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长安与河北之间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所属 作品: 长安与河北之间:中晚唐的政治与文化
8.3 (24 个评分)
作者:
仇鹿鸣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 11
其它标题:
长安与河北之间:中晚唐的政治与文化
布罗代尔认为,“在谈到各个帝国和它们的兴衰的时侯,也许应该注意到促使这些国家诞生的命运,也就是说,不要混淆时期,不要过早去察觉那些与日俱增后来变得强大的事物的巨大威势,也不要过早去预示那些随着岁月流逝后来不再强大的事物的衰落”,中晚唐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之处便在于这是长达两个半世纪缓慢的“衰落”,甚至可以略带夸张地说将这一过程描述为“衰落”是后世史家提供的刻板印象。本书的讨论虽仍集矢于唐廷与藩镇这一旧议题,但观察的角度力求与前人有所不同,尝试从政治的动态演变与藩镇内部的变迁入手,考索中晚唐政治运作中的惯例与默契。作者熟练运用新出石刻资料,并与传世文献融会贯通,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勾勒与以往稍具不同的历史演进线索,推陈出新,别开生面。
家族、土地与祖先 豆瓣
Family, Fields, and Ancestors: Constancy and Change in China’s Social and Economic History, 1550-1949 所属 作品: 家族、土地与祖先
作者:
[美]易劳逸
译者:
苑杰
重庆出版社
2019
- 1
长时段、全球史视野下的中国近世史典范之作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弟子、著名汉学家易劳逸重新审视中国近世史的力作《历史》《历史学家》《亚洲》《经济史学刊》等媒体推荐好书☆读懂近世中国的“常”与“变”才能读懂近现代的中国
☆长时段、全球史视野下的中国近世史典范之作☆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弟子、著名汉学家易劳逸重新审视中国近世史的力作☆作者的观点与马克斯·韦伯、李约瑟、费孝通等人的研究形成了言之有物的对话
☆《历史》《历史学家》《亚洲》《经济史学刊》等媒体推荐好书读懂近世中国的“常”与“变”,读懂近现代的中国易劳逸是西方著名汉学家,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的弟子,其所著《毁灭的种子》(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一种)《流产的革命》等书是许多专家研究近现代中国的案头书。
《家族、土地与祖先》一书中,作者的眼光不再局限于19世纪和20世纪,而是上溯到16世纪,在长时段、全球史的视野下重新审视了近现代中国历史演进的历史逻辑。作者认为,近现代中国的历史演进有与西方的碰撞的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中国内部因素发展变化的结果,所以作者说:“永远也不要再说帝制时代晚期的中国社会处于停滞状态,是一个'永恒停滞'的国家了。”早在16世纪中国社会就开启了具有近现代化社会特征的转变。“这个时代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独特历史阶段的开端,也正是从这个时代开始,中国的经济领域开启了商品化和货币化进程,对外贸易得以发展,传统社会阶层划分被打破,民众书写能力得以普及,人口得到迅速增长,这一切在接下来的两百年及更长时段里极大地改变了整个帝国的社会面貌。”
这些因素与近现代中国的历史演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书认为,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变迁在现代化早期不断加速,主要原因还是来自国内。中国社会自16世纪以来越来越明晰的商品化、货币化和城镇化进程,发展到19世纪中期已成为推动中国社会结构发生本质变化的重要力量。这一时期,商人的权力和声誉都有所提升,拥有财富而不是受过儒家教育,即便不是决定一个人社会地位的首要要素,也是重要要素。然而,19世纪中期以后推动经济和社会变迁的主要力量无疑是中国社会与西方社会的接触。
中国社会在现代化早期的“变”虽有重要意义,但是相对于中国社会过去百年间发生的技术、机构和政治变迁,其传统社会文化方面的特性却几乎没有发生变化。比如作为“中国社会秩序战略核心”的家庭主义(或家族主义)仍旧盛行。中国人社会行为的三大特点,即强调社会等级和身份、重视“关系”和“要面子”直至今天这些依然是中国人的显著国民性。书中关于中国社会的常与变的分析与马克斯·韦伯、李约瑟、费孝通等人的研究形成了言之有物的对话,是一部了解中国近世史的一部上乘之作。
该书对模塑中国近现代政治史的经济和社会背景进行了扎实的研究,各章节观点明晰,史料丰富。
——《历史》对研习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的人来说,该书是非常有益的资源……本书对1550—1949年近四个世纪的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变迁做了完美诠释,在全球化语境下为中国这样一个地域广阔且情况复杂的社会描绘了持续的图景。
——《历史学家》作者对很多重大历史问题进行了直接和明晰的探讨,成功地撰写了一本值得称道的书。该书不拘泥于成规,充满活力,让人受益匪浅。
——《亚洲》《家族、土地与祖先》为以往强调政治史和思想史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补充,该项研究反映了美国学者及他国学者对中国研究的兴趣所在和新的研究趋势。
——《经济史学刊》
本书突破以往西方学界强调政治史和思想史的研究范式,从全球史的视角考察了1550至1949年近四个世纪中国社会在经济基础、社会形态和精神信仰层面的巨变,呈现了该领域新的研究成果,是了解16世纪以降中国社会变革的权威著作。
明清以来,中国社会和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又模塑了中国近现代政治史。作者运用大量史料,对中国社会复杂且深刻的变迁予以清晰的阐释,探讨了人口变化趋势、阶级结构变化,小农经济、商品贸易和制造业与信仰和文化之间的关系等多方面的问题。
对于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这一直以来备受争论的问题,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李约瑟关于中国科技停滞的思考,以及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形成了言之有物的对话。
此外,作者还描绘了他对于中国人的理解——友善和冷漠、勤劳和懒散、进取和保守、慷慨和自私,这些自相矛盾的国民性,与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提出的“差序格局”,形成了有效的对话。
☆长时段、全球史视野下的中国近世史典范之作☆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弟子、著名汉学家易劳逸重新审视中国近世史的力作☆作者的观点与马克斯·韦伯、李约瑟、费孝通等人的研究形成了言之有物的对话
☆《历史》《历史学家》《亚洲》《经济史学刊》等媒体推荐好书读懂近世中国的“常”与“变”,读懂近现代的中国易劳逸是西方著名汉学家,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的弟子,其所著《毁灭的种子》(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一种)《流产的革命》等书是许多专家研究近现代中国的案头书。
《家族、土地与祖先》一书中,作者的眼光不再局限于19世纪和20世纪,而是上溯到16世纪,在长时段、全球史的视野下重新审视了近现代中国历史演进的历史逻辑。作者认为,近现代中国的历史演进有与西方的碰撞的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中国内部因素发展变化的结果,所以作者说:“永远也不要再说帝制时代晚期的中国社会处于停滞状态,是一个'永恒停滞'的国家了。”早在16世纪中国社会就开启了具有近现代化社会特征的转变。“这个时代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独特历史阶段的开端,也正是从这个时代开始,中国的经济领域开启了商品化和货币化进程,对外贸易得以发展,传统社会阶层划分被打破,民众书写能力得以普及,人口得到迅速增长,这一切在接下来的两百年及更长时段里极大地改变了整个帝国的社会面貌。”
这些因素与近现代中国的历史演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书认为,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变迁在现代化早期不断加速,主要原因还是来自国内。中国社会自16世纪以来越来越明晰的商品化、货币化和城镇化进程,发展到19世纪中期已成为推动中国社会结构发生本质变化的重要力量。这一时期,商人的权力和声誉都有所提升,拥有财富而不是受过儒家教育,即便不是决定一个人社会地位的首要要素,也是重要要素。然而,19世纪中期以后推动经济和社会变迁的主要力量无疑是中国社会与西方社会的接触。
中国社会在现代化早期的“变”虽有重要意义,但是相对于中国社会过去百年间发生的技术、机构和政治变迁,其传统社会文化方面的特性却几乎没有发生变化。比如作为“中国社会秩序战略核心”的家庭主义(或家族主义)仍旧盛行。中国人社会行为的三大特点,即强调社会等级和身份、重视“关系”和“要面子”直至今天这些依然是中国人的显著国民性。书中关于中国社会的常与变的分析与马克斯·韦伯、李约瑟、费孝通等人的研究形成了言之有物的对话,是一部了解中国近世史的一部上乘之作。
该书对模塑中国近现代政治史的经济和社会背景进行了扎实的研究,各章节观点明晰,史料丰富。
——《历史》对研习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的人来说,该书是非常有益的资源……本书对1550—1949年近四个世纪的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变迁做了完美诠释,在全球化语境下为中国这样一个地域广阔且情况复杂的社会描绘了持续的图景。
——《历史学家》作者对很多重大历史问题进行了直接和明晰的探讨,成功地撰写了一本值得称道的书。该书不拘泥于成规,充满活力,让人受益匪浅。
——《亚洲》《家族、土地与祖先》为以往强调政治史和思想史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补充,该项研究反映了美国学者及他国学者对中国研究的兴趣所在和新的研究趋势。
——《经济史学刊》
本书突破以往西方学界强调政治史和思想史的研究范式,从全球史的视角考察了1550至1949年近四个世纪中国社会在经济基础、社会形态和精神信仰层面的巨变,呈现了该领域新的研究成果,是了解16世纪以降中国社会变革的权威著作。
明清以来,中国社会和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又模塑了中国近现代政治史。作者运用大量史料,对中国社会复杂且深刻的变迁予以清晰的阐释,探讨了人口变化趋势、阶级结构变化,小农经济、商品贸易和制造业与信仰和文化之间的关系等多方面的问题。
对于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这一直以来备受争论的问题,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李约瑟关于中国科技停滞的思考,以及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形成了言之有物的对话。
此外,作者还描绘了他对于中国人的理解——友善和冷漠、勤劳和懒散、进取和保守、慷慨和自私,这些自相矛盾的国民性,与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提出的“差序格局”,形成了有效的对话。
木骨禅心 豆瓣
9.1 (13 个评分)
作者:
王南
新星出版社
2018
- 9
本书是“建筑史诗”系列的最新作品。“建筑史诗”由建筑学者王南撰写,拟出版四卷二十四本(本书为第九本),内容涉及汉、唐、宋、元、明、清、东西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等古今中外的建筑,旨在用几万字的篇幅写透一座建筑或一组典型建筑,以及它的血脉传承,进而向读者勾勒一幅恢弘的建筑史画卷。
《木骨禅心》对日本古建筑向中国古建筑学习的三堂课,以及日本从全面模仿中国,到逐渐根据本民族的特点进行独立创造的历史进程,做了惊鸿一瞥式的概览。试图通过对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平安时代、镰仓时代典型建筑实例的剖析,与同时期、同类型的中国古建筑相对照,呈现日本各历史时期的古建筑受到中国古建筑何种程度的影响,且如何通过学习、理解和消化从中国南北朝、唐、宋输入的建筑知识与技艺,进而创造出具有自身独特性的日本建筑。
本书适合与“建筑史诗”系列的《梦回唐朝》(介绍唐朝建筑)、《营造天书》(介绍宋、辽、金建筑)、《塔窟东来》(涉及北朝云冈石窟)相互参照来读,可对中日古建筑的“师承关系”有相对完整的认识。
《木骨禅心》对日本古建筑向中国古建筑学习的三堂课,以及日本从全面模仿中国,到逐渐根据本民族的特点进行独立创造的历史进程,做了惊鸿一瞥式的概览。试图通过对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平安时代、镰仓时代典型建筑实例的剖析,与同时期、同类型的中国古建筑相对照,呈现日本各历史时期的古建筑受到中国古建筑何种程度的影响,且如何通过学习、理解和消化从中国南北朝、唐、宋输入的建筑知识与技艺,进而创造出具有自身独特性的日本建筑。
本书适合与“建筑史诗”系列的《梦回唐朝》(介绍唐朝建筑)、《营造天书》(介绍宋、辽、金建筑)、《塔窟东来》(涉及北朝云冈石窟)相互参照来读,可对中日古建筑的“师承关系”有相对完整的认识。
宋宴 Eggplant.place 豆瓣
9.3 (16 个评分)
作者:
徐鲤
/
郑亚胜
…
新星出版社
2018
- 8
蒸羊煮鱼、素食仿菜、粥面汤羹、糕饼蜜饯,从宫廷飨宴、文人茶会,到平民餐饭
——七十佳肴,回味两宋风流。
春之清爽,夏之圆熟,秋之鲜香,冬之醇厚——四时为限,不时不食。
节庆时俗,风物掌故,诗词名画——信笔游宋,无知无味。
脱始于《山家清供》《中馈录》等宋元食谱,以今日食材,还原古法美味。
共赴一席宋人飨宴。
————————
或许你从未见过如此“丰盛”的一本书。
它是食谱,作者根据《山家清供》《中馈录》等宋元典籍文献记载还原了75道宋朝美食,按时令编排,囊括宫廷菜、文人菜与平民菜三级,涉及热荤、素菜、冷盘、羹汤、粥面、糕饼、饮料、果子八类,附有详细的食材配置与制法步骤图,上手容易。
它是随笔,跟着作者信步闲逛于宋朝的市井乡间:每道菜背后有什么名堂,菜市货摊新上了什么,寒食重九、春秋社日有哪些热闹,知名的文人雅士为“吃”留下了哪些佳话、笑话……历史风物皆有迹可循。
它也展现了宋人的美学,收录宋画、书法、唐宋器物图片还原其时情境,赏花、焚香、玩物……由“吃”延展开去,欣赏一个大雅与大俗兼备的迷人时代。
宋宴,是一场宋朝文化的盛宴,色香味俱全,带领你重寻传统文化的魅力。
——七十佳肴,回味两宋风流。
春之清爽,夏之圆熟,秋之鲜香,冬之醇厚——四时为限,不时不食。
节庆时俗,风物掌故,诗词名画——信笔游宋,无知无味。
脱始于《山家清供》《中馈录》等宋元食谱,以今日食材,还原古法美味。
共赴一席宋人飨宴。
————————
或许你从未见过如此“丰盛”的一本书。
它是食谱,作者根据《山家清供》《中馈录》等宋元典籍文献记载还原了75道宋朝美食,按时令编排,囊括宫廷菜、文人菜与平民菜三级,涉及热荤、素菜、冷盘、羹汤、粥面、糕饼、饮料、果子八类,附有详细的食材配置与制法步骤图,上手容易。
它是随笔,跟着作者信步闲逛于宋朝的市井乡间:每道菜背后有什么名堂,菜市货摊新上了什么,寒食重九、春秋社日有哪些热闹,知名的文人雅士为“吃”留下了哪些佳话、笑话……历史风物皆有迹可循。
它也展现了宋人的美学,收录宋画、书法、唐宋器物图片还原其时情境,赏花、焚香、玩物……由“吃”延展开去,欣赏一个大雅与大俗兼备的迷人时代。
宋宴,是一场宋朝文化的盛宴,色香味俱全,带领你重寻传统文化的魅力。
江岸送别 豆瓣
Chinese Painting of the Early and Middle Ming Dynasty, 1368-1580 所属 作品: 江岸送别
8.6 (10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高居翰
译者:
夏春梅 [等]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
- 8
朱元璋推翻蒙元政权,建立明朝以后,却也带来了一段腥风血雨的统治,许多文人画家都落得了身首异处的凄惨下场,形成明初画坛的空白时期。本书探讨明代初期与中期的绘画发展,除了讨论明代画家如何赓续元代的绘画成就,寻求创新之外,也探讨了宫廷绘画与浙、吴(苏州)、南京等地方画派的表现及其发展。书中对于画家的社会、经济地位与其绘画风格的关系,也有极为精彩透辟的讨论。
宋人丘壑 豆瓣
作者:
高木森
2019
- 1
《宋人丘壑:宋代绘画思想史》一书将五代、两宋联结,阐明彼时绘画发展的经纬脉络。五代、两宋在中国绘画史上是黄金时代,当时的画家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转型机遇下创造了绘画的新时代。新的艺术哲学、美学,新的题材和笔墨技法,为其后一千多年的绘画发展立下坚实的基础。
本书前六章即分论五代,北宋前期、中期、晚期,南宋前期、后期。最后一章“附录—古画鉴赏专题”收录五篇论文。第一,分析《韩熙载夜宴图》的创作时代、人物情节、构图安排等。第二,解析《早春图》是否经裱画师改造。第三,从笔法和布局风格探讨《风竹图》的创作年代。第四,仔细分析《清明上河图》,包括创作年代、所画的内容与时节,最重要的是对所绘地点做深入分析探讨。第五,关于《明妃出塞图》与《文姬归汉图》的解读,因为这两幅画的人物、布局只有极小的差异,但一是“出塞”,一是“归汉”,有许多神秘议题待解。
本书前六章即分论五代,北宋前期、中期、晚期,南宋前期、后期。最后一章“附录—古画鉴赏专题”收录五篇论文。第一,分析《韩熙载夜宴图》的创作时代、人物情节、构图安排等。第二,解析《早春图》是否经裱画师改造。第三,从笔法和布局风格探讨《风竹图》的创作年代。第四,仔细分析《清明上河图》,包括创作年代、所画的内容与时节,最重要的是对所绘地点做深入分析探讨。第五,关于《明妃出塞图》与《文姬归汉图》的解读,因为这两幅画的人物、布局只有极小的差异,但一是“出塞”,一是“归汉”,有许多神秘议题待解。
无言的山丘 (1992)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無言的山丘
9.4 (138 个评分)
导演:
王童
演员:
杨贵媚
/
黄品源
…
其它标题:
Hill of No Return
/
無言の丘
…
1927年,大量贫苦农民涌向台湾九份山区金瓜石,圆他们的淘金梦。憨厚的佃农阿助、阿尾兄弟随着淘金人潮来到九份,投租在寡妇阿柔的陋屋里。阿柔是位人称克夫运的可怜女人,她与阿助日久生情。淘金热的兴起,使九份充斥着走私与色情。日本方面派才俊柴田负责治理金矿的秩序。然而,矿工与妓院勾结,黄金交易日益猖獗,抗争事件纷乱迭起,才俊被杀。阿助与阿柔婚后不久病故,阿柔欲哭无泪,带着四个孩子及亡夫的牌位,落寞地离开九份……
宠儿 (2018)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The Favourite
7.4 (576 个评分)
导演:
欧格斯·兰斯莫斯
演员:
奥利维娅·科尔曼
/
艾玛·斯通
…
其它标题:
The Favourite
/
争宠(港)
…
故事发生在十八世纪早期的英格兰,安妮(奥莉薇娅·柯尔曼 Olivia Colman 饰)是大不列颠王国的女王,她和自己的青梅竹马莎拉公爵夫人(蕾切尔·薇兹 Rachel Weisz 饰)一直保持着秘密的情人关系。阿比盖尔(艾玛·斯通 Emma Stone 饰)是莎拉的远方亲戚,一直渴望融入以皇室为代表的上流社会,她来到了莎拉身边,想要谋得一份职务,哪知道莎拉对她十分冷淡。
凭借着自己的聪慧和计谋,阿比盖尔吸引了安妮女王的注意,得以在她的身边侍奉。很快,阿比盖尔便得知了安妮女王和莎拉之间的“小秘密”,对权谋充满了欲望的阿比盖尔开始希望自己能够取代莎拉的位置,得到女王的宠幸。
凭借着自己的聪慧和计谋,阿比盖尔吸引了安妮女王的注意,得以在她的身边侍奉。很快,阿比盖尔便得知了安妮女王和莎拉之间的“小秘密”,对权谋充满了欲望的阿比盖尔开始希望自己能够取代莎拉的位置,得到女王的宠幸。
副总统 (2018) 豆瓣 维基数据 Eggplant.place IMDb TMDB
Vice
6.8 (155 个评分)
导演:
亚当·麦凯
演员:
克里斯蒂安·贝尔
/
艾米·亚当斯
…
其它标题:
Vice
/
为副不仁(港/台)
…
曾拍《大空头》(The Big Short)聚焦美国次贷危机的导演亚当·迈凯(Adam McKay)日前与派拉蒙签约,将导演一部讲述美国前副总统迪克·切尼(Dick Cheney)故事的传记片。而布拉德·皮特的“B计划”制片公司也将继《点球成金》、《大空头》后再次与迈凯合作,制作这部电影。
迪克·切尼号称是美国历史上最有权势的副总统,他也是现任美国副总统彭斯(Mike Pence)的效仿对象。布什当政八年时间里,表面上切尼是美国的二号人物,但实际上小布什总统(George W. Bush)的很多决定,包括阿富汗战争、入侵伊拉克等都是由他定夺的。
切尼本人是一个充满争议的矛盾体。他一直都是保守党派,曾为尼克松、福特、老布什政府做过幕僚,后进入哈利伯顿公司当了几年CEO,然后和小布什一起入主白宫;但他对于同性恋婚姻却持支持态度,因为他的女儿是一名女同性恋。此外,切尼五次拖延不愿去越战战场,却是个不折不扣的主战鹰派。
亚当·迈凯说:“我一直觉得切尼是个有意思的人物,很想搞清楚究竟是什么在驱动他、他到底信仰什么。所以我们就做了深挖调查,结果令人震惊,切尼堪称是美国现代史上最有权力的政治人物,他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美国现在的国际地位,而他为了攫取权力所采取的方式也令人瞠目结舌。”
亚当·迈凯希望能在2017年春拍摄本片,并在年底上映。目前他正在物色合适的演员人选。
亚当·迈凯拍摄《切尼传》,意味着他之前接手的《坏血》(Bad Blood)项目要往后推迟了。
迪克·切尼号称是美国历史上最有权势的副总统,他也是现任美国副总统彭斯(Mike Pence)的效仿对象。布什当政八年时间里,表面上切尼是美国的二号人物,但实际上小布什总统(George W. Bush)的很多决定,包括阿富汗战争、入侵伊拉克等都是由他定夺的。
切尼本人是一个充满争议的矛盾体。他一直都是保守党派,曾为尼克松、福特、老布什政府做过幕僚,后进入哈利伯顿公司当了几年CEO,然后和小布什一起入主白宫;但他对于同性恋婚姻却持支持态度,因为他的女儿是一名女同性恋。此外,切尼五次拖延不愿去越战战场,却是个不折不扣的主战鹰派。
亚当·迈凯说:“我一直觉得切尼是个有意思的人物,很想搞清楚究竟是什么在驱动他、他到底信仰什么。所以我们就做了深挖调查,结果令人震惊,切尼堪称是美国现代史上最有权力的政治人物,他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美国现在的国际地位,而他为了攫取权力所采取的方式也令人瞠目结舌。”
亚当·迈凯希望能在2017年春拍摄本片,并在年底上映。目前他正在物色合适的演员人选。
亚当·迈凯拍摄《切尼传》,意味着他之前接手的《坏血》(Bad Blood)项目要往后推迟了。
安德烈·卢布廖夫 (1966)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Eggplant.place TMDB
Андрей Рублёв
9.1 (184 个评分)
导演: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演员:
安纳托利·索洛尼岑
/
伊万·拉皮科夫
…
其它标题:
Андрей Рублёв
/
安德鲁卢布列夫(台)
…
15世纪初,俄罗斯动荡时期。著名圣像画家安德烈·卢布廖夫(安纳托里·索洛尼岑 Anatoli Solonitsyn饰)在大公的邀请下前往莫斯科为教堂作画,受到了贵族式的服务与对待。然而,卢布廖夫却身处在一个饱受鞑靼人铁蹄践踏和充满灾难残杀的悲惨时代。目睹了黎民百姓在大公暴政下的水深火热,卢布廖夫毅然离开教堂返回修道院。不久,卢布廖夫被迫再度回到莫斯科进行圣像创作。然而面对居民被无辜的残杀,教堂在战火中被无情的摧毁,卢布廖夫再次陷入艺术与现实巨大反差的质疑之中,拒绝继续作画。1423年,鞑靼人的军队终于被赶出俄罗斯的大地。在经历了炮火、鲜血的锤炼洗礼后的卢布廖夫,终于完成了传世名作《三位一体》的创作。
由苏联电影大师安德烈·塔科夫斯基执导的旷世史诗巨作《安德烈·卢布廖夫》,用塔式特有的诗化电影语言和如历史壁画一般的浓重画笔,呈现了15世纪俄罗斯著名圣像画家安德烈·卢布廖夫漂泊与抉择的一生。本片荣获1969年第22届戛纳电影节费比西奖。
由苏联电影大师安德烈·塔科夫斯基执导的旷世史诗巨作《安德烈·卢布廖夫》,用塔式特有的诗化电影语言和如历史壁画一般的浓重画笔,呈现了15世纪俄罗斯著名圣像画家安德烈·卢布廖夫漂泊与抉择的一生。本片荣获1969年第22届戛纳电影节费比西奖。
人文精神的伟大冒险 豆瓣
Adventures in the Human Spirit, 7th Edition 所属 作品: 人文精神的伟大冒险
作者:
[美] 菲利普·E. 毕肖普
译者:
陈永国
中信出版集团
2018
- 3
★《人文精神的伟大冒险:人文艺术通史》是一部全面的、可读性强的人文艺术通识图书,是全美近百所高校采用的通识教材,也是深受大众读者喜爱的人文艺术经典入门书。拥有极高的口碑和赞誉,是一部独特的全面的人文艺术史,让你一书在手,古今人文尽在掌握中!
★知名文化人刘苏里大力推介,赞本书为“最佳人文艺术入门书,应该人手一册”;著名学者汪民安盛赞本书“每一页都蕴含着人文精神的精髓”。
★全书涵盖音乐艺术、建筑艺术、文学艺术、表演艺术、图像艺术、造型艺术和人体艺术等门类,跨越从远古到当代的整个历史发展进程。内容的广度,思想的深度,为同类书之中的佼佼者。
★作者菲利普·E. 毕肖普是深受读者欢迎的教授和专栏作家。她有长达25年的人文学科研究、教学和写作经验,语言犀利、文笔优美、逻辑严密,发人深省。其著作是人文学科研究者和爱好者的收藏经典。
★本书采用经典16开大开本,精装全彩印刷,多幅高清跨页图,营造“掌上美术馆效果”,让你在家如同亲临美术馆。封面专色印金工艺,高质感法莎纸封面印刷,柏辽兹《狂想曲》独特压凹工艺精美内封,绝美呈现人文艺术深邃意蕴!
《人文精神的伟大冒险:人文艺术通史》旨在全面介绍人文艺术带给我们的启迪与感动。作为启发心智和健全人格的人文艺术,通过各种创造性形式,引领我们更好地了解自身及所生活的世界。全书以时间为线索,按章节讨论不同时代的人文精神,其中包括古代世界、古代希腊的古典精神、古罗马的帝国精神、一神教精神、中世纪的封建精神和哥特风格、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巴洛克精神、启蒙运动的精神、革命和浪漫主义、工业时代的物质主义精神、现代主义精神和当代精神,运用大量文献揭示历史人物的生活画面,全面呈现人文艺术深邃意蕴。新增的日常生活窗口,有如电影镜头,带我们回溯、还原人类历史的生动细节,从而帮助我们思考自身内在意义和精神所在。
★知名文化人刘苏里大力推介,赞本书为“最佳人文艺术入门书,应该人手一册”;著名学者汪民安盛赞本书“每一页都蕴含着人文精神的精髓”。
★全书涵盖音乐艺术、建筑艺术、文学艺术、表演艺术、图像艺术、造型艺术和人体艺术等门类,跨越从远古到当代的整个历史发展进程。内容的广度,思想的深度,为同类书之中的佼佼者。
★作者菲利普·E. 毕肖普是深受读者欢迎的教授和专栏作家。她有长达25年的人文学科研究、教学和写作经验,语言犀利、文笔优美、逻辑严密,发人深省。其著作是人文学科研究者和爱好者的收藏经典。
★本书采用经典16开大开本,精装全彩印刷,多幅高清跨页图,营造“掌上美术馆效果”,让你在家如同亲临美术馆。封面专色印金工艺,高质感法莎纸封面印刷,柏辽兹《狂想曲》独特压凹工艺精美内封,绝美呈现人文艺术深邃意蕴!
《人文精神的伟大冒险:人文艺术通史》旨在全面介绍人文艺术带给我们的启迪与感动。作为启发心智和健全人格的人文艺术,通过各种创造性形式,引领我们更好地了解自身及所生活的世界。全书以时间为线索,按章节讨论不同时代的人文精神,其中包括古代世界、古代希腊的古典精神、古罗马的帝国精神、一神教精神、中世纪的封建精神和哥特风格、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巴洛克精神、启蒙运动的精神、革命和浪漫主义、工业时代的物质主义精神、现代主义精神和当代精神,运用大量文献揭示历史人物的生活画面,全面呈现人文艺术深邃意蕴。新增的日常生活窗口,有如电影镜头,带我们回溯、还原人类历史的生动细节,从而帮助我们思考自身内在意义和精神所在。
中国酒史 豆瓣
所属 作品: 中国酒史
作者:
王赛时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10
- 9
《中国酒史》一书由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全书43万字。作者王赛时为山东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长期从事中国酿酒历史研究,这部《中国酒史》整整写了20年,可谓是厚积薄发之作。《中国酒史》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部专门研究“酒”的史学专著。全书沿着历史发展规律来解读中国酒的起因与变化过程,上起史前遗迹,下及晚清,采用了大量的第一手历史资料来考证中国古代酒产品和酒生活,分时段、分朝代解读了中国酒历史的发展走向和文化要素。同时,对历史上出现的各种名酒进行了起源考证和定位、定质分析,从而把中国酒的历史风貌完整地展示出来。
中古中国门阀大族的消亡 豆瓣 Goodreads
The Destruction of the Medieval Chinese Aristocracy 所属 作品: 中古中国门阀大族的消亡
6.8 (12 个评分)
作者:
谭凯
译者:
胡耀飞
/
谢宇荣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
- 4
中古中国的门阀大族主导了中国数个世纪,关于他们在十世纪的完全消失,长期以来困扰着历史学者。在本书中,谭凯利用新的数据手段分析了大批量的史料,解开了他们消失的谜团。他通过所掌握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社会网络分析手段,系统地探究了近数十年前出土的数千方碑志,其中大部分从未被学者研究过。谭凯广泛地采用了摘自墓志、散文和诗歌中的轶事,来丰富其论证,从而将一千年前的男女形象变得鲜活起来。《中古中国门阀大族的消亡》揭示了在七至八世纪的社会、经济和制度变迁下,唐代门阀大族比我们之前所认为的更加成功。只有在880年黄巢占领长安后伴随而来的三十年大动乱时期,他们的政治影响力才因大范围的肉体消灭而崩溃。
沉默的教室 (2018)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Das schweigende Klassenzimmer
8.4 (242 个评分)
导演:
拉斯·克劳梅
演员:
乔纳斯·达斯勒
/
汤姆·格兰门兹
…
其它标题:
Das schweigende Klassenzimmer
/
无声革命(港/台)
…
1956年,两位高中生提奥和库特在去西柏林看电影的路上见到了匈牙利十月起义的新闻报道。为了对起义的死者表示悼念,他们和同班同学们决定,一起在课堂上无视老师,突发沉默一分钟。然而这短短的一分钟彻底改变了班上同学的命运,许多人从此被东德安全局视为眼中钉,加以监视和迫害。在 班级被强行解散后,他们却决心在西德重新结集,不过是以作为逃亡者的新身份。
物尽其用 豆瓣
7.7 (23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巫鸿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 4
“物尽其用”是一个由“破烂儿”组成的庞大方阵,承载了亲人间相濡以沫的痕迹与温暖,承载了物资匮乏时代对生活的理解与敬重。
“物尽其用”是对一个逝去时代的展览,从北京到光州,从柏林到纽约,无数观众默默地流下眼泪,好像突然见到过世已久的亲人与挚友。
“物尽其用”是一种默默地收集与保存爱的哲学, 顽强地对抗着将置换与丢弃作为基本态度的当下,记录着中国老百姓对家庭与生活的永恒的爱。
赵湘源是宋冬的母亲,像中国千千万万勤俭持家的妇女一样,她保存下大量的生活物品:化石般的洗衣皂、孩子们丢弃的玩具、堆积如山的瓶瓶罐罐锅碗瓢盆……“物尽其用”是她的人生信条。艺术史家巫鸿和当代艺术家宋冬,与赵湘源女士一起,将她的这些庞大的收藏变成了一次巡回世界的展览。
“物尽其用”是对一个逝去时代的展览,从北京到光州,从柏林到纽约,无数观众默默地流下眼泪,好像突然见到过世已久的亲人与挚友。
“物尽其用”是一种默默地收集与保存爱的哲学, 顽强地对抗着将置换与丢弃作为基本态度的当下,记录着中国老百姓对家庭与生活的永恒的爱。
赵湘源是宋冬的母亲,像中国千千万万勤俭持家的妇女一样,她保存下大量的生活物品:化石般的洗衣皂、孩子们丢弃的玩具、堆积如山的瓶瓶罐罐锅碗瓢盆……“物尽其用”是她的人生信条。艺术史家巫鸿和当代艺术家宋冬,与赵湘源女士一起,将她的这些庞大的收藏变成了一次巡回世界的展览。
高俅斯和鹈鹕公社 (2012) 豆瓣
Goltzius and the Pelican Company
7.8 (8 个评分)
导演:
彼得·格林纳威
演员:
F·默里·亚伯拉罕
/
拉斯·艾丁格
…
其它标题:
Goltzius and the Pelican Company
《高俅斯和鹈鹕公社》是彼得·格林纳威“荷兰大师”系列的第二部影片,影片故事背景设定在导演最钟爱的时代——16世纪,讲述了荷兰著名画家、雕刻师亨德里克·高俅斯(Hendrik Goltzius,1558-1617)的传奇故事。影片中高俅斯和他的同伙(包括Dane Anne Louise Hassing)抵达阿尔萨斯的科尔马镇,向当地贵族提议将舞台上性禁忌表演从《旧约》的桎梏中解脱出来。
影片运用舞台剧形式大胆解构圣经故事:亚当与夏娃、索多玛与蛾摩拉、大卫与拔示巴、波提乏之妻、参孙与大利拉、施洗约翰与莎乐美、西门与佩罗等。影片有大量匪夷所思、令人难以接受的场面:深陷伊甸园里的肉欲、乱伦、通奸、恋尸……
英国导演彼得·格林纳威(Peter Greenaway),被公认为最具野心且具争议性的导演之一。他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开始制作自己的实验特性影片。他曾执导的影片包括:《绘图师的合约》(1982)、《枕边书》(1996)、《厨师、大盗、他的太太和她的情人》(1989)。彼得·格林纳威坚持认为电影不应单纯依靠影像来叙事,他的作品很大程度上受到视觉艺术、制图艺术、人体艺术、美学和建筑艺术的影响。
影片运用舞台剧形式大胆解构圣经故事:亚当与夏娃、索多玛与蛾摩拉、大卫与拔示巴、波提乏之妻、参孙与大利拉、施洗约翰与莎乐美、西门与佩罗等。影片有大量匪夷所思、令人难以接受的场面:深陷伊甸园里的肉欲、乱伦、通奸、恋尸……
英国导演彼得·格林纳威(Peter Greenaway),被公认为最具野心且具争议性的导演之一。他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开始制作自己的实验特性影片。他曾执导的影片包括:《绘图师的合约》(1982)、《枕边书》(1996)、《厨师、大盗、他的太太和她的情人》(1989)。彼得·格林纳威坚持认为电影不应单纯依靠影像来叙事,他的作品很大程度上受到视觉艺术、制图艺术、人体艺术、美学和建筑艺术的影响。
历史的用途与滥用 豆瓣 Goodreads
Vom Nutzen und Nachteil der Historie für das Leben 所属 作品: 历史的用途与滥用
8.8 (16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弗里德里希·尼采
译者:
陈涛
/
周辉荣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 5
《历史的用途与滥用》是德国思想家尼采于1874年出版的一部重要作品,被认为与尼采早期的另一部杰出作品《悲剧的诞生》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尼采在《历史的用途与滥用》中所要探究的是关于历史对于人生、社会的正反作用。尼采认为,历史对于个人或民族是必要的;但是,一旦“历史感”到了一定的程度,这种历史感就会伤害并最终毁掉一个人、民族甚至文化体系的生命。因此,必须确定“回忆”的限度,使历史最好地服务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