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读城记 豆瓣
7.9 (27 个评分) 作者: 易中天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3 - 3
《读城记》讲述城市和人一样,也是有个性的。有的粗犷,有的秀美,有的豪雄,有的温情。比如北京“大气醇和”,上海“开阔雅致”,广州“生猛鲜活”,厦门“美丽温馨”,成都“悠闲洒脱”,武汉“豪爽硬朗”。城市文化往往被看成是一个谁都可以插上一嘴的话题,就像看完一部电影后谁都可以发表一番议论一样。中国的城市极其可读,中国可读的城市又是何其之多!
品人录 豆瓣
7.4 (25 个评分) 作者: 易中天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6 - 1
我们总是习惯于把王朝的兴衰、事业的成败、历史的更替和事情的对错都归结为个人的原因,归结为某个领袖人物或主导人物个人品质的优劣好坏。与此同时,历史人物也都按照一种简单的善恶二元化论而无一例外地脸谱化了,中国历史则变成了一个大戏台。
但我们从来就不知道舞台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白脸和白鼻子,也不知道红脸的和黑脸的什么时候才能出现,因为我们不知道编剧和导演是谁。我们只能寄希望于运气和等待,却不肯承认每一次的“善报”,往往也差不多意味着下一次“恶运”的来临。
通稿2003 豆瓣 Goodreads
7.2 (84 个评分) 作者: 韩寒 作家出版社 2003 - 9
《通稿2003》是韩寒的杂文作品集,是对第一部小说问世后的四年里的学校、课程、家庭生活、写作、性格与压力问题的回顾与总结。书中对现行教育体制的方方面面提出了他的看法,观点鲜明尖锐,文笔幽默老辣,延续了作者一贯的风格。
不朽 豆瓣 Goodreads
7.5 (89 个评分) 作者: 落落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7
落落在《不朽》中,记录了“80后”这代人的成长轨迹,“所有过去发生过的事情,在我的记忆中它们留下的形状。每个人的成长中能碰到各种美好或不美好的记忆,小时候被委屈的零星小事,忙碌的父母,同为独生子女的我们放学后空荡荡的家,机器猫,小霸王学习机……我都将它们记载下来,以示回忆的痕迹。希望可以和所有曾有过同样经历和感受的人用共同的心情来温习那些带有缺口却依旧温暖的记忆,因为记忆永远不朽。”
黑夜中分享眼睛,告别时分享遗忘,天涯分享边界,花朵分享各自的芬芳。让那些不朽,变成须臾,彼此分享。而所有须臾,化为不朽。累积永恒。成为柔软的这个世界。
——落落
须臾 豆瓣 Goodreads
7.3 (84 个评分) 作者: 落落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8 - 6
《须臾》是继落落首部随笔集《不朽》后推出的图文随笔集。收录了落落的全新散文,和旅行中自己拍摄的图片,记录了旅行途中反复听的歌,不断遇见的人,时刻忆起的小时候的家园故事,爱情故事,和曾经发生过的那些所有应该忘记即将忘记而没能忘记的故事,带领读者走进她细腻的内心情感世界。
民主的细节 豆瓣 Goodreads
8.2 (393 个评分) 作者: 刘瑜 上海三联书店 2009 - 6
这本书是作者过去几年给一些期刊报纸写的专栏文章结集,其中主要是给《南方人物周刊》的文章。全书中以讲故事的形式,把“美国的民主”这样一个概念性的东西拆解成点点滴滴的事件、政策和人物去描述。
泼墨:李碧华作品集(十二) 豆瓣
作者: 李碧华 花城出版社 2003 - 1
本书内容包括《喝水的花》、《愿做噩梦》、《唐朝的繁华时空》、《谁要寂寞地暖?》、《不见了》、《斩、斩、斩》、《暴劫椰青》、《红炉一点雪》、《张小泉》、《往事如烟》、《空凳》、《山外有山》、《三点两点一点》、《扫地》、《好日》。
目送 豆瓣
8.7 (9 个评分) 作者: 龙应台 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2008 - 7
龍應台的文字,「橫眉冷對千夫指」時,寒氣逼人,如刀光劍影;「俯首甘為孺子牛」時,卻溫柔婉轉彷彿微風吹過麥田。從純真喜悅的《孩子你慢慢來》到坦率得近乎「痛楚」的《親愛的安德烈》,龍應台的寫作境界逐漸轉往人生的深沉。
《目送》的六十八篇散文,寫父親的逝、母親的老、兒子的離、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行,寫失敗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寫纏綿不捨和絕然的虛無。她寫盡了幽微,如燭光冷照山壁。
這是一本生死筆記,深邃,憂傷,美麗。
沉默的大多数 豆瓣
9.3 (56 个评分) 作者: 王小波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7
《沉默的大多数》作者王小波,他所虚构的艺术之美,以及他通过对现实世界的批评所传播的自由主义理念,已经在这个世界的文化和思想宝库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小波批评的对象有些还活得好好的。而到今天,这些话语、这些思想仍是我们的社会所需要的。我们从王小波的长盛不衰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中国,自由主义理念的传播还任重而道远。王小波的作品一直盛行不衰,王小波的小说在世界文学之林中创造出属于他的美,这美就像一束强光,刺穿了时间的阻隔,启迪了一代又一代刚刚开始识字读书的青年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