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质
哲学的指引 豆瓣
How to Be a Stoic: Using Ancient Philosophy to Live a Modern Life
7.2 (5 个评分) 作者: 马西莫·匹格里奇 译者: 王喆 未读·思想家·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 7
如何控制自身的欲望?如何应对职场关系?
普通人是否需要掌握前沿科技?
金融危机时如何处理财富?
抑郁、愤怒时应该怎么做?
孤独是不是坏事?
如何战胜残疾与精神疾病?
如何看淡生死,做个坚韧不拔的人?
作者结合西方哲学、遗传学和演化生物学知识,鼓励我们用科学理解世界,用哲学指引生活, 分清哪些事必须坚持,哪些事必须放弃,保持开放的心态。跟随古罗马智者爱比克泰德学习斯多葛处世之道,能解答21世纪生活中的诸多问题。
【媒体评论】
可读性非常强,用好懂的文字、哲人对话和许多历史轶事给人以启迪。
——《华盛顿独立书评》
马西莫·匹格里奇为所有立志成为新世代马可·奥勒留的人写了一本很棒的启蒙书。
——认知心理学家 唐纳德·罗伯特森
本书证明了以下三点:一,斯多葛派思想在今天依然适用;二,斯多葛派的智慧能用生动的文字来表达;三,作者天赋异禀,将哲学转化成抚慰人心、提升自我的文字。
——《谷歌时代的柏拉图》作者 丽贝卡·戈尔茨坦
【编辑推荐】
★ 科学用来理解世界,哲学用来指引生活,写给21世纪的《沉思录》。 纽约城市大学哲学教授/生物学家,结合遗传学、演化生物学知识,与罗马智者展开一场跨时空对话,汲取斯多葛 (Stoic)处世哲学,用科学/哲学解答当下生活难题。
★ 话题多元,紧贴现实,既是生活指导手册,又是哲学箴言录 以斯多葛派智者语录开篇,从世界观、人生价值、爱情、家庭、职场,聊到理财、 旅游安全、减肥、残疾、孤独与抑郁、临终关怀,哲学渗透生活的方方面面。
★ 实用又有启发性,带你亲身体验一种古罗马哲学生活 。作者结合亲身经历,探讨在信息时代如何随时体验古罗马哲学生活。书后包含【实用主义12守则】,马上动手,自我提升。
★ 哲学版的《自控力》,让我们掌控生活,做自己的主人。斯多葛派曾培养出“哲学皇帝”马可·奥勒留、神学家圣奥古斯丁、思想家蒙田、哲学家叔本华,并影响了克林顿和奥巴马两位美国总统。它鼓励我们尽可能掌控自己的人生:听天由命,更要尽力生活。
活在此时此刻:一行禅师修行手记 豆瓣
作者: 【法】一行禅师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8 - 1
这本回忆录讲述了一行禅师的一生。每一个故事都是他真实的生活经历。他向我们展示全神贯注活在此时此刻的意义。
如果你身处繁重的工作,感到焦虑或内心迷惘,无法获得平静与归宿。
这本书将使你思绪清晰,安住当下,获得生命的平静和此刻的丰盛。
一行禅师 修行手记
本书为一行禅师第一本自传作品。这本书讲述了一行禅师的一生。每一个故事都是他真实的生活经历,并告诉我们全心全意地活在此时此刻的意义。如果你身处繁重的工作,感到焦虑或内心迷惘,无法获得平静与归宿。这本书将使你思绪清晰,安住当下,获得生命的平静和此刻的丰盛。
一行禅师 现代著名佛教禅宗僧侣、诗人、学者及和平主义者。梁文道先生受其影响走上佛学道路。
当你能够改变现在,你就能治愈过去
我们可能被夺取很多东西,但没人能偷走我们的决心或自由,也没人能偷走我们的练习。当你能够改变现在,你就能治愈过去。
找到内心的岛屿
生活里总有些日子让人感觉不是你的日子,一切都不顺利。如果我们仅依赖外部条件,我们就会迷失。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可以一直依赖的庇护所、一座内心的岛屿。
在简单寻常的事物中得到安慰,珍重每个此时此刻
它可能是喝一杯茶,等一场雪,一次散步,一段陪伴,心怀愉悦、美好、简单,好好生活,每一件寻常事都可以是冥想的练习。
名人推荐
一行禅师说的道理很简单,大家都曾听过。但是,不知为什么,简单的道理通过一行禅师说出来,却带来那么大的摄受力。
——梁文道 (著名学者 作家 主持人)
一行禅师的书长期以来给我巨大的力量,那个力量来自最简单的文字和道理。他会教我们,应该说提醒我们,许多我们早已遗忘的简单事物——像是呼吸,像是快乐,像是不要忘记,自己活在这美好而难得的人生里。我在写自己的《创意学》时曾参考他的文字,在创意方面他给我很大的启发。对于这一位作者,我心中充满感恩。
——赖声川 (知名剧作家 导演)
我觉得奥修、克里希那穆提、一行禅师的书都非常值得一看。
——张德芬 (心理学家 畅销书作家)
当我在曼哈顿遇见一行禅师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他的宁静,这位禅宗大师的身边似乎萦绕着一种深深的祥和气息。
——奥普拉 (Oprah,美国知名脱口秀女王 作家)
禅师的教导,对于我们繁忙的生活及人类本位主义的理解方式来说,是一剂至关重要的解毒药。
——阿诺德‧卡特勒 (一行禅师著作英文版编辑)
正见 豆瓣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8.4 (7 个评分) 作者: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译者: 姚仁喜 2007
在这本书中,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的以最简单的语言来说明佛教最核心的四法印见地,文字看似简单,却包含了深入浅出的层层奥义。下笔行云流水,诙谐幽默又字字珠玑。在轻快的字句后面,充满了引导无明众生脱离轮回的佛菩萨大悲大愿。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是藏传佛教的老师,也是闻名影坛的导演。在书中,他以电影的虚拟实境,巧妙地比喻我们身处的幻相世界;而证悟的过程就彷佛脱去妄念所带来的层层蔽障,了解因缘的善变与无常;因而放下我执,迈向醒觉之路。
他爽洁而利落地破除常人对佛教徒的误解:佛教徒等于祥和与非暴力;其实,这并非佛法的核心。对于要成为一位佛教徒,你必须接受佛教的四法印见地:一切和合现象都是无常,一切情绪都是痛苦,一切事物无自性,以及证悟超越概念。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以实证的经验加以分析,体现四见地最精要的部分,对于修行者有甚大的帮助。有缘读此书的人,都能更清楚地见识到法教的神髓,了悟无常,解脱万千烦恼;原来,佛教徒不只是着僧袍、坐禅、戒荤食与禁欲;而是觉知这四种见地,化解对如幻世事的执着。
2020年1月16日 想读 佛学入门。
宗萨钦哲仁波切可能是最擅长深入浅出讲佛理的人之一了,竟能时髦地用现代流行文化的元素做类比和对照。
佛学 佛教 宗教 汤质 灵修
观念的力量 豆瓣
The Power of Ideas
9.0 (12 个评分) 作者: [英] 以赛亚·伯林 译者: 胡自信 / 魏钊凌 译林出版社 2019 - 4
●20世纪著名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用观念的演变解读历史的暗流
●囊括诸多经典伯林议题,了解20世纪思想潮流的入门佳作
●依据普林斯顿2013年修订版,新增名家前言,首刊伯林未出版文字
●全新“伯林文集”,典雅装帧,宜读宜藏
书斋里生长起来的观念,为何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
《观念的力量》收录伯林此前不曾集结成书的22篇文章,从伯林对自身学术道路的梳理,到令他成名的俄国思想家研究,再到令他享誉世界的自由论述,无不以优雅的文字和磅礴的论证,证明伟大的观念可以革新人类对世界、对自身的理解,而可怕的 观念也可以给世人带来厄运和灾难。
马克思主义、浪漫主义、自由和犹太复国主义,伯林对这些迥然不同的观念的论述都包含在这部精彩的文集中……观念不再仅仅是观念,没有人能像伯林这样,将它们光辉或不那么光辉的历史,都抽丝剥茧地写出来。
——尼古拉斯·费恩《星期日独立报》
这部可读性极强的著作涵盖了伯林最为关键的研究领域。它很显然是为伯林思想的入门佳作……所有与伯林紧密相关的论述,尤其是自由和人类价值,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诺埃尔·马尔科姆,《星期日电讯报》
[本书]不仅用清晰通透的方式把握住观念在历史上具备的力量,并且告诉我们该如何运用伯林的思想来理解当今世界所发生的一切。
——美国外交专家斯特罗布·塔尔博特
赖声川的创意学 豆瓣
7.8 (12 个评分) 作者: 赖声川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8
畅销经典,首次增入赖声川亲笔——“赖声川创作笔记”(1979年以来的编年册)。
刹那的灵感有迹可循,神秘复杂的创意如何学习?创意是一场人生修行。
自从《创意学》一书出版以来,《暗恋桃花源》导演赖声川也成为华人世界之创意导师。
创意虽神秘,也是可以“学”的。在这里,赖声川提出一整套创意理念,从灵感的产生到实践转化,总结出“创意金字塔”模型。赖声川结合生活体验、作品案例,分享积累多年的创作和教学经验,解析创意生成和实现的过程,实用,开放,引人思索。本书不仅写给创意产业工作者,每个普通人也可以有所领悟,激发创意,高品质生活。
《赖声川的创意学》出版后,实现了赖声川心中偷偷的愿望:这本书不仅吸引了艺术和文化创意产业的读者,更是吸引了大量的工商管理企业界人士。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豆瓣
8.8 (12 个评分) 作者: [不丹]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译者: 马君美 / 杨忆祖 新星出版社 2016 - 4
★ 当今世界最具创造力的藏传佛教导师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深入人心的佛学力作。2016年全新修订,布面精装典藏。
★ 一位让你彻底解决内在困惑的佛法导师,你可以不认识或者不和他说话,但若没看过他的书那种损失,将是一种无法估计的可惜!
★ 一本深入浅出、精简而全面的佛教经典通论!
★ 提升你对生命的信心,印证你的修行方法。
★ 不论是佛教徒或非佛教徒,本书都会帮助我们渐次笑看人间、认知因缘和合的运作走出困局,进而获得精神上某种层次的解脱。
★ 王菲、孙俪、李连杰、张德芬、胡因梦、梁文道、陈坤、杨幂、安意如等名人联袂推荐。
/
如果你只想好好地看一本佛教入门的书,请考虑选择本书,你是不会失望的。
如果你认为自己对佛教已经有一定的成见,说不定本书会让你对佛教完全改观。
如果你是佛教徒,请以本书印证你的修行。
不论是佛教徒或非佛教徒,本书都会帮助我们渐次笑看人间、认知因缘和合的运作走出困局,进而获得精神上某种层次的解脱。
单向度的人 豆瓣
作者: [美] 赫伯特·马尔库塞 译者: 刘继 重庆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6
全书除导言外,包括“单向度社会”、“单向度的思想”和“进行替代性选择的机会”三部分。作者通过对政治、生活、思想、文化、语言等领域的分析、批判,指出发达工业社会是如何成功地压制了人们内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超越性的向度,使这个社会成为单向度的社会,而生活于其中的人成了单向度的人,这种人丧失了自由和创造力,不再想像或追求与现实生活不同的另一种生活。
通识 豆瓣
学問のしくみ事典
6.9 (18 个评分) 作者: 日本实业出版社 / [日] 茂木健一郎 主编 译者: 杨晓钟 / 张阿敏 后浪丨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9 - 2
日本实业出版社倾力打造的各学科知识总览
囊括4大门类,图解36个具体学科
满足你对各学科知识的好奇心
助你成为拥有非典型性才智的人才
◎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图文并茂的全学科导读图书,清晰的脉络梳理,生动的图谱展示,通过阅读,对于已知的内容你会更加详知;对于未知的领域你会获得新知。
☆ 对于准备开展大学生活的初学者,这是一本开启各个学科入门之旅的神奇钥匙。
☆ 对于治学具体学科的研究者,这是一本可以帮助你拓宽眼界,增加其他门类知识储备的学科智库。
☆ 对于投身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这是一本让你在专攻术业的同时,可以涉猎广泛的极简指南。
☆ 对于大众读者,这是一本打破文理科界限,从宏观视角俯瞰整个学科世界的通识文本。
◎ 内容简介
大学里都有哪些学科门类?为了应对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我们还应该了解些什么?这本《通识:学问的门类》也许会给迷茫中的学生一些启发,给需要“自我充电”的职业者一些助益。编者将本书内容分为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及文化艺术四大门类,并将隶属于不同门类的共36个具体学科从时间发展脉络、主要代表人物、学科发展关键成果以及个别学科在日本的发展现状等方面向读者展示各个学科的基本发展情况。在文字叙述的同时,书中穿插了大量关于具体学科内容的图表,以多样图表的形式立体呈现各学科发展中的主要人物、关键时间、重要事件等。简明的文字表述,清晰的图谱展示,图文并茂,为读者开启了解各个学科的大门。
2020年1月17日 想读 这本书能让你知道这个世界的知识体系是怎么构建起来的,发展到今天,它的结构是什么样的。这是一个专业化的时代,一个学科之所以诞生,它是为了回答什么问题?它回答得怎么样?有哪些流派和分支?
汤质 科普
表象与本质 豆瓣
Surfaces and Essences: Analogy as the Fuel and Fire of Thinking
7.7 (6 个评分) 作者: [美] 侯世达 / [法] 桑德尔 译者: 刘健 / 胡海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8
闻名世界的认知科学家侯世达凭借独特的智慧与天赋,联合法国心理学家桑德尔,终于向世人展示了这部极具开创性的著作,一解人类认知之谜。
一如之前的《集异璧》,《表象与本质》深刻地丰富了我们对心智的理解,它带领读者进入语言、思想和记忆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情境中去,逐步揭示出完全隐藏的认知机制,这些机制总是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在这些认知机制里还发现了一个不变的核心——我们总是无意识地联系过往经验去做类比。本书对我们的思考提出了一个彻底而且令人震惊的新解释。
人类大脑中的每个概念都源于多年来不知不觉中形成的一长串类比,这些类比赋予每个概念生命,我们在一生中不断充实这些概念。大脑无时无刻都在作类比。类比,就是思考之源和思维之火。
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工作的?所谓的类比到底是什么?我们是怎么在截然不同的情景间建立起联系的?类比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在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的过程中,类比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模型思维 豆瓣
The Model Thinker: What You Need to Know to Make Data Work for You
8.7 (6 个评分) 作者: [美] 斯科特·佩奇 译者: 贾拥民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9 - 11
工作中,你在团队中是不是不可替代的人?爱情上,为什么异地恋的相聚能够带来很大的幸福感?游戏中,选择什么样的策略才能在各种游戏中立于不败之地?现实社会中,为什么很少有女性成为CEO?为什么披头士的歌曲会那么流行?……
关于这些问题的正确答案,都可以用本书中的模型来回答。斯科特·佩奇是风靡全球的“模型思维课”主讲人,有超过100万各行各业的人反复学习并从中受益。本书讲解了24种模型,从线性回归到随机漫步,从博弈论到合作,涵盖学习、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这些有趣的模型可以把任何人变成天才。
芒格说:“要想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你必须拥有多个模型。”这是一个数据爆炸的时代,数据充斥着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但仅拥有数据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学会让数据说话。模型就是让数据说话的秘诀,模型将帮助我们所有人从掌握信息提升到拥有智慧。
本书中的24种模型就是一个应对复杂世界的思维工具箱。各行各业、各种需求的所有人都可以根据此书建立专属于自己的思维工具箱,成为一个多模型思考者。它将帮助你整理数据、提取信息、去伪存真,在决策时让你知道选择什么样的模型,选取一个模型还是几个模型。而这是现代高手必备的一种大智慧。
和伊壁鸠鲁一起旅行 豆瓣
Travels with Epicurus
6.4 (5 个评分) 作者: [美]丹尼尔·克莱恩 译者: 王喆 / 杨惠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 3
本书是一本人生哲学普及读物。作者讲述自己退休后带着一箱哲学书去希腊伊兹拉岛的旅行过程。在旅途中,作者从不同的哲学流派,思考了老年的意义和整个人生的目的。以及描述了希腊小岛的风土人情和当地人为何如此乐观从容的原因。从伊壁鸠鲁、斯多亚派谈到形而上学、伦理学,作者认为人生应当像古希腊哲学家所说,乐观积极,充满友谊。作者鼓励我们认真运用哲学思考人生的意义。
女人、火与危险事物 豆瓣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
作者: [美] 乔治·莱考夫 译者: 李葆嘉 / 章婷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2017 - 3
20世纪50年代,第一代认知科学产生于先验哲学世界观。1975年,莱考夫提出心智的亲身性,开始创立与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一致的认知语言学,由此形成基于实证立场的第二代认知科学。
本书根据人类的范畴化以及认知模式研究,阐述了新的“经验主义”。第一册“超越机器的心智”,包括范畴与认知模式、哲学的启示两大部分;第二册“实例研究”论证了采用经验主义方法可以做些什么。基于多学科成果,作者对古希腊以来流行于西方的思维和理性的经典观念,即 “客观主义”展开批判,对心智和语言哲学中的关键问题加以述评,展示了认知科学的跨学科研究范式。
作为认知科学领域的一座里程碑,本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进一步观察心智和语言奥秘的窗口……
认知语言学 豆瓣
作者: 王寅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 1
本书将狭义认知语言学定义为“坚持体验哲学观,以身体经验和认知为出发点,以概念结构和意义研究为中心,着力寻求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方式,并通过认知方式和知识结构等对语言作出统一解释的、新兴的、跨领域的学科”,并以此为主线,将定义中提及的主要观点,特别是对诸如感知体验、范畴化、认知模型(包括CM、ICM、ECM、心智空间)、意象图式、隐喻转喻、识解等认知方式,逐一展开论述。
狭义认知语言追求用有限的认知方式对语言各个层面作出统一解释,包括语音、词汇、词法、句法、构造、乃至语篇(首次尝试运用这些认知方式来解释语篇的生成、连贯和理解)。本书还将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原理扩展应用于翻译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当下的启蒙 豆瓣 Goodreads
Enlightenment Now: The Case for Reason, Science, Humanism, and Progress
7.9 (16 个评分) 作者: [美] 史蒂芬·平克 译者: 侯新智 / 欧阳明亮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8 - 12
[编辑推荐]
● 比尔•盖茨最喜爱的一本书。理查德·道金斯心中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尤瓦尔•赫拉利2018年最爱的书之一。
● 当代最伟大思想家史蒂芬·平克全面超越自我的巅峰之作,一部关于人类进步的英雄史诗。
●《当下的启蒙》用数据和事实揭示出世界的真相:不是黑暗,而是光明;不是丧,而是燃;我们没有退步,而是一直在进步,还将继续进步。用这本书点燃生活的勇气,亲手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 一上市就火爆,长期占据亚马逊畅销榜。《纽约时报》2018年Top100图书。《经济学人》2018年最佳图书。《卫报》2018年必买图书。
● 湛庐文化出品。
[内容简介]
●史蒂芬·平克对当前世界进行了全景式的评述,让读者了解人类状况的真相,人类面临怎样的挑战,以及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他呼吁我们避开惊悚的头条新闻和灰暗的末日预言,相反,用数据说话:通过75幅震撼的图表,平克论证人类的寿命、健康、食物、和平、知识、幸福等都呈向上趋势,这种趋势不仅限于西方,而是遍及全世界。这是启蒙运动的礼物——理性、科学和人文主义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当下的启蒙》凭借智识深度和优雅文笔证明:我们永远不会拥有一个完美的世界,而寻找一个完美的世界也是危险的举动。但是,如果继续运用知识来促进人类的繁荣,即将取得的进步则是无限的。
●我们该如何寻找生活的意义和目的?300年来,启蒙运动理念取得了辉煌胜利,这个伟大故事却很少有人提起。平克分析了伟大进步的原因,将拯救几十亿生命的无名科学家展示出来,雄辩地证明:通过理性和同情来促进人类的繁荣,本身就是人生的意义。
●人类进步的故事,是富有英雄色彩的,是光荣的,是令人振奋的。这个故事属于全部人类,属于任何兼具理性和生存欲望的有情众生,它只要求我们坚信——活着好过死亡,健康好过疾病,富足好过匮乏,自由好过胁迫,幸福好过苦难,知识好过迷信和无知。
弥散的心智 豆瓣
The Spread Mind: Why Consciousness and the World Are One
作者: 里卡多·曼佐蒂 译者: 李恒威 / 武锐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 - 4
自从我们走出丛林,有闲余时间想除了食物、性和避难所之外的其他事物,我们就面临着这些基本问题:我们是什么?我们是谁?一个人是一个身体,还是一个灵魂?
神经科学家对人类大脑的研究细致入微,却仍然对我们的自我感到困惑。在大多数现有的科学文献中,信息处理取代了灵魂。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提出令人信服的说明,意识储存在身体的哪里以及是如何储存的。
作者里卡多·曼佐蒂在本书中探究了意识的本质。意识源自二元对立的世界观,人们将无法认识的物质统统归为意识,使意识看起来像一个黑洞。人们既不知道意识是什么,也不知道意识在哪里,只觉得它是存在的,一种神秘的存在。作者打破了二元对立的逻辑,通过跨学科的思考,用生动的例子来说明他的观点:意识即物质,你看到的物质就是你的意识。
事实 豆瓣 Goodreads
Factfulness: Ten Reasons We're Wrong About The World - And Why Things Are Better Than You Think
7.7 (68 个评分) 作者: [瑞典] 汉斯·罗斯林 / [瑞典] 欧拉·罗斯林 译者: 张征 文汇出版社 2019 - 4
◆比尔•盖茨送给全美大学生的毕业礼物:一人一本《事实》
◆避免情绪化决策!
◆颠覆你思维方式的神作,正在席卷全球!畅销近20个国家: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瑞典、西班牙、意大利、荷兰……
◆《金融时报》《书单》《自然》等多家媒体赞誉
◆汉斯•罗斯林的TED等演讲视频点击量突破2000万次!
*****************************
★汉斯阐释的四个收入等级的框架,正是我致力于全球事业这几十年来也在思考的,但我从来没有像汉斯这样清晰准确地表述过。我今后会用《事实》的模型来推进工作。——比尔•盖茨
★汉斯为我们讲述了人类悄然无声进步的奇迹,只有他能做到。但是,《事实》做的远不止于此,它还解释了为什么进步往往是不为人知的,并教导读者如何清楚发现它。——梅琳达•盖茨
★《事实》包含了丰富的数据,读起来却相当轻松。它矫正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并解释了思考方式如何导致我们对世界产生误解。——史蒂芬•平克(畅销书《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作者)
★《事实》为这个复杂世界提供了一种简单实用的导航工具,是消除消极和绝望的真正解药。——《自然》
★在汉斯的手中,数据会唱歌。全球卫生和经济的发展趋势变得十分生动。全球发展的大局展现在我们眼前,传递出一些令人惊讶的好消息。——TED
★精彩……书中的内容凝聚了汉斯毕生心血,充满热情和学识……每一页都体现了他的演讲技巧和对数据的喜爱。还有谁会选择“人均拥有吉他数量”的图表来作为人类进步的代表呢?——《金融时报》
★在这个全球都充满焦虑的时代,竟出现了一本如此振奋人心的书。——克里斯蒂娜•哈德曼,《泰晤士报》
*****************************
【内容简介】
避免情绪化决策!
认识情绪化本能,作出相应改变,摆脱非理性的困扰,重新把能量投入建设性的行为中!
--------------------------------
◆避免一分为二:如今不应再把世界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国家都是中等收入国家,而这种传统分类方式很容易让你在现代社会痛失潜在市场;
◆避免以偏概全:在一些城市街头,你会看到很多盖到一半的房子。很容易认为这是因为盖房子的人失去了资金支持,或是做事毫无计划。其实这是房子主人储存财富的聪明办法;
◆避免单一视角:美国人均卫生支出名列世界第一。然而美国并非全球最长寿的国家。美国的平均预期寿命只排在第40位;
◆避免情急生乱:“你必须现在就行动,否则就来不及了!”这句话只会带来压力和焦虑。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需要立即采取行动,以后仍然会有机会。
--------------------------------
一旦你拥有了《事实》提供的思维方式,你就能:远离焦虑、变得乐观、充满希望、变得理性、发现潜在的商机、作出有效决策。
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 豆瓣
8.3 (11 个评分) 作者: 张汝伦 中信出版集团 2020 - 1
本书从叔本华讲起,到德里达结束,介绍了29位现代西方哲学家的生平和主要哲学观点,理清各位哲学家之间的思想传承和影响。此书如一本地图,引导着读者了解相关哲学家的哲学思考、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在人类文明史上的意义。将流派众多的现代西方哲学发展的脉络梳理清晰,告诉人们思想鲜活生动的发展过程。
世界的逻辑构造 豆瓣
作者: [德]鲁道夫·卡尔纳普 译者: 陈启伟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 - 6
卡尔纳普是20世纪著名的分析哲学家,维也纳学派的领袖之一。《世界的逻辑构造》是他早期的代表作。本书运用弗雷格、罗素肇始的逻辑分析方法,将一切科学领域的概念都分析、还原到直接经验的基础,用“原初经验的相似性记忆”这个基本关系的概念,逐步地给所有其他概念以定义,有层次、有等级地把各个科学领域的概念重新构造出来,即所谓“理性的重构”。卡尔那普认为,这样一个概念的构造系统不仅揭示了概念的逻辑次序,而且体现了认识的次序;同时这种构造也是一种有力的武器,可以将不能还原到经验基础亦即不能加以构造的一切形而上学的概念和命题从哲学中驱逐出去。
语言的魔力 豆瓣
作者: [美] 罗伯特·迪尔茨 译者: 谭洪岗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2016 - 7
你是否总感到事事不如意,内心充满疲倦、无力感、焦虑、无奈,甚至厌恶生活?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这是你自身一些限制性的信念造成的,比如:“竞争这么激烈,生意没法做。”“这事,实在太难了。”这类限制性信念会阻碍人的思考,限制人的行动!
若想人生有更好效果出现,必须先改变限制性信念。对于同一种状况,只需换一种语言方式去描述它,就能对你的思维和行动带来截然不同的影响。比如,如果你改说:“在竞争这么激烈的市场中,有没有一些做得很好的公司呢?”限制你做出积极改变的信念就不攻自破了。
作为NLP(神经语言程式学)领域的大师级专家,罗伯特?迪尔茨在本书中,力图通过独特的语言模式,让你自省,看清自己思维上的盲点。更重要的是,他还讲解了很多技巧去破除限制性的语言框架,比如换框法、顺序法、替代法、假设法……推动你自动自发地采取行动,做出转变,从而提升你的人生品质。
知识的错觉 豆瓣
The Knowledge Illusion:Why We Never Think Alone
6.3 (6 个评分) 作者: [美] 史蒂文·斯洛曼 / [美] 菲利普 ·费恩巴赫 译者: 祝常悦 中信出版集团 2018 - 1
【编辑推荐】
《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撰文推荐!
一本简明扼要的人类智能使用手册!
从集体狩猎到民主制度,从抽水马桶到智能技术,
世界越来越复杂,人类越来越无知。
认知科学家告诉你关于个体无知与集体智慧的真相,
让你了解个体的无知与错觉,拥有获取知识的能力,
让你认 清集体的理性与非理性,实现与他人的和谐共处。
【内容简介】
你可能并不知道:
我们没有自己以为的那么聪明。世界越来越复杂,人类越来越无知。
虽然人类比史上所有动物都更聪慧,但是,人类并不善于思考。
让人类崛起的是集体思考,而非个人理性。
知识存在于群体中,专家也依赖群体的智慧。
知识掌握在谁的手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拥有获取知识的能力。
集体并非永远正确,集体观念误入歧途时,个体应避免其负面影响。
……
我们的无知总是超出自己的想象。
人类建立了复杂的社会,掌握了艰深的技术:我们学会了生火,创建了民主制度,在月球上留下足迹,让基因对号入座……然而,我们每个人又都是犯错大王,时常做出愚蠢的行为,大多数人甚至连马桶的基本工作原理都弄不清楚。我们何以知之甚少却成就颇高?
《知识的错觉》指出,人类个体对世界的了解少得可怜,没有谁拥有超级大脑,所幸人类在一个丰富的知识共同体中各擅所长,相互依存。我们的日常需求几乎都仰仗着别人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我们擅长从周围的人、事、物中获取经验与智慧。所以,让人类从众生当中脱颖而出称霸世界的,并非个人理性,而是无与伦比的集体思考。也正因为他人的存在,我们认为自己无所不知,这就是知识的错觉。这也解释了为何我们常常高估自身的理解力,为何政治偏见与迷思总是根深蒂固,为何个人精英主义式的教育和管理总是无疾而终。
对“无知”的了解,是我们认识自己、他人与社会的一种绝佳方式。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与人相处,更理性地对待技术,更客观地面对烦冗的信息,与人类的理性与非理性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