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重庆孩子 豆瓣
7.6 (5 个评分) 李波与重庆孩子乐队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11年6月18日 出版发行: 千雅清音
《重庆孩子》专辑首发 音乐诠释魅力山城
十年创作,十首精选,首张重庆城市专辑终于诞生。
由千雅清音文化倾力打造的"李波与重庆孩子"发行了他们的首张专辑《重庆孩子》。这五个来自五个不同的行业,却有着共同音乐理想的重庆崽儿组成了"李波与重庆孩子"乐队。他们是一群已经长大的重庆孩子,他们疯狂地热爱着自己的家乡重庆。
整张专辑的十首原创新歌里,不仅有重庆人熟悉的川剧、川江号子、土家锣儿调等元素,还新加入了时下流行的RAP、美声,既怀旧又不乏新意。
《重庆时间》写的是如今重庆飞速的变化,献给所有漂泊在外的重庆孩子;《晚霞》唱的是曾经的恋人;《行路歌》取自彭水民歌《娇阿伊》;《中山四路》怀念那条枝繁叶茂的老路;《瞬间》则是献给母亲的。
而用重庆话唱出了磁器口、解放碑、钓鱼城等重庆人熟知的地名,迅速被众多网友转载,且走红网络的单曲《渝调》也被收录其中。
在创作这张专辑过程中,著名说唱歌手润土合作演唱了《重庆时间》;《失踪的上清寺》作者老罗提供了不少建议;艺术家沱沱为专辑设计了封面;评书人徐勍也在《渝调》中贡献了一句"对白"。
主唱李波虔诚地说:"我们这群已经长大的重庆孩子,走到哪里都有深深的重庆烙印。这张我们用情感浇筑的《重庆孩子》,就是关于城市记忆和我们成长的声音。"
房东的猫 豆瓣
7.5 (30 个评分) 房东的猫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17年1月26日 出版发行: 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
“一张恰逢毕业时候,认真做的碟。房东的猫成立于2013年,学财税的吉他手和做动漫的主唱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相识,想让大家听到音质更好编曲更好的歌,彼此相伴成长。”
奇石 豆瓣
Strange Stones : Dispatches from East and West 所属 作品: Strange Stones
7.7 (61 个评分) 作者: [美] 彼得·海斯勒 译者: 李雪顺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 - 4
如果你不认识何伟,就请从这本《奇石》开始。
如果你已经读过《江城》、《寻路中国》,甚至是《甲骨文》,那么,更不应该错过何伟的这颗“奇石”。
一个作家的笔,要如何赶上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
从2000到2012,3个国家,12个家,24个故事。
终于,在何伟的笔下,你不仅能读到奇形怪状的中国。
徒步长城,甲骨冰冷。从江城到新城,当年的艾米莉,已然成了大姑娘。
美国的西部,日本的黑道,尼泊尔的和平队,埃及的清真寺。
十二年来,何伟用心记录的,不止是中国。
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 豆瓣
所属 作品: 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
7.9 (8 个评分) 作者: 李劼 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 9
汉语史上有两本天书,《易经》和《红楼梦》。重新发现“红楼”,重新发现“中国”……《红楼梦》的问世,既标记着对以往历史的颠覆,又标记着一种人文精神的崛起。中国历史文化的全息性,得以在《红楼梦》里获得淋漓尽致的呈现。
贾宝玉的死亡准备,林黛玉的爱情期待,薛宝钗的生存策略,补天者的意兴阑珊,老祖宗的牌桌阴影,大观园内的女儿世界,大观园外的男人世界,深度空间和意象建筑,文化皈依和美学革命,或论文化灵魂和历史命运,贵族精神和审美定位,总体结构及其存在论意味,叙述阅读之自然无为的太极章法,诗词曲赋的隐喻意味和叙事功能,名词的垂直联想和回目的对比设计,人物造型的核心布局……本书摆脱了传统的阅读方法,横坐标是世界文化,纵坐标是中国文化,从历史文化和生命美学的角度,重新解读《红楼梦》,在王国维的悲剧说、胡适的考据说之后,从《红楼梦》所提供的真实图像和丰富的信息之中,解析出人类文化的历史命运。侬好!红楼!
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经典一样,《红楼梦》也颇具地标意味,并且也同样承接文化的始源性。但丁《神曲》源自新约《圣经》,歌德《浮士德》呈示有关荷马史诗的记忆,塞万提斯《唐·吉诃德》缅怀骑士时代,莎士比亚戏剧综合了古希腊悲剧和喜剧的双重传统。由此可见,《红楼梦》从《山海经》神话起笔,并非偶然的巧合。正如文明是递进的,文化是回返的,以文艺复兴的形式。中国式的文艺复兴自有宋年间悄悄开始,至《红楼梦》问世方才彰显其巍然恢宏的气象。
李劼此著问世已有二十年,仅在大陆就出过好几版,本版今扩至十六章,增订内容是近年在美国西部伯克利大学所作的一次演讲长文,即《红楼梦》与西方文艺复兴经典之间的对称性,从而补足了此前未曾充分展开的想法。从一定意义上说,既解读了《红楼梦》,又解读了中国文化及其作为参照的西方文化之背景。
金翼 豆瓣
所属 作品: 金翼
9.0 (10 个评分) 作者: 林耀华 商务印书馆 2015 - 3
本书是用小说体写作,集真实性、历史性与理论性为一体的社会人类学学术专著,包含着作者的亲身经历和家族历史,是中国乡村社会与家族体系的缩影。作者述说了两个家族在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与经济背景下,面对新的商业社会,如何调整适应以求新的发展,或因不能适应而衰落,再现了当年中国农村生活的情景及经济变迁的断面。书中的故事与人物,活动的年代是辛亥革命之后的三十多年,场景主要是福建闽江中游的农村,舞台是从农业到商业,从经济到文化乃至政治。作者透过大大小小的事件叙述,从微观到宏观,超越了一个家族、一个地区的范畴,赋予其社会学上的普遍意义。
2017年1月31日 已读
一部用小说写就的典型的中国传统家族史。对两个家族的兴衰叙事中承载了大量的传统、民俗、规矩,对传统社会的思考,对个人命运的探讨,对家族制度逐渐崩溃的记录,甚至可以看出整个家族在面对现代性的冲击下做出的反应。满足了我对一部完美的社会学著作的所有想象。
*北京·商务印书馆* 中国 中国研究 人类学 历史
中国人 豆瓣
作者: 文崇一 / 萧新煌 2006 - 2
《中国人:观念与行为》透过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来分析一些中国人的观念和行为产生的根源,并力图从人生观、人际关系、道德政治、家庭环境,以至生病进补和女性事业等方面,作社会学上的观察和分析。作者意在提醒我们:看看处于现代生活中的中国人,究竟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将来中国人的行为和观念会朝什么样的方向发展;中国人的价值取向究竟是什么。相信《中国人:观念与行为》可为当前中国的社会伦理学研究提供一个引导读者了解中国人观念与行为的社会学通俗读本。你是否对某些人的口是心非、言行不一感到不解?你是否对当前社会上的道德冷漠、行为混乱感到不解?你是否对办事讲人情关系感到不解?
自杀作为中国问题 豆瓣
所属 作品: 自杀作为中国问题
7.1 (21 个评分) 作者: 吴飞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 11
2002年,中国的高自杀率向全世界披露,从此自杀成为一个被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本书意在透视自杀问题,以反思中国文化中的生命观以及当代中国的文化处境。作者通过梳理西方自杀思想的传统,理解当代自杀学背后的文化假设;要理解中国的自杀问题,不能靠搬用那些自杀学理论,而要寻找中国文化中的相应观念。要解决自杀问题,也不能仅仅铆在自杀这一个现象上,而要通过它来反观更重要的思想文化问题。由此,我们可以理解现代中国的处境和问题,并慢慢找到应对现代性的中国方式。
2017年1月30日 已读
提出的问题很有意思,但是作为一篇导言可能更合适。作者试图从文化心理的角度去解释有“中国特色”的自杀问题,但是其引用的古代思想资源却并不具备足够的说服力,所举的案例也太少,如果从社会学的角度切入可能更容易得出结论。最精彩的部分在《活着》的读后感。
三联 中国 中国研究 人类学 吴飞
船帆 豆瓣
程璧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16年7月25日 出版发行: 独立发行
写在前面的话

去年夏末,我去到东京南边的房总半岛,在那里有了做这张专辑的最初音乐动机。
那时候,同行的友人手里拿着一把四弦琴,随意弹拨着。我们走在海边的草丛里。我跟着和弦哼着旋律。远处看风景的人在喊着什么。
草丛中有虫的声音。我问友人,是什么虫,他说,是铃虫。一种在秋天出生的虫子,叫起来很好听。
我问,那为什么是现在就有了,明明还是夏末。
他说,对,有一些会在夏末就出生,算是早出生的。而这也意味着,会早一些死亡。

我在那个夏天,一直读一位童谣女诗人的作品。她的名字,和铃虫有一字谐音。而她在二十七岁的时候,过早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她的名字叫金子美玲。
她的诗,简单,透明。似乎是给小孩读,但孩子不一定读得懂。其实是写给大人心里藏着的那个小孩。
读完了整本诗集,又了解到她的人生。在那样不如意的生活里,可以写出那些明亮的句子。我感觉到,她的难得。
我想,这次整张专辑,就全部以她的诗歌为素材。
(程璧 二零一六年七月)
附金子美玲简介:
是她,只活了二十七岁的她,定义了“童谣”。
金子美玲(1903-1930),活跃于上个世纪20年代的日本童谣诗人。其出生于日本山口县大津郡仙崎村,她在诗中用儿童最自然的状态来体验、感觉这个世界:“谁都不要告诉/好吗?清晨/庭院角落里,花儿/悄悄掉眼泪的事。万一这事/说出去了,传到/蜜蜂耳朵里,它会像/做了亏心事一样,飞回去/还蜂蜜的。”
从童年起,不幸就一直与金子美铃如影随形。三岁时,她的父亲早逝,母亲后来按照当地的习俗改嫁。23岁那年,她嫁给了书店的一名店员,并生下一女,但丈夫不仅寻花问柳,还禁止她做诗。痛苦的金子美铃提出离婚,以为从此就可以解脱。然而,令金子美铃意想不到的是,离婚后,女儿也被判从她身边夺走,这使得她对生活完全绝望了。在前夫来接走女儿的前一晚,她也默默服下安眠药。结束了自己二十七年的短暂人生。
金子美铃去世后,她的作品也随之散佚,无人问津。直到昭和四十二年(1967)年儿童文学家矢崎节夫开始搜寻之旅,在寻访中,联系到她的弟弟正佑,找到了她留下的五百一十二首童谣和最后的遗书。昭和五十九年(1984年),矢崎节夫监修的《金子美铃童谣全集》出版,小小的歌谣经过时间的洗练,依旧熠熠生辉,日本文学界为之震撼,也同时感动了无数读者。
篝火 豆瓣
7.6 (5 个评分) 马条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16年7月15日 出版发行: 北京电视艺术中心
我已记不清文件丢失时的准确时间了。只知道那是我录了一年多的一整张唱片的全部音频分轨文件,再也找不回来了。为此,我郁闷了近半年,因为我丢失的不只是数据,而是当时的感觉,我甚至一度想过要放弃这张唱片。可当我明白所有这些沮丧的情绪却是源于我对他的热爱的时候,我又回到了录音棚,一砖一瓦的重新搭建那些音符。
2014年十月,花了我三年多时间制作完成的第四张唱片终又重新钻进了我的耳朵。时间虽然冗长,却同时赋予了这张唱片新的灵感,其中《傻瓜》就是这个过程中诞生的作品,很多原有的编曲和配器也进行了改动。同年底,我的孩子出生,他的降临给了我更多的勇气和信念,并让我懂得宽容和爱。
感谢参与了这张唱片录制的所有优秀的音乐人、录音师及后期制作团队。
《傻瓜》
欠年轻时的荒唐一个道歉
《似水年华》
所有快乐难忘的昨天,
在回忆里都会变的酸楚。
《夏夜》
给我的妻子,
包括以后的日子。
《遥远的精彩》
我所有的旅行都是因为工作,
所以我很喜欢我的工作。
《叶子》
平日里没事总是争吵、较劲,
骨子里却是谁也舍不得离开谁。
《海市蜃楼》
认识了一位姑娘,
把满脑子的胡思乱想都隐藏在瞎聊里,
等回过神来,人已经走了。
《榕树下》
这首歌陪伴我及"榕树下--民谣在路上"走过五个年头、260场全国无数个城市的演出,感谢发起人卢中强先生的坚持。
愿理想不灭,音乐不止。
《路程》
路是大家的,
过程是自己的。
《情人》
性别、种族、肤色、信仰、阶级交给管理者吧,
爱情,不分这些。
预谋邂逅 豆瓣
7.5 (83 个评分) 阿肆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13年7月25日 出版发行: 摩登天空
2013最受瞩目创作女声阿肆 这个夏天与你《预谋邂逅》
那不经意的片段,是我预谋的偶然。
这幻想中的乐观,是我内向的浪漫。
※ 阿肆

阿肆,女,89年生人,上海姑娘。2008年自学吉他,2009年开始尝试创作,2010年以“放肆的肆”为名注册豆瓣音乐人、参与各种校园音乐会巡演,2011年以一曲《我在人民广场吃炸鸡》崭露头角、在音乐评论圈渐渐传开并广受大家喜爱,被乐迷亲切称呼为“炸鸡少女”阿肆。2012年签约中国独立音乐标杆厂牌摩登天空,同年年底收录于《摩登天空7》合辑的首支单曲《浮光掠影》一经推出即获得了老狼、李健、姚晨等人的大力推荐,成为新一代女性唱作者中的标志性人物。2013年,阿肆首张个人创作专辑《预谋邂逅》正式发行。

※ 双面蒙汉娜

她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Miss. Wang”,也是用音乐构筑另一个平行世界的歌者“阿肆”;白天正坐在严肃的数据报表与文件堆前,夜晚就溺在吉他哼唱的温柔乡里。工作中她越被同事“调教”得老实本分小心谨慎,音乐中她就越释放天性无拘无束。生活中对“喜欢”这个词都羞于启齿的她,却可以在作品里豪迈地唱着“是的,我我我我我我爱你”;创作时看上去总像处于“脱线”状态的她,却总能在对歌曲的诠释中揪出你心里最细腻隐蔽的那根神经。上一秒她还在舞台上唱着歌,下一刻她就融入了茫茫人海,隐身为写字楼里会弹吉他的彼得•帕克[注]。
*[注]彼得•帕克:即蜘蛛侠,平日在报社上班,必要时变身蜘蛛侠维护正义;中学时期彼特被一只转基因蜘蛛叮了后不久,发现自己竟然具有了非同寻常的能力。
※ 灵感爆炸 在洗衣房、在树下

阿肆的词曲创作积累至今已达两百余首;有时灵感的突然驾到会让她措手不及。比如在大学那会儿,有时是在洗衣房里搓着搓着衣服灵感乍现,就顶着半脸泡沫冲回寝室弹吉他,无辜的水龙头常被忘了关;有时是放课后在树下骑单车,骑到半途灵感忽至,就急刹车从背包里掏手机录下来,尾随差点相撞的同学必吼上一句“你神经病啊”之类的话……

阿肆的灵感就像一次次不可预测的小爆炸,导火线延绵贯穿于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琐碎细事。她习惯用喜剧的轻便外衣包裹忧伤的情歌;当你被这些幽默诙谐的歌词迷惑得后知后觉时,那份真切的共鸣其实早已悄然而至。
※ 短小精悍的生活感悟录

专辑十首的选歌排序看似没有关联,实则蕴含了人生各个阶段可能得出的生活感悟。开场曲《Get Up起床歌》代表每一个起点,好比清晨睁开眼就告诉自己“必须由睡梦中醒来迎接新的日子”。从第二首《有女朋友别忘了请我吃饭》里直抒的暗恋情结、宁肯心酸祝福也不愿妥协的偏执劲儿开始,到《预谋邂逅》呢喃的设想追爱,再到《Itinerary旅行计划》轻叹的“景色只会因你与我共赏而壮美”,构成了走入爱情的情景/心境变化。而坐拥爱情之后,“我”开始思索自己的《缺乏》,于是又在观看黄金档的古装穿越剧时产生了《紫卿》的臆想。然而意犹未尽总会尽,我们仍得跳出千年爱情的缠绵画面经受时间的考验,自《我在人民广场吃炸鸡》中面对无奈爱情的豁达,延伸至失恋带来的成长,即使受过伤依然能够活得坦荡、让《微凉的心跳》热烈起来。尾声处,在细数了《浮光掠影》般的回忆后,以一个留白的《睡前故事》作为传音筒,给听者留下开放式的结局、内心涟漪的未完待续。
※ 与“旅行感”共舞

整张专辑由旅行团乐队键盘手、制作人韦伟亲自操刀,摩登天空大BOSS沈黎晖全程监制。《我在人民广场吃炸鸡》保留了原始编曲上海摇滚吉他手阿乱赋予的浑然天成,《Itinerary》与《紫卿》则由北京的多栖艺人小类注入延绵遐想,《预谋邂逅》更是在邀请香港独立乐队my little airport成员林阿P予以清新编配的基础之上、融合了韦伟电子乐混搭木吉他营造的听觉梦幻,情怀氤氲;而其他所有曲目的编曲皆由韦伟包揽,使《微凉的心跳》在复古迪斯科渲染下鬼马摇摆、让《浮光掠影》在回忆章节中柔情飘逸,编曲色彩之斑斓充沛,歌意表达之自然饱满,让人耳前一振。乐器录制过程中,旅行团更是全员出动,吉他手子君、鼓手徐彪亲力亲为,力撑“炸鸡师妹”到底。最后由谢天笑的御用调音、混音师陈东完成专辑的混音制作。长达一年的编曲工作跨越北京、上海、香港三地,使得整张专辑在各种元素的碰撞中曲风灵动,简约流畅又不乏创意,“旅行感”十足。将阿肆独一无二的唱作风格,酿之以的自由洒脱又细腻含情的形态完整呈现,初听惊艳,久听入心,实为今年乐坛不容小觑、不可错过的一张佳作。
(尾语)
当你释放了自己幻想中的乐观,你会发现你变得幽默、勇敢;即使披星戴月,也能穿过外界有形的障碍与内心无形的城池,找到属于你的快感,嗅出骨子里深藏不露却从未生锈的浪漫。

从学生时期的独立音乐人,到经受过了音乐合辑、各大音乐节、巡演洗礼后的阿肆,带着她的成长,带着她始终独特的唱腔、旋律、词作,与你“预谋邂逅”;在娓娓道来的微型故事中,为你曾词不达意的情怀引入一个最绝妙的表达式。
不知 豆瓣
8.3 (6 个评分) 何大河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16年5月25日 出版发行: 山云诗社
爱,姑娘,生活。何大河的音乐似乎就是这样,徘徊在深山浓云中,却恋恋不舍着雨水沾湿马路旁泥土的味道。 那些歌谣,是他的记忆,经历,和未完的人生。里头的每个人,每缕春风,每棵大树,从那些关于他最深,最重,最沉的故事中,由他亲自用赤诚的双手,硬生生地拉扯到地面,微笑,拥抱。是,灼热的痛会烧尽心脏的每侧,贯天的雷会惊动麻木的人群,但一个闲散安静的世界被留下。对于这个世界,何大河静静地看了看,想了想,决定成为雨后的岩石,初降的孩子,和丢掉伞布的伞。他不干不净,不混不恶,不圆不润,不惊不怕。
人海(2015版) 豆瓣
8.9 (19 个评分) 燕池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15年4月16日 出版发行: 鸟阁
“温柔被我唱成了歌,伴你人山人海不停留。”
----------《人海》
人海,由我的挚友Lomuse给我的一首诗发展而成。那天下午收到她的邮件,共鸣很强,大概和彼时的个人心境关系很大。我从歌唱的角度对文字做了一点点规整,当天晚上就录好了demo。其后我们再三对歌词进行了探讨,来回三四封邮件,敲下了定稿。我很喜爱这首词,也特别特别高兴能够通过“词曲合作”的方式在我俩的“老友”关系上又加了一层,仿似给我们之间的友谊添加了新的生命点,无形中加固、延长了我俩的“友谊线”。彼此间的交付是信任,是认可,使得这次合作十分有趣。
-------取自创作札记
相見恨晚 豆瓣
9.5 (12 个评分) 腰樂隊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14年12月30日 出版发行: 三十而立
腰(Kidney)是一支來自雲南省昭通市的樂團,成立於1998年12月6日。過往不同時期的參與者共計八人,現今成員為:劉濤(主唱),楊紹昆(吉他,鍵盤,音樂製作)。
昭通地處中國最偏僻的一隅,堪稱五線城市。這裡遠離所有的音樂中心,當地的表演場地幾乎為零,居身於此的腰樂團也因此成為中國唯一的小城奇團:他們業餘但不跟風,也極少有現場演出,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歌曲創作與DIY唱片製作上。
腰有著並不風格化的音樂(實驗搖滾/後龐克/民謠/流行音樂的影響皆可看到)但極為風格化的歌詞:隱晦、詩意並鋒利,多涉及壓抑的政治與麻木的日常,荒誕、真實、黑暗、無奈,堪稱當代中國小城的速寫。
專輯介紹:
《相見恨晚》是一張全民唱片,“不走老路,不走邪路,氣質明亮而正確”,音樂更流暢,摒棄(或說隱藏)了先前唱片中的實驗元素。儘管歌詞很朦朧,但依然關注現實,一發行即獲得無數樂迷的關注,銷售量也創佳績。
同時,這也是腰的最後一張專輯,之後劉濤依然會與楊紹昆進行音樂上的創作,但不會再以“腰樂團”的名義發行。
万能青年旅店 豆瓣 豆瓣 豆瓣 Spotify 苹果音乐
9.5 (888 个评分) 萬能青年旅店 类型: 成人另類
发布日期 2010年11月12日 出版发行: 2010 万能青年旅店 / 2010 万能青年旅店
唱片的录音棚就是排练室,更早以前它是董亚千家里的老宅,闷在年代久远的四层红砖楼房里,周围住的多数是老人。乐队在这一片早起早睡的潮水里干活,扯淡,吃喝拉撒,无论昼夜,不知大中华盛世将至。
那些80年代的红砖还能叫红色吗,大概只能算煤球渣子的近亲。正如唱歌的最终会沉默,昨日奔跑着的青年和鸵鸟,一转眼就是今天的腐肉,秃鹫。不过,音乐不是为如此这般的现实伴奏的,它一直在它该在的地方,需要一路撕扯着过去的,只是我们。
这么多年,这么一帮人,前前后后兜圈子,现在终于出首张唱片。到了这一步,快和慢是另一个世界的话题。让企业家和文人继续开辩论会吧。专辑在手,大梦初醒,专属于个人的节奏,早就战胜了环境施加的心理暗示。药方就是我们自己,像羽毛,突然的,一下一下的飘落而至。
必须承认首张唱片是土法炼钢,各种自学试验,呼哧呼哧的吹风点火,完全没有大跃进的豪爽速度,反倒前后拖了快两年。修改打磨,福祸焉知。硬伤是免不了的。有时候像拳头打进了棉花,那种落空和被瞬间软化的悲哀,简直让人恨不得放弃所有的努力。相信许多中国乐队也都经历过。不多说。Leonard Cohen 的名言最适合用来安慰:一半怪自己,一半怪环境。
设备东拼西凑,制作也七嘴八舌,反正各种借,骗,着急和糊涂,旧交新朋全部派上了用场。万能青年旅店,名字叫的清楚响亮,自己没开张的时候先轮番被大家招待,欠下的人情堆到天边。这就是生命里的各种麻烦吗。现在描述起来,却又像一幅理想世界的蓝图:众人拾柴浇油,吵吵嚷嚷间,一团火焰轰地着了。
90年代美式另类摇滚很深的影响过这个乐队,现在成员们的喜好包括老摇滚,民谣,爵士乐,迷幻噪音,酒后流行歌,草地唱诗等等,至于作品是什么,光自己说不算。
录音室的窗外,短暂出现过一大片空地。那是开发商圈出的牧场,即将到来的肥肉和鲜血,即将到来的千万人厕身其间刨食的日子。但它曾经是空旷的,好几个足球场那么大的空旷,尤其到了晚上,像真理似的空虚,神秘,给目光以憧憬的机会,让风进来,吹得更猛烈。
唱片完成之时,空地已经被耸立的高楼填满。我们渴望这张塞了很多东西的唱片还能留下空地的丝缕感觉,这样的话,所有听到的人,就有可能并肩站在一起。
谢谢大家。
民谣地图·拾众而歌 豆瓣
陈鸿宇 / 王喂马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16年7月22日 出版发行: 众乐纪文化
我们要去的地方 —— 放歌于野,行游于市。
拾歌与众
音乐与诗歌一样,承载流动的意识碎片和言语之外的情感表达,而民谣的良贵之处在它不同于传统唱片模板下,精准投放市场的消费品,它是自发而隐秘的个人叙述,不经矫饰的原始流露。
李皖曾在《民谣流域:诗歌与吟唱》一书中写道:“传统的民谣曲调大致都建立在语言本身的语调和字节上。远古的先人们,也许被自然激荡,或被人群激发,他们的灵魂涌动,心绪蒸腾上升,说话者的腔调加重、放大、变形。倾诉获得升华,说话变成了歌。”
《民谣地图》的概念成形于众乐纪创立者,独立音乐人陈鸿宇2016巡演之初。行者歌于途,秉持着让独立从态度落实为行动,进而回归民俗的想法,陈鸿宇与马雨阳以搭车的形式上路,以歌声会访各地音乐人。

拾城与人
27座城市,山南海北。每一方土壤自有其悬殊的文化生态,陈鸿宇与马雨阳如同两位好奇的探秘者,拾摭途中巧遇的歌声与故事,通过音乐和影像的方式去呈现和记录。
每一座城市与音乐人的关系,沉淀出的音乐形式自有其地域的根植性,影响会在旋律创作、文字、语言,乃至生活的日常里集聚、延展、渗透,或在无意识的生长中迸发,或消弭于时间的长流中。它们粗野或奇趣,深沉而素简,偏小众的传播渠道也构建起其独特的音乐感染力。
《民谣地图》是一份收集和整理,地方十音乐人的发声;也是一段发掘和留白,南北十座城市的近影速写。
新长征路上的摇滚 豆瓣
9.5 (254 个评分) 崔健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1989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
崔健曾代表中国的摇滚音乐,曾几何时我们大家都在唱着“一无所有”,崔健老了吗?离我们远了吗?不!崔健还在!让我们重新享受他的音乐!
崔健首张个人专辑。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张原创摇滚乐专辑。奠定了其在中国摇滚乐历史上的开山鼻祖之地位。【一无所有】、【新长征路上的摇滚】、【花房姑娘】、【不是我不明白】等名曲即有反映时代大背景的HARD ROCK风格作品,也不乏温婉流畅民谣情歌,并且包含了在当时鲜为人知的RAP元素。成为80年代中国年轻人的最佳代言,并且多年来传唱不衰,是当之无愧的传世经典之作。
算云烟 豆瓣
8.2 (49 个评分) 谢春花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16年6月21日 出版发行: 独立发行
这是95后的谢春花发行的首张创作专辑,收录了这个年轻的独立音乐人对于音乐的特别心境。描述着关于梦境、自我以及不可言说的观念哲学。然而与初版相比,《算云烟》再版在专辑包装上做出了相当大的调整与升级。此外,再版专辑中还收录了由谢春花本人设计与绘制的专辑歌曲明信片,使得其更具收藏价值。
整张专辑用悠扬的曲调与诗意的词作表现了谢春花独特的音乐风格,融合了对生活、对情感与对自身不同的理解与叙述,充分传达出其别具一格的人生态度。正式发行于2016年6月21日,其中收录8首原创曲目,在各大平台上均收获出色反响。同时,《算云烟》全国15城巡演票房高涨,受到歌迷的热烈欢迎。从高中时的一把古典吉他,到大学正式开始创作,将人生经历谱曲写词,把心情唱成歌。如今的优秀成绩也离不开谢春花自身的努力。为了做出更好的音乐,她自学民谣吉他、手鼓、尤克里里、口琴等乐器,并将它们融合到创作中。
歌曲介绍:
1.《茶酒伴》
诗情画意的歌词配上别出心裁的旋律。又一年冬去春来,不如一碗茶相伴。
2.《借我》
热门歌曲,深受歌迷喜爱,标志性的曲调使歌曲极具传唱度。是果决孤勇的傲骨,是安稳平和的姿态。
3.《瞬》
生命如梭,光阴似箭。转瞬之间,那些珍藏血与泪的画面都已不在眼前。
4.《荒岛》
旋律朗朗上口,引人入胜。世界是无边海洋,每个人都是一座荒岛,渴望回音。
5.《还想听你的故事》
年少是场无悔的固执。你的每件平凡小事,都是我的故事。
6.《我从崖边跌落》
看星空辽阔,落惆怅梦魔。殊不知初初相识,已是身倚断崖,背后是无边梦境。
7.《荏苒冬春去》
初春时分,突如其来的大雪引人满心欢喜。与其忧愁已逝的冬日,不如欣赏这场意外的风景。
8.《无终》
专辑终曲。潮落潮涨的往事,皆成空,均是梦一场。
花房姑娘 豆瓣
6.9 (7 个评分) 程璧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15年1月20日 出版发行: 独立发行
这一次,听古典吉他“花房姑娘”唱《花房姑娘》。
《花房姑娘》(姑娘版)
你独自走过我身旁,并没有话要对我讲,
你不敢抬头看着我,噢......脸庞.
我问你要去向何方,你指着大海的方向,
我的惊奇像是给你,噢......赞扬.
我带你走进我的花房,你无法逃脱花的迷香,
你不知不觉忘记了,噢......方向,
我说你世上最坚强,你说我世上最善良,
你不知不觉已和花儿,噢......一样
我要你留在这地方,我要你和它们一样,
你看着我默默地说,噢......不能这样,
你想要回到老地方,你想要走在老路上,
这时你才知我已离不开!噢......这个姑娘!
你就要回到老地方,你就要走在老路上,
这时你才知我已离不开!噢......花房姑娘!
在木星 豆瓣
7.2 (66 个评分) 朴树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15年7月27日 出版发行: 光点影业
历经沧海 阅尽悲欢
归来不晚 青春不散
朴树 新专辑《好好地》首支曝光作品
侯孝贤 电影作品《刺客聂隐娘》宣传曲
《在木星》 再一次 听见朴树发自灵魂的歌声
------------------------------------------------------
不经意的,朴树给大家带来了惊喜:10月17日起,朴树“好好地”2015中国巡回演唱会即将全面启动,首站定于北京, 另外已经确认的城市分别是上海、南京、深圳、西安。这是朴树音乐生涯中迄今最大规模的一次巡演,而大家等待已久的同名新专辑《好好地》也将发布,首支曝光作品《在木星》,正式率先推出。
作词作曲制作人朴树,一首朴树的新歌。我们轻易就能听到那个还在路上,一刻不停的他,仿佛“我从远方赶来 赴你一面之约”的夏花在这个夏天再度盛开。恢弘而热烈的鼓点,青涩又坚定的和声,带着民谣与新世界音乐融合的熟悉气息,伴随朴树“君归来 君归来”的歌声再度响起,但这一次,朴树不再遥遥远去,他竟然迫不及待地选择“归来”,纵然是有几分风尘仆仆,满面烟火,步履匆匆,但内心是喜悦的,崭新的!
他自问自答,“你为什么哎,言无声泪如雨,你为什么哎,仰起脸笑得象满月,问那人间,千百回生老死别,与君欢颜 从此永留身边”;
他亦然释怀,“以苦难为船,以泪为帆,心似离弦箭,莫说天无涯,海无岸,纵然归程须万载,今日归来不晚,与故人重来,天真作少年“;
他云淡风轻,“沧浪之江,西来水泱泱,江上一轮明月,照多少沉浮过往,沧浪之江,东往水莽莽,谁赏江上明月,谁听江声浩荡”……
《在木星》,仿佛解释了这些年关于他和我们各自离去,又再度重聚的答案,有伤感,有迷惘,但终究充满希望,归来的希望。
朴树的《在木星》,同时也是将于8月27日全国公映,华语电影大师侯孝贤导演执导,舒淇、张震、周韵主演的电影《刺客聂隐娘》宣传曲。该片荣获第6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大奖,是侯孝贤导演首部武侠电影,历时八年打造,同样是一部慢工出细活,经得起雕琢的作品。为《刺客聂隐娘》献声的朴树毫不掩饰对导演侯孝贤的敬意,坦言自己是侯导铁粉,对他十分崇拜。
来自不同行业的两个人,彼此欣赏却似乎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朴树原创的这首《在木星》也完美契合了电影《刺客聂隐娘》的主题:起篇“君归来,君归来”的呼唤宛如聂隐娘的心声,在“杀与不杀”的痛苦抉择中纠结。中间“与君欢颜,从此永留身边”如同一个海市蜃楼般的心愿,正如电影中的聂隐娘和田季安,相爱相杀的命运和现实中无数的羁绊让他们永无交集。结尾“谁赏江上明月,谁听江声浩荡”看似是无奈的叹息,实则寄托着聂隐娘放下爱恨,洒脱自在的心境。最理解聂隐娘的歌者以最唯美的方式诠释了电影的孤独意蕴。
而关于未来即将登场的巡回演唱会和全新专辑,我们已经从《在木星》里感受到了朴树的期待,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期待吧。对了,关于《在木星》为什么叫做《在木星》,朴师傅的回答是——
“不是所有事都有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