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雕塑的故事 豆瓣
Shaping the World 所属 作品: 雕塑的故事
作者:
[英]安东尼·葛姆雷
/
[英]马丁·盖福德
译者:
王珂
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
- 8
雕塑是什么?雕塑可以调动人的身体,甚至操控人的身体,进而通过身体来影响人的思想。雕塑是一种行之于物的思维方式。它就像炼金术,能够将一块黏土或石头变成完全不同的东西。雕塑的基本前提,回应了由来已久的观点——“物质至上”。在这个虚拟数字时代,雕塑依然是质疑世界,以及地球的重要方式——前者由我们所创造,而后者是我们创造的来源。
雕塑家安东尼•葛姆雷与艺术史学者马丁·盖福德围绕关于造型艺术的十八个主题,展开了一场关于“雕塑是什么”对话,结集成册,是为《雕塑的故事》。在这部近四百页的图文对话集中,读者借助两位对话者的视角回顾了史前时代至今的人类造型史,涵盖了出自部落巫师、无名工匠、伟大的雕塑家,直至当红艺术实践者等创造者之手的艺术杰作。
雕塑是什么?本书的探索早已突破了所谓 "雕塑 "的传统疆界。《雕塑的故事》会探讨巫术、仪式和舞蹈,也会畅谈那些由光线、人的行为以及虚空构成的作品。以上所有元素,都能够作为塑造世界的原材料而发挥作用,并被赋予人性意义。此刻,材料即讯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并非创作者有意为之的杰作,却美不胜收。
雕塑家安东尼•葛姆雷与艺术史学者马丁·盖福德围绕关于造型艺术的十八个主题,展开了一场关于“雕塑是什么”对话,结集成册,是为《雕塑的故事》。在这部近四百页的图文对话集中,读者借助两位对话者的视角回顾了史前时代至今的人类造型史,涵盖了出自部落巫师、无名工匠、伟大的雕塑家,直至当红艺术实践者等创造者之手的艺术杰作。
雕塑是什么?本书的探索早已突破了所谓 "雕塑 "的传统疆界。《雕塑的故事》会探讨巫术、仪式和舞蹈,也会畅谈那些由光线、人的行为以及虚空构成的作品。以上所有元素,都能够作为塑造世界的原材料而发挥作用,并被赋予人性意义。此刻,材料即讯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并非创作者有意为之的杰作,却美不胜收。
抵抗的风景 (2021) 豆瓣
Pejzaži otpora
6.8 (12 个评分)
导演:
玛尔塔·波皮沃达
其它标题:
Pejzaži otpora
/
Landscapes of Resistance
…
抵抗的风景追溯了 97 岁的反法西斯战士索尼娅的记忆之旅,她是南斯拉夫最早的女游击队员之一,也是奥斯维辛抵抗运动的领导人之一。正如索尼娅所说,我们穿越了她现在存在的革命青年的风景——塞尔维亚的森林和山脉以及奥斯威辛的泥泞地带——以及她与丈夫和猫住在一起的贝尔格莱德小家。由于索尼娅是一个伟大的讲故事的人,能够在没有后见之明的情况下讲述过去的事件,她将我们直接带入了引发反法西斯抵抗的独特氛围和心态。我们看到她的故事穿越时间流向新一代的身体,证明思考和练习抵抗总是可能的。
偶然与想象 (2021) 豆瓣 TMDB IMDb 维基数据
偶然と想像
8.4 (791 个评分)
导演:
滨口龙介
演员:
古川琴音
/
涩川清彦
…
其它标题:
偶然と想像
/
偶然与想象之轮(港)
…
影片由三个短片构成,《魔法(比魔法更不真切)》、《门开着就好》、《再一次》。女性角色的多重性和镜像性是滨口之前的作品中的主题,在他的新作《偶然与想象》中也是如此。前作《欢乐时光》和《夜以继日》,从字面上看颇有小说的味道,而《偶然与想象》则可以说是一部短篇小说集。叙事节奏更强化了这一印象:三集,每集围绕一个女性角色展开,又分为三幕。三个短片讲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三角恋、一场未遂的诱惑和一个因误会而相遇的故事。尽管零散,但仍保持了有机的叙事流程。我们所见证的时刻都与感人的普遍命运相连,以选择、遗憾、欺骗和巧合为标志,它们才是影片真正的主角。
在世界的尽头大声地说我恨你 豆瓣
8.1 (27 个评分)
鱼丁糸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21年8月27日
出版发行:
鱼丁糸有限公司
天塌下来 有歌撑着
内伤袭来 放胆地唱
鱼丁糸
释能系摇滚神作
〈在世界的尽头大声地说我恨你〉
8/27 释放全宇宙负能量
忍耐不会更好,而吶喊出来会!献给每一个曾被误解、被分手、被讨厌、被玩弄、被搞到心情恶劣无法平静思考且想破一百万个理由都百思不得其解的人们,〈在世界的尽头大声地说我恨你〉就是你最需要的解方。
〈在世界的尽头大声地说我恨你〉是鱼丁糸新专辑《池堂怪谈》里畅快淋漓的摇滚代表之作。来自阿福创作基底,由青峰编写主旋律完成,歌词取材自六位团员自身经历,并邀请苏打绿第一张专辑制作人徐千秀共同制作完成。〈在世界的尽头大声地说我恨你〉畅快淋漓的旋律,在强力重拍的穿针引线下,把所有的戏谑,百分之百的认真面对,把全宇宙的负能量,完完整整整的释放,这种负负得正,是鱼丁糸式疗愈,也是鱼丁糸所谓的释能系摇滚,六人有话直讲,有恨不藏,人生因此更加豁达!
内伤袭来 放胆地唱
鱼丁糸
释能系摇滚神作
〈在世界的尽头大声地说我恨你〉
8/27 释放全宇宙负能量
忍耐不会更好,而吶喊出来会!献给每一个曾被误解、被分手、被讨厌、被玩弄、被搞到心情恶劣无法平静思考且想破一百万个理由都百思不得其解的人们,〈在世界的尽头大声地说我恨你〉就是你最需要的解方。
〈在世界的尽头大声地说我恨你〉是鱼丁糸新专辑《池堂怪谈》里畅快淋漓的摇滚代表之作。来自阿福创作基底,由青峰编写主旋律完成,歌词取材自六位团员自身经历,并邀请苏打绿第一张专辑制作人徐千秀共同制作完成。〈在世界的尽头大声地说我恨你〉畅快淋漓的旋律,在强力重拍的穿针引线下,把所有的戏谑,百分之百的认真面对,把全宇宙的负能量,完完整整整的释放,这种负负得正,是鱼丁糸式疗愈,也是鱼丁糸所谓的释能系摇滚,六人有话直讲,有恨不藏,人生因此更加豁达!
剪剪花 豆瓣
9.1 (14 个评分)
新宝岛康乐队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21年8月27日
出版发行:
禾廣
新寶島康樂隊 第12張專輯《剪剪花》
新寶島客台原三聲道睽違五年發輯
今年夏天,新寶島康樂隊睽違五年發行第12張全新專輯《剪剪花》,新寶島保持一貫創新不被框架、侃侃而談的人生觀察與多樣音樂元素大放送的康樂隊底氣,熱愛土地芬芳、描述市井浪漫功力內化的三位瀟灑大叔,詼諧生動又活力滿點地描繪在地小人物的生活面貌,新寶島康樂隊的招牌絕活歌曲口味道地又實在,向來以撫慰及抒發人民身心娛樂作用為優先,三位大叔實力堅強,正常發揮;這張專輯也期待能為疫情時期辛苦辛勞的大家,帶來一個歡樂愉悅、療癒放鬆的夏日時光。
陳昇:「就在你的身邊,就在你家門口,我專門在辦沒有人辦過的活動。」
苗栗客家特色民宿改造專業錄音室開錄專輯
新寶島偕台三線管樂隊共同創作 共11位大叔豪華陣容 氣勢浩大
相識40年軍樂隊同袍相聚 歡祝你我仍在享受美好的音樂
在疫情漫燒之前的超前部署,新寶島前往苗栗客家庄展開田野錄音,將一棟由一個奇葩大叔打造的特色民宿改造成專業錄音室,大批器材從台北南下,這次陳昇還特別邀請相識40年的軍樂隊同袍共同創作,其中領隊阿喜哥平日是第一線清潔隊員,休閒時間教幾位年紀相仿、同為苗栗客家子弟,來自各行各業的管樂同好聚會吹奏,並組團「台三線」演出走跳;於是這張新寶島康樂隊新專輯《剪剪花》,由「新寶島」加「台三線」,一字排開總計有11位大叔,堪稱是一次相當難得的「重量級」錄音陣容,台三線也參與了MV客串演出。不過初始的錄音過程並不特別順利,由於台三線大叔們沒有正式錄音經驗,加上錄音時間有限,但新寶島沒有因此改變錄製初心,以資深歌星的身經百戰,循序引導大叔們進入狀況,而當時現場錄製的所有音軌,如實在專輯中呈現,新寶島堅持天然的尚好;當軍樂隊的樂音響徹四層樓的透天民宿,管樂一起合奏帶來一種氣場浩大的凝聚力,著實振奮人心,及昔日同袍的青春熱血,歷歷在目,堅持玩音樂的本色,從未褪色,音樂這個神奇的玩意兒,就是你我的時光機器,將彼此連繫在一起,40年情誼歷久彌新。
青春歡樂送 (=頌、=Song、=爽)
五味雜陳的人生 大叔們端出客台原手藝融合的正港男子漢料理
一場以「熱情、開墾、友情、桐花」為題的大叔絕地大反攻
專輯名《剪剪花》的來由,根據客家一哥黃連煜的說法,以前的客家女子會剪花送人,真花會凋謝,但剪花會陪你永久,剪花就是想傳達給大家的心意,這就是新寶島這張專輯,對音樂、對聽眾,始終如一的呈現,一種遊歷客家桐花深處,一群熱愛音樂的大叔的絕地大反攻,以老搖滾的堅定不變,應時代遷移的改變,真心仍然不移。
新寶島從年輕狂放,走到現在成了生活風格依舊色彩強烈的大叔,音樂不被流行趨勢所困綁,自由的創作,是他們的信念,與「流行」脫節,是他們可愛的堅持,現實是很不自由的,都不放過自己了,怎麼自由。這次專輯找來台三線同樂,也是一種為大叔們發聲,為生活衝鋒陷陣之後的人生,找回青春、再創造一個夢想,人生情趣、生活舞台,由自己再次生產製造,這樣正面積極的態度,也是《剪剪花》的宗旨,時光無法回頭,但青春可以,因為青春的任性(韌性)是種體質,浪漫之人都懂得。
・歌曲推薦
〈阿喜A車車〉
以軍樂隊鼓聲、管樂齊聲氣勢熱鬧開場,歌曲唱著市井小民的日常閒情,生活裡心情的酸甜苦辣,主角阿喜是陳昇當年軍樂隊的好兄弟,阿喜平日是第一線清潔隊員,為人重情講義氣,陳昇借阿喜的眼睛開著那輛金黃色的大車,穿梭大街小巷,捕捉百姓生活的閒聊瑣事,在不久的「從前」倒垃圾時間正是街坊鄰居把握機會相聚八卦寒暄的時光,反觀在科技冷漠的現代,這般情感交流減少許多,但也正顯得〈阿喜A車車〉散發濃濃人情味,此景無可取代。
〈三灣戀曲〉
一首「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心戀落花」的戀歌,一客一台的對唱,成了兩個角色訴說相異心境;充滿人味的小喇叭聲貫穿全曲,有全情吶喊亦有幽幽嘆息,在歌中上演著走心的獨角戲,或許那是落花、也是流水無法言述的最後情意。時間無情推移,四季無常變化,讓曾有的浪漫真心,綻放在台三線這條路的三灣秘境,永遠不移。
〈仙山苦命郎〉
各位觀眾,雙手舉起來,那卡西來囉~恰恰給他搖落去,來聽行遍頂港下港的新寶島康樂隊跟你講一個大叔苦戀的故事,就發生在你家巷口,在你的身邊,大叔的真愛之旅,永不妥協!永不休止!人生要活得舒心,苦痛給他唱出來,才能繼續正面積極往前衝~~~聽歌囉!
〈青春飛走了〉是新寶島一夥人的隊歌,帶有藍調風情的鄉村民謠。
〈vavayan (女孩)〉是阿Van給女兒量身定做的歌,女兒陳艾為主聲線,加入爸爸低沈聲音的回應,成為來自家庭的支持,成為對話。
〈吊橋〉
新寶島三位昔日飄丿浪子,殷殷吐露身為父親的心聲;三位父親各自對孩子的叮嚀掛念,情意真摯,令人忍不住淚流滿面。在阿爸眼中,孩子永遠是孩子,而在孩子眼中的父親,是巨大又模糊的身影,永遠存在心頭,像在風中屹立的彎彎吊橋,靜靜守候。
〈慼心〉
新寶島康樂隊為何能成為一種時代的標誌人物(抑或是眼淚…),除了持續不斷大膽開創自我風格,更是因為能創作出一種與時代背景緊密結合的聲音,反映土地情感與小人物故事,不被流行困綁,成為經典。而這一首〈慼心〉,歌詞是新寶島擅長演繹的鄉土文學詩,陳昇說這是某一天在報紙社會版上看到的五個故事,他化作這大大小小的草根人物直述生活的怨嘆,字句間藏著心酸與鏗鏘有聲的咆哮,因埋怨命運而悲憤,但絕望中仍帶著希望,這輩子結束,還有來世,有緣再相見。
新寶島客台原三聲道睽違五年發輯
今年夏天,新寶島康樂隊睽違五年發行第12張全新專輯《剪剪花》,新寶島保持一貫創新不被框架、侃侃而談的人生觀察與多樣音樂元素大放送的康樂隊底氣,熱愛土地芬芳、描述市井浪漫功力內化的三位瀟灑大叔,詼諧生動又活力滿點地描繪在地小人物的生活面貌,新寶島康樂隊的招牌絕活歌曲口味道地又實在,向來以撫慰及抒發人民身心娛樂作用為優先,三位大叔實力堅強,正常發揮;這張專輯也期待能為疫情時期辛苦辛勞的大家,帶來一個歡樂愉悅、療癒放鬆的夏日時光。
陳昇:「就在你的身邊,就在你家門口,我專門在辦沒有人辦過的活動。」
苗栗客家特色民宿改造專業錄音室開錄專輯
新寶島偕台三線管樂隊共同創作 共11位大叔豪華陣容 氣勢浩大
相識40年軍樂隊同袍相聚 歡祝你我仍在享受美好的音樂
在疫情漫燒之前的超前部署,新寶島前往苗栗客家庄展開田野錄音,將一棟由一個奇葩大叔打造的特色民宿改造成專業錄音室,大批器材從台北南下,這次陳昇還特別邀請相識40年的軍樂隊同袍共同創作,其中領隊阿喜哥平日是第一線清潔隊員,休閒時間教幾位年紀相仿、同為苗栗客家子弟,來自各行各業的管樂同好聚會吹奏,並組團「台三線」演出走跳;於是這張新寶島康樂隊新專輯《剪剪花》,由「新寶島」加「台三線」,一字排開總計有11位大叔,堪稱是一次相當難得的「重量級」錄音陣容,台三線也參與了MV客串演出。不過初始的錄音過程並不特別順利,由於台三線大叔們沒有正式錄音經驗,加上錄音時間有限,但新寶島沒有因此改變錄製初心,以資深歌星的身經百戰,循序引導大叔們進入狀況,而當時現場錄製的所有音軌,如實在專輯中呈現,新寶島堅持天然的尚好;當軍樂隊的樂音響徹四層樓的透天民宿,管樂一起合奏帶來一種氣場浩大的凝聚力,著實振奮人心,及昔日同袍的青春熱血,歷歷在目,堅持玩音樂的本色,從未褪色,音樂這個神奇的玩意兒,就是你我的時光機器,將彼此連繫在一起,40年情誼歷久彌新。
青春歡樂送 (=頌、=Song、=爽)
五味雜陳的人生 大叔們端出客台原手藝融合的正港男子漢料理
一場以「熱情、開墾、友情、桐花」為題的大叔絕地大反攻
專輯名《剪剪花》的來由,根據客家一哥黃連煜的說法,以前的客家女子會剪花送人,真花會凋謝,但剪花會陪你永久,剪花就是想傳達給大家的心意,這就是新寶島這張專輯,對音樂、對聽眾,始終如一的呈現,一種遊歷客家桐花深處,一群熱愛音樂的大叔的絕地大反攻,以老搖滾的堅定不變,應時代遷移的改變,真心仍然不移。
新寶島從年輕狂放,走到現在成了生活風格依舊色彩強烈的大叔,音樂不被流行趨勢所困綁,自由的創作,是他們的信念,與「流行」脫節,是他們可愛的堅持,現實是很不自由的,都不放過自己了,怎麼自由。這次專輯找來台三線同樂,也是一種為大叔們發聲,為生活衝鋒陷陣之後的人生,找回青春、再創造一個夢想,人生情趣、生活舞台,由自己再次生產製造,這樣正面積極的態度,也是《剪剪花》的宗旨,時光無法回頭,但青春可以,因為青春的任性(韌性)是種體質,浪漫之人都懂得。
・歌曲推薦
〈阿喜A車車〉
以軍樂隊鼓聲、管樂齊聲氣勢熱鬧開場,歌曲唱著市井小民的日常閒情,生活裡心情的酸甜苦辣,主角阿喜是陳昇當年軍樂隊的好兄弟,阿喜平日是第一線清潔隊員,為人重情講義氣,陳昇借阿喜的眼睛開著那輛金黃色的大車,穿梭大街小巷,捕捉百姓生活的閒聊瑣事,在不久的「從前」倒垃圾時間正是街坊鄰居把握機會相聚八卦寒暄的時光,反觀在科技冷漠的現代,這般情感交流減少許多,但也正顯得〈阿喜A車車〉散發濃濃人情味,此景無可取代。
〈三灣戀曲〉
一首「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心戀落花」的戀歌,一客一台的對唱,成了兩個角色訴說相異心境;充滿人味的小喇叭聲貫穿全曲,有全情吶喊亦有幽幽嘆息,在歌中上演著走心的獨角戲,或許那是落花、也是流水無法言述的最後情意。時間無情推移,四季無常變化,讓曾有的浪漫真心,綻放在台三線這條路的三灣秘境,永遠不移。
〈仙山苦命郎〉
各位觀眾,雙手舉起來,那卡西來囉~恰恰給他搖落去,來聽行遍頂港下港的新寶島康樂隊跟你講一個大叔苦戀的故事,就發生在你家巷口,在你的身邊,大叔的真愛之旅,永不妥協!永不休止!人生要活得舒心,苦痛給他唱出來,才能繼續正面積極往前衝~~~聽歌囉!
〈青春飛走了〉是新寶島一夥人的隊歌,帶有藍調風情的鄉村民謠。
〈vavayan (女孩)〉是阿Van給女兒量身定做的歌,女兒陳艾為主聲線,加入爸爸低沈聲音的回應,成為來自家庭的支持,成為對話。
〈吊橋〉
新寶島三位昔日飄丿浪子,殷殷吐露身為父親的心聲;三位父親各自對孩子的叮嚀掛念,情意真摯,令人忍不住淚流滿面。在阿爸眼中,孩子永遠是孩子,而在孩子眼中的父親,是巨大又模糊的身影,永遠存在心頭,像在風中屹立的彎彎吊橋,靜靜守候。
〈慼心〉
新寶島康樂隊為何能成為一種時代的標誌人物(抑或是眼淚…),除了持續不斷大膽開創自我風格,更是因為能創作出一種與時代背景緊密結合的聲音,反映土地情感與小人物故事,不被流行困綁,成為經典。而這一首〈慼心〉,歌詞是新寶島擅長演繹的鄉土文學詩,陳昇說這是某一天在報紙社會版上看到的五個故事,他化作這大大小小的草根人物直述生活的怨嘆,字句間藏著心酸與鏗鏘有聲的咆哮,因埋怨命運而悲憤,但絕望中仍帶著希望,這輩子結束,還有來世,有緣再相見。
Notes for the Future 豆瓣
8.2 (12 个评分)
Yo-Yo Ma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21年9月10日
出版发行:
Sony
Yo-Yo Ma is an American cellist. Born in Paris to Chinese parents and educated in New York City, Ma was a child prodigy, performing from the age of four and a half. He graduated from the Juilliard School and Harvard University, and has performed as a soloist with orchestras around the world.
雏形 豆瓣
7.4 (31 个评分)
徐佳莹 LALA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21年9月10日
出版发行:
亚神音乐
雏形似水、似海,在各式容器、天地之间各方自在,
没有关系,我们都不急著成为任何感情图鉴。
人和世界的停滞,各有用意,有时只需要一句「没有关系。」
从我们的初心,到守护情感的雏形。
-
一天过去,你们各自回到家中,你意识到好几天你们话都不多,打算开启话题的你/妳,会说什么?
A. 今天工作还好吗?
B. 想不想吃我们好久没叫的那家外送?
C. 我们最近怎么了?
D. 什么都不说,没关系,今天就先这样吧。
选择D的朋友,你/妳是一个细腻且小心翼翼的人,因为眼前的人和生活,对你/妳来说无比重要,即使一起浪费的时间也十分珍贵,慢慢来、不积极,是你们对关系的守护,为着守护彼此的初心,而细心建造着感情能长远航行的雏形,一切都会好的,不担心。
今日金句
「越想要爱的人,越想要慢慢来。」——— 徐佳莹
某次工作中的短暂休息时间,Lala弹着吉他随便哼唱,是《雏形》这首歌的雏形。直到去年十月,Lala再度拿起吉他,沉浸在录音室里,完成这首歌的全词曲创作,音乐之中纯粹且温柔的气息,有着无法掩盖光芒的Lala拯救元素,《雏形》正式诞生。
创作灵感的触动,来自对人们关系的观察,关于情感停滞,让Lala开始思考有一种状态可以是「没有关系。」Lala说:「『没有关系,我喜欢我们的不积极。』是第一句在我脑中出现的歌词。」
关于雏形,在录音室里Lala提到:「『雏形』可以期待,关乎我要怎么爱这个人,我希望这个人怎么爱我,想要这段关系是什么样的基调。在还没有定型的时候,不着急慢慢来。」用音乐人的角度陈述她看待世界的眼光,除了情感和关系,也通晓在世上万物,有着「没有关系」独到的见解。
制作人陈君豪提及,这次与Lala共同制作,Lala对这首歌呈现的画面非常清楚,是一种很赤裸单纯、如水一般的状态,尤其对于创作人来说,这种空的状态是很必须的,能对一切情感与讯息更敏锐地接收与表达,后来Lala将歌曲取名雏形,两人决定用Bass来当主伴奏乐器,因为Bass在音乐中是根基,它通常负责弹奏Root(根音)的部份,概念很符合雏形这首歌,而歌曲中后段,加入了像是心跳的大鼓声,是想把接触到新事物的紧张、悸动速度感放入音乐里,简单的弦乐线条与铺陈,是音乐中呈现叙事感的方式,像电影陪着主角一路慢慢往前,经历了许多,最终还是保有原来的样子。
MV邀请羊有四十七只工作室,唐张导演、金曲设计师杨士庆合作,在MV的前制会议中,听到Lala提起这首歌给她水的意象后,导演团队以水、海洋作为创作的出发点,不限时日、不限空间、不限盛装器皿的水,比拟在关系中的变化,以此作为核心的概念。在关系停滞的时间,我们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到日常不会关注的细节,而有了新发现,画面的编排,把日常的物件化成静物的方式去重新诠释,让平常你可能不会注意到的物件变成主角,而在这些物件里面去做任何不同的想像,在日常中的细节找到安定和盼望。
词:徐佳莹
曲:徐佳莹
音乐制作
制作人 Producer:徐佳莹 LaLa Hsu / 陈君豪 Howe@成绩好工作室
编曲 Arrangement:柯遵毓 Jack Ko / 钱威良 Will'z Chieng / 陈君豪 Howe
贝斯 Bass:柯遵毓 Jack Ko
鼓&合成器 Drum&Synthesizer:陈君豪 Howe
合音编写 Backing Vocal Arrangement:李雅微 Shivia Lee
合音 Backing Vocal:徐佳莹 LaLa Hsu / 李雅微 Shivia Lee
管弦乐编写 Orchestra Arrangement:钱威良 Will'z Chieng / 陈君豪 Howe
小号 Trumpet:David Smith
长号 Trombone:宋光清 Qinbone Sung
弦乐 Strings:曜爆甘音乐工作室 Just Busy Music Studio
第一小提琴 First Violin:蔡曜宇 Shuon Tsai
第二小提琴 Second Violin:黄瑾诤 Chin-Cheng Huang
中提琴 Viola:甘威鹏 Weapon Gan
大提琴 Cello:刘涵 隐分子 Hang Liu
人声&管乐录音师 Vocal&Brass Recording Engineer:叶育轩 YuHsuan Yeh
人声&管乐录音室 Vocal&Brass Recording Studio:BB Road Studio
弦乐录音师 Strings Recording Engineer:张闵翔 Min-Hsiang Chang
弦乐助理录音师 Strings Assistant Engineer:朱品豪 Pin-Hao Ju
弦乐录音室 Strings Recording Studio:强力录音室 Mega Force Studios
混音师 Mixing Engineer:黄文萱 Ziya Huang
混音录音室 Mixing Studio:Purring Sound Studio
母带后制录音师 Mastering Engineer:Mike Marsh
母带后制录音室 Mastering Studio:Exchange Studio
制作助理 Production Assistant:沉冠霖 SHENB
影像制作
唐张崇伟Tom |羊有四十七只Sheep 47 Studio
美术指导 Art Director|许祖昀 HSU Tzu-Yun
没有关系,我们都不急著成为任何感情图鉴。
人和世界的停滞,各有用意,有时只需要一句「没有关系。」
从我们的初心,到守护情感的雏形。
-
一天过去,你们各自回到家中,你意识到好几天你们话都不多,打算开启话题的你/妳,会说什么?
A. 今天工作还好吗?
B. 想不想吃我们好久没叫的那家外送?
C. 我们最近怎么了?
D. 什么都不说,没关系,今天就先这样吧。
选择D的朋友,你/妳是一个细腻且小心翼翼的人,因为眼前的人和生活,对你/妳来说无比重要,即使一起浪费的时间也十分珍贵,慢慢来、不积极,是你们对关系的守护,为着守护彼此的初心,而细心建造着感情能长远航行的雏形,一切都会好的,不担心。
今日金句
「越想要爱的人,越想要慢慢来。」——— 徐佳莹
某次工作中的短暂休息时间,Lala弹着吉他随便哼唱,是《雏形》这首歌的雏形。直到去年十月,Lala再度拿起吉他,沉浸在录音室里,完成这首歌的全词曲创作,音乐之中纯粹且温柔的气息,有着无法掩盖光芒的Lala拯救元素,《雏形》正式诞生。
创作灵感的触动,来自对人们关系的观察,关于情感停滞,让Lala开始思考有一种状态可以是「没有关系。」Lala说:「『没有关系,我喜欢我们的不积极。』是第一句在我脑中出现的歌词。」
关于雏形,在录音室里Lala提到:「『雏形』可以期待,关乎我要怎么爱这个人,我希望这个人怎么爱我,想要这段关系是什么样的基调。在还没有定型的时候,不着急慢慢来。」用音乐人的角度陈述她看待世界的眼光,除了情感和关系,也通晓在世上万物,有着「没有关系」独到的见解。
制作人陈君豪提及,这次与Lala共同制作,Lala对这首歌呈现的画面非常清楚,是一种很赤裸单纯、如水一般的状态,尤其对于创作人来说,这种空的状态是很必须的,能对一切情感与讯息更敏锐地接收与表达,后来Lala将歌曲取名雏形,两人决定用Bass来当主伴奏乐器,因为Bass在音乐中是根基,它通常负责弹奏Root(根音)的部份,概念很符合雏形这首歌,而歌曲中后段,加入了像是心跳的大鼓声,是想把接触到新事物的紧张、悸动速度感放入音乐里,简单的弦乐线条与铺陈,是音乐中呈现叙事感的方式,像电影陪着主角一路慢慢往前,经历了许多,最终还是保有原来的样子。
MV邀请羊有四十七只工作室,唐张导演、金曲设计师杨士庆合作,在MV的前制会议中,听到Lala提起这首歌给她水的意象后,导演团队以水、海洋作为创作的出发点,不限时日、不限空间、不限盛装器皿的水,比拟在关系中的变化,以此作为核心的概念。在关系停滞的时间,我们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到日常不会关注的细节,而有了新发现,画面的编排,把日常的物件化成静物的方式去重新诠释,让平常你可能不会注意到的物件变成主角,而在这些物件里面去做任何不同的想像,在日常中的细节找到安定和盼望。
词:徐佳莹
曲:徐佳莹
音乐制作
制作人 Producer:徐佳莹 LaLa Hsu / 陈君豪 Howe@成绩好工作室
编曲 Arrangement:柯遵毓 Jack Ko / 钱威良 Will'z Chieng / 陈君豪 Howe
贝斯 Bass:柯遵毓 Jack Ko
鼓&合成器 Drum&Synthesizer:陈君豪 Howe
合音编写 Backing Vocal Arrangement:李雅微 Shivia Lee
合音 Backing Vocal:徐佳莹 LaLa Hsu / 李雅微 Shivia Lee
管弦乐编写 Orchestra Arrangement:钱威良 Will'z Chieng / 陈君豪 Howe
小号 Trumpet:David Smith
长号 Trombone:宋光清 Qinbone Sung
弦乐 Strings:曜爆甘音乐工作室 Just Busy Music Studio
第一小提琴 First Violin:蔡曜宇 Shuon Tsai
第二小提琴 Second Violin:黄瑾诤 Chin-Cheng Huang
中提琴 Viola:甘威鹏 Weapon Gan
大提琴 Cello:刘涵 隐分子 Hang Liu
人声&管乐录音师 Vocal&Brass Recording Engineer:叶育轩 YuHsuan Yeh
人声&管乐录音室 Vocal&Brass Recording Studio:BB Road Studio
弦乐录音师 Strings Recording Engineer:张闵翔 Min-Hsiang Chang
弦乐助理录音师 Strings Assistant Engineer:朱品豪 Pin-Hao Ju
弦乐录音室 Strings Recording Studio:强力录音室 Mega Force Studios
混音师 Mixing Engineer:黄文萱 Ziya Huang
混音录音室 Mixing Studio:Purring Sound Studio
母带后制录音师 Mastering Engineer:Mike Marsh
母带后制录音室 Mastering Studio:Exchange Studio
制作助理 Production Assistant:沉冠霖 SHENB
影像制作
唐张崇伟Tom |羊有四十七只Sheep 47 Studio
美术指导 Art Director|许祖昀 HSU Tzu-Yun
幸存者的负罪感 豆瓣
6.5 (21 个评分)
王以太
/
艾热 AIR
类型:
说唱
发布日期 2021年9月9日
出版发行:
第四音乐
王以太和艾热设想了一个极端例子,假如世界末日真的来临,幸存下来的人会怎么想?他们该如何生存下去?
在过去的一年里,人类经历了比往年更多的灾难,沙漠蝗灾、森林山火、平原洪水和全球疫情……这一系列灾难诱发出的末日情绪成为了王以太和艾热这张全新联合专辑《幸存者的负罪感(Survivor’s Guilt)》的灵感来源。
在灾难里经历了毁灭性创伤事件后存活下来的人很容易患上一种叫“幸存者内疚”的心理疾病,这些幸存者往往并不会抱有逃过一劫的喜悦,反而经常会有强烈的负罪感,表现出易怒、抑郁、焦虑和恐惧的情绪,它可以持续数月,数年,甚至一生。
如果这一天真的到来,幸存者们要怎样才能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内疚和悲伤,继续面对现实的生活,疗愈伤口呢?
王以太、艾热在专辑里演绎了两名灾难的幸存者,置身末世的电影院里,用音乐一起探讨着这些命题,这些被记录下来的对话,组成了这11首歌曲。
《末(Intro)》
作为专辑的序言,《末(Intro)》采样了很多近期或者已经发生过的“灾难”新闻事件,从两人的对话开始展开讨论,如果末日到来,世界会是什么样子,你还是不是原来的你?
《Pay Right Now(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因为“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做坏事的人一定会付出代价”的惯性思维,刚刚获得幸存的人们在末日伊始还会享受着属于幸存者的小雀跃。但幸存者的武器绝不是躲起来的键盘和鼠标,而是担起幸存者的己任,是将凝聚的精神力化作我们坚固的利刃,打碎末日,来好好爱这个世界。
《醉》
浮躁的世界里不要太得意忘形,幸存者们继续着狂欢,在感觉自己快被欲望吞噬的最后一瞬间被理性拉回,告诉自己“别喝得太醉”。
《无言以对》
冷静下来的幸存者们开始认真思考所谓的负罪感到底是什么?我们幸存是不是只是在某些时候被选择了或者说选择对了,而不是因为我们本身是对的。“这样幸存下来的你真的是幸存者吗?”总有一些我们应该去为其发声的事情,这是我们所获盛名的责任。
《现实的生活》
回归内容至上的Old School HipHop,用玩味性质的辞藻勾勒了现实的生活,充满了戏谑和无可奈何。
《生而为人总错过》
人都会犯错,生而为人总是错过,那就去请求犯过错的人或事情的原谅,心里总难能可贵,“告诉你前进哪怕一小步,只要在说唱我们就是随大流的少数”。
《没时间流眼泪》结束深邃的思考,不再去在意过去纠结的事情,生活中有太多值得我们忙碌的事情,所以没有时间流眼泪。
《头头是道》就算是在世界末日,爱情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维度。《头头是道》用最写实的手法描述了小情侣吵架的日常,细腻平实的字词句中勾勒了一幅幅真实生活的生活场景,你来我往的琐碎中其实夹杂了爱情的甜蜜。
《别怕变老》整张专辑中极具流行性的一首歌曲。这是王以太和艾热写给他们彼此爱人的歌,岁月划过指尖,但年轮不会改变,就像爱你的心,藏在了字里行间,别怕变老,有我们陪你。因为“Love can fight everything” ,这是属于他们最暖心的爱情宣言。
《乡野传说》描绘了一幅超脱释怀的生活蓝图。最开始源于艾热用bass和吉他演奏、创作录制的小样,之后两人共同完成的一首歌,歌曲表达了两人共同对于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
《始 (Outro)》中的人声部分做了特殊处理,在同一歌声里两个人的声音随时切换,代表着两人的共同口吻和态度。最后回归主题,这是专辑幕歌,也是希望的开始。假如在末日幸存,你会感到幸运吗?
在《幸存者的负罪感》中,艾热和王以太延续并融合了彼此的个人特色,也尝试着突破原有的音乐风格,专辑涵盖R&b、HipHop、Jazz、Soul、Reggae、Trap、Country/folk、Gospel、Experimental 等音乐元素、为大家带来一场末世的音乐疗愈之旅。
“中文说唱,榜样,责任,纽带,目标,收入,个性,资产,意识。”
这里饱含着幸存者的负罪感。
我们为所有生灵与创造祈福。
未来,拭目以待。
在过去的一年里,人类经历了比往年更多的灾难,沙漠蝗灾、森林山火、平原洪水和全球疫情……这一系列灾难诱发出的末日情绪成为了王以太和艾热这张全新联合专辑《幸存者的负罪感(Survivor’s Guilt)》的灵感来源。
在灾难里经历了毁灭性创伤事件后存活下来的人很容易患上一种叫“幸存者内疚”的心理疾病,这些幸存者往往并不会抱有逃过一劫的喜悦,反而经常会有强烈的负罪感,表现出易怒、抑郁、焦虑和恐惧的情绪,它可以持续数月,数年,甚至一生。
如果这一天真的到来,幸存者们要怎样才能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内疚和悲伤,继续面对现实的生活,疗愈伤口呢?
王以太、艾热在专辑里演绎了两名灾难的幸存者,置身末世的电影院里,用音乐一起探讨着这些命题,这些被记录下来的对话,组成了这11首歌曲。
《末(Intro)》
作为专辑的序言,《末(Intro)》采样了很多近期或者已经发生过的“灾难”新闻事件,从两人的对话开始展开讨论,如果末日到来,世界会是什么样子,你还是不是原来的你?
《Pay Right Now(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因为“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做坏事的人一定会付出代价”的惯性思维,刚刚获得幸存的人们在末日伊始还会享受着属于幸存者的小雀跃。但幸存者的武器绝不是躲起来的键盘和鼠标,而是担起幸存者的己任,是将凝聚的精神力化作我们坚固的利刃,打碎末日,来好好爱这个世界。
《醉》
浮躁的世界里不要太得意忘形,幸存者们继续着狂欢,在感觉自己快被欲望吞噬的最后一瞬间被理性拉回,告诉自己“别喝得太醉”。
《无言以对》
冷静下来的幸存者们开始认真思考所谓的负罪感到底是什么?我们幸存是不是只是在某些时候被选择了或者说选择对了,而不是因为我们本身是对的。“这样幸存下来的你真的是幸存者吗?”总有一些我们应该去为其发声的事情,这是我们所获盛名的责任。
《现实的生活》
回归内容至上的Old School HipHop,用玩味性质的辞藻勾勒了现实的生活,充满了戏谑和无可奈何。
《生而为人总错过》
人都会犯错,生而为人总是错过,那就去请求犯过错的人或事情的原谅,心里总难能可贵,“告诉你前进哪怕一小步,只要在说唱我们就是随大流的少数”。
《没时间流眼泪》结束深邃的思考,不再去在意过去纠结的事情,生活中有太多值得我们忙碌的事情,所以没有时间流眼泪。
《头头是道》就算是在世界末日,爱情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维度。《头头是道》用最写实的手法描述了小情侣吵架的日常,细腻平实的字词句中勾勒了一幅幅真实生活的生活场景,你来我往的琐碎中其实夹杂了爱情的甜蜜。
《别怕变老》整张专辑中极具流行性的一首歌曲。这是王以太和艾热写给他们彼此爱人的歌,岁月划过指尖,但年轮不会改变,就像爱你的心,藏在了字里行间,别怕变老,有我们陪你。因为“Love can fight everything” ,这是属于他们最暖心的爱情宣言。
《乡野传说》描绘了一幅超脱释怀的生活蓝图。最开始源于艾热用bass和吉他演奏、创作录制的小样,之后两人共同完成的一首歌,歌曲表达了两人共同对于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
《始 (Outro)》中的人声部分做了特殊处理,在同一歌声里两个人的声音随时切换,代表着两人的共同口吻和态度。最后回归主题,这是专辑幕歌,也是希望的开始。假如在末日幸存,你会感到幸运吗?
在《幸存者的负罪感》中,艾热和王以太延续并融合了彼此的个人特色,也尝试着突破原有的音乐风格,专辑涵盖R&b、HipHop、Jazz、Soul、Reggae、Trap、Country/folk、Gospel、Experimental 等音乐元素、为大家带来一场末世的音乐疗愈之旅。
“中文说唱,榜样,责任,纽带,目标,收入,个性,资产,意识。”
这里饱含着幸存者的负罪感。
我们为所有生灵与创造祈福。
未来,拭目以待。
十种寂寞 豆瓣
十種寂寞 所属 作品: 十种寂寞
作者:
简媜
中信出版集团
2021
- 8
华语文坛大家简媜的全新短篇小说集,讲述十个关于寂寞的故事,每个故事彼此独立,但又互有关联。她用深具体感温度的寂寞书写,刨开掺甜放盐的人生;掘出男女老幼体内的那一枚寂寞种子。
细腻深刻的笔触,诚挚通透的情感,呈现出简媜对生命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悟、对理想与现实的审视、对故乡与亲情的眷恋与珍重。简媜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写尽平凡人生命中的喜怒哀乐。
——————
“周围的蓊郁人生太猖狂,收割了几个小人物故事,他们在各自的寂寞里载沉载浮,看似彼此不相涉,但终究在同一块风吹雨打的田地里。”
寂寞是被误解:一只猫头鹰不知何时飞来,十岁的阿金觉得只有这只猫头鹰知道他的委屈,特地飞来陪他。他对着猫头鹰哭,好像它是他唯一的朋友。
寂寞是被遗弃:他忽然一惊:“天生傻也是父母给的啊,老爸老母给的要接受,那生下我们这样的小孩,老爸老母也接受吗?”
寂寞是被欺凌:她发誓:“明天,太阳下山的时候,我也要翻过这一页。”
寂寞是失败时:“待续”两个字带着强烈的暗示,留在世上的要替离去的人活下去,活得惊天动地,活到爱尽恨消。
寂寞是落空时:他看开也原谅,恶作剧的岁月曾经像一只野猫扑向他,留下花一般的泥巴印。
寂寞是抉择时:不满的是不够自由还是太自由?潘多拉的盒子打开,蹦出来的第一件东西叫作分享,而她不能忍受跟别人分享情爱。
……
我的主角们都有困境,但也都勇敢地奋战着,不逃避,而且具有本能式的自信,相信自己会是打胜仗的人。 ——简媜
【编辑推荐】
简媜写作三十余年,珍藏版短篇小说集大陆首度面世
原文未经删减,保留完整阅读感受
在不惑之年,简媜决定出版一部短篇小说集,这也是她创作30余年来首部短篇小说集。在《十种寂寞》里珍藏着她漫漫人生路上瑰丽的碎片,是经过岁月淘洗的文字。
在被问道,为什么要出版一部短篇小说集,她打趣道:
小说家出散文集,而且(大)畅销,这、这、这不就是“侵门踏户”吗?我这个写散文的岂能坐视不管,好,揭竿起义,换我出小说去偷袭一下小说国!
对了,写作上,我的字典里确实有“安分”这个词,只不过前面插了一根晃来晃去的羽毛,叫“不”。
多说一句,活到看倦了人生的年纪,就像田里收成太盛,有时需要大篓子才装得下那些恩怨情仇。
在这本书里,她用深具体感温度的笔触,勾勒出了平凡人生中的寂寞浮世绘。
于她而言,寂寞不是一个可以被观看的姿态,也不是一个清晰的人物或是标准的场景,寂寞是在一个不相关的生活瞬间突然出现的裂缝,里面不断释放着一丝丝的凉意。
但峰回路转之间,这些看似寂寞的人,都在不经意的时刻,陪伴彼此走过了不平整的人生。
当时发生的事,需要很多年后才能得知全部的情节。悲伤、痛苦时候种下的不起眼东西,竟然也会默默地开花结果……
细腻深刻的笔触,诚挚通透的情感,呈现出简媜对生命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悟、对理想与现实的审视、对故乡与亲情的眷恋与珍重。简媜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写尽平凡人生命中的喜怒哀乐。
——————
“周围的蓊郁人生太猖狂,收割了几个小人物故事,他们在各自的寂寞里载沉载浮,看似彼此不相涉,但终究在同一块风吹雨打的田地里。”
寂寞是被误解:一只猫头鹰不知何时飞来,十岁的阿金觉得只有这只猫头鹰知道他的委屈,特地飞来陪他。他对着猫头鹰哭,好像它是他唯一的朋友。
寂寞是被遗弃:他忽然一惊:“天生傻也是父母给的啊,老爸老母给的要接受,那生下我们这样的小孩,老爸老母也接受吗?”
寂寞是被欺凌:她发誓:“明天,太阳下山的时候,我也要翻过这一页。”
寂寞是失败时:“待续”两个字带着强烈的暗示,留在世上的要替离去的人活下去,活得惊天动地,活到爱尽恨消。
寂寞是落空时:他看开也原谅,恶作剧的岁月曾经像一只野猫扑向他,留下花一般的泥巴印。
寂寞是抉择时:不满的是不够自由还是太自由?潘多拉的盒子打开,蹦出来的第一件东西叫作分享,而她不能忍受跟别人分享情爱。
……
我的主角们都有困境,但也都勇敢地奋战着,不逃避,而且具有本能式的自信,相信自己会是打胜仗的人。 ——简媜
【编辑推荐】
简媜写作三十余年,珍藏版短篇小说集大陆首度面世
原文未经删减,保留完整阅读感受
在不惑之年,简媜决定出版一部短篇小说集,这也是她创作30余年来首部短篇小说集。在《十种寂寞》里珍藏着她漫漫人生路上瑰丽的碎片,是经过岁月淘洗的文字。
在被问道,为什么要出版一部短篇小说集,她打趣道:
小说家出散文集,而且(大)畅销,这、这、这不就是“侵门踏户”吗?我这个写散文的岂能坐视不管,好,揭竿起义,换我出小说去偷袭一下小说国!
对了,写作上,我的字典里确实有“安分”这个词,只不过前面插了一根晃来晃去的羽毛,叫“不”。
多说一句,活到看倦了人生的年纪,就像田里收成太盛,有时需要大篓子才装得下那些恩怨情仇。
在这本书里,她用深具体感温度的笔触,勾勒出了平凡人生中的寂寞浮世绘。
于她而言,寂寞不是一个可以被观看的姿态,也不是一个清晰的人物或是标准的场景,寂寞是在一个不相关的生活瞬间突然出现的裂缝,里面不断释放着一丝丝的凉意。
但峰回路转之间,这些看似寂寞的人,都在不经意的时刻,陪伴彼此走过了不平整的人生。
当时发生的事,需要很多年后才能得知全部的情节。悲伤、痛苦时候种下的不起眼东西,竟然也会默默地开花结果……
午夜降临前抵达 豆瓣
所属 作品: 午夜降临前抵达
7.6 (54 个评分)
作者:
刘子超
文汇出版社
2021
- 8
不能出门的日子,你需要一本旅行文学。
·
旅行中最大的不确定性,不是抵达,而是如何抵达。
说到底,旅行或者人生,就是一次次解决如何抵达的生命过程。
“刘子超是这一代人中最杰出的游记作家。”——许知远
·
☆ 年度旅行文学《失落的卫星》作者刘子超出发之作,重塑旅行文学的意 义,在路上确认自我
☆ 重返昨日世界,寻回 逝去的灵魂,聆听普通人的故事,记录欧洲大陆的荣光和苦难
☆ 一场逃脱重负、寻找意义的心灵漫游:抵达世界的丰盈,也抵达内心的辽阔
☆ 荣获单向街文学奖·年度青年作家:刷新了我们观看今日世界的坐标和视域
☆ 受李健、梁文道、罗新、许知远、俞敏洪推崇:这一代人中最杰出的旅行作家
☆ 书店文学奖·年度旅行写作奖作品,新增后记,在后疫情时代反思旅行的意义
·
《午夜降临前抵达》是作家刘子超的出发之作。
他独自踏上旅途,深入欧洲腹地,展开一场逃脱和寻找的漫游。中欧生长在帝国和强权的夹缝中,在历史的长河中撕扯和游移。她曾建立起庞大的帝国,点燃两次世界大战,也在冷战中被铁幕割离。
在短暂的夏季,年轻的作家跳上火车,行驶在绵长的轨道上。从柏林的游行中脱身,带着三罐啤酒出发,穿梭于德累斯顿和奥斯维辛,走在卡夫卡成为商品的街头,在布拉格的地下酒馆逃逸现实。在漫长的冬夜,迷茫的旅人在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床榻上入梦,又在多瑙河旁的街头醒来。他开上汽车驶向匈牙利大平原,被雨水困在昨日的咖啡馆中,却在的里雅斯特最后一夜撞见世界的巨变。
不安与刺痛,亲切与安慰,光明与阴影——遥远的中欧如同镜像,依然保持着永恒不变的特质,吸引着同样迷惘的年轻心灵。当现实过于沉重,当时代过于轻浮,去见识风景和人间,去见证希望和苦难,为了明白“世界上还有人在这样生活”,在一次次出发和抵达中确认自我。
·
在现代人习惯了坐享网络的信息便利之时,刘子超坚持以肉身进入现场,用文学再现旅途。他所见证和书写的人的境遇,刷新了我们观看今日世界的坐标和视域。而那些处在世界的边缘与夹缝中的陌生地名,也因一位中国作家的在场,与我们有了联系。——单向街授奖词
中国人从1840年开始重新认识世界,有刘子超这样的作家在,加快了我们了解世界的步伐。他一次又一次困难地抵达,深入了解当地的人文和历史,再通过精致且贴切的写作,揭开世界神秘的面纱,勾起我们想了解世界的欲望。读完子超的书,总希望自己能沿着他的路线去一趟,总希望自己也能写出这么一本本书。——俞敏洪,新东方创始人
在中文世界刚刚兴起的旅行写作中,刘子超是个难以忽视的名字。他的好奇心、洞察力、迟疑、与习惯性的自我沉溺,都散发出一种特别的魅力。子超是这一代人中最杰出的游记作家,他的叙述与感受常让我想起保罗·索鲁。——许知远,作家、单向空间创始人
刘子超的旅行和普通游客的旅行不同,他具有真正的旅行者视角,深入街巷,与人接触,继承了旅行文学非常优秀的传统。——罗新,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从《失落的卫星》开始,我重新关注旅行文学,或者说是刘子超打破了我对游记的偏见。新书《午夜降临前抵达》依旧精彩,他所记录的所见所闻是朴实而生动的,但不止于此,更让我感兴趣的是他的所思所想,因为作者本人的视野、思想乃至心灵决定了旅行的深度和意义。书中的许多地方都是我没有去过的,可我并不感觉陌生,相反,是亲切,如同在描述自己熟悉的地方和生活,过去、现在甚至是未来。好的游记真正可以做到引人入胜,我相信,即使没有去过书中那些地方的读者在阅读这些文字后,会比大多亲临过现场的人更感同身受,因为作者非凡的感受力和独特的视角更能还原生活本身的真相。——李健,歌手
我曾有一个偏见,以为旅行文学是英语作家独享的一种文体,像《大海与撒丁岛》或《前往阿姆河之乡》,他们更像是这个世界的主人。刘子超的这本书纠正了我的偏见。他在中欧漫游,穿越清晨的薄雾,带来这本优秀的作品——我们都是过客,但我们也拥有这个世界。——苗炜,作家
刘子超的作品有简洁的散文风格,以及独特的幽默感、好奇心和冒险精神,读起来令人愉悦。刘子超是一位敏锐的人性观察者,也是一位极具天赋的作家。——乔·李·安德森(Jon Lee Anderson),《纽约客》资深记者
·
旅行中最大的不确定性,不是抵达,而是如何抵达。
说到底,旅行或者人生,就是一次次解决如何抵达的生命过程。
“刘子超是这一代人中最杰出的游记作家。”——许知远
·
☆ 年度旅行文学《失落的卫星》作者刘子超出发之作,重塑旅行文学的意 义,在路上确认自我
☆ 重返昨日世界,寻回 逝去的灵魂,聆听普通人的故事,记录欧洲大陆的荣光和苦难
☆ 一场逃脱重负、寻找意义的心灵漫游:抵达世界的丰盈,也抵达内心的辽阔
☆ 荣获单向街文学奖·年度青年作家:刷新了我们观看今日世界的坐标和视域
☆ 受李健、梁文道、罗新、许知远、俞敏洪推崇:这一代人中最杰出的旅行作家
☆ 书店文学奖·年度旅行写作奖作品,新增后记,在后疫情时代反思旅行的意义
·
《午夜降临前抵达》是作家刘子超的出发之作。
他独自踏上旅途,深入欧洲腹地,展开一场逃脱和寻找的漫游。中欧生长在帝国和强权的夹缝中,在历史的长河中撕扯和游移。她曾建立起庞大的帝国,点燃两次世界大战,也在冷战中被铁幕割离。
在短暂的夏季,年轻的作家跳上火车,行驶在绵长的轨道上。从柏林的游行中脱身,带着三罐啤酒出发,穿梭于德累斯顿和奥斯维辛,走在卡夫卡成为商品的街头,在布拉格的地下酒馆逃逸现实。在漫长的冬夜,迷茫的旅人在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床榻上入梦,又在多瑙河旁的街头醒来。他开上汽车驶向匈牙利大平原,被雨水困在昨日的咖啡馆中,却在的里雅斯特最后一夜撞见世界的巨变。
不安与刺痛,亲切与安慰,光明与阴影——遥远的中欧如同镜像,依然保持着永恒不变的特质,吸引着同样迷惘的年轻心灵。当现实过于沉重,当时代过于轻浮,去见识风景和人间,去见证希望和苦难,为了明白“世界上还有人在这样生活”,在一次次出发和抵达中确认自我。
·
在现代人习惯了坐享网络的信息便利之时,刘子超坚持以肉身进入现场,用文学再现旅途。他所见证和书写的人的境遇,刷新了我们观看今日世界的坐标和视域。而那些处在世界的边缘与夹缝中的陌生地名,也因一位中国作家的在场,与我们有了联系。——单向街授奖词
中国人从1840年开始重新认识世界,有刘子超这样的作家在,加快了我们了解世界的步伐。他一次又一次困难地抵达,深入了解当地的人文和历史,再通过精致且贴切的写作,揭开世界神秘的面纱,勾起我们想了解世界的欲望。读完子超的书,总希望自己能沿着他的路线去一趟,总希望自己也能写出这么一本本书。——俞敏洪,新东方创始人
在中文世界刚刚兴起的旅行写作中,刘子超是个难以忽视的名字。他的好奇心、洞察力、迟疑、与习惯性的自我沉溺,都散发出一种特别的魅力。子超是这一代人中最杰出的游记作家,他的叙述与感受常让我想起保罗·索鲁。——许知远,作家、单向空间创始人
刘子超的旅行和普通游客的旅行不同,他具有真正的旅行者视角,深入街巷,与人接触,继承了旅行文学非常优秀的传统。——罗新,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从《失落的卫星》开始,我重新关注旅行文学,或者说是刘子超打破了我对游记的偏见。新书《午夜降临前抵达》依旧精彩,他所记录的所见所闻是朴实而生动的,但不止于此,更让我感兴趣的是他的所思所想,因为作者本人的视野、思想乃至心灵决定了旅行的深度和意义。书中的许多地方都是我没有去过的,可我并不感觉陌生,相反,是亲切,如同在描述自己熟悉的地方和生活,过去、现在甚至是未来。好的游记真正可以做到引人入胜,我相信,即使没有去过书中那些地方的读者在阅读这些文字后,会比大多亲临过现场的人更感同身受,因为作者非凡的感受力和独特的视角更能还原生活本身的真相。——李健,歌手
我曾有一个偏见,以为旅行文学是英语作家独享的一种文体,像《大海与撒丁岛》或《前往阿姆河之乡》,他们更像是这个世界的主人。刘子超的这本书纠正了我的偏见。他在中欧漫游,穿越清晨的薄雾,带来这本优秀的作品——我们都是过客,但我们也拥有这个世界。——苗炜,作家
刘子超的作品有简洁的散文风格,以及独特的幽默感、好奇心和冒险精神,读起来令人愉悦。刘子超是一位敏锐的人性观察者,也是一位极具天赋的作家。——乔·李·安德森(Jon Lee Anderson),《纽约客》资深记者
鳄鱼手记 豆瓣
所属 作品: 鳄鱼手记
8.3 (73 个评分)
作者:
邱妙津
北京日报出版社
2021
- 7
【内容简介】
“尽管我要再受多大的痛苦与折磨,我还是要述说爱是不灭的。”
《鳄鱼手记》是台湾作家邱妙津长篇小说处女作,也是她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华语世界一部女性主义文学经典。小说以主人公“我”的大学生活为背景,通过一段段感情的萌发、深陷乃至最终仳离,直面内心深处极致的爱与无人理解的悲哀,逼视年轻人敏感自伤的内心世界。小说是台湾二十世纪末一代青年迷惘困顿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更是一段艰难跋涉的性别认同与自我认同的贴身记录。作者以刀锋般锋利闪光的笔触,探入心灵的隐秘岩层,那些极度坦诚的自我剖析与情爱想象的翻转辩证,那些人性与人性深深交会的时刻、强劲与庄严的生之体验,深刻展示了人类永恒的主题,即如何通过极致纯粹的情感更深入地认识自我与世界,从一己抵达普遍人类心灵的深度,一种辉煌心智激情。
在这些故事中,还穿插着一只拟人化鳄鱼的独白,构成独立于主要情节之外的诗性寓言。身着人装的鳄鱼最终乘坐着火的浴盆飘向深海,影射“鳄鱼/边缘人”在人类社会孤独与被排挤的命运,构成复调双声的奇异艺术效果。
【编辑推荐】
★ 二十世纪末华文世界绚烂传奇的女性作家邱妙津长篇处女作,震惊中文世界的爱情物语,开启一个时代的文学经典。蒋勋、骆以军、陈雪、郭玉洁诚挚推荐。——邱妙津是震动台湾的一代传奇,用生命创作的天才,她以凌厉激烈的才华横空出世,又决绝惨烈地毅然与人世告别。她的作品被大家传颂、引用、讨论、研究,她的生平、事迹甚至她阅读欣赏的小说、作家、电影导演,所有一切都成为一代文艺青年效仿参照的对象。《鳄鱼手记》将隐秘的女性情感勇敢地变成天才的书写,一段艰难跋涉的性别认同之旅,极致炽烈悲恸的爱情物语,标记着一个时代的刻度和阴影,书中的诸多名词和意象已成为一代代人自我指认的身份象征。
★ “尽管我要再受多大的痛苦与折磨,我还是要述说爱是不灭的。”华语世界一部女性主义文学经典,女性私密情感的深度书写,人性与人性深深交会的时刻,强劲与庄严的生之体验。——用寓言与密码写就的长篇情书,瑰丽华美又痛彻心肺、暴烈而温柔的女性情爱体验,浓烈丰沛的情绪,严肃与真诚的生命品质,展示爱的高贵与纯粹、爱的永在与不在。小说充满哲学思辨的灵敏机锋,从一己抵达普遍人类心灵的深度,展示人类灵魂繁复多变又千疮百孔的内在景观,一种浓郁丰盛的美感,高贵迷人的生命力,生发出惊心动魄的摄人力量。情爱踟蹰,生命坏毁,唯有极度真实勇敢地对待自我与生命,才能对抗命运的狂暴与社会的媚俗。
★ 一只鳄鱼的真挚告白,生命边缘地带的哀歌,献给每一个假装自己是正常人的人类。——《鳄鱼手记》用童话寓言般灵异笔触描绘社会边缘人的处境,展现出对转型世代思潮暗涌的敏锐捕捉能力,传达出对性别、性向的一种全新可能性的难以抑制的兴奋。每个人内心都住着一只鳄鱼,有时必须要隐藏自己,披上人装,在黑暗中重新去认识定义自我,去探索世界。从1994年至今,这本书仍一直在对异类或自以为异类的人发出关切的讯号:“嗨,亲爱的鳄鱼,你好吗?”
★ 精装纪念典藏版,荣获时报文学奖推荐奖,《开卷八分钟》推荐,被翻译为多国语言出版,备受赞誉。——《鳄鱼手记》已被翻译为英语、法语、德语、土耳其语、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等多种语言。2017年,《鳄鱼手记》列入《纽约书评》“经典重现”( NYRB Classics)出版,邱妙津是该书系继张爱玲之后第二位华语作者。作家骆以军和赖香吟分别以小说《遣悲怀》《其后》缅怀与致敬邱妙津。
“尽管我要再受多大的痛苦与折磨,我还是要述说爱是不灭的。”
《鳄鱼手记》是台湾作家邱妙津长篇小说处女作,也是她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华语世界一部女性主义文学经典。小说以主人公“我”的大学生活为背景,通过一段段感情的萌发、深陷乃至最终仳离,直面内心深处极致的爱与无人理解的悲哀,逼视年轻人敏感自伤的内心世界。小说是台湾二十世纪末一代青年迷惘困顿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更是一段艰难跋涉的性别认同与自我认同的贴身记录。作者以刀锋般锋利闪光的笔触,探入心灵的隐秘岩层,那些极度坦诚的自我剖析与情爱想象的翻转辩证,那些人性与人性深深交会的时刻、强劲与庄严的生之体验,深刻展示了人类永恒的主题,即如何通过极致纯粹的情感更深入地认识自我与世界,从一己抵达普遍人类心灵的深度,一种辉煌心智激情。
在这些故事中,还穿插着一只拟人化鳄鱼的独白,构成独立于主要情节之外的诗性寓言。身着人装的鳄鱼最终乘坐着火的浴盆飘向深海,影射“鳄鱼/边缘人”在人类社会孤独与被排挤的命运,构成复调双声的奇异艺术效果。
【编辑推荐】
★ 二十世纪末华文世界绚烂传奇的女性作家邱妙津长篇处女作,震惊中文世界的爱情物语,开启一个时代的文学经典。蒋勋、骆以军、陈雪、郭玉洁诚挚推荐。——邱妙津是震动台湾的一代传奇,用生命创作的天才,她以凌厉激烈的才华横空出世,又决绝惨烈地毅然与人世告别。她的作品被大家传颂、引用、讨论、研究,她的生平、事迹甚至她阅读欣赏的小说、作家、电影导演,所有一切都成为一代文艺青年效仿参照的对象。《鳄鱼手记》将隐秘的女性情感勇敢地变成天才的书写,一段艰难跋涉的性别认同之旅,极致炽烈悲恸的爱情物语,标记着一个时代的刻度和阴影,书中的诸多名词和意象已成为一代代人自我指认的身份象征。
★ “尽管我要再受多大的痛苦与折磨,我还是要述说爱是不灭的。”华语世界一部女性主义文学经典,女性私密情感的深度书写,人性与人性深深交会的时刻,强劲与庄严的生之体验。——用寓言与密码写就的长篇情书,瑰丽华美又痛彻心肺、暴烈而温柔的女性情爱体验,浓烈丰沛的情绪,严肃与真诚的生命品质,展示爱的高贵与纯粹、爱的永在与不在。小说充满哲学思辨的灵敏机锋,从一己抵达普遍人类心灵的深度,展示人类灵魂繁复多变又千疮百孔的内在景观,一种浓郁丰盛的美感,高贵迷人的生命力,生发出惊心动魄的摄人力量。情爱踟蹰,生命坏毁,唯有极度真实勇敢地对待自我与生命,才能对抗命运的狂暴与社会的媚俗。
★ 一只鳄鱼的真挚告白,生命边缘地带的哀歌,献给每一个假装自己是正常人的人类。——《鳄鱼手记》用童话寓言般灵异笔触描绘社会边缘人的处境,展现出对转型世代思潮暗涌的敏锐捕捉能力,传达出对性别、性向的一种全新可能性的难以抑制的兴奋。每个人内心都住着一只鳄鱼,有时必须要隐藏自己,披上人装,在黑暗中重新去认识定义自我,去探索世界。从1994年至今,这本书仍一直在对异类或自以为异类的人发出关切的讯号:“嗨,亲爱的鳄鱼,你好吗?”
★ 精装纪念典藏版,荣获时报文学奖推荐奖,《开卷八分钟》推荐,被翻译为多国语言出版,备受赞誉。——《鳄鱼手记》已被翻译为英语、法语、德语、土耳其语、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等多种语言。2017年,《鳄鱼手记》列入《纽约书评》“经典重现”( NYRB Classics)出版,邱妙津是该书系继张爱玲之后第二位华语作者。作家骆以军和赖香吟分别以小说《遣悲怀》《其后》缅怀与致敬邱妙津。