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悬疑大师希区柯克 豆瓣
Hitchcock la totale: les 57 films et 20 épisodes TV expliqués
作者: [法]贝尔纳·贝诺列尔 / [法]吉勒斯·埃斯波西托 译者: 朱炜 / 张丹希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有书至美 2022 - 2
时至今日,希区柯克的作品依旧富有魔力、历久弥新:他是自己作品情节的设计师、作者和导演,他的大部分作品都经受了审查机制和时间的检验;他客串出演了自己53部院线电影中的38部,磨炼了“观众领导力”这种操纵大众情绪和购买冲动的艺术。在主流视域,他是公认的大娱乐家、电视明星、商业电影优胜者和广告奇才;在艺术电影评论界,《电影手册》将他的作品奉为圭臬,对其重新挖掘。

作为多产而富有创造力的电影人,希区柯克经历了欧美电影业的重要历史沿革,从默片到有声电影,从黑白电影到彩色电影,从伦敦电影公司到好莱坞大制片厂,以及英美两国的电影审查。他让蒙太奇的艺术臻于精妙,更借助电视媒介拓宽了电影的维度。受他影响的导演不计其数,特吕弗、斯科塞斯、布莱恩·德·帕尔玛、大卫·芬奇……。从1925年的《欢乐园》到1975年的《大巧局》,希区柯克辗转伦敦与好莱坞,共签下53部院线电影,其中不乏影史名作。除此之外,作为天生的实验家,他在1955至1962年间亲自执导了20集电视电影,如今被视为其主要作品的重要补充。
【全书特别收录】
• 名作之外的作品:未完成和丢失的影片、未署名宣传片、摄影图像小说和战争电影。
• 详实的视觉档案:希区柯克影视作品的影视剧作品的故事板、海报、剧照、宣传照。
• 影视作品精彩花絮:希区柯克知名客串场景、拍摄逸事、幕后故事、镜头分析、精彩瞬间和影迷福利。
• 希区柯克作品内核:通过大量的文献引用和研究调查,深入探讨其作品中令人无限痴迷且反复出现的主题、内在驱动和其中的经典类型元素。
“我不再是一个人,而是变成了电影机器,我就是所有这些电影的合集。”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因为有光 豆瓣
因为有光:电影文本研究
作者: 李镇 2020
作者从诸多史事入手,讲述代表性电影的文本内容和拍摄中不为人知的多重际遇,细观跨越百年的近代中国电影史。
本书既可从历史的视角看电影,也可从电影的视角看历史。内中涵盖不可绕过的重要时段和关键人物,再现了纪录片、神怪片、儿童片、战争片、喜剧片、民族片、革命片等不同类型电影的表达方式,以及编剧、导演、演员参与其中的具体细节。为了更清晰地回顾百年影史,作者从早期纪录电影入手,进而分析《盘丝洞》《风雨之夜》等影片的文化内涵;继之重点介绍了李萍倩、胡蝶、凌子风、欧阳予倩、严恭、石挥、严寄洲、孙羽、李少白、郑君里的影人生涯,重在彰显时代浮沉当中的个人生命史;此外,作者亦探究新中国电影史学的困境、经验与启示,并触及儿童电影的相关理论。
全书立足于近百年的长时段,更立体地感受时代文化与社会的跌宕激越,并为领会电影的艺术魅力提供了深入浅出的理解方式。
视听 豆瓣
L’Audio-vision
9.2 (5 个评分) 作者: [法] 米歇尔·希翁 译者: 黄英侠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4 - 7
开创电影声音理论新思维
认识声音构建的影像幻觉
电影声音及声音文化研究经典
最深入、最全面研究电影声音的经典著作
这是一本极具开创性的电影声音理论经典著作,从多个层面分析了语言、声响、音乐等各种声音元素如何赋予影像时间感、空间感,起到“增值”效果,重新考察了声音在视听媒体中的地位。米歇尔·希翁首先将声音从画面中彻底独立出来,提出了三种聆听模式,而后将重新定义的声音再次纳入视听关系中,由此得出:不论是在早期有声片中,还是在利用了最新声音技术(如杜比、THX)的电影中,许多观众认为自己“用眼看到的画面”实际上是由声音构建的幻觉。
本书收录了好莱坞著名音响设计师、剪辑师沃尔特·默奇特别撰写的精彩导读,从一线创作者亲历体验出发,探讨了希翁声音理论与电影创作实践的密切关系。同时,新版增订了100个声音概念,这是三十年来希翁对其理论体系最全面的一次梳理和总结。
尽管希翁追求一种连贯的理论,然而,也许他的理论最伟大的特征在于,它承认在这种连贯性之中并不存在圆满——总会有某些有关声音的东西“绕过我们,使我们惊诧”,而且我们必定永远不能完全地驯服那舞动的阴影和歌唱的灵魂。
——沃尔特·默奇,好莱坞著名音响设计师、剪辑师
米歇尔·希翁是法国一流电影理论家,在声音研究方面颇有建树……我没有看到有人能像他这样,在这个领域出版如此多著作,而且它们的质量都非常高。
——阿兰·威廉姆斯,美国罗格斯大学教授
以眼说话 豆瓣
THE VISUAL STORY
8.7 (6 个评分) 作者: (美)布鲁斯·布洛克(Bruce A. Block) 译者: 汪弋岚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2012 - 9
布鲁斯•布洛克有三十余年的影视行业工作经验和电影教学经验,对影像的视觉结构有着深入而独到的认识,本书已被译为5种文字,是电影专业的经典教程。
书中介绍了空间、线条和形状、影调、色彩、运动、节奏等基本视觉元素,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元素驾驭视觉结构、表达人物情绪、展现故事主题, 进而创造出更具表现力的影像。同时,本书也能够使读者清晰准确地认识到故事结构与电影、视频、动画和电脑游戏等视觉媒体的视觉结构间的关系。此外,全书图文并茂,配备了大量作者自己制作的和从影片中截取的插图,主要章节还列出了“推荐片目”,以便读者可以更深入地,更有针对性地观看影片。
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消弭了电影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理论与实践间的巨大鸿沟,不但能让读者更有意识地掌握电影这门“外语”的视觉语言,而且在每章结尾给动手拍片的创作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具体操作建议。这本书既是电影专业学生训练视觉思维的基础必读教材,也能给电视、商业广告、电脑游戏等领域的从业者提供视觉设计方面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入浅出,用最基本的视觉原理,告诉你如何打造属于自己的影像视觉结构
★条分缕析,将影像的视觉结构拆分为7种基本视觉元素,分别加以论述,并列出推荐片目
★学以致用,每章结尾作者都会对创作提出可行化意见,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
★图文并茂,全书配备了大量电影插图和作者自制的示意图
★赏心悦目,整本书全彩四色印刷,带你探寻影像的视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布鲁斯•布洛克所阐释的视觉结构,对动画领域的工作者们都是一种启发。对任何一位艺术家来说,本书都是极有价值且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
— 沃尔特•迪斯尼电视动画
我认为每一位正在接受培训的电影摄影师都应该读读这本书。他们能从中学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且其中所有的概念都是为了打造视觉结构而设。
— Rexford Metz,美国电影摄影师协会
布鲁斯•布洛克娴熟地剖析了如何用视觉手段讲故事。电影专业学生必须掌握这一实质。这本书会使你成为一名更为优秀的电影人。
— 美国电影学会
布鲁斯•布洛克的著作不仅给影像工作者提供了视觉上的选择,更为他们决定讲故事的最终方式提供了框架,以及使故事结构和银幕画面协调统一的工具。
— Randy Nelson,皮克斯大学校长,皮克斯动画工作室
布鲁斯•布洛克对电影的视觉结构有着独到的见解与认识。《以眼说话》在同类图书中独一无二。它会帮助你运用视觉元素,从而成为一名更好的讲故事的人。
— Nancy Meyers, 《爱是妥协》、《恋爱假期》导演
无论你是电影人、图片摄影师,还是平面设计,布鲁斯•布洛克都以清晰易懂的方法,告诉你视觉元素是如何被用来讲故事的。
— David Pagani,实况转播创意总监,美国DIRECTV公司
布鲁斯•布洛克是视觉内容设计领域的一个传奇。他对影像画面的卓越洞察力会永远改变你的工作方法。
— Dan Pappalardo, 执行设计总监/合作伙伴,Troika Design Group
Mondo电影海报艺术典藏 豆瓣
The Art of Mondo
9.2 (40 个评分) 作者: [美]Mondo公司 译者: 江汇 / 孙宝库 四川美术出版社 2019
全世界导演都想请Mondo公司做海报
一秒售罄,绝不重印,高概念设计
迪士尼、吉卜力、漫威、DC、乐高争相合作
昆汀倒贴官方盖章的「同人厂牌」
让《水形物语》导演、甲方德尔托罗惊呼OMG「买它」
震撼!超值!美晕了!300张绝版海报大公开
收藏级画册,中文世界首发!
完美复刻,颜值炸裂,钜惠上市
特8大尺寸全画幅开本+长幅宽银幕拉页,展现动人细节
高精度真实色彩还原,每一页皆享有护色防磨光油的精心保护
📖 编辑推荐
什么!?传说中的Mondo限量海报,出!书!了?
这家“靠海报成名”的文创公司,是迪士尼、吉卜力、漫威、DC、乐高争相“倒贴”合作的对象。Mondo出品的艺术海报,令奥斯卡金奖导演德尔托罗兴奋惊呼OMG,国会图书馆、奥斯卡学院竟然也破天荒收藏存档!
随便哪一张Mondo海报,都太上头了。
每有新款海报上架,一秒就能售罄。
影迷抹泪哭诉——好难买!!!
可无论IP巨头们如何大抛橄榄枝,Mondo仍坚持走限量路线:一旦售完,绝不重印!
上架那一刻,能不能抢到,只能靠人品了:(
海外粉丝纷纷拼手速,国内抢购更是难上加难……怎么办呢?
机会来了,现在,人人都想要、人人买不到的Mondo限量海报,出!书!了!
* * *
◎ Mondo出品海报与经典电影的关系——“不是一时,而是一世”
你爱的那部电影,在Mondo海报里总会展露别样魅力:
《复仇者联盟》《钢铁侠》《银河护卫队》《指环王》《银翼杀手》《星际迷航》《异形》《侏罗纪公园》《蝙蝠侠》《星球大战》《黑客帝国》……好莱坞大片海报不再堆砌明星头像,华丽变身契合影片核心内容与形式的「高概念」风格!
《飞屋环游记》《狮子王》《龙猫》……合家欢动画也可能拥有“邪典”风情?
《教父》《低俗小说》《2001太空漫游》《地心引力》《天使爱美丽》《E.T.外星人》……影史经典的“作者灵魂”全部浓缩到一幅画中!
美剧《汉尼拔》和游戏《最后的生还者》也有份!
◎ 同人艺术巅峰,华丽、颠覆的高概念邪典海报,定格情感体验,与导演产生精神共振
《地心引力》:爆炸的混乱,宇宙的空旷,坠入彻底孤独前的无声一瞬,同伴不得不松开紧握的手……
《E. T.外星人》:黝黑茂密的树林中,外星飞船发出摄人的幽光,小E.T.临别前,站在黑暗和冷光的交界处……
《后窗》:镜面反射&镜片重叠,窥视VS被窥视,直击《后窗》的灵魂
……
◎ 超值!一举收获满满300张海报收藏界的「绝版」代表作——不用存美金,不必Fan墙,无需熬夜,不再担心海关!
国内影迷想抢购「一张」正版Mondo海报步骤如下:
①准备好Paypal账户
②盯着Mondo官推狂刷(官方从不发布新海报上架具体时间)
③打开Mondo官网加购物车
④在北京时间凌晨1点左右,跟美国网友拼网速
注意:一定要在1分钟内为你心爱的“那张纸”付款,因为Mondo海报每款只有几百张绝不重印,黄牛们早已死死盯住热门款。
⑤熬过数月的海外邮寄周期,直到快要忘记还有这么个包裹时,你终于收到了它,如果你的海报没有因暴力物流而受伤,恭(辛)喜(苦)了!
(鸣谢豆友@达斯佛™ 分享上述心累历程)
来算算性价比吧,小伙伴们~
◎ 高规格工艺,完美复刻版,可反复赏味亦可永久传家的收藏级画册
特8大尺寸「全画幅」开本,6张「宽银幕」长幅拉页,展现动人细节;128g太空梭哑粉,高精度印刷,真实还原艺术珍品的色彩,每张图均覆高品质透明树脂油,护色、耐磨、防污渍,经得起光照考验,持久保存!
◎ 前卫设计界传奇的幕后故事,揭开创意内容开发的奥秘
Mondo 8位核心成员撰文,讲述品牌历史、创意内容开发的幕后故事,破解激情、前卫、艺术与商业完美结合的终极秘密。
📖 名人推荐
“我快乐到不知所措!我是Mondo海报的铁粉!他们让我审核设计的每个环节,但我只能说‘哇哦!’”——吉列尔莫·德尔托罗,好莱坞著名的宅男、怪咖、全才导演,擅长美术设计、特效模型、奇异妆发,痴迷手办模型及漫画收藏,代表作有《潘神的迷宫》《环太平洋》《水形物语》,将威尼斯、奥斯卡金奖齐齐收入囊中
“流行文化之插画的绝美作品集!”
“我是买来送人的,但太爱了,就自个儿留着了……”
“我买来送礼的,包礼物纸之前忍不住撕掉塑料膜翻开瞅了一眼。我的妈呀!我要留着!对喜欢电影和画册的人来说,这书赞爆。制作得很豪气,235×325的画有300多张呢!以定价来说,这书太豪华了。我送礼就再订另一本吧。”
“美昏了!这作品集是当今艺术家们整的zui高超zui出色的海报。”
“这书好漂亮!比我想象的大多了!内页大,还有那么多折页!封面适合放在咖啡桌上!惊艳~”
“作为一个收藏者和印刷宅,喜欢把这本书一摸再摸、一读再读。Mondo团队搞的书,品质真扎实!”
“我给老公买了一本。2017年在圣地亚哥漫展我们遇见了书里一些艺术家,我老公被他们的作品惊艳到。这本是超好的咖啡桌读物。”
“对电影爱好者来说,这本书堪称精华。你随便翻开哪页,看到的都是难以置信的精彩海报。Mondo邀请的是最出色的平面设计艺术家。超推荐!”
“我孙子说这礼物太棒棒了。”
——亚马逊读者
📖 内容简介
这本电影海报集是全球知名文创公司Mondo的“代表作大赏”:精选九年间策划制作、力邀国际新锐艺术家设计的300多款绝版海报,辅以8位核心成员结缘团队的经历,揭开品牌影响力的秘密。
为了深入捕捉影片背后的核心灵魂,释放其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Mondo公司强硬捍卫邀请设计师的权力,并豁免于甲方电影公司的层层审核,全力保护艺术家们放手创作的自由。显然,比起基于商业诉求的官方海报,影迷们更倾心于Mondo出品的、充满激情的视觉表达。
香港百年光影 豆瓣
作者: 钟宝贤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 7
钟宝贤,广东中山人,香港出生及长大,1995年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教于香港演艺学院,现为香港浸会大学历史系教授,研习兴趣为华南社会经济史,在香港地区以及英美发表的书籍和论文逾60项,现正整理邵逸夫家族、陆运涛家族和余东旋家族在沪港和新马的发展历史,行将出版的书籍有《留声香江:香港唱片业百年》(暂名)及《上海·香港·星加坡:华商家族的百年演变》(暂名)。
樱桃的滋味 : 阿巴斯谈电影 豆瓣
作者: (伊朗) 阿巴斯·基 阿鲁斯达米 译者: btr 2022 - 5
【编辑推荐】
★诗意电影大师阿巴斯的七日电影课,一生导演历程的珍贵总结
★畅谈关于电影与人生的种种,详尽展示不加修饰的阿巴斯
★一部兼具实用价值与美学价值的电影沉思录
【内容简介】
阿巴斯是伊朗新浪潮电影开创者、诗意电影大师。他留下了诸多影史经典,多次荣膺国际电影大奖。其电影用镜头凝视平凡人世,纯粹、简朴的故事给人以最单纯的感动。影像风格简洁而富有诗意,洋溢着人文情怀与哲学思考。
本书详细记录了阿巴斯在一次七日电影工作坊中的授课情况,详尽而深刻地呈现了阿巴斯的艺术观和人生观,包括电影拍摄技巧、对诗歌和摄影等艺术的感悟、对人生的哲思等,是其一生导演历程与人生之路的珍贵总结。
【名人推荐】
电影始于格里菲斯,止于阿巴斯。——让·吕克-戈达尔
阿巴斯是罕见的对于世界有着特殊认知的艺术家。——马丁·斯科塞斯
阿巴斯不仅是一位电影巨匠,更是开山之祖。他的精神力量蕴藏在所有的电影里。——贾樟柯
电影的宿命 豆瓣
作者: 开寅 2022
本书囊括了十余年来作者对一些重要的电影文化现象、电影作品和创作实践技巧的思考与评介,分为专论、评论和杂论三个部分。其中专论部分集合了近年来作者关于电影类型、导演思维和电影节等特定主题的学术思考;评论部分精选了作者近来发表于各大媒体上的电影评论,仔细拆解电影创作艺术背后的内在思路与情感脉络;杂论部分则聚焦于对电影技艺和相关人物的精妙解析,从不同角度阐述电影文化的塑造和养成。
理论研究的背景使作者的论述更注重对于电影思想方式和创作方法的探究,对于电影艺术本身蕴含的本质意义的深入思考。同时本书又以敏感的触觉去体味每一部作品中浸透着的动人情绪和细腻变化,去感受电影记忆带来的宝贵感官体验,形成了兼具学术研究和个人情感思索,将宏观视角和微观体验共融一炉,以创造性的挑战意识颠覆常规认知并进行犀利观点批判的独特文风,从中得以窥见一条延伸至外部世界的的电影思维之路。
欧洲剪辑大师访谈录 豆瓣
Fine Cuts:The Art of European Film Editing
作者: [英] 罗杰·克里滕登 / Roger Crittenden 译者: 成果 2022 - 3
《教父》剪辑师、《眨眼之间》作者沃尔特·默奇作序力荐,金棕榈获奖导演肯·洛奇盛赞
《视与听》《美国剪辑师工会》等行业刊物专文推荐
近30位欧洲剪辑大师的创作生涯,由资深业内专家历时数年贴身采访、精心整理而成,
回顾与大导演一起“并肩战斗”的历程,还原影史名作的“剪辑室诞生记”
特别收录塔可夫斯基、戈达尔、特吕弗、瓦尔达、贝拉·塔尔的剪辑随想
“既有深度又有温度”的真挚对谈,处处流露对艺术、人生、文化、社会等多领域话题的深刻洞见
...................
📖 编辑推荐
曾任BBC经典纪录片《文明的轨迹》剪辑师的罗杰·克里滕登,走访欧洲各地,开启了一场场同行间的分享之旅,记录下这些既有温度又有深度的对话。剪辑是孤独的工作,而书中的剪辑师也曾与伯格曼、费里尼、奥逊·威尔斯、瓦尔达等大师一起,共同见证过影史伟大作品的诞生。
“在倾听这些剪辑师的心声时,你会对他们所经历的兴奋感同身受……我把他们中一些剪辑室‘穴居人’从规律或不规律的生活里‘拽出来’,让他们向读者敞开心扉……”
■ 核心主创现身说法,披露众多影史名作的“剪辑室诞生记”
○ 阿涅斯·吉耶莫丨戈达尔《蔑视》《女人就是女人》
特吕弗《偷吻》《婚姻生活》
○ 扬·德代 | 拉斯·冯·特里尔《破浪》
○ 彼得·普里斯高达 | 维姆·文德斯《德州巴黎》
○ 萨比娜·马穆 | 阿涅斯·瓦尔达《一个唱,一个不唱》
○ 利迪娅·索恩 | 基耶斯洛夫斯基《影迷》《车站》
○ 尼诺·巴拉利 | 帕索里尼《十日谈》《索多玛120天》
莱昂内《美国往事》《黄金三镖客》
○ 罗伯托·佩尔皮尼亚尼 | 奥逊·威尔斯《审判》
贝尔纳多·贝托鲁奇《巴黎最后的探戈》
○ 西蒙娜·帕吉 | 罗伯托·贝尼尼《美丽人生》
○ 塔基斯·扬诺普洛斯 | 安哲罗普洛斯《养蜂人》
○ 尤利亚妮·洛伦茨 | 法斯宾德《中国轮盘》《雾港水手》
○ 西尔维娅·英厄马松 | 伯格曼《秋日奏鸣曲》《芬妮与亚历山大》
○ 米哈乌·莱什奇洛斯基 | 塔可夫斯基《牺牲》
○ 托尼·劳森 | 库布里克《巴里·林登》
萨姆·佩金帕《稻草狗》
○ 乔纳森·莫里斯 | 肯·洛奇《土地与自由》
……
■ 既有趣又有料,透露大师鲜为人知的创作细节
○ 居然有剪辑师“背叛”特吕弗,“投奔”戈达尔?
○ 特吕弗到底有多爱“撒狗血”?
○ “电影之神”伯格曼的“普通人”瞬间
○ 片子都上映了,库布里克还想找剪辑师回来干活?
○ 瓦尔达和阿兰·雷奈从相识到“莫逆之交”
○ “教父”一样的奥逊·威尔斯
○ 坐拥威尼斯广场大House,却羡慕同侪的莫里康内
■ 欧洲艺术电影“众神殿”, 展现多元化的美学视野
如果导演是一个眼神,那么蒙太奇就是一次心跳。
——让-吕克·戈达尔
我发现剪辑工作乐趣十足。那也是我第一次开始“虐待”电影。
——弗朗索瓦·特吕弗
是镜头中流动着的独特的时间,创造了电影的节奏。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库布里克会花很长时间剪一场戏,这只是他寻找答案时的一种“掩饰”。
——托尼·劳森
如果一个剪辑师的贡献是“不可见”的,那他一定很杰出。
——埃娃·保洛陶伊
大部分美国电影似乎都有个显著的特点:非常重视理性——一切都要说得通,要准确,就像字幕一样。声音和画面要表达同一件事,镜头会反复解释和无休止地重复早就被演员刻意表达过的东西。典型的美国电影就是永无休止地在强调显而易见的东西。
——扬·德代
我不知道欧洲电影和美国电影之间是不是存在着边界,还是说,这种边界在于前者是那种相信观众有理解力和领悟力的电影,而后者则是寻求最高票房回报的产品。
——弗朗索瓦·格迪吉尔
欧洲电影人会把焦点放在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上面,美国电影却希望操控观众,不让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参与电影。
——塔基斯·扬诺普洛斯
📖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近30位欧洲剪辑大师的长篇专访,以及戈达尔、特吕弗、瓦尔达、塔可夫斯基、贝拉·塔尔等“作者导演”的剪辑随想。这些采访聚焦于他们的职业生涯、多元化的美学视野及剪辑手法,描画了不同于好莱坞工业体系且少为人知的创作细节。他们言谈之间显露的情真意切足以让每一个热爱电影的人动容。正如给本书作序的著名剪辑师沃尔特·默奇所说,这些访谈“既有深度又有温度”,不仅涉及电影,还呈现了对艺术、人生、文化、社会等多领域话题的真挚关切和深刻洞见。
📖 名人推荐
我认识的剪辑师普遍洞察力十足,而且都有一套自己的剪辑哲学。这本书提到了很多剪辑师的趣闻轶事,让人读起来爱不释手。
——肯·洛奇,英国导演,金棕榈奖得主
一个导演,要想学会拍电影,学会面对自己的局限性,同时进一步明确自己接下来该做的事,那他就必须走进剪辑室。导演最好和剪辑师搞好关系。书中受访的剪辑师都是业内的佼佼者,我们很有必要认真聆听他们的想法。
——斯蒂芬·弗里尔斯,英国导演,银熊奖得主
📖 媒体推荐
克里滕登这本书囊括了剪辑师访谈,以及同他们合作的导演发表的关于剪辑的随笔和重要观点。对任何一位喜欢法国新浪潮、意大利现实主义,或者塔可夫斯基和伯格曼作品的读者来说,这本书一定不能错过。
——《美国剪辑师工会》杂志
剪辑既能不着痕迹,也能变得极具存在感,它在苏联电影、主流英语商业片或者导演主导的欧洲电影中的应用可能截然不同。技术是人们谈到剪辑时经常谈论的话题之一,尤其是在经历了从胶片时代到数字时代的巨大跨越之后。罗杰既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剪辑师,也是机敏的采访者,他擅长根据受访者自身的个性和兴趣点调整每次采访的形式和内容——这很像需要应对各种情况的剪辑师。
——《视与听》杂志
如何读解电影 豆瓣
How to Read a Film: Movies, Media, and Beyond, fourth edition
作者: [意] 詹姆斯·莫纳科 / James Monaco 译者: 刘宇清 / 徐小棠 2022 - 7
影视传媒专业必读经典教科书
全球长销40余年
被译为德、意、希腊、日、韩等十几种语言
知名电影学者陈犀禾、周传基倾情推荐
第4版全新增订,将媒体批评带入了21世纪
聚焦电影艺术、技术、语言、历史、理论、媒介等多重维度
兼论多媒体、数字图像、网络空间、虚拟现实与电影的关系
配有逾500幅图片、60余张图表
对每个热爱电影、希望更好地认识电影的人,都是不可或缺的一本书
...................
📖 编辑推荐
《如何读解电影》是一部影视传媒专业重磅、经典教科书,自1977年首次出版便大受欢迎,被誉为“同类书中最好的一部”。作者考察了电影与其他媒介(如小说、绘画、摄影、电视甚至音乐)的密切关系,为我们深入理解电影描绘了一幅“全景立体式”蓝图,并站在多媒体与数字革命的当下,展望数字时代电影艺术的未来。
「一百多年前电影的发明所预示的媒介结合,到如今已经成为现实。就好像电影是20世纪的决定性媒体,但不过是21世纪新媒体的序幕。随着旧的化学技术和机械技术持续被数字电子和光子学技术取代,电影人正在重新发现先锋精神。电影这个媒体正在重塑自己。」
● 长销40余年的经典电影教材,新媒体时代的全新修订版本
◎ 20世纪80年代,国内资深电影理论家、翻译家周传基在《世界电影》上翻译引介
◎ 上海大学资深教授陈犀禾作序推荐
◎ 经多次全面修订、扩充的第4版,新增关于网络空间、远程呈现、“媒介域”等新内容
● 前沿关注:直面多媒体时代最新变革,关注互联网流媒体、虚拟现实等影像艺术的最新发展
◎ 21世纪影像技术的新发展:CGI、互联网、流媒体、在线视频、赛博空间、虚拟现实、自媒体、媒介域
◎ 21世纪好莱坞电影的新取向:电影游戏的融合与传统电影走向终结,续集与翻拍、类型新转向(主题公园电影、漫改电影……)
◎ 21世纪商业电影外的全球电影新样态:黑人电影、独立电影、民族电影、欧洲艺术电影、第三世界电影、后现代叙事
◎ 21世纪电影批评的新焦点:数字图像和声音的不可靠
◎ 多媒体时代颠覆性的媒体世界与媒介经验:数字呈现、数字平台、沉浸与交互、数字文化、数字生活
● 立体全景式“认识电影”,从艺术、技术、语言、历史、理论、媒介等多重维度,阐释“电影如何传达意义”的所有要素
◎ 电影作为艺术
◎ 电影技术:画面与声音
◎ 电影语言:符号和句法
◎ 电影史的形态:政治、经济、美学
◎ 电影理论:形式与功能
◎ 媒介:在物之间
◎ 多媒体时代:数字化革命
● 专业方法
◎ 符号学与结构主义
◎ 电影诗学与电影哲学
◎ 表现主义与现实主义
◎ 形式主义与蒙太奇传统
◎ 新现实主义与场面调度传统
◎ 物质性视角下的电影媒介考古
◎ 电影与电视研究
● 翔实资料
◎ 500余张剧照、60余张图表
◎ 自史前至当下的“电影与媒介发展大事年表”
◎ 精选的电影与媒介参考读物
📖 精彩摘录
● 一种思想向一种艺术语言的转换会如何影响这一思想?每种特定艺术语言的思想形式是什么?
● 难道一切不都是与位和字节有关吗?这些与化学作用和奇怪的机械设备有关吗?难道一切不都是发生在电脑里的吗?
● 语言系统的力量在于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巨大差别;而电影的魅力却在于能指和所指之间没有差别。无论如何,电影像一门语言。那么,它又是怎么做的呢?
● 很快所有人都意识到,在这场影像变革中有着相当可观的潜在收益。从现在起,“胶片”仅仅是一种原材料,一种可供媒介艺术家使用的众多选择之一。
● 我们对电影的哪一个部分更感兴趣,是关于电影是什么的(形式),还是关于它如何作用于我们的(功能)?
● 如今,任何人……都可以制作书、电影、唱片、磁带、杂志或者报纸,但这些新兴的媒介生产者真的能让他们的作品被广泛地阅读、观看或聆听吗?
● 重要的是,我们需要铭记,在电影、媒体和多媒体之外,还存在真实的遗迹。
📖 内容简介
作为一本影视传媒专业经典教科书,《如何读解电影》自1977年首次出版便大受欢迎,被称为“同类作品中最好的一部”,在全世界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
作者从多个有优势的角度看待电影:艺与匠,感性与科学,传统与技术。在考察了电影与其他艺术媒介(如小说、绘画、摄影、电视甚至音乐)的密切关系后,讨论了理解“电影如何传达意义”所必需的要素;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才能最好地辨别某部电影试图传达的所有信息”。
本书历经多次全面修订和扩充,作者强调电影始终处于不断发展的数字环境中。最新版将媒体批评带入了21世纪,对虚拟现实、网络空间、远程呈现以及三者与电影的亲近性等话题进行了透彻的讨论,关注我们现在生活其间的“媒介域”,关注数字图像和声音的不可靠,并提供了相关的延伸阅读精选指南。此外,书中配有近500张剧照、60余张图表,对每个热爱电影并希望更好地认识电影的人,是不可或缺的一本书。
📖 名人推荐
莫纳科的书一经出版便为经典,在这一版中有新的章节,比以前的版本更为切中本质。这本书是媒介研究的里程碑,它十分独特,对电影艺术与电影技术有着精确的理解。
——莫莉·哈斯克尔,电影评论家
任何写电影方面文章,或者任何对电影产生深度兴趣的人,都应该拥有这本书。
——理查德·劳德,纽约电影节创始人
这本书是给读者的一种馈赠……莫纳科的精神是高尚的;他有一种天赋,能够汇编与梳理相关的细节。他的态度谦虚而不说教,而且煞费苦心地一丝不苟。
——山姆森·雷佛森,编剧,《电影评论》编辑
《异形》与哲学 豆瓣
Alien and Philosophy: I Infest, Therefore I Am
作者: [美]杰弗里·尤因 / [美]凯文·S. 德克尔 译者: 穆童 / 张磊 2022 - 9
★本书由关心流行文化的正统哲学学者们编写,是Wiley出版社“哲学与流行文化丛书”的一本。南京大学出版社正陆续推出这套丛书的中译本,哲学学者张一兵担任中译本顾问。《异形》电影系列本身就极具人气,有固定的粉丝群。丛书包含以下书目:
《〈复仇者联盟〉与哲学:地表最强思想家》 (已出)
《〈钢铁侠〉与哲学:面对史塔克现实》(已出)
《〈蜘蛛侠〉与哲学:追问的蛛网》(已出)
《〈奇异博士〉与哲学:另一本禁忌之书》(已出)
《〈神奇女侠〉与哲学:亚马逊神秘女郎》(已出)
《〈蝙蝠侠〉与哲学:黑暗骑士之魂》(已出)
《〈异形〉与哲学:我寄生,所以我存在》(已出)
《〈哈利·波特〉与哲学:麻瓜们的霍格沃茨》
★《异形》上映于1979年。好笑的是,最先被片中的异形所吓到的,正是参演这部电影的诸位演员。观赏如《异形》系列这样引人深思的电影不仅能有效地激发恐惧,还能给你带来这样一种令人愉悦的副作用:思考整个系列涉及我们与异形、仿生人、工程师等迥然不同的他者之间的关系。《异形》系列让我们有机会思索:作为一个物种,我们究竟有何独特之处?
《异形》系列以艾伦·雷普利为主人公,她是影史上最勇敢无畏的角色之一。雷普利在各部影片中所做出的种种抉择,让我们有机会深入地探讨女性身份和母性。哪些原则驱动了雷普利的抉择?这些原则又意味着什么?她是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的典型代表吗?还是说她脑袋里有别的计划?
我们非常荣幸与你一起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希望你能获得这样的感受:哲学具有洞见的温暖光芒抱紧你的脸庞,在你的胸膛孕育成长,并最终破胸而出踏上自己的生命道路。
★仿生人是人造人格,还是高级烤面包机?
艾伦·雷普利是女性主义者吗?
异形与人类之间,哪个物种更优越?
我们应当如何应对维兰德-汤谷公司提出的特殊商业伦理?
当《异形》电影中的同名怪物血肉模糊地撕开约翰·赫特(John Hurt)扮演的凯恩(Kane)的胸膛时,它不仅完成了自己在银幕上的首次亮相,也从此闯入了我们的公共意识。自1979年首部作品问世以来,《异形》系列已经相继诞生了三部正传续作,两部前传作品,无数的书籍、漫画,还衍生出多部电子游戏。四十余年过去了,《异形》非但没有被人遗忘,反而显现出一种超乎自然的韧性,让我们无法打开气闸,将它弹射出内心的太空舱。
面对这些至今仍令我们惊吓和沉迷的作品,《〈异形〉与哲学》用十九个章节探讨了系列影片提出的深层问题。本书出自多位钻研哲学与流行文化的饱受赞誉的学者之手,涵盖的话题包括H. R. 吉格尔(H. R. Giger)的美学、H. P. 洛夫克拉夫特(H. P. Lovecraft)的文学影响、战争与生物武器的伦理学、受雇于企业的仿生人与人格的关系、女性主义、敌托邦政治学,以及未来世界的经济学。《〈异形〉与哲学》直面某些人类最深切的希望和恐惧,从当代非常成功同时具有很大影响力的恐怖/科幻系列中撷取启迪人心的哲学洞见。
非必要清单 豆瓣
作者: 木卫二 2022 - 8
从出生的1984年,到2019年,每一年份,选出一部心水电影。
36篇观影随感,一份与仪式感有关的人生清单。
没有严谨工整的技术评析,亦无宏大超脱的艺术解构,有的只是一位痴迷电影多年、而依然沉醉其间的观影人,他跟随色彩、光影、台词、情节,跟随一景一物,一动一静所产生的苦乐甜酸。随手翻开一页,恍若随机走入一间放映厅,身不在场,灵魂却沸腾。
没有非看不可的电影,但电影非看不可。当观影时长不断累积,记忆中的电影,亦是关于自我生命体验的回忆,欢迎搭乘“木卫二”号电影时光机。
24帧心理密码 豆瓣
作者: 魏知超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22 - 9
“献给爱电影的你,如果你对心理学也有点兴趣,那就太好啦!”
--------
王家卫、李安、宫崎骏、徐克、诺兰等知名电影人隐藏于电影中的心理密语。
《盗梦空间》《哈利·波特》《超体》《倩女幽魂》等经典影片中暗藏的心理谜题。
--------
实验心理学博士、知名影评人魏知超带你通过心理学,探索寻电影的奥妙。
4000+部电影观影经验,前言心理学研究成果强势加持,
抽丝剥茧,剖析电影人和观众的诸多心理样态。
--------
魏知超老师的这本书很赞,给了我很多启发,尤其是对李安典型作品的分析,没错,他拍的人都是藏着心事没法说给人听的那种人,又艰难又纠结。岂止他的主角啊,我们谁不是呢?
——资深媒体人、得到App《关系攻略》《职场关系课》作者熊太行
轻松、有趣、启智。藉由心理学的视角再看那些电影和创作者,别有一番风味。
——导演陈晓鸣
作为心理学家和资深电影爱好者,魏知超老师把电影变成了最没门槛却最有深意的心理学材料,帮我们从电影看到人心。
——心理学博士,知名心理咨询师 陈海贤
你想真正看懂电影吗?那你得先看懂它的心。
——Bilibili up主/影视自媒体人 邸生
从1916年,于果·明斯特伯格开始,电影与心理学就被联系在一起。本书也在这条兼具学术与趣味的延长线上。知起兄则能用深入浅出的心理学方法,为我们读解电影的情节与技巧,对创作者和观赏者都有裨益和乐趣。
——电影策划、影评人 卫西谛
人物 豆瓣
The Art of Role and Cast Design for Page, Stage, and Screen
作者: [美]罗伯特·麦基 译者: 周铁东 2022 - 10
★编剧教父罗伯特·麦基“虚构艺术三部曲”完结篇
★《故事》译者、资深电影人周铁东再执译笔
★麦基集大成之作,融会故事原理、剖析对白、揭示人性,创造只属于你的人物宇宙。
★人物是一件艺术品,生于作者的心智子宫,安卧于故事的怀抱,注定要得永生。
★23万字,11幅卡司示意图 ,从奥德修斯到绝命毒师,从真探到漫威,深度剖析人物卡司
★430余部电影剧作小说,420余名导演演员作家,麦基私人片单推荐,文艺爱好者扫片指南
《人物》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人物礼赞,探讨人物发明的灵感源泉,并为塑造你的才华奠定基础,以创作出具有超级想象力的虚构人物。第二部,人物创作,阐述见所未见的人物创作,从“由表及里”的方法开始,过渡到“从内到外”,拓展到多维度和复杂性,最后以最为极端的角色作结。第三部,人 物宇宙,书写类型人物、表演以及读者/ 观众/ 人物关系。第四部,人物关系,通过铺陈五部散文、戏剧和影视作品中的“剧中人物”来阐明卡司设计的原则和技巧。
电影中的奴隶 豆瓣
Slaves on Screen:Film and Historical Vision
作者: [美] 娜塔莉·泽蒙·戴维斯 译者: 姜进 2022 - 9
********************编辑推荐********************
★“真实”vs“虚构”
★电影提出了怎样的历史问题?
★新文化史旗手娜塔莉·泽蒙·戴维斯继《马丁·盖尔归来》之后关于电影与历史的力作
★《斯巴达克斯》《燃烧!》《最后的晚餐》《阿米斯特德号》《宠儿》,电影摄制与历史文本的对照
★解读电影诠释历史的方式和策略
********************内容简介********************
“电影有何潜 力, 能以一种有意义的、精确的方式来诉说过去?”在《电影中的奴隶》一书中,戴维斯进行了电影和史学的交叉研究。她认为,电影是“一个有价值,甚至有原创性的历史洞察的方式”,历史电影是制片人、演员和观众共同参与的关于过往的集体性“思想实验”。书中以五部关于奴隶的历史电影为底本,探讨了电影如何影响了现代西方社会对于历史上的奴隶制及其现代遗产的批判和反思。
********************名人及媒体评论********************
戴维斯是一位专注于传统权力中心以外的人的历史学家,她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了电影中奴隶的境遇。她分析了五部电影……每个主题领域,戴维斯在由历史建构的虚构小说和想象间建立了复杂的互动关系,而这些电影都植根坚实的历史研究基础上……戴维斯强调,电影制片人需对电影中虚构的部分作出声明,以便观影者能够区分历史事实和虚构。
——弗农·福特,美国图书馆协会
从斯巴达克斯到宠儿,[戴维斯]直观地展现了好莱坞是如何表现非裔美国人的历史的以及他们对此想象的变化。
——华盛顿邮报
她的主题总是值得深思……[戴维斯]思考了如何描绘奴隶制以及如何对待奴隶制的历史。她将历史写作(已有2500年历史)与历史故事片制作(已有100年历史)进行了比较,并得出结论:“历史电影应该让过去成为过去。”
——苏珊·索尔特·雷诺兹,洛杉矶时报书评
电影语言的语法(插图修订版) 豆瓣
Grammar of the Film Language
8.3 (6 个评分) 作者: [乌拉圭] 丹尼艾尔·阿里洪 译者: 陈国铎 / 黎锡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2013 - 2
★ 全球畅销三十余年并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被公认为讨论导演、摄影、剪辑等电影影像画面组织技巧方面最详密、实用的经典之作
★ 从实践出发阐明摄影机位、场面调度、剪辑等电影语言,为“用画面讲故事”奠定基础
★ 百科全书式的工作手册,囊括拍摄中的所有基本设计方案,如对话场面、人物运动,使初学者能够迅速掌握专业方法
★ 近500幅机位图、故事板贯穿全书,帮助读者一目了然地理解电影语言
★ 对大量经典影片的典型段落进行多角度分析,如《西北偏北》、《放大》、《广岛之恋》、《桂河大桥》,深入揭示其中激动人心的奥秘
★ 本书是中国老一辈电影教育工作者精心挑选的教材,在翻译、审订中投入了巨大的心力,译笔简明、准确、流畅,惠及无数电影人
本书是乌拉圭电影导演丹尼艾尔·阿里洪根据本人创作实践经验编写的电影叙事技巧教程,其专业性、实用性、经典性为全球各影视院校所公认。作者不对电影的拍摄工作做过多理论论述,而是集中从实践经验入手,对制作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加以细致精准的研究探讨,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全书涉及到电影制作中如摄影机位、场面调度、剪辑等关键问题,对两个以上演员对话场面的处理、摄影机位三角形原理的运用、内外反拍等也均有详细论述。全书层次分明,清晰准确,并有近500幅插图贯穿其中,便于读者充分理解和掌握。
本书译者多为中国老一辈电影教育工作者,如周传基、吕锦瑷、李溪桥、裴未如等,译稿准确流畅,影响深远,被北京电影学院列为必读书目,更有人盛誉此书“开启了中国电影新的时代”。
导演创作完全手册(插图修订第4版) 豆瓣
Directing: Film Techniques and Aesthetics,4e
作者: [美] 迈克尔·拉毕格 / Michael Rabiger 译者: 唐培林 / 后浪电影学院编辑部校订 后浪丨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9 - 4
全球畅销的导演必备手册、艺考必读书
从选择学校到打入电影节,导演创作全流程进阶大全
◎ 编辑推荐
《导演创作完全手册》是一本态度务实的创作指南、百科全书。技术与美学结合,抓住创作核心思维,全面详述数字制作过程,包含大量可亲手 操作、实践的练习与专业训练,是业界公认的导演教材巅峰之作。
★ 打基础,介绍编、导、摄、录、美、演等各部门职能
★ 重体验,包含大量具有针对性的专业练习
★ 可评估,丰富测试题帮你了解自己的职业技能优势
★ 更直观,呈现电影工业标准工作图表及电影剧照
★ 有规划,提供从选择电影学校到打入电影节的经验
★ 树信心,从中小成本制作开始,敢于迈出起始步
全面深入丨图文并茂丨扎实进阶丨打通专业
实践体验丨精准评估丨紧跟时代丨态度务实
◎ 内容简介
无论对于想实现一个小小电影梦的爱好者,还是已经有丰富经验的职业导演,本书都是一部全面而易于理解的指南。它详细介绍了编、导、摄、美、录各部门职能、合作重点及运作原则,帮助导演规划职业生涯,涵盖了在整个电影创作过程中必须了解的导演方法、拍摄技术、创作思维和判断标准,在逐项分解之后揭示如何使剧组这样一个分工明确的庞大拍摄团队精诚合作,顺利完成导演想要讲述的故事。
本书强调低成本数字制作技术,帮助创作者在有限的预算下保证最好的创造力和专业性。作者非常重视从实践中磨练技能,因此提供了大量需要实际操作的有效评估和练习。这些都能够帮助创作者去发展可信的、有吸引力的故事。自出版以来,本书已经让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读者受益,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艺术想象,制作出扎实的好电影。
◎ 名人推荐
从我的观点看,市面上没有能与之匹敌的书。
像以前的版本一样,迈克尔·拉毕格在《导演创作完全手册》中继续提供了关于导演技术完整的、全面的综览,事实上它无所不包,从创意到预算,从选角到剪辑。
—— Eric Swelstad,洛杉矶河谷学院媒体艺术系主任
迈克尔·拉毕格的这本书是黄金标准。他将目光放在导演工作的艺术性上,而不仅仅是技巧上,这让他成为这类书作者中的佼佼者。拉毕格的品味、学识和洞见在这一版里有更精细的体现。不论对初学者还是对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都是必备的,而且读起来会很有趣。
—— Jared Rappaport,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影视艺术系主任
这是我向自己的学生推荐的唯一一本电影创作类综述书籍。
—— Jeremy Kagan,南加州大学电影制作研究所教授,圣丹斯协会艺术指导
◎ 媒体推荐
一本导演工作的综合指南,特别强调了这门手艺的人际关系、组织结构等方面……对于那些打算开始制作自己第一部短片或长片的创作者来说,本书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指导,使他们不会学习每样东西都异常艰难。
——《美国电影摄影师》杂志(American Cinematographer)
香港電影王國 豆瓣 Goodreads
Planet HongKong:Popular Cinema and the Art of Entertainment
作者: David Bordwell 译者: 何慧玲 / 李焯桃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2020 - 8
著名電影史學家及理論家David Bordwell《香港電影王國—娛樂的藝術》香港增訂版,現已上架。2001年香港中譯第一版早已絕版多年,增訂版新加了兩章及兩個附篇(「無間道」三部曲及杜琪峯專論),全書共360頁,內頁插圖幾乎全部轉為彩色,極盡精美。David Bordwell對香港電影情有獨鍾,對香港電影七十年代至今的藝術成就及其對國際影壇的貢獻分析入微。全書旁徵博引,圖文並茂,喜歡香港電影的影癡必讀。
电影剧本写作基础(最新修订版) 豆瓣
Screenplay:The Foundations of Screenwriting
8.0 (7 个评分) 作者: [美]悉德·菲尔德 / Syd Field 译者: 钟大丰 / 鲍玉珩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2016 - 11
北京电影学院剧作课程指定教材,
好莱坞编剧教学大师悉德·菲尔德全球热门剧作丛书,
全面升级,最新修订版!
...................
※编辑推荐※
☆ 直击剧本写作关键,比如怎样搭建结构、塑造具有说服力的人物。
☆ 揭示剧本入选诀窍,搭建出有效的前10页,从 第一个词开始抓住审稿人的心。
☆ 拆解经典剧本段落,以《唐人街》《教父》《侏罗纪公园》等名作为例,精细分析情节点的设置,介绍如何铺设有张力的故事线。
...................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电影编剧专业的必读教材,自1982 年首版以来已被译成二十四种语言,为全球超过四百所大学所选用,具有极高的可读性和实用性。悉德·菲尔德从好莱坞剧本佳作和他本人“阅本无数”的审稿经验中,锤炼出剧本写作的基本要素和有效结构,如开端、中段、结尾,建置、对抗、结局,以及如何用情节点的“钩子”挂住故事线,利用偶然事故、情节、大事件塑造人物,推动故事向前发展。书中还介绍了基本剧作格式、怎样与他人合作写剧本、怎样改编等,借鉴了许多编剧大师的创作经验。新版本中作者修订了大量内容,增加了一批更为当代观众所熟知且更风格化的片例。
若想了解更多悉德·菲尔德剧本创作讲习班内容,可直接登录拍电影网慕课地址:http://mooc.pmovie.com/course/15,在线观看配有中文字幕的菲尔德亲授课程。
救猫咪:电影编剧指南 豆瓣
Save the Cat!The Last Book on Screenwriting That You'll Ever Need
7.7 (21 个评分) 作者: [美] 布莱克·斯奈德 译者: 孟影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1 - 1
◆ 畅销好莱坞15年的编剧经典,常年位居亚马逊剧本写作图书榜榜首
◆ 在圈内与《故事》《电影剧本写作基础》并称“编剧三宝”,并被中国、美国等多国院校影视专业列入推荐书单
◆ 经典写作原理“救猫咪”和“节拍表”均出自本书。自提出以来,已成为无数编剧的创作纲领和必胜要诀,也被无数影评人当成分析电影的高效工具
◆ 从如何写“一句话故事”,到如何将剧本推销出去,职业编剧的那些操心事儿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应对策略
◆ 它也适用于小说家和文案写作者们,所有从事“故事生意”的职业人都可以从中受到启发
《救猫咪:电影编剧指南》是好莱坞编剧、剧本导师布莱克·斯奈德的代表作。这是一本简练、清晰的实战派指导手册,它不讲玄而又玄的原理理论,而是坦诚地传授好莱坞商业电影的经典写作套路和技巧,直截了当,上手即用。从让主人公“救猫咪”,到一句话故事,到结构节奏,再到推销剧本时必须注意的风险和机遇,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职业经验,对于商业剧本写作的方方面面都给与了细致清晰的解答。
对于编剧新手来说,这是一本写满通关答案的“作弊纸”;对于职业编剧来说,这是一本常读常新的实用工具书。当然,它也适用于小说家、文案写作者,以及那些希望破解好莱坞套路的影迷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