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珠崖 豆瓣
Shore of Pearls:Hainan Island in Early Times
8.0 (6 个评分) 作者: [美] 薛爱华 译者: 程章灿 / 陈灿彬 后浪×楚尘文化丨九州出版社 2020
汉学名家薛爱华作品
研究海南岛早期历史的权威著作
◎编辑推荐
本书是汉学名家薛爱华的早期学术作品,《闽国》的姊妹篇,从历史、自然、原住民、交通、流人等方面探寻海南岛的历史,是研究海南岛早期历史的的权威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富有浓厚南方色彩的海南岛,着重描述海南岛的开发历史,是关于这一地理区域的专题研究。全书共分五章,分别从历史、自然、居民、交通及中央王朝贬谪之士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宋代及宋以前海南岛的情况。苏轼的海南经历及其海南诗作是最主要的文献依据之一。
◎专家推荐
作为20世纪美国汉学界的一流学者,薛爱华在四十多年的学术历程中,形成了鲜明的学术个性, 他的治学方法不仅为其学术成就奠定了基础,也给后人带来了丰富的启迪。
——南京大学教授 程章灿
《珠崖》以中古时期的中华帝国边缘地带为研究对象,给我们提供了大量有用又有趣的信息。五光十色,异彩纷呈。
——法国高等汉学研究院院长 侯思孟(D.Holzman)
2021年3月24日 已读
薛爱华的语言太有意思了:“土狗似乎也有同样的贡献。它的名字叫‘乌觜’,是只爱贪嘴、活蹦乱跳、有情有义的动物,而且还是游泳好手……同行者中有一位士人叫做陈宗道,趁机诵读了《金光明经》中应景的一段,以确保这些鲫鱼安全转入另一种更高级的生活方式。”哈哈哈哈哈哈哈真可爱。
历史 汗青堂 海外中国研究 海外汉学 社科
感化院 (2015) 豆瓣
Freistatt
8.4 (70 个评分) 导演: 马克·布鲁蒙德 演员: 约纳斯·伯格 / 路易斯·霍夫曼
其它标题: Freistatt / 收容所
故事发生在1968年的德国,少年沃尔夫冈(路易斯·霍夫曼 Louis Hofmann 饰)的母亲再嫁,他和继父之间的关系很是紧张,在一场冲突之后,继父将沃尔夫冈送入了感化院之中,沃尔夫冈就此开始了充满了痛苦与折磨的监狱生活。
倔强的沃尔夫冈不愿意沦为残暴统治的奴隶,一次又一次的反抗挣扎换来的却只有伤痕累累,唯一支撑着他的,是记忆中来自母亲的温暖。沃尔夫冈决定和同伴安东(Langston Beckford-Uibel 饰)一起逃跑,两人历经千难万险,最终回到了小镇上。可是,当母亲看见沃尔夫冈时,却并未表现得如他所想象的一般高兴,更残酷的是,没过多久,他便再度被继父和母亲重新送回了感化院。
愤怒的葡萄 (1940) 豆瓣 IMDb Min reol TMDB
The Grapes of Wrath
8.2 (81 个评分) 导演: 约翰·福特 演员: 亨利·方达 / 简·达威尔
其它标题: The Grapes of Wrath / 怒火之花
刚从监狱释放出来的Tom Joad (亨利·方达 Henry Fonda饰)回到俄克拉荷马的家的时候却发现原来的家里已经空无一人,打听之下才从农民Jim Casy(约翰·卡拉丁 John Carradine饰)口中得知,随着工业的发展,当地的农民们都被迫离开该地。Tom和Jim在Tom的叔父家里找到了Tom的家人,一家人决定到加利福尼亚去寻找新的工作。一家人把所有的行李都放在一辆卡车上便出发了。路上,Tom的祖母去世了。他们发现了一个地方,专门召集像他们这样的人在那里工作,他们在那里安顿了下来。然而Jim却意外死亡,Tom为了给他报仇也杀了人,只能匆匆逃亡。一家人只能离开,去寻找下一个安身的地方,无家可归的农民们到底路在何方.....
本片改编自斯坦贝克的同名小说,获1941年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逃避主义 豆瓣
Escapism
8.8 (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段义孚 译者: 周尚意 / 张春梅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5 - 7
逃避过程即是创造文化的过程
所有的生灵中,只有人类在残酷的现实面前选择了退却。
这是一本将地理学与自然、人文、心理、历史、社会结合的书。从上述诸方向阐述人类逃避的行为与心理本质,并推演出这种逃避心理,能推动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创造与进步,所以逃避过程,也是文化创造的过程。
人文主义地理学是一门很新的学门,兴起于二十世纪七○年代后期,当时的学术背景是,欧美学术界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讨论。而人文主义地理学的指标性学术作品便是段义孚发表在《美国地理联合会会刊》一九七六年六月号上的文章《人文主义地理学》,这篇文章被后续的地理学读本广泛引用,也正是这篇代表性的文章使得段义孚被学术界公认为是人文主义地理学大师。
人类逃避的对象之一是自然。严酷的自然环境、突发的自然灾害都会让人们产生逃避的念头。人类逃避的对象之二是文化。逃避喧闹的城市生活,逃避猛于虎的苛政,逃避严厉的宗教禁锢,这些统统都属于逃避文化。人类逃避的对象之三是混沌。混沌的、不清晰的状态令人感到困惑与费解,人们总是试图寻找清晰与明朗。人们宁愿采纳抽象的模型,也不愿接受毫无头绪的“现实”,因为清晰与明朗会给人以“真实存在”的感觉。 人类逃避的对象之四是人类自身的动物性与兽性。人类对自身某些粗鲁的特征感到羞耻和厌恶,于是,做出种种努力,想要逃离这些本性。整容、遮羞等皆属于此类逃避。
人类逃往的目的地也发生着不断的变化。逃避暴风雨,逃回温暖的房屋中,逃避高楼林立的都市区,逃往美好的郊区植物园逃避现实的苦恼,逃往虚幻的童话世界。
“逃避”是一个看似贬义的词汇。然而正是由于人类内心与生具来的逃避心理,推动了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创造与进步。在逃避的过程中,人类需要借助各种文化手段(组织、语言、工具等),所以说“逃避”的过程,也是文化创造的过程。
段义孚在本书中的研究范围横跨了地理、景观、文学、历史以及宗教信仰等诸多领域。其文字时常超过文学的极限,他的诠释将人们对现实环境的感受与似乎不太相关于地理学的哲学、心理学、都市计划与景观设计学及人类学方面的见解联系在一起。 本书不单为广大的地理学家所关注,还为建筑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学者所关注。
园冶 豆瓣
8.4 (5 个评分) 作者: [明] 计成 著 / 李世葵 中华书局 2011 - 8
《园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全面系统地总结和阐述造园法则与技艺的著作,它从选址、规划与设计建筑物、叠山理水、铺装地面、选择石材和借景等方面对中国古代造园的各环节都做了深入具体的总结和阐述,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人造园的智慧和艺术追求。书中提出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观点,深得中国古代造园理论之精髓。本书注释力求详尽、准确,译文流畅,点评独到,并配以精美插图,美文美图相得益彰。
当代艺术的主题 豆瓣
9.1 (7 个评分) 作者: [美] 简·罗伯森 译者: 匡骁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2013 - 1
本书聚焦于过去30年间反复出现的七大重要主题:身份、身体、时间、场所、语言、科学与精神性。第一章提供了对该阶段世界当代艺术的一个简明的概括,分析了五种关键性的变化(新媒介的兴起、对多样性的日益关注、全球化、理论的影响以及与日常视觉文化的互动)如何导致了艺术世界边界的急剧拓展。接下来的七章,每一章都介绍了各个主题;提供了对该主题的历史影响的纵览;详尽地分析了当代艺术家们是如何在具体的作品里对该主题作出回应和表现的;最后是两位在其作品里广泛探索过该主题的当代艺术家的档案。
历史与空间 豆瓣
作者: 杨宇振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8 - 10
重庆有根深蒂固的“土性”、坚韧的“地方性”。这一特性是由其在总体里“封闭中的开放”的格局所决定。给人以巨大差异的城市情感体验,是重庆城现代化过程中的“奇幻”特质。对于深在内陆的重庆,是否有可能超越历久的双元结构,一种历史过程形成的稳定结构,从自身的历史与文化的积淀,从更广的空间与时间,从世界的范围与世界史的视野来检讨重庆的未来,是一个基本问题,一个反思现代性的问题。
“从19世纪中期开始,陆续有许多外来者途经或者驻寓重庆,留下大量文字、图画和照片。它们从另外的角度共同拼帖和建构,也镜像了重庆城的转变。它们建造了一座令人遐想和可以漫步其间的想象之城,一个有待后人重新再建构的想象之城。
本书利用历史文献、数据、旅行记录、地图和影像,探讨晚清重庆城的人口构成与空间结构、民初重庆城市启动现代化的条件、空间划界、现代化的进程与问题、卢作孚的现代化实践、晚清到民国不同阶段重庆城的感知与经验等。
中国 (2020) 豆瓣
8.0 (11 个评分) 导演: 李东珅 / 周艳 演员: 何炅 / 汪涵
溯五千年,泱泱中华,何以《中国》?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中国》第一季将从春秋到盛唐的中国历史故事中,挖掘对今日中国影响深远的人和事,讲中国故事,传中国之声,展中华文明演进的伟大历程。
中国艺术与文化(插图修订版) 豆瓣
Chinese Art and Culture, 2e
作者: [美]杜朴 / 文以诚 译者: 张欣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2014 - 2
◎文化视野下的妙笔勾勒 七千年中华艺术指掌图
◎巫鸿、郑岩、安家瑶、朱青生联袂推荐
◎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华盛顿大学等美国多所院校指定教材
[内容简介]
《中国艺术与文化》自2001年初版以来,已被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华盛顿大学等美国多所院校采用为教材。2006年,作者在初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在保持通俗 易懂的风格基础上, 更能迎合读者对新知的渴求。
以往艺术史教材多以类别如山水画、书法、陶器等为纲,本书则打破国内编写此类教材的窠臼,以中国人所熟知的朝代入手,兼陈这一朝代或阶段的社会背景、宗教等信息,还原艺术本身的历史场景,使其具有更多的社会性。本书以开放的视野,为读者提供一窥中国艺术与文化的门径,知其梗概,启发志趣,在吸收借鉴西方学者的研究视角的基础上,最终形成自己对中国艺术文化史的认识。
同时,本书实现了历史文本和图像的完美融合。作者精心挑选358幅图片,随文配图,间以考古和风格分析等多种方法相结合,达到图为文之辅,文为图之质的境界。中译本挑选书中的精美图片作为彩插,相信读者必将为那流光溢彩的艺术之美所折服。
[推荐语]
杜朴、文以诚合著的《中国艺术与文化》在内容上比以往的中国美术史教材有很大扩展,而且在写作和阐释方法等方面也有开创之功。两位作者都是研究中国艺术的专家,因而他们撰写的篇章综述学界成果、征引晚近的考古发现,并富于原创性。此书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把7000年的中国美术史置于社会、历史、政治、礼仪和宗教等一系列“原境”中考察。其着眼点超越了对艺术美和形式发展的单纯介绍。二是全书基于对中国美术的新界定:不仅涉及属于社会高层的礼仪重器和文人书画,也涵盖大众视觉文化;不仅讨论艺术的形式表现,也介绍艺术生产的技术和方法。许多美国大学选用此书作为教材,我在教学中也深感其丰富内容和细致分析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中国美术史的理解。
——巫鸿,芝加哥大学讲座教授、美国文理学院院士
百年来中国考古的发现和研究奠定了中国美术史的基础,也不断修正改写以往学者对中国美术史研究的结论。《中国艺术与文化》一书是美国权威学者对中国美术考古成果的最新全面审视,并从独特的文化视角阐述艺术品的内涵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该书中译本不仅可作为我国艺术史专业的教材,而且对于喜爱中国历史与文化的读者而言,也是一部图文并茂、耳目一新、值得阅读的佳作。
——安家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
本书以西方的眼光和国际的立场对中国文化与艺术进行了一次通盘的陈述。对于生在其中的国人来说,借此可以反观自我的文化,也可以重新思考西方和东方的观念差异造成的理解上的差距。差距产生了特殊的美感,也隐含了有意或无意的误读。在此不仅读到知识,更能读到见识,见识帮助我们了解其他文化的人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评价。
——朱青生,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这部书的行文灵动巧妙,举重若轻地处理了许多复杂问题,十分富有个性。尤其值得肯定的是,……这部书并不是灌输常识和提供背诵条目的手册,而是通向新问题和新研究的入口。这也是我喜欢这部书的一个原因。
——郑岩,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大门口的陌生人 豆瓣
Strangers at the Gate: Social Disorder in South China, 1839-1861
9.8 (8 个评分) 作者: [美]魏斐德(Frederic Wakeman) 译者: 王小荷 新星出版社 2017 - 2
纪念魏斐德先生诞辰八十周年
美国汉学三杰之一
魏斐德成名力作社会史与地区史写作的“典范之书”
用讲故事的方式,在历史中注入血肉和生命解读时代变迁中易被忽略的底层百态从“地方视角”到“世界视野”重现中西文化碰撞下的社会裂变
1、 美国著名汉学家、汉学三杰之一魏斐德教授博士毕业论文及成名力作
2、深刻启发了后来众多汉学家的研究和写作(如蓝诗玲《鸦片战争》)
本书是魏斐德教授的博士毕业论文,研究清朝末年中国向近代转型的学术著作。清代中国的主要“大门”是广州,“陌生人”即外国人。顾名思义,《大门口的陌生人》是与外国人闯入广州(中国大门)的历史有关,是关于鸦片战争外国入侵中国的。但这本书主要不以此研究为主,而是以英国侵略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为线索,研究这一历史时期广州和广东省的社会动态,如官府、绅士、团练、农民等对外国的态度;各自的活动、相互间的关系以及变化,从而揭示中国近代史的开始阶段的某些动向。
【名人推荐】
对于任何对中国真正感兴趣的人来说,从现在开始,魏斐德的书是他首先要读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著名历史学家)魏斐德作为一个历史学家,最伟大的成就和贡献是他的叙事能力。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这个时代中学者们发明了复杂的理论和晦涩的专业名词使读者们望而却步。魏斐德对于所有在学术中呈现的理论都谙熟于胸,但是他有讲故事的能力,在历史中注入血肉和生命力。他有一个小说家的想象力,他把这种特质和历史学家的精确性结合在一起。
——夏多明 (Dominic Sachsenmaier,德国哥廷根大学教授)
傅山的世界 豆瓣
9.6 (16 个评分) 作者: 白谦慎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 - 4
十七世纪是中国书法史由帖学转进为碑学的关键时期,而傅山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不同于以往治书法史的学者,本书作者白谦慎并不孤立地探讨傅山的书法,而是将之置于整个时代的文化架构中,藉由学术思想、物质文化、印刷文化之发展史的角度,由经历了明清易代之痛的遗民情结的角度,来观察、诠释傅山的生活,以及由之生发的学术观念与艺术创作。在试图重新勾勒傅山的生活经验之际,作者不仅对中国书法史的这个转折,也对十七世纪的中国文化世界,提供了全新的关照。凡有兴趣于明清易代之际中国社会之各侧面的读者,此书亦为必读的作品。

此书英文、中文繁体字版甫出,即引起海内外学术界的热切关注,被评为“迄今为止研究单个艺术家的最优秀的著作之一”。
2021年2月7日 已读
以前草草翻过,这些天又好好读了一遍。在这之前实在无法欣赏支离丑拙的书法,碑学的作品也让人一时难以接受。但是深入到明清易代之际的文化史背景中理解这一现象,才真切体会到其中的分量。作者的语言与叙事都没的说,傅山写给傅眉的那几幅行草实在绝妙。
书法 书画 傅山 傅山的世界 历史
苏东坡 (2017) 豆瓣
8.4 (50 个评分) 导演: 杨光照 / 张晓敏
本片以苏轼贬谪黄州四年的生活为线,观照其一生的心路历程,从文学、艺术、美食、情感等多维度,解读苏东坡生命感悟、精神嬗变和艺术升华的过程。同时,辅之以当今最新的苏东坡研究成果,再现一个最丰富、最接近本真的苏东坡形象。全片共分为:《雪泥鸿爪》《一蓑烟雨》《大江东去》《成竹在胸》《千古遗爱》《南渡北归》等六集。
永不褪色的时光 豆瓣
INSTANT: THE STORY OF POLAROID
作者: [美]克里斯托弗·博纳诺斯 译者: 胡玥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5 - 5
本书讲述了宝丽来的诞生与发展历史,回顾了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诸多艺术家,时尚icon如何用宝丽来创造了历史,记录了每个精彩的瞬间。《永恒的瞬间:宝丽来的故事》将带你领略前数码时代最具生命力的摄影故事,探索后数码时代宝丽来摄影艺术的崭新未来。
宝丽来相机无疑是艺术家、摄 影师、以及时尚达人心中的最佳答案之一。1970年代,每年有十亿张照片由宝丽来拍摄而来,其风靡程度丝毫不亚于当今的iphone。
宝丽来改写了摄影文化史,生活照不必再送进专业暗房经过长时间的洗冲,只要十几秒的聊天时间,照片就显像完成。而且宝丽来 不只是拍摄生活照,摄影家和艺术家——Andy Warhol、Ansel Adams、David Hockney、Walker Evans、William Wegman、Robert Mapplethorpe、André Kertész都以宝丽来创作过伟大的作品。
数码相机当道的今天,宝丽来虽然不再是使用最广泛的相机,但它早已由相机升华为一种独特摄影文化,与当今的复古潮流和各种及时网络分享应用融为了一体…
詹森艺术史(插图第7版) 豆瓣 Goodreads
Janson’s History of Art: The Western Tradition
10.0 (5 个评分) 作者: [美] H. W. 詹森 / [美] J. E. 戴维斯 译者: 艺术史组合翻译实验小组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7 - 10 其它标题: 詹森艺术史(插图第7版)
本书是一部艺术通史著作,聚焦从史前直到20世纪末的西方艺术。该书英文原版自1962年出版以来,随即占据艺术史书籍畅销榜的位置,长达30年之久,成为西方大学艺术史课程的标准教材。

本书以时间为框架,分为古代世界、中世纪、从文艺复兴到洛可可和现代世界四个部分,以各个时段的代表艺术品和艺术家为重点,阐释了艺术风格及其演变的历史。此外,书中穿插了六个学习板块,补充介绍了背景知识、艺术家的创作技法、艺术史家的研究方法以及大量的历史文献等相关知识,并有章末小结梳理各章重点。全书配有 1450 余幅插图,每幅作品都经过了调色或专业审核,确保忠实原作,是了解学习西方艺术史的绝佳书籍。

该经典著作的第七版在内容上较之前版本有很大扩充,除了包含传统的绘画、雕塑和建筑之外,摄影和工艺美术等门类也得到了足够的重视。此外,本版还顺应了当代学术思想的发展潮流,扩充了对女性艺术家、当代艺术和文化多元论等当代议题的论述。
狼厅 (2015) 豆瓣 Eggplant.place TMDB
Wolf Hall Season 1 所属 : 狼厅
8.9 (59 个评分) 导演: 彼得·考斯明斯金 演员: 马克·里朗斯 / 戴米恩·路易斯
根据两届布克奖得主,希拉里·曼特尔(Hilary Mantel)的热销历史小说《狼厅》Wolf Hall和《提堂》Bring Up the Bodies改编,讲述了亨利八世统治下的都铎王朝宫廷权力斗争的故事。
权力的黑光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王子今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0 - 11
中国种种传统政治迷信,最终都可以归结为对政治权力的崇拜。要推进政治进步,必须清理千百年来政治迷信的根基,努力洗刷其残迹,摆脱“宰猪场式的政治”,“使人成其为人”。
中国是一个历来予政治以特殊重视的古国。政治地位高于一切,政治权力高于一切,政治力量可以向一切社会生活领域扩张,对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都表现出无与伦比的冲击力和渗透力。本书从天命迷信、先祖迷信、圣贤迷信、长老迷信、清官迷信、谶纬迷信等角度,全方位反思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政治文化,探讨了政治迷信何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灰黯的色调,政治意识何以成为中国民族精神的主体。
天命迷信:天命迷信导致政治权力自检、自制机能严重弱化,社会下层则日益形成缄默隐忍的政治态度,对于罪恶的暴政,消极地等待着“天谴”与“天罚”。
先祖迷信:先祖迷信往往使旧有制度长期保持着对行政政策的规定性作用,从而导致中国政治进步迟缓。
圣贤迷信:“圣贤”观念对于政治权力的维护作用,是中国政治实现所谓“超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长老迷信:老年政治可以保证对于传统的全面继承,但也容易导向僵化凝死的政治形态。
清官迷信:清官迷信是民众政治力量微弱的表现,意味着自卑自弱意识的强化,以及对合理政治权利的自我放弃。
谶纬迷信:谶纬之隐秘,为皇权的合法性和帝制的法统提供了以神秘主义为内涵的理论依据,有时也成为下层群众反抗现世皇权的思想武器。
王冠 第四季 (2020) 豆瓣 TMDB
The Crown Season 4 所属 : 王冠
8.9 (231 个评分) 导演: 本·卡隆 / 保罗·惠廷顿 演员: 奥利维娅·科尔曼 / 海伦娜·伯翰·卡特
20 世纪 80 年代,伊丽莎白女王与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发生冲突,查尔斯王子与戴安娜·斯宾塞小姐踏上了波涛汹涌的婚姻之旅。
2021年1月13日 看过
自从第三季换演员之后,这部剧集渐入佳境。关于戴安娜的悲剧实在是……
Netflix 传记 历史 女性 宫廷
王冠 第三季 (2019) 豆瓣 TMDB
The Crown Season 3 所属 : 王冠
9.0 (241 个评分) 导演: 本·卡隆 / 克里斯蒂安·施沃霍夫 演员: 奥利维娅·科尔曼 / 托比亚斯·门基斯
进入 20 世纪 60 年代和 70 年代,面对不断演变的世界,皇室家族在努力维护传统的同时应对冲突和背叛。
2021年1月13日 看过
第三季第七集,经历中年危机的菲利普亲王目睹登月而产生了难以言说的焦虑和对人生意义的怀疑,经过一系列的铺垫之后,绝望的亲王哽咽着说出”help“,实在是太让人动容了,或许这是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觉醒时刻。这是这一系列剧集至今为止带给我最大冲击的一瞬。
2019 Netflix 伊丽莎白二世 传记 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