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质
我的章鱼老师 (2020) TMDB Eggplant.place 豆瓣
My Octopus Teacher
8.7 (489 个评分) 导演: 皮帕·埃尔利希 / 詹姆斯·里德 演员: 克雷格·福斯特 / Tom Foster
其它标题: Il mio amico in fondo al mare / My Octopus Teacher
在花了数年时间拍摄地球上一些最危险的动物后,克雷格·福斯特疲惫不堪、情绪低落,并且家庭关系也陷入混乱之中。他决定暂停自己的事业,并回到家乡南非开普敦,重返海岸附近的海藻林,这里的神奇水下世界是他的原点。近十年来,克雷格每天都要在冰冷的海水中潜水,在地球上捕食者最密集的地方之一脱掉 潜水服和潜水装备。他遇到并追踪的普通章鱼最初是他的研究对象,然后成为了他的老师,向他展示了人类从未见过的东西。《我的章鱼老师》拍摄用时超过 8 年,拍摄了 3000 个小时,记录了独特的友谊和互动以及前所未见的动物智慧。
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 (2009) 豆瓣 TMDB
Capitalism: A Love Story
8.1 (76 个评分) 导演: 迈克尔·摩尔 演员: William Black / 吉米·卡特
其它标题: Capitalism: A Love Story / 资本主义:爱情故事
按照资本主义的理想化定义,在该社会体制下生活的人民可以自由自在的选择工作,并获得相应的报酬。但现实究竟如何?2008年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之际,美国的土地上无数人因为丧失赎回权而被银行赶出家园;有的商人则与司法系统勾结兴建感化院,通过监禁犯错的少年大殓其财;还有的企业偷偷为员工投保,并待其死后赚其巨额赔偿金;而当成千上万的工人失业之际,华尔街的银行则向政府请求高达7000亿美元的救济金,这笔钱的最终走向却无人得知。纪录片导演迈克·摩尔(Michael Moore)再次拿起摄像机,试图揭穿政客和商人剥削民众、暴敛钱财的真实嘴脸……
本片荣获2009年威尼斯电影节小金狮奖。
浅草小子 (2021) 豆瓣 TMDB
浅草キッド
7.5 (141 个评分) 导演: 剧团一人 演员: 大泉洋 / 柳乐优弥
其它标题: 浅草キッド
#日本影讯# 大泉洋、柳乐优弥将主演Netflix新片[浅草小子](浅草キッド,暂译)。该片由剧团一人([晴天霹雳])自编自导。大泉洋饰演传奇艺人深见千三郎,柳乐优弥饰演其弟子北野武,故事围绕深见千三郎培养北野武的历程展开。该片将于2021年冬季登陆Netflix。
Struggle: The Life and Lost Art of Szukalski (2018) TMDB 豆瓣
Struggle: The Life and Lost Art of Szukalski
8.9 (15 个评分) 导演: 艾瑞克·多布罗沃斯基 演员: 斯坦尼斯拉夫·苏卡斯基
其它标题: 고뇌: 슈칼스키의 삶과 예술 / 挣扎:生命与失落的艺术
1971年芝加哥,晚年默默无闻的波兰艺术家斯坦尼斯拉夫·苏卡斯基(Stanisław Szukalski)被当地的一位收藏家偶然发现,并因此吸引了众多当地艺术家和地下漫画家。其中一个人是乔治·迪卡普里奥,而他的儿子就是本片的制片人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Leonardo DiCaprio)。
通过更深入的交流,人们发现这位老者竟然是30年代波兰的国宝级雕塑家。二战期间,波兰经历华沙保卫战后覆亡,苏卡斯基及家人流落美国,并与好莱坞传奇编剧本·赫克特(Ben Hecht)成为挚友,之后在“芝加哥文艺复兴”中发挥重要作用。
苏卡斯基的雕塑和绘画精致细腻,充满戏剧性和超现实主义特点。而其色彩浓厚民族主义作品以及晚年独创的伪科学历史主义理论 “Zermatism” 也引起了众多争议
存在主义咖啡馆 Goodreads 豆瓣
At the Existentialist Café:Freedom,Being,and Apricot Cocktails
8.6 (185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莎拉·贝克韦尔 译者: 沈敏一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 12
巴黎,1933年……
三位朋友正坐在蒙帕纳斯大道上的煤气灯酒吧里喝着杏子鸡尾酒。其中一个叫雷蒙·阿隆的年轻哲学家,正在向同为哲学家的让-保罗·萨特和西蒙娜·德·波伏娃盛赞一种他在德国发现的新鲜哲学——现象学。“你看,”他说,“如果你是一个现象学家,你可以谈论这杯鸡尾酒,然后从中研究出哲学来!”
就这样,20世纪影响最广泛也最深远的哲学运动发端了。受到启发的萨特,将现象学与他那种法式的人文主义情感结合在一起,创立了一门全新的哲学思想——现代存在主义。
在本书中,英国著名作家莎拉·贝克韦尔将历史、传记与哲学结合在一起,以史诗般恢弘的视角,激情地讲述了一个充满了斗争、爱情、反抗与背叛的存在主义故事,深入探讨了在今天这个纷争不断、技术驱动的世界里,当我们每个人再次面对有关绝对自由、全球责任与人类真实性的问题时,曾经也受过它们困扰的存在主义者能告诉我们什么。
2020年2月18日 已读
“所以人的焦虑感其实是冰山上的小小一角,要面对它,你必须变更一下想法,像现象学所说的那样,“悬置事物”,去掉脑袋里面那些“自然而然、理所应当”的价值观,直面事物本身给你呈现的样子。”
哲学 哲学史 存在主义 汤质 现代哲学
哲学是做出来的 豆瓣 Goodreads
The Practice of Philosophy: Handbook for Beginners
9.1 (16 个评分) 作者: [美] 杰伊·F. 罗森伯格 译者: 张家艺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 9
本书是作者对哲学初学者进行授课后形成的讲稿,初版于1978年,此后两次修订再版,本书即是作者生前最后一次修订的版本(1996年第三版)。本书受到世界很多大学哲学系的好评,被列为教材。不同于一般的哲学导论,本书纯讲哲学“技术”:什么是有效的哲学思考和论证;哲学论证的方法都有哪些;面对一个问题时,应该如何分解问题、如何构建论证,如何批判地阅读前人在这一问题上的写作和论证,如何提出自己的原创性观点、形成哲学写作,等等。在讲解各种论证形式和方法时,作者给出了许多具体的例子,对有些例子的操作非常细致深入、一以贯之,很适合希望了解哲学“内功”的读者和哲学专业的初学学生。让读者意识到:知道哲学史上著名哲学家的名字和观点是远远不够的,要在正确的方法下接受思维和写作的训练,参与到哲学工作中,才是做哲学。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豆瓣
8.6 (7 个评分) 作者: 周国平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9 - 6
本书献给不愿意根据名声和舆论去评判一位重要思想家的人们。
...................
★ 读懂尼采,从这一本开始。
天才的命运是一再地被误解,以及一再地被重新发现 。
★ 周国平致敬尼采的激情之作暨成名作 ,两位哲学家横跨百年的碰撞和共鸣。
第一本正面评价和热情肯定尼采的著作,融入周国平自己的人生感悟,引起同时代人的强烈共鸣。周国平:我很庆幸自己在比较年轻的时候写了这本书,现在来写或许会有别的长处,但不可能有那样高涨的生命激情了。
★ 不了解尼采,就不可能了解我们这个世纪的西方哲学思潮、文艺思潮和社会思潮。孤独的漂泊者已经倒下,他的影子却笼罩了整整一个时代。
当弗洛伊德正在酝酿他的精神分析学的时候,他吃惊地发现,尼采早已道出了他的基本思想。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和一切存在主义者都把尼采看作为他们开拓了道路的人。而尼采的“重估一切价值”的号召,预示了西方社会价值观念根本变化的一个时代。
★ 触及转型时期普遍存在的精神危机,献给在现代世界中迷失方向的人。
尼采所谈的问题是人人都能领会的,特别是现代世界中那些迷失方向的人。尼采哲学所表达的正是现代西方人在传统价值崩溃时代的迷途的痛苦和寻求的渴望,这就是尼采哲学的生命力之所在。
★ 尼采是属于青年人的。读尼采,不做20岁、30岁、40岁的老人。
我今天建议你们读尼采,是怀着一个70岁的青年的心愿,希望你们不做20岁、30岁、40岁的老人。尼采是属于青年人的,我说的青年,不只是指年龄,更是指品格。青年的特点,一是强健的生命,二是高贵的灵魂,尼采是这样的人,我祝愿你们也成为这样的人。——周国平
...................
尼采是一个大学教授,一个诗人,一个哲学家,一个孤独的漂泊者。 他杀死了“上帝”,但他不是传说中的那个恶魔。他是一个真实的人。
他的癫狂和孤独之下,是面对人生难题的无比真诚——在传统价值全面崩溃的时代,人如何重新确立生活的意义?
本书把尼采当作一位人生哲学家看待,以生命意义之困惑和寻求为主线,把尼采思想的各个主题,包括酒神精神、权力意志、价值重估、超人等,贯通起来加以阐释,饱含知识分子的个体感悟和时代激情,重现一个真实的尼采——影响了整整一个时代的伟大哲人、一位无比真诚的人生哲学家。
本书曾引起广泛而热烈的时代共鸣,深深影响吴晓波、王军等一代知识分子。
...................
名人推荐:
我们的一生中总会遇见一些人、一些事或者一本书,它们出其不意地站在我们面前,改变了我们对人生和世界的看法。在这本书里,我们听到尼采说:上帝死了,一切价值都将被重估。对于我们这一代在集体主义思想中成长的人, “上帝死了”这四个字就像是一颗震慑弹,彻底地重构了我们的思想。
我们这一代人的独立思想、自由精神在某种意义上正来自于尼采的存在主义哲学,我们尝试着对所谓的真理发出质疑,对所谓的体制也产生了抵抗的勇气。
——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
不能忘记当年19岁的我捧读《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心中经历的波澜。今天我才知道,周国平是在6平方米地下室里完成这部杰作的,想以感恩之心对他说:当年您在那样一个角落里的那一声呐喊,唤醒了一位青年的灵魂,后来这位青年的写作是对这一声呐喊的回应。愿中国的年轻人在19岁的时候都能读到这本书。
——《城记》作者、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王军
生涯咨询与辅导 豆瓣
作者: 金树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 6
《生涯咨询与辅导》系统介绍了生涯咨询与辅导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方法。首先,从中、西方观点厘清生涯的概念,以及生涯辅导活动的演进,详细说明生涯辅导的实施历程,包括生涯辅导服务的对象、服务的方式、咨询的历程、咨询师的能力与资格等。然后,分别以专章的方式介绍霍兰德类型理论、生涯发展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生涯建构系统、故事叙说取向的生涯咨询、生涯决定理论、认知信息加工模式,以及运用荣格同时性概念的新兴生涯咨询取向。最后在实践的部分,分别以专章说明生涯咨询的不同干预方式,详细说明这些方法的源流以及实施方式。
批判性思维 豆瓣
Critical Thinking: Tools for Taking Charge of Your Learning and Your Life
作者: (美)理查德·保罗 / (美)琳达·埃尔德 译者: 乔苒 / 徐笑春 新星出版社 2006
书摘
第一阶段:轻率鲁莽的思考者
你是个轻率鲁莽的思考者吗?所有人在诞生时都是轻率鲁莽的思考者,
而绝大部分人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依然如此,因为对于思考在我们的生活
中所起的作用一无所知。在这个轻率鲁莽的阶段,我们对于思考需要些什么
缺少帮得上忙的概念。例如,作为轻率鲁莽的思考者,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自
己持续不断地在做出假设、形成概念、做出推论和在观点之间进行思考。在
这个阶段,我们并不知道如何分析和评估自己的思维,也不知道如何判断自
己是否清楚地阐明了目的,自己做出的假设是否可以被证明有理,我们得出
结论的过程是否合乎逻辑。我们并没有意识到那些头脑中的特征,因此也没
有努力把这些特征具体化。
在思维发展的这个阶段,我们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是由糟糕的思维技巧
所导致的,但是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认为自己的信念是真实可靠
的,认为自己的决定是合理的。我们缺乏头脑中的标准,而且对于这样的标
准可能是什么样的并没有概念。我们缺乏头脑中的特性,但是并没有意识到
这种匮乏。我们在许多方面无意识地欺骗自己。我们创造并维护令人愉悦的
幻景。对我们来说,自己的信念看起来很合理,所以我们充满信心地信赖它
们。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兜游着,并相信事物的真相与它们所显现的并无二致
。我们给某些人贴上“好人”的标签,给另一些人贴上“坏人”的标签。我
们赞同支持某些行为,反对另外一些。我们作出决定,回应他人,在生活中
我行我素,而并没有认真地质疑我们的思维或者其蕴藏的含义。
在思维发展的这个阶段,我们的自我中心倾向在思考过程中扮演了决定
性的角色,尽管我们没有意识到这点。我们缺乏足够的技巧和动力去探究自
己是如何的以自我为中心或者偏颇狭隘,怎样经常因袭他人,又是如何因为
不愿意改变自己的行为或是自己业已形成的看待事物的方式,而频繁且非理
性地抛弃一些观点。
如果你在回答上述问题时遇到困难了,那么你很有可能正处于成为一个
出色思想者过程中的轻率鲁莽阶段。若果真如此,你并不需要为之感到不舒
服。大多数人都处于这个阶段,而且对此一无所知。传统的学校教育和通常
人们教育孩子的方法对成为技巧高超的思考者来说都并无益处。父母亲和老
师们自己都经常处于轻率鲁莽的阶段。这是恶性循环的产物——以己之昏昏
焉能使人昭昭?不过,一旦你明确认识到自己处于思维发展的这个阶段,你
就做好了向下一个阶段进发的准备。而且,当你上升到下一个阶段的时候 ……
目录
前言
序论
艰苦努力方能练就出色思维
对自己的思维“吹毛求疵”
建立全新思维习惯
第一章 成为公正思考者
公正思维有何要求
认识理性诸素质的相互依存性
结论
第二章 思维发展的起初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轻率鲁莽的思考者
第二阶段:面临挑战的思考者
第三阶段:初出茅庐的思考者
第四阶段:实践操练的思考者
第三章 理解自我
监控自己思想和生活中的以自我为中心
努力进行公正思考
认识头脑的三个独特功能
理解自己和大脑之间的特殊联系
把学术课题和你的生活以及困扰进行联系
理性学习兼感性学习
第四章 思维的组成
推理无处不在
推理中存在基本要素吗?
着手研究你的推理
思维要素之间互相联系
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有目的的思考
心存概念去思考
借助信息去思考:被动信息、主动谬误和主动真理
区别推论和假设
理解涵义
带着一种或多种观点去思考
运用批判性思维来掌握看待事物的方法
批判性思维者的观点
结论
第五章 思维的衡量标准
深入了解一些通用的衡量标准
推理要素和思维标准的统一
用思维衡量标准来检验自己的观点:几条指导原则
第六章 正确提问引发出色思维
提问的重要性
呆板问题反映出思维迟钝
掌握三类问题
成为苏格拉底式的提问者
结论
第七章 精通思考,掌握知识
从死记硬背到深入理解
知识和思考的关系
经由思考理解知识,依托知识进行思考
运用你对思考的认识来深入学习一门课程
第八章 规划你的学习
大学的真正逻辑
理想的大学逻辑
大学课程的规划
弄懂课程中的基本概念
找出每门课程或科目必需的思维模式
运用学科逻辑进行思考
案例:生物化学的逻辑
为自己规划课程
示范课程:美国历史,1600—1800
读,写,说,听,想
找出一篇文章 的内在逻辑
找出一本教科书的内在逻辑
评价作者推理的标准
第九章 评估你的学习
自我评价的策略
建立你自己的评分标准
评分概观:心理学入门
就你所学领域进行自我评价
结论
第十章 做出决策
评价决策模式
重大决策
决策过程的逻辑
决策的各个方面
早期决策(2岁到11岁)
青少年时期的决策(12岁到17岁)
结论
第十一章 解决问题
成为活跃的问题解决者
评价解决问题的模式
终结伪问题
错误需求和不合理目标
“重要”问题
解决问题的各个方面
避开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陷阱
借助思维要素来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艺术
第十二章 主宰自己的非理性倾向
自我中心思维
理解自我中心思维
自我中心论是人类的固有本性
“成功”的自我
“不成功”的自我
理性思维
自我中心的两种形态
人类思想的病态倾向
挑战人类思想的病态倾向
理性的挑战
第十三章 监控你的群体中心倾向
群体中心论的本质
群体中心思想的病状
社会阶层
群体中心思想的潜在威胁
群体中心思想在语言上的体现
借助概念分析揭露群体中心思想
大众传媒助长群体中心思想
第十四章 成为道德型思考者
人们为什么对道德认识模糊
道德推理的基本原则
第十五章 批判性地、有道德地学习和使用信息(一)
获取知识的最终目的
忠于学科
现实与理想之间的鸿沟
理想和现实之间的比较
数学的最终目标
自然科学的最终目标
社会科学的最终目标
艺术和人文学科的最终目标
结论
第十六章 批判性地、有道德地学习和使用信息(二)
如实理解
做批判性思维者,而非怀疑论者
认清知识和大脑的关系
警惕误用知识所引起的危害
质疑学术和“专业”知识
质疑学术知识的科学性
范例:质疑心理学和心理保健行业
密尔格拉姆实验
心理学科学研究
让根深蒂固的社会观念合法化
质疑“心理疗法”
从心理学和心理健康行业的可疑论断中学习
补充:从心理学角度思考
第十七章 战略思考(一)
理解并运用战略思考
战略思考的组成部分
战略思考的开端
关键理念1:思想、感觉和欲望彼此独立
关键理念2:此处不乏逻辑,你能明白
关键理念3:为了高质量思考,我们必须对之定期评估
第十八章 战略思考(二)
关键理念4:我们固有的自我中心思想是一种违约机制
关键理念5:我们必须对周围人的自我中心思想保持敏感
关键理念6:头脑会超出最初的经验而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关键理念7:自私思想貌似理性
关键理念8:从本质上来说,自私思想是自发的
关键理念9:我们通常通过控制性或谦卑的行为来寻求权力
关键理念10:人类天生是群体中心动物
关键理念11:培养理性需要付出努力
结论
第十九章 成为高级思考者——结论
练习需要技巧的思考
第五阶段:走向发展的高级阶段
第六阶段:成为思考大师
思考大师的思想特质
理想的思考者
附录A 批判性思维的关键问题
附录B “……的逻辑”样本分析
逻辑学导论(第13版) 豆瓣
Introduction to Logic
9.2 (5 个评分) 作者: 欧文·M·柯匹 (Irving M.Copi) / 卡尔·科恩 (Carl Cohen) 译者: 张建军 / 潘天群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 - 10
《国外经典哲学教材译丛:逻辑学导论(第13版)》是导论性逻辑教科书中最完满的一部:既有演绎逻辑亦有归纳逻辑,既有古典逻辑亦有现代逻辑。《国外经典哲学教材译丛:逻辑学导论(第13版)》是当今逻辑教科书的标准范本,是清晰性与准确性的典范,它能够使学生理解、把握并应用古典三段论逻辑和更为强有力的现代符号逻辑技术。
书中所选用的有关政治、哲学、科学及多领域当代论争的鲜活的论证实例,展示了许多严肃的学者和思想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对逻辑原理的应用,使逻辑学习既内容充盈又富有生活气息。
改变 豆瓣
Change: Principles of Problem Formation and Problem Resolution
8.7 (15 个评分) 作者: (美)瓦茨拉维克 / (美)威克兰德 译者: 夏林清 / 郑村棋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 11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合平常理及遵从逻辑的思维方式.确实是一种解决之道,但有时中规中矩的做法反而导致 失败,而那些看似不合逻辑和非理性的行动,却出乎意料地使问题得以改善。这种矛盾悖论的现象.正是本书所要探讨的主题。  本书三位作者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精神病与行为科学系临床教授,帕洛阿尔托心理研究院精简治疗中心的创始人和研究人员,他们共同发展了当今心理治疗领域深具影响力的精简治疗理论和模式。本书作者根据自己长期的临床实践经验,深入探讨了人们面对难题时的“变”与“不变”的态度.以及问题是如何形成、为何会持续存在、如何又被突破解决的过程。他们依据群论和逻辑类型理论.提出了第二序改变的观点,强调解决问题本身,而非对问题的追本溯源。虽然书中引用的案例来自心理治疗.但其所提出的问题形成和解决的理念却适合人类互动的各种社会情境,甚至是国际关系的范畴。  本书充满辩证的思想精髓,激荡出令人惊喜的真理与创造性,一直是美国大学心理系及其他人文与社会学科师生的重要研读著作。
直觉泵和其他思考工具 豆瓣
Intuition Pumps and Other Tools for Thinking
7.0 (16 个评分) 作者: [美] 丹尼尔·丹尼特 译者: 冯文婧 / 傅金岳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8 - 11
享誉世界的哲学泰斗丹尼尔·丹尼特,融通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神经科学、语言学、人工智能,倾囊相授他一生至今所搜集的各种好用的思考工具。这本书诞生于大学新生的课堂,力图做到“人人能懂”。
使用大量方便的、辅助性的思考工具,去拓展想象力、保持专注力,让我们妥当、优雅地思考真正的难题。利用各种思考工具,让你拨开各种思想的层层迷雾,你会发现,那么多明摆着的观点其实根本就不是那么“明摆着”的。
达尔文的进化论不仅只是一种理论,也可以打造成直觉泵等思考利器,破除种种事后追溯的思维陋习。自然选择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也日益融入计算机算法的设计中,在本书中你还将掌握有关计算机能力的7个秘密,把算法和程序当作思考工具。
“直觉泵”是很有用的思考工具,作为一种思想实验,一个好的直觉泵比任何一种论证和分析都更为有力。这本书不仅带你去检验不合格的直觉泵,也让你理解好的直觉泵,更教你如何应用和制作直觉泵。
风格感觉 豆瓣 Goodreads
The Sense of Style: The Thinking Person’s Guide to Writing in the 21st Century
7.8 (13 个评分) 作者: [美] 史蒂芬·平克 译者: 王烁 / 王佩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8 - 5 其它标题: 风格感觉:21世纪写作指南
无论是写微博、微信文章和电子邮件,还是写论文、新闻稿和技术指南,我们今天的社会文化生活比史上任何时候都更依赖于书面语言。像所有语言使用者一样,互联网一代不仅需要让遣词造句适应情景和受众,更需要写出优雅、清晰、简洁、连贯,重要的是,吸引人的文章。《风格感觉:21世纪写作指南》是一部无可替代的写作指南。它结合现代语言学和认知科学,从思维的高度分析写作技巧,告诉21世纪互联网时代的写作者,如何清晰简洁地向读者展示事实和思想,如何有效运用语词来吸引人类心灵的关注。传播、营销、文学、科普、学术、政府、企业、技术、法律等所有领域的写作者,都可以跟随本书学习写出打动人心又令人叹服的文章。本书既有助于改进中文写作思维,也有助于提高英文写作水平。
人生模式 豆瓣
作者: 阳志平 2019 - 9
《人生模式――识别并优化你的核心认知》是作者经过多年读书、写作、学习、创业、思考之后,总结出的关于人生所遭遇的种种问题背后的认知科学原理。作者常年工作在脑与科学认知研究的一线,书中将那些影响人生发展的关键总结为五大类二十四个人生模式。
——核心模式。那些容易被你忽略却无处不在的知、情、意、行模式。
——行动模式。那些帮助你战胜行动瘫痪、提升行动力的模式。
——读写模式。那些大幅提高阅读与写作效率,并且有助于你改善审美,形成个人风格的模式。
——人际模式。那些有助于你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的模式。
——关于模式的模式。当你思考任意一个问题,皆可进行“元、反、空”三种思想实验操作。
全书列举的智者如云,思想深刻,有助于你做出更好的人生抉择;作者文笔优美,金句迭出,也是一本值得收藏与反复阅读的佳作。
学习之道 豆瓣
:A Mind for Numbers: How to Excel at Math and Science (Even If You Flunked Algebra)
7.4 (35 个评分) 作者: [美] 芭芭拉·奥克利(Barbara Oakley) 译者: 教育无边界字幕组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6 - 11
读完一本书,却不记得讲什么?
美剧看了一箩筐,英语还是没长进?
公众号、指导书、牛人帖,一个都没落,却还是没有形成自己的学习体系?
这些都是典型的低质量学习症状。
不了解学习的原理,就是在无效重复;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在消耗天赋。
本书从脑科学和心理学的最新研究出发,跨学科解读学习的原理,提供最全面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
大脑如何处理图形、文字、数字等信息,不同类型的学习匹配哪种信息通路
学艺术、学语言、学音乐、学数理??各种事物的学习原理有何差异
对于你而言,为什么A方法比B方法效果更好
如果你翻开这本书,我相信你对学习是认真的。
专注思维VS发散思维
记忆组块
提取练习
穿插学习法
机遇的法则
数学浸泡法
记忆宫殿法
间隔重复法
知识迁移
解释性提问法
学习类APP
数十项科学研究,绘制学习原理全景地图;
最全面的学习法则,通往精进之路。
笛卡尔的错误 豆瓣
Descartes' Error: Emotion, Reason and the Human Brain
8.4 (5 个评分) 作者: 安东尼奥·R·达马西奥 译者: 殷云露 湛庐文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 2
[内容简介]
● 在20 世纪,笛卡尔推崇的身心二元论占据主流。二元论拒绝承认情绪在理性决策中的作用,认为情绪是理性思考的杂音。然而,既是临床医生又是神经科学家的达马西奥,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观点,认为人类的理性决策离不开对身体情绪状态的感受。这一论断简单却有力,从根本上颠覆了支配西方几百年的身心二元论。自《笛卡尔的错误》出版以来,西方世界的哲学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
● 在《笛卡尔的错误》中,达马西奥教授通过丰富的临床案例,令人信服地证明了情绪在人类理性决策中的重要作用。他提出的躯体标记假设,为身心之间的联结提供了当代科学的确证,把虚无缥缈的心智转变为具体可感的实在之物。为我们思考人类的理性和意识,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认识路径。
● 书中丰富的临床案例和富有洞见的理论假设,共同为我们带来一场人类意识探索的盛宴。达马西奥教授带领我们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带领我们走进人类理性的深层结构之中。
[编辑推荐]
● 知名神经科学家达马西奥颠覆性巨著,标志着20世纪时代思想的转折,神经科学、心理学和哲学研究因此出现了巨大的转向。
● 一场人类意识探索的盛宴,一次刷新阅读体验的脑力挑战。有如悬疑小说一般娴熟的叙事技巧,在哲学和科学的交界处跳着踢踏舞。
● 揭示情绪的奥秘,重新审视人类理性。打破身心二元论,开启具身新时代。
● 国内外众多知名神经科学家及诺奖得主集体盛赞: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汪丁丁倾情作序!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傅小兰、北京大学脑与认知科学中心主任周晓林、南京大学心理系主任周仁来、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宁向东、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大卫·休伯尔联袂推荐!
● 达马西奥“情绪与人性”五部曲之一。
● 湛庐文化出品。
悲剧的诞生 豆瓣
作者: [德] 弗里德里希•尼采 译者: 孙周兴 商务印书馆 2017 - 2
尼采在本书中秉承瓦格纳“通过艺术重建神话”的理想,构造了一个文化哲学理想,撇开以早期希腊神话和英雄传说为内容的艺术文化,批判后起的科学-理论文化(发端于苏格拉底的科学乐观主义传统),而推崇具有形而上学性的悲剧艺术。为了解说希腊悲剧艺术的高妙,尼采动用了阿波罗和狄奥尼索斯两个神话形象,认为“阿波罗元素”与“狄奥尼索斯元素”之二元性交合,正是伟大的希腊悲剧的诞生。就此而言,《悲剧的诞生》首先是一本文化哲学著作,然后是一本美学或艺术哲学著作。正是通过尼采的《悲剧的诞生》,酒神狄奥尼索斯成了欧洲文化名神,阿波罗-狄奥尼索斯关系成了现代美学的基本关系。
实用主义的中国之旅 豆瓣
作者: 杨寿堪 / 王成兵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4 - 9
实用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是一种独特的美国思想产品。在20世纪初的西学东渐中,实用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潮传入我国,产生了很大影响。它对于当代中国的文化、教育、政治、哲学等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本书分析了实用主义在美国产生与发展的过程,揭示了实用主义的基本特征:反传统形而上学、效用的真理观、行为主义和工具主义等。本书在我国社会政治环境中审视实用主义传入中国的过程,在当代学术语境中考察实用主义的中国之旅。本书将实用主义在中国之旅大体分为5个时期:五四运动前后,实用主义中国之旅顺利启程,果实累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实用主义中国之旅的深入发展;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实用主义遭受挫折,陷入困境;20世纪80年代初到20世纪末,实用主义中国之旅迎来繁荣的新时代;21世纪以来,实用主义中国之旅向广度和深度前进。本书的最后一部分是作者对实用主义中国之旅的反思。
实用主义 豆瓣
作者: [美] 威廉·詹姆士 译者: 李步楼 商务印书馆 2012 - 10
本书为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1842—1910)所著,收集了作者1906年在美国波士顿罗威尔学院和1907年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讲演的讲稿。在这部著作中,詹姆士把实际结果作为判断真理的工具,而且把它推广到道德和宗教领域中。詹姆士认为,判定真理的标准不是原则、范畴和必需的假定,而是收获、效果和事实。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 豆瓣
Finite and Infinite Games: A Vision of Life as Play and Possibility
7.3 (13 个评分) 作者: [美] 詹姆斯·卡斯 译者: 马小悟 / 余倩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9 - 5
在这本书中,詹姆斯·卡斯向我们展示了世界上两种类型的“游戏”:“有限的游戏”和“无限的游戏”。有限的游戏,其目的在于赢得胜利;无限的游戏,却旨在让游戏永远进行下去。有限的游戏在边界内玩,无限的游戏玩的就是边界。有限的游戏具有一个确定的开始和结束,拥有特定的赢家,规则的存在就是为了保证游戏会结束。无限的游戏既没有确定的开始和结束,也没有赢家,它的目的在于将更多的人带入到游戏本身中来,从而延续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