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
审计师的浮生六记 豆瓣
作者: 马津 2011 - 8
《审计师的浮生六记》详尽记录了一位审计师的在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及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做内审师的工作经历、心得感悟和职业规划,将如何在审计师这个金领职业成功之道娓娓道来,既有工作经历,亦有人生感悟,语言轻松幽默、通俗易懂,为有志于在财务管理领域一展身手的年轻人点明了前进的道路,使人受益匪浅。
香港人和事 豆瓣
作者: 罗孚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0 - 10
《香港人和事》内容简介:一九九七年,在香港从事文化活动超过半个世纪的罗孚,邀约二十多位香港作家,写下他们怀念中的人和事,所写的都是真人真事,且都是名家写名家,不作虚构,但在表现的方式上,个别可能像小说,原则上还是实事求是的写实。有些东西原来都存在我们的历史和我们日常生活中,时间令人遗忘,但也是时间提醒我们记住历史,令我们有了记忆。
2012年6月27日 已读
香港今日繁荣也不过是近40年发生的事情,之前种种如今回忆起来,像是给后人开了一扇窗
上图 中国 香港
浪潮之巅 豆瓣 Goodreads
8.6 (136 个评分) 作者: 吴军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 - 8
近一百多年来,总有一些公司很幸运地、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站在技术革命的浪尖之上。在这十几年间,它们代表着科技的浪潮,直到下一波浪潮的来临。
从一百年前算起,AT&T 公司、IBM 公司、苹果公司、英特尔公司、微软公司、思科公司、雅虎公司和Google公司都先后被幸运地推到了浪尖。虽然,它们来自不同的领域,中间有些已经衰落或正在衰落,但是它们都极度辉煌过。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这些公司成功的本质原因及科技工业一百多年的发展。
在极度商业化的今天,科技的进步和商机是分不开的。因此,本书也系统地介绍了影响到科技浪潮的风险投资公司,诸如 KPCB 和红杉资本,以及百年来为科技捧场的投资银行,例如高盛公司,等等。
在这些公司兴衰的背后,有着它必然的规律。本书不仅讲述科技工业的历史,更重在揭示它的规律性。
IBM:蓝色基因 百年智慧 豆瓣
作者: 张烈生 王小燕 2011 - 11
IBM副总裁解读企业长青密码
首度剖析IBM十大核心能力
探讨企业做强、做大、做久之道
IBM创始人老沃森说:“企业是可以自我牺牲的,而成功则是通过不断的‘壮士断腕’实现的。”刚刚卸任的总裁彭明盛则表示,IBM的教训是永远不要拘泥于产品,而是要坚持企业价值。
100年里 ,IBM连续8次CEO更替实现平稳过渡,并首次传位女掌门。IBM见证了IT行业在100年间的从无到有和几度转变。
本书作者供职IBM22年,从一名普通的销售到一名大中华区副总裁,亲历了IBM中国的萌芽与壮大诞生,也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郭士纳对IBM的转型手术和将PC卖给联想的痛苦艰辛与挣扎,同时,他也是IBM向服务转型的落实者,曾带领他的IBM团队,一起推动了中国银行业数据大集中工程和IT服务行业转型。他深谙企业蓝色文化,通过对IBM100年的历史回顾,首度剖析了IBM在文化、策略、执行三方面的十大核心能力,用IBM领跑世界100年的成功解密企业如何才能做强!做大!做久! 任何一个想要基业长青的企业,都能从IBM的管理之道中,找到一些值得借鉴的百年智慧。
名人推荐
“以生动笔触展现一家世界级企业的百年征程,旨在让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好自己的更为生动的百年征程。”
——王忠明,全国工商联副秘书长、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起点决定终点,IBM的蓝色基因决定了它的发展壮大;永远做对的事,使众人行的管理团队集百年智慧,保IT巨人基业长青。这是一本使人懂得如何做大企业,并依靠价值观和文化的传承,使企业发展并持续发展的好书。”
——宋远方,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本书的作者是一个自身的IBM人,由他来道出IBM的人和事,实在最适当不过。此书阐释了IBM从1911年以来,所经历的各个重要阶段,深入描述与分析IBM在不同环境下,做出的不同决策,并能独到地剖析IBM企业长青的密码。相信阅读此书的读者,包括曾于IBM工作的我,都能汲取宝贵的商业智慧。”
——陈志辉,香港中文大学EMBA主任、教授
“IBM的百年成功来之不易,而将其中蕴含的关键因素和管理智慧提炼出来同样不易。而这本书做到了,因此,它非常值得一读。”
——李飞,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以前我们看到了写跨国公司的书,总有很多缺憾。国外作者的作品,往往是全球和美国的内容多,中国的内容少;而国内作者往往局限于职位和视野,写出的东西细节很多,甚至夸张很多,但缺乏跨国公司应有的思考高度。幸好,这本书把两个缺憾都弥补了。对中国读者来说,关于IBM百年的书,这是最好的一本。”
——刘湘明,《商业价值》杂志出版人
“这是一部视角独特的书,当我拿到书稿时,最初的翻阅变成细细的研读,其中一些章节我反复阅读了多遍。我在IDC工作18年,作为IT市场的研究与观察者,期间对IBM有着长时间的研究与分析,但囿于资料所限,很多的研究仅仅是从表层现象对这个蓝色巨人做出评述,在读过张烈生先生的这部著述,很多困惑我们的问题得到了解答,书中详细的例证和对历史的真实记录非常具有价值。张烈生先生和许多IBM员工用他们的集体记忆给IBM的蓝色基因做出详细的注释,这是一本值得业界仔细研读的企业评传,也是许多正在长大的中国企业家可以研读的参考书。一家百年企业的成功必定有着他独特的核心能力,从创业到发展的高峰,从动荡到成熟,特别是当他在进入中国并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境,张烈生先生以他22年在IBM工作历程,见证了这个跌宕起伏的过程并用的大量翔实的细节做了描述了,非常具有研究价值,为中国企业建立百年基业提供了真 实而丰富的学习资料。仅以书中对IBM蓝色巨人的解读作为我的阅读心得:百年企业,源于基因,建在策略,成在执行。”
——万宁,IDC中国独立顾问、《商业价值》杂志
更多信息:IBM副总裁解读企业长青密码
首度剖析IBM十大核心能力
探讨企业做强、做大、做久之道
IBM创始人老沃森说:“企业是可以自我牺牲的,而成功则是通过不断的‘壮士断腕’实现的。”刚刚卸任的总裁彭明盛则表示,IBM的教训是永远不要拘泥于产品,而是要坚持企业价值。
100年里 ,IBM连续8次CEO更替实现平稳过渡,并首次传位女掌门。IBM见证了IT行业在100年间的从无到有和几度转变。
本书作者供职IBM22年,从一名普通的销售到一名大中华区副总裁,亲历了IBM中国的萌芽与壮大诞生,也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郭士纳对IBM的转型手术和将PC卖给联想的痛苦艰辛与挣扎,同时,他也是IBM向服务转型的落实者,曾带领他的IBM团队,一起推动了中国银行业数据大集中工程和IT服务行业转型。他深谙企业蓝色文化,通过对IBM100年的历史回顾,首度剖析了IBM在文化、策略、执行三方面的十大核心能力,用IBM领跑世界100年的成功解密企业如何才能做强!做大!做久! 任何一个想要基业长青的企业,都能从IBM的管理之道中,找到一些值得借鉴的百年智慧。
名人推荐
“以生动笔触展现一家世界级企业的百年征程,旨在让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好自己的更为生动的百年征程。”
——王忠明,全国工商联副秘书长、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起点决定终点,IBM的蓝色基因决定了它的发展壮大;永远做对的事,使众人行的管理团队集百年智慧,保IT巨人基业长青。这是一本使人懂得如何做大企业,并依靠价值观和文化的传承,使企业发展并持续发展的好书。”
——宋远方,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本书的作者是一个自身的IBM人,由他来道出IBM的人和事,实在最适当不过。此书阐释了IBM从1911年以来,所经历的各个重要阶段,深入描述与分析IBM在不同环境下,做出的不同决策,并能独到地剖析IBM企业长青的密码。相信阅读此书的读者,包括曾于IBM工作的我,都能汲取宝贵的商业智慧。”
——陈志辉,香港中文大学EMBA主任、教授
“IBM的百年成功来之不易,而将其中蕴含的关键因素和管理智慧提炼出来同样不易。而这本书做到了,因此,它非常值得一读。”
——李飞,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以前我们看到了写跨国公司的书,总有很多缺憾。国外作者的作品,往往是全球和美国的内容多,中国的内容少;而国内作者往往局限于职位和视野,写出的东西细节很多,甚至夸张很多,但缺乏跨国公司应有的思考高度。幸好,这本书把两个缺憾都弥补了。对中国读者来说,关于IBM百年的书,这是最好的一本。”
——刘湘明,《商业价值》杂志出版人
“这是一部视角独特的书,当我拿到书稿时,最初的翻阅变成细细的研读,其中一些章节我反复阅读了多遍。我在IDC工作18年,作为IT市场的研究与观察者,期间对IBM有着长时间的研究与分析,但囿于资料所限,很多的研究仅仅是从表层现象对这个蓝色巨人做出评述,在读过张烈生先生的这部著述,很多困惑我们的问题得到了解答,书中详细的例证和对历史的真实记录非常具有价值。张烈生先生和许多IBM员工用他们的集体记忆给IBM的蓝色基因做出详细的注释,这是一本值得业界仔细研读的企业评传,也是许多正在长大的中国企业家可以研读的参考书。一家百年企业的成功必定有着他独特的核心能力,从创业到发展的高峰,从动荡到成熟,特别是当他在进入中国并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境,张烈生先生以他22年在IBM工作历程,见证了这个跌宕起伏的过程并用的大量翔实的细节做了描述了,非常具有研究价值,为中国企业建立百年基业提供了真 实而丰富的学习资料。仅以书中对IBM蓝色巨人的解读作为我的阅读心得:百年企业,源于基因,建在策略,成在执行。”
——万宁,IDC中国独立顾问、《商业价值》杂志
更多信息: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2540309&ref=search-1-pub
花腔 豆瓣
作者: 李洱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 - 1
在新中国六十年的历史上,几代作家在不同的时期创作了数以万计的长篇小说。我们作为新中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门类最全的专业文学出版社,素有“新中国文学出版事业从这里开始”之誉,长篇小说出版资源非常丰富。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我们从业已出版的长篇小说中遴选出部分优秀作品,汇集成“人民文学出版社·新中国60年长篇小说典藏”一次性推出。这些书目的选择,兼顾历史评价、专家意见、读者喜好,以及题材和思想艺术风格的,丰富性,它们集中展示了新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伟大成就和发展变化,从文学的角度折射出中国特别是新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风貌。入选作品大都经过了时间淘洗,是可以流传的上乘之作。阅,读或收藏,均富有价值。
《花腔》以寻找主人公葛任为基本线索,以破解葛任的生死之謎为结构中心,描写了葛任短短一生的生活境遇,政治追求及爱情经历,讲述了个人在历史动荡中的命运。
小说的最大特色是以三个当事人的口述和大量的引文来完成叙事。书中众多的人物性情不同,身份各异,以不同的腔调来叙述这桩历史謎案,显得意味深长,引发读者对历史与现实、真实与虚构、记忆与遗忘、饶舌与缄默等诸种生存状态的体验和思考。
石榴树上结樱桃 豆瓣
作者: 李洱 新星出版社 2011 - 9
《石榴树上结樱桃》的故事,发生在二十一世纪初的乡土中国。在中原大地上的一个名叫官庄的村子里,村委主任换届选举即将举行,现村委主任孔繁花谋求连任。孔繁花是溴水县惟一的女村委主任,远近闻名。在任期间,孔繁花为村里的百姓干了很多实事,修路,发展养殖业,提高村小学的教育水平。村人生活稳定,秩序良好。孔繁花的竞选对手,村委委员孟庆书、孔祥生等人,结成战略同盟,要在此次选举中,与孔繁花一争高低。就在竞选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的时候,村里一位名叫姚雪娥的妇女,出现了计划外怀孕。孔繁花试图说服姚雪娥去医院堕胎,但姚雪娥却突然失踪。由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所以能否找到姚雪娥并且使她堕胎,就成了此次竞选的决定性因素。孔繁花既要忙于竞选,又要忙于寻找姚雪娥。小说以此为基本线索,真实地写出了乡土中国的风俗民情,写出了乡土中国在全球化时代所面临的复杂局面,写出了乡土中国在现代性的进程中的诸多困难以及困难中的希望。
罗丝安娜 豆瓣
Roseanna
6.6 (7 个评分) 作者: [瑞典] 马伊·舍瓦尔 / 佩尔·瓦勒 译者: 廖晓泰 新星出版社 2007 - 2
瑞典奥司特高兰省的伯伦运河,平时负载着来来往往的观光游轮、交通船,充份扮演着沟通地域、人类感情的角色。然而某个夏日晴朗的午后,沿岸的防波堤附近竟然浮出了一具裸体的女尸,霎时平静的河流变成了犯罪谋杀的共犯!
女尸身上没有任何的饰物,从腰到臀部有一道红而明显的刮痕,手脚相当小巧,没有涂指甲油,眉毛浓黑,有张宽阔的嘴唇……
没人认得出她,没有人登报找她,瑞典失踪人口登记簿找不到她的特征,她似乎注定要被这世界放弃——然而,她遇上了马丁·贝克。
马丁·贝克及坚强的团队以全球五大洲为搜索范围,证实了她的存在;更发挥胆大心细的心理策略,计诱了无情的神秘陌生人。
全书呈现警察办案抽丝剥茧的细腻与身先士卒的剽悍,是喜爱推理小说的读者不可错失的作品。
八百万种死法 豆瓣
Eight Million Ways to Die
7.9 (83 个评分) 作者: [美] 劳伦斯·布洛克 译者: 潘源 / 王默 等 新星出版社 2006 - 9
《八百万种死法》里的八百万其实是指纽约市里八百万市民。作者在书中经常写出各种离奇古怪的死法———只是在家里看电视却会无辜被炸死、跟相邻几十年的邻居会因一只新宠物而争执动武死亡。“八百万种死法”的意思是每一个人都有他们死的方法———没有人可以逃避,尤其是在纽约这个光怪陆离的罪恶城市。
一个优雅的皮条客,昌斯,手下有六个姑娘,她们风采各异,有的能写诗,有的熟知报告文学。美丽而天真的金?达科嫩不过是其中之一。她想脱离应召女郎的生涯,找到马修寻求保护,让他跟昌斯说。马修收了金攒的私房钱但没有保住金的命。金被人捣得面目全非,死在公寓中。连金的一些朋友也一个接一个死掉。其中一个姑娘在遗书中写道:“无人愿意为我一掷千金。无人愿意与我共结连理。无人愿意救我一命。我已倦于微笑。我已疲于奔命。美好时光已成过去。”
尽管肯·德金警官说:“妓女自杀,见怪不怪。”马修还是决定为这些逃回公道。尽管受到警告,但他一心一意要追查到底。
消逝的风情 豆瓣
作者: 胡湧 上海锦绣文章 2010 - 6
《消逝的风情》内容简介:晓雾飘逸在山峦之间,溪泉恣意于苔石之上,雪峰直插苍穹,芳草青青无际,山水之灵,花草之性,全真全裸,没有些许作态,更无须任何包装,气象万千,却无情无思,大美无言,处处神来之笔。三十年魂牵梦萦于山水之间,三十年同吃同眠在四十余个民族家中;雪域圣地,多少次忘归于藏族牧民那些简单朴素的黑牦牛毛帐篷中,又多少次忘情在那些超凡入圣的雪山间;独龙江上,一次次攀爬在竹溜索下,茅草屋里,一夜夜围着火塘席地而眠。
2011年8月27日 已读
很美的乡土风情,很多已为现代化城市化浪潮所吞没,生于80年代初的我,还可从中回味儿时快乐时光,我的下一代,恐怕很难产生共鸣了。
2011 上图 乡村 传统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