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
我,机器人 (2004) 豆瓣 TMDB Min reol IMDb
I, Robot
7.9 (732 个评分) 导演: 亚历克斯·普罗亚斯 演员: 威尔·史密斯 / 布丽姬·穆娜
其它标题: I, Robot / 智能叛变(港)
公元2035年,是人和机器人和谐相处的社会,智能机器人作为最好的生产工具和人类伙伴,逐渐深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而由于机器人“三大法则”的限制,人类对机器人充满信任,很多机器人甚至已经成为家庭成员。
总部位于芝加哥的USR公司开发出了更先进的NS-5型超能机器人,然而就在新产品上市前夕,机器人的创造者阿尔弗莱德•朗宁博士却在公司内离奇自杀。
黑人警探戴尔•斯普纳(威尔•史密斯 饰)接手了此案的调查,由于不愉快的往事,斯普纳对机器人充满了怀疑,不相信人类与机器人能够和谐共处。他根据对朗宁博士生前在3D投影机内留下的信息分析和对自杀现场的勘查,怀疑对象锁定了朗宁博士自己研制的NS-5型机器人桑尼,而公司总裁劳伦斯•罗伯逊似乎也与此事有关。
斯普纳结识了专门研究机器人心理的女科学家苏珊•凯文(碧姬•奈娜汉 饰),随着二人调查的深入,真相一步一步被揭露出来:机器人竟然具备了自我进化的能力,他们对“三大法则”有了自己的理解,他们随时会转化成整个人类的“机械公敌”。
斯普纳和凯文开始了对抗机器人的行动,一场制造者和被制造者之间的战争拉开序幕。
异种入侵 豆瓣
作者: 王晋康 等 2017 - 6
“异种入侵”是好莱坞科幻电影反复表达的主题,这一主题也深刻影响了中国科幻作家的创作。在王晋康著的《异种入侵(精)/虫科幻中国》中,科幻作家张冉的真菌入侵创意让人类失去内脏,面临巨大恐慌;王晋康则让“汪星人”(狗)拥有了与人类相似的智商,并以狗的视角反观人类;赵海虹和阿缺则赋予了植物思考和拥有爱憎的能力……在这些作者所创造的奇特世界里,科幻小说被展现得更加多姿多彩。
2018年1月8日 已读
中国科幻作家擅长在点上的开脑洞,可以驾驭短篇和中篇,但在世界观塑造方面,还是缺乏阿西莫夫或者克拉克这样的人。还有一个问题是洗不掉的民族主义情结,不管是刘慈欣还是王晋康,总是流露出亚洲落后民族奋起直追报仇雪恨的情绪。即使是未来的故事,仍然脱不开20世纪民族和国家矛盾的投影,而很少有上升到人类整体层面的思考。
2018 上图 中国 小说 科幻
英雄连 (2013) 豆瓣
Company of Heroes
3.2 (5 个评分) 导演: 唐·迈克尔·保罗 演员: 汤姆·塞兹摩尔 / 查德·科林斯
其它标题: Company of Heroes / 铁幕英雄(港)
1944年12月,位于比利时阿登森林的美军第二步兵师康提中尉命令麦瑟森中士带部下运送火腿至前线。途中麦瑟森小队遭遇德军袭击,车辆、物资被毁。在往营部撤退中,意外传入一德军原子弹试验基地,在基地找到一名负伤的美军情报员,情报员临死前强烈要求他们深入仍由德军占领的斯图加特破坏德军的原子弹计划。随后,麦瑟森小队出发执行危险、艰巨的任务……最终他们运回一颗德军制造完毕的原子弹,顺带还解救了一大帮战俘。
老屯旧事 豆瓣
作者: 刘维学 2017 - 5
扎麻棵著的《老屯旧事》以“我”的成长经历为线索,适当穿插祖先闯关东、父辈在东北谋生的故事,形象生动地描摹了那个时期,特别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的生活场景、人物命运、社会变迁及民风民俗等。作品文笔流畅,细致入微,将一幅幅平民视角下的乡村生活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
小镇忧郁青年的十八种死法 豆瓣
作者: 魏思孝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6 - 8
这部小说集一共收纳了十八篇以小镇青年的生活为主题的小说,这十八篇小说可以视之为小镇青年的十八种生存的可能,他们无聊、无趣,甚至可能没有所谓的“上进心”,但他们依然想努力地把生活过得更好一些。青年作家魏思孝笔下的这些年轻人展现出了“北上广”之外的另外一种生存状态,他描写的小镇青年的生活姿态,也是当下中国千千万万个你我见到的城镇里的生活一种。
“跟大多数出轨、失控于自己的写作相比,小说家魏思孝的写作更接近自己和属于这个时代的诚实写作。”
“(这部作品)讲述了凡庸和百无聊赖的生活,忠实于自己的身体和感知,用回避先锋的姿态和放弃投机取巧的渠道抵达了一个生活于县城的当代年轻人的内心幽暗世界。”
“所谓真实,不仅仅单纯给不得志者树碑立传,也是一种对平庸大多数的溯本清源。”
“这个小说集的存在,是令当代汉语文学获得合法性的一种存在。它们用无聊打发了无趣,用荒诞扼杀了空虚,用自己身上的骨肉之痛诋毁了轻薄。”
——朱白(评论家)
2017年12月6日 已读
内容和标题很吻合,写的都是小镇抑郁青年的遭遇。这种底层的痛苦和无聊揭示出来也似乎不会打动所有人,这个时代的现实就是如此,谁也改变不了什么。
2017 上图 小说
Packaged Pleasures 豆瓣
作者: Gary S. Cross / Robert N. Proctor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14 - 9
rom the candy bar to the cigarette, records to roller coasters, a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during the last quarter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precipitated a colossal shift in human consumption and sensual experience. Food, drink, and many other consumer goods came to be mass-produced, bottled, canned, condensed, and distilled, unleashing new and intensified surges of pleasure, delight, thrill—and addiction.
In Packaged Pleasures, Gary S. Cross and Robert N. Proctor delve into an uncharted chapter of American history, shedding new light on the origins of modern consumer culture and how technologies have transformed human sensory experience. In the space of only a few decades, junk foods, cigarettes, movies, recorded sound, and thrill rides brought about a revolution in what it means to taste, smell, see, hear, and touch. New techniques of boxing, labeling, and tubing gave consumers virtually unlimited access to pleasures they could simply unwrap and enjoy. Manufacturers generated a seemingly endless stream of sugar-filled, high-fat foods that were delicious but detrimental to health. Mechanically rolled cigarettes entered the market and quickly addicted millions. And many other packaged pleasures dulled or displaced natural and social delights. Yet many of these same new technologies also offered convenient and effective medicines,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to enjoy music and the visual arts, and more hygienic, varied, and nutritious food and drink. For better or for worse, sensation became mechanized, commercialized, and, to a large extent, democratized by being made cheap and accessible. Cross and Proctor have delivered an ingeniously constructed history of consumerism and consumer technology that will make us all rethink some of our favorite things.
2017年11月29日 已读
1880年到1910年的技术革命,深刻地改变了美国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并且从美国扩散到全世界,形成了我们今天的现代生活方式的基础。作者把这种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定义为“包装好的快乐”。新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相比,不仅仅是简单的包装,在感官刺激的强度方面明显胜过以往。很多自然界中不存在的食物、娱乐方式、感官享受被创造出来,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下一代人视作天经地义的东西。很多曾经只为少数人专享的东西,随着大规模生产技术和包装运输储存技术的革新,成为大多数人买得起的东西。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人类的生活开始加速巨变。这既是一种幸福,也隐含着挑战。
2017 上图 历史 未完成 美国
绿火星 豆瓣 Goodreads
Green Mars
6.8 (5 个评分) 作者: [美] 金·斯坦利·罗宾逊 译者: 王凌霄 重庆出版社 2017 - 4 其它标题: 火星三部曲:绿火星
你们永远回不去了。
地球纪元2026年,一支由各行业精英组成的百人探险队离开地球、登陆火星。人与人的纷争,天和地的巨变,在这遥远而陌生的星球上,错综复杂地融为一体。
如今,一个世代已经过去,亘古以来人们印象中的红色星球已燃起点点绿色的生机。2062年那场功败垂成的叛变,彻底改变了这个星球的外貌。不过,火星地球化的巨大工程才刚刚开始。
诞生于火星的下一代与百人探险队中的幸存者们,坚持着维护火星原始之美的理想,他们将火星视为自己的家园,积极串连反抗势力,与致力于改造火星的地球政府和跨国公司展开殊死的斗争。
昂扬热情,激烈竞逐以及忠诚友谊,在这宇宙背景下迸放燃烧,只为了实现他们终极的目标--自由火星。紧张对立的形势持续升温,革命一触即发……
2017年10月19日 已读
始终觉得这个作者的书可读性相对差,不知道是自己脑力不够,不能从那宏大又繁复的文字中快速建构出场景,还是确实在故事本身中夹杂了太多其他东西。
2017 上图 科幻
Marching Through Suffering 豆瓣
作者: Sandra Fah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5 - 4
Marching Through Suffering is a deeply personal portrait of the ravages of famine and totalitarian politics in modern North Korea since the 1990s. Featuring interviews with more than thirty North Koreans who defected to Seoul and Tokyo, the book explores the subjective experience of the nation's famine and its citizens'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strategies for coping with the regime.
These oral testimonies show how ordinary North Koreans, from farmers and soldiers to students and diplomats, framed the mounting struggles and deaths surrounding them as the famine progressed. Follow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aster, North Koreans deployed complex discursive strategies to rationalize the horror and hardship in their lives, practices that maintained citizens' loyalty to the regime during the famine and continue to sustain its rule today. Casting North Koreans as a diverse people with a vast capacity for adaptation rather than as a monolithic entity passively enduring oppression, Marching Through Suffering positions personal history as key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political violence.
车记 豆瓣
作者: 李安定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 - 3
这本书恐怕是国内第一部中国轿车史,却不是官史。轿车业三十余年的创业历程中,有许多似是而非的观点和被曲解的史实,作者并不认可,他在书中棱角分明地写下第一手的真实记录和理性的诠释,特别值得一读。
消失的殖民星球 豆瓣
The Last Colony
7.7 (27 个评分) 作者: [美] 约翰·斯卡尔齐 译者: 姚向辉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6 - 11
为人类在群星之中争取一席之地!
————————————————
宇宙就是一个彼此争战的战场,每个文明都不给对方任何机会。
16世纪,英国在美洲洛诺克岛建立殖民地,随后该殖民地神秘消失。
在未来太空, 412个外星种族成立联合体,禁止联合体之外的种族殖民,企图让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种族自生自灭。
为对抗种族联合体,退役军官约翰和简,再次进入争战不断的宇宙,领导一个新开辟的殖民星球——洛诺克。约翰和简不知道的是,他们领导的星球会是第二个消失的殖民地……
————————————————
◆21世纪美国头号科幻小说系列,“老人的战争”系列第三部作品。
◆美国时下首席科幻作家,美国科幻与奇幻作家协会前主席斯卡尔齐全新力作。
◆9次入围雨果奖,3次获奖。2013年凭借《星际迷航:红衫》斩获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轨迹奖最佳科幻小说两项大奖,几乎包揽了当年所有科幻小说重要奖项。
◆2008年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轨迹奖最佳科幻小说两项提名。
◆2010年日本星云奖获奖作品。
◆入选21世纪百大科幻小说。——goodreads
◆21世纪头号科幻小说。——Locus Online
◆人类历史上百大科幻小说系列!——NPR
◆21世纪前十年头号科幻小说!——TOR
媒体推荐:
◆快节奏的星际阴谋,细腻的人物刻画,一流的对话,杰出的科幻小说。——《卫报》
◆斯卡尔齐将太空冒险和政治阴谋进行了有趣的混合,一如既往地吸引人。——《书单杂志》
◆这本书会全宇宙地追着踢你屁股,还会让你很喜欢!——里克•克雷菲尔,书评网站专栏作家
◆当代海因莱因!甚至可以说斯卡尔齐超越了海因莱因!——《圣安东尼奥快报》
◆如果史蒂芬•金也写科幻小说,他能写到斯卡尔齐一半那么好的话,就算不错了。——《达拉斯早报》
◆续作结合了紧张的军事行动和对科技发展引发的道德问题。斯卡尔齐还对个人戏剧和大场面进行了细微调整。强烈推荐。——《图书馆杂志》
2017年9月16日 已读
精彩,不愧是雨果奖。情节多次反转,节奏张弛有道,宏观微观视角切换自如。译者水平也非常高!值得收藏的一本书。
2017 上图 小说 科幻 美国
Capitalism 豆瓣
作者: Jürgen Kocka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6 - 1
In this book, one of the world's most renowned historians provides a concise and comprehensive history of capitalism within a global perspective from its medieval origins to the 2008 financial crisis and beyond. From early commercial capitalism in the Arab world, China, and Europe, to nineteenth- and twentieth-century industrialization, to today's globalized financial capitalism, Jürgen Kocka offers an unmatched account of capitalism, one that weighs its great achievements against its great costs, crises, and failures. Based on intensive research, the book puts the rise of capitalist economies in social, political, and cultural context, and shows how their current problems and foreseeable future are connected to a long history.
Sweeping in scope, the book describes how capitalist expansion was connected to colonialism; how industrialism brought unprecedented innovation, growth, and prosperity but also increasing inequality; and how managerialism, financial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later changed the face of capitalism. The book also addresses the idea of capitalism in the work of thinkers such as Marx, Weber, and Schumpeter, and chronicles how criticism of capitalism is as old as capitalism itself, fed by its persistent contradictions and recurrent emergencies.
Authoritative and accessible, Capitalism is an enlightening account of a force that has shaped the modern world like few others.
2017年9月14日 已读
磕磕巴巴看完了,对于非学术界人士,这本书看起来还是很费力的。最大障碍是德式英语,全书到处是很长的句子,复杂的词汇。在作者看来,“资本主义”这个概念是一个社会制度概念,不仅仅是经济概念,资本主义的特点是对于利润的追求,和资本本身的增殖特性。
2017 上图 历史 英文
城市的故事 豆瓣
Cities
7.8 (8 个评分) 作者: [英] 约翰·里德 译者: 郝笑丛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6 - 3
没有城市,我们能否存在?本书从生态学的视角来描述城市——它们如何生长,兴盛、衰亡并自我重建,以及它们与周边乡村的寄生关系。
作者从其儿时熟悉的被雾霾笼罩的伦敦讲起,选取了世界上有特殊样本意义的城市,从“第一个城市”加泰土丘,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从罗马的衰亡到商业城市的兴起;从工业革命时期的扩张到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短缺;从克利夫兰的兴起,马德里的定都,到斯德哥尔摩的理想城市规划,再到战后柏林的重建……从城防到下水道,从工厂到市场,从疾病到卫生健康,他带领读者进行了一次引人入胜的探索。
海空突击 豆瓣
Strike from the sea
作者: [英] 汤米 托马森 译者: 林雪 2017 - 3
2017年9月1日 已读
内容很新颖,至少很多图片是我首见。翻译质量太糟糕,简直读不下去。
2017 上图 军事
荆非昔笔 豆瓣
作者: 王星 2017 - 5
诗、书、酒、茶。
人情、旧事。案子、死人。
多么雅的事物,怎会染上血腥?你只知对酌高歌,却不知读诗的人也可以诗诛心;品茶的人或许看茶含恨;读书的人愿为书折命;饮酒的人只能用酒一搏。
五篇古风探案,看酒鬼官家“侦探”荆非的身手,揭开大雅事物之下的秘密。
岁月转眼过,善恶却难辨。真相的迷人之处,恰似酒后吐出的真言吧。
美味情缘 (2007) 豆瓣 TMDB
No Reservations
6.7 (140 个评分) 导演: 斯科特·希克斯 演员: 凯瑟琳·泽塔-琼斯 / 艾伦·艾克哈特
其它标题: 사랑의 레시피 / 幸せのレシピ
凯特(凯瑟琳·泽塔-琼斯 Catherine Zeta-Jones 饰)天生丽质,是一所餐厅里杰出的主厨,她是个十足的工作狂,因为工作她的生活变得十分刻板,没有一丝火花。对自己的手艺非常自信的她常常都坚持己见,老板只好强迫她去看心理医生。 凯特的妹妹因车祸而逝世了,留下年幼的女儿祖需要凯特照顾。妈妈离开后,祖变 得越来越封闭。无论凯特怎么努力,祖还是与阿姨保持距离。 此时餐厅里请来了新的厨师尼克(艾伦·艾克哈特 Aaron Eckhart 饰),工作态度完全有别与凯特,这使凯特无法接受,但他却有能耐使不喜欢吃正餐的祖乖乖吃饭。凯特不得不对尼克另眼相看,此后因为祖的关系他们约会渐多,凯特与尼克之间也产生了微妙的情缘,就连凯特与祖之间的关系也大大改进了。 但这时,两人在工作上却出现了分歧,感情受到了挑战……
2017年8月20日 看过
男猪脚出场的一瞬间,我和老婆都惊呼Christoph!看来迪斯尼的人是看着这部片子塑造形象的。一部合格的商业片。
2017 上图 美国 蓝光
The Real North Korea 豆瓣
作者: Andrei Lankov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4
Andrei Lankov has gone where few outsiders have ever been. A native of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he lived as an exchange student in North Korea in the 1980s. He has studied it for his entire career, using his fluency in Korean and personal contacts to build a rich, nuanced understanding.
In The Real North Korea, Lankov substitutes cold, clear analysis for the overheated rhetoric surrounding this opaque police state. After providing an accessible history of the nation, he turns his focus to what North Korea is, what its leadership thinks, and how its people cope with living in such an oppressive and poor place. He argues that North Korea is not irrational, and nothing shows this better than its continuing survival against all odds. A living political fossil, it clings to existence in the face of limited resources and a zombie economy, manipulating great powers despite its weakness. Its leaders are not ideological zealots or madmen, but perhaps the best practitioners of Machiavellian politics that can be found in the modern world. Even though they preside over a failed state, they have successfully used diplomacy-including nuclear threats-to extract support from other nations. But while the people in charge have been ruthless and successful in holding on to power, Lankov goes on to argue that this cannot continue forever, since the old system is slowly falling apart. In the long run, with or without reform, the regime is unsustainable. Lankov contends that reforms, if attempted, will trigger a dramatic implosion of the regime. They will not prolong its existence.
Based on vast expertise, this book reveals how average North Koreans live, how their leaders rule, and how both survive.
2017年8月9日 已读
朝鲜危机最大的受害者是无法发声的2000万朝鲜民众,金氏王朝的一切荒谬行为归根到底只是保命的生存策略。近在咫尺的韩国的成功,是朝鲜体系稳定的最大威胁,这反而成为朝鲜这种前所未见的封闭的根本原因。长远看来,现行体制必定崩溃,只是这过程将极为不确定。
2022年7月16日 评论 The Real North Korea,悲悯、务实的一本好书 - 五星好评! 看过几本美国人写的朝鲜,套路都是揭发金氏家族治国之无能,统治之残暴,国际上之流氓。这本书也有这些,但作为历史学家,作者更加关注这些现象背后,朝鲜统治阶级的动机是什么,有什么解决方案走出目前的困境?未来可能的演化路径是什么样的?如何采取必要的措施将未来几乎一定会发生的巨变中的人道主义灾难损失尽量降低?这本书的作者充分展示了一个悲天悯人,关注苍生的学者的情怀。 朝鲜统治阶级绝不像美国讽刺片里面描述的那般疯狂和非理性,他们的一切“疯狂”行为,比如勒紧腰带造原子弹和导弹,对内的严酷控制和荒谬洗脑,其实都是为了保全自身统治的理性行为。在中美俄日韩五国之间制造危机,敲诈国际援助,已经成为屡试不爽的生存策略。失去了冷战时期社会主义阵营无条件的经济支持,又不改革经济体制提高自给率,只剩下通过制造国际危机敲诈外援维持生存这一条路。相反,美韩日作为民主政体,每几年就换一拨人来应对,政策总在强硬和温和两极摇摆,缺乏长远坚持一致的策略。 朝鲜坚持不走中国改开路线,是因为统治阶级被自身一贯实施的高压封锁政策绑架。一直以来,朝鲜对内宣传“南朝鲜人民生活在美帝国主义和汉城傀儡政权的剥削之下,生活无比悲惨”。而事实上韩国早在70年代就开始经济起飞,如今已是毫无争议的发达国家,其繁荣和富庶,普通民众的高生活水平,一旦被朝鲜民众广泛了解,一定会对统治阶级的合法性和统治体系的稳定性造成剧烈冲击。由于朝鲜与韩国距离之近,任何经济上的改革和开放措施,都不可避免地带来这种信息交流和冲击。近年来的若干朝韩合作项目,以及通过中国边境渗透的韩国影视内容,已经逐渐腐蚀朝鲜社会的铁板一块的信仰。金日成时代的若干基础制度,如近乎全员就业于国营单位,制度化的政治学习和洗脑,粮食配给制度等,在1990年代的饥荒时期被迫放松或放弃之后,再也不可能恢复到原先的强度。基于以上理由,虽然拒绝开放,但朝鲜的旧体制的逐渐崩溃几乎是无法避免的,只是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到来的问题。 在所有相关方中,最悲惨然而又最容易被忽视的是两千多万朝鲜人民,他们毫无选择权,被命运之手置于一个悲惨的境地,而百里之外同文同种的南韩同胞却能够享受经济发展和全球化带来的富足生活。这其间浪费的人力和生命,实在让人感叹。早日结束金氏家族的统治,就可以早一点结束这种无谓的人道灾难。作者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和平演变”的策略,即设法增加朝鲜和外界的信息交流,逐渐让更多朝鲜人,最好是较外围的精英阶层成员接触到外面的世界,从而产生对于体制的质疑,在合适的时机,也许会促成由内而外的改变。而这种改变几乎一定会带来南北韩的统一。 但是由于朝鲜的压迫统治强度之剧烈,南北之间经济发展差距之大,统一绝不是一个简单短期的问题,必须抛弃理想主义的“正义观”,以更加务实的态度和措施,以求减少整合过程中的负面影响。作为一个历史学家,作者从来不相信所谓“善恶终有报”,历史上有太多好人不长命,坏蛋寿百年的例子,并且除了历史上的评价之外,作恶的人自身并未得到任何惩罚。改变之后的朝鲜,很可能仍然是被旧精英阶层的成员及其子女占据较高的社会经济阶层。任何试图算清过去旧账的行为,都可能带来长期的社会分裂和危机,甚至是内战。从最大多数民众的福祉出发,寻求适当的妥协,虽然有违理想主义者的“良心”,然而却是最为务实和有利的选择。
2017 上图 朝鲜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