深入透彻地介绍了世界政治研究。它熟练地把历史与理论结合起来,评说国际行为体之间的冲突与合作,从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理解当今国际事务的框架。
告別犬儒 豆瓣
作者:
許寶強
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2009
- 7
分析過去幾年香港的主要文化經濟現象和相關的論述,包括最低工資、通脹、扶貧、社會企業、文化保育與經濟發展、自由經濟/貿易、全球化與反全球化,本書嘗試勾勒出當代香港的社會脈絡和文化政治動態,主要表現為自由主義的危機與民粹政治的氾濫。本書的作者認為,民粹主義近年的冒起,與自由主義的衰落,正好彰顯了香港社會的反智特色,以及貧富兩極分化環境下所產生的文化政治效果。
本書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自由的危機」和第二部分「民粹政治與犬儒文化」探討當代香港的社會性質,提出過去十多二十年間,儘管被稱作自由經濟的模範、放任主義的天堂,但這些論述其實都只是新自由主義教條創造的幻象,背後反映的,其實是右翼民粹的政治和犬儒反智的文化;本書的第三部分「另一個世界是可能的」提出另類的文化經濟論述,嘗試為香港的未來尋找一種希望的政治。
本書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自由的危機」和第二部分「民粹政治與犬儒文化」探討當代香港的社會性質,提出過去十多二十年間,儘管被稱作自由經濟的模範、放任主義的天堂,但這些論述其實都只是新自由主義教條創造的幻象,背後反映的,其實是右翼民粹的政治和犬儒反智的文化;本書的第三部分「另一個世界是可能的」提出另類的文化經濟論述,嘗試為香港的未來尋找一種希望的政治。
新联合主义运动原则(第三版) 豆瓣
NAMの原理
9.2 (8 个评分)
作者:
柄谷行人
译者:
邓宁立译
/
高华鑫校
…
打交道
2020
- 10
增订版《原则》将在原文基础上补充重要内容:柄谷行人2017年11月25日在明治大学所作讲座发言的文字稿,题目为《资本之“力”与跨越资本之“力”》。在这场重要的演讲中,柄谷回顾了他在2000年时发起组织的新联合主义运动,并且基于对该运动的反思,对《原则》进行了修订与补充。
柄谷强调,这场运动的出现是与他所从事的哲学批判活动分不开的。运动的契机源自于柄谷对交换样式D(联合)的思考,后者中包含着超越资本-民族-国家体系的契机。而该运动的解散,则给他在2002年以后的批判工作带去了新的课题。除了重提流通领域运动的重要性之外,柄谷还尤其强调,只有当同时扎根于本土并指向“世界共和国”,“联合”才是可能实现的。
柄谷强调,这场运动的出现是与他所从事的哲学批判活动分不开的。运动的契机源自于柄谷对交换样式D(联合)的思考,后者中包含着超越资本-民族-国家体系的契机。而该运动的解散,则给他在2002年以后的批判工作带去了新的课题。除了重提流通领域运动的重要性之外,柄谷还尤其强调,只有当同时扎根于本土并指向“世界共和国”,“联合”才是可能实现的。
正午的黑暗 豆瓣 谷歌图书
Darkness at Noon
作者:
亞瑟·柯斯勒
译者:
董樂山
臉譜出版社
2006
- 3
這部小說名氣很大,在藍燈書屋《現代文庫》評選的「二十世紀百部最佳英文小說」中,名列第八。
《正午的黑暗》是一部以蘇共為背景的時代力作,因其「反共」,1941年一出版便震撼世界,也因此在社會主義國家遭禁,在世界其他國家卻一版再版,譯成多種文字。
本書主角是1930年代共產國際背景下,於歐洲各資本主義國家從事祕密革命活動的老革命家。革命的崇高目標與採取手段的矛盾,讓這位老布爾什維克的革命良心深感不安,從而被捕入獄,最後在疲勞轟炸式的審訊後精神崩潰而承認罪行,結清與歷史的帳。
全書故事情節的鋪陳、人物的自省和反思,以及獄中三次審訊所進行的論辯,交織描寫緊密而意義深刻,擺脫枯燥的政治理念探討,成為傳世不墜之作。
《正午的黑暗》是一部以蘇共為背景的時代力作,因其「反共」,1941年一出版便震撼世界,也因此在社會主義國家遭禁,在世界其他國家卻一版再版,譯成多種文字。
本書主角是1930年代共產國際背景下,於歐洲各資本主義國家從事祕密革命活動的老革命家。革命的崇高目標與採取手段的矛盾,讓這位老布爾什維克的革命良心深感不安,從而被捕入獄,最後在疲勞轟炸式的審訊後精神崩潰而承認罪行,結清與歷史的帳。
全書故事情節的鋪陳、人物的自省和反思,以及獄中三次審訊所進行的論辯,交織描寫緊密而意義深刻,擺脫枯燥的政治理念探討,成為傳世不墜之作。
日本权力结构之谜 豆瓣 Goodreads
The Enigma of Japanese Power
作者:
[荷] 卡瑞尔·范·沃尔夫伦
译者:
任颂华
中信出版集团
2020
- 10
日本,一个让外界看不懂的国家——政府不会做出果断的决策,首相是随时可以下台的“替罪羊”,不同的党派只是操纵选票的机器,那么究竟是谁在控制日本?政府、党派、财阀、司法系统、媒体和有组织的黑帮……这其中为什么很难找到真正掌握权力的核心,一个可以去问责的对象?
本书最早写于1989年,是对日本商业、社会和政治结构的重要论述。沃尔夫伦以局外人的视角观察日本,结合30多年来在日本的采访工作、与商政要人的私人对话,全方面剖析日本社会的运行机制,深度解读日本战后历史与未来走向,呈现了一个我们未曾理解的真实日本。政府、党派、商界财阀、警察和法院、大众媒体,甚至是有组织的黑帮与新兴宗教,社会各个方面的掌权者,建立了绵密的人脉关系网笼罩全国。权力分散在社会的每个角落,也造就了温顺的国民——全身心奉献给公司的男性工薪族,只适合待在家里的女性,还有缺乏创新能力、应试机器般的学生。他揭开人脉关系维持的巨大网络,戳破了将权力压迫伪装成传统文化的“日本文化”外皮,也打破了30多年来有关“日本第一”的梦幻神话。
本书最早写于1989年,是对日本商业、社会和政治结构的重要论述。沃尔夫伦以局外人的视角观察日本,结合30多年来在日本的采访工作、与商政要人的私人对话,全方面剖析日本社会的运行机制,深度解读日本战后历史与未来走向,呈现了一个我们未曾理解的真实日本。政府、党派、商界财阀、警察和法院、大众媒体,甚至是有组织的黑帮与新兴宗教,社会各个方面的掌权者,建立了绵密的人脉关系网笼罩全国。权力分散在社会的每个角落,也造就了温顺的国民——全身心奉献给公司的男性工薪族,只适合待在家里的女性,还有缺乏创新能力、应试机器般的学生。他揭开人脉关系维持的巨大网络,戳破了将权力压迫伪装成传统文化的“日本文化”外皮,也打破了30多年来有关“日本第一”的梦幻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