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国家与文明的起源 豆瓣
ORIGINS OF THE STATE AND CIVILIZATION:The Process of Cultural Evolution 所属 作品: 国家与文明的起源
作者:
[美] 埃尔曼•塞维斯
译者:
龚辛
/
郭璐莎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9
- 5
《国家与文明的起源:文化演进的过程》是新进化论的代表作,确立了游群、部落、酋邦和国家四阶段的社会进化模式,讨论了国家和早期文明起源的一般性轨迹和社会复杂化的动因。除了受朱利安·斯图尔特文化生态学和莱斯利·怀特文化进化论的影响之外,摩尔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发展理论也对本书的构思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首先作者对文明和国家的概念进行了科学定义,回顾了各种文明起源的理论。然后对平等社会向等级社会过渡以及权力的制度化进行了探讨,并对酋邦的概念进行了全面的陈述。接下来介绍了五个现代国家形成的民族志案例和六个古代文明形成的考古学案例,最后是对各种理论进行正反两方面的评价和小结。
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转账 (2019) 豆瓣
7.7 (64 个评分)
导演:
丁雨晨
演员:
葛四
/
周波
安史之乱,唐军西域主力回长安平叛,几千将士留下对抗周围几十万吐蕃大军。这支孤军死守西域四十二年,使之不能趁乱进犯长安。故事发生在公元790年,西域只剩下龟兹和西州两城。两地之间输送军费,但运款小队在半路与敌人同归于尽,一名流民在偷摸财货时,被之前晕倒的唐兵制服。于是,唐兵押解流民踏上了送钱的旅程,故事由此展开…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及太平洋的起源 豆瓣
The Origins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所属 作品: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及太平洋的起源
7.7 (6 个评分)
作者:
[美] 入江昭
译者:
李响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
二战已结束七十年,探讨战争起源的著作为数众多。入江昭教授在宏大的国际史视野内审视亚洲-太平洋战争,其总体解释框架是独一无二的。他清晰而令人信服地阐明了日本是如何一步步疏离,直至最终对抗它曾参与建立并维护的国际体系的。
孔子大历史 豆瓣
所属 作品: 孔子大历史
7.5 (12 个评分)
作者:
李硕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
- 4
☆写孔子的成长和转型,写孔子的执著与妥协
☆细描圣人生活世界,还原孔子生平真相,发千载未发之隐覆
☆品味贵族时代风貌,追寻古代政治文明。贵族社会为何渐行渐远,世袭寡头政治有何顽疾,历史出路又在何方?
☆借孔子看春秋,全景展现早期华夏的质朴与洪荒,文明滥觞期的脉动与嬗变。
------------------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春秋贵族世袭政治别具一格,它是西周封建制的延伸和失控,与战国开端的君主集权制、官僚制、编户齐民模式截然不同。
作为初级贵族——士——的私生、遗腹子,孔子生长于贫寒的母亲家族。他如何被贵族群体接纳,又如何在卿大夫世袭政治中脱颖而出?
春秋中后期的列国,世代垄断朝政的寡头格局形成。所谓世卿世大夫,鲁有三桓,郑有七穆,晋有六卿……故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於大夫,四世矣。”
作为鲁国寡头三桓家族的下属,孔子试图重构国家政治秩序,调解国君与寡头、贵族与贱民的关系,他的努力为何失败,寡头世袭政治的历史出口又在何方?
和孔子体貌相同的阳虎,到底二人有无亲缘?他们在贵族社会中的起点相似,结局大异其趣,是否阳虎才是历史趋势的先行者?
孔子死后如何被弟子子贡神化,又如何被弟子曾参还原,最终成为无宗教神性的文化圣人?
通过解读经史文献,本书再现了孔子在寡头世袭政治游戏规则中沉浮的一生,以及他生活的春秋时代的种种生活场景、日用礼俗,对孔子的生活世界进行了人类学乃至影视视觉层面的还原。
-----------------
本书是《南北战争三百年》作者李硕所写的孔子传记。生动书写孔子的一生:以私生子的身份出生,在底层单亲家庭中成长,一步步做到鲁国最大的官“大司寇行摄相事”,同时也见证了春秋末期各国内政外交的风云变幻与奇闻轶事。孔子遭遇政治失意后周游列国,终究未能实现自己的从政理想。但他的学说经后人的传承与解释,流传后世,他也被弟子“制造”成了至圣先师。
我们流俗的印象中,孔子作为一个高高在上的“圣人”,是一个抽象的人物。本书正是要去掉孔子的这层“圣人”光环,还原他作为普通人的成长历程。他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与忧惧,也有困惑、纠结与执着。作者探究了孔子面对各种人生事件的心理状态与动机,从而描画出一个丰富、完整的孔子形象。
本书以孔子的一生为缩影,全面展现出了春秋时期贵族社会的风貌。包括贵族的等级体系、礼仪习俗、“游戏规则”,各国的政治状况与权力角逐、结盟、冲突,甚至各国贵族之间的奇闻轶事。同时,也描绘出,在春秋战国之交的大变革时代,贵族社会是如何瓦解,如何走向没落的。
-----------------
《孔子大历史》文字灵活轻松,深层呈现的则是对于文明逻辑、人类秩序的思考,重在对于历史情境的整体把握,对于超越历史的人性的洞察,李硕在这方面的功力令人钦佩。这是本书与其他关于孔子的著作最大区别所在。
——施展(外交学院,《枢纽》作者)
孔子是时代的一面镜子。本书用通俗浅显的语言,对周代的姓氏、称谓、礼仪、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加以介绍,对孔子的生活世界进行了细致生动的还原,对这些复杂问题的把握相当透彻。
——韩巍(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这本书以人物传记的形式,既跳出传统对孔子“圣化”的解读取径,又跳出新文化粗暴反孔的模式,通过将孔子置于其生活时代,揭示孔子时代的真实,以及其一些思想的真实,对历史地理解孔子,进而认识国学,将会是有裨益的。
——向燕南(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细描圣人生活世界,还原孔子生平真相,发千载未发之隐覆
☆品味贵族时代风貌,追寻古代政治文明。贵族社会为何渐行渐远,世袭寡头政治有何顽疾,历史出路又在何方?
☆借孔子看春秋,全景展现早期华夏的质朴与洪荒,文明滥觞期的脉动与嬗变。
------------------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春秋贵族世袭政治别具一格,它是西周封建制的延伸和失控,与战国开端的君主集权制、官僚制、编户齐民模式截然不同。
作为初级贵族——士——的私生、遗腹子,孔子生长于贫寒的母亲家族。他如何被贵族群体接纳,又如何在卿大夫世袭政治中脱颖而出?
春秋中后期的列国,世代垄断朝政的寡头格局形成。所谓世卿世大夫,鲁有三桓,郑有七穆,晋有六卿……故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於大夫,四世矣。”
作为鲁国寡头三桓家族的下属,孔子试图重构国家政治秩序,调解国君与寡头、贵族与贱民的关系,他的努力为何失败,寡头世袭政治的历史出口又在何方?
和孔子体貌相同的阳虎,到底二人有无亲缘?他们在贵族社会中的起点相似,结局大异其趣,是否阳虎才是历史趋势的先行者?
孔子死后如何被弟子子贡神化,又如何被弟子曾参还原,最终成为无宗教神性的文化圣人?
通过解读经史文献,本书再现了孔子在寡头世袭政治游戏规则中沉浮的一生,以及他生活的春秋时代的种种生活场景、日用礼俗,对孔子的生活世界进行了人类学乃至影视视觉层面的还原。
-----------------
本书是《南北战争三百年》作者李硕所写的孔子传记。生动书写孔子的一生:以私生子的身份出生,在底层单亲家庭中成长,一步步做到鲁国最大的官“大司寇行摄相事”,同时也见证了春秋末期各国内政外交的风云变幻与奇闻轶事。孔子遭遇政治失意后周游列国,终究未能实现自己的从政理想。但他的学说经后人的传承与解释,流传后世,他也被弟子“制造”成了至圣先师。
我们流俗的印象中,孔子作为一个高高在上的“圣人”,是一个抽象的人物。本书正是要去掉孔子的这层“圣人”光环,还原他作为普通人的成长历程。他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与忧惧,也有困惑、纠结与执着。作者探究了孔子面对各种人生事件的心理状态与动机,从而描画出一个丰富、完整的孔子形象。
本书以孔子的一生为缩影,全面展现出了春秋时期贵族社会的风貌。包括贵族的等级体系、礼仪习俗、“游戏规则”,各国的政治状况与权力角逐、结盟、冲突,甚至各国贵族之间的奇闻轶事。同时,也描绘出,在春秋战国之交的大变革时代,贵族社会是如何瓦解,如何走向没落的。
-----------------
《孔子大历史》文字灵活轻松,深层呈现的则是对于文明逻辑、人类秩序的思考,重在对于历史情境的整体把握,对于超越历史的人性的洞察,李硕在这方面的功力令人钦佩。这是本书与其他关于孔子的著作最大区别所在。
——施展(外交学院,《枢纽》作者)
孔子是时代的一面镜子。本书用通俗浅显的语言,对周代的姓氏、称谓、礼仪、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加以介绍,对孔子的生活世界进行了细致生动的还原,对这些复杂问题的把握相当透彻。
——韩巍(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这本书以人物传记的形式,既跳出传统对孔子“圣化”的解读取径,又跳出新文化粗暴反孔的模式,通过将孔子置于其生活时代,揭示孔子时代的真实,以及其一些思想的真实,对历史地理解孔子,进而认识国学,将会是有裨益的。
——向燕南(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尺八·一声一世 (2019) 豆瓣
7.4 (67 个评分)
导演:
聿馨
演员:
佐藤康夫
/
小凑昭尚
…
其它标题:
One Sound, One Life
本片通过记录中国,日本,美国等地的尺八演奏家,制管师,学习者的生活,去见证在尺八之路上行走着的人们,通过他们不同阶段的经历与思考,折射出来古老的尺八在当下的困境与希望,也通过尺八去映照出每个人对生活,生命,世界的认知与感悟。
尺八,由竹子根部制成的管状乐器,因管长一尺八寸得名。尺八源于中国,在南宋时期传至日本发展至今,成为日本传统乐器的代表;而在中国,尺八却日渐式微。20世纪末期,随着中日民间的文化交流活动的增加,尺八重新回到中国人的视野。
尺八,由竹子根部制成的管状乐器,因管长一尺八寸得名。尺八源于中国,在南宋时期传至日本发展至今,成为日本传统乐器的代表;而在中国,尺八却日渐式微。20世纪末期,随着中日民间的文化交流活动的增加,尺八重新回到中国人的视野。
长安十二时辰(下) Eggplant.place 豆瓣 Goodreads
所属 作品: 长安十二时辰 下
7.7 (137 个评分)
作者:
马伯庸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7
- 1
唐天宝三年,元月十四日,长安。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节辉煌灯火亮起之时,等待他们的,将是场吞噬一切的劫难。突厥、狼卫、绑架、暗杀、烈焰、焚城,毁灭长安城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而拯救长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个即将被斩首的独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个时辰……
长安十二时辰(上) Eggplant.place 豆瓣
所属 作品: 长安十二时辰 上
8.2 (224 个评分)
作者:
马伯庸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7
- 1
唐天宝三年,元月十四日,长安。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节辉煌灯火亮起之时,等待他们的,将是场吞噬一切的劫难。突厥、狼卫、绑架、暗杀、烈焰、焚城,毁灭长安城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而拯救长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个即将被斩首的独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个时辰……
祖先与永恒 豆瓣
所属 作品: 祖先与永恒
作者:
[英]杰西卡·罗森
译者:
邓菲
/
黄洋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1
杰西卡·罗森(Jessica Rawson)教授在大英博物馆工作二十余年,长期担任大英博物馆东方古物部主任,1994年后又执教于牛津大学中国艺术与考古专业教授,是目前中国艺术与考古领域最为活跃的西方学者之一。自从学生时代起,她就致力于通过物质文化来研究古代中国。在过去三 十五年的学术生涯中,她试图了解常出土于墓葬中的青铜器、玉器及其他工艺品是如何被使用的,从而进一步去理解这些器物的制作造者的技艺、生活和信仰。本文集收录罗森教授的研究论文17篇,内容涵盖青铜器(4篇)、复古维新(3篇)、墓葬(5篇)、中西交通(2篇)、装饰系统(3篇)五个方面,大部分完成于2000年之后,尚为首次以中文结集发表。通过这些文章,罗森教授希望能够和对古代中国有兴趣的读者来分享她的思考和见解。其中许多文章源自她在牛津大学的讲课。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豆瓣
作者:
柳春新
2006
- 6
本书探讨了汉末王纲解纽到西晋重归统一这一历史时段的政治,具体地说,上限起自董卓之乱发生的公元189年,下限止于晋武帝去世的公元290年,前后恰好一个世纪,跨越三个朝代。全书分作上、下两篇,每篇包含若干专题。上篇主要讲汉末曹操集团的构成及其内部的矛盾斗争,曹操的治国方略和他的政治经营;下篇涵盖曹魏和西晋两个王朝,主要包括曹魏文、明二帝的治国之道,曹魏后期曹氏、司马氏两大集团的斗争,以及晋武帝的治国方略。勾画出汉末晋初之际政治运动的基本线索和面貌,揭示了这个时期政治演变的特征。
魏晋南朝宗王问题研究 豆瓣
作者:
鲁力
2013
- 7
魏晋南北朝是宗王势力特别活跃的时期。唐长孺先生指出,像西晋那样重用宗室的情况,既不见于秦汉,也不见于唐以后,但却在不同程度上通行于南北朝,甚至延续到唐初,可能与这一时期的政权结构有关。当时高踞于政权上层的是门阀贵族,西晋政权结构是以皇室司马氏为首的门阀贵族联合统治。皇室作为一个家族驾于其他家族之上,皇帝是这个第一家族的代表以君临天下,因而其家族成员有资格也有必要取得更大权势以保持其优越地位。西晋以后,除东晋皇室十分衰弱外,南北诸皇朝的政治结构依然没有变化,重用宗室的政策就得延续下去,这种情况与门阀统治共始终恐怕不是偶然。唐先生的这一结论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鲁力专著的《魏晋南朝宗王问题研究》即是在这一认识的指引下,对与魏晋南朝宗王有关的若干问题所作的探讨。
皇权、礼仪与经典诠释 豆瓣
所属 作品: 皇权、礼仪与经典诠释
8.6 (7 个评分)
作者:
甘怀真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5
本书共分三篇,分别为上篇「礼观念的演变与儒教国家的成立」、中篇「政治制序与经典诠释」及下篇「礼制与『东亚世界』的政治制序」。上篇主要论述先秦至《大唐开元礼》中,各时代「礼」观念的转变及其意涵,中篇主要论述中国中古时期至隋朝间,各时代对「国家」、「君臣关系」、「罪」、「政治」、「文化」等观念的形成及其所构成的经典诠释,下篇则着重於中国、日本等,关於「东亚」世界的再省思。
皇權、禮儀與經典詮釋 豆瓣
所属 作品: 皇权、礼仪与经典诠释
7.7 (6 个评分)
作者:
甘懷真
/
甘怀真
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04
- 6
甘懷真:《皇權、禮儀與經典詮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4年.
康熙王朝 (2001) 豆瓣
8.6 (334 个评分)
导演:
陈家林
/
刘大印
演员:
斯琴高娃
/
陈道明
…
清朝顺治十八年,天花在皇宫蔓延,顺治帝的董爱妃因此一命呜呼,顺治因痛不欲生而决意出家。此时,清帝国充满了内隐外忧。危急之际,孝庄太后(斯琴高娃 饰)当机立断,将得了天花初愈的年仅八岁的皇子玄烨力推为皇室继承人,康熙皇帝登基了。康熙(陈道明 饰)即位以后,手握兵权的鳌拜以权相逼,孝庄太后为了大局也只好暂时放权让鳌拜亲政。鳌拜的野心并不止亲政,他最终目标是图谋改朝换代,少年康熙机智过人,先以终日和一班少年嬉戏放松鳌拜警惕,随后邀约鳌拜进宫而乘机将其软禁,终于为大清除了一大隐患,保住了江山。随后,康熙更是励精图治,向隐忧以久的三藩开刀,开始一段除乱安内的康熙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