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 豆瓣
作者: (美)莫里斯.D.利维 1999 - 11
这是一本为普通人写的经济学读物,不再像“黄油和大炮”问题那样枯燥。它以实际生活中问题去解释经济学理论,促使人们自觉的应用经济学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013年11月11日 已读
囫囵吞枣,翻译太烂。内容浓缩,思路跳跃,推理对逻辑思考能力要求比较高。
2013 上图 经济学
Rogue Regime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Jasper Becker OUP USA 2005 - 7
What happens when a dictator wins absolute power and isolates a nation from the outside world? In a nightmare of political theory stretched to madness, North Korea's Kim Jong Il made himself into a living god, surrounded by lies and flattery and beyond criticism. As over two million of his subjects starved to death, Kim Jong Il roamed between palaces staffed by the most beautiful girls in the country and stocked with the most expensive delicacies from around the world. Outside, the steel mills shut down, the trains stopped running, the power went out, and the hospitals ran out of medicine. When the population threatened to revolt, Kim imposed a reign of terror across the country, deceived the United Nations, and plundered the country's dwindling resources to become a nuclear power. Now tiny bankrupt North Korea is using her nuclear capability to blackmail the United States.Veteran correspondent Jasper Becker takes us inside one of the most secretive countries in the world, exposing the internal chaos, blind faith, rampant corruption, and terrifying cruelty of its rulers. Becker details the vain efforts to change North Korea by actor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ountry and the dangers this highly volatile country continues to pose. Small, podgy and easily overlooked, Kim Jong Il has emerged from the shadow of his father to lead the most successful and dangerous rogue state of our times.This unique land, ruled by one family's megalomania and paranoia, seems destined to survive and linger on for some time, a menace to its own people and to the rest of the world. But should the nations of the world allow this regime to survive? That's the question with which this book concludes.
2013年10月27日 已读
这样一个对内镇压,对外勒索,不事生产,只知道一心一意维持一个家族最原始最凶残的王朝统治的所谓社会主义政权,实在是人类文明的耻辱。谁在帮助这个政权苟延残喘,谁就是无视两千万人生命的恶棍。且看这个流氓政权如何收场,我这辈子肯定能看到。
2013 上图 政治 朝鲜 英文
你所不知道的夜晚 豆瓣
7.0 (6 个评分) 作者: 张怡微 2012 - 3
这是一座被移植的工人新村、一群被移植的城市精神。性格迥异的姐妹二人,深处其间,在那些“你所不知道的夜晚”,暗自体味都市边际的人情冷暖。
她们的青春与哀愁,镶嵌于平淡的流逝,亦有令人揪心的五味杂陈。
2013年10月7日 已读
80后驾驭父辈生活的年代为背景的故事,还是差了点意思.
2013 上图 上海 小说
世事胜棋局 豆瓣
作者: 周其仁 2007 - 8
《世事胜棋局》是发表于《经济观察报》“挑灯看剑”专栏文章的第二本续集。内容包括经济看大势、国有经济名与实、收入分配是一个问题、话说教育、现象背后有道理、磨砺经济思维。
2013年8月27日 已读
基尼系数反映的是现金收入差距,而不是分配不公的程度,现金收入差距又不等于贫富差距,因为财产差异才是真正影响人们幸福感受的差异。国有资产之所以谁都可以议论,恰恰因为其没有一个明确的所有人主体,故而是非风波不断。没有明确的产权界定,无法形成交易。产能过剩,是因为参与竞争者不能自由进出,资源整合成本太高。教育产业化本身没问题,关键在于国家没有把该做好的义务教育做好,反而把大量资源投入到非义务教育,同时又设立了诸多门槛,限制了民间力量进入教育市场扩大高质量的供应。最后的结果是义务教育没做好,高校扩招后没能同步保障教育质量,只能产出大量低质量劳动者,多输局面。以上,是这本书里比较有意思的一些观点汇总。
2013 上图 周其仁 经济学
Dragon Rising 豆瓣
作者: Jasper Becker National Geographic 2006 - 10
No nation on Earth is as newsworthy as 21st-century China—and no book could be timelier than Dragon Rising, as world attention focuses on China's all-out effort to present itself as a modern world power and on the 2008 Beijing Olympics. Becker is the ideal guide to the profound changes within China that are reshaping global economic, diplomatic, and military strategies. He weaves analysis with anecdotes to address today's pressing uncertainties: How will China cope with pollution, unemployment, and demand for energy? What form will its government take? Can Shanghai's success with urban capitalism be replicated elsewhere? Each chapter focuses on a specific region and its local issues—minority unrest, poverty, corruption—then places them in the broader context of China society as a whole.
2013年8月13日 已读
学好英语,更懂中国,这就是当下我们所处的这个荒谬环境的黑色幽默。作者是一位典型美国中国通,在华多年,会说中文,可以深入到最底层去交流和观察。由于非我党所能管辖,故而可以直言不讳。八个章节选题涵盖了低效国有经济,浙江民营企业,珠三角血汗工厂,中部凋敝的乡村,千疮百孔的环境,深刻反映了作者对中国现状认识之清醒与深刻。这本书是写给美国人看,让他们明白在中国大都市令人目眩的现代化成就背后潜伏的暗流。我以为如果能给更多中国人看到,尤其是那些执迷于宏大叙事而不能看到背后付出沉重代价的民族主义者们,那也许是件更有意义的事情。
2013 上图 中国 英文
2小时品牌素养 豆瓣
作者: 邓德隆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 9
本书第一次系统发布有关中国企业的品牌竞争力分析报告,揭示了中国一流企业在品牌战略上面临的深重危机,提出了定位突围之道和实践方法。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详细分析了定位的原理,给出定位的三种方法,并特别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指出了三条出路;下篇以王老吉品牌战略历程为例,细致论述了一个品牌打造的完整过程,并就品牌实践中的许多关键问题进行了阐述和研讨。本书简明而完整地提供了关于品牌打造的专业知识,兼具入门工具与指导手册之效。
2013年8月11日 已读
品牌≠企业,企业对于客户来说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存在,客户心里存储的只有品牌。企业竞争的本质是品牌之间对于客户心智阶梯占位的竞争。品牌能够成为某一个品类的代表,好比可口可乐之于可乐,香奈儿之于香水,LV之于皮包,微信之于即时通讯工具,英特尔之于微处理器,做到这步就成功了。注意不要盲目扩充品牌覆盖的品类范围,以免淡化品类代表的强度,这方面的例子有长虹空调、春兰卡车、海尔电脑、TCL手机等。(西门子、GE、飞利浦、苹果这些好像都是反例呀!)挺有启发的。
2013 kindle 上图 品牌 电子书
光焰不熄 豆瓣
9.6 (9 个评分) 作者: 周质平 九州出版社 2012 - 7
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一面旗帜,占有不可动摇的领袖地位。20世纪上半叶,胡适与鲁迅、冯友兰、林语堂、吴稚晖、赵元任、梁漱溟、钱玄同等学人,在学术路径的取舍上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碰撞与融合,为新文化运动开拓了广阔的学术领域。胡适作为当时“暴得大名”的学者,他的政治思想、学术观点与鲁迅、冯友兰、梁漱溟等人究竟有哪些异同,一直是学界普遍关注但至今未有定论的问题。周质平先生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多年来致力于胡适思想的研究及胡适著述的整理工作,是海内外公认的研究胡适的权威学者。在本书中,作者通过考证相关史料,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于现代中国背景下的胡适思想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与总结。
大历史的边角料 豆瓣
作者: 张鸣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8 - 5
《大历史的边角料》主要内容有:义和团的谜团;义和团的女人战阵;义和团:变幻的历史记忆;“义和团药方”为何再现江湖;世纪末的看客;又想起了王大点;拳民不是秘密的秘密——读史札记等。
生活的暗面 豆瓣
7.4 (7 个评分) 作者: [美] 迈克尔·施瓦布 译者: 汪丽华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在《生活的暗面:日常生活的社会学透视》中,我尝试通过不重点强调社会学中那些制度性的学科规范来实现这一点。我不会去人云亦云地说些"社会学家对这个问题或那个问题是这样或那样想的",好像学生必须非常在意社会学家想些什么似的,我会简单明了地从社会学角度把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世界拆散开来。我不会罗列我们那闪闪发亮的"老祖宗"传下的社会学工具箱中的内容,我会尽力教给你如何去使用那些工具。
2013年7月19日 已读
Poor translation. It is a good book inspires reader to think over. Some chapters are particularly relevant to the reality in China. I wonder if we have scholars have similar insight into the society here as the author.
2013 上图 社会学
Behind the Beautiful Forevers 豆瓣
作者: Katherine Boo Random House 2012 - 2
From Pulitzer Prize-winner Katherine Boo, a landmark work of narrative nonfiction that tells the dramatic and sometimes heartbreaking story of families striving toward a better life in one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s great, unequal cities.

In this brilliantly written, fast-paced book, based on three years of uncompromising reporting, a bewildering age of global change and inequality is made human.

Annawadi is a makeshift settlement in the shadow of luxury hotels near the Mumbai airport, and as India starts to prosper, Annawadians are electric with hope. Abdul, a reflective and enterprising Muslim teenager, sees “a fortune beyond counting” in the recyclable garbage that richer people throw away. Asha, a woman of formidable wit and deep scars from a childhood in rural poverty, has identified an alternate route to the middle class: political corruption. With a little luck, her sensitive, beautiful daughter—Annawadi’s “most-everything girl”—will soon become its first female college graduate. And even the poorest Annawadians, like Kalu, a fifteen-year-old scrap-metal thief, believe themselves inching closer to the good lives and good times they call “the full enjoy.”

But then Abdul the garbage sorter is falsely accused in a shocking tragedy; terror and a global recession rock the city; and suppressed tensions over religion, caste, sex, power and economic envy turn brutal. As the tenderest individual hopes intersect with the greatest global truths, the true contours of a competitive age are revealed. And so, too, are the imaginations and courage of the people of Annawadi.

With intelligence, humor, and deep insight into what connects human beings to one another in an era of tumultuous change, Behind the Beautiful Forevers carries the reader headlong into one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s hidden worlds, and into the lives of people impossible to forget.
2013年6月12日 已读
一本让人震撼,发人深省的书。
2022年7月16日 评论 面对崩溃的底层,我们该做些什么 - 对我来说,Kathrine Boo的Behind the Beautiful Forevers不是一本容易读的书,看完之后记下了五百多个不认识的单词,这大概是自从我十多年前考完六级之后最大规模的一次词汇扩充了。不愧是普利策奖得主,文笔果然了得,这几百个生词多半是一些形容词和副词,光是描绘恶臭肮脏的意思的词恐怕就不下十个。我不是自吹词汇量多大,但这许也说明,这本书描绘的,是一个偏离在主流视野之外的世界,因此不得不用到很多主流世界里也不常用的词汇。 我曾经去过孟买五次,有四次住在机场附近的Saki Naka地区,就是书中的Abdul Husain卖废品的地方,曾住在俯瞰贫民窟的假日酒店,远远望过楼下和山坡上那一片灰蓝灰蓝的棚户区。这种联系,让我一下子觉得和Abdul很近。 这个故事,看完之后真的是让人胸闷,有那么一群人在过着那样的生活,却几乎看不到任何改善的希望,维持现状都成了问题。这是一个崩溃的底层,人退化为了动物,为了生存,日复一日地在垃圾堆为了一个瓶子、一小块铁皮而争斗,手停下来,嘴就得停下来,没有任何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想想未来。而即使是这样悲惨无力的一群弱者,除了要面对来自同类的算计和争斗,还有一群贪婪冷血的腐败官员像秃鹫一样持续盘旋于头顶上方,随时准备抓住机会进行无情的掠夺。人的价值、尊严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退化到几乎微乎其微的地步。人性恶的一面被淋漓尽致地展现,而善的一面则像风中之烛一般飘摇。腐败无孔不入、无处不在,在Boo的笔下读来那么让人气愤和郁闷,然而在那些孟买贫民看来,这就是生活的本质,每天都存在,不会因任何人而改变,就像贫民窟里污浊脏乱的环境、限时供应的水一样,除了接受这样的现实,似乎没有别的选择。但腐败对这个社会的腐蚀是显而易见的,没有人相信勤劳致富,多劳多得。Abdul一家,如果是在另外一个不那么腐败的国家,也许就能够凭借自己的精明实干和勤俭节约,通过垃圾回收的小小生意一步步改进自己的处境,花上一代人的时间脱离贫民阶层。在书里,Abdul一家也曾经看到了这样的一丝希望。然而Fatima出于嫉妒的自焚,各色试图从中渔利的秃鹫和低效无能的司法系统彻底摧毁了Abdul一家的这一个小小梦想。到最后,遍体鳞伤,回到原点。而他们仍然在庆幸还没有被彻底摧毁,毕竟,人都还在。书中唯一显著改善了自己境遇的Asha,很明白自己要什么,也很清楚该怎么做去换她要的东西,她的原始动机也是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但她在这个追寻的过程中,抛开了道德和良知,成功把自己改造为一个新类型的“人”。如果一个社会中只有这样的“人”可以获得成功,那么这样的社会还有什么希望可言?在这样的社会中,人的价值轻如草芥,一个一个生命悄无声息地熄灭枯萎,不会激起一丝涟漪。 郁闷还有一个来源,就是不由自主地把印度和中国对比。而两个国家在道德沦丧和底层崩溃这个方面所展现出的惊人相似是很多国人都能够感同身受的。我们也许比印度拥有更加干净整洁的街道,更加高效率的政府。但我们同样有与恶势力的勾结构陷无辜的警察,有只知道收钱不管病人死活的医生,有伪造材料骗取政府资金的所谓慈善组织,有爱钱胜过爱学生的老师,有骗取为穷人建造的保障房的官员和商人。我们知道这些并不是偶尔发生的孤立事件,相反它们似乎正在这个社会中蔓延开来。这是让我们这个社会中弥漫的浮躁不安、缺乏信任的气氛的来源,而这种浮躁不安和缺乏信任反过来又助长了这些事件。于是,我们嗅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那是我们所共有的这个社会滑向崩溃的危险信号。 该怎么做?一个清明、廉洁和高效的政府难道会从天而降么?一个充满友善、信任、强者不凌弱、弱者不绝望的社会会自动到来么?当然不会。贫穷问题不可能依靠财富的重新分配来彻底解决,而要依靠创造自由、公平的发展环境,让每个人有机会依靠自己的能力和劳动创造并分享价值。印度是一个程序上的民主国家,然而这个国家的民主只是停留在形式上,主流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并没有发生相匹配的改变,中产阶级并没有建立起社会责任感,他们所控制的舆论也没有关注弱者的自觉。Annawadi第一次走进媒体的视野居然是因为动物保护主义者关心几匹马的生存状态,而没有人对近在咫尺的人道灾难有半点关心。公民社会(据说这个词现在是个禁忌,呜呼!)的建立,要靠相对有钱有闲的中产阶级的发起,要靠每个人对于公平正义的理念的信任和坚持。从言论自由和舆论监督开始,看住政府的腐败之手。中产阶级要关心底层社会的发展,否则,没有人能够安全地享受发展的成果。政府做不好底层的启蒙、教育和发展,那就由中产阶级组织起来自发地做,一点点改变。在还有人挨饿受冻的时候,奢谈猫狗的权利保护实在是一件很弱智的事情。在中国和印度的中产阶级现在还很弱小,但他们将是社会发展稳定的内核。 我们可以聊以自慰的是,在当下的中国,中产阶级似乎正在觉醒,越来越多的人,有意识地参与到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好的各种事务中去。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们的政府和执政党似乎还没有做好准备适应这样的形势。希望他们能早点想明白,否则,Boo笔下的Annawadi也许有一天也会出现在我们身边。
2013 上图 印度 社会 英文
唉,我的沧桑50年(1959至今) 豆瓣
作者: 八爪夜叉 2011 - 1
主人公赵超美:1959年出生,正好碰上三年大饥荒,但活了下来;1966 年文革,学业终止,红卫兵武斗;1969年,兄弟姐妹上山下乡;1974年轮到自己;1979年知青回城,无业闲晃;1989年走进工厂;2002年遭遇下岗;2007年被拆迁……剧烈的社会变化,从出生、成长、恋爱到工作、家庭等等方面,密集地一个接一个冲击着这个普通的中国人。
街头生意经 豆瓣
8.6 (7 个评分) 作者: (美)布罗茨基,(美)博林翰 译者: 李瑜偲 中信出版社 2010 - 1
《街头生意经:MBA课堂不会教你的》内容简介:生意无论大小,我们总会遇到拦路虎,比如:有什么好办法不会让销售离职时不把“人脉”也带走。是应该争取10家小客户呢,还是赢得一家大客户,哪种会带来长期效益?是看销售数据呢,还是看毛利润率,哪个比较靠谱?主营业务已经相当成熟了,是否可以说扩展其他业务的火候到了?其实,这些都不是难题。
在这里,就在您的创业征途中,我们愿意分享商业智慧,为您把脉发展思路,避开陷阱种种,提高商战胜算。
2013年5月31日 已读
好书,看完之后感觉更加理解老板了。
2013 上图 商业
苏菲的世界 豆瓣 Goodreads
Sofies verden
8.8 (243 个评分) 作者: [挪威] 乔斯坦·贾德 译者: 萧宝森 作家出版社 2007 - 10
这本书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评论家认为,对于那些从未读过哲学课程的人而言,此书是最为合适的入门书,而对于那些以往读过一些哲学而已忘得一干二净的人士,也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14岁的少女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前展开。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天朝的崩溃 豆瓣 Goodreads
9.2 (78 个评分) 作者: 茅海建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 - 7
《天朝的崩溃》是作者系统研究鸦片战争十余年所得的成果。作者详尽考订了与战争相关的一系列重要史实,力图以当时的道德观念、思维方式与行为规范去理解历史,使许多在今人看来是荒谬的现象得以显示其在当时环境中的“合理性”。同时,通过对有关人物及其言行活动分析,观察清王朝在历史转折关头的作为,揭示历史进程中的偶然与必然。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影响重大,有关著述已出版不少。这本书的研究可谓推陈出新,作者一系列独到创见可能在学术界引起争议,相信这种争议将有助于深化中国近代史研究。
读库1301 豆瓣
8.2 (8 个评分) 作者: 张立宪 新星出版社 2013 - 1
本辑《读库》一共有八篇文章,《第五次迁徙》、《两败俱伤》、《支边去》、《求学奇遇记》、《童书的黎明》、《谁论金角复银边》、《皇帝梦》和《声音》。
2008年3月,高屯子回到青藏高原的东部山地,把手中的镜头,从阳光与风雪中的藏族牧人身上,移向了山林与田野里的羌族农民。在山 路和田野间行走之余,他开始更系统地翻阅一些关于“羌”的文字。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破坏最惨重的区域,正是羌族聚居地。他和他的摄影团队常年穿梭在这一带高山深谷之中,有了了解熟悉路线和地形的救援优势,做了很多救援工作。重灾区灾民散落安置到各地,今后羌文化还如何延续?如何传承?仍是个很大的问题。他的妻子开始了“羌绣帮扶计划”,把目光从现代都市的时尚空间,向古老羌寨的田间地头转移。而他自己和助理去了不通公路的夕格羌寨和其他有羌人居住的深谷高山,了解羌文化,延续拍摄羌人的行程。《第五次迁徙》一文选了二十八幅图片,展示羌人离开故土的惜别之情。
《两败俱伤》讲的是一起由阑尾炎手术引起的医疗纠纷。医学并非尽善尽美,法律亦非滴水不漏,当医学迷局遭遇法学困境,我们能否收获期待中的正义?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上海许多十几岁的年轻人揣着户口本去报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要“支援边疆”,当时他们觉得离开上海,就像是一次秋游。而在遥远的新疆,团场领导说要派人到上海动员十万知识青年,接他们到新疆来,到兵团来,一起参加生产建设。《支边去》讲的是这些年轻人怀揣梦想到新疆“磨炼自己,改造地球”过程中经历的事情。
张五常的《求学奇遇记》是他自己的一段自述,从跟在哥哥后面上学到出国拿下博士学位,他说,他的秘方是先学创作然后求学,不是先求学然后尝试创作。求学一般求成见,是创作的大忌。
自格林威和凯迪克这两位童书艺术的先驱开始,童书不再是成年读物的简化本与配图本,主要供儿童欣赏的图画书,也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童书的黎明》一文,是作者姬炤华对“童书”发展史进行的梳理,包括了创作手法技巧材料以及印刷的变迁的介绍。优秀的童书正是通过用图画说故事的方式,将人类数千年历史长河中一路流淌而来的宝藏传递给儿童。
在《谁论金角复银边》中,作者余昌民回顾了1964年到1983年在清华发生的围棋往事。
张宏杰挖掘太平天国起义的另一面,在《皇帝梦》里,列举了中国历朝历代包括新中国成立之后各色人等在追逐“皇帝梦”过程中的起因和结果。
《声音》是每年年底《读库》的保留栏目,是对2012年的表达与记录。
2013年5月27日 已读
见识了张五常的狂,也看到了上海支边青年的苦,清华围棋故事让人感觉,所谓精英确实具有某种优越的先天条件
2013 上图 藏书 读库
Marketing for Engineers, Scientists and Technologists 豆瓣
作者: Tony Curtis John Wiley & Sons 2008 - 3
Marketing For Engineers, Scientists and Technologists has been written using the author’s considerable experience in both teaching marketing and dealing with engineers, scientists and technologists. The book focuses on marketing but will follow CIM developments in adding enough skills to put the marketing into context (i.e. finance for marketing, managing people and project management).
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豆瓣
作者: 钱乘旦 / 陈晓律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3 - 8
《英国文化模式溯源》将围绕冲突中的融合这个主题,追溯现代英国形成的过程,这不仅可以加深了解英国独白的民族精神,或许还可以提供一种参照,让我们沉思其他民族不同的(或相同的)经历。斗争与和谐是社会前进的两个侧面,没有斗争,则社会难以进步;失去和谐,则社会难以维持。如何取得这两方面的平衡,是每一个前进中的民族所面临的难题。而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当然受制于各国各自的国情。
大淖记事 豆瓣
作者: 汪曾祺 求真出版社 2010 - 1
《大淖记事》内容简介:汪曾祺以故乡高邮为背景创作的[乡土系列]小说,洋溢着和谐清新之美,处处充满了对健康美丽人性的描绘。他以优雅散淡的笔触,灵敏细致地挖掘平民生活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在平凡中折射出人生哲理。他的小说从容平淡,给人一种[不可言说的温爱],就像一幅幅生动活法的画,是一个爱与美的世界。
我不是潘金莲 豆瓣
7.9 (73 个评分) 作者: 刘震云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2 - 8
当代著名作家刘震云获茅奖后的第一部长篇,也是他第一部以女性为主角的小说。直逼现实,书写民苦,使这部小说成为《一句顶一万句》的姊妹篇。
和《一句顶一万句》一样,故事都是写一个戴了绿帽子的人想杀人,其实不过是想在人群中找到能说上话的人,不同的是,这本书中是一个戴绿帽子的女人,从杀人到折腾人,不过是想在人群中纠正一句话。
这个顶了潘金莲冤名的妇女经历了一场荒唐的离婚案后,要证明之前的离婚是假的,更要证明自己不是潘金莲,走上告状路。结果从镇里告到县里、市里,甚至申冤到北京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但没能把假的说成假的,还把法院庭长、院长、县长乃至市长一举拖下马;以至每到“两会”时她所在的省市县都要上演围追堵截的一幕,竟持续二十年。
刘震云用一个看似荒诞的故事讲述真切的生活常理。他的写作立场使他成为当代文坛少有的可以与时代、人民和国家对话的现实主义作家。
2013年5月10日 已读
奇特的故事结构,序言和正文不成比例的安排。老婆大人说,前后两件事就是从两个方向说同一件事情。一语道破天机。
2013 上图 中国 小说 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