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
贝克街的福尔摩斯 豆瓣
Sherlock Holmes of Baker Street - A Life of The World's First Consulting Detective
作者: [英]威廉·S.巴林-古尔德 译者: 朱琳 新星出版社 2013 - 5
尽管无数读者从约翰•华生医生的日记里已经了解到歇洛克•福尔摩斯生平的一些片段,但直到这本书的出现,才揭开了这位史上唯一,也是最伟大的咨询侦探的完整人生。他的童年、他的家庭、他曾经从事的职业、他或许爱过的人、他与仇敌之间的较量、他倾注毕生心血的著作、他的晚年……所有不为人知,或被刻意模糊掉的细节,首次在读者面前缓缓展开。一个更有血有肉的福尔摩斯,同时也是我们所知道的最好、最明智的人。
——献给每一位认为福尔摩斯真实存在过的人
一本包罗万象、新奇又熟悉的书,让你重新认识世界上最伟大的侦探
他的童年、他的事业、他的历险、他或许有过的爱情
没有读过这本书,你永远不能说自己足够了解福尔摩斯
2014年12月17日 已读
在虚构基础上的虚构,又大量借鉴了原著内容,总让人感觉是一杯兑了水的咖啡,只能说呵呵了。
2014 上图 午夜文库 小说 推理
Six Months in 1945 豆瓣
作者: Michael Dobbs Knopf 2012 - 10
From the author of the best-selling One Minute to Midnight , a riveting account of the pivotal six-month period spanning the end of World War II, the dawn of the nuclear age,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Cold War.
When Roosevelt, Stalin, and Churchill met in Yalta in February 1945, Hitler’s armies were on the run and victory was imminent. The Big Three wanted to draft a blueprint for a lasting peace—but instead set the stage for a forty-four-year division of Europe into Soviet and western spheres of influence. After fighting side by side for nearly four years, their political alliance was rapidly fracturing. By the time the leaders met again in Potsdam in July 1945, Russians and Americans were squabbling over the future of Germany and Churchill was warning about an “iron curtain” being drawn down over the Continent.
These six months witnessed some of the most dramatic moment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e cataclysmic battle for Berlin, the death of Franklin Roosevelt, the discovery of the Nazi concentration camps, Churchill’s electoral defeat, and the dropping of atomic bombs on Japan. While their armies linked up in the heart of Europe, the political leaders maneuvered for leverage: Stalin using his nation’s wartime sacrifices to claim spoils, Churchill doing his best to halt Britain’s waning influence, FDR trying to charm Stalin, Truman determined to stand up to an increasingly assertive Soviet superpower.
Six Months in 1945 brilliantly captures this momentous historical turning point, chronicling the geopolitical twists behind the descent of the iron curtain, while illuminating the aims and personalities of larger-than-life political giants. It is a vividly rendered story of individual and national interests in fierce competition at a seminal moment in history.
2014年12月13日 已读
二战的同盟,仅仅是基于对抗共同敌人的需要。距离胜利越来越近,东西方盟友之间的分歧也就越来越明显。这是由于双方的基本价值观和根本战略目标的不可调和的分歧决定的,除非任何一方愿意放弃这些基本原则,否则就一定会产生矛盾甚至冲突。从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开始,到夏天波茨坦会议和原子弹爆炸,冷战的大趋势逐渐浮出水面。俄罗斯民族固有的领土欲望、不安全感加上斯大林体制的冷酷无情,最后酿成了中东欧40多年的悲剧。俄罗斯在进现代三五百年历史上,给周边所有邻居带来了不少麻烦甚至是灾难,而自身也没有建立起现代经济和社会体系,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悲剧。
2014 上图 俄罗斯 历史 国际关系
乾隆的骨头 豆瓣
The Emperor's Bones
作者: [英] 亚当·威廉姆斯 译者: 刘积源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3 - 5
一段从未被中国作家直面的中国历史,
现在,被一个外国作家写了,而且,还写得令人心碎……
1922年,英国姑娘凯瑟琳来中国寻找生父,但寻父未果,遂寄居在母亲旧友艾顿家。为了破解与艾顿家两兄弟的三角恋情,凯瑟琳走上北伐的战场,在硝烟中做起了一名战地护士......
凯瑟琳的牛津同学俞馥夔是一位革命者,为了推进中国革命,她嫁给了军阀孙传芳手下的反间谍头目杨怡良,借此为共产国际刺探情报。在逐渐深入的谍战中,俞馥夔发现自己成了丈夫获取功名的棋子......
神谕之死 豆瓣
Death in Holy Orders
作者: [英国] P·D·詹姆斯 译者: 赵楠 / 林红 新星出版社 2011
英国东海岸一所保守的教会学校,一个男学生的尸体被发现埋在沙子里。这个男孩颇有影响的父亲要求苏格兰场开展调查。教区牧师的儿子、侦探亚当•达尔格利什似乎是办这个案子的最佳人选。他来到这个偏远纯朴的小镇,但随着一件件凶杀案的发生,达尔格利什身处正与邪的世界里,面对的是狂热的信仰和过去的秘密。这里有个人不是为了犯罪而杀人,而是为了开始一场违背神的意愿的谋杀……
喜鹊的四季 豆瓣
カササギたちの四季
8.6 (7 个评分) 作者: [日] 道尾秀介 译者: 潘璐 新星出版社 2012 - 11
喜鹊旧货店拥有超群的旧货翻新的修复技术,同时也有些秘密……
在这家店里,可以让你重现天真的笑容,还可以“修复”现实,让你重新面对人生。
营业时间两年,店员两人,赤字同样也持续了两年。店主华沙沙木一遇到神秘的事件,就会把店里的事放在一边,全身心地投入到解谜之中。副店长日暮,总会高价收购回来一些根本卖不出去的旧货。不过,女中学生菜美却感觉这里非常不错,总是留恋这里不想回家……他们三人将会遇到怎样的事情?那些触动心底的情感,又该如何来“修复”呢?
Rising Tide 豆瓣
作者: Davis Dyer / Frederick Dalzell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2004 - 5
The Evolution of a Brand Powerhouse
The candles that lit the nights of Union soldiers during the Civil War. The synthetic detergent that eradicated hours of toil for women in the 1940s. The disposable diapers that added convenience to the lives of busy parents.
All of these breakthrough "firsts" and a host of others came from the same source: consumer goods giant Procter & Gamble. Rising Tide chronicles this company's extraordinary 165-year climb from a small, family-operated soap and candle company to a global powerhouse whose market-leading brands improve the lives of consumers everywhere.
Authors Davis Dyer, Frederick Dalzell, and Rowena Olegario were granted unprecedented access to P&G's corporate archives and exclusive interviews with key executives and employees. They describe the introduction and evolution of such household brands as Ivory, Tide, Crest, and Pampers and illustrate how P&G learned to satisfy consumers and compete in markets all over the world. They also recount insightful lessons about product innovation, global expansion, leadership transformation, business reinvention, and brand building.
Compelling and candid, Rising Tide is a fascinating journey through business history and material culture from colonial times through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into the Information Age.
2014年9月28日 已读
虽然是官方赞助的企业史,也是有很多值得一看的内容,不完全是正面的歌功颂德,也有失败案例的教训。品牌塑造和营销不仅仅是市场部人员的工作,背后也需要有确实超越竞争对手的产品作为支撑。且不论宝洁是不是每一次都做到了这一点,至少哪些超级品牌都可归入此类。作为一个大公司,招募的都是智商能力一流的精英,能够有一个很强的企业文化让大家认同,产生ownership,这大概是所有百年老店都具备的一个共同特质。跨国公司真正的全球化历程其实不过40年,所有跨国公司离开本土都面临如何适应各区域特点生存的问题。理解当地市场,为当地客户开发他们需要的产品,提供真正的价值,这一点永远不过时。看完这本书,我就要离开民营企业,进入跨国公司工作,也许这本书能够提前让我找到一点点感觉。
2014 上图 企业史 管理 英文
Fragile Empire 豆瓣
作者: Ben Judah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3 - 6
From Kaliningrad on the Baltic to the Russian Far East, journalist Ben Judah has travelled throughout Russia and the former Soviet republics, conducting extensive interviews with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s friends, foes, and colleagues, government officials, business tycoons, mobsters, and ordinary Russian citizens. Fragile Empire is the fruit of Judah’s thorough research: a probing assessment of Putin’s rise to power and what it has meant for Russia and her people. Despite a propaganda program intent on maintaining the cliché of stability, Putin’s regime was suddenly confronted in December 2011 by a highly public protest movement that told a different side of the story. Judah argues that Putinism has brought economic growth to Russia but also weaker institutions, and this contradiction leads to instability. The author explores both Putin’s successes and his failed promise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impact of a new middle class and a new generation, the Internet, social activism, and globalization on the president’s impending leadership crisis. Can Russia avoid the crisis of Putinism? Judah offers original and up-to-the-minute answers.
雾之旗 豆瓣
霧の旗
7.1 (14 个评分) 作者: (日)松本清张 译者: 阮航 新星出版社 2013 - 6
单纯美丽的少女柳田桐子只身来到东京,她没有多少钱,却想请日本首屈一指的知名律师大冢谦三为其涉嫌杀人的哥哥辩护。
然而,东京这个大都市向来冷漠,大冢律师见过太多这种高喊着自己无罪,要求公正、呼唤正义的弱者,他所追求的胜利有时并不是公正。
涉世未深却不得不面对如此残酷现实的桐子,只得以自己的方式发出最后的呐喊!
同时关心犯罪与人性的松本清张此次打破平凡小人物与成功知名人士之间的鸿沟,直击人性中相似的软弱与残忍。
一个媒体推手的自白 豆瓣
Trust Me , I'm Lying
作者: 瑞安·霍利迪 译者: 潘丽君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3 - 6
《一个媒体推手的自白:揭露营销神话背后的真相》内容简介:媒体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它存在着大量的灰色地带,而顶级的媒体推手们总能从简单的事件里嗅出商机和唾手可得的利益。瑞安•霍利迪就是其中之一!他知晓媒体世界的潜规则和阴暗面,更擅长操纵舆论导向,蛊惑人心。他将带你玩转媒体世界,拨开新闻迷雾,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世界。
敬告读者:
《一个媒体推手的自白:揭露营销神话背后的真相》中的媒体操控术是一把双刃剑,剑锋寒利无比。运用得当,它可以让你在网络、传媒界自由驰骋、春风得意;但若动机不纯,它也可以“伤人于无形之中”。所以奉劝各位读者:谨慎使用。
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 豆瓣
8.4 (5 个评分) 作者: 刘顺仁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7 - 3
循序渐进三大制胜秘籍深入浅出玩透财务报表:
心法篇——内功练习法,破解通往财富之路的关键密码,轻松解析企业竞争力。
招式篇——外功练招式,轻松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股东权益变动表四大报表。
进阶篇——活学活用财务报表,锻炼五大神功。克故,避开财报陷阱,保护自己;制胜,提升企业竞争力,武林称雄。
通过分析、解读财务报表提升经理人竞争力与投资人决策品质、判断企业竞争力高低,帮助经理人管好公司,帮助投资人选好标的。
读完这本书,你能清楚地分析,哪些企业经理人是在做“对”的事情,可以增加企业的价值,哪些企业经理人是在做“错”的事情,会降低或摧毁企业的价值。
不得往生 豆瓣 Goodreads
7.3 (11 个评分) 作者: 阿耐 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6 - 10
精彩的故事这样开始,战场并未弥漫硝烟,气氛却是如此紧张、压抑。举手即是商机。投足却是陷井,仿佛现实中我们面对的所有未知变化,有人游刃有余,有人目瞪口呆…… 草莽起家的许半夏一开始以收废铁为生,在完成小小的积累之后,她决定冒一次险,她选择了从俄罗斯倒卖钢铁。但是在半路上她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交易时间长,资金链断裂,税务机关为难…… 周旋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法律界甚至黑社会势力等复杂的社会关系,利用这些复杂的关系以及其中主要人物之间的勾心斗角的矛盾,逐步建立自己在圈子里面的地位,完成资本原始积累。 其间,许半夏经历了良心与资本、道德与利益的矛盾与激烈挣扎。在漫长的创业岁月中,既有痛苦、波折。也有甘甜、收获。全面展现了私营企业在改革开放背景下艰难的生存状态。
这是第一部以女性创业为主题的励志小说,展现了中小企业在夹缝中生存并寻求发展的现实。出生于中医世家的女孩许半夏,自小就独自闯荡,并结识了后来共历风雨的两个哥们。三人最初以收废钢铁为业务,后逐步接触钢铁行业,开始周旋于大型国企、外企、私营业主之间,在漫长的创业岁月中,感受到了人情冷暖和商场纷争的残酷无情。
门口的野蛮人 豆瓣 Goodreads
Barbarians at the Gate
8.0 (5 个评分) 作者: 布赖恩·伯勒 / 约翰·希利亚尔 译者: 张振华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 9
华尔街商战纪实经典,20周年全新译本。
深度接触资本世界,金融大鳄、国际巨头悉数登场——KKR、DBL、美林、高盛、雷曼、拉札德、所罗门兄弟、第一波士顿、贝尔斯登、大通曼哈顿、花旗、摩根士丹利、巴菲特、米尔肯、纳贝斯克、菲利普·莫里斯、美国运通、百事可乐、宝洁、卡夫、麦肯锡……有史以来最推荐的商界与金融界实战经典案例!
对于那些不怀好意的收购者,华尔街通常称之为“门口的野蛮人”。两位《华尔街日报》的记者凭借人脉和技巧,令当事人吐露真言,获取了第一手的资料,再辅以引人入胜的妙笔,曝露出当时华尔街最大的收购——1988年KKR公司收购雷诺兹-纳贝斯克的来龙去脉,以及华尔街金融操作的风风雨雨。
书的前半部交待出主角们的发家史,俨然是美国经济浮世绘;后半部情节紧张,宛如悬疑小说。其间,人物们尔虞我诈,故事充满金融交易、舆论压力、决策博弈、社交晚宴和董事会议,不仅让读者见识到如此重大的收购在高层之间是如何运作的,也让我们看到一部充满洞见的金融社会史。
在20周年纪念版中,作者又重新拜访了这场世纪收购的胜败双方,追踪余波,记叙参与者后续的成败荣辱,并指出这场收购对世界的影响。
共同基金常识 豆瓣
Common Sense on Mutual Funds by John C. Bogle.—Fully Updated 10th Anniversary edition
作者: [美] 约翰•博格 译者: 巴曙松 / 吴博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 约翰•博格是全球最大两家共同基金组织之一先锋集团的缔造者。在共同基金领域,他的地位甚至比巴菲特在股票投资领域还要显赫。
◎“巴菲特不可能使你成为沃伦•巴菲特,然而,约翰•博格却能帮助每一个人成为精明的投资者。”经济学泰斗,保罗•萨缪尔森如是说。
本书是指数基金教父博格先生的心血之作《共同基金常识》,历经市场十年洗礼之后的升级版,堪称投资界的经典必读书。在如今越发复杂的市场环境中,这部重要的著作恰如海中灯塔,一方面传递着最为简单、有效、持久的投资策略,另一方面也考察着共同基金业的行业法则和道德底线。在本书中,博格先生将其一生在投资领域中沉淀的精华悉数呈现,用大量翔实的数据和事实诠释了简单和常识必然会胜过代价高昂且复杂的投资方法;低成本和广泛分散化的投资组合,仍然是以最低的成本和风险实现财富累计的最优选择,并且,这一投资的业绩也将一直优于昂贵的积极管理型基金。根据在投资工具和市场表现方面的新近变化,本书在原版数据的基础上更新了图表、增添了新的评论和分析,这些都提供了及时而可靠的投资指引。
作为原书的10 周年纪念版,本书保留了原版的完整内容,同时对1999—2009 年以来的美国基金业的最新进展进行了全面的更新。作者用这10 年的数据和事实,对原版书中提出的观点进行了坦率的验证,这些后验的历史事实愈加凸显了原版书中绝大多数观点的参考价值。
穷查理宝典 豆瓣
Poor Charlie's Almanack:The Wit and Wisdom of Charles T. Munger
8.4 (37 个评分) 作者: [美] 彼得·考夫曼 译者: 李继宏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 10
《穷查理宝典》收录了查理过去20年来主要的公开演讲。除简单而权威的查理传略外,其后的《芒格的生活、学习和决策方法》以及《芒格主义:查理的即席谈话》整理了芒格最精华的思维与决策方式和以往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和西科金融公司年会上犀利——和幽默——的评论。
而最后最珍贵的十一篇讲稿则全面展现了这个传奇人物的聪明才智。贯穿全书的是芒格展示出来的聪慧、机智,其令人敬服的价值观和深不可测的修辞天赋。他拥有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所以从古代的雄辩家,到18、19世纪的欧洲文豪,再到当代的流行文化偶像,这些人的名言他都能信手拈来,并用这些来强调终身学习和保持求知欲望的好处。
精装本于5月推出,深受读者欢迎。此次推出平装本,内容同样完整详实。
大江东去(共三部) 豆瓣
8.9 (20 个评分) 作者: 阿耐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9 - 1
《大江东去》是著名财经作家阿耐继《不得往生》畅销后创作的一部全景表现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经济、生活变迁历史的长篇小说。小说以经济改革为主线,全面、细致、深入地表现了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历史进程。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领域的改革、社会生活的变化、政治领域的变革以及人们精神面貌的改变等方方面面;生动而真实地刻画了活跃在改革开放前沿的代表人物,如国营企业的领导,农民企业家,个体户,政府官员,海归派,知识分子等等。人物典型,故事精彩!从表现历史的深度和广度上来说,在表现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这一题材里,这部作品具有很大的分量和特殊意义,是一部“改革开放三十年之书”。应该书在部分网络选载后获得高度关注和追捧。
The City of Heavenly Tranquility 豆瓣
作者: Jasper Becke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 6
When the world descends on Beijing for the 2008 Olympics, it will find the results of a helter skelter rush for modernization and wealth. In the course of a thousand years, temples and shrines, palaces, and gardens had filled the walls of old Peking. Its narrow, twisting streets held the collective memories of five dynasties and turbulent events of the 20th century. It has now all been swept away to make way for a new city filled with dull, boxy high rises, rows of shopping malls, office towers blocks, and residential housing developments marching down uniform streets. The City of Heavenly Tranquility explores how and why the Chinese buried their history and destroyed one of the world's most fabled cities, virtually extinguishing the culture of one of the greatest and oldest civilizations within the span of a single lifetime.
In a tour de force by a long time resident, British journalist Jasper Becker brings to life the strange and exotic lives of the emperors, eunuchs, courtesans, and warriors who for centuries ruled from behind the red walls of the Forbidden City. Becker mixes his own experiences with poignant stories from those who were destroyed in the tornado of destruction as they tried to rescue something from the past. Writing vividly and with passion, Becker shows how ruthless officials and a fiercely nationalistic government set itself the monumental mission to change the fabric of a nation - and succeeded. He also explains how those currently in power, Mao's former Red Guards, remain determined to modernize China by jettisoning the past and clearing space for the future, evicting over three million residents in Beijing alone.
2014年4月20日 已读
北京有千年城史,自明成祖迁都后的600年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也是北京城市文化特点形成的时期。千年积淀和六百年稳定之后,1949年成为了历史的分水岭。1949入城的新主人,对于国家、社会和城市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自有一番见解和蓝图。掌握了绝对权力的新王朝,在整个民族期盼现代化、期盼甩掉贫穷落后帽子的焦虑情绪中,快刀斩乱麻地拆旧立新。作者当然是个对于历史和过去,对于老北京曾有的那种独特气质深有感情的外国人。他的这种感情,在中国人看来也许会觉得有点一厢情愿和饱汉不知饿汉饥:凭啥我们要保留这种有点原始和落后的城市面貌和生活方式,为你们这些外国人留一个活标本呢?这本书记录了北京的历史,又花了更多时间揭露某党的统治手段如何蛮不讲理,总有点动机不纯的感觉。
2014 上图 中国 历史 英文
皇上走了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章敬平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 - 6
本书是从1911年的辛亥革命开始,以百年中国的每一年为一个节点,以简洁生动的语言讲述那一年的一个司法故事。并用浅显易懂的方式简单讲解背后的法理,重点揭示在“皇上走了”的现代国家中,我们在法律观念、意识、程序和功能上的种种境况。本书用“法律”的眼光来打量历史,用“法治”的标准来衡准故事,牵涉了大量的政治、文化事件与人物:从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到蒋经国、陈水扁,从鲁迅、胡适、梁漱溟,到胡风、雷震,从李大钊之死、东陵盗墓、西安事变到审判“四人帮”……全书在100件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力图挑战既有的历史“常识”,唤醒当下的“法律”意识,启发未来的法治“观念”。
品牌洗脑 豆瓣 Goodreads
Brandwashed: Tricks Companies Use to Manipulate Our Minds and Persuade Us to Buy
7.8 (16 个评分) 作者: [美] 马丁·林斯特龙 译者: 赵萌萌 中信出版社 2013 - 1
全球知名的品牌营销大师马丁·林斯特龙有一天突然对品牌感到厌倦,他决定以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身份对品牌进行为期一年的“戒毒”——不购买新的品牌商品。但是,在坚持了6个月之后,他失败了。懊悔之余,他决定来一个大揭秘,全面批露世界著名品牌只做不说的营销秘密。
马丁拉上窗帘,向我们 揭示了广告商和品牌是如何让我们觉得“如果不买新的产品,我就好像缺了点什么、愚蠢或跟不上时代了”;展示了营销者们为了让我们掏钱而使用的最卑劣的策略和诡计,包括从众心理、激起并不存在的幼年回忆、性暗示、健康谎言等等。马丁把我们带到世界各地,分享他和广告界、营销界高管以及业内人士对话,并且进行了幽默的讽刺和调侃。
马丁惊人地揭露了营销者、广告商、零售商如何利用数据挖掘,借助复杂的新工具和科技,追踪和分析我们留下的种种“电子足迹”:包括在商店刷会员卡、用信用卡购物或在网上查看商品,通过复杂的算法预测出我们的个性和我们可能会购买的东西,然后为我们提供适合于个人独特心理特点的商品,对于“我们应该买什么”产生看不见又实质性的影响。
最后,马丁发现,我们在被“洗脑”的同时也在给别人“洗脑”,并且提出了他的终极营销秘诀。
2014年2月16日 已读
品牌是我们用来定义自己是谁的一个工具,反过来一切营销手段也都是要让你相信那个被推荐的品牌真的代表了你的心声。我们自以为是自己把握着选择的主动权,却在现今心理学和信息手段的大爆炸发展中不知不觉沦为精心策划的营销手段的俘虏。不过,不管你是怎么被忽悠来的,如果不能履行承诺,你还是有权说不,只要这个终极权力还在手中,就让那些营销人绞尽脑汁去吧。
2014 kindle 上图 品牌 电子书
走着瞧 豆瓣
作者: 阎连科 2011 - 5
《走着瞧》以旅行看不同的风景和文化为契机,在讲述沿途人文风景的同时,嵌入在旅途中对人生命运及生活的思考。深入阐释了“行走,心灵,人生”的主题,充分展现作者“身游世界,心系家园”的情怀。
2013年12月22日 已读
写乡土的那几篇明显更有水准,感情投入还是不一样。阎连科的笔触细腻起来真是好像女作家,让我想起了简贞。
2013 上图 散文 随笔
杀死自己 豆瓣
The Man Who Killed Himself
作者: [英] 朱利安·西蒙斯 译者: 赵文伟 新星出版社 2010 - 9
被公认为胆小怕事的阿瑟·布朗约翰,有一天决定,要谋杀自己的妻子,结果最终却因为杀死了自己而被捕。在这中间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