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三国演义(精编版) (1997) 豆瓣
9.3 (9 个评分) 导演: 蔡晓晴 演员: 唐国强 / 鲍国安
精编版基本上保留了原剧中官渡、赤壁、彝陵三大战役等宏伟、宏观场面和其他一些精彩重场戏,补足和加强了诸葛亮的镜头,使诸葛亮这个人物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精神品格,得到更透彻地体现,从而突出了诸葛亮作为《三国演义》的第一人物的传统观念;同时,对保留下来的原剧中一些欠缺和疏漏,如在配音中的错误以及对剧情和人物解释不准确等,都尽可能地做了必要的纠正。另外,经过重新剪辑,全剧的节奏加快了,整个故事的叙述也更加流畅了。在各集片头,增加了主持人,面对观众介绍本集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梗概,在剧情当中增加旁白,交待来龙去脉,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并在全剧中打出全部台词字幕,从视听全方位上方便观众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片头片尾的字幕长度也做了调正,从原剧6分钟减为2分30秒以内。精编版将原剧84集(每集45分钟),调正压缩成19集(每集90分钟)。每集既相对完整、独立成篇,又与前后有一定的连续性。从《乱世群雄》开篇,继而《奸臣毙命》、《千里寻兄》、《官渡之战》、《刘备求贤》、《卧龙出山》、《赤壁陈兵》、《兵不厌诈》、《横槊赋诗》、《火烧战船》、《三气周瑜》、《卧龙吊孝》、《夺占西川》、《关羽之死》、《火烧连营》、《七擒七纵》、《出师北伐》、《祁山斗智》,到《慧星陨落》则全剧终。
试谈另一个中世纪 豆瓣
Pour un autre Moyen Âge: Temps, travail et culture en Occident 所属 作品: 试谈另一个中世纪
作者: [法] 雅克·勒高夫 译者: 周莽 商务印书馆 2018
《试谈另一个中世纪--西方的时间劳动和文化》收录了负有盛名的法国的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的关于中世纪的研究文章,论及西方的时间、劳动和文化等概念,通过这些研究来审视中世纪社会的历史。作者结集展现这些文章是想对后工业时代西方的历史人类学的建构有所贡献,为中世纪历史的研究提供坚实的元素。
冒牌上尉 (2017)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Der Hauptmann
8.3 (210 个评分) 导演: 罗伯特·斯文克 演员: 麦克斯·胡巴赫 / 米兰·佩舍尔
其它标题: Der Hauptmann / 以希魔的名义(港)
德国二战题材影片。影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一名十九岁的普通国防兵威利赫罗德在二战最后两周内成为所谓的“埃姆斯兰德刽子手”的故事。他凭借捡到的上尉制服而假冒军官,将溃散的其他士兵聚集起来组成特别任务小组,一路抢掠地在行将陷落的纳粹帝国大地上为所欲为,并以元首为榜样掌握起逮捕和生杀大权。
该片获得了去年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的最佳摄影奖。
日本设计六十年 豆瓣
所属 作品: 日本设计六十年
9.0 (10 个评分) 作者: [日]内田繁 译者: 张钰 中信出版集团/楚尘文化 2018 - 9
首部日本设计史权威著作
日本设计大师内田繁以亲历者身份,梳理日本战后六十年的设计潮流变迁
揭秘日本设计的意义及其秘密
◆日本设计大师内田繁以亲历者身份写就的日本设计全书。
内田繁,出生于1943年,作为日本乃至世界一流设计师,几乎参与、见证了六十年来日本设计的全部进程,可谓一个日本设计六十年的活化石。他以亲历者和设计师的身份、从切身体验出发的写作,对于我们了解日本现当代设计全貌,弥足珍贵。
与此同时,他带读者领略设计师协会、民间组织、企业、个人等协同促进日本设计发展的努力和成果,挖掘日本成为世界举足轻重的三大设计策源地之一的秘密。
◆透过日本设计的起步、发展、兴盛,直抵日本设计的精神内核,解读“日本设计”无论作为文化力量,还是实体形态,渗入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全过程。
◆精选日本近六十年来重要的设计运动、设计作品、交流活动,展现日本工业界、艺术界、文艺界、企业等通力合作,创造设计促使日本制造繁荣、使设计成为日本名片的努力和成果。
◆以出现在我们身边的“MADE IN JAPAN”们为例,讲述日本造物为何受全球欢迎的故事。
丰田、索尼、本田、东芝、无印良品等日本企业如何通过设计发展自身?
胜见胜、柳宗理、龟仓雄策等老一辈设计师通过怎样的努力逐步撬开设计进入日本,并逐步进入大众视野的关卡?
包豪斯设计小组与日本设计委员会等日本设计组织有着怎样的关于设计的交流和沟通?
宇野亚喜良、横尾忠则、平野甲贺、及部克人、串田宏光、龟仓雄策、寺山修司等年轻设计师和作家们通过平面设计等参与了怎样的文化运动?
山本耀司、川久保玲、三宅一生等在世界范围内的成名彰显了怎样的日本设计精神?
◆从历史事件、社会变迁、生活方式转变等角度介绍日本的设计历史,引导我们思考什么样的设计才是让人感到幸福的设计。
◆附录部分犹如一部日本设计师汇编,对近500位日本设计师做了简介和索引,一书多用。
◆ 日本著名平面设计师小矶裕司+中国著名平面设计师朱锷亲自操刀设计,使得书籍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
◆32开精装,封面采用水瑟纸,内文特种纸全彩四色印刷,打造出最适合呈现日本设计内容的书籍模样,透出日本设计本该具有的气质。
2019年5月28日 已读
这本书难得地实现了内在和外在的统一,从封面设计到翻译,从纸张到文本内容。虽然日本设计师们有意地去尝试国际化的普遍的设计,但是其作品则或多或少地被打上日本文化的烙印。这种统一的隐性的文化特质静静埋藏在几乎所有日本设计师的作品中。就算其初衷或许是一种逃离,但结果却适得其反,被认定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全书末尾提出的新世纪设计所需要的一些思路令人印象深刻,作者提倡的“小叙事”,在日本的新年号“令和”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2018 历史 建筑 日本 日本文学
革命与历史 豆瓣
Revolution and History: Origins of Marxist Historiography in China, 1919-1937 所属 作品: 革命与历史
8.4 (7 个评分) 作者: [美] 阿里夫·德里克 译者: 翁贺凯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 - 1
本书以1920—19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为中心,在现代中国思想发展的脉络下,对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起源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阐明了其时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中国历史时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以及他们对其时中国的革命性大变革的专注是如何塑造了他们处理理论和历史问题的方式的。作者认为,尽管这些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学术上存在着应受责难的瑕疵,尽管他们经常是在粗糙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概念,但是他们对于中国史学研究的贡献却是持久的。无论如何,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兴起,是由其时中国的思想和政治背景所塑造和决定的。因此,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知识分子的感召力,主要并不在于如列文森所指出的是对“历史”与“价值”的矛盾作出了回答,而在于它对中国革命的问题提供了答案。
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 豆瓣
Rescuing History from the Nation: Questioning Narratives of Modern China 所属 作品: 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
8.5 (11 个评分) 作者: [美]杜赞奇 译者: 王宪明等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9 - 5
《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着重研究20世纪初期的中国,探讨了民族国家、民族主义与线性进化史之间的密切关系。《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共两章,论述民族作为启蒙历史主体的理论问题;第二部分包括五个倚重文本的个案研究,是杜赞奇撰写复线历史的一系列尝试的成果,目的是要在民族进化历史的范畴和框架笼罩的阴影下闪烁出一星亮光。《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视野宏阔而不失精深,既能以全球眼光审视近现代中国历史,又能从关键之点切入,洞察细微,把握要害,融世界与中国、历史与现实、思想文化与政治实践和政治制度筹诸多因素于一体,是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际学术界“语言学转向”和美国汉学界“在中国发现历史”思潮出现以来较具代表性的学术著作之一。
北方的观念 豆瓣
the idea of north 所属 作品: 北方的观念
作者: [英] 彼得·戴维森(Peter Davidson) 译者: 陈薇薇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9 - 4
彼得•戴维森《北方的观念》将“北方”的地理特征、历史记忆、文化内涵与人们关于北方的想象巧妙地融为一体,进行了细致、生动而又意味深长的描述。
在指南针的指引下,人们总是情不自禁被北方吸引,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独特的“北方”。在这部涵盖面极广、引人入胜文化史作品中,彼得•戴维森跨越了不同的时空,围绕北方的偏远、荒芜和静谧展开沉思,逐一呈现了有关北方的不同观念。在他笔下,北方不再只是一个单纯的目的地,而是人人向往之地,真实、绝对且质朴,却也永远遥不可及。
天上再见 (2017)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Min reol TMDB
Au revoir là-haut
8.0 (228 个评分) 导演: 阿尔贝·杜邦泰尔 演员: 纳威尔·佩雷兹·毕斯卡亚特 / 阿尔贝·杜邦泰尔
其它标题: Au revoir là-haut / See You Up There
演而优则导的法国演技派男星亚伯杜庞蒂自导自演的《天上再见》,改编自犯罪小说大师皮耶勒梅特的同名小说,讲述两名因目睹长官犯罪而惨遭惩处的军人,没想到退役后长官飞黄腾达,自己却一贫如洗,为不让小人得志,他们决定要为自己讨回公道。影片精采刻画第一次世界大战过后法国社会,从血肉横飞的泥泞战场到纸醉金迷的华美派对,但即便面具绚丽华美,也掩盖不住背后的人生伤痛。
天国王朝 (2005)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Min reol
Kingdom of Heaven
8.4 (412 个评分) 导演: 雷德利·斯科特 演员: 奥兰多·布鲁姆 / 伊娃·格林
其它标题: Kingdom of Heaven / 天國驕雄
《天国王朝》大部分角色基于历史人物而改编,哥伦比亚大学的Hamid Dabashi教授为该片的首席学术顾问。
十二世纪的法国,青年铁匠贝里昂(奥兰多·布鲁姆 Orlando Bloom 饰)无意间知道自己是十字军将领戈弗雷(连姆·尼森 Liam Neeson 饰)失散多 年的私生子。为了寻找救赎,贝里昂跟随父亲前往耶路撒冷。骁勇善战加上品格高尚,贝里昂几经征战成为赫赫有名的武士,不但深受国王赏识,美丽的公主西贝拉(伊娃·格林 Eva Green 饰)也对他芳心暗许。而他也深深地被当地陌生而奇特的文化吸引,然而随着战役增加,带来无尽的杀戮和掠夺,贝里昂终于领会父亲训言中和平的真义与生命的真爱。耶路撒冷王故去,新王继位。好战的新王挑起战争,萨拉丁率领撒萨拉逊骑士要收复他们的圣地——耶路撒冷。危急之时,贝里昂挺身而出,誓言捍卫“天国王朝”……
舆地纪胜(全八册) 豆瓣
所属 作品: 舆地纪胜(全八册)
作者: 王象之 中华书局 1992 - 10
《舆地纪胜》200卷,是一部私家撰写的大型地理总志,记载南宋疆域府州军监,其下列府州沿革、县沿革、风俗行胜、景物、故迹、官吏、人物、仙释、碑记、诗、四六等12门,本书是研究南宋以前地理的重要文献,由于其大量辑录人物、碑记、诗文资料,所以还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本书流传绝少,为四库全书所未收。此次影印出版,由复旦大学邹逸麟教授撰写前言,详述该书版本及价值。本书后附地名、人名、碑记索引等。
闽国 豆瓣 Goodreads
The Empire of Min: A South China Kingdom of the Tenth Century 所属 作品: 闽国
7.0 (8 个评分) 作者: [美] 薛爱华 译者: 程章灿 / 侯承相 后浪×楚尘文化丨上海文化出版社 2019 - 8
第一部全面研究闽国史的专著
著名汉学名家薛爱华作品
研究五代十国时期的权威著作
◎ 编辑推荐
本书是汉学名家薛爱华的早期学术作品,填补了闽国研究的空白,是研究五代十国时期的权威著作
◎ 内容简介
本书是薛爱华最早出版的一部汉学专著。闽国(据有今福建省之地)是“五代十国”中的十国之一。从古至今专题研究这个时期的著作并不多,本书可以说是现代学者第一部全面研究闽国史的专著,至今在学术界仍有影响。
本书以10世纪时中国东南沿海的闽国为研究主题,全书采用大历史的视角,从自然环境切入,介绍了闽国的政府和政治结构、编年史、经济、艺术、信仰等诸多方面,不是单纯的闽国政治史,而是社会史、文化史、经济史的结合。在五代十国中,闽国既不强大也不显眼,但在闽地的开发和文化发展史上,闽国的历史无疑是其中最闪耀的篇章,也是我们了解五代十国史的一扇窗口。
◎ 推荐语
薛爱华凭借少量材料写出了一本有趣的书,加深了我们对中国地方历史的认识, 填补了一项重要空白。
——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剑桥中国史》主编 杜希德(Denis Twitchett)
薛爱华教授深入研究了这一时期的历史、文化,他的研究成果将一直是关于闽国的权威著作。由于绝大多数中外学者都倾向于忽视这些次要领域的故事,认为它们不重要,或者仅仅是各大朝代的附属品,因此对针对这一主题的明确而全面的论述是非常有价值的。中国后来历史上的许多趋势并非产生自五代的宫廷,而是来自更加和平、治理得更好的南方诸国,它们在唐宋之交蓬勃发展。
——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 费子智(Charles Patrick Fitzgerald)
本书的部分价值在于,闽国是五代十国的典型代表……通过对闽国的成立和早期发展的研究,作者为我们勾勒出了这一时期的全貌。
—— 密歇根大学教授 柯润璞(James Irving Crump,Jr.)
史家、史学与现代学术 豆瓣
作者: 张广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7
近二十年来,作者近距离观察与接触西方学术,日益体会到历史知识学 (historical epistemology) 的重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进一步认识中国学术的参照系。本书著重考察西方汉学、东方学的成就以及在此影响下发生的学术转型,进而由此引发的文史研究的新气象。为了使论述不流于泛泛而谈,所以着重取在史学领域做出贡献的历史学家为个案,分析个人的治史风格,同时也探索个人风格得以形成的社会环境和学术生态,此点正是基于一个前提,那就是不同国家的具体语境不同、每位历史学家的知识结构不同,而在诸多不同中,又存在着一些可资互相参照的共同点,那就是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整个世界范围内的人文科学发生了一次巨大的转向,这也直接影响到了不同国家的汉学研究领域。正是从这一层面而言,作者从学术史的角度零星写就了本书所收录的文章,意在为今日中国历史学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前言
学术史
王国维的西学和国学
王国维在清末民初中国学术转型中的贡献
内藤湖南的唐宋变革说及其影响
沙畹——“第一位全才的汉学家”
学人
试论俄国东方学家瓦•弗•巴托尔德对蒙古史的研究及其《突厥斯坦》一书
向达先生文史研究的贡献
魏特夫与艾博华教授
师恩难忘——缅怀邓师恭三先生
悼克里姆凯特教授
书序
关于唐史研究趋向的几点浅见——《二十世纪唐研究》序
《唐吐蕃大食政治关系史》序
《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序
《敦煌吐鲁番天文历法研究》
书评
近年西方学者对中国中世纪世家大族的研究
美国讨论施坚雅的区域系统观的几篇评论
苏联出版的几部民族史著作
评卜德《中国的思想、社会与科学——近代之前中国的科学与技术的思维背景与社会背景》
评沟口雄三、汪德迈合编《儒教与亚洲社会》
评麦大维《唐代中国的国家与学者》
评Allsen《蒙古帝国主义:1251—1259年蒙哥大汗对中国、俄国和伊斯兰地区的政策》
评《法国国家图书馆藏伯希和编号敦煌汉文写卷目录》第4卷
评《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收藏敦煌藏文写卷注记目录》
自述
我和隋唐、中亚史研究
春秋左传研究 豆瓣
所属 作品: 春秋左传研究
作者: 童书业 译者: 童教英 注解 中华书局 2006 - 8
《春秋左传研究(校订本)》是童书业(1908-1968)晚年之作,“为总结本人六十岁以前全部之先秦史考证性研究”,包括《春秋左传考证》和《春秋左传札记》,以《左传》为核心,结合有关典籍及铭文,从考证史料入手,运用唯物史观,探讨春秋史、西周史和上古历史,被顾颉刚誉为“二十世纪的一部名著”。
重刊洛阳伽蓝记 山涛论 豆瓣
所属 作品: 重刊洛阳伽蓝记 山涛论
作者: [北魏]杨衒之著 / 徐高阮 重别文注并校勘 中华书局 2013 - 6
《重刊洛阳伽蓝记》系作者受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合本子注”之说启发,重别《洛阳伽蓝记》正文和子注,并校订《洛阳伽蓝记》的讹脱衍倒。是诸多《洛阳伽蓝记》整理本中较有特色的一种。此书完成于上世纪40年代,陈寅恪先生亲为作序,广为揄扬。此后作为中研院史语所集刊专 刊在台湾出版,受到学界重视。
《山涛论》钩沉发抉魏晋之际政治史的线索,讨论山涛、羊祜等清流名士阵营代表在魏晋时期政治演变中的角色和地位。以清流名士阵营与贾充阵营的争衡这一主线,解释魏末晋初的政治变迁。
山涛论 豆瓣
8.0 (8 个评分) 作者: 徐高阮 海豚出版社 2014 - 1
文章以极长的篇幅(全文三万余字)和丰富的史料(注释多达七十三条,六千余字)论证了山涛——竹林七贤的一份子——在魏末晋初的政坛无比强大的影响力,从而进一步说明了竹林七贤并不是“一群只爱清谈的文人”,相反,他们在政治上有着积极的目标,而背后有一股鲜明的政治力量。
作者认为山涛实际上是竹林七贤的代表,其倾向也代表了魏末入晋的许多名士的倾向。作者认为山涛在“新朝(指西晋)的争衡里,显出一个有决定性影响力的先进者的地位,一个名士阵线的长老和组织者的地位”。为了论证这样的观点,作者又举出了贾充和羊祜二人,并认为山涛正是二人争衡中羊祜背后的支持者,“是一个比争衡两方的主角都还更重些的人物,是一个不凭政府中的地位而能够企图左右政治大局的人”。
世界的眼睛(修订版) 豆瓣
所属 作品: 世界的眼睛(修订版)
作者: [英] 卢塞尔•米勒 译者: [澳] 徐家树 中国摄影出版社 2013 - 7
这是世界上一群特立独行的人,他们有着敏感的视觉、睿智的头脑、勇敢的精神、执着的毅力、真实的人性……他们持续着图片王国的神话。
马格南——这群人的组织,一个耀眼的名字,一方令人仰望的、群星璀璨的天空,它用平实而又丰富的照片,记录了灾难的痛苦、社会的变革、人类的尊严……向世人展示重大的事件、重要的人物、隐没的部落、消失的遗迹……马格南和马格南摄影师们,犹如世界的眼睛,让我们观察世界,了解世界。
本书从多个层面解读了马格南和马格南摄影师,以及背后的故事,自2001年第一版出版后深受读者喜爱。修订版不仅完善了对原版图书的翻译,而且增补了70多幅珍贵的配图,更加生动、全面、深入地解读了半个世纪以来马格南的历史以及世界的历史——马格南一词已与世界重大事件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帝国之河 豆瓣
Rivers of Empire: Water, Aridity, and the Growth of the American West 所属 作品: 帝国之河
作者: [美]唐纳德·沃斯特(Donald Worster) 译者: 侯深 译林出版社 2018 - 8
本书是一部讲述水与对水的征服的历史。作者力图通过两个途径来破解既有的美国西部神话:一是发现、分析自然,特别是自然中的水,在西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二是超越西部,在一个远为宏阔、久远的时空中理解西部的水与人类的关系,考察水与水控制的历史。这两个途径在流淌的水中“合入其流域的独圈”,映现出横亘于西部大大小小的水坝、沟渠上方的主题:通过技术与资本成就的对自然的主宰,与掌握技术与资本的人对其他人的控制相始终。
本书自出版以来,即引起极大争议。赞誉者将之视为环境史与新西部史学的绝妙之作,批评者则往往认为其论点过激。然而无法否认,此书无论文字还是论述均属上乘,迄今为止仍是环境史、西部史以及其他美国史学者的必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