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书
大学怎么学 豆瓣
作者: [英]加文·费尔贝恩 / [英]克里斯托弗·温奇 译者: 蔡薇薇 2022 - 10
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并不容易,你要做些什么才能在大学阶段取得成功?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途径,写作是展示自我的工具,思辨是发展独立思维的基石。但是,在大学里该读些什么、怎么读?该写些什么、怎么写?论文里应该展现出怎样的逻辑,如何培养这种逻辑思维?如果你也对这些问题感到困惑,那么,这本书就非常适合你。
本书第一部分引入了“SQ3R”阅读法,探讨了如何通过阅读高效地获取所需知识;第二部分帮助读者解决如何开始写作、如何避免抄袭以及如何构建文风等学术写作中常遇到的重点问题,并帮助读者提高英语写作中词汇、标点、语法使用等基础写作能力;第三部分带领读者提高思辨能力,分析了如何更为有效地展开论证,从而说服读者采纳你的观点。
本书语言平实风趣,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练习,可以帮助你获得良好的阅读习惯、高质量的写作技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实现学业进步并在未来得到更好的职业机遇。
★编辑推荐
1.贴近学生需求:从如何通过阅读获取知识和信息,到如何撰写文从字顺的文章,再到如何培养逻辑思维并提升论文的说服力,本书为初学论文写作的大学低年级学生提供了阅读、写作和思辨这三方面的基础指导。
2.重视实践训练:本书提供了众多练习,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帮助读者巩固所学知识,逐步提高论文写作水平。
3.不同学科通用:本书为读者提供了论文写作的通用教程,提取论文写作的公约数,选取不同学科具有共性的内容展开教学。
4.助力学业精进:本书可以帮助读者快速掌握学术写作的核心要素,获取良好的阅读习惯、高质量的写作技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帮助读者在大学阶段脱颖而出,从而在未来获得更好的职业机遇。
焦虑自救手册 豆瓣
Overcoming Anxiety without Fighting It
6.5 (11 个评分) 作者: [英]蒂姆·坎托弗 译者: 姜朝骁 译 / 苏允爱 审校 2022 - 3
你的第一本焦虑心理启蒙书。
与“内卷”时代每个人的内心共鸣。
懂焦虑,更“懂你”!
壹心理诚意推荐,北医六院专家审校推荐。
——————
英国精神科医师蒂姆·坎托弗博士拥有近40年 心理问题研究与疗愈经验。在他的从业 生涯里,因为焦虑问题向他寻求帮助的来访者大多数是通常意义上的好人,他们往往诚实善良、踏实勤奋,对自己要求严格,努力地过好自己的生活。可是,当他们面对焦虑时却常慌了手脚、不知所措,不知不觉错过了许多本应享受的美好时光... ...通过这本小书,坎托弗博士想告诉饱受焦虑困扰的朋友,情况远没有想象得那么可怕、令人绝望。
在本书中,坎托弗博士首先帮助大家了解焦虑,为人们做好面对焦虑的心理建树——焦虑是正常的情绪,焦虑也可以被疗愈。前提是使用专业、科学的方法。坎托弗博士为不同类型的焦虑和不同程度的焦虑也准备了应对策略。从养成良好的生活小习惯到化解“有毒”的执念,帮助人们做好走出摆脱焦虑的第一步。对于苦受焦虑折磨的朋友,坎托弗博士不失深度地介绍了专业的心理疗法,帮助人们摆正看待焦虑疗愈的态度,也让人们对焦虑如何被疗愈做到心里有数,以能做到更好地信任咨询师、更好地配合专业治疗,早日摆脱焦虑的阴影。
——————
【编辑推荐】
一本把话说到心坎里的焦虑疗愈手册。
身处“内卷”时代的你我,认识焦虑、应对焦虑的实用指南。
★ 了解“焦虑是什么” + “我可以做什么”,克服焦虑就是那么简单
★ 用力所能及的小事,打破焦虑的壁垒
★化解“有毒”的执念,在摆脱焦虑的路上可以很笃定
★ 专业的焦虑疗愈方法介绍,即使面对心理咨询也不必紧张
★ 译稿经北医六院专家审校,壹心理专家、一线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审读推荐,内容专业可靠、简单有效。
——————
【推荐语】
我们长期以来缺乏一个多元、中正的视角去看待焦虑,也缺乏与它和平共处的方法。《焦虑自救手册》正好弥补了这个空缺!
——黄伟强,壹心理创始人
蒂姆·坎托弗博士在享誉盛名的伦敦大学医学院以精神科医生的背景受训,进入临床工作后,对心理治疗知识也了解深厚,成为兼具精神医学和心理治疗科学知识背景的全才型心理专家。这本针对焦虑障碍的图书,作者将精神医学对焦虑障碍的生理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过程中对各类焦虑症患者心理特点的总结完美结合,用朴实生动的语言,将专业性很强的精神医学知识简单准确地用例子、小故事描述出来,帮助读者在享受阅读的同时获取到科学的自助方法!
——王亚南,壹心理学术委会成员、央视频《人民战疫24小时》特邀连线心理专家、新知网心理自助畅销书《自尊知道答案》作者
阅读这本书时,就像听一位富有经验的心理师在向你娓娓道来。你很可能会感觉到她似乎很懂你,知道你到底需要什么,而且愿意让她陪你一起去面对焦虑……然后你或许会了解到,焦虑其实并没有多么可怕,你从中领会到了很多,并开始心怀希望去作出改变,即便在遇到困惑的时候,她也会为你指明方向。
——李 强,北京心理健康服务促进会副会长、常务理事,执业心理治疗师
步步争先 豆瓣
作者: [美]尼尔·欧文 著 译者: 傅婧瑛 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22 - 10
轮岗代表了被舍弃吗?一定要追求稳定、可以工作到退休的岗位吗?自由职业意味着脱离职场吗?《纽约时报》知名记者尼尔·欧文从行业中的佼佼者处,为当代职场人寻找这些可能会困扰他们职业生涯发展的问题的答案。
欧文在本书中总结了职场人需要具备的三大素质:成为魅力型连接者、打造蕞有价值的专业能力组合、建立成长型思维。本书立足于目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帮助你从管理者视角,建立起经济学思维。
书中的经验教训将帮助你在深思熟虑后,做出适合自己的一系列选择,把握住一生中的25万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在回顾自己在工作和休闲、财富和个人满足感等方面做出的权衡与牺牲时,对自己的选择感到满意,在赢家通吃的世界里“步步争先”。
数字肢体语言:线上高效沟通的艺术 豆瓣
[美]埃丽卡·德旺(Erica Dhawan)
作者: [美]埃丽卡·德旺(Erica Dhawan) 译者: 潘不寒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22 - 10
发出去的电子邮件过了一周才收到回复;视频会议时不断重复询问“能听到吗?”;聊天界面里奇奇怪怪的标点符号和表情包让你摸不着头脑……数字时代的沟通似乎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现实生活中,身体前倾、放下双臂、微笑、点头和眼神接触,都是在表达我们的倾听与关心。但现在,我们的交流隐匿在屏幕之后,传统的肢体语言信号已经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数字肢体语言”。网络上,仔细阅读是新的倾听,清晰表达是新的关心。本书中,埃丽卡·德旺将专业研究与或幽默、或尴尬的现实故事结合起来,在视频会议、日常邮件、短信、即时通讯等方面都提出了一套沟通方案,解读了跨越性别、代际和文化的数字肢体语言线索,推动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联系。
建议陷阱 豆瓣
The Advice Trap: Be Humble, Stay Curious & Change the Way You Lead Forever
作者: [加拿大] 迈克尔·邦吉·斯坦尼尔 译者: 易文波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2 - 10
简单易行、立竿见影
系统性的高效带人训练指南
《建议陷阱》将指导你“如何”变得更会带人,如何驯服日常工作中跳出来提供想法、意见、建议和忠告的 “建议怪兽”,带你深入探究需要做什么才能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帮助你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练习和实践:
◆ 理解 “简单的改变 ”和 “艰难的改变 ”,确定你未来的带人方向
◆ 4步驯服“建议怪兽”的三重人格:倾诉者(Tell-It)、拯救者(Save-It)和控制者(Control-It)
◆ 运用你的专属带人工具箱:1 个定义、3 个原则、7 个问题、3 种组合和8 种提问方式
◆ 识别带人谈话中的6种障碍,避免草率决策,直击核心
◆ 洞悉领导力的3个基本价值观:保持慷慨、善于示弱和提建议的正确方法
《关键7问》讲的是:“这里有七个关键问题,可以让你学会带人”,《建议陷阱》将彻底改变你带人的思维模式,让你保持更多的好奇心并获得丰富的带人智慧和经验。我敢肯定,这是对你的金钱和时间最有价值的投资!
生命的立场 豆瓣
作者: 【丹麦】斯文·布林克曼 译者: 么文浩 中信出版社 2022 - 10
要想活出人生的意义,必须摒弃工具化的思维,去做有内在价值的事情。
本书与读者探讨的,是10个具有内在价值的存在主义思想,并将这些思想汇成一套生活哲学,指导我们抵抗日益严重的工具化和功利性思维,战胜经济发展带给我们的各种思想和行为扭曲,帮助我们站稳生命的立场,活出人生的意义。
DK写给大家的平面设计必修课:打造你的新世代品牌 豆瓣
Graphic Design For Everyone
作者: [英]凯西·考德威尔 译者: 李惟祎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有书至美 2020 - 9
你要传递的信息是什么?
哪些人是你的受众?
如何让信息精准抵达?
在信息纷繁复杂的时代,如何使用平面设计让你的诉求脱颖而出?DK 为您奉上这本超级实用平面设计指南!
全书通过深度指导文章、实战工作坊和灵感画廊等章节内容,带你逐一厘清设计要素——字体、照片、插画、色彩、版式等。同时,告诉你如何利用这些工具启发自身灵感、吸引专属受众,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适合的设计项目中。
如果你正打算定位品牌、建立自媒体、吸引受众,并利用具有影响力的设计进一步提升业务,那么本书便是为你量身定做的新世代设计必修读物!
界限 豆瓣
Set Boundaries, Find Peace: A Guide to Reclaiming Yourself
作者: 【美】 内德拉·格洛佛·塔瓦布 译者: 张蕾 2022 - 1
本书作者塔瓦布有14年心理治疗师的从业经验,她发现,大多数前来接受心理治疗的人都不知道人生是有界限问题的,而界限问题在他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如缺乏自我关爱、讨好型人格、回避型依恋、把过度亲密当作社交手段、容易被情感操控和道德绑架、时间管理困难、情绪易受社交媒体影响等。
听完他们或哀怨、或苦恼、或心力交瘁、或自责不安的故事,她总是温和地告诉他们:“你的问题出在界限上。”
界限的本质,是对所有权的认知,跨越界限,需要征求对方的同意;不干涉别人,才是真正的修养和成熟。
本书为你提供了一套简明扼要的方法,帮你判断自己是否存在界限问题,探讨你对界限的需求程度,教你一步步地设定和执行自己的界限,同时又不会感到内疚,厘清与他人的关系,有勇气展开健康的人际交往。
这本书就是一本通往个人自由的指南,既为你指明界限的好处,也带你体验在人际关系中维护自身价值观的艰辛。书中还有基于真实故事改编的案例,加入措辞和应对建议,读者可以放心采纳,练习适合自己的表达。
杜威思维训练 豆瓣
How we think
作者: (美) 约翰· 杜威 译者: 刘敏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21 - 10
《杜威思维训练》一书分为思维训练概述、逻辑考量、思维训练三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了思维的含义、思维训练的必要性和条件等;第二部分对完整的思维活动进行解析,剖析其各个要素和环节,并对具体的和抽象的、经验的和科学的思维进行对比和分析;第三部分从多个角度给出了思维训练的有效方法。三个部分都对思维训练进行了正反两方面的论证,有助于读者纠正或避免错误的思维方式,从而提高其思维能力。该书为教育者完善教育方法、普通读者完善自身思维方式均提供了合理的实践原则和实践方向,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The Pragmatic Programmer 豆瓣 Goodreads Goodreads
8.7 (6 个评分) 作者: Andrew Hunt / David Thomas Addison-Wesley Professional 1999 - 10
本书直击编程陈地,穿过了软件开发中日益增长的规范和技术藩篱,对核心过程进行了审视――即根据需求,创建用户乐于接受的、可工作和易维护的代码。本书包含的内容从个人责任到职业发展,直至保持代码灵活和易于改编重用的架构技术。从本书中将学到防止软件变质、消除复制知识的陷阱、编写灵活、动态和易适应的代码、避免出现相同的设计、用契约、断言和异常对代码进行防护等内容。
逻辑思维简易入门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美)加里•西伊(Gary Seay) / 苏珊娜•努切泰利(Susana Nuccetelli) 译者: 廖备水 / 雷丽赟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 - 9
逻辑思维是处理日常生活中难题的必备能力!
逻辑可以说是关于思维的思维,它最大的用途在于训练思维,使人在头脑中得到真正纯粹的思想。它在强调技巧和技能的训练过程中,是可以通过具体实践来提高的。
本书是一本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入门读物,涉及主题十分广泛,专为并未接触过哲学或逻辑思维的读者而设计,行文简易、直接,专业术语数量降至最少,符号也较简单,兼具可读性、严谨性和准确性。
逻辑思维的一些实际用途
刑事诉讼:被告是否有罪?我们如何提供不在场证据?
日常问题:哪所学校最好?孩子应该去私立学校还是公立学校?
科学难题:如何选择两个同等充分但却相反的科学理论?
哲学问题:身体与心灵是同一回事吗?
道德问题:安乐死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堕胎呢?
政治决策:这次大选我应该投票给谁?
经济决策:我应该听经纪人的建议投资这只新的基金吗?
健康问题:根据我以往的病例,锻炼对我有好处吗?我需要更多的健康保险吗?
交友的科學 豆瓣
The Science of Making Friends
作者: 伊莉莎白‧洛格森 译者: 簡意玲 心靈工坊 2018
社交是一門藝術?不,它是「科學」!
科學實證有效的社交技巧!
社交,對於不善解讀人際訊息的自閉症類群患者是重大挑戰,但調查亦顯示,有三分之一的一般高中生也為了社交障礙、害羞焦慮、應對不當等問題所苦。他們可能是你的孩子、你的學生,或就是你自己。
本書是一道曙光,讓人一步步突破交友應對的困窘,不再因人際挫敗而孤單。
本書所採用的「PEERS®方法」,由洛杉磯加州大學所研發,本是幫助自閉症類群患者學習社交技巧的團體訓練課。但許多患者的家長或照顧者發現,PEERS®方法不僅對自閉孩子有效,也讓一般人、甚至連家長自己都獲益良多。他們紛紛產生了「可惜沒有早點知道」的遺憾:
早點知道,那時就不會因誤會而跟朋友決裂……
早點知道,當初就能加入有興趣的社團……
由此可見,PEERS®方法不僅適合自閉孩子,也適合一般人。
本書方法與步驟均通過嚴謹的科學實證,特色是:
1.將社交行為解碼為具體規則與步驟。
2.對治兩大困擾:「不知如何發展好友誼」、「不知為何被同儕排擠」,極具實用性。
3.針對社交障礙者的認知特點來設計,不強迫學習一般人的思考方式,效率加倍。
4.附有「社交訓練小訣竅」,幫助家長/教師輕鬆上手。
5.每章末附有摘要與習題,供親子共同演練。
6.由親受作者指導的台大簡意玲醫師翻譯,並註解台灣本土實務觀察。
PEERS®青年社交技巧訓練 豆瓣
PEERS® for Young Adults
作者: : 伊莉莎白‧洛格森(Dr. Elizabeth Laugeson) 译者: 簡意玲 心靈工坊 2018 - 10
一般人習以為常的社交應對,對自閉症類群患者來說卻舉步維艱。人生長路上,「社交」永遠無可迴避,社交技能直接影響社會適應與生活品質,但鮮少有針對「成年後」社交技能的訓練方案。

《PEERS®青年社交技巧訓練》補足了這個缺憾。

「PEERS®」是指由洛格森博士與同事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所研發的「人際關係技巧教學與增強課程」,是一套經實證驗證有效的社交技巧介入模式,從青少年到成人皆可適用。透過對案主及其照顧者同步進行團體訓練,以提升自閉症類群患者的社交技能,建立長久而有意義的友誼與親密關係。

本書的訓練方案以18歲以上成年人為對象,幫助精神科醫師、心理師、社工師、教師或各級助人與教學工作者帶領社交訓練團體,內容涵蓋一般社交的應對進退、約會禮儀、霸凌處理等等,全面性地協助社交障礙者突破困境。
职场潜规则 豆瓣
THE HIDDEN CURRICULUM OF GETTING AND KEEPING A JOB
作者: [美] 布伦达·史密斯·迈尔斯 / [美] 朱迪·恩多 译者: 张雪琴 2022 - 6
《职场潜规则:孤独症及相关障碍人士职场社交指南》将目光聚焦于常被人忽略的一个领域,即孤独症谱系人士面临的就业困境。
对大多数人来说,找到一份工作并保住这份工作都是有难度的事,对有社交困难的人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书中全面而详细地向读者展现了有关就业的整个流程,并提供了处理职场关系的具体建议和实用规则。
例如,在找导师,建立人脉,使用代理机构,面试,与领导交谈,与同事一同午餐等各种职场常见的社交场景中,存在哪些不易被察觉的潜在信息。
本书内容丰富,不仅可以帮助孤独症及相关障碍的人士认识了解职场中的潜规则,同时也能让每一位力求提高自身求职与工作能力的职场新人从中受益。
0次与10000次 豆瓣
Raus aus Schema F
作者: [德] 吉塔·雅各布(Gitta Jacob) 译者: 蔡清雨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21 - 10
伴侣那么糟糕,为什么有些人就是离不开?为什么离开了一个糟糕的伴侣,又遇到一个更糟糕的伴侣?为什么你总是一次又一次地走进同样的死胡同?虽然你也会告诫自己“下次再有类似的事,遇到类似的人,不能再这样了”,可一遇到事情,就又掉入了旧有的应对方式中。
一般来说,你能很好地掌控自己的日常生活。然而,你还是会经历一些丢失了掌控感的时刻,在类似的事情上吃亏、犯错、受伤。
你可以拥有真正保护自己的能力。
作者提出,每个人的思维和行为模式都是由内在的四部分人格决定的:内在小孩、内在审判者、应对方式、成人自我。当我们去觉察并修正自己的应对方式时,我们能看到自己内心的冲突、创伤、心结,我们可以重新理解自己难以驾驭的情绪和感受,并通过刻意练习,拥有一个更加稳定的成人自我,一个不被情绪淹没、拥有良好社会属性、能完成任务且自律、意识到自己的短板与资源的,更加智慧的自己。
同时,通过深度的觉察和修正,我们可以改写自己的人生脚本,创造全新的关系模式和行为模式,不再在积习难改的命运中打转。
※【吉塔·雅各布(博士)Gitta Jacob德国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她的著作已被翻译成十余种语言,并在世界范围内帮助建立了图式疗法】
※【每个人的内在,都有四个会影响你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的“自我”】
内在小孩:童年时期的自己,象征着记忆深处强烈的情绪、未被处理的情绪。
内在审判者:苛刻和惩罚性的审判者象征着了那些来自我们童年和青春期的有害声音,让我们觉得自己不够完美。
应对方式:为了应付情绪上的压力和一些困境,我们在童年时期采取了一些行为方式来保护自己,这些行为方式已经在我们心中根深蒂固。
成人自我:活跃、强大的成人自我能令我们活得舒适轻松,有很好的社会属性,可以灵活应对压力和挫折,也有重复感受幸福与意义的能力。
告别同样的坏感受、同样的错误、同样的创伤
从黑暗中爬出来,在阳光里站起来
觉察并修正自己的日常行为模式
从此让坏体验发生0次,好经历发生10000次
拥有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能力
※【以心理学的方式,探查我们内在的习惯性的应对方式,积极修正,为自己创造全新的人生脚本】
我们之所以会走进同样的死胡同,在类似的事情上吃亏受伤,本质上是我们的“应对方式”出了问题。
相同的“应对方式”,带来的结果是0次与10000次的区别。
通过图式疗法的深度觉察和练习,我们都可以找到独属于自己的在现实中保护自己的能力,为自己创造全新的人生脚本,拥有更加稳定的成人自我。
下班后开始新的一天 豆瓣
7.0 (27 个评分) 作者: [韩]柳韩彬 译者: 杨名 2022 - 8
📔 把夜晚的时间,献给你真正想做的事
💫 两个月养成习惯,半年卓见成效,三年人生进阶……从“躺平大师”到“精力王者”,作者改变实绩掀起“晚间计划”热潮,YouTube频道累计观看突破400万次!
💫 1个盘活人生的观念,3大系统步骤,4款好用表格,6种危机应对秘方, 高亮重点,节末插画问答、章后实用TIPS……干货满满,诚意满满
💫 从改变观念到打造日程,从确定目标到收获副业,一套系统的、具体的、好上手的时间管理术,帮你建立坚实自我,平衡工作与生活、兼顾收入与爱好
💫 打开本书,用一样的夜晚4小时,收获不一样的人生
¨¨¨¨¨¨¨¨¨¨¨¨¨¨¨¨¨¨¨¨¨¨¨¨¨¨¨¨¨¨¨¨¨¨¨¨¨¨¨¨¨¨¨¨¨¨¨¨¨¨¨¨¨¨¨¨¨¨¨¨¨¨¨¨¨¨¨¨¨¨¨¨¨¨¨¨¨¨¨¨¨
◎ 内容简介
上班摸鱼,下班焦虑?想卷卷不动,想躺躺不平?刚结束热血的就业准备,就已经累到想退休?作者曾经也是这样,直到她不再把自己的身份局限于公司职员,而是多方发掘自己的用处,努力活出更加丰富的人生。
本书是一本无需钢铁意志也能轻松实践的时间/精力管理手册。作者提供了看待每一天的新视角:晚上并非为明天做准备的时间,而是属于今天的我的时间。她主张把工作日晚上等待上班、等待周末的躺平时间,换成更有意义的充能时光,让人不再带着后悔与遗憾入睡。 从检视自身价值观、学会定义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开始,她带领读者重新配置工作、娱乐、自我学习、业余项目、日常杂务的比例,利用心理学及简单具体的工具,规划每天晚上的固定日程,设定对应的目标,通过反复练习将自己想做或必须做的事变成反射习惯,轻松、愉快地工作和生活。
此外,作者还分享了自己曾经尝试过但失败了的计划,分析当初不再继续坚持某些计划并选择放弃的原因,并贴心地提出了一套战胜薄弱意志的方法,不打鸡血,不反人性,值得我们普通人学习和实践。
¨¨¨¨¨¨¨¨¨¨¨¨¨¨¨¨¨¨¨¨¨¨¨¨¨¨¨¨¨¨¨¨¨¨¨¨¨¨¨¨¨¨¨¨¨¨¨¨¨¨¨¨¨¨¨¨¨¨¨¨¨¨¨¨¨¨¨¨¨¨¨¨¨¨¨¨¨¨¨¨¨
◎ 读者评论
· 大部分人的生活被加诸在身上的责任所绑架,不休息会累,休息了怕做不完。想不想要变得更好?要如何变得更好?作者不加班、不耍废,用独门的时间管理术,再造自己的生涯、拓展收入。让你的一天24小时,无限延长。
· 把时间花在自己的成长上,就是最值得的投资。成就自己也好、疼爱自己也好,那段专属的时间,只为了自己。书上提供了不同观念的冲击和思考,也分享许多发展第二专长的方法,很值得参考。说不定一个转念,可以让人生从此不同。
· 很欣赏作者的时间管理原则:不求做得好,但求做得久。以及工作哲学:喜欢的事认真去做,讨厌的事让它变得简单。如果希望在后疫情时代跨领域发展,又想做好时间管理,推荐这本好书。
人生4千個禮拜 豆瓣
Four Thousand Weeks: Time Management for Mortals
作者: 奧利佛‧柏克曼 / Oliver Burkeman 译者: 許恬寧 大塊文化 2022 - 1
{我應該躺平,還是積極產出?}
時間永遠不夠用/工作永遠做不完/夢想永遠達不到?
──人生就是一場時間管理。
【朱家安 導讀】
★亞馬遜網站編輯選書★
◆本書賣點
●《衛報》專欄作家探討「時間有限」的概念,融合第一人稱報導、哲學歷史漫談、智慧文獻及心理學,提出我們對時間的許多想像,並非不不可改變的事實,一切都是我們的選擇。
●即使活到八十歲,也不過四千多個禮拜而已。這本書從真正務實的角度講時間管理,打破淺薄而不具意義的建議,直指「終級的時間管理就是生命的管理」。
時間是我們最大的煩惱,因為我們感到不夠用。廣受好評的《衛報》專欄作家奧利佛.柏克曼在這本談論時間與時間管理的書中,提供輕快有趣的哲學指南,讓我們放棄流於表面的效率解決法,改而思考在面對人生的有限性時,如何依舊尋得喜悅。
人類的平均壽命短到令人髮指,小器到不給面子。即便活到八十歲,大約也只有四千個禮拜可活。
人人都知道時間不夠用。我們成天忙著應付愈來愈長的待辦事項清單,清理塞爆的收件匣,努力平衡工作與生活,還得隨時隨地對抗分心;一大堆的建議都教我們如何更有生產力、更有效率,要我們化身為「生活駭客」,善用一天之中的每一分、每一秒。然而,這樣的技巧通常只會火上添油。我們愈來愈焦慮,一直想要加快速度,但人生中最有意義的部分,永遠位於地平線之外。然而,我們很少把每天疲於應付時間不夠用,與最重要的時間管理問題想在一起:如何好好運用我們在世上的四千個禮拜。
本書作者柏克曼結合古今哲學家、心理學家與心靈導師的洞見,帶來生動、幽默、務實且深刻的時間觀與時間管理指南,要大家放棄現代徒勞無功的偏執習慣──「完成每一件事」。本書教讀者如何藉由接受人類的有限性,建立有意義的人生。我們許多思考時間的方式,只會搞得自己坐困愁城,但有些觀念並非逃脫不了的命運,也不是不可能改變的事實,而是我們以個人及社會的身分所做的決定。我們的做事方式可以全面改觀。
{終級的時間管理就是「生命的管理」──生產力狂必看!}
◆採取「定額」的生產力策略。
◆替每天的工作,事先設定時間界線。
◆一次專心做一個大計畫就好。
◆策略性地讓某些事不及格。
◆把注意力放在已經完成的事,不要只關注待辦事項。
◆使用只有單一功能的無趣科技。
◆練習什麼都不做=不逃避此時此刻的感受。
{我們假設生命最有意義的部分就在未來的某一刻,卻永遠不是現在這個當下}
反直覺重點一:
重新發掘時間的節奏,融入生理、注意力、能量、社群的自然節奏。反觀我們總是被機器、電腦制約,以為愈是竭盡所能、花愈多時間工作,就愈會利用時間。
反直覺重點二:
歷史上有不少藝術家、作家、作曲家都會利用儀式或其他技巧,建立創作的「深層時間」(deep time),排除現代對「生產力」的崇拜。這種崇拜不斷切斷注意力,增加倉促感。
反直覺重點三:
人類真正的自由是面對並擁抱我們有限的生命,而非想盡辦法占有它。提倡快速解方的自我成長文化,總是強調無限潛能、潛力無窮的觀念,這不但製造錯覺,且適得其反,讓生命浪費在許多令人分心的事物上。
反直覺重點四:
練習從時鐘的時間觀跳脫出來,進入宗教、神祕主義者實行的「永恆時間」的超越概念。到充滿奇異能量的「稀薄之地」,不論是大教堂,還是荒野的草原,體驗脫離時空的感覺。在那樣的地方,時鐘掌控的每日生活和超越時間的領域,界線開始模糊。
本書特色
▲切中需求的每日課題:我們面對永遠劃不完的代辦清單、看不完的mail,同時還要對抗無止無境的分心因子,專注力不斷縮減。時間有限成為每個人必得面對的問題。
▲揚棄對時間的錯覺:人會被時間及效率困住,是因為我們假設生命最有意義的部分在未來的某一刻,卻永遠不是現在這個當下。
▲面對真正的現實:作者重新檢討時間的概念,提出現代生活跟「時間有限」之間的扞格。匆忙感是如何破壞我們對時間的運用,多工作業永遠趕不上時間不夠用的焦慮感,時間不再純粹。
▲有建設性的觀念扭轉:人生不是只有工作品質,更宏觀地來說,生命品質更為重要。面對短得小器的生命,唯有拋開「做完每一件事」的迷思,才有辦法全心融入生命的節奏。
▲引用歷史上的實例:本書引述許多哲學家、本篤會修士、藝術家、作家的時間理念,對照工業革命以降的時間觀,深究如何讓我們與時間的關係正常化。
名人推薦
文森說書 YouTuber
朱家安 《哲學哲學雞蛋糕》作者
吳若權 作家、廣播主持、企管顧問
李惠貞 獨角獸計畫經營者
法呢 IG圖文創作者
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
黃星樺 Podcast「衣櫥裡的讀者」節目主持人
黃柏軒 詩人
楊斯棓 醫師、《人生路引》作者
趙又萱(少女A) 作家、編輯
歐馬克 馬克說書podcast主理人
盧建彰 詩人導演
省力推薦
各界佳評
不虛此行,或者,不須此行。你自己知道,你自己決定。──盧建彰,詩人導演
時刻問自己:「這個行為是我主動選擇的,還是無意識的盲從或逃避?」「這件事會讓我獲得什麼體驗?」現在拿起書的你,準備好面對自己為數有限的日子了嗎?──歐馬克,馬克說書podcast主理人
現代人被要求和機器一樣穩定不懈,不斷追求效率與產能,很多時候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許多時間管理課程,教我們怎麼用各種新奇小技巧來擠出更多餘裕,但是,如本書作者所說,「最終的時間管理是人類有限的生命」,當我們從這個制高點看,會發現許多汲汲營營變得無謂且單薄。作者從各方學科旁徵博引,改變我們對「時間」的認知,找到自己努力的意義。──趙又萱(少女A),作家、編輯
這本書除了是良師,也是陪伴我們的益友;以一絲幽默與不偏不倚的觀點討論重要議題,甚至探討存在這件事。作者柏克曼大概不會喜歡我這樣說,但我感到讀這本書是一筆時間的好交易。──約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紐約時報》
十分有趣的一本書,帶著大家思考……歷史上,時間管理原則向來和生產力及效率的最大化有關,但柏克曼讓這件事充滿存在的重量……用語風趣,引人入勝,充滿好玩的洞見,偶爾探討深沉的議題,值得挪出極為有限的人生時間來閱讀。──芭芭拉.史賓德(Barbara Spindel),《華爾街日報》
本書完美落在實用的自我成長書與哲學探索之間……如同最棒的探索之旅,本書的眾多樂趣讓快轉鍵派不上用場,沿路驚喜連連。──提姆.亞當斯(Tim Adams),英國《觀察家報》
這本書的概念太棒了。與其提供如何在一天之中塞進更多事的新奇技巧,不如質疑我們為何不得不這麼做……我最喜歡的就是這種書,不會提供你神奇的人生解方,因為世上根本沒有這種東西。作者字字珠璣,以幽默、謙卑的精神檢視人類的掙扎……讀這本書讓人感到充分利用了時間。──瑪莉安.鮑爾(Marianne Power),英國《泰晤士報》
我平日向來喜歡閱讀柏克曼幽默睿智的報導,他質疑「自我成長」這個領域,但也加以提升。他揭曉事情能有多荒謬,但又尊重這個文類所滿足的深層人類衝動。本書精彩重現那樣的精神,令人耳目一新。我們輕鬆把相關議題稱為「時間管理」,但柏克曼清楚點出真正的問題所在,要我們重新與時間建立關係,打造出新人生。──克里斯塔.蒂皮特(Krista Tippett),廣播節目《論存在》主持人
這是一本很誠實的書。在工作、生產力和活出有意義的人生等各方面,我們的文化充滿了瘋狂的假設;這本書一一檢視事實,正如我們所需。──馬克.曼森(Mark Manson),《管他的:愈在意愈不開心!停止被洗腦,活出瀟灑自在的快意人生》暢銷作者
這是史上最重要的一本時間管理書。柏克曼一針見血,點出生產力駭客的問題。他提供深刻的見解,指出如何才能以最好的方式運用我們最稀有、最珍貴的資源。他的文章挑戰你重新思考該如何看待日理萬機,我們的睿智程度將更上一層樓。──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你確定嗎?》紐約時報榜首暢銷作家與《工作/生活》主持人
這本書值得一讀再讀,吸收後加以反芻,風格溫暖、風趣又睿智。我讀過之後無法忘懷。現代世界要我們假裝自己永遠不會死,這本書則把我們浸在冰涼的事實裡,讓我們腦袋清醒起來,如獲新生。──奈歐蜜.埃德曼(Naomi Alderman),《電擊女孩》作者
我們都知道時間有限,但沒注意到我們掌控時間的能力也有限。柏克曼告訴我們這一切是怎麼一回事。這本深刻(也經常令人發噱)的書,將促使你重新思考你對效率的崇拜,不再膜拜忙碌,重新把生活建立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丹尼爾.品克(Daniel H. Pink),《什麼時候是好時候》、《動機,單純的力量》、《未來在等待的銷售人才》作者
柏克曼對生產力的重新評估重要且深刻。我們忍不住多做一點的衝勁,有可能變成一種藉口,不願找出真正想做的事。唯有勇敢面對我們到底要什麼,才可能用更冷靜、更有意義、更有耐力的方式安排時間。──卡爾.紐波特(Cal Newport),《沒有電子郵件的世界》與《深度工作力》紐約時報暢銷作者
一語中的……柏克曼提供撫慰人心的透徹分析,帶給被生活壓垮(有時是不合理的要求)的讀者一帖良藥。──《出版者週刊》
被困住的聪慧 豆瓣 Goodreads
smart but stuck
8.5 (15 个评分) 作者: [美] 托马斯. E. 布朗 译者: 刘璐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20 - 10
Explains how and why many with ADHD get stuck in their schooling, employment and relationships due to emotional problems they did not know they have. It describes how emotions –positive and negative, often unconsciously–play a critical role in prioritizing tasks, sustaining or shifting interest and effort, holding thoughts in working memory, and choosing to engage in or avoid tasks and situations. True stories of teens and adults illustrate how those with ADHD can get “unstuck” from emotional problems that are holding them back (Jossey-Bass/Wiley,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