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论古代与近代的历史学 豆瓣
Essays in Ancient and Modern Historiography
作者: [意大利] 阿纳尔多·莫米利亚诺 译者: 晏绍祥 / 黄洋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本书收录了古典史学史名家阿纳尔多·莫米利亚诺论古代与近代历史学的21篇文章。在书中,莫米利亚诺不仅深入解读了希腊、罗马、犹太与基督教传统中的重要史家,如塔西陀、波利比乌斯;还重点探讨了晚近的数位史家,如维科和克罗齐。这些文章旁征博引、论述精辟、收放自如,无论在论述的深度还是题材的广度上,都不同凡响。
莫米利亚诺的高足、著名学者、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安东尼·格拉夫敦(Anthony Grafton)为本书撰写了精彩的导读。
莫米利亚诺不愧为一位深刻而富有开创性的学者。他亲自挑选了收入本书的论文。在这本书中,读者会找到这位人文主义大师最好的介绍。——安东尼·格拉夫敦
莫米利亚诺是最杰出的学者,在对古代世界历史写作的研究上,无能出其右者。——唐纳德·卡甘
对涉及面如此之广的研究领域,几乎没人比本书作者更有资格展开讨论。——《泰晤士报文艺增刊》
这些论文再清楚不过地表明,莫米利亚诺本人完美地集古物研究者与哲人于一身。——《古典评论》
清晰有力、意义深远的洞见在书中俯拾皆是。最令人难忘的是,莫米利亚诺以广博的学识,引导我们分辨过往的史学家中,哪些是轻率的哗众取宠之辈,哪些做出了真正扎实而深刻的学术成就。——《美国历史评论》
全球史学史 豆瓣
A Global History of Modern Historiography
作者: [美] 格奥尔格·伊格尔斯 / 王晴佳 译者: 杨豫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 2
两个半世纪以来,全球的历史写作和学术研究是否经历了一个西方化的过程?
基于自身的传统,其他文化背景下的历史学家如何对西方的影响进行采纳或予以抵制?
本书试图解答上述两个问题。这是第一本采用比较眼光和全球视角的史学史著作,不仅研究了西方的史学流变,也考察了亚洲和中东悠久的史学传统,以及从拉丁美洲到撒哈拉以南非洲等非西方世界更地方化的史学发展。
以考察18世纪末尚未受到西方影响的各种类型的历史思想和写作传统为起点,本书继而对通过贸易和帝国扩张而开始输出的西方历史观念产生的作用,以及19世纪和20世纪职业化历史学与“科学的”历史学在全球的兴起进行了剖析。作者提出,其间所发生的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吸收”过程,而是与各地悠久的知识和文化传统相融合的过程,而且往往是出于服务于特定意识形态的考虑,例如民族主义。最后,本书转而讨论了后现代主义和后殖民主义向西方史学的“客观性”和“进步”范式提出的双重挑战,并批判性地考察了这场挑战对历史学家的信念——以忠实地展现过去为使命——将造成多大的破坏。
人们往往将历史编纂的历史视为西方独有的创造,但这样的说法已经不合时宜了。这本新书是个重大的贡献,有助于我们从全球的角度理解近现代历史写作的发展。
——Dr. Daniel Woolf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
本书内容广大博识,立场客观公正,意在建构跨国联系,将有利于活跃和丰富当代的史学争论,是一项真正引人注目的学术成果。
——Dr. Dipesh Chakrabarty
美国芝加哥大学
中世纪史学史 豆瓣
作者: [俄]叶•阿•科斯敏斯基 译者: 郭守田 商务印书馆 2012 - 7
本书全面、深刻地阐述了欧洲(西欧)中世纪直到近代的史学史。是作者在大学授课的讲稿汇编而成。全书分为29讲。该书是前苏联历史学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研究中世纪史学史的开创性著作。主要对从奥古斯丁起,一直到19世纪中期的欧洲中世纪史学详加阐述,资料翔实,论述精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上下) 豆瓣
History and Historians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作者: 乔治·皮博迪·古奇 译者: 耿淡如 商务印书馆 1998 - 1
有一些著名作家的著作,由于出版了廉价本而获得了许多新读者,当我看到自己的名字也排入这些作家的名单,我深感荣幸。我希望:有些读者能阅读我的书而获得某种愉快,象五十年前我在编写它时所曾感到的那样。在我的著作中,《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是我最喜欢的一部,主要因为它论述了一个具有无限趣味的题目——文化的全部戏剧性故事。正如波普所说的那样,“人类的正当研究便是人”。
一个八十多岁的历史学家能够以十分满意的心情来回顾各个学术研究部门在他的一生中所取得的进步。与我读书时的那些遥远日子相比,我们今天能以更广泛的知识、更清晰的见解、更冷静的头脑,来综述人类进化的过程和全部人类经验。现在,一般的学术标准确实较前提高。我们已经不那么过于自信,不那么受偏见的支配,而且不那么容易作出似是而非的概括性论断。我们的崇高理想和首要责任,是要不辜负我们读者的无限信任。兰克有一句不朽的名言:“编纂历史是一件煞费苦心的事”。任何一个为自己的种族、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党派或教会大声辩护的人,是无缘进入历史女神之庙的。如果有人要我起草历史学家的“十诫”,我将首先写道“不要忘记你们对读者的道义上的责任”。历史学家和其他人一样,也是由血肉之躯构成的人,而且作者的个性将始终隐约地流露在字里行间,但我们必须竭力保持公平,尽量了解遥远时代的生活状况以及那些我们所未曾具有的思想意识。凡是历史研究者不应该根据某一作家或某一本书来论断象宗教改革运动和法国革命这类有争议的题,因为在涉及我们内心最深切的情感的某些领域内,要想取得完全一致,未免奢求。我所要求的也只在于:学者们不要把他们看成是竞技场上的斗士,在各自的支持者喝采声中进行搏斗;而应该认为他们是一心一意地献身于追求真理的兄弟。在本书所述的许多历史学家中,各人在什么程度上已达到或接近于这个崇高目标,让读者自行判断吧。
人们时常谈到“历史的结论”、“历史哲学”、“历史科学”。但没有一致同意的结论,只有个别的结论;没有一致同意的哲学,只有互相矛盾的思想意识的混合;没有一致同意的科学,只有各种科学方法的应用。我们继续在热烈而又永不停止地探求真理,但斯芬克斯仍然对着我们微笑不肯吐露她的秘密。对于我们研究人类历史中所提出的各个问题,现在或将来会有最后的答案吗,如果有的话,它们还没有被找到。
G.P.古奇
1958年4月

灯塔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第一版序言
导 论 近时的历史研究
1952年以来的历史研究
第一章 从文艺复兴到法国革命
第二章 尼布尔
第三章 沃尔夫、博克和奥特弗里德·缪勒
第四章 艾希霍恩、萨维尼和雅各布·格林
第五章 德意志史料集成
第六章 兰克
第七章 兰克的批评者和门生
第八章 普鲁土学派
第九章 法国浪漫主义学派
第十章 法国政治学派——基佐、米涅、梯也尔
第十一章 法国的中世纪时代和旧制度
第十二章 法国大革命
第十三章 拿破仑
第十四章 哈兰和麦考莱
第十五章 提尔华尔、格罗脱和亚诺尔
第十六章 卡莱尔与弗劳德
第十七章 牛津学派
第十八章 加第纳、莱基、西莱与克莱顿
第十九章 阿克顿和梅特兰
第二十章 美国
第二十一章 诸小国
第二十二章 古代东方
第二十三章 希腊和拜占庭
第二十四章 蒙森和罗马史研究
第二十五章 犹太人和基督教会
第二十六章 天主教史学
第二十七章 文明史
索 引
编后记
声入心通 豆瓣
9.0 (9 个评分) 作者: 王东杰 译者: 有2020年10月2印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 4
国语运动在现代中国影响既深且巨,作者将其纳入20世纪中国整体转型的脉络中,探讨语言和文字改革是如何反映并实际参与了这个过程,又对清末民国的社会文化产生了何种影响。这一考察,侧重于国语运动和国家建构、国族认同、文化理想、地方观念、阶级意识等范畴的互动,还呈现了它和变动中的物质景观、资讯手段及生活方式之间的关联。透过这一个案,本书力图展示,中国现代国家建设尽管汲引了不少外来资源,但又怎样高度地依赖于我们源远流长的文化“大传统”。
英雄祖先与弟兄民族 豆瓣
作者: 王明珂 中华书局 2009 - 7
作者围绕“历史心性”这一关键词,从与“核心典范”相对的“边缘异例”入手,深入探索发生在边缘的的不寻常现象,对断裂、失忆等异例作情景化的诠释。通过分析羌族、藏族等“异类”历史中的血缘、空间与时间等叙事符号,重新考察流传于中原及其周边的 “弟兄祖先故事”,对炎黄子孙及相关英雄历史进行了反思性的研究。本书是作者长期从事的华夏边缘研究的一部分,也是《羌在汉藏之间》等书讨论的延续与拓展。
中国历史通论 豆瓣
作者: 王家范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9 - 6
《中国历史通论》是王家范先生的经典之作,以他执教“中国通史”课程的讲义为基础写就,讨论范围覆盖直到今天为止的全部中国历史,既勾勒轮廓、阐释整体,也包含对百年来“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中国情结”的特殊关注。王家范从通贯和整体诠释的角度,对历史中的重大问题做出个性化解读,进而揭示中国历史变迁的内在脉络,呈现自己所理解的“中国通史”。
全书分前编、后编、续编三部分。前编围绕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和演进脉络,进行纵横交错的专题探讨;后编意在回顾和反思“通史”撰写的百年经历;续编收入初版后十年所写相关文章,如《阅读历史: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明清易代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等。
西汉政区地理 豆瓣
作者: 周振鹤 商务印书馆 2017 - 5
《西汉政区地理》是周振鹤的博士论文,1987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周振鹤是新中国首批两个文科博士之一,该书是他的成名著作,也是其学术的奠基之作,也开启了历史政区地理研究的先河,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此后在周振鹤的带领下,历史政区地理的研究成果迭出,形成历史地理的重要分支——历 史政区地理。 全书共分三篇篇共十五章,全面研究了西汉一代行政区划的变迁过程。上篇为高帝十王国政区沿革,下篇为高帝十五郡及武帝新开郡政区沿革,附篇是对相关问题的讨论。
本书是三十年前《西汉政区地理》初版的重印本。近三十年来,秦汉简牍的出土不绝如缕,而且还有新简继续出土的趋势。这些新出土的简牍有已经出版行世的,还有许多来不及整理发表的。许多简牍的释读已经而且还会继续使秦汉政区地理的面貌更趋于丰满完善。但就基本轮廓看来,同人咸以为本书所考证的结果尚未过时,考证的思路与方法仍有可借鉴之处,故有再版的必要。今承商务印书馆美意予以重印。重印过程是先由学生对原版中的笔误与印刷错误加以初步订正,复由责任编辑仔细审读,二度正误,并将书中地图全部重绘。最后再由本人校读一过。之所以不做彻底修订的缘故,一是秦汉简牍的发表还在进行时态,例如去年七月份承长沙简牍馆大度,在浏览该馆所藏尚未公布的汉简时,就让我感到本书其实不必作最终修订,因为在细部总有新史料会进行补充与校正;二是新的细节考证已经体现在将要出版的《中国行政区划通史·秦汉卷》的西汉编里,以及学界同人和我本人在本书出版之后发表的一些论文中,无需将这些新认识削足适履塞入到拙著原有的体系中去。《西汉政区地理》的意义不仅在于提出“政区地理”的概念——这个概念在今天已成共识,另一方面也在于证明不但由《中国历史地图集》所体现出来的通代地理必须进行研究,而且断代政区地理研究也是可行的。即使像西汉一代这样政区变化极其繁复的时代,只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也依然有复原变迁面貌的可能。三十年来多部断代政区地理的出现以及中国行政区划通史的完成或许就是以上结论的佐证。
谁的历史 豆瓣
作者: 鲁西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 8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十年来历史学研究中的代表性文章,分为 “思考”“评论”“讲谈”三组,围绕历史进程与历史学研究的关键词——人、空间与时间,展开不同层面的探讨。文章涉猎广泛的主题,总体上是以历史上的“人”为中心,将历史看作生命的体现,叙述并分析了历史过程的六个方面:生存—生计—经济、交往—关系—社会、控制—权力—政治、求知—学术—思想、死亡—仪式—宗教、不从(抗拒)—革命或改良—进步等,既有理性的分析,也有感性的个体关怀。
本书也是一位历史学者治学道路的反思:何为历史?谁的历史?历史学是什么?历史可信吗?那已湮没在时间中的“史实”与我们今天的人生有什么关系?三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切入,逐步破除历史学中的迷障。
南渡君臣 豆瓣 谷歌图书 谷歌图书
作者: 虞云国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 - 8
本书收录作者近年来有关靖康之变后南宋前四十年历史的文章,以高宗一朝君臣为核心,包括对岳飞之死、绍兴和议、秦桧专权、苗刘之变等历史事件的分析,揭示了南宋初期的政局走向,也反映了整个南宋的政权格局与历史命运,同时也揭示了“中国转向内在”的不同侧面。
中国历史地理十讲 豆瓣
作者: 邹逸麟 2019 - 7
本书精选历史地理学研究方面的论文十篇,列为十讲,内容大致如下:(一)我国历史时期水系主要是黄河、运河的开凿、变迁、兴废的历史过程;(二)我国历史时期水环境变化及其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互动关系;(三)两三千年来我国环境变迁的历史地理背景。通过本书,读者可以了解我国环境变化的历史背景和两难的处境,从而汲取历史教训,避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
重塑往昔 豆瓣
作者: 练春海 九色鹿丛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 - 9
本书主要研究艺术考古的属性、研究方法、学术呈现、现实意义问题,以及在研究时应当如何取用材料等话题。全书共五章,另有导论、余论、图录、参考文献、后记。
导论交待全书研究的前提,指出艺术考古这个概念使用混乱的历史根由所在。并提出“艺术考古”这个概念在学术史 上的意义。
D一章讨论了艺术考古的发展与研究现状。从艺术考古学有关的争议开始讨论,结合艺术史在中国的发展状况,提出艺术考古在中国可能的学科意义以及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交流的学术意义。
第二章讨论了艺术考古作与研究方法的问题。作为方法,它是艺术史的一个新方法,为近年来国内的一个热点方向。作为一个门类,它发展迅猛,是很多新理念、新态度的试验田,这些方法包括整体研究法、微观研究法、实验考古研究法等。
第三章主要讨论了艺术考古的视觉再现问题,艺术考古研究与图像呈现分不开,不论是在论文发表,还是在文博展示,但是以往的研究中这一部分是非常缺乏的,本研究分了七大类分析了展示的形式、特点,特别是对当下*新科技VR、3D扫描、三维建模等均作了详细的讨论,包括它们的特点与不足。
第四章讨论了艺术考古的材料取用问题,重点讨论了两类近年来学界比较关心的问题,一是来自民间的材料问题,二是来自海外的材料问题。并通过具体的研究实例加以佐证研究的观点。
第五章讨论艺术考古研究的现实意义。艺术考古在现实中可以为文创等非遗开发的活动提供学术参考,研究通过“裂瓣纹豆”这个具体的例子加以佐证。
余论是通过具体的例子对于艺术考古研究中很细微却又很重要的问题加以讨论。
全书紧扣学界关心的热点,从理论到实践,系统地讨论了艺术考古作为一个学科、研究方法所具有理论意义、文化意义、现实意义。
堕落街传奇 第一季 (2017) 豆瓣 TMDB
The Deuce Season 1 所属 : 堕落街传奇
8.6 (80 个评分) 导演: 詹姆斯·弗兰科 / 米歇尔·麦克拉伦 演员: 詹姆斯·弗兰科 / 玛吉·吉伦哈尔
聚焦70、80年代纽约色情产业的发展,色情行业的迅速膨胀把曼哈顿变成风月之城,但随着艾滋病的上升、毒品和暴力的泛滥,以及房地产业的更迭,色情行业被渐渐肃清。在色情行业的鼎盛时期,一对孪生兄弟成为色情业的霸主,并具有 绝对的主导权。
出土文献与中古史研究 豆瓣
作者: 孟宪实 中华书局 2017 - 3
本书利用敦煌文书、吐鲁番文书和唐代墓志等出土资料,结合唐代基本典籍,探讨了唐代的重大政治事件、民族和宗教管理制度、祥瑞制度、财政使职等重要议题,还对唐代敦煌、吐鲁番的地方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以及吴王李恪、安乐公主、上官仪等唐代重要政治人物进行了专题研究,颇有创见。
国之枭雄 豆瓣
Imperial Warlord: A Biography of Cao Cao, 155-220 AD
作者: [澳]张磊夫 译者: 方笑天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8 - 9
数世纪以来,曹操以中国历史上最奸诈者的面目示人。另一方面,曹操生于秩序倾颓的汉末乱世,在一定程度上重建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政治秩序。他不仅自身是一位优秀的诗人,还引领了中国早期文学史上最为灿烂辉煌的时代。在任何文明中,都少有人能有如此才华、取得如此成就,能够在去世后仍如此受关注的更是凤毛麟角。
曹操在历史文献、考古材料以及他自己的作品中给我们留下了相当丰富的信息。尽管曹操的大部分故事因敌人的诽谤以及数代后的浪漫主义热情而变得混乱不明,但其核心事实仍然可考;很少能有距我们如此遥远但事迹又如此清晰的人物了。本书综合陈寿编撰的官方正史《三国志》及裴松之注释等史料,努力为我们还原一个最为接近历史原貌的曹操。
中国史纲要 豆瓣
6.3 (7 个评分) 作者: 翦伯赞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 9
《中国史纲要(上下)》是1961年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编选计划会议决定,委托翦伯赞教授组织编写,作为高校文科中国通史教材之用的。在写作、讨论过程中,翦伯赞教授经常就体例、理论运用和史料鉴别等问题与编写组同志们反复商讨。他再三强调,一定要坚持从历史出发,用历史事实说明问题,把论述建立在坚实的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最后定稿时,他还字斟句酌地进行推敲。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他作为主编的认真负责精神和对历史科学的严肃态度。
中国史纲 豆瓣
作者: 张荫麟 中華書局 2012 - 7
《国民阅读经典:中国史纲》是张荫麟先生短暂一生留下的唯一专著,作者依据自己的历史观对东汉前的中国史实作了较为严格的选择和取舍,把前人研究成果和自己“玩索所得”融会贯通,用讲故事的方式写出期间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贡献及若干重大人物的性格和活动。章节安排简要得当,文字技巧活泼动人,思想智慧透彻通达,随时流露出作者的才情与用心。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豆瓣
9.9 (17 个评分) 作者: 瞿同祖 商务印书馆 2010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主要的目的在于研究并分析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精神及主要特征。中国古代法律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家族主义和阶级概念上。二者是儒家意识形态的核心,和中国社会的基础,也是中国法律所着重维护的制度和社会秩序。《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将以二章来讨论家族、婚姻,另二章来讨论社会阶级。
花舞大唐春 豆瓣
作者: 齐东方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8 - 8
书稿原在《广州日报》上以"解密何家村"为题连载。主要围绕1970年西安碑林出土的金银器窖藏展开。何家村窖藏共出土1000多件,分别藏在2个大陶瓮和1个银罐中,材质包括金、银、玉、陶等,做工精细,造型美轮美奂,艺术价值极高,多为唐皇室的日常用品。2004年5月,何家村遗宝中的65件(组)精品在北大首次集中亮相,其中包括杨贵妃佩戴的"香囊"、风流天子唐玄宗的舞马、神秘的"金开元通宝"等。对于何家村遗宝的埋藏之谜、65件(组)器物背后隐藏的故事,齐东方以"解谜"的语气,一一道来。
亮剑 (2005) Eggplant.place 豆瓣 TMDB
亮剑 Season 1 所属 : 亮剑
8.8 (366 个评分) 导演: 张前 / 陈健 演员: 李幼斌 / 何政军
在李云龙独特的战术指挥下,骄横的日军山崎大队全军覆灭。接着李云龙会同国军358团团长楚云飞闯进日军重兵防守的县城,守备部队的全体军官都在这次袭击中丧生。李云龙和楚云飞在晋西北因此名声大噪,李楚二人惺惺相惜,成了朋友。1941年冬天,弹尽粮绝的独立团在野狼峪伏击日军用冷兵器全歼日军两个中队,此战之惨烈竟惊动了最高统帅部的蒋委员长,也引起了日本华北派遣军司令官极大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