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古代中国 豆瓣
所属 作品: 古代中国
作者: [法] 马伯乐 译者: 肖菁 2020 - 6
在人类文明史上的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民族一直延续着、创造着五千多年有文字记载的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被誉为“古代中国史的奇才”的法国著名汉学家马伯乐,深入接触中国各阶层人士,了解他们的社会和习俗,严格使用当地人提供的信息资源,携带了旅行家在中国行走必备的参考书——中国地方志,以及欧洲特藏中被收入并被远东的出版物中已经发表的文物,撰写了这部经典巨著《古代中国》,作者综合运用语言学、文献学、人类学、社会学等的方法,广泛采用神话、传说、金石、考古的材料,构建起秦以前的中华文明发展图景。
绝代艳后 (2006)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Eggplant.place TMDB
Marie Antoinette
6.5 (208 个评分) 导演: 索菲亚·科波拉 演员: 克斯汀·邓斯特 / 詹森·舒瓦兹曼
其它标题: Marie Antoinette / 玛丽皇后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位法兰西王后的一生,讲述了那个年代,法国大革命前贵族们奢华迷乱的生活。奥地利公主玛丽(克尔斯滕•邓斯特 Kirsten Dunst饰)非常聪明,生性活泼,14岁的时候,在一场政治婚姻中,从奥地利公主变成法国的太子妃。由于某些原因,王子对玛丽非常的纵容,婚后,玛丽一直过着极其奢华的生活,同样,玛丽也一直无法与内心的寂寞彻底脱离。这部电影将给我们带来关于18世纪法国宫廷和社会的各种震撼,匪夷所思的奢侈,欲望交织的爱情,以及最后法国人民的怒吼。
埃及艳后 (1963) Eggplant.place IMDb TMDB 豆瓣 Min reol 维基数据
Cleopatra
7.4 (129 个评分) 导演: 约瑟夫·L·曼凯维奇 演员: 伊丽莎白·泰勒 / 理查德·伯顿
其它标题: Cleopatra / 埃及妖后(港)
52岁的凯撒(雷克斯•哈里森 Rex Harrison 饰)以罗马执行官的身份驾临埃及,为了解决王室姐弟争位的事端。皇姐克里奥佩特拉(伊丽莎白•泰勒 Elizabeth Taylor 饰)美艳绝伦,凭借自身的魅力和政治手腕,迅速让凯撒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不但获得了对埃及的统治权,而且还以美貌征服了罗马。
克氏与凯撒完婚后,为其产下一子,深得凯撒喜欢,被立为继承人。但此事引起了凯撒手下大将安东尼(理查德•伯顿 Richard Burton 饰)与屋大维(罗迪•麦克道尔 Roddy McDowall 饰)的不满。在凯撒遇刺驾崩之后,安东尼接掌了罗马的统治权,但他同样无法抵挡克氏的绝世美貌。当安东尼彻底沉溺于暴风雨般爱情的时候,身在罗马的屋大维已经吹响了夺权的号角……
西方的历史观念 豆瓣
所属 作品: 西方的历史观念
作者: 王晴佳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 1
本书力求简练、概括地勾画西方历史学的演变。同中国史学的源远流长相仿,西方史学自古代希腊以来,也有几千年的演变发展过程,具有自成体系的悠久传统。这一传统经过不断改造、更新,自19世纪以降逐渐成为世界史学史中重要的一支,对其他国家的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譬如,20世纪初年的梁启超、胡适、顾颉刚、傅斯年等人对中国传统史学的改造,就直接受到了西方史学家的启发。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史学内部经历了一系列变化,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世界文化。虽然其影响力已不及以前,但仍然充满活力,不断有新的探索。观察西方历史学的传统和新潮,有助于我们认识历史研究的功能,了解历史学在当今社会的地位。
八佰 (2020)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八佰
7.1 (1033 个评分) 导演: 管虎 演员: 王千源 / 张译
其它标题: 八百启示录 / 战争启示录之八百壮士
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八百壮士”奉命坚守上海四行仓库,以少敌多顽强抵抗四天四夜。电影《八佰》由管虎导演,是亚洲首部全片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商业电影,将于2020年8月21日全国影院上映。
盛唐政治制度研究 豆瓣
所属 作品: 盛唐政治制度研究
作者: 吴宗国 主编 / 刘后滨 副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9 - 5
各种制度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是唐朝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这种变动不仅涉及一些具体制度,而且牵涉到从三省体制到中书门下体制这样重大的政治体制的变革。本书着眼于唐前期政治制度整体的发展变化,着重研究各个时期实际运行的制度,而不是停留在有关制度记载的条文上,以便真实地掌握唐前期政治制度的实际情况和政治体制发展变化的脉络。在体制演进的视野下,重点论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运行机制、官僚队伍的选拔机制、政务文书以及对文书进行具体操作的胥吏等。另外,还探讨了制度变化在法律体系及律令条文中的反映。
红军冰球队 (2014) 豆瓣 IMDb 维基数据
Red Army
8.7 (37 个评分) 导演: 加布·波斯基 演员: Scotty Bowman / Mark Deakins
其它标题: Red Army / 红军
《Red Army》是一部关于前苏联体育盛世时期红军冰球队的电影。以队长斯拉瓦·费季索夫的视角为观众讲述。故事描绘了他从国家英雄到民族政敌的巨大转变。从苏联到俄罗斯,电影探讨了体育运动如何真实的反映了社会和文化运动,红军冰球队的兴衰也映照了前苏联政权的变迁。
中国考古学 豆瓣
所属 作品: 中国考古学
作者: 刘莉 / 陈星灿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 - 9
中国走向文明之路是一个长期、坎坷和复杂多样的历程。这个文明经历了环境剧变的挑战、复杂社会的兴衰、社会冲突和政治纷争、出乎意料的社会转型和外来影响。我们可能永远也无法确切知道“中国性”(Chineseness)到底是如何形成的,也难以彻底了解古代“中国性”的一切详情。而且,需要研究的问题永远比答案多。这本书有助于打开一扇窗口,能够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8000多年来社会进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这片土地上的诸多小村落一步步转变为一个伟大的文明体系,我们称之为中国。
汉书艺文志注释汇编 豆瓣
所属 作品: 汉书艺文志注释汇编
9.2 (5 个评分) 作者: 陈国庆 中华书局 1983 - 6
《汉书艺文志注释汇编(繁体竖排版)》内容简介:汉书艺文志是当时公家藏书的分类目绿,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盼一部文献目录。我们讲中困目绿学须从这裹开始;讲中国目录学史,也必须从这裹开始。艺文志是汉书十志之一。古时,以易、诗、书、台、乐、春秋六者之术为六艺;文,指文百家之说而言。颇名思义,此志盖为包括六艺百家文献的总目绿。其内容分为:六羹、诸子、诗赋、兵害、敷术、方技六略,共收书三十八种,五百九十六家,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每种之后有小序,每略之后有总序,封先秦学术思想的源流、演变,都作了简明的叙述。
The Foucault Reader 豆瓣 Goodreads
The Foucault Reader: An Introduction to Foucault's Thought 所属 作品: The Foucault Reader
作者: Michel Foucault Pantheon 1984 - 11
Michel Foucault wa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thinkers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someone whose work has affected the teaching of half a dozen disciplines ranging from literary criticism to the history of criminology. But of his many books, not one offers a satisfactory introduction to the entire complex body of his work. The Foucault Reader was commissioned precisely to serve that purpose.
The Reader contains selections from each area of Foucault's work as well as a wealth of previously unpublished writings, including important material written especially for this volume, the preface to the long-awaited second volume of The History of Sexuality, and interviews with Foucault himself, in the course of which he discussed his philosophy at first hand and with unprecedented candor.
This philosophy comprises an astonishing intellectual enterprise: a minute and ongoing investigation of the nature of power in society. Foucault's analyses of this power as it manifests itself in society, schools, hospitals, factories, homes, families, and other forms of organized society are brought together in The Foucault Reader to create an overview of this theme and of the broad social and political vision that underlies it.
权力的毛细管作用 豆瓣
所属 作品: 权力的毛细管作用
9.6 (11 个评分) 作者: 王汎森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 9
《权力的毛细管作用》聚焦于明清嬗代之际的思想史和学术史。全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藉考察讲经会、省过会、日谱、人谱等面相,探讨明季清初道德意识的呈现方式及转化,和道德理想如何影响日常生活的实践,尝试联系“思想史”与“生活史”两个领域。第二部分则以康雍乾时期的文字狱、禁书及其在道咸以降的复出为切入点,展示在清代的政治压力下,权力如何像水分子般在毛细管作用的驱动下渗入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造成文化领域中无所不在的自我压抑和自我删节,在最微细、最日常、最私密的空间中也发挥了意想不到的力量。
被牺牲的“局部” 豆瓣 Goodreads
所属 作品: 被牺牲的“局部”:淮北社会生态变迁研究(1680-1949)
9.2 (17 个评分) 作者: 马俊亚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 1
本书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和作者多年来所做的田野调查,对明清以来淮北社会生态变迁的历程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了治水、漕运和盐务等政策对淮北的地理、河道、水文、物产、民性及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等的塑造乃至扭曲作用。认为淮北地区之所以从唐宋时代的鱼米之乡演变为穷乡瘠壤,主要是封建中央政府以“顾全大局”的名义而有意牺牲这一“局部利益”的结果。
革命与反革命 豆瓣
所属 作品: 革命与反革命
8.2 (15 个评分) 作者: 王奇生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 - 1
1949年以后的数十年间,国内史学界有关中国近代历史的书写,基本上等同于中国革命史的书写。在业已“告别革命”的今天,我们不能仅仅简单地放弃、淡忘或者否定那些曾经长期沉迷的观念,而有必要追问,那些早已成为我们思想价值观念的革命话语和革命政治文化是如何建构起来的?又是如何演变的?由于近代中国革命离我们太近,我们常常因置身其中而对习以为常的问题缺乏敏感性。适度拉开一点距离,以一种“去熟悉化”的眼光来重新检视,也许能引发新的认识和新的思考。本书的思考即就此而展开。
本书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考察民国政治,其突出特点在于“去熟悉化”,即对民国史的一些传统观点提出挑战,譬如关于民国县长和保长的政治、生活情境、关于国民党在西南联合大学的活动、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发展等等,都有新的诠释,也更接近历史的真实。
當代歷史學新趨勢 豆瓣
作者: 許雪姬等 聯經 2019 - 3
從新文化史到全球史
臺灣第一本全面談論當代歷史學新趨勢的專書
在時間推移下,歷史學研究也隨著時代背景而發展出與前一個世代截然不同的研究趨勢,《當代歷史學新趨勢》內容著重於目前史學研究的熱門與前瞻議題,使讀者更能領略史學研究趨勢如何隨時代背景演變。
當前的歷史學趨勢可歸類為全球視野、帝國與國家、跨文化交流、環境與歷史、「科學、技術與醫療」、情感、歷史記憶、「閱讀、書籍與出版文化」、大眾史學、新史料與歷史書寫。《當代歷史學新趨勢》內容既含括最新的研究趨勢,也有過去十幾年來的數個重要課題的新發展,像是性別史、思想史、科學史。
除了以當前的前瞻與熱門課題為主,《當代歷史學新趨勢》另一特色就是凸顯當代青年學者的觀點。雖然參與撰寫的作者橫跨老中青三代,但主要以剛投入歷史學術社群擔任副教授、助理教授或助理研究員者居多,希望能透過這些新興研究者的學術觀點,完整地反映出當代史學研究趨勢的走向與變化。
许倬云观世变 豆瓣
作者: 许倬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8
★从普通人身边的细微之处,发现另一个中国
历史未必都是王侯将相的宏大故事,普通人的一日三餐、起居生活亦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许倬云由社会史切入,分析民众的思想与日常生活,展现出鲜活、亲切的中国历史面貌。中国人为什么称自己是汉人?穿越到汉代,还能吃到炸鸡吗?南北方什么时候饮食分化?
★88岁学者的温情关怀,
留学,任教,客居美国六十余年的许倬云,心心念念的依然是同胞、故国。作者自言做了一辈子“旁观者”,但学会了设身处地,以体会领略的习惯。古人遭逢幸运时,为之欢呼庆幸;古人失误时,为之悲悯哀矜。由此感同身受,即于古事少一份苛责,多一份警惕。
★在与西方文明的比较中,发现中国文化特质
《万古江河》作者、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以宽宏的视野,中正平和的笔调,对比中国与世界,关注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从中发现中国特有的文化基因。农业、家族、儒家思想等,造就了国人的历史与社会生活。
国家构建 豆瓣
State Building: Governance and World Order in the 21st Century: Governance and World Order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所属 作品: 国家构建
作者: [美]弗朗西斯·福山 译者: 郭华 2020 - 7
贫困、毒品、艾滋病、恐怖主义——今天的世界面临着诸多艰深复杂的难题,它们不仅困扰着生活在问题原发地的人民,也威胁着整个人类文明的安全。关于这些问题的源头,研究学者众说纷纭。曾经提出“历史的终结”的弗朗西斯·福山认为,促使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相同的:国家软弱无能或失败。而解决它们的方法,便是国家构建。
本书围绕国家构建这一命题,在国家治理和世界秩序两个层面上进行了讨论。作者认为,软弱无能或失败的国家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许多严重问题的根源。为克服这些问题,应当在精简国家功能范围的同时,加强国家功能范围内的能力。作者从辨析国家的概念入手,结合组织理论和当代政治现实,提出了在发展中国家构建强有力的国家制度的方式,以及国际社会干预他国时应当重视的国家构建手段,并最终指出,无论是民族国家的国家建设还是国际社会援助与干预,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建设小而强的国家。
=====================================
编辑推荐
★ 下启《政治秩序的起源》等作 以国家为镜鉴探索新世纪的人类兴衰
随着21世纪的来临,人类世界踏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正是站在这一历史节点上,福山集中关注起国家构建的重大意义,此后陆续撰写了两本视野广阔的国家构建历史著作:《政治秩序的起源》和《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
★ 结合组织理论和公共管理学理论 解析国家软弱的基因和制度弊端的病理
从比较政治学的角度切入,对比现实中的不同国家在重要领域的治理成绩,以作者一贯的清晰明了展现各国的国家功能水平,并基于组织理论,明白易懂地分析制度弊病产生的原因和构建高效组织制度的困难。
★ 紧贴世界时事和现代历史 兼具殷切的现实关怀和福山式的历史视角
从贫困、毒品、艾滋病、恐怖主义等人类社会面临的一系列现实问题出发,围绕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对国家构建理论展开阐述,同时不忘回顾二战以来的相关经典历史案例,兼顾迫切的现实需要与深度的历史回顾。
★ 北大教授李强作序推荐 全面梳理福山国家理论十余年来的研究思路
李强教授不仅细致解读了本书的要旨,同时总述了作者在后续《政治秩序的起源》等著作中进一步阐述的国家构建理论,帮助读者深入全面地认识作者以广阔宏大的比较政治视野勾勒出的“一幅世界范围的国家构建历史”。
=====================================
名人推荐
弗朗西斯·福山是一位当代事务分析领域的领袖人物,他对我们理解今天这个复杂世界的社会和政治问题做出了富有洞见的杰出贡献。
——塞缪尔·亨廷顿
福山令人信服地指出,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从贫困到艾滋病,从毒品到恐怖主义——不是国家过度统治的结果,而是许多国家积年软弱或完全失败导致的。国家的崩溃或软弱在20世纪90年代已在索马里、海地、柬埔寨、波斯尼亚、科索沃和东帝汶造成了重大的人道主义和人权灾难。美国人一度认为,他们只需给钱或者派遣维和部队就可以应对这些灾难,但是9·11事件证明,即使是一个富裕而强大的国家,也仍然不免受到这些遥远而混乱的土地孕育出的灾难的影响。
——《巴尔的摩太阳报》
福山是一位善于处理宏大主题的杰出作者,他敢于冒险,用一章总结出发展理论的历史,再用另一章总结组织理论的历史。他不需要借助什么专业术语就能把问题讲清楚,让读者能够跟上他的思路。
——《华盛顿邮报》
弗朗西斯·福山写的这本小书非常有用、充满智慧,他是一位政治思想领域的领军人物。这本书探索了恐怖主义时代下的一个核心问题:对于脆弱、失败的国家进行“国家构建”的危害(以及某些时候的必要性)。希望这本书会成为国务院政策制定者的必读著作。
历史学与社会理论:第2版 豆瓣
History and Social Theory (2nd edition) 所属 作品: 历史学与社会理论
9.7 (22 个评分) 作者: [英] 彼得·伯克 译者: 李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 - 11
社会理论对历史学家来说有什么用?历史学对社会理论家又有什么用?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化史学家,伯克在此书中对这两个乍看简单的问题作了清晰有力、影响深远的回答。这个经典文本的第2版作了修改和更新,伯克重新检讨了历史和社会科学这两个领域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最近几十年间的初步交汇。
《历史学与社会理论》的第2版将会通过挑战对历史学和社会科学之角色的当下定位,继续激励学生和学者跨越学科边界。
2020年8月21日 已读
众所周知,历史学是不存在自己的理论的,因此从社会学领域借用“理论工具”,基本上是近代以来历史学研究寻求突破的主要方法。而一些从哲学领域延伸而来的理论,细究之下其实很有可能动摇甚至颠覆历史领域的“自古以来”的很多基本的问题和目的,这些问题“会威胁到被引入其中的任何思想体系,使之发生转型”。一些微观史学的学者会认为历史研究由于其个案性质从而影响到了这门学科自身理论的产生(这里的“理论”包含了一个潜在判断,即指一种“放之四海皆准”的准则)。历史学难以从学科自身“发明理论”并不是什么让人惋惜的事,相反,对其他学科理论工具的借用恰恰可以使聚焦基础问题的历史学发现更多深化的可能,理论也因此成为一种视角的获得。我个人觉得历史学也没有什么单纯的“个案研究”,所有的所谓“个案”最终都指向“人”本身。
历史 历史学 历史学与社会理论 历史社会学 史学理论
唐代文士與中國思想的轉型 豆瓣
Literary Men and Intellectual Transformations in Tang China (Revised Edition) 所属 作品: 唐代文士与中国思想的转型
作者: 陳弱水 臺大出版中心 2016 - 1
中晚唐思想變化是本書作者三十年來最主要的研究課題。
本書涵蓋中唐儒家復興的各主要論題,並展現其來由與發展過程,
正是作者學術生涯的重要里程碑。
中國思想在唐宋之際發生了深刻──可說是劃時代──的變化。本書從多個角度考察唐代思想的演進以及此一巨變的形成,希望重建一個動態、立體的歷史過程。
本書探討唐宋之際思想巨變的起點:安史亂後的儒家復興,尤其著重文人與儒家復興的關係;全書分為「總論」和「分論」兩部分。「總論」一篇為針對中唐思想變化起源與性質的大規模、長時期、結構性論述。「分論」八篇則是相關具體問題的探討,內容涉及中古心靈的基調,六、七世紀(南北朝末期至唐初)的思想狀態,安史亂後的文人心態,中晚唐古文運動與儒家復興,中晚唐文人與經學,以及唐代思想變化的社會文化背景。
本書運用了現代歷史學的各種研究取向,包括:個人思想分析、觀念史、個人與集體心態考察、思想的社會史、知識社群研究等取徑;論述內容涵蓋佛教、道教、儒家學說、文學思想、思想的社會關聯,是隋代至唐末五代思想史點與面兼顧的探索和解釋。
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修订本) 豆瓣
所属 作品: 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
作者: 仇鹿鸣 2020 - 8
对魏晋之际的诸种研究,大体是站在陈寅恪先生相关论述的延长线上加以发展、修正,运用政治集团学说所具有的利弊在这一时段的研究中也有充分的体现。自从1980年代以来,涌现了不少从个别历史事件的考证入手,通过细节的考证复原魏晋之际政治变局的佳作,本书之作亦得益于此。《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采取将政治史与家族史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在政治史的脉络中探讨西晋权力结构从形成到崩溃的过程,另一方面考察魏晋大族之间的政治、婚姻、交往网络,探究这一网络在魏晋政治变局中发挥的作用。
中国的单位组织 豆瓣
所属 作品: 中国的单位组织
作者: 李路路 / 李汉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9 - 3
三联生活书店出品。“中国社会学经典文库”《中国的单位组织:资源、权力与交换》(修订版)——“单位”与“单位人”、权力结构与行为选择、利益关系与资源分配、个体与群体心理特质,探寻单位组织内外不容忽视的作用机制
“单位”在中国社会中一度是使用频率极高的名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中国的单位组织:资源、权力与交换》一书依据问卷抽样调查数据,对中国城镇社会中的“单位”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分析了“单位组织”在本质上不同于一般工作组织的诸多方面,探讨了在中国的单位组织内,资源是怎样形成和分配,权力在资源的形成和分配过程中怎样产生,资源和权力怎样制约和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以及在单位组织中人们的服从行为又怎样与资源、权力相交换。
进入21世纪以来,虽然单位的定义和覆盖范围有了很大变化,但其作用和影响却持续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可作为理解衍生中的各类组织体系的参照系。通过对“单位”的分析和探究,可一窥组织机构中的作用发生机制,以及个体与群体心理,从而收获理解中国社会和社会结构的相关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