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人文地理随笔 豆瓣
所属 作品: 人文地理随笔
作者: 唐晓峰 三联书店 2005 - 1
《人文地理随笔》以简明流畅、情趣盎然的笔法,陈述议论地理学中有关空间观察、景观解读、环境感知等一系列现代人文地理的观念,从中品评各类人文行为和历史现象。地理,在窗户外面,而地理学却在人的脑子里,而人脑又是分时代、分阶层、分你我的,所以地理学也不是纯净学问,会随人的时代追求、价值趋向变化内涵。研究人文地理,需要先把人看透。我得承认,自己对地理学的了解是受了洋人的启发。西方人文地理学,想得很多,管得很宽,“人味儿 十足,明确划在人文社会科学一边,这是我一开始喜欢地理的一个重要原因。
重庆老城 豆瓣
作者: 何智亚 重庆出版社 2010 - 9
《重庆老城》主要内容简介:从建筑学者、历史学者、摄影家的多方位视角,以582幅历史影像记录,22万文字考证,展示、解读了重庆老城独特的建筑风貌和厚重的文化积淀。书中记录的影像实体多已消失,因而更显弥足珍贵。
莫扎特与纳粹 豆瓣
Mozart and the Nazis: How the Third Reich Abused a Cultural Icon 所属 作品: 莫扎特与纳粹
6.8 (5 个评分) 作者: 艾瑞克•莱维 (Erik Levi) 译者: 杨宁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 3
莫扎特提倡的人道主义世界观和纳粹思想尽管明显不相容,第三帝国仍将这位伟大作曲家的音乐用于巩固自己的政权。本书作者艾瑞克•莱维查阅了期刊、日记、演讲稿等大量档案材料,再现了纳粹利用莫扎特建立自己文化及政权优势的史实。
2018年2月8日 已读
题目很吸引人,相对于贝多芬和瓦格纳,莫扎特的音乐很难与纳粹挂钩,但是第三帝国的官员们还是通过对乐谱、演奏、形象的控制和塑造构建了一个围绕着莫扎特产生的声音环境。可惜作者拿着一手极好的材料和题目却没有写出一篇足够精彩的文章。
二战 历史 历史文化 文化史 纳粹
华盛顿邮报 (2017) 维基数据 豆瓣 IMDb TMDB
The Post
8.1 (707 个评分) 导演: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演员: 梅丽尔·斯特里普 / 汤姆·汉克斯
其它标题: The Post / 战云密报(港)
关于“五角大楼文件”泄密案(Pentagon Papers)的新片《The Post》,将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汤姆·汉克斯与梅丽尔·斯特里普聚到了一起。斯皮尔伯格将作为导演与制片人身份参与制作,而影片的男女主角分别是汉克斯与梅姨。
这部吸引好莱坞三巨头首次合作的电影将在银幕上重现著名的“五角大楼文件”泄密案。1971年,一名国防部官员将美国政府卷入越南战争的机密文件通过《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媒体曝光,而在文件公开之前,美国国防部曾试图阻挠文件的曝光并以失败告终。
“五角大楼文件”事件标志着尼克松领导的联邦政府名誉扫地的开始,随后爆发的水门事件直接导致尼克松政府倒台。
《The Post》的主人公为“五角大楼文件”事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华盛顿邮报》的编辑本·布拉德利与出版人凯·格拉汉姆。汉克斯将饰演布拉德利,这个角色曾在讲述水门事件的经典影片《总统班底》中出现过,而格拉汉姆则由梅姨出演。斯皮尔伯格的安培林娱乐与20世纪福斯将共同负责融资制作。
影片是斯皮尔伯格与汉克斯的第五次银幕合作,斯导现在正忙于《玩家一号》的后期制作,《The Post》何时开始制作还是未知数。
2018年2月5日 看过
梅姨和汉克斯演技都在线,报纸印刷的流水线看着太舒服了。这件事对于现在的中国媒体存在很大的警示意义。新闻就是历史的草稿。估计这一波过后又会刺激一波高中生在大学选择学习新闻专业吧😂
2017 传记 剧情 历史 政治
记忆的性别 豆瓣
The Gender of Memory:Rural Women and China's Collective Past 所属 作品: 记忆的性别
9.4 (75 个评分) 作者: [美] 贺萧(Gail Hershatter) 译者: 张赟 人民出版社 2017 - 4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集体化给中国农村带来了巨大变化,后世著作也对此多有研究论述。然而,中国女性,特别是农村女性,却对此鲜有发声。本书开创性地从性别研究和集体记忆的角度切入了中国当代史研究。作者用历时15年收集的口述史资料,向我们描述了陕西省某农村的72位老年妇女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生变迁。通过深入分析这些被访者的人生故事,作者从女性视角出发,记载了农村社会变迁对于妇女生活产生的影响。作者让我们看到,在集体化的过程中,中国农村女性突破了小家庭的范畴,*次走向社会,融入社会。不少女性通过扫盲,获得初步知识文化,甚至获得成为农村助产士的工作机会。也有不少农村女性在集体化过程中,突破家务劳动的小圈子,进入集体劳动过程,甚至成为劳动模范,在其中获得自尊与自信的提升。集体化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社会逐渐走向男女平等,提升妇女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的过程。作者通过性别差异这个权力轴线,切入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村的集体化,探讨了社会主义的性质以及性别在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作用。著作通过女性视角,丰富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历史,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客观地认识那一段历史。
中国日常生活史读本 豆瓣
作者: 常建华 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 5
在近年来的社会史研究中,对于“日常生活”的关注蔚成风气。日常生活史研究从生育、交往、休闲活动、消费行为等看似琐细的对象中理解人类生活的实态,内容涵盖从皇室到平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同时通过与物质文化、社会性别、科技、医疗、身体、艺术诸领域研究的融合,逐步发展出多视角、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本书以日常生活史研究为主题,精选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十八篇,从学术史、基本理论、重要方法、个案研究等不同层次,反映了这一专题领域的最新进展。
河西走廊 第一季 (2015) 豆瓣 TMDB
所属 电视剧集: 河西走廊
9.1 (122 个评分) 导演: 王新建 / 赵启辰 演员: 吕树廷 / 让波拉
本系列以时间为线索,展示了从汉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河西走廊历史,撷取河西走廊上的绚烂瞬间;以编年体史诗的形式,跨越汉、三国、两晋、隋唐、蒙元、明清、民国和新中国,系统梳理了河西走廊甚至整个中国西部的历史,呈现出跨越千年的雄壮、辉煌与苍凉。
2018年2月1日 看过
虽然叙事充满着对当下的指涉,但是学术性过硬,没有明显的硬伤。可以说是完美的西域历史复习资料了。
丝绸之路 中国 历史 大气 大陆
治史三书(增订本) 豆瓣
所属 作品: 治史三书
9.6 (22 个评分) 作者: 严耕望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 - 6
1.钱穆得意门生、“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台湾“中研院”院士、历史学名家严耕望毕生经验倾囊相授
2.两岸三地历史院系公认治史入门必读,内容涉及历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体规律、论题选择、论著标准、论文体式、引用材料与注释方式、论文撰写及改订,以及努力途径与生活修养等诸多问题
3.纪念严耕望诞辰100周年增订版;新增2万字《钱穆传》大陆首发
4.行销35年经典升级·特约导读·专名索引
———————————
《治史三书》是历史学家严耕望先生以个人治学心得为基础,融合梁启超、陈寅恪、傅斯年、钱穆等几代史学大家的治史经验著述而成的一部史学方法论著作,被认为是“金针度人”的治学入门书,内容涉及历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体规律、论题选择、论著标准、论文体式、引用材料与注释方式、论文撰写及改订,以及努力途径与生活修养等诸多问题,语言质朴流畅,诚挚亲切,务求实用,可谓金针度人,功在学林。
金与铁 豆瓣
Gold and Iron 所属 作品: 金与铁
7.4 (8 个评分) 作者: [美] 弗里茨·斯特恩 译者: 王晨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8 - 1
本书聚焦新德意志帝国建立,一个更广泛的新精英阶层逐渐崛起,政治家俾斯麦与金融家布莱希罗德的关系成了这种重组的缩影。本书是对一系列事件和促成这些事件的利益与情感的当事人的记录,有益于读者深入认识和理解从普鲁士强盛到德意志崛起过程之中,俾斯麦和布莱希罗德这两个历史人物对德国乃至欧洲历史的塑造作用,以及政治和经济如何左右历史的发展。
战争、枪炮与选票 豆瓣
Wars, Guns, and Votes 所属 作品: 战争、枪炮与选票
8.4 (17 个评分) 作者: [英] 保罗·科利尔 译者: 吴遥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 1
本书研究的主题就是,为什么政治暴力在极端贫穷的最底层10亿人的社会里如此普遍,以及如何才能遏制它。在最底层10亿人的地区,如非洲的埃塞俄比亚、乌干达、肯尼亚等国,其国家结构性的缺陷导致人民除了依靠国际社会供应必需的公共物品之外,别无他法。然而最底层10亿人的小国政府对主权的激烈捍卫,再加上领导人的软弱和冷漠,彻底限制国际行动实际上能达到的效果。
地理学与生活 豆瓣
Introduction to Geography 所属 作品: 地理学与生活
8.1 (25 个评分) 作者: [美] 阿瑟·格蒂斯 / [美] 朱迪丝·格蒂斯 译者: 黄润华 / 韩慕康 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 4
地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最初仅指地球的绘图与勘查,但发展到今天已经逐渐成为一门范围广泛的学科。本书共十三章,分四篇,囊括自然地理学、人口地理学、文化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等分支学科。全书以介绍地理学的发展、核心概念,以及四种系统性传统为开端,四大传统独立成篇。前三篇专门介绍地理学的分支学科,而区域分析传统作为全书最后一篇,利用前三种传统和主题,并通过相互参照对其进行综合。
相对于其他地理学书籍,本书特别突出了地理学与生活的相关性。对人体有害的天气现象、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城市垃圾与危险废物的处理等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均有涉及。平实、生动的文字与丰富的实例,使本书极具可读性,读者通过本书亦会获得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 豆瓣
所属 作品: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
作者: 周振鹤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10 - 1
《中国读本: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内容简介:公元前221年,秦王称帝,立号“始皇帝”, 保国家安宁,秦国开始了一场大辩论,是继续四周时期的治理制度还是采用新的郡县制呢?一场争论下来,始皇帝坚定地站在了李斯一边,于是“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的新的治理模式拉开了序幕。随后几千年,随着治理模式的变化,行政区域的划分也不断地必生着变化。
2018年1月8日 已读
语言难得的通顺,通过围绕几个核心问题,深入浅出,把行政区划变迁过程说得清清楚楚。比《中国历史地理概述》里面相关章节的内容好懂多了。
中国 区域划分 历史 历史地理 周振鶴
最后的十字军东征 豆瓣
The Last Crusade: The Epic Voyages of Vasco da Gama 所属 作品: 最后的十字军东征
作者: [英] 奈杰尔·克利夫 译者: 朱邦芊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 - 8
·一个惊心动魄的探险故事
再现达伽马的成就和荣耀
·2012年《纽约时报书评》年度优秀图书
·这是一部有关15世纪末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航海探险的著作。历史学家奈杰尔•克利夫利用新发现的材料,即达伽马水手的日记,以及难得一见的达伽马与印度土邦(现在的喀拉拉邦)首领之间的通信,对达伽马的开拓性航行做了全面、根本性地重新诠释,揭示了这些航行在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斗争中所具有的决定性意义。这些航行中的一系列事件永久性地改变了东西方之间的关系。
·本书作者在书的开篇即写道,达伽马和哥伦布这两位探险家 “目标一致,都是寻找通往亚洲的航线,但长期以来,哥伦布那个伟大的错误却一直令瓦斯科•达伽马的成就黯然失色。既然我们要回到他们那个时代——回到那个所有的道路都通向东方的世界——现在应当总算可以恢复对二人地位的公正评价”。
·本书获誉
生动而雄心勃勃……克利夫拥有小说家刻画人物的天赋……深刻尖锐地重现了16世纪葡萄牙的荣耀和卑劣。
——埃里克•奥姆斯比,《纽约时报书评》
以过人的创作天赋和严肃的学术态度讲述的故事。
——詹姆斯•埃卡特,《国家》
喜欢说书高手生动叙事的读者会把本书列为他们的年度好书。
——《克利夫兰诚实商人报》
无疑是本季可读性最强、最迷人、最刺激的图书之一……克利夫……凭借着相当的活力、幽默和叙事技巧写就了本书。
——《堪萨斯城星报》
鲜活地呈现了探索时代的历史……这一领域虽早有前人备述,但克利夫又为我们开启了全新的视界。
——《出版人周刊》
为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持续不断的热烈讨论添加了有趣的话题,涉及各自的宗教和文化,以及帝国和贸易。
——《科克斯书评》
克利夫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探险故事……他有力再现了达伽马的成就和荣耀,重新评价了其探险的目标和意义,扣人心弦,发人深思。
——《书单》
一本振奋人心的史诗级著作……惊心动魄的叙述……这是粗线条的历史,但它相当准确,并因叙述的增色而细腻生动。
——《星期日泰晤士报》
史学理论手册 豆瓣
所属 作品: 史学理论手册
9.6 (5 个评分) 作者: [加] 南希·帕特纳(Nancy Partner) / [英]萨拉·富特(Sarah Foot) 译者: 余伟 / 何立民 格致出版社 2017 - 7
“这部讨论史学理论(而非历史理论)提纲挈领的新文章汇编,是一本科学的手册(一种可敬的但近来已经因商业化而被大大降格了的学术体裁)应该有的样子……这部书是给人印象深刻,其脚注中肯、全面、信息量大,参考文献涵盖广泛。整本书被打上了其两位主编帕特纳教授和富特教授的学术风格烙印 。任何了解她们学术成就的人,都只会认为她们的研究水准处于最高层次。这些文章以某种方式构成了一个整体,从历史研究领域拓展至包括了在人文、社会及自然科学方面所有其他学科——它们把‘过去’而非仅仅‘历史’作为研究对象——我对那种方式印象最为深刻。对于任何一位对过去之研究有着某种职业的乃至‘业余的’兴趣的人,本书都是一部不可或缺的著作。”
——海登•怀特(Hayden White),加利福尼亚大学意识史荣休教授
“编者们汇集了大批杰出的历史学家和其他从各个角度来审查并提出历史知识理论的理论家们。这部集体作品涵盖面广、学术性强,并且处处呈现新洞见。”
——大卫•卡尔(David Carr),美国埃默里大学荣休教授
“在本书中,理论在历史学中应用所面临的种种挑战,以各种意味深长的和激动人心的方式被分析并被质问。在汲取一流学者们的见解基础上,这部不可或缺的著作拓宽了我们关于过去的研究的范围,并且深化了我们关于历史知识的诠释和理解。”
——乔伊•达姆斯(Joy Damousi),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历史学教授
“南希•帕特纳和萨拉•富特广泛征集了一大批最新的史学理论文章。特别之处在于半数以上文章系由当前活跃的脚踏实地的历史学家们撰写。这本书对于历史编纂学专业的学生和经验丰富的践行者们来说,价值无可估量。”
——约翰•托什(John Tosh),英国罗汉普顿大学历史学教授
“这是对历史书写当前状况的一次重要概览和批判分析。从历史学在19世纪的现代主义基础出发,这本手册简明扼要地阐释了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如何以其多种多样的历史类型造成了我们今日后-后现代主义的困境。”
——克里斯•洛伦茨(Chris Lorenz),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和阿姆斯特丹大学学院,德国历史文化和史学理论教授
2018年1月1日 已读
更应该是二十世纪史学理论手册,内容参差不齐,每篇语言风格不一样。本来史学理论应该以清晰直白的语言表述出来才更清楚,但是因为语言的隔阂,呈现在书本上就显得非常晦涩。需要细读。
2017 历史 历史学 史学理论 史学理论手册
中古时代的历史书写与皇帝权力起源 豆瓣
所属 作品: 中古时代的历史书写与皇帝权力起源
9.3 (6 个评分) 作者: 徐冲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7 - 9
《中古时代的历史书写与皇帝权力起源》主要讨论“(历史)知识的生成与表达”与“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旨在揭示这一历史时期各种形式的历史书写在正当化王朝权力方面所承担的功能,解明中国古代王朝在构建政权正当性方面所进行的多种实践。
2017年12月31日 已读
很有启发性的中古史研究著作。作者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现代历史研究对于新出史料的迷恋,回到传世文献,挖掘前人研究没有注意到的历史细节,对中古史研究中的经典问题进行了重新反思。贯穿全篇的对“历史书写”的重视体现出作者对后现代史学理论的吸纳。美中不足的是语言稍显冗杂,重复性表述较多。
中国历史 历史 历史书写 历史种种 徐冲
叙事的转向 豆瓣
所属 作品: 叙事的转向
8.5 (11 个评分) 作者: 彭刚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 7
20世纪70年代,西方史学理论领域发生了学术范式的转型。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兴盛一时的分析的历史哲学逐渐被叙事主义的历史哲学所取代,后者至今仍是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中最主要的理论形态。这一转型通常被称之为叙事的转向。本书集中考察了这一转向的主要代表人物海登·怀特和安克斯密特的理论取向,由剑桥学派主将斯金纳的个案出发分析了思想史研究领域所呈现的理论问题,并结合20世纪史学理论的发展史,探讨了在史学理论新前沿的背景下重新思考历史事实与历史解释、历史学的客观性等问题的思路。 新版拟增补两三篇文章:《对叙事主义史学理论的几点辨析》《被漫画化的后现代史学》等。
现代政治思想的基础(上、下卷) 豆瓣 谷歌图书
The Foundations of Modern Political Thought 所属 作品: 现代政治思想的基础(上、下卷)
作者: [英国] 昆廷·斯金纳 译者: 奚瑞森 / 亚方 译林出版社 2011 - 1
本书共两卷,分别探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主要政治思想流派的思想渊源和政治主张,时间跨度自13世纪后期至16世纪末,是研究中世纪后期到现代早期西方政治思想演变的经典著作。作者还阐述了这两个时期的社会与知识背景,展示了在历史环境之中研究历史文本的独到的研究方法,并对重要的政治词汇和概念进行了追根溯源的梳理。
农民中国 豆瓣
作者: 秦晖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3 - 1
《农民中国:历史反思与现实选择》内容简介: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民问题历史演变过程的阐述,基本上可概括为两点:一个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从社会主义革命角度谈农民问题。在这方面,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认为,要走公有制、集体化的合作化道路等。马克思主义还有一个观点,认为家庭经营是落后的,要被社会化大生产所取代,不是被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所取代,就是被社会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所取代。《农民中国:历史反思与现实选择》由秦晖所著。
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 (2017) TMDB 豆瓣
所属 电视剧集: 大军师司马懿
7.8 (197 个评分) 导演: 张永新 演员: 吴秀波 / 刘涛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一代枭雄曹孟德(于和伟 饰)在逐鹿的群雄中间声名鹊起。他将落难的献帝刘协接到许都,以天子威名号令诸侯,更渐渐滋长着一颗霸主的不臣之心。在毫不留情地铲除异己的同时,曹丞相遍觅孝廉贤良,唯才是举,从早期的荀彧,到之后的荀攸、杨修(翟天临 饰),均进入幕府一展才华。是时,河内司马家的老二司马懿(吴秀波 饰)韬光养晦,隐姓埋名,为避免曹操的征召宁肯自断其腿。后在世子曹丕(李晨 饰)恳切的邀请下,他成为曹丕的幕僚。为争夺世子之位,曹丕和弟弟曹植展开明争暗斗,而他们各自的幕僚司马懿和杨修也卷入连番智斗之中。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樯橹灰飞烟灭。老一辈的英雄黯然落幕,新一代的智者勇士将在未完的乱世中继续宿命的缠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